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散文集 > 優美文章

人生勵志的文章

你的人生需要你自己做決定,想要精彩的人生,只能不斷的勵志自己。下面就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人生勵志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人生勵志的文章

人生勵志的文章一:走出人生低谷,需要走幾步

知乎上有這樣一組問答。

問:如何走出人生低谷?

答:多走幾步。

(byJesonFu)

對於已出走低谷的人而言,這樣的回答很經典,有點道家哲學中“大道至簡”的意味;但對於身處困境的人而言,這樣的回答並沒有多少幫助,反而少了點人情味,因為最難面對的是當下。

比如説,你一直找不到好工作,你問朋友怎樣才能找到合適的工作。朋友卻安慰你説,hold住,再多找找。

可是,你明明找了那麼久都沒有成功,所以才有了當下的痛苦,所謂的再多找找,究竟什麼時候是盡頭?

又或者説你失戀了,朋友安慰你説,你值得更好的人,或者是下一個會更好。

但是,相比於下一個,你是不是更想抓住當下愛着的這一個?

只有當你有了滿意的工作,有了更好的另一半,過上了更好的生活之後,再回頭看看,才能雲淡風輕,或是談笑風生。

事實是,那些有故事的歲月,都曾是痛苦的當下,只有熬過去了,才會覺得美好。

23歲以前,我的生活充滿了陽光,“聰明”、“保送”、“985”、“社團會長”、“校園愛情”、“世界500強Offer”這些關鍵詞融入了我的成長經歷。

直到畢業前的一個月,我遭遇了一場車禍。雖然診斷結果不算嚴重,但對方公司以無法按時報到為由,提出解除三方協議。溝通無果,雖有不甘,也唯有無奈地接受,從此走上了人生的岔路口。

幾個月後,身體康復,可各大公司早已結束了應屆生的招聘,而社會招聘又要求有工作經驗,我進退維谷。

人才市場就像是個菜市場,而我則是過了季的大白菜,廉價地把自己賣給了一家數碼公司,崗位是銷售。

從世界五百強,到去數碼城站櫃枱,這畫風變得太快太突然,真該為我配點背景音樂,比如紅樓夢插曲《葬花吟》之二胡版。

那時候是20xx年,成功學大紅大紫,我白天在數碼城賣MP3,晚上參加公司的培訓。説是培訓,其實是向你安利成功學,比如“CEO大多出自銷售”,“你不成功是因為還不夠努力”,“我們是最棒的”等等,再配上一些手舞足蹈,陣勢不輸廣場舞。

對了,公司還人手發一本《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講真,這本書還是挺不錯的,公司就靠着這一套一套的,給我們發20xx塊錢的工資,讓我們幹高效能人士的活。如果以後你要創業開公司,記得一定要發這本書。

寫到這裏我簡直都不敢回憶,當時的我腦子一定是秀逗了,考個研回爐重造也比去賣MP3好啊,可當時家裏窮,人窮志短啊,而比窮更可怕的是窮人思維。

我媽曾不止一次語重心長地告訴我:“還有那麼多房貸要還,你要懂事一點,我們都是為了你。”

我媽的語氣中充滿了焦慮,而更具殺傷力的是那一句“都是為你了”,作為一個“懂事”的孩子,我不敢去冒險,我要為家庭分擔壓力。

只是,這樣的孝順真的是對的嗎?

古埃及有一句諺語:世上只有兩種動物能夠到達金字塔的頂端,一種是雄鷹,另一種是蝸牛。

年少輕狂的歲月總是想做雄鷹的,畢竟蝸牛聽上去有點Low嘛,可現在想想,代際相傳的窮人思維就像蝸牛背上的那隻殼,壓着你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插一句題外話:結婚一定要找視野開闊的人,拼爹首先拼的是觀念,其次才是資源。

賣了3個月的MP3,終於有了一個去國企的機會,工資高出了不少,也不必手舞足蹈地喊口號,我毫不猶豫地跳槽了,讓成功學都TM的見鬼去吧!

