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散文集 > 優美文章

對生活領悟的文章

好多文章,總能夠讓人看見生活的迷霧,看見生命的真實,總是能夠讓我們的人生得到很大的啟發,讓我們生活得到指導,因此我們需要閲讀好的文章。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對生活領悟的文章的相關資料,供您參考!

對生活領悟的文章

對生活領悟的文章篇1:放開手,勇敢

中國有句話:“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誠然,每一位成功的人士背後,總有一段堅強自立、艱苦奮鬥的過程。當今的青年,亦應該如此,所以我們呼籲,放開你們温暖的大手,讓我們自己勇敢地飛。

從呱呱墜地到長大成人,那一步離開父母、老師、社會的幫助與扶持。我們走的每一步,都見證了他們的扶持的過程。我們應該感謝他們,是他們給我們創造了一個優越的環境讓我們學習,助我們成長。可是,親愛的人啊,我們是鳥兒,終有一天要飛出巢兒,要擁抱藍天,所以,現在的我們就要接受磨難,為我們飛向藍天做好準備。

當我們摔跤的時候,親愛的人啊,別緊張,別擔心,不摔跤,是學不會走路的,讓我們自己爬起來,摔的跟斗越多,就積累了我們將來走路的經驗,為學會走路做好基礎,當我們真正學會走路的時候,我們就不會頻頻出錯,因為路是自己走出來的,走的多了,就有了技巧。路,是自己的,別人誰也代替不了,所以你們要放開手,別擔心,讓我們自己去飛,去勇敢地飛。

當我們遇到挫折的時候,親愛的人,別緊張,別擔心。人常説,失敗是成功之母,不是這樣嗎?人生路上,難免出現挫折、失敗,正是這些失敗、挫折的墊腳石,才築成明日的輝煌。我們是你們的小孩、學生、一份子,我們的喜怒哀樂牽着你們,可是,親愛的人,不要把我們的事看作是多大的事,我們有困難的時候,別擔心,要放開手,要讓我們自己去飛,去勇敢地飛。要讓我們自己去解決,因為將來的路,我們自己必須走,你們不能永遠陪我們。

我們這些作孩子的也要明白,讓父母放手,讓老師放手,讓自己勇敢去飛。家長希望自己的兒女成龍成鳳,他們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我們身上,我們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他們希望是他們,由他們來承擔痛苦。我們要明白他們的心,那顆愛子之心,所以,自己解決好自己的事,別讓家長、老師擔心,讓他們明白,放手,是讓愛飛翔,傳遞愛的另一種形式,我們自己也要敢於挑戰,敢於應戰,讓自己的夢想放飛於青天白雲之間。

親愛的人,放開你們充滿愛意的雙手,讓我們勇敢地飛。

放開手,勇敢飛!

對生活領悟的文章篇2:總有人看不慣你

敢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的人,

從來就不會弱到哪裏去。

1920xx年魯迅先生與其兄周作人失和,原本關係密切的兩兄弟卻因一句流言讓彼此有了隔閡。

郁達夫在《回憶魯迅》中記錄道:“周作人氏的那位日本夫人,甚至説魯迅對她有失敬之處。”

一生都在流言蜚語中度過的魯迅先生,卻未想到連身邊親近的人,都可以出語中傷自己,這也是他一生中難以釋懷的傷痛。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許多八卦評價、議論紛紛,就是在這個圈子平地而起流傳開來的。其實,流言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輩子離不開人間煙火的你,還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這些隨時突如其來的中傷。

流言,這輩子誰也避免不了

因為眼光的狹隘和思維的片面,每一個人都難以逃脱被他人誤解的情況。晚清大臣李鴻章是一個明眼人,可到了最後,歷史卻不為他的價值買單。

因為《馬關條約》,那個喪權辱國的賣國賊標籤,便惡狠狠地貼在了他臉上,百年過後,每每讀到此,仍不乏有人為此氣得捶胸頓足。

其實,説《馬關條約》是他籤的,實是冤枉了他,對於喪權辱國的局面,他向來鐵骨錚錚,力挽狂瀾。當時日本人只給予了李鴻章兩個選擇:籤和不籤,他深知自己肩負重任,咬牙不籤,卻被日本人怒用槍托打在他頭上,鮮血直流,但他面無懼色。

可他畢竟是慈禧的一枚棋子,正忙着籌備壽宴的慈禧不想打仗,她告訴李鴻章,不管日本人什麼要求都得答應,那種無奈,只有李鴻章一人知道,這個賣國的黑鍋,就順利成章地安放在了他身上。

