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散文集 > 優美散文集

其實你不用去遠方

其實你不用去遠方

好友旅途歸來,直囔累。之前慕名而去的名山大川並非想象中的神奇秀麗,於是大呼失望。大凡人都有這樣的心理:因距離而嚮往,因遙遠而憧憬,從而忽略了周邊的美。其實你不用去遠方,換一種心境,我們身邊的風景,我們腳下踩着的,處處是風景。
四月的一天,兩輛麪包車載着辦公室所有同仁向鄰近一縣城的旅遊景點——白雲巖出發。
一路上,車內歡歌笑語不斷。為了打發無聊的旅程,我們提議與男同事對歌。老歌、新歌、通俗的、民歌、革命歌曲、兒童歌曲……尖叫聲、附合聲、掌聲將氣氛掀入高潮。拋開凡塵俗事,卸下心靈重負,全然沒了領導在場的拘謹,平素裏的矜持、淑女形象蕩然無存。無須掩飾,無須偽裝,唱出生活的激情,唱出生命的真實。在一張張笑意盈盈的臉上,捕捉到大夥最純真的一面。娟子興致最高,還教大家用手語唱《感恩的心》,這首歌已是爛熟於心了,可那手語始終沒學會。
在快樂的氛圍中,感覺行程縮短了很多,之前擔心的暈車也未露跡象。原來快樂的心境能驅除身心所有的不適,那一瞬竟讓我悟出了生活的禪味。我將視線移向窗外,路旁的民房錯落有致,一股淡淡的橙子花香撲鼻而來,令人神清氣爽。車子駛上盤山公路,繞了幾道彎,終於到了目的地。
在白雲巖停車場,遠遠望着那綿亙的山峯,像一把龐大的斜躺椅,讓人有一種想依在上面休憩的慾望。山腰上山頂上幾處景點掩映在一片青翠中,隱約可見。
很早就知道白雲巖是聞名遐邇的佛教勝地,位於新邵縣巨口鋪鎮白雲村。據史料記載:“宋寶佑年間,僧寶鑑披荊斬棘入此山中,睹石像宛然,知因緣所在,盤坐其中,不食不語,後有採樵者見之,感其神異,乃設供養,始開此洞,後僧坐化其中……”此乃成為白雲巖佛地始祖。爾後,聲靈顯赫,威震三湘,瀟湘文人騷客常來此旅遊觀光,求神拜佛的信士紛紛前來朝拜燒香。每逢農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白雲巖更是煙火興旺,香客遊客接踵而至。
我們興致勃勃邊走邊瞧,經過一個亭子步上一石拱橋,造型樸拙,兩側爬滿青藤、石苔,頗具風韻。橋下溪水清澈見底,想必是清涼爽口的。過橋拾階而上,山腰有毗廬殿,座北朝南,殿廊寬闊,上懸“大雄寶殿”匾額,三尊觀音金身,兩大一小,依次而立。寺院依山而建,層層疊疊,紫煙繚繞。從毗廬殿沿石級而上,在濃蔭之中,有一古剎隱映其間,這就是白雲庵。