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範文

讀後感2.35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範文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範文1

有幸閲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完這本書的一部分後我發現,雖然現在教育形勢發生了很大改變,但蘇霍姆林斯基那光輝的教育思想對現在的教育工作者來説,絲毫不顯過時。讀他的文章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作為一個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的確是受益匪淺,讀了這本書,就好像有一股清泉不斷衝擊着我的頭腦,讓我的思想在不斷的撞擊中反覆錘鍊,在讀書時,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沉思,對照書中的例子,反思自己平時的教育行為,在不斷的對比與學習中,我常常為蘇霍姆林斯基為了學生成長不惜餘力的精神而感動,也為自己在教育活動中對學生的毛躁與教育方法的粗糙深感羞愧。困惑着我的問題突然間有找到了方向。

最先吸引我的是《從哪兒找時間,一天只有24小時》、《關於做困難學生的工作》因為這是我迫切希望解決的幾個問題,數學專業跨語文教學對於我來説是比較困難的,學校發的練習冊又多,改個作業都要兩節課,甚至第一次的作文我竟然改了兩天,剛開學那段時間每天忙得跟陀螺一樣,不是備課就是改作業,總感覺完成這些工作時間都不夠用。哪還有時間去關注學生生活方面、寫簡書呢?看了後真的對我幫助很大,主要是在思想上、觀念上有了轉變,我也經常抱怨沒有時間,忙;對現在很流行的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嗤之以鼻。但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話後,觀念轉變了,從心底裏認可了這個道理,只是認為操作起來還是會很困難很困難。希望大家不要讓成績中上游的孩子在短時間裏一下子記住要背的課文,一下子理解這道應用題,不要把他們看得和優秀學生一樣的能幹,這樣只會越學越死,越學越笨。而要更注重鍛鍊他們的思維,發展智力,為他們今後的不斷學習,不斷髮展。

我還了解到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會積極思考中教師在講解一個新的教學內容後,教師問學生:"有什麼問題嗎?"教室裏鴉雀無聲,沒有問題,我以為他可以説出一個所以然,以為新內容學生們都搞懂了。但是當我讓學生複述剛講述的內容的'時候,他們都回答得前言不搭後語。

讓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時時不忘己任,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時時不忘貼近學生的心靈,給他們發展的空間,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他們的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有用的人才。我們班的孩子的表現慾望都很強,每次搞語文園地的口語交際説和舉辦故事大會、辯論賽等等,這一點是毋容置疑的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一切為了學生!讓我們多學習、多積累,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在青椒這個大家庭裏總能收穫滿滿,主講的老師都是各地優秀的教師竭盡所能,努力吧!讓自己和她們一樣優秀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範文2

讀過這本書後,確實意識到自己在很多方面做的還遠遠不夠,書中每一條建議都充滿教育智慧,事例生動、分析精闢,啟人深思。從中我明白了許多鮮明的教育觀點,在此談談自己的幾點讀書感悟。

當讀到“要思考,不要死記!“這一條時,我的感觸很深。現在的教學就是這樣,對於學生所學的知識,如果學生記不會或者記會但忘記了,教師就會很生氣,讓他們寫10遍,讀20遍。直到他們會了,教師才會罷休,才會滿意。其實,這樣下去,孩子的興趣、積極性就被抹煞了,隨之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這裏蘇霍姆林斯基告訴了我們一個好的方法:要思考,不要死記!對於一些難以記住的知識,我們教師要在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它們的同時來解釋這些知識的實質,使知識活起來。讓他們理解記憶,逐漸成為一個愛思考的人,而不是死記硬背。

其實學習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所以我們要想辦法讓學生在快樂中學到知識,在學到知識的同時學會思考!