去了國企後,我第一次近距離地接觸到生活在不同層次的人。

簡單粗暴地分,這個世界上有三種人:窮人、富人以及“我們”。這裏的窮人是指特別窮的人,富人包括各種“二代”。

新同事裏有一個官二代的女生,她告訴我,在她大四那年,她爸就給了她100多萬去練手,於是她在城站附近的商業樓盤中買了一處房產,之後房價就開始了暴漲,而她靠着租金,幾年後就回了本。

她眉飛色舞地對我説:“我把100多萬的本金全部還給了我爸,後面的這些收益,都是靠我自己賺來的。”語氣裏滿是自豪。

這件事讓我印象特別深刻,因為在那之前,我相信讀書改變命運,這是那個時代的主旋律。可她給我開了一扇窗,讓我窺探到這個世界的另一面——富人能通過資本的馬太效應來實現快速增值。

更深一步講,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我們依賴路徑(如讀書或者做網紅來改變命運),而富人配置資源。

對路徑的依賴程度越高,家庭的犯錯成本也越高,人生就會缺乏“容錯性”,經歷了一點點的意外或是差錯,就可能一夜回到解放前;而富人可以憑藉金錢和人脈的資源,在planA,PlanB,PlanC中不斷地試錯,只要資源越多,成功的機會也越多。

後來,那個官二代的女生跳槽了,家裏託關係給她安排了更好的工作,再後來她嫁了一個同濟大學研究生畢業的富二代,再再後來我們就沒有了任何的聯繫。

入職國企後,我一直期待着重回500強的機會。可禍不單行,20xx年是大環境特別糟糕的一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機蔓延到了國內,外企、民企紛紛裁員,國企反倒成了一個旱澇保收的避難所。

有一個寓言説:一隻鳥從小被關在籠子里長大,後來就算出了籠子也不會飛。

正如《肖申克的救贖》裏的黑人瑞德,出了監獄後在零售店打工,每到上廁所時,都要主動向店長請示,即便店長告訴他不必這麼做,可他依然會忍不住要一遍遍地請示,因為在他的心中,已然有了一隻看不見的“籠子”。

體制內是深井,體制外是江湖,在深井待久了,跳出去的機會越來越渺茫,而更可怕的是我完全沒有方向,不知道怎樣才能改變現狀。

那些日子,每隔一兩個月,就會有那麼一週,一邊焦慮不安,一邊暗自慶幸,慶幸自己未曾變成温水中的青蛙。可這種糾結,就好像女人的姨媽痛一樣,來了讓人痛苦,不來讓人惶恐。

同樣焦慮的,還有我的前任,曾經我倆旗鼓相當,我去世界500強,她是攜程的管理培訓生,金融危機過去後,她輾轉跳槽去了支付寶,路越走寬闊,而我被困在深井慢慢變老。

有過好多次辭職的念頭,可依然是窮人思維在作祟,要還房貸啊,要為結婚多攢錢啊,要給家裏減輕負擔啊,要懂事啊……現在想起來當年真TM的是傻逼啊。

一個人最愚蠢的選擇,就是在二十多歲的年紀,錯過了成長的時機。

20xx年初,有了一次晉升的機會,希望特別大。想我多年的等待,終於也能守得雲開見月明瞭。當我和前任説起時,她笑着説,我説話時眼睛是冒着綠光的。

可後來,我們分手了,一段5年的感情就這樣結束了,曾經想象的未來轟然倒塌……

再然後,分手3天后,領導告訴我,那個晉升的名額被公司砍掉了……

感情沒了,事業沒了,我懵逼了。

什麼是低谷?對於不同的人而言會有不同的標準,可有一種情況是適用於每一個人的:

許你一個美好的未來,再一拳把它砸個粉碎,這個時候,就是你人生的低谷。

怎樣走出人生的低谷?

