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傳説

四大愛情傳説故事

傳説5.55K

中國有四大愛情傳説,分別是《白蛇傳》、《董永與七仙女》、《梁山伯與祝英台》、《柳毅傳》,下面小編就介紹這四大愛情傳説故事給你們,希望你們喜歡。

四大愛情傳説故事

白蛇傳

白素貞是修煉千年的蛇妖,一心修煉只為成仙。前往寶芝堂學徒的書生許仙,遇到大鬍子刀客八兩。兩人誤入人妖仙三界之間的“半步多”,與急於積累功德成仙的白素貞、小青姐妹和捉妖和尚法海不期而遇。

在人妖仙混雜、處處是陷阱的“半步多”,白蛇和許仙在彼此捨命相助中,互生情愫。只是當時身為蛇妖的白素貞,還不能理解情為何物。而法海只分人妖,不辨善惡,執意妄為,遭受天雷之譴,被上天收回法眼,盲了雙眼。白素貞歷經艱辛送許仙回人間,法海變作白素貞騙許仙回頭,並使他忘了“半步多”的一切,忘了心中所愛白素貞。

白素貞千年的修行,使她比人間的女子更美,只是沒有眼淚。只要集齊眼淚,她就可以成為真正的神仙。受觀音菩薩指點,白素貞為了成仙來到人間,收集人間的代表“生老病死愛恨離別”的八滴晶瑩眼淚。許仙在西湖斷橋遇到一場急雨,與白素貞再度重逢,留下借傘還傘的情緣。白素貞陸續收齊七滴眼淚。這七滴眼淚,每滴眼淚背後都有一個人間至情至愛的故事。它們風吹不散,水流不融,分別應在“生老病死恨離別”之上。白素貞距離成仙已是咫尺,可她卻變得更加嚮往人間。白素貞不能斬斷情根,愈陷愈深,最終嫁與許仙為妻,並懷上孩子。屢遭天譴。

法海以斬妖除魔為名,一直要拆散許仙和白素貞,最終利用自己徒弟十天使詐,設計逼迫白素貞現出蛇形,嚇死了許仙。白素貞為救許仙盜來仙草,而法海趁機劫走許仙。白素貞盜來靈芝仙草,回來卻不見了許仙。她跪上金山寺求法海放了許仙,哀求不成,最終水漫金山。法海將許仙掠到心境台,讓他在心鏡中看到白素貞的蛇身。許仙坦然處之,要定了素貞。法海被心魔所困,忘情絕義,想成佛,卻成了魔。

白素貞產子,許仙擺脱了法海,與妻子相聚。孩子百日時,成魔的法海故伎重演,變作許仙騙避難的白素貞回頭。白素貞在劫難逃,可是她不認為愛許仙是錯,自願走進雷峯塔。訣別前,流下她第一滴也是最後一滴眼淚。她愛許仙一生,這滴眼淚應在“愛”上。白素貞被鎮於雷峯塔下,除非雷峯塔倒,西湖水乾。許仙上山進寺,自願剃度,只為法海一句“雷峯塔百步之內,非出家人不得擅入”。許仙向法海要求每日掃雷峯塔,法海不依。可法海起身後卻痛苦異常,他踉蹌地站起身,退了三步,一回頭,鬚髮皆白,瞬間變老。許仙為了一生一世廝守的承諾,每日掃塔,和娘子一個塔裏一個塔外。每有下雨、烈日,白素貞用法術打開那把定情的油傘為許仙遮蔽。一直到許仙老去,油傘殘破……

七百年後,雷峯塔轟然倒塌……

董永與七仙女

傳説漢朝的時候,淮南地方住着一户貧苦人家,父子倆相依為命,兒子名叫董永。董家靠租種地主傅員外家兩畝薄地維持生活,父子二人早出晚歸,辛辛苦苦,遇到風調雨順,打下的糧食除了交租,還可以勉強餬口。不料這一年老天大旱,秋後顆粒無收,地主催租逼得緊,老漢一急之下病倒了。董永是個孝子,他想方設法給老爹爹四處買藥,可是當他提着草藥回到家中時,老父親已經嚥了氣。董水心中悲痛萬分,眼下手中分文皆無,拿什麼去給父親買棺木呢?他想來想去只有一條路,就是賣身葬父。於是請人去跟傅員外説,只要幫助埋葬了老父,願在傅家做三年苦工。傅員外知道董永身強力壯,正好趁此機會找個好長工,便答應了董永的要求,立下了賣身的契約。