“學生的興趣是潛在的,需要教師的精心呵護與培養”。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習興趣是很重要的,為何剛入學的孩子對學習充滿了好奇與渴望,但隨着年齡的增長,孩子對學習的熱情卻越來越少?可見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沒有興趣的指引和鋪墊,學生會覺得學習是枯燥無味的,從而產生厭學心理。因此,教師要從細小方面入手,不可放過任何一個"刺蝟"。培養孩子學習興趣,教給孩子學習方法,使他們順利獲取知識,激發學習的動力;同時教師要鑽研教學方法,用科學的教法引領學法。

蘇霍姆林斯基讓我們記住,教育──這首先是關心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年輕的心靈。要掌握這一門藝術,就必須多讀書、多思考。你讀過的每一本書,都應當好比是你的教育車間裏增添了一件新的精緻的工具。這對我來説,是一個很大的觸動,平時也想讀點書,但有時總以工作累,家庭瑣事多為由,沒能堅持下去。以後,我要制定一個讀書計劃,多讀好書來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把讀書當作發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讀好書能夠淨化我們的靈魂,開啟我們的教育良知,鍛造我們的`優秀品質。

蘇霍姆林斯基還告訴我們,把困難當作機會。的確,工作中存在許多困難,來自於班級的,來自於教學的,來自於學生的。讀了這段話我豁然開朗,在困難來臨時抱怨是沒有用的,只有鼓足勇氣,迎面解決才是最積極的心態。我們每個人也將在解決困難的過程中得到鍛鍊,得到發展。

在今後的工作生活中,還要多閲讀好的書籍,多汲取教育家們的智慧和科學的教育方法,不斷豐富自己的學科知識,教育心理學知識,做好一名教師,一名讓學生喜歡和對學生有幫助,能使他們得到最大發展的老師。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範文3

潛心閲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我受益匪淺。書中的建議和勸告看似淺顯,實際上是蘇霍姆林斯基一生的經驗積累,涉及教師經常遇到的棘手問題。書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體會,把枯燥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觀點闡述得生動、明白,讀來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啟發。那些關於教育的真知灼見,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閲讀、品味。

文中有這樣一段話,“中國文化中有一個詞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而我們在學習時常常不考慮與人溝通並聽取別人的觀點,而無法超越自我的侷限,或不能從錯誤中學習。這不是我們所應該學習的嗎?我認為,其實,我們並不是不在學習,每天教學在第一線,每位教師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我們只要多一些討論,多一些表達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寫,這不就是我們身為教師最好的學習方式嗎?葉瀾説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為名師。”反思是教師成長和自我發展的基礎,教師從經驗中學習,在反思中成長,這正是反思的理論支點。教師從自己的實際教育教學活動出發,發現分析其中的問題,並通過教師之間的合作討論來探索改進教育教學的途徑。這是充分發揮了教師自我導向學習和自主改革教學的積極性的有效途徑。反思強調以問題為中心,着眼於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解決”。反思強調“學以致用,學用結合”。因此,教師應該帶着問題去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認識到自己教育教學活動的不足,由於教師是帶着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去學習,這就使得他的學習更有針對性、實效性,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教師通過反思,自覺地探索教育教學過程,在學中教,在教中學,這是教師自我提高的最佳途。

書中還提到了一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啊!確實,做教師的都知道,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課外輔導,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搞科研。帶着這個問題,我閲讀到書中所寫:怎樣進行呢?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我們所教的學科裏教科書所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只不過是滄海之一粟。讀了這些,我茅塞頓開,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讀了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影響,在今後的工作中我還需不斷地學習以充實、以發展。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範文4

一看見這本書的題目——《給老師的建議》,一瞥見作者又是蘇聯的教育家,心中就不禁多了幾分敬仰。蘇聯作為曾經的社會主義大國,在教育領域有着獨到的見解和探索,很值得我們年輕的教師賞析和學習。懷着這一份憧憬,抱着謙虛的態度,認真的把這一百條給老師的建議讀了個遍,覺得很有一些感悟。

一、認同的觀點

1、學習的教育性方面首先表現為:用一種形象的説法來表達,就是在科學基礎課程這個整齊的樂隊裏,要使每一個學生都找到自己喜愛的樂器和自己喜愛的旋律。如果一個一個學橫沒有愛上一門具體的學科,一個具體的科學知識的領域,那就沒有個性的智力充滿性和精神生活的豐富性。

2、你對年長的同事們的經驗研究和觀察的越多,你就越加需要要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進修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礎上,你就會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3、教育學,無論就教育的理論或者教育的實踐來説,都還沒有對人的個性——對他的創造性力量和能力的培養,對理想、興趣和愛好的形成,給予足夠的重視。如果説在對年幼兒童的教育上的缺點還不是特別的顯眼,那麼在對少年的看法上,忽略人的個性則往往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4、我們深信:如果學生在少年期沒有遇到一位腦力勞動的真正的指導者,那他就永遠不能學會真正的思維。

