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歷史故事

古代偉人故事

故事是傳承歷史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是歷史教學的重要部分,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古代偉人故事。

古代偉人故事

古代偉人故事1:李時珍的故事

李時珍生於明朝正德十三年(1520xx年),他的父親李言聞是一位醫生,其醫術在湖北蘄州以及附近州縣,頗有名氣,而且還曾經當過“太醫吏目”的醫官職務。但是,在舊時的社會裏,一個醫生不管醫術多高明,社會地位總是不高,所以,李言聞一直希望自己的兒子能通過當時正規的科舉考試,獲得功名,光宗耀祖。在他的計劃裏,大兒子李思珍,繼承自己的醫業;而讓較聰明的李時珍參加科舉考試,完成自己一直沒有完成的目標。

《本草綱目》內文李時珍小時候常生病,但又天生好動、好讀書,尤其對於大人們講的各種傳奇故事、珍奇事物,以及父親收藏的那些有圖畫的醫書、藥書更是有興趣。他也喜歡到田野間採花捕蝶、欣賞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在他的心目中,做一個像父親那樣醫術高明的大夫,遠比考試做官來的有趣多了。不過在父命難違的情形下,李時珍開始一次又一次參加科舉考試,十四歲那年考取了秀才,但是之後的鄉試一直不如意。

明朝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李時珍22歲時,他第三次來到武昌參加鄉試,這次比前兩次更糟,不久前他才剛得過“骨蒸”病,這種病是因為受了風寒,長期咳嗽造成,皮膚會發熱、而且多痰、全身無力,類似肺炎的病症。大病初癒的李時珍不僅難以通過鄉試,甚至幾乎再度病倒。這樣的經驗,對李時珍而言是痛苦的。回鄉後,他作了人生第一個重大的決定,放棄科舉考試求取功名的途徑,走自己的道路。

這個轉變,使得《本草綱目》這本巨着得以誕生,進而改變了整個醫藥學的發展,影響直到今日。1551年,李時珍因治好了富順王朱厚焜兒子的病而醫名大顯,被武昌的楚王聘為王府的“奉祠正”,兼管良醫所事務。1556年,李時珍又被推薦到太醫院工作,授“太醫院判”職務。

在此期間,他有機會飽覽了王府和皇家珍藏的豐富典籍,摘錄了不少醫學資料。並看到了許多平時難以見到的藥物標本,大大開闊了眼界,豐富了知識。但由於他淡於功名利祿,在太醫院任職未及一年,就辭職歸家,專心着述。

在李時珍任職太醫院前後的一段時期,經長時間準備之後,李時珍開始了《本草綱目》的寫作。在編寫過程中,他腳穿草鞋,身背藥簍,帶着學生和兒子建元,翻山越嶺,訪醫採藥,足跡遍及河南、河北、江蘇、安徽、江西、湖北等廣大地區,以及牛首山、攝山、茅山、太和山等大山名川,走了上萬里路,傾聽了千萬人的意見,參閲各種書籍800多種,歷時20xx年,終於在他61歲那年(1578年)寫成。

《本草綱目》全書約有200多萬字,52卷,載藥1892種,新增藥物374種,載方10000多個,附圖1000多幅,成了我國藥物學的空前巨着。其中糾正前人錯誤甚多,在動植物分類學等許多方面有突出成就,並對其他有關的學科(生物學、化學、礦物學、地質學、天文學等等)也做出貢獻。達爾文稱讚它是“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

一五九六年,也就是李時珍逝世後的第三年,《本草綱目》在金陵(今南京)正式刊行,立即風靡全國,醫家視為珍品,爭相搶購。不久即流傳於全世界。

古代偉人故事2:諸葛亮出師的故事

諸葛亮墨跡《遠涉帖》傳説諸葛亮曾拜水鏡先生為師。學業到期後,水鏡先生對弟子們説:“我出一道考題,從現在起到午時三刻止,誰能得到我的允許走出水鏡莊,誰就出師。”

弟子們急了,有的大呼:“莊外失火!”有的謊報:“家裏死了人,得趕緊回去!”水鏡先生概不理睬。只有諸葛亮,早就伏在書桌上睡着了,鼾聲大作,攪得考場不得安寧。水鏡先生很生氣。午時三刻快到了,諸葛亮一覺醒來,聽説先生出了這麼個考題,一把拉住先生的衣襟哭道:“先生這麼刁鑽,盡出歪題害我們,我不當你的弟子了,還我三年學費,快還我三年學費!”

水鏡先生見諸葛亮這麼辱罵他,氣得渾身打顫,喝令他滾出水鏡莊。

諸葛亮哪裏肯走,水鏡先生就命令幾個弟子,把他趕出莊去。

諸葛亮一出莊子,哈哈大笑起來。在路旁拾了根棍子,跑回水鏡莊,跪在先生面前,雙手捧起棍子説:“剛才為了應付考試,萬不得已衝撞了恩師,弟子願受重罰。”

水鏡先生猛然醒悟,轉怒為喜,扶起諸葛亮説:“看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你真的可以出師了。”

古代偉人故事3:王安石改詩

據説,王安石做了宰相後,在政務閒暇時,常常翻閲各地送來的詩文。有一天,他看到廣東有個秀才寫的詩:“彩蝶雙起舞,蟬蟲樹上鳴。明月當空叫,黃犬卧花心。”

他看了第一、二句,點頭稱讚;看到第三、四句,便禁不住暗笑起來:“明月”怎麼會叫,“黃犬”豈能卧於花心,必然是少年學子亂彈琴。於是,進屋把這兩句改成“明月當空照,黃犬卧花蔭”。自以為改得好,既用了原韻又切合實際,同時詩味又比較濃。

後來,王安石變法失敗,被迫辭去宰相職務。真是無官一身輕,王安石到各地去遊玩。

一天,他來到潮州,偶然同當地的一位老秀才談起這件事。老秀才捻鬚笑笑説:“大人有所不知,在我們這一帶,有種小鳥叫明月鳥,常在夜晚鳴叫;又有一種小蟲,色黃,形體依稀若犬,民眾習慣稱它叫黃犬蟲,夜晚喜歡蜷息在花心裏。

説得安石面紅耳赤。王安石感到內疚,想起幾年前亂改那位秀才寫的“明月詩”,完全是因為自己無知而鑄成的失誤。後來,王安石還專程拜訪了那位秀才,並當面表示了歉意。

標籤: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