寺門巍然屹立於一巨大的穹形白雲巖洞口,氣象森嚴。殿門上有幾個金字赫然入目——“恰似普陀”。殿門左右各蹲一石獅,形象威猛。同事們嘻笑着進去燒香祈願。我在門前猶豫片刻,望着那神聖的“恰似普陀”,終沒挪步。聽説巖洞正中有墓,寶覽禪師圓寂後葬於此。在佛門淨地,這樣的嘻囔是否不夠虔誠?是否對佛不恭?對於佛學,閒瑕時粗覽過,沒有過深地見解,只是明瞭佛語教人擁有淡定的生活態度和寬厚仁慈的心,在喧譁的塵世尋得一份超然的心境,並非得裝模作樣去頂禮膜拜。我坐在庵門口等同事,一聲梵音入耳,直撼靈魂。
等同事們拜完佛出來,繼續往上面爬。路越來越陡,也越來越險。不時聽到有人在尖叫。我雖然是氣喘吁吁,依然爬在最前面。旁邊沒有護欄,得小心翼翼走穩。我隨意往後一看,不由得倒抽一口冷氣,背後的人呈小黑點在蠕動,頭有些暈炫,趕緊調整好狀態,這溝壑重重的山澗,險象環生,可不是鬧着玩的。爬到山頂已是汗流浹背,卻有攀越成功的喜悦。依欄而歇,輕柔的風拂面,帶來絲絲涼爽。遠處青山含黛,白雲出軸;近處屋舍儼然,稻田青青。好一副美麗的田園山水畫!
沿着另一條石板路下山,路沒那麼陡,卻不是直接的下坡,忽上忽下曲折迂迴。我欣喜地發現樹叢中有不少的映山紅徘徊在暮春不想走,綻放最後的美麗;兩旁的翠竹鬱鬱葱葱,有新生的竹子未褪去厚厚的外衣爭先恐後地展露風姿;偶爾有不知名的鳥兒倏地從一棵樹飛至另一棵樹;陽光透過樹枝灑下一地斑駁的碎影,踩在上面足尖都想舞蹈。上山時只顧專注探路攀爬,沒來得細心享受路邊的美景。我沒法體會別人的心境,獨自沉思,獨自感受。在一個供人休憩的亭子裏,大家都駐足不前,路似乎在這裏成了斷層。眼前是一級級往上的階梯,他們在納悶,下山的路怎麼如此蜿蜒?他們不想再往上爬了,選擇一條行人踏出來的捷徑下山。我則堅持繞了個圈才下山。因為不遠處的山峯兩隻振翅欲飛的石鶴吸引了我的目光,走至近前細細端詳了好一會才離開。
在山腳下,一股山泉自巖洞流出,掬一捧在手,涼絲絲的。旅途的疲憊在這清涼中頓消。正當大家相互戲水潑灑鬧成一團時,一陣“咩——”的叫聲又引起所有人的好奇。循聲而去,原來是一隻母白山羊和一隻罕見的小黑山羊一前一後睜着驚恐的雙眼望着過往的行人。可能是看我們侵犯了它們的領地,向我們發出抗議來了。看來這風水寶地連動物們都想長期安營樂居。
整個爬山過程歷時兩小時。在離開前,站在進門的停車場,我久久地仰望着羣峯起拱的白雲巖風景地帶,將它的輪廓銘刻在腦海。在回程的車上,與同事聊及白雲巖一遊,發出這樣的感喟:其實不用去遠方,好風光就在你身邊。