董永埋葬了父親,三日之後便到傅員外家上工。一路上,他心頭痛苦,愁眉緊鎖,不住地長吁短歎。走着走着,見前面有一棵老槐樹,樹下有個土地廟,便想在這裏坐下來,歇歇腳。

董永剛要坐下,就見有個衣着樸素、容貌美麗的姑娘朝老槐樹走來了,站在他的身旁。

董永有些侷促不安。沉默了一會兒,姑娘首先開口道:“這位大哥到何處去?”

“去那傅員外家做苦工。”

“看大哥老實忠厚,為何到傅家做苦工?”

“我乃貧苦之人,老父故去,無力埋葬,是那傅員外借錢與我,葬了父親。今去賣身抵債,要做三年苦工啊!”董永説完,歎了一口氣。

“大哥真是苦命之人,比小妹我還要苦呢!”姑娘説着,流下了眼淚。 “大姐為何而悲傷?”董永問。

“母親去世,爹爹娶了後妻。繼母欲將我賣給商人為妾,我逃了出來,故而悲傷。”

“我二人都是苦命之人啊!”董永歎息道。

“小女子已無家可歸,不知大哥可肯收留,結為百年之好?”

“大姐差了。”董永忙説,“你我素不相識,既無父母之命,又無媒妁之言,怎能私下婚配!”

“大哥何必固執?若嫌無媒,就請這老槐樹做媒,請土地爺主婚,如何?”

“老槐樹如何能做媒?土地爺如何能主婚?”董永不解地問。

“你可問老槐樹三聲:你願意為七姐和董永做媒嗎?老槐樹如果答應三聲,就是願意。問過老槐樹,再去問土地爺。”

於是董永上前問老槐樹:“老槐樹老槐樹,你可願意為我們做媒嗎?” 老槐樹突然開口説:“仙女配賢郎,美滿世無雙。願意,願意!” 董永一連問了三遍,老槐樹回答了三遍。

董永又去問土地:“土地爺,你可願意為我們主婚嗎?”

土地爺説:“仙女配賢郎,一對金鳳凰。願意,願意!”

董永一連問了三遍,土地爺回答了三遍。

這天晚上,董永和七仙女就在老槐樹下結成了夫妻。

董永與七仙女結成夫妻,雙雙到傅員外家去上工。因為原來的賣身契上寫着“無牽無掛”,現在憑空多了一個女子,傅員外故意刁難,不肯收留。經過一再的懇求,傅員外答應了,但是提出了一個苛刻的條件:限定董永夫婦於當天夜裏織出十匹雲錦,如果織得出來,三年的長工改為百日,如果織不出來,三年之後再加三年。七仙女爽快地答應了,董永卻焦急萬分。

晚上,董永愁眉苦臉地坐在燈前,心想:一夜之間,不要説織出十匹雲錦,就是一匹也織不完啊!織不出來,三年長工做滿之後,還要加上三年。他越想越覺得可怕,心中暗暗埋怨妻子答應了傅員外的條件。可是七仙女一點兒也不着急,她叫丈夫放心去睡覺,説她自有辦法。

夜深人靜時,七仙女在屋子裏點起一炷下凡時姐妹們贈送的“難香”。天上的眾仙女聞到香味,知道小妹妹在人間遇到了難處,便頃刻之間來到了傅員外家。她們聽了小妹妹的述説,就一起動手幹了起來。這些天上的巧手姑娘,善長織造的仙女,還沒等到天亮,就把十匹絢麗多彩的雲錦織出來了。