二、聯繫實際

中職生的思想、觀念是客觀社會現實影響的產物。他們的思想很潮流,但是他們的思想不是很穩定;他們要求進步,但是他們的毅力不足;他們價值觀念多元化,但是理想信念淡化。

現在我們的身邊的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構成的主題是“學習上的後進生、品德上的後進生和行為上的後進生”。他們中的大多數是基礎教育中經常被忽視的弱勢羣體。當他們原有的美妙理想與殘酷的現實產生了脱節,從而養育了逆反心理。嚴重的失落感、差強人意的學業成績、家庭的漠不關心,加上缺乏合理正當的表現機會,不少中職生就試圖通過逆反的或對立的角色和行為來突出自我的存在,設法引起別人對自己的關注,以此獲得異常的自我滿足感。

三、反思與重構

作為一名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師,肩上擔負的任務很重。我們面對的中職學生正處在青春叛逆期,自我要求獨立性強,接受新生事物快,但面對社會的多種誘惑,缺乏理性的辨別能力,容易上當受騙,甚至誤入歧途。所以我們學校旗幟鮮明地提出了從做人到成人的教育理念,幫助中職生明辨善惡。

《給老師的建議》一本書中,第27條説到,“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最喜歡的事”。就是讓書籍填充學生的課餘時間,我覺得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所以,一方面,我們自我加壓,不斷更新變革自我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另一方面我們也關愛學生,讓其有所作為,在關愛中成長。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範文5

“像螞蟻一樣工作,像蝴蝶一樣生活。”第一次聽見這句話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就被它莫名地打動了。説到螞蟻,除了會想到它黑不溜秋、小小的身體外,人們還會想到它的品質:默默無聞、勤勤懇懇、認認真真、踏踏實實。我想,我們工作的時候,需要的就是小螞蟻的這種精神,認真、努力地做好每一件事情。而蝴蝶,讓人想到的是:美麗、快樂、浪漫、多姿多彩。我們是幼兒教師,以女性為主的職業羣體,更應該生活得像蝴蝶一樣,美麗而又多彩。

在《給幼兒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中,有這麼一個章節:像熱愛工作一樣熱愛生活,看了以後感受頗深。已經像小螞蟻一樣努力工作的老師們,怎麼樣讓自己的生活和蝴蝶一樣多姿起來呢?覺得自己近幾年在這句話的影響下,已經在朝着這個方向努力了,也正如書中所説的,努力發現生活中的美和樂趣,在任何時候都能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生活。比如:

1. 看書

暑假閒暇時間,花半天的'時間,和女兒一起到圖書館看書。新的圖書館環境特別好,在窗邊落座,安靜的氛圍讓你很快地融入其中,眼睛累得時候,透過落地玻璃窗,眺望馬路上的車來人往,這種感覺真的很棒!臨走時,再借上三本,拿回家慢慢享受。日積月累的閲讀,能夠幫助我在孩子面前有更多的話題、更豐富的信息。

2. 旅遊

也是在暑假期間,帶着老爸老媽,一家五口去海南島旅遊。置身於旖旎的南國風光,煩躁的心得以沉靜。看到老夫妻倆第一次乘飛機那忐忑的表情,看到老爸拿着相機像孩子似興奮地到處拍照,聽到老爸在電話裏和同事驕傲地説:我和女兒一起在海南旅遊……有那麼一瞬間,我的眼淚在眼眶裏打轉。是啊!平時的工作再忙,也應該留一點給自己的家人啊!特別是逐漸老去的父母!親情,應該是第一位的!

3.散步

沒有充裕的時間去做專業的運動,散步也不錯。到附近的小公園去溜達一圈,在夏夜的晚上,既能欣賞到美麗的夜景,還能聽見久違的蛙鳴和蟲叫聲,彷彿回到了童年時代。冬天的晚上,戴上帽子和手套出門,小步慢跑,直到腳底冒汗。有了強健的身體,才能對付繁瑣的工作,不是嗎?