好友旅途歸來,直囔累。之前慕名而去的名山大川並非想象中的神奇秀麗,於是大呼失望。大凡人都有這樣的心理:因距離而嚮往,因遙遠而憧憬,從而忽略了周邊的美。其實你不用去遠方,換一種心境,我們身邊的風景,我們腳下踩着的,處處是風景。
四月的一天,兩輛麪包車載着辦公室所有同仁向鄰近一縣城的旅遊景點——白雲巖出發。
一路上,車內歡歌笑語不斷。為了打發無聊的旅程,我們提議與男同事對歌。老歌、新歌、通俗的、民歌、革命歌曲、兒童歌曲……尖叫聲、附合聲、掌聲將氣氛掀入高潮。拋開凡塵俗事,卸下心靈重負,全然沒了領導在場的拘謹,平素裏的矜持、淑女形象蕩然無存。無須掩飾,無須偽裝,唱出生活的激情,唱出生命的真實。在一張張笑意盈盈的臉上,捕捉到大夥最純真的一面。娟子興致最高,還教大家用手語唱《感恩的心》,這首歌已是爛熟於心了,可那手語始終沒學會。
在快樂的氛圍中,感覺行程縮短了很多,之前擔心的暈車也未露跡象。原來快樂的心境能驅除身心所有的不適,那一瞬竟讓我悟出了生活的禪味。我將視線移向窗外,路旁的民房錯落有致,一股淡淡的橙子花香撲鼻而來,令人神清氣爽。車子駛上盤山公路,繞了幾道彎,終於到了目的地。
在白雲巖停車場,遠遠望着那綿亙的山峯,像一把龐大的斜躺椅,讓人有一種想依在上面休憩的慾望。山腰上山頂上幾處景點掩映在一片青翠中,隱約可見。
很早就知道白雲巖是聞名遐邇的佛教勝地,位於新邵縣巨口鋪鎮白雲村。據史料記載:“宋寶佑年間,僧寶鑑披荊斬棘入此山中,睹石像宛然,知因緣所在,盤坐其中,不食不語,後有採樵者見之,感其神異,乃設供養,始開此洞,後僧坐化其中……”此乃成為白雲巖佛地始祖。爾後,聲靈顯赫,威震三湘,瀟湘文人騷客常來此旅遊觀光,求神拜佛的信士紛紛前來朝拜燒香。每逢農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白雲巖更是煙火興旺,香客遊客接踵而至。
我們興致勃勃邊走邊瞧,經過一個亭子步上一石拱橋,造型樸拙,兩側爬滿青藤、石苔,頗具風韻。橋下溪水清澈見底,想必是清涼爽口的。過橋拾階而上,山腰有毗廬殿,座北朝南,殿廊寬闊,上懸“大雄寶殿”匾額,三尊觀音金身,兩大一小,依次而立。寺院依山而建,層層疊疊,紫煙繚繞。從毗廬殿沿石級而上,在濃蔭之中,有一古剎隱映其間,這就是白雲庵。寺門巍然屹立於一巨大的穹形白雲巖洞口,氣象森嚴。殿門上有幾個金字赫然入目——“恰似普陀”。殿門左右各蹲一石獅,形象威猛。同事們嘻笑着進去燒香祈願。我在門前猶豫片刻,望着那神聖的“恰似普陀”,終沒挪步。聽説巖洞正中有墓,寶覽禪師圓寂後葬於此。在佛門淨地,這樣的嘻囔是否不夠虔誠?是否對佛不恭?對於佛學,閒瑕時粗覽過,沒有過深地見解,只是明瞭佛語教人擁有淡定的生活態度和寬厚仁慈的心,在喧譁的塵世尋得一份超然的心境,並非得裝模作樣去頂禮膜拜。我坐在庵門口等同事,一聲梵音入耳,直撼靈魂。
等同事們拜完佛出來,繼續往上面爬。路越來越陡,也越來越險。不時聽到有人在尖叫。我雖然是氣喘吁吁,依然爬在最前面。旁邊沒有護欄,得小心翼翼走穩。我隨意往後一看,不由得倒抽一口冷氣,背後的人呈小黑點在蠕動,頭有些暈炫,趕緊調整好狀態,這溝壑重重的山澗,險象環生,可不是鬧着玩的。爬到山頂已是汗流浹背,卻有攀越成功的喜悦。依欄而歇,輕柔的風拂面,帶來絲絲涼爽。遠處青山含黛,白雲出軸;近處屋舍儼然,稻田青青。好一副美麗的田園山水畫!
沿着另一條石板路下山,路沒那麼陡,卻不是直接的下坡,忽上忽下曲折迂迴。我欣喜地發現樹叢中有不少的映山紅徘徊在暮春不想走,綻放最後的美麗;兩旁的翠竹鬱鬱葱葱,有新生的竹子未褪去厚厚的外衣爭先恐後地展露風姿;偶爾有不知名的鳥兒倏地從一棵樹飛至另一棵樹;陽光透過樹枝灑下一地斑駁的碎影,踩在上面足尖都想舞蹈。上山時只顧專注探路攀爬,沒來得細心享受路邊的美景。我沒法體會別人的心境,獨自沉思,獨自感受。在一個供人休憩的亭子裏,大家都駐足不前,路似乎在這裏成了斷層。眼前是一級級往上的階梯,他們在納悶,下山的路怎麼如此蜿蜒?他們不想再往上爬了,選擇一條行人踏出來的捷徑下山。我則堅持繞了個圈才下山。因為不遠處的山峯兩隻振翅欲飛的石鶴吸引了我的目光,走至近前細細端詳了好一會才離開。

標籤: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