走出低谷的第一步,是接納。接納當下的自己,接納當下的生活。

你可以大哭一場,也可以聽聽朋友的故事,當他們告訴你,他有多慘多慘,你整個人都會變好的,因為共情才是最走心的理解。

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有兩位朋友拉了我一把,一位如同陽光,她用她的悲慘故事讓我覺得自己沒有那麼孤獨;另一位如同明鏡,理性地幫我分析了這些年走過的路。明鏡告訴我:

“無論之前走了哪條路,都是你自己走出來的,失敗了不要太苛責,成功了不要太得意。無論是歷史,還是人生,都是在偶然性和必然性之間蹣跚着前進。”

當情緒漸漸消退,我學會了把低谷當成正常的生活。

走出低谷的第二步,是認清自己,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不要欺騙自己,醜小鴨之所以能變成白天鵝,不是因為它醜,而是因為它的爸媽就是白天鵝。

這個世界上,除了少數窮到無力改變命運的,以及少數不差資源的“X二代”們,我們大多數人的成功之路,唯有積累,也就是“一萬小時定律”。

那段日子,熊培雲的《自由在高處》給我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他在書中寫道:

“美好之世界,美好之人生,不外乎各人順其性情做好分內之事……即勤勉於當下,努力於今朝,修行於日常。”

當我想明白了這一點,反倒能夠靜下心來,讀點書,學點樂器,看點電影,而這些點點滴滴的積累,都成了我日後寫作靈感的來源。

走出低谷的第三步,是找到適合自己的路,並堅持走下去。

柴靜在《看見》中寫道:“有些笑容的背後,是咬緊牙關的靈魂。”

每個人都可以有夢想,有激情,但只有知道怎麼走,並且堅持下去的人,才可能是贏家。

持續地寫作讓我的公眾號有了起色,而我的第一本書《我就喜歡這樣的你》也已經開始預售,這讓我有了底氣去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被迫謀生。

至於你的路怎麼走?這要看你的天分,時間和精力要投入到自己喜歡並且擅長的領域,而慶幸的是,我們每一個人至少在某一個領域會有自己的天分,你一定要找到它,然後咬牙堅持,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走出人生低谷的最後一步,是打破窮人思維的桎梏。

有很多書會教你怎樣擺脱窮人思維,但最終都需要你親自去經歷,否則永遠只是紙上談兵而已。

在買車之前,我一度認為車子不是必需品,還要額外支出養車的費用,可真的買了車之後,大大節約了時間成本,讓我能夠騰出精力去做更重要的事。

前幾天,我又簽下了一套房,這一次我不再焦慮於有多少存款,不再焦慮於要還多少按揭,我相信自己有賺錢的能力。退一萬步講,真沒錢了再把房子賣掉就是了,説不定還能增值。

當一個人不怕沒錢的時候,就是他變富的開始,因為輕裝上陣,路會越走越寬闊。

當然,我並不是鼓勵你拋棄責任,揮霍無度,而是提醒你,要分清楚人和錢之間的關係,分清楚人和人之間的界限。

能夠自食其力的人,不要給自己添加不必要的負擔,不要太憂慮於可能存在的風險,不要放棄自己的成長,要給自己行走的力量。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這是羅曼羅蘭眼中的英雄主義。

而我想説的是:因為見過百花凋零,所以更希望看到萬物復甦。

回到標題,走出人生低谷,需要走幾步?