第二天早晨,董永看見這十匹美麗的雲錦又驚又喜,心想自己的妻子莫非是神仙吧!他們抱着十匹雲錦給主人送去,傅員外也大為驚異,只好把三年的工期減為百日。 期滿後,夫妻倆高高興興回到自己的家中。這時七仙女才告訴董永,説自己是天上下凡的仙女,還説他們將要有一個小寶寶了。董永聽了更加歡喜。從此夫妻倆男耕女織,相親相愛,過着幸福的生活。

後來,天上的玉帝終於查出小女兒私下凡塵,跟董永結為夫妻的事,不禁勃然大怒。他命使者來到人間,傳下聖旨,叫七仙女務必在午時三刻返回天庭。如有違抗,定派天兵天將捉拿問罪,並將董永粉身碎骨。 天庭的鐘聲響了,午時三刻到了。七仙女為了不使丈夫遭到殺害,只好在他們定情的那棵老槐樹下,忍痛跟董永告別。

董永哭天喊地,悲痛欲絕。他上前問老槐樹:“老槐樹啊老槐樹,你説我們是仙女配賢郎,美滿世無雙,今天為何有人硬要把我們分開?老槐樹,你怎麼不開口啊!”

可是那棵老槐樹,任你喊一千聲,喚一萬遍,它也不答應,變成了啞巴木頭!

董永又跪在土地廟前叫道:“土地爺啊土地爺,你説過我們是一對金鳳凰,願意為我們主婚。如今為何有人硬要把她逼回天庭?土地爺爺,你要給我們做主啊!”

可是那位笑眯眯的白鬍子老頭,竟連吭一聲也不敢,成了一個啞巴人!

臨別時,七仙女流着淚和董永約定説:“來年碧桃花開日,槐蔭下面把子交。”説完便被兇惡的天神捉走了。

董永向前追趕幾步,撲倒在地上。

一對恩愛夫妻,就這樣被殘酷地拆散了。

梁山伯與祝英台

古時候,有一個姑娘叫祝英台,她生得聰明又美麗,不但會繡花剪鳳,還喜歡寫字讀書。她長到十五六歲了,就一心想到外地的學館裏去讀書。

可是,那時候是不讓女孩子外出讀書的,怎麼辦呢?英台和丫環商量出一個好主意:假扮成男孩子的模樣去求學。於是祝英台打扮成一個公子模樣,丫環打扮成書童,倆人互相看了看,還挺像的,不禁高興地笑起來。

祝英台的父親正在廳堂裏喝茶,忽然看見一個書童領着一位公子進來向他行禮,他慌忙起身答禮讓坐,還請問公子尊姓大名。祝英台一看連父親也瞞過了,別提多高興了。她於是卸裝露出真相,使父親大為驚訝,嗔怪女兒調皮沒有規矩。祝英台趁機向父親説了要外出求學的想法。父親説:“自古以來哪有女子外出求學的?即使是假扮成男的,在外生活也有許多不方便。”可是祝英台堅決要去,父親拗不過她,只好同意了。

祝英台假扮成男子,樣子十分英俊瀟灑,丫環扮作書童挑着書箱,離開家求學去了。她們走了一程,覺着熱了,就來到路旁小亭子裏休息。這時,路上走來一個書生和一個書童,也到亭子來歇腳。他們互相問候,祝英台才知道這位書生叫梁山伯,也是到學館求學的。祝英台和梁山伯談得十分投機,兩人在亭子裏就結拜成兄弟,梁山伯比祝英台大兩歲,於是祝英台稱梁山伯為兄,梁山伯稱祝英台為弟,隨後高高興興一同上路了。

祝英台和梁山伯來到學館,拜見了老師。老師見到這兩位聰明英俊的少年來求學,很是高興。

老師把他倆安排在同一張課桌上學習。梁山伯對祝英台像對自己的親弟弟一樣,十分關心愛護。兩個人從早到晚在一起,成了最要好的朋友。

祝英台和梁山伯同住一個房間,祝英台為了不讓梁山伯發現她是女的,就把兩個書箱隔在倆人的牀位中間,書箱上還放上滿滿一盆水,她告訴梁山伯睡覺時要老實,要是亂滾亂動,把盆裏的水弄灑了,她可要告訴老師重重地罰他。所以梁山伯總是規規矩矩,從不亂動,一直沒有發現祝英台是個女孩子。