4. 聽音樂

音樂,能夠盪滌一個人的心靈。忙碌了一天回到家裏,放上自己喜歡的樂曲,讓自己疲憊的身心得到放鬆,從而能夠以輕鬆地情緒面對第二天的挑戰。

5. 淘寶

在忙碌工作的空隙時間,用自己淘寶網上淘來的靚麗茶杯喝一口水,心情也隨之亮起來。每天要完成的瑣碎事情,用彩色的小紙片記錄下來,貼在超“萌”的小黑板上,用來提醒自己是否完成。這些可愛的小東西,能夠調節自己有時候鬱悶的心情,讓我能夠經常保持比較積極地心態去對待工作、對待生活。

……

像螞蟻一樣工作,像蝴蝶一樣生活,讓我們都朝着這個目標而努力!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範文6

我算是個愛讀書的人,我讀的書很雜,但最愛讀歷史類的書,也愛讀雜文,專業書籍從不敢丟,雖然也有很多是為了讀而讀,但是常常是一旦拿起,也難以釋手,讀書改變了我內心的寬度,改變了我對世界認識的深度,它讓我變得自信成熟,蘇霍姆林斯基的著述非常豐富,我沒能夠一一拜讀,即使是他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我也只是初識皮毛。不過即使如此,該書對我的影響也是震撼的,原來,教師可以這樣當的,書,是可以這樣教的!

此書給我的感觸確實很多,這裏,我僅就他的百條建議中的第一條“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談談自己的粗淺體會,即使藉此機會與大家分享,更是拋磚引玉。希望能從別人那裏學到更多精彩的東西。

以人為本“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是百條建議中的第一條,蘇霍姆林斯基將它作為一百條建議中的第一條,我想是一定有他的深意的,蘇霍姆林斯基把對人——認同(也就是學生)的關注作為第一條,引導並要求我們應如何去善待每一位學生。他覺得最為重要的不應該是分數,而是去關注每位學生學習的過程。

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教師的時間從讀書中來,就像書中那位成功的歷史教師説的:“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説,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説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讀到這裏,我突然之間明白了,為什麼有的.特級教師能在課堂上得心應手、左右逢源、遊刃有餘,讓那個人覺得聽課是一種享受,而自己上課時儘管精心準備,教學環節的設計可謂精心,但在課堂上卻往往感到語言貧乏,缺乏感染力。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啊,原來,這是因為用一輩子來備課和用課前的幾個小時來備課的不用,得出的效果也不一樣。

這些建議給予了我很大幫助,讓我在課堂實際操作中更熟練,我還發現了這本書中講的最多的不是理論知識,而是真正傳授給我們一種正能量,一種動力,而這些正是來源於蘇霍姆林斯基給我們舉出的真實案例,基本都能讓我對號入座,從根本中找出病因。

我們要用心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我們可以讀得很慢,在細細咀嚼中領悟些什麼;也可以就自己感興趣的某條建議與實踐結合起來反覆讀,從實踐中發現新的有價值的觀點;也可以一邊讀這部書的同時多讀讀其他的書,從比較中獲得更多與我有意的東西。像李鎮西、閆學、鄭傑他們不正是在此中閲讀中有感而發,向其學習,而有所成就,有所著作的嗎!當然別人的思想可以與我們產生共鳴,但卻絕對代替不了我們的思想,否則何來百人讀《紅樓》,就有百個黛玉形象呢?

願我們每位教師都能記住:一個月,一本書,讓閲讀成為我們行走的方式;一輩子,一節課,讓課堂成為展示你我生命價值的舞台!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範文7

一直以來,都因為工作忙而疏於靜下心來讀書,總藉口沒時間而不能夠靜下心來學習。可最近,一本孫起英的《給幼兒園教師的101條建議:美術教育》卻讓我有如獲至寶、如遇知音之感。讀這本書感覺不像在閲讀書籍,而是像與一位耐心、睿智的長者聊天,他的豐厚學識、他的思想、他的智慧正慢慢地滋養着我心靈。