第一步,接納當下。

第二步,認清自己。

第三步,堅持走自己的路。

最後一步,打破思維的桎梏。

這是我走出低谷後,最大的感悟。

人生勵志的文章二:有夢想還是好的

哪一天,突然擁有自己努力的目標,我會時刻關注着關於目標一切的動靜,它的腳步變慢了,我會難過,它的步伐忽然之間又變快了,我會變得很開心。會用這句話開頭,是因為這段時光過得太壓抑了,在壓抑中卻偶爾有一絲的小開心。

身邊的朋友説我是一個工作狂,自從畢業後,隨便地找了家公司,很偶然地碰上一個努力去提拔我的領導,這對於剛剛出來面對社會的我就像抓住一棵救命稻草一樣,我也努力地去做好工作上的每一件事,漸漸地,我從一個什麼都不會的懵懂女孩到一個可以獨擋一面的小精靈(因為我姓藍,辦公室他們都叫我藍老師,他們説電視上有一個藍精靈,所以我覺得我是小精靈。)但總還缺點什麼,我不喜歡工作狂這個詞,這意味着我的生活只有工作,回頭望望後面所走過的日子,每天兩點一線,現在都已經説不清我上次出去玩是什麼時候了。

追夢的道路難免要經歷各種歷練,我們誰也不缺勇敢走下去的勇氣。每次難受的時候,我也總是鼓勵自己,沒事,會過去的,一切都會變好的。

人生勵志的文章三:想改變現狀,必須逼自己一把

H是我的大學同學,我認識他是在期中的一次課堂展示上。通識課程枯燥無味,很多同學無非是為了獲得2個學分,簡單地翻閲資料應付考試。H排在靠後的次序展示,但他的出場卻讓我耳目一新。震驚我的並不是炫酷耀眼的PPT,而是他頗具創造性的觀點和旁徵博引的論據,可見H在課下是花了真功夫的。

那會兒,我的學習和生活一塌糊塗:早上睡到10點,中午匆匆叫個外賣,下午翹課睡覺,晚上熬夜聯機打dota,直到考前才會拖着疲憊的身體去課堂等着老師劃重點……這並不是個例,頹廢的氣氛瀰漫在整個宿舍,其實大家都很迷茫。沒有老師和父母的諄諄囑咐,誰來定義大學生活?誰知道哪些事情才是意義的,可以直接左右以後人生的成敗?誰又知道紛繁複雜、誘惑叢生的社會中,哪一條才是通向理想彼岸的正確道路?很長一段時間內,我都相信大學生活就該如此。

H的出現,讓我對自己的認識產生了懷疑,我開始留心H的生活。每天早上,他都是6點半雷打不動起牀,在小樹林背誦一個小時英語後,便按時上課或泡圖書館。中午H會休息半個小時,如果下午沒課,H總是習慣性地去打排球。半年後,他已經可以和體育系的學生一爭高下。

每次考試,H成績都是名列前茅。但他絕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學生”。他常常會因觀點不同和老師激辯,有理有據,卻沒有半點情緒發泄。對了,H組織的“一台都不能少”活動還成為“校園十佳”——每個月末,H會帶領社團的同學把從四面八方收集來的舊電腦維修、更新、清潔後,送到周邊的民工子弟學校。

更讓我驚奇的是,H一上大學就實現了經濟獨立。除了每年都會拿到的獎學金,他週二和週四晚上會出兼職做家教;還考下了導遊證,寒暑假我們在家中吹空調時,他已經帶領國外來的旅遊團周遊全國了。

H的生活、學習、工作,一切都井井有條,充實而不凌亂。在我們每天還“醉生夢死”時,他已經將生活過成了詩。我曾問他,365天的“檔期”都排得滿滿的,累不累?

“一點都不累啊,我很享受這種生活。”H的回答顯然超出我的預料。原來,剛上大學那會兒,H如同大家一樣,面對未來腦子中一片迷糊,他一度糾結得要去看心理醫生。然而,他最終邁過了那道檻兒,“現在,每一天我都不敢懈怠,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那一刻,我才恍然大悟,原來“男神”也有鮮為人知的迷茫時光。

是啊,誰的青春不迷茫呢?20多歲的大學生,就像脱韁的野馬在無垠的原野狂奔一樣,誰知道哪個方向通往豐潤的草場,哪個方向通往泥濘的沼澤?可是,當我們因為迷茫而作繭自縛時,有的人已經振翅高飛了;我們因為迷茫而渾渾噩噩時,有的人事業上已經蒸蒸日上了;我們因為迷茫在起跑線上裹足不前時,有的人已經積跬步成千裏,勝利在望了。

