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孔子讀後感15篇

讀後感1.14W

看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孔子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孔子讀後感15篇

孔子讀後感1

孔子,我相信這個名字大家都不陌生吧,他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他的一生中,無時不閃現着他仁愛、好學的影子,他的一生固然坎坷,但仍阻止不了他對知識的渴望,除此之外,孔子還有一個偉大的夢想——使世界和平。

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孔子在各國之間奔走,曾在許多國家做過官,但總覺得這官職不適合自己,無法實現自己的願望,就一一放棄了。為了和平,他曾去過楚國等一些大國,他所創立的儒家思想已經成為華夏精神的一種內涵,已經溶入到了我們的'生活之中,我可以不誇大其詞地説,孔子文化思想是我們中國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句話是孔子在《論語》中告誡我們後人要忠心,講誠信,常複習所學的知識。

孔子在他那個時代得不到的和平,我們今天擁有了,可在他那個時代幾乎人人都有的品格,我們今天遺失了,不過也不能説遺失了,只能説是擁有的少之又少了,倘若把這些東西找回來,那麼就真的是太好了。

在《孔子的故事》這本書中,我最賞識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無類。孔子可以在那個時代不論富貴貧賤,不論年歲地位,只要你好學,他就願意教,教任何人,使古代詩人倍出。可與之相比呢?現在的輟學兒童、留守兒童越來越多,和這些兒童相比,我真是太幸福了,有父母的疼愛,有老師的教育,這是這些兒童所無法享受到的啊!

孔子在普及文化教育的事業上做了很大的貢獻,我由衷地期望我們這個時代也能有更多像孔子這樣的人,以實現我們的美好願望:使幼有所愛,中有所為,老有所養,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

孔子讀後感2

都知道孔子是一個傳奇的偉大思想家,孔子的故事是記錄他一生的書。

有一次,孔子和老子相遇,而孔子卻得到了一次學習。原來老子的.年紀比孔子更大兒知識也比孔子更多,所以呢,孔子可以請教老子,就連孔子最熟悉的禮教方面也要數老子知道的多,喪時候見日食。小孩死後葬在近處還是遠處…孔子在洛陽住了幾天,要離開了,老子依依不捨的給他送行,並根據自己處事狀態告訴他,我聽説有錢的人給人送行,是送錢。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就送以幾句話。我沒有錢,我就姑且冒充有道德有學問的人給你講幾句話吧。第一,説研究多半是古人的東西,不過剩下那幾句話,你不能把那些話看得太死…孔子深深的告別的洛陽回到魯國,迎接自己的弟子。孔子不住的感歎老子説"鳥,我知道它會飛,但是會飛也會常被人射下來。魚,我知道他會游水,但是他會有水,也會被人吊起來。獸我知道他會説,但是他會走,也會落入網。只有一種東西我們不能控制它,它愛從雲裏來就從雲裏來,愛從風裏去就從風裏去,他愛上天就上天,他就是傳説中的龍。我無法摸着老子,老子就像龍一樣吧。"這句話體現了孔子對老子的敬佩,因為他想自己的知識無法跟到上老子的知識,所以呢就想像一下老子是一條龍。

孔子讀後感3

這個星期天,我到博庫書城裏轉悠,卻始終沒有找到自己喜愛的作品。突然,一陣書香傳來,牽着我的鼻子走了過去,定睛一瞧,是一本名叫《孔子》的書。我欣喜若狂,立刻拿起它飽讀起來。

