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關於貞觀的內容

貞觀裏的知識你知道多少呢?貞觀列表精選讓你更深入的瞭解貞觀方面的知識,熱門的貞觀專題內容,貞觀百科大全,想了解更多的貞觀方面的內容就在貞觀列表精選,我們很專業。

  • 顧貞觀的七夕詩詞《步蟾宮·閏六月七夕》鑑賞

    顧貞觀的七夕詩詞《步蟾宮·閏六月七夕》鑑賞

    步蟾宮·閏六月七夕清代:顧貞觀玉纖暗數佳期近,已到也、忽生幽恨。恨無端、添葉與青梧,倒減卻、黃楊一寸。天公定亦憐嬌俊,念兒女,經年愁損。早收回、溽暑換清商,翻借作,蘭秋重閏。註釋玉纖:指女子之手。“添葉”句:梧桐秋日落...

  • 《貞觀政要》卷五 孝友第十五 凡五章

    《貞觀政要》卷五 孝友第十五 凡五章

    司空房玄齡事繼母,能以色養,恭謹過人。其母病,請醫人至門,必迎拜垂泣。及居喪,尤甚柴毀。太宗命散騎常侍劉洎就加寬譬,遺寢牀、粥食、鹽菜。虞世南,初仕隋,歷起居舍人,宇文化及殺逆之際,其兄世基時為內史侍郎,將被誅,世南抱持號泣...

  • 《貞觀政要》卷六 杜讒邪第二十三 凡七章

    《貞觀政要》卷六 杜讒邪第二十三 凡七章

    貞觀初,太宗謂侍臣曰:"朕觀前代讒佞之徒,皆國之蟊賊也。或巧言令色,朋黨比周;若暗主庸君,莫不以之迷惑,忠臣孝子所以泣血銜冤。故叢蘭欲茂,秋風敗之;王者欲明,讒人蔽之。此事著於史籍,不能具道。至如齊、隋間讒譖事,耳目所接者,略...

  • 《貞觀政要》原序

    《貞觀政要》原序

    有唐良相曰侍中安陽公、中書令河東公,以時逢聖明,位居宰輔,寅亮帝道,弼諧王政,恐一物之乖所,慮四維之不張,每克己勵精,緬懷故實,未嘗有乏。太宗時政化,良足可觀,振古而來,未之有也。至於垂世立教之美,典謨諫奏之詞,可以弘闡大猷,增崇...

  • 《貞觀政要》卷九 安邊第三十六 凡二章

    《貞觀政要》卷九 安邊第三十六 凡二章

    貞觀四年,李靖擊突厥頡利,敗之,其部落多來歸降者。詔議安邊之策,中書令温彥博議:"請於河南處之。準漢建武時,置降匈奴於五原塞下,全其部落,得為捍蔽,又不離其土俗,因而撫之,一則實空虛之地,二則示無猜之心,是含育之道也。"太宗從...

  • 《貞觀政要》卷四 太子諸王定分第九 凡四章

    《貞觀政要》卷四 太子諸王定分第九 凡四章

    貞觀七年,授吳王恪齊州都督。太宗謂侍臣曰:"父子之情,豈不欲常相見耶!但家國事殊,須出作藩屏。且令其早有定分,絕覬覦之心,我百年後,使其兄弟無危亡之患也。"貞觀十一年,侍御史馬週上疏曰:"漢、晉以來,諸王皆為樹置失宜,不預立...

  • 貞觀的詞語意思及解釋

    貞觀的詞語意思及解釋

    貞觀【意思解釋】1.謂以正道示人。貞,正,常。觀,示。2.指正大的道理。3.澄清天下,恢宏正道。4.指澄清天下,恢宏正道的職責。5.正可觀賞。...

  • 《貞觀政要》卷七 禮樂第二十九 凡十二章

    《貞觀政要》卷七 禮樂第二十九 凡十二章

    太宗初即位,謂侍臣曰:"準《禮》,名,終將諱之,前古帝王,亦不生諱其名,故周文王名昌,《周詩》雲:'克昌厥後。'春秋時魯莊公名同,十六年《經》書:'齊侯、宋公同盟於幽。'唯近代諸帝,妄為節制,特令生避其諱,理非通允,宜有改張。"因...