在美術創作活動中,我曾發現這樣的情況:有的孩子拿着筆不知所措;有的無目的地在紙上胡亂塗畫;有的'東瞅瞅西望望,看到同伴畫什麼便畫什麼……幼兒之所以出現這些問題,都是由於學前幼兒具有目的性不強、構思能力不完善並易受他人影響等特點造成。本書在實施操作篇中給了我幾條很好地建議:首先應選擇與幼兒生活經驗緊密相連的、幼兒感興趣的題材作為創作題材。其次,創作開始前,教師應有意識地通過提問或者談話活動,幫助幼兒明確創作主題、與創作相聯繫的繪畫內容以及可以如何表現等。再次,應為幼兒提供簡單易學但具有變化性的繪畫材料。最後,在幼兒繪畫過程中,教師應多觀察,當發現幼兒停筆不動或左顧右盼遇到困難時,教師應儘可能多地瞭解幼兒的意圖、心態,多給幼兒正面迴應,找出幼兒成功地方加以鼓勵,並通過問題的引導以建議的提出等方式引導幼兒明確自己的創作意圖,如:“剛才想畫什麼的?”“哪裏不會畫了?”“看看旁邊小朋友畫了什麼,對你有啟發嗎?”……通過言語上的提示、問題的啟發,幫助幼兒找到創作的方向繼續下去。

還有在美術教學中我常遇到這樣一個問題:活動結束了,仍有些幼兒因種種原因還未完成自己的作品。那麼這時教師該不該進行活動評價呢?怎麼評價?很有幸在本書的發展評價篇中我找到了答案:首先,教師要觀察還沒有畫完的幼兒有多少,如大多數沒完成,不必着急評價:如只有少數幾個就可以進入評價環節。其次,教師要將這些沒有畫完的幼兒作品與畫完的展示在一起,並與未完成的幼兒説:“等有時間你們還可以畫!”評價過程中不要回避這些作品,因為他們只是沒有時間繼續畫,並不是畫得不好。最後,老師要分析沒有畫完的原因,如果只是因為在構思、構圖上比較複雜,所需時間長,教師只需為他們提供再次作畫的時間就可以了;如果是因為在創作過程中遇到困難,教師可與幼兒交流:“今天在畫畫的時候遇到了什麼困難?是怎麼解決的?下次需要老師幫助嗎?並對其作品給與肯定,以增強幼兒下次創作的信心;如果是因為不能集中注意力,易受外界環境干擾而延長時間,則有必要對其進行行為習慣上的培養。

如此好的建議還有很多,推薦大家有空時賞析。

讀完這本書後我如閉塞的心靈打開了一扇窗户,我又進一步理解了“教育藝術”、“教育智慧”的深刻含義了。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範文8

看完了美國教育界知名作家安奈特·L·布魯肖的《給教師的建議》,聯繫自己的教學實際,簡單談一下我的幾點心得體會。

有時面對“淘氣”的學生時,常常覺得他們好不乖,越想越惱火,但是看了書中給我們的小方法應該會有很好的效果:一杯常理,幾勺耐心、寬容、恆心,積極的期望和向上的態度,再澆上滿心的愛。確實,這樣可以很好的調節自己的心情。總是希望學生有完美表現的老師是極端不現實的,得到的也只能是無盡的失望,所以我在教學中大多都是鼓勵孩子們,他們犯錯的時候儘可能的去鼓勵他們,他們學得興趣也就越高了,學進去的也越多了。

原來我在上課時課堂紀律有時會不好,一局部同學總是在討論問題,於是我就制止,我心裏一直疑惑:怎麼現在的學生這麼不聽話,這麼不守紀律?閲讀了此書後,才知道我在課堂管理上有所欠缺,一味的壓制,所能起到的作用有限,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孩子們討論的原因是基於他們有討論的需求,還有就是我在這段時間內的教學設計對一局部學生來説出現了“時間空白”。我應該轉變一種管理方法,我根據實際情況實踐了書中講述的方法:我不在課堂上大罵學生了,而是找了幾個上課經常講話的學生,對他們進行開導説教,在以後的課堂上因為他們幾個紀律有所好轉,我在課堂上大加表揚他們。於是其他愛講話的學生也慢慢收斂了,而我也及時進行了表揚。從此我的課堂紀律改善了許多。作為教師,傳授給學生知識的同時還要傳授其社交禮儀,這就需要教師自身具備較高的禮儀標準。確實,我曾在學生面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學生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同時也給學生造成了不良影響。看了此書後,我努力標準自己的`行為舉止,力求給學生一個良好的典範。同時對“學高為師,身正為範”這句話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個良好的集體必定是有着積極、和諧的師生關係的班級。書中提出了許多構建成功師生關係的建議。這些建議需要我們不斷摸索、努力才能很好地行之有效地付諸於行動。老師要關注課堂上積極地事情,要給予學生積極的期望,反響要積極。讀了這些建議後,我深刻體會到“積極”這兩個字的作用,無論我們面對任何的教育問題,只要我們以積極的態度去處理,去表揚表現好的孩子,或變個方法去鼓勵那些犯了錯誤的孩子,而不是一味的批評,相信孩子定會從你的態度中讀懂你的意思,進而走向成功。