一打開書,一位書中的小精靈就為我做嚮導,帶我去了孔子的世界……

孔子,名丘,字仲尼,我國偉大的哲學家,儒家學説的創始人。他從小就懂得體諒母親的困難,每天都按照母親的要求把學習放在第一位,從不惹母親生氣。他好學上進,生性聰明而且善於思考,在艱難困苦的生活環境下,憑着自己的勤奮,學會了禮、樂、射、御、書、數等六項基本功,為後來參與各項社會活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母親的關懷和教育下,孔子相當好學。為了求學,他一大清早就到老師門口等候;炎炎烈日下,站在老師門口,直曬得他頭昏眼花,眼冒金星,但始終沒有改變他的求學決心。正因為他的好學,他在各方面的知識都達到了博大精深的程度,並以此為基礎,創立了儒家學説,成為了一代偉大的.哲學家。看到這兒,我不禁陷入沉思:孔丘雖然長得醜,可他卻不自卑,像正常人一樣的生活,甚至比正常人更好學、更勤奮,並且還十分的謙虛,雖然他已滿腹經綸,可他依然要千里迢迢的去洛陽拜師學藝。他為了讓媽媽省心,一有空就在家裏幫媽媽燒火,洗衣,做飯,到了晚上,還和媽媽一起編草鞋。再看看我呢,學習上經常會為了一點點小成績而沾沾自喜,有的時候還喜歡賣弄;生活上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僅不體諒父母的辛苦,有的時候還要挑三揀四,與孔子一比,真是差距太大了!我真的要多向孔聖人學習,以長補短。這頓大餐真讓我大飽口福,我以後要多嚐嚐這種“大餐”,豐富我的知識,快樂我的生活。

孔子讀後感4

《孔子的故事》這本書的作者是北京大學教授李長之,這本書主要講的是孔子的故事。通過這本書我知道,孔子的儒家思想對後世的儒家學問影響是非常大的,然而他坎坷求索的一身,也被歷代人説了又説。本書作者李長之用最淺顯而輕鬆的文字,把孔子一生的基本輪廓為我們生動的勾畫了出來。李長之是詩人,又是寫散文的高手,他的筆鋒也帶有濃郁的抒情意味。在他的筆下,兩千五百餘年前的孔子,栩栩如生的身影活躍在字裏行間。

我最喜歡的`一篇是《過匡城被拘留》講的是孔子在衞國沒呆幾個月就離開的故事。他由於走得很倉促,又由於自己坐車,而他的弟子大多數是步行的。這其中就有子貢。當時的子貢還是個二十四、五歲的青年。因為他找不到老師孔子了,很着急,就對路人詢問起來。有一個人笑嘻嘻地告訴他,我只看見東門有一個人長得很體面而且兩腮很像堯帝,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產,腰像大禹,不過比大禹又短了三寸,而且樣子很狼狽,像一條喪家狗。子貢知道這一定是孔子了,便找到東門,終於追到老師孔子了。孔子見着子貢並問他去哪裏了?是怎樣找來的?子貢便把剛才聽來的話告訴了孔子。孔子聽了就笑道:一個人的説法是不正確的,不能以點概全,不過説我像條喪家狗,倒一點不錯!一點不錯!

讀了這篇文章,我瞭解到要形容一個人的面貌,要做到面面俱到。不能只針對一處的特點來進行形容,要從整體上形容一個人的面貌。

孔子讀後感5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憑藉堅忍不拔的意志成為了華夏文明中不可缺少的風采,論語,這記錄了孔子言行錄的傳書,當然也成為了現代人們口中淬的千古佳話。

孔子的父親孔紇是一個遠近聞名的大英雄,卻在孔子嬰兒時期離開了人世,孔子的母親是顏員外的千金,姓顏名徵在,她在孔子少年時期為孔子提升了不少古代文化、禮儀、品德,可惜好景不長,在孔子十五六歲時母親也因病去世,還未成年的孔子沒有因為父母的離去而放棄學業,在大家的'幫助下,他更加努力地學習,最終成為了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也辦起了中國古代第一所私立學校。

現如今,孔子睿智、謙讓、講信用的好品格。成為了我們國小生的好榜樣,而在我心中,孔子的孝心也讓我敬佩不已。在孔子牙牙牙學語之時,顏徵在就給他誦童謠,小仲尼可以和母親簡單對話了,顏徵在就給他講故事,當小仲尼可以自己捧起書時,顏徵在就開始教他認字、寫字….為了教育好兒子,顏徵在不僅要擔任好一個母親,更要做好一個好老師。當小仲尼懂事以後,他立志要好好學習,讓媽媽更快樂,長大後的孔子還念念不忘小時候母親對他的尊尊教導,在《論語為政》中説過:光對父母養,不是至孝,能對父母敬,才是大孝……