記得兩年前,樓下的房間租住一位姑娘,鄰里關係處得如魚得水:她喜歡將自己做的點心分享給大家,蛋撻、鬆餅、提拉米蘇樣樣在行;下班早的時候,姑娘會去給對面鄰居家的孩子輔導功課,作為感謝,鄰居也會留她吃飯;一樓住着對老夫妻,生活中有諸多不便,自然也少不了姑娘的幫助,網上購物、手機聊天、醫院掛號,這些生活瑣事她都主動承攬。

那會兒我是剛剛畢業,北京巨大的生活壓力常讓我整夜整夜地失眠。“大家都很迷茫,你並不是唯一的。”姑娘極力安慰我。原來,她剛來北京時也一樣無助,常常吃了上頓就不知下頓該怎麼解決;每次發工資的時候,她又得精打細算一番,得留足富餘償還信用卡欠款;小姑娘還得和黑中介鬥智鬥勇,房子住着就得想着下個月往哪兒搬。

工作上的事,更是讓姑娘煩惱透了。她在一家老國企上班,單位效益極差,可偏偏又被分在邊緣部門。作為年輕人,這姑娘的工作被各種雞零狗碎的雜事充塞得滿滿當當,端茶倒水、收發快遞、整理材料、更新電腦。辦公室裏的大叔大媽們也很難相處,他們永遠熱衷的話題無非是哪家菜市場的雞蛋降價了,微信轉發的段子説常吃石榴能防癌,樓下部門的阿姨上個月離婚了……“那段時間特別迷茫,不知如何料理好以後的工作和生活。不敢想象自己20xx年後、20xx年後會成為什麼樣子的人。”每提及此,姑娘總是十分傷感。

“想改變現狀,必須逼自己一把!”突然,姑娘眼睛中閃耀起光芒。姑娘開始逼迫自己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常常自願加班、披星戴月。但無論多晚回家,她都要讀一個小時的書。她甚至報了班,利用週末時間充電學習法語和CFA,兩年就考下了證書。姑娘的生活也逐漸豐富多彩,她要求自己每週必須學會一道新菜,練兩次瑜伽。她強迫自己打開心扉,主動認識每一位鄰居,“如果連自己的家門都走不出,還怎麼去看看世界?”半年後,姑娘的才華被領導賞識,調到了銷售崗,工資翻番。到年底,拿到了10萬元獎金。

畢竟,青蛙總是被温水煮死的,不是嗎?顯然,這位姑娘在被“煮死”前成功跳了出來。心理學上有個“舒適區”理論,人們一旦打破原已熟悉、適應的心理模式,就會感到不安、焦慮,甚至恐懼,這個“舒適區”就是煮死青蛙的“温水”。想走出迷茫,必然會觸痛你的心理防線,逼自己一把,及時跳出來,才能避免就此沉淪的厄運。而你的舒適區一旦被打破,它的範圍就會再次擴展,原本你認為不可能的事情也會變得易如反掌。

迷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面對迷茫的勇氣——不知未來如何就羞於前行,畏懼錯誤就裹足不前,以及害怕被排斥就盲目合羣,成為自甘墮落的人。面對迷茫時,只有逼自己一把,才能走出窘境,看清未來。

相信我,迷茫不是你一輩子的避風港,咬緊牙關逼自己一把,即使萬分無力,也要迎難而上;即使前路曲折,也要大步邁開;即使心中怯懦,也要硬着頭皮挺住;即使希望渺茫,也要永不言棄。當你堅持下來,會驚喜地發現,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想想當年你咿呀學語、蹣跚學步的時候,如果不是逼着自己張開嘴、邁開步,怎會知道這個世界五彩斑斕呢?

※本文作者:※

標籤:勵志 人生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