可是祝英台女扮男裝的事,早被細心的師孃看出來了。師孃把祝英台叫到跟前,説破了真相,祝英台要求師孃保守祕密,師孃答應了,並對這個聰明的女孩子更加細心關照了。祝英台有什麼難處和心事,也都來對師孃講。

時間一晃三年。一天,祝英台接到家信,説她的父親病了,要她趕緊回去。祝英台向老師請了假,又來找師孃。説她和梁山伯同學三年,梁山伯為人誠懇熱情,學習勤奮,她已經深深地愛上了他。她把一個玉扇墜兒交給師孃,託師孃做媒,等她走後,為她向梁山伯提親。

祝英台將啟程回家的時候,梁山伯一定要親自送她。他二人一路上相依相隨,總是不願意分手。祝英台要向梁山伯表露自己的愛情,又不便直説,只好打着許多比方來啟發梁山伯。

他們看到河裏有一對鵝,祝英台就唱道:

“前面來到一條河,

河裏遊着一對鵝,

公鵝就在前面遊,

母鵝後面叫哥哥。”

老實厚道的梁山伯沒有聽懂她的意思,繼續往前走。祝英台又唱了好幾首比喻男女愛情的歌,梁山伯還是沒有明白。祝英台開玩笑説:“你真是一隻呆頭鵝!”

祝英台又指着池塘裏的一對鴛鴦唱道:

“青青荷葉清水塘,鴛鴦成對又成雙,英台若是紅粧女,樑兄啊,你願不願意‘配鴛鴦’?”

梁山伯歎了一口氣説:“可惜你不是女紅粧啊!”

祝英台見梁山伯還是不明白,便説:“我家有個九妹,我和她是雙胞胎,長得和我一模一樣,我願做媒,讓九妹和你結為夫妻,你願意嗎?”梁山伯本來很愛祝英台的才貌,一聽説九妹和她生得一模一樣,就高興地答應了。

他們相送了十八里,來到江邊,才戀戀不捨地分手了。臨別的時候,祝英台和梁山伯約定在七月七日到祝家相親。梁山伯遠遠望着江對岸祝英台的身影越來越遠,漸漸地看不見了。

祝英台回到家裏,父親的病早就好了,他讓祝英台換成女孩子的裝束,不讓她再外出讀書了。這時恰巧有一家姓馬的大財主來求親,父親就把祝英台許配給馬家的兒子。祝英台堅決不答應這門親事,她對父親説她已愛上了梁山伯,並且託了師孃做媒。可是父親反對説:“從來兒女的婚姻都是由父母做主的,女孩子自己在外面找男人,像什麼話?”硬要祝英台嫁給馬家。

自從那天梁山伯送別祝英台後,回到學館,他繼續用心讀書,竟把七月七日去祝家提親的事忘得一乾二淨,直到師孃拿着玉扇墜兒來,説明祝英台託她提親的事,梁山伯才恍然大悟,知道了祝英台原來是個女的,她説的九妹就是祝英台自己啊!梁山伯立刻向老師請了假,趕到祝家去和祝英台會面。

梁山伯來到英台家裏,看見祝英台完全恢復了女子打扮,顯得更加美麗可愛。他説出師孃為他們提親的事,哪知祝英台一聽這話就大哭起來,她説:“樑兄啊,你為什麼這麼晚才來呀?我父親已經硬逼把我許配給馬家了!”梁山伯一聽,又是吃驚,又是難過,心都碎了。倆人就抱頭痛哭起來,他們互相發誓,無論誰也不能破壞他們之間深厚的愛情,兩個人要永遠在一起。他們的哭聲被祝英台的父親聽見了,祝員外怒氣衝衝地跑上樓來,把梁山伯趕出家門,將祝英台嚴加看管起來。