是呀,讓父母快樂、放心,才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順。

孔子讀後感6

孔子對教學的熱戀,讓我無限的感動;孔子授之以漁的教學方法,讓我受益匪淺。我可能永遠也達不到孔聖人的境界,但我會從孔聖人哪兒得到教育,得到激勵,走好教學之路的每一步。

孔子作為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一生從事教育工作,教出了許多有才幹的學生,孔子不但是我國兩千多年的.“至聖先師”,今天也同樣受到世人的尊敬和推崇。

20xx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孔子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認識到,要使學生獲得廣博的知識,就必須依靠學生自主思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始至終處於主動地位,主動提出問題、思考問題,主動去發現、去探索,教師只是從旁加以點撥,起指導和促進作用。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啟發學生思維,鼓勵學生舉一反三,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他主張把“學”與“思”結合起來,在學習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的思考,才會不斷有所收穫。孔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是説當有人向孔子提問題時,他並不是馬上將答案告訴提問者,而是從問者的疑難處出發,從正反兩面展開反詰,弄清問題的性質與內容,然後使提問者通過積極的獨立思考自己找到合理的答案。

孔子的因勢利導、因材施教以及重視學習者主體性參與的教學活動,體現着對個體的發現與尊重,強化了個體的自我主體精神和價值意識,增強了個體的社會責任感和對自我人生實現的期待。因此,我們當教師的,要向孔子學當老師。

孔子讀後感7

孔子已經是當時非常有名的學者和教育家,但是他並不滿足,還要學習的知識,並且不畏艱險、跋山涉水來到千里之外,向老子學習。我要向孔子學習,學習他謙虛好學、彬彬有禮的精神品質。我有時候考試成績比較好,就沾沾自喜、驕傲自滿。

主要寫了孔子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可他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於是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幾個月後來到了洛陽,在城外,孔子看見一架馬車,車旁站着一位70多歲的`老人,孔子想這位老人可能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於是上前行禮,問到:“老人家,您就是老蚺先生吧?”“你是——”孔子連忙説:“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老師收下我這個學生吧?”老子説:“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麼還要拜我為師呢?”孔子説:“學無止境!” 這充分説明了老子、孔子都很謙虛,禮貌待人,而且表明學習是沒有盡頭的,值得我們學習。我還認識到“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的真正含義,這將激勵我努力學習。

通過學習課文,我知道了學習是沒有止盡的,偉大的教育家孔子都能認真求學,更何況我們這些剛剛步入知識殿堂的國小生呢?在今後的學習中,我一定要學習孔子的學習態度,認認真真學習、踏踏實實做人,長大後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孔子讀後感8

人過上幸福的生活,要把《樂》和《禮》傳遍天下。

有很多人覺得他是一個正直、有學問、讓人敬佩的人。

於是便有很多人來拜師,他也就有了徒弟。

可那時到處都有戰爭,百姓過得不好,孔子就決定要去各個地方把《禮》《樂》傳授,讓百姓們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可是,孔子隨着他的弟子走遍了

楚國、韓國、燕國等幾十個國家,都不肯理會。

但是,孔子並沒有放

他用一個偉大的力量——仁,完成了心願。

這一路上,他遇到過很多艱難險阻,但都沒有動搖過他的決心,也沒有阻擋住他前進的道路。

我想,到底是什麼力量,能讓他的意志這麼堅定呢?或許,他完全可以只傳在魯國,那麼他也就不用面對這麼多困難了。

但是,他想造福天下。

直到他死的那一刻,也在為天下人着想,真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孔子,他那的`偉大精神,偉大的思想,已經深深地感動了我。