帝國黃昏,英雄總是寂寞,對於李鴻章的境遇,梁啟超也不得不感慨:“吾敬李之才,惜李之識,而悲李之遇。”

每個人總是容易被一件帶着污點屬性的事件所矇蔽,由此,事實便離我們漸行漸遠。倒是那些受冤枉的人,心裏不好受,也是在所難免的。

蒙受污點,未必是做人失敗

宋玉是戰國時期的一流楚辭作家,他一篇《登徒子好色賦》可算把登徒子害慘了,至此千年,“登徒子”成了“好色之徒”的代名詞。

可是,登徒子真的就是好色嗎?(故事起因是登徒子嫉妒宋玉受寵於大王,故説宋玉文雅牢騷,重女色,會影響大王的名聲。)

宋玉是這麼對楚襄王詭辯的:我宋玉身邊傾國傾城的美女一堆,我眼睛都不眨;而這個登徒子的老婆長得蓬頭卷耳,齙牙稀疏,彎腰駝背,身上又長滿了疥瘡和痔瘡。就是這樣一個奇醜無比的女人,登徒子居然還跟她生了五個子女!大王您仔細想一想,我倆到底誰是好色之徒?”

這強大的混蛋邏輯簡直讓人無力辯駁,也只能可憐登徒子一生甚至萬世都得揹負上這個好色的污點,可是人無完人,這樣想來,也沒什麼好據理力爭的了。

你不需要人人認可

美國科研人員曾做過一項名為“傷痕實驗”的心理學實驗:

實驗中的志願者需要扮演身體有缺陷,尤其是臉部有傷痕的人,然後觀察陌生人對這些有缺陷的人的反應如何。

首先每位志願者都被安排在了一個沒有鏡子的小房間裏,並由專業化粧師在志願者的臉上做出一道血肉模糊、觸目驚心的假傷痕。願者被允許用一面小鏡子照照化粧的效果後,鏡子就被拿走了。

到了最後一步,化粧師表示需要在傷痕表面再塗一層粉末,以防止它被不小心擦掉。實際上,化粧師用紙巾偷偷抹掉了化粧的痕跡。

對此毫不知情的志願者,被派往各醫院的候診室,他們的任務就是觀察人們對其面部傷痕的反應。

規定的時間到了,返回的志願者竟無一例外地敍述了相同的感受——人們對他們比以往粗魯無理、不友好,而且總是盯着他們的臉看!可實際上,他們的臉上與往常並無二致,什麼也沒有不同。

有些人活得太緊張,做什麼事都需要別人的認可似乎才能安下心來,可到頭來,即使載譽而歸,內心卻依舊空虛。

意大利文學家説:“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説去吧。”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背後的反對聲音,對比那些畏首畏腦害怕得不到他人認可的人來説,前者往往更容易事成功。

對於背後的蜚語,不必生閒氣,也懶得對質。但在接受不完美的自己的同時,也不要忘了,對於一些無端的指責,你得堅毅地站出來,温柔地推翻他們。

這個世界比我們想象中的複雜,而當一個人做到了看清一個人而不揭穿、討厭一個人而不翻臉時,就懂得了慈悲。而這些慈悲的力量,才會讓你真真切切地明白,什麼才叫社會,什麼才叫做人生。

對生活領悟的文章篇3:生命的細節

一直以來,我堅持認為組成生命豐富的不止是知識和情感、閲歷和經歷,還有學識和記憶以及精神與內涵,這些如果説是構成生命強大而精彩元素的話,那麼日積月累的生命細節成為提供心靈判定或者左右人在處理事物成敗的關鍵因素。

有人説,成功在於細節。此話雖然不錯,然而未免過於簡單,試想,背後如果沒有豐富的閲歷和人生經歷以及精神實質來支撐的話,那麼豈不成為一句空話。我們知道,一部成功的小説不僅有思想、情感、意志的表達,還要有明確的主題和人物細節來增光添彩使之有血有肉。拿經典小説紅樓夢來説,它的成功不是表現在刻畫人物形象方面如何如何栩栩如生,而是貫徹始終的細節所起的作用,細到什麼程度,可以説是事無鉅細的程度。小到藥丸、茶事,大到包羅萬象。所以有人將其成為百科全書自然不在話下。