梁山伯回到家裏,傷心極了,他想念祝英台,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着,就病倒了,病情越來越重,不久就死了。臨死之前,他告訴家裏的人,他死後要把他埋在從祝家通往馬家去的路邊。

馬家迎親的日子到了,花轎抬到祝家門口,吹吹打打好不熱鬧。可是祝英台卻哭哭啼啼,怎麼也不願意上轎。在她父親的命令之下,許多人推推拉拉,硬把祝英台推進轎子抬走了。

花轎抬到半路上,忽然來了一陣大風,吹得抬轎人走不動了。這時丫環告訴祝英台,前面就是梁山伯的墳墓。祝英台不顧別人的阻攔,走出轎來,一定要到梁山伯的墓前去祭悼。

祝英台來到梁山伯的墓前,放聲大哭,痛不欲生,全身撲到墳上。霎時間,電閃雷鳴,風雨大作,墳墓忽然裂開一條大縫,祝英台喊着梁山伯的名字,一下子就跳進墳裏去了。

一會兒,雨停了,雲開了,天空出現了一道彩虹。只見一對美麗的蝴蝶從墳頭上飛起來,繞着墳頭翩翩起舞。人們都説,這對蝴蝶就是梁山伯和祝英台變的。至今人們還把這種黑花紋、翠綠斑點、尾翼上有兩根長長飄帶的大蛺蝶,叫做梁山伯祝英台呢。

柳毅傳

在很久很久以前,衞輝府黃河邊柳位村住着一家母子二人,兒子柳毅擔貨郎擔,做小買賣養活母親,母子二人相依為命,日子過得也算可以。

一日,柳毅擔着貨郎擔遊鄉,正走間聽到路旁有女子啼哭聲,柳毅放下貨郎擔走近一看,原是一位年輕女子啼哭,就走上前去,恭敬地問道:“這位小姐,有何冤屈,在此啼哭?”小女子抬頭看看來人,衣着襤褸,又是一個擔貨郎擔、做小買賣的窮青年,便説:“走你的路吧,我的事情你管不了。”

柳毅看女子確實有冤屈,只是看不起自己,不肯説。於是,柳毅又耐心地説:“小姐有何冤屈就跟我説吧,我是一個做小買賣的貨郎,四鄰八鄉我都去,小姐有事我捎個口信兒是可以的,只要能解除小姐的冤屈,我貨郎柳毅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小女子聽柳毅出言慷慨,真有助人之意,便停了啼哭,向柳毅訴起自己的冤屈。

原來這小女子是東海龍王的女兒,嫁給黃河龍君。此君,相貌不揚,性情殘暴,貪財無厭,常發洪水氾濫,苦害人民百姓。龍王公主看不慣丈夫的行為,便好言勸阻,龍君非但不聽妻子的良言,反而粗暴虐待妻子,常常尋釁滋事,舉拳便打,抬腳就踢,還揚言要打死公主,殺死龍王,奪取龍位。

小女子把她在婆家受丈夫欺負挨打受罵的冤屈事兒向柳毅説了,又從身上撕下一片白帛,然後,咬破了指頭尖兒,給她爹老龍王寫了一封血書交給柳毅,並説:“既然你肯為卑女分憂解難,你到東海去,見到東海龍王,把這封血書交給他,他看了血書,定會設法前來解救卑女,務必務必!”

柳毅接過小女子的血書説:“小姐讓我捎信,請指點一下路途,以便我尋找。”

小女子點點頭,從頭上取下玉簪遞給柳毅説:“你拿着這玉簪,沿海岸往東走,見到海岸邊有株千年古樹,你就用玉簪在千年古樹上輕輕地敲三下,定會有人出海接你,你向他説明來意,他會把你帶進龍宮。”小女子説罷,傾身一拜扭身不見了。