  • 《貞觀政要》卷四 規諫太子第十二 凡四章

    《貞觀政要》卷四 規諫太子第十二 凡四章

    貞觀五年,李百藥為太子右庶子。時太子承乾頗留意典墳,然閒宴之後,嬉戲過度。百藥作《讚道賦》以諷焉,其詞曰:下臣側聞先聖之格言,嘗覽載籍之遺則。伊天地之玄造,洎皇王之建國。曰人紀與人綱,資立言與立德。履之則率性成道,違之...

  • 《貞觀政要》卷六 謙讓第十九 凡三章

    《貞觀政要》卷六 謙讓第十九 凡三章

    貞觀二年,太宗謂侍臣曰:"人言作天子則得自尊崇,無所畏懼,朕則以為正合自守謙恭,常懷畏懼。昔舜誠禹曰:'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又《易》曰:'人道惡盈而好謙。'凡為天子,若惟自尊崇,不守謙恭者,在...

  • 《貞觀政要》卷四 教戒太子諸王第十一 凡七章

    《貞觀政要》卷四 教戒太子諸王第十一 凡七章

    貞觀七年,太宗謂太子左庶子于志寧、杜正倫曰:"卿等輔導太子,常須為説百姓間利害事。朕年十八,猶在人間,百姓艱難,無不諳練。及居帝位,每商量處置,或時有乖疏,得人諫諍,方始覺悟。若無忠諫者為説,何由行得好事?況太子生長深宮,百姓...

  • 《貞觀政要》卷七 崇儒學第二十七 凡六章

    《貞觀政要》卷七 崇儒學第二十七 凡六章

    太宗初踐祚,即於正殿之左,置弘文館,精選天下文儒,令以本官兼署學士,給以五品珍膳,更日宿直,以聽朝之隙引入內殿,討論墳典,商略政事,或至夜分乃罷。又詔勛賢三品已上子孫為弘文學生。貞觀二年,詔停周公為先聖,始立孔子廟堂於國學,稽...

  • 謎語:貞觀盛世(打一人名)

    謎語:貞觀盛世(打一人名)

    謎面貞觀盛世謎語類型打一人名謎底唐國強...

  • 《貞觀政要》卷二 求諫第四 凡十一章

    《貞觀政要》卷二 求諫第四 凡十一章

    太宗威容儼肅,百僚進見者,皆失其舉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見人奏事,必假顏色,冀聞諫諍,知政教得失。貞觀初,嘗謂公卿曰:"人慾自照,必須明鏡;主欲知過,必藉忠臣。主若自賢,臣不匡正,欲不危敗,豈可得乎?故君失其國,臣亦不能獨全其家。至於...

  • 《貞觀政要》卷三 君臣鑑戒第六 凡七章

    《貞觀政要》卷三 君臣鑑戒第六 凡七章

    貞觀三年,太宗謂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亂,共安危,若主納忠諫,臣進直言,斯故君臣合契,古來所重。若君自賢,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君失其國,臣亦不能獨全其家。至如隋煬帝暴虐,臣下鉗口,卒令不聞其過,遂至滅亡,虞世基等尋亦誅死。...

  • 《貞觀政要》卷三 擇官第七 凡十一章

    《貞觀政要》卷三 擇官第七 凡十一章

    貞觀元年,太宗謂房玄齡等曰:"致治之本,惟在於審。量才授職,務省官員。故《書》稱:'任官惟賢才。'又云:'官不必備,惟其人。'若得其善者,雖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縱多亦奚為?古人亦以官不得其才,比於畫地作餅,不可食也。《詩》曰...

  • 《貞觀政要》卷二 納諫第五 凡十章

    《貞觀政要》卷二 納諫第五 凡十章

    貞觀初,太宗與黃門侍郎王珪宴語,時有美人侍側,本廬江王瑗之姬也,瑗敗,籍沒入宮。太宗指示珪曰:"廬江不道,賊殺其夫而納其室。暴虐之甚,何有不亡者乎!"珪避席曰:"陛下以廬江取之為是邪,為非邪?"太宗曰:"安有殺人而取其妻,卿乃問...