書是如此,人更是如此。讀一本書,不單單要讀它的情節,更要讀它的細節。因為讀細節方能知道其中的內涵和深意,還是拿紅樓夢為例,如果沒有人去讀它的細節,自然不清楚作者寫此書的思想,進而言之,就不可能形成今日紅學蔚然壯觀的景象。一部紅樓夢,千年往事,點點滴滴,痴迷了多少文人騷客,甘願為伊憔悴,為伊衣帶漸寬,其緣由還不是因為細節的使然。有誰敢説紅樓夢不是靠細節取勝,而是靠人物刻畫和情節贏得讀者的心?我之所以如此説,當然不是信口開河,而是有理有據,試問世上有那一部作品能養活這麼多源源不絕的來者,要不是魅力來自於細節的豐富和可探性,怎麼可能讓那麼多聰明人在一棵樹上吊死?這豈不愚蠢可笑!換句話説,正是因為這部經典的細節太過於豐富,才讓我們不斷看到有新的力作、新的探試、新的作家,並且歷久彌新的功效。書當然是生命與心靈結合的產物,其細節當然和人的生活休慼相關,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先生無疑是生活方面的大師,才構造出這樣一部容情節、細節為一體的曠世之作。透過書的細節與內涵,讓我們看見了一個博大精深的人物形象,同時也展示出細節給人或者藝術創作所帶來的巨大魅力和思想空間。

如果説判定一本書的優劣可以通過閲讀來界定,那麼,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交往又如何去判定一個人是怎樣的性情、怎樣的人生況味以及怎樣的嗜好或者是怎樣的生命內涵與精神本質呢?我以為第一是語言即談吐來分辨,第二是眼神,而眼神就是最能反映出一個人在待人接物上所顯現出的細節,當然它可能不是絕對,但準確率和你想要的細節基本相差無幾。這個無需要證明,凡是注重細節的人都應該認同或者瞭然於心。

下面我想説説細心和細節的分別與關聯,通常有人認為女人比男人更為細心,在我看來,它是一個似是而非的問題,細心不分男女,這與細節不分大小一樣。一個細心的男人勝過一個假小子的大有人在,這是習慣、性格、學識、精神還有嗜好與從事的職業有着密切的聯繫,通常一個作家和藝術家都是細心的人羣,而那些不讀書的人、不講究生命質量的人相對比較粗陋,他們是不可能與細節聯繫在一起的。這是不為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基本事實。拿筆者自己來説,我就是一個心如細發的人,什麼事都瞞不過我的眼睛,為此,造成的記憶與傷害可以説是一樣多。但真的沒有辦法,我就是那樣的人,要我粗糙比要他人細心其難度是一樣的。細心的人一定關注細節,而關注細節的人生活中必定是一個有分寸感、將細心放在他認為值得去關注的方面。

搞清楚了這方面相關的主題,我們才可以把自己的生命歸類,我説過,我是一個較為細心的人,細心的人一點對細節有很好的把握與掌控,比如説我讀一本書也好、看一部電視劇也罷或者生活中為人處事,細節都是我要用心靈去關注的,儘可能地挖掘其背後隱藏的真理和真意。這樣做固然有時很累,然而其收穫也頗豐,有時甚至超出了自己的想象。當然,當下可能不一定感覺得到,但隨着過程的積累一定能使自己的生命得到豐富,這是毋庸置疑的。細心可以通過時間、實踐來培養,即便你是一個生活中的馬大哈,也可以通過精神投入獲得使自己滿意的結果。

閲讀無疑是培養自己生命獲得細節最好、最便捷的去處,因為那裏有你關注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當然思考也一定要參與其內,方能起到效果。這些年我就是通過這種方法讓自己改變了以往的粗糙和膚淺,從而養成了今日的細心和處理問題、看問題注重細節的能力。對此,我不敢説細節能讓我走向成功,但我敢説生命自從與細節做伴讓我收穫到的豐富是很多方面的,尤其在日常事物中更是收益滿滿。

生命的細節不僅包括行為舉止,而且包涵生活裏的所有事情包括精神、思考和意識、心理等諸多方面。當然有一點我必須指出,細節也有輕重、緩急之分,也有核心價值所在,掌握了這個基礎原理,細節才會助你生命如虎添翼,事半功倍的作用。換句話説,細節需要梳理,需要甄別、更需要鑑定和辨析,而後才會體現它獨特的價值與藝術魅力。如果説生命的活力靠知識、精神、涵養來保證的話,那麼心靈的深度完全靠細節的豐富讓生命腳下的路越走越遠!

※本文作者:※

標籤:領悟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