雖然我不像他那樣,可以做出那麼偉大的事,但是我們只有把他那種精神發揚光大,才能對得起孔子。

看了《孔子》這部動畫片,我最大的收穫就是懂得了“仁”的深刻意義。

無論是對老人、還是小孩,壞人或是對手,我們應該以“仁”相待、相處。

“仁”它是我們生活中的一種重要品質,只有有了“仁”,我們的世界才能更加美好。

孔子讀後感9

孔子,每當看到這兩個字眼,我心中總會湧起深深敬佩之情。他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人民稱為孔聖人,萬世師表,即使到如今這發達的時代,孔子對我們的影響還是十分深遠的,他的話語仍令我們受益匪淺。《孔子的故事》讓我兩次深刻地領會到孔子的思想。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孔子在62歲時已帶弟子周遊列國9個年頭,歷盡艱險,但卻曾未受到重用,但孔子卻未因此而退縮,仍是樂觀向上,堅持自己的理想。

“安貧樂道”在孔子心目中,行義是人生的最高價值,在貧富與道義之間,他寧可承受貧窮的生活也不會放棄道義,他的高尚品德依舊深深打動首我們。然而孔子也並非完全不求富貴,只求道義,孔子也曾説:“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這才是我們應當學習的人生之道。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孔子以好學著稱,對任何知識都十分有興趣,因此他博學多才。孔子不僅勤奮好學還十分謙虛。“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這些名句都是孔子授予我們寶貴的學習經驗。

“直道而行”孔子生性正直,常常幫別人改正錯誤。“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躬自厚而薄責於人”等,這都是孔子做人的準責,而我們做為華夏文明的繼承者也應學習孔子的`精神。

在《孔子的故事》中我學會待人善良,樂於助人,待人真誠、寬厚,引領我從一個幼稚的孩童成為一個明理的學生。孔子真是一個偉大的人物,《孔子的故事》真是一本受益匪淺的書。

孔子讀後感10

讀了《孔子學琴》,我從中感受到了孔子能沉浸在音樂中,為什麼他能沉浸在音樂裏呢?我想是因為孔子心靜。我想起《三國演義》的空城計中,司馬懿説的一句話:“心亂則音噪,心靜則音純,心慌則音誤,心泰則音清。”我也是學琴的,我能體會到心靜和心亂音色的不同,要能心靜,就要心中有琴,琴人合一。

孔子能夠將自己的身心浸入音樂的境界,我們又何嘗不能呢?想來也是,靜心是學琴的最高境界,難不成隨便一人都能到達爐火純青之地步?

先不談琴,因為除學琴外也要學習孔子的精神,興趣是最基本條件,第二就是能靜心。

外界給予自己諷刺挖苦之時會你會怎麼做?堅持下來的大概沒有一成吧?孔子就是這樣的人,不顧外界的看法,自己堅持學琴,生活中也要這樣,不能遇到一點小挫折就退縮,更不能因厭倦而放棄,學而不厭,學習是永無止境的,不能有了一點成績就飄飄然,目中無人。

剛剛説的興趣也是一大因素,但堅持自己的興趣也是一種本領。孔子埋頭苦練確實有點像現代人所説的“愣頭青”,但怪不得他,古人所瞭解的'太片面性,只是苦練,沒有任何技巧性可言。但也並不是説此事就不對了,只是需要增加些技巧性而已。

孔子在曲中所投入的感情也是我們不可忽視的,埋頭苦練只是一方面,感情在裏面是起到重要作用的,一首曲子若是沒有感情,就只是一首曲子,你所付出多少感情,琴音就會回饋多少感情。