  • 《貞觀政要》卷五 公平第十六 凡八章

    《貞觀政要》卷五 公平第十六 凡八章

    太宗初即位,中書令房玄齡奏言:"秦府舊左右未得官者,並怨前宮及齊府左右處分之先己。"太宗曰:"古稱至公者,蓋謂平恕無私。丹朱、商均,子也,而堯、舜廢之。管叔、蔡叔,兄弟也,而周公誅之。故知君人者,以天下為公,無私於物。昔諸...

  • 《貞觀政要》卷五 仁義第十三 凡四章

    《貞觀政要》卷五 仁義第十三 凡四章

    貞觀元年,太宗曰:"朕看古來帝王以仁義為治者,國祚延長,任法御人者,雖救弊於一時,敗亡亦促。既見前王成事,足是元龜,今欲專以仁義誠信為治,望革近代之澆薄也。"黃門侍郎王珪對曰:"天下彫喪日久,陛下承其餘弊,弘道移風,萬代之福。...

  • 《貞觀政要》卷三 封建第八 凡二章

    《貞觀政要》卷三 封建第八 凡二章

    貞觀元年,封中書令房玄齡為邗國公,兵部尚書杜如晦為蔡國公,吏部尚書長孫無忌為齊國公,併為第一等,食邑實封一千三百户。皇從父淮安王神通上言:"義旗初起,臣率兵先至,今玄齡等刀筆之人,功居第一,臣竊不服。"太宗曰:"國家大事,惟...

  • 《貞觀政要》卷二 直諫 附。凡十章

    《貞觀政要》卷二 直諫 附。凡十章

    貞觀二年,隋通事舍人鄭仁基女年十六七,容色絕姝,當時莫及。文德皇后訪求得之,請備嬪御。太宗乃聘為充華。詔書已出,策使未發。魏徵聞其已許嫁陸氏,方遽進而言曰:"陛下為人父母,撫愛百姓,當憂其所憂,樂其所樂。自古有道之主,以百...

  • 《貞觀政要》卷六 悔過第二十四 凡四章

    《貞觀政要》卷六 悔過第二十四 凡四章

    貞觀二年,太宗謂房玄齡曰:"為人大須學問。朕往為羣兇未定,東西征討,躬親戎事,不暇讀書。比來四海安靜,身處殿堂,不能自執書卷,使人讀而聽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書內。古人云:'不學,牆面,蒞事惟煩。'不徒言也。卻思少小時行...

  • 《貞觀政要》卷六 慎所好第二十一 凡四章

    《貞觀政要》卷六 慎所好第二十一 凡四章

    貞觀二年,太宗謂侍臣曰:"古人云:'君猶器也,人猶水也,方圓在於器,不在於水。'故堯、舜率天下以仁,而人從之;桀、紂率天下以暴,而人從之。下之所行,皆從上之所好。至如梁武帝父子志尚浮華,惟好釋氏、老氏之教,武帝末年,頻幸同泰寺...

  • 左貞觀個人資料

    左貞觀個人資料

    左貞觀.華裔“俄羅斯功勛藝術家”他是第一位榮獲“俄羅斯功勛藝術家”稱號的中國人。在他的身上,融合了兩個偉大民族的血液;在他的音樂小説詩歌文學作品中,凝結了兩個偉大民族的文化與藝術。俄羅斯,孕育音樂家的搖籃,一位位...

  • 《貞觀政要》卷八 刑法第三十一 凡八章

    《貞觀政要》卷八 刑法第三十一 凡八章

    貞觀元年,太宗謂侍臣曰:"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務在寬簡。古人云,鬻棺者,欲歲之疫,非疾於人,利於棺售故耳。今法司核理一獄,必求深刻,欲成其考課。今作何法,得使平允?"諫議大夫王珪進曰:"但選公直良善人,斷獄允當者,增秩賜金,即奸偽自...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