啟蒙文學站

戴愛蓮個人資料

戴愛蓮簡介

戴愛蓮個人資料

戴愛蓮(女,1916)生於西印度羣島的特立尼達,祖輩華裔,僑居海外多年。1930年,她赴英國倫敦學習舞蹈,曾先後師從著名舞蹈家安東·道林((anton dolin)、魯道夫·拉班(rudolflaban)等,後來又投奔現代舞大師瑪麗·魏格曼(marywigman)。在當時芭蕾與現代舞相互對立的狀態下,戴愛蓮已經有了博採眾長,發揮創造的開放意識,這對她以後的藝術道路具有積極意義。

戴愛蓮於抗日戰爭爆發後的1939年毅然回國,先後在香港和內地進行義演,主要舞目有:《思鄉曲》、《賣》、《拾穗女》、《游擊隊員的故事》……等,表現出舞者對於苦難人民的同情和祖國命運的關注。

在此期間,她以極高的熱情學習中國傳統文化,與藝術大師張大千、葉淺予等交往頗深,從中受益匪淺。

在她40年代的小説詩歌文學作品中,自編自演的獨舞——《瑤人鼓舞》、《啞子背瘋》等頗具影響。前者是她到瑤族聚居的山區採風後加工而成;後者是提煉戲曲片段(一人扮演兩人的“老背少”)。它們與戴愛蓮同一時期創作的《巴安弦子》(藏族)、《嘉戎酒會》(苗族)、《青春舞曲》(維族)……等舞蹈組成了色彩絢麗的“邊疆舞蹈晚會”在重慶演出,風蘼了大後方。她是將散見於民眾中自然傳衍的舞蹈加工為舞台藝術品的始作俑者,對於中國民族舞蹈的發展具有開創性的貢獻。

隨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戴愛蓮的藝術生涯進入了輝煌期。她是第一任國家舞蹈團團長;第一任北京舞蹈學校校長;第一任中央芭蕾舞團團長……。

標籤:戴愛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