總而言之,孔子學琴中所存在的優點,都是常人可望不可及的,這樣的人才是我們膜拜、敬仰的對象。

孔子讀後感11

這天晚上,我又坐在明亮的燈光下認真地讀起書來。讀到《孔子好學不倦》的故事,我深受啟發。

這個故事講的是孔子好學的事。孔子六十歲了還要拜師學琴,他學琴與其他人不同,別人總是迫不及待地求學新曲子,往往一首曲子只學兩三天。可是孔子學一首埋頭苦念就是十天,明明已經彈熟,卻還是不肯學新曲子。這又是為什麼呢?原來,孔子並不是要把曲子練熟,而是要經過曲子的旋律揣摩出曲子的精髓和作曲者的人品、個性、精神、甚至面貌。孔子好學的.精神深深感動了他的老師。看到這些,我想想自己,感到慚愧萬分。

有一次,我碰到了一道難題,怎麼也想不出該怎麼做。這時,我突然想起參考書上有這道題的答案,就不懂裝懂地把答案抄了下來,並且交給了老師。第二天,作業發下來,我的了優秀,老師表揚了我,誇我聰明、愛動腦筋。可是,現在再翻開作業本,好像那優秀多了一點,這個黑點彷彿在問我:你弄懂了嗎?老師的表揚你當之有愧嗎?我越想就越覺得難受。今天,讀了孔子的故事,又讓我想起這件事,它時刻提醒我:作為班幹部,在班裏要起到帶頭的作用,對待學習不能不懂裝懂,碰到困難要虛心向老師、同學求教。

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學習,是進步的階梯,成功的基石,只有勤學、好學,不弄虛作假,才能成功。

孔子讀後感12

讀了“孔子拜師”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和收穫了許多知識。

首先,我感覺到孔子非常喜歡學習,他老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從第一段就可以看出孔子喜歡學習,那是:三十歲的時候,他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

第二個就是謙虛,為什麼我可以看出他很謙虛呢?原來是第二段,他説:“學習是沒有止境,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大有長進。”從這裏可以看他很謙虛。

第三個就是尊重,説起尊重,那可是我們中華美德,是我們平時每個人都要做到的。孔子也有一個尊敬人得美德。在那篇文章裏面有許多描寫對老人尊重的詞語,有:老人家、您、先生、行禮……,這些詞語都可以看出孔子對老人的尊重。

我們從個個方面看孔子,他都是一個很有品行的人。但孔子也有會有不想一下,就下定論,比如我看過一個孔子的'故事,是孔子和項橐的故事。有一天,他們在一個地方碰見了,項橐對孔子説:什麼水裏沒有魚兒?什麼火沒有煙?什麼樹沒有樹枝?“孔子就覺得他問的很怪:”江河湖海,什麼水都有魚。不管柴草燈燭,什麼火都有煙。至於植物,沒有葉子不能成樹。沒有枝也難以開花。

項橐聽了,搖搖頭説:“不對,井水中沒有魚兒,螢火蟲的火沒有煙,枯死的樹木沒有樹枝,雪花沒有枝。從這個例子就可以看出,孔子太魯莽,沒有想問題就説,這樣很可能錯。

孔子拜師,讓我明白的道理是,學習是沒有止境的,只要不斷學習,那收穫的就是你。

孔子讀後感13

《孔子拜師》這篇文章寫的是:孔子為了學到更多的知識,決定不辭辛苦、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去洛陽城拜老子為師,老子被孔子的誠心感動,便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從而使孔子成了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這篇課文使我受益匪淺,我想當時孔子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為什麼還要那麼辛苦得去拜千里之外的思想家老子為師呢?原來他是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由此我想起我生長在這麼優越的環境,可是學習起來還是不那麼自覺,週六早上媽媽給我報了英語班,我心裏想:”我的`英語本來就不差,幹嗎還要去多學?用這個時間去睡個懶覺多好啊?“經媽媽一催再催就彆彆扭扭地起了牀,嘟着嘴去了少年宮!讀完孔子拜師後,我慚愧地比較着自己,學習是沒有止境的,多學一點東西都是自己的,孔子為了學知識那麼艱苦,而我放着這麼好的學習條件還不去學?