在山大二附中我也看到了我的身邊有這麼多優秀的教師,他們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態不為外界消極態度所影響,並且做任何事情都能沉着、鎮定,積極向上。他們總會以身作那麼做到最好,但也會尋求幫助,能夠很好地與家長合作,具備很高的教育素養,不斷取得事業上的進步。我會努力向他們學習。不斷的修煉自己,提高自己。

書中的建議非常多,也非常實用,還需要我在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不斷實踐,真正的提高自己的育人水平和人文素養。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範文9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我平時在教學中遇到的很多疑惑都得到了解答。像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如何做好後進生的工作等。書中還有許多關於教學管理、教學經驗,教師對課程的計劃和組織,以及如何提高教學成績等等。

在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給我們提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早在一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會遇到落伍無可救藥的,因而教師乾脆對他放棄不管的學生呢?”他把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歸結於教師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所謂個別對待簡言之就是“因材施教”,現在大家都提倡因材施教,即根據學生各自的特點來設計教學內容和要求。每個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吸收能力以及反應能力各不相同!所以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不存在什麼對所有學生都一律適用的在學習上取得成就的先決條件”,他告誡我們要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

就這引發了自己的一點點思考,在日常教育中對每個學生進行個別對待,這一點大多教師都能做到,而且好多教師都是這樣去做的。但在課堂教學中要是做到這一點,估計就有點難了。其他原因且不説,單就學生人數來講,就能讓教師感到精疲力竭。目前,只有少數地區推行“小班教學”,大部分地區,班級人數都超過40人以上,我現在所教的班級人數一個班有57人,另一個班也不少,也有54人,在這樣“臃腫”的班級的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個別教學,談何容易!57個學生就有57中想法,就有57中不同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個別對待學生,這是一條很好的也很有成效的教學思路,關鍵要看執行的條件是否可行。現在我帶的兩個班加起來就有111人,每天光批改課堂作業本就已將讓我忙的不可開膠了,那還有時間去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呢?當然這不是自己不這麼去做的理由。

現在的後進生怎麼產生的`,或許就是應驗了蘇霍姆林斯基的這句話吧,“我們沒有合理的個別對待學生”。以至於現在一個班裏會有那麼多的後進生,而老師們當然也包括我,就知道去埋怨學生,認為學生沒有好好學,甚至認為他們“笨”反應慢,可是我們何嘗不換位思考一下呢?老師們又何嘗考慮到那些後進生的痛苦,因為某種原因上課聽不懂,卻還要裝作很認真聽講,配合老師,對他們來説何嘗不是一種煎熬!作為老師你採取了個別對待學生了嗎?沒有!我們上課只是把大眾的東西強加於他們,並沒有考慮到他們能否接受啊!長期這樣就形成惡性循環了!雖然目前來説,個別對待學生實行起來有點困難,但我覺還是應該朝這個方面不斷的努力,時間是靠自己擠出來的,方法是靠自己探究出來的,只有這樣才能才能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教育方法,能成為更多人心目中真正的教書育人者!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範文10

“不妨一讀此書,這是一本無害的書。”打開序言,第一句話就讓我感受到了這本書的與眾不同。

喜歡這本書,因為它像一面鏡子,真誠的表述了作者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忠誠與執着。沒有命令,沒有説教,有的是作者對現代學校教育的獨特見解,是娓娓道來的人生哲理,充滿了善意與真誠,充滿了生命的靈氣。