這天,柳毅及早吃過飯,又跟母親説明了緣由,出得門來,一直往東海邊走去。他走呀,走呀,記不清走了多少天,走了多少夜,千辛萬苦,來到了東海岸。那茫茫的東海啊,一眼望不到邊,那海水啊,“呼啦,呼啦”!波浪滔滔,一浪高似一浪……柳毅顧不上欣賞這大海的奇景,只是聚精會神地找那棵千年古樹。他找呀找呀,定睛一看,不錯,前面就有一株高大的古樹。柳毅來到大樹旁,四周巡視了一番,便認下就是小女子指點的那株千年古樹了。柳毅從衣兜裏取出玉簪,在樹上“梆梆梆”輕輕敲了三下,果真,不一會兒就從大海水中鑽出一個手持鋼叉的海將來。柳毅向海將説明了來由,這海將便帶着柳毅從一條水晶大道,一直朝龍宮走去。走了老大一會兒,來到一座雄偉、壯觀的龍宮寶殿。柳毅抬頭看去,宮殿門上有一橫額上寫:“東海龍王宮”五個金光閃閃的字。柳毅進入宮來,蝦兵蟹將來來往往,龍子龍孫忙忙碌碌,真是一派仙境,好不威風。

柳毅隨着領路的海將一直往龍宮走去,徑直走到龍王的龍座前,龍王正坐在龍位上,十分威嚴。海將向龍王説了來由,柳毅上前道過姓名,又叩拜後,從衣兜裏掏出血書,跪而呈上。老龍王接過血書一看,先是眉頭一皺,後又靜心地詢問了柳毅,柳毅如實説了公主的實情,老龍王大驚失色,怒道:“原來我女兒受欺壓已久,吾尚不知,今日請你捎來血書,老翁實在感激不盡,要不然,我女兒性命危矣!”説罷忙走下龍座,扶起了柳毅。

正在這時,老龍王的三兒子小龍王,得知姐姐受姐夫的打罵欺辱後,暴跳如雷,馬上點起東海兵將,騰雲駕霧,來到了黃河龍宮。龍王的三兒子性情暴躁,見姐夫二話不説,憤怒之下,殺了黃河龍君,救出姐姐,回到了龍宮。龍王父女相見,痛哭流涕。柳毅見了公主與父相見,公主得救,便告別龍王回家。老龍王對柳毅傳書十分感激,忙問柳毅道:

“相公家居何處?”

“凡人家居河南衞輝府東鄉柳位村。”

“家有何人?”

“七旬老母。”

“以何為業?”

“凡人做小買賣,擔貨郎擔兒為業。”

老龍王見柳毅相貌出眾,聰敏過人,敢於捨己為人,讚歎不已,便説:“我看相公不凡,如不嫌棄,老夫願許小女與你為妻,並封你為黃河龍君,將你的母親接來,共享榮華富貴,相公意下如何?”

“感謝龍王賜恩。”柳毅推脱説道,“凡人一向清貧,以勞為生,坐不了高官厚祿之位,享不了榮華富貴之福,還是讓我回家做小生意,擔貨郎擔兒奉養七旬老母吧。”

“嗯——”龍王稍思片刻説:“既然你不肯做我的女婿,那我就送給你一些珠寶,帶回家去變賣,為你們母子養生吧。”説完,老龍王便帶着柳毅朝金銀寶庫走去。

來到金銀寶庫,老龍王讓柳毅任意挑選。柳毅看看這件,瞧瞧那件,一件也相不中。龍王心想:我家這麼多的珍貴的金銀寶物,為啥柳毅毫不動心,老龍王非常敬佩,便送柳毅出海,奔老家衞輝府而來。

再説,東海龍王早已看中了柳毅,定要將女兒許配他為妻。柳毅一出東海,龍王便讓女兒拾掇打扮一番,帶上金銀珠寶,派上東海兵將、車轎,騰雲駕霧,趕到柳位,來到柳毅的家。見了柳母,説明因緣,卸了金銀珠寶。婆母大喜,正要為東海客人準備酒菜,東海兵將早已走遠。

正在這時,柳毅也趕到家來,還未進門,公主便迎了上去,説了聲:“郎君安好,”便一下投進柳毅懷抱。柳毅這才明白岳父龍王之意,認下公主為妻。從此,三口人過上幸福生活。東海龍王知道後,大擺宴席好一番慶賀。

標籤:愛情 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