老子是位70多歲的老人,聽説孔子要來拜他為師,特意駕着馬車在城外迎候,並且毫無保留地把知識傳授給了孔子。老子的親切師恩讓我想起來我的老師,她每次説話都是面帶微笑、和風細雨的,讓我感覺像媽媽。成績下降的孩子老師總是耐心地在課外格外的輔導,不厭其煩!教書育人這個美德從古至今淵源傳承,我們一定要像孔子一樣尊師重道,不僅尊重他們的學問,而且還要學習他們高尚的品行!

學無止境,學海無涯!我們一定要多珍惜每一個學習的機會,珍惜每一個對你有幫助的人!

孔子讀後感14

上星期,我們學了《孔子拜師》這一課,讀了這篇課文,我被孔子謙虛好學的精神打動了。

文章的主要內容講的是——孔子30歲就已經遠近聞名了,他還要長途跋涉,歷經千辛萬苦,去洛陽拜老子為師,並跟隨老子勤奮學習。

故事中最令我欽佩的是孔子那種謙虛好學的精神。現在的人,一旦成名成家,就驕傲自滿,不求上進,整天貪圖安逸。而孔子呢?成了名人一點兒也不驕傲,還虛心求學,因為他知道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這種境界真令人佩服。除此之外,他在求學途中的那種頑強的'毅力也值得我學習。為了見到老子,他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徒步走了幾個月,才見到老子,真是難以想象他路途中吃的苦。更難得可貴的是他那種不恥下問的品質,在向老子學習期間,他天天不離老師左右,不懂就問,十分刻苦。我現在算是知道了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天才等於1%的靈感+99%的血汗。“沒有付出,哪有收穫?

讀了孔子的故事,再想想我自己,感到十分慚愧。和孔子比起來,我太缺乏他的那種謙虛好學的精神了:在學習上不求上進,每次成績不理想的時候,總是拿”還有比自己考得差的同學“為藉口,不思進取。每當取得一點點成績時,就沾沾自喜,驕傲自滿,要是我像孔子那樣成了名人,還真不知道會驕傲成什麼樣子呢,能像孔子那樣不遠萬里,去拜師求學嗎?我在學習上一點兒也吃不了苦,每次學習學一個小時就想休息、想玩、想看電視,對於有些知識,也是一知半解,囫圇吞棗,不求甚解。想想,實在太慚愧了······

通過讀這篇文章,我懂得了”學無止境,學海無涯“,更懂得了”只有付出,才有收穫“!我今後一定要向孔子那樣,做一個謙虛勤奮,刻苦頑強的人。

孔子讀後感15

寒假期間,我複習了課文《孔子師法》。很有教育意義,讓我感觸很深。

孔子年輕時是有名的老師,但他仍然覺得自己的知識不夠深刻。三十歲那年,他離開家鄉曲阜,到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曲阜離洛陽千里,孔子熬了一夜,花了幾個月終於到了洛陽。見了老子,謙謙有禮,老子欣然收他為徒。從此,孔子天天陪着老子,隨時求教。老子也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孔子。人們尊重孔子和老子的知識,以及他們的'品格。

孔子的真誠學習、謙虛好學深深打動了我。看着孔子,想着自己,覺得慚愧。比起孔子,我的主動學習、刻苦學習、謙虛學習的精神真的是差得很遠。看動畫片,玩電腦遊戲,看課外書的興趣遠遠大於學習的興趣。爸爸媽媽催我學習,有時候看起來很不情願。考試成績好,愛翹尾巴;成績差,愛發脾氣;有時候成績好不好都無所謂。假設這次語文考試。雖然在班裏拿了第一,但是隻拿了89分。這説明我還是有一些基礎知識需要掌握,作文水平需要不斷提高,粗心還沒有完全消除。

學無止境,學無止境。孔子,千古聖人,能虛心讀書,我想我是可以通過努力做到的。子曰:三人行必由我教。在未來,我會像孔子一樣謙虛好學,孜孜追求,積極學習,努力學習,快樂學習,努力成長,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