“為孩子們當下的人生幸福服務”這句話令我至今感觸頗深。一直以來,我們教育孩子時都有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我們現在這麼做,都是為了讓你將來過上幸福的生活。從來沒有人懷疑過這句話,因為這句話好像確實是一個真理。在我們小的時候,我們的父母、老師這麼對我們説過;在我們成為老師之後,這個理由也一直是我們管理學生的強有力的支撐。但是,細心琢磨一下,原來這句話錯了。什麼是“幸福”?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幸福是一個人的主觀感受。心理課上,我常常和學生討論,在同樣的條件下,面對同樣的事件,有人感覺幸福,有人卻感覺不幸,關鍵是因為他們對於這件事的看法、評價不同。我們沒有辦法、也沒有能力去預設孩子的將來,我們能做的是,幫助他了解自己的需求,教會他調節自己的心態,告訴他必須要把握、追求什麼才是自己的幸福。

什麼是“人生”?人生就是由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一個個階段組成的,任何一個階段的缺憾都是一生的缺憾。人的一生可濃縮為“三天”,即昨天、今天、明天。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吧,明天的事情等來了再説。最要緊的是,做好今天的事情!因為,只有今天才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只有今天才是我們生命中惟一可以把握的一天。心理學上稱之為“活在當下”,即活在“此時此地”。而教育的意義不僅是為學生的未來人生幸福,更要為他的當下的、此刻的人生幸福服務。不能為了看不見的所謂的未來幸福,而以剝奪學生童年和少年時期的幸福作為代價。事實上,許多人的`一生不幸往往源於他童年和少年時期的不幸與受到的傷害,或者他童年追求幸福的權利和需要沒有獲得周圍人的足夠尊重。

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一定要思考清楚教育的目的到底是為了什麼?是為了人生,而且是為了學生當下此刻的人生。此時此地,如果他對自己的生存狀態感到幸福,那就説明此時此刻他的生命質量很高。所以,我們應該時刻關注孩子們當下的幸福感,幫助他們度過一個屬於他自己的快樂幸福的童年才是最重要的。這也是從心育、德育、美育三個層面,從啟發心靈的視角引導學生更深層次地思考自己、思考人生,為塑造優良品性、陽光品格奠定基礎。

那句話終於可以放到一邊了,把目光從遠方收回,從現在做起才是最重要的啊!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範文11

我最近閲讀了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給教師的建議》,書中共談了一百條建議,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十七建議《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喜歡做的事》,深切感受到在當前課改的大環境下,教師應該在教師職業道德、教師教學行為、教師教育教學等方面都要有全新的認識,提高了自己的業務水平。就此我談談自己的體會。

作為老師,我們應該給以學生適當的引導,畢竟他們的思維還不夠深刻,思想還不夠成熟。那麼應該培養學生喜歡做哪些事呢?這裏我有幾點體會:

一是如何建立師生友誼。

蘇霍姆林斯基寫道:“建立師生之間的友誼,是要付出巨大的勞動,花費很多精力的。有些人認為,要建立師生之間的友誼,只要帶領他們去參觀旅行,跟他們一起分享歡樂就行了,我認為這些看法是錯誤的。建立跟學生的友誼,必須具有巨大的豐富的精神財富。缺乏這種精神豐富性,友誼就會變成一種庸俗的親暱關係,而這對教育是一種危險的現象。”因此,要有良好和諧的師生關係,就需要一定的知識儲備和情感交流。

二是平等、民主地與學生相處

記得自己上學時,對老師必恭必敬,對老師説的話也是惟命是從,不敢有半點不敬和懷疑。可現在的學生卻不同,他們和老師有説有笑,有時,老師不對的地方他們敢當面挑刺,和老師説話也總以一種同輩人的語氣,似乎老師在他們眼裏算不了什麼。我剛參加工作時,有點接受不了學生的.這種態度,但讀了此書,受到啟發:雖然有些學生是未成年人,認識問題有不可克服的侷限,但發揚民主卻是對學生權利的尊重。民主就是凡事多商量,在商量中體現對學生主體的尊重,在商量中實現學生的主體價值。教師在建立民主的氛圍中,需要特別注意對話的平等,這是所謂商量的意義所在。民主作為現代社會的基本共識和基本追求,也是社會理性的重要標誌。

三是閲讀。

我們可以看出,在書中眾多的建議裏,不止一次提到閲讀,將閲讀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上。作者提到:“閲讀應當成為吸引學生學好的重要發源地”,他還説:“你應當記住,無論哪一種愛好,如果它不能觸動學生的思想和打動他的心,那就不會帶來益處。”因此,學生的第一件愛好就應當是喜愛讀書。這種愛好應當終生保持下去。他的這一番話,可以看出他對學生喜歡上閲讀是何等的重要。

四是應當引導每個學生去接近的學好的發源地。

那就是使他特別喜歡一門學科,然後由這門學科引申開去,去參加與此學科有關的各種活動,思考與此有關的各種問題。從而確立起自己的愛好,在這一方面,我們教師還是大有可為的。反問一下自己,你去努力讓你的學生喜歡你教的這門學科了嗎?

我們每一位教師,能夠對待差生像蘇霍姆林斯基這樣有耐心,像蘇霍姆林斯基這樣善於思考,相信學生在你的手下會越來越進步。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範文12

“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剛讀這個題目時,對於“抽象”的理解是那麼含糊。讀完這一節,才明白作者用詞的準確。來看看學生的定義,“學生是在國家法律認可的各級各類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中接受教育的有學籍的人。簡言之,學生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從事學習的人,主要指在校的兒童和青少年。”這個概念描述的就是抽象的學生。在這個概念裏,我們無論在哪個學校裏都能找到這樣的學生,卻不能在任何一個學校裏找到完全相同的兩個學生,這個道理就跟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我見過兩個孿生兄弟,都在讀三年級,兩個人的長相極其相似,寫出來的字也很相像,説話的聲音語速幾乎也沒有差別,但這兩個孩子的學習態度卻不一樣,一個勤奮,一個怠惰,勤奮的孩子每次測試成績都比較理想,而怠惰的那個卻只能達到合格的分數。因為後天教育環境施加的不同影響,所以兩個孩子就表現出了差異。孿生的都有這麼大的差別,那麼非孿生的,其差別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蘇霍姆林斯基説,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

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決定了教育的取向是因材施教,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只有因人而異地進行教育,才能在每個個體身上體現出教育效果的最優化,才能使學生在取得成績的同時,獲得成長的快樂,在此基礎上形成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

霍姆林斯基説:“教師要善於確定:每一個學生在此刻能夠做到什麼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這是教育技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教學中,我們要防止一刀切,用統一的標準去衡量感知、理解、識記能力不一樣的學生,那樣做,會挫敗認知結構薄弱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傷害其自尊,會使他們對學習產生失望和厭倦的情緒。記得一次給差生補課,考卷上有這樣一道練習題,請在一段話裏用上三個描寫春天的成語。結果學生寫出來的句子都不通順,因為他們平常的閲讀積累還沒有達到這個層次,有些學生對寫出來的詞語還沒有透徹理解。我立刻降低作業要求,只要他們用其中一個成語寫一句話,學生比較樂於完成這樣的任務,因為這是他們力所能及的。教學中,我們常常遇到這類情況,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我們的期望值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們不能以我們的要求去衡量學生,如果不及時調整教學目標,縮短預設的目標和學生之間的差距,就會勞而無功。“恨鐵不成鋼”不是一個老師盡責的詮釋,鐵就是鐵,為什麼偏要把它煉成鋼?關鍵的是我們要給這樣的“鐵”一個合適的定位,看它在生活中成為什麼角色才最能體現其自身價值。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範文13

第一次聽到蘇霍姆林斯基這個名字,是因為他的一個故事——蘇霍姆林斯基和兩朵玫瑰花。有一天早晨,蘇霍姆林斯基正在花園裏散步,看到一個小朋友跑過來把玫瑰花摘下來拿在手裏,蘇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這個小女孩為什麼摘那朵玫瑰花,就彎下腰,親切地問:“小朋友,你為什麼要摘那朵玫瑰花呢?”小女孩很認真地回答:“我奶奶病了,病得很重,我告訴她學校裏開了這麼大的玫瑰花,她不相信,我摘下來拿回去讓她看看,看完就送回來。”聽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蘇霍姆林斯基的心震憾了,他牽着小女孩到花房裏又摘了兩朵大玫瑰花,對小女孩説:“這兩朵玫瑰花一朵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是一個有愛心的孩子,另一朵是送給你奶奶的,她養育了一個你這樣好的孩子。”

當我們看到有孩子摘花時,我們又會怎樣做呢?不聞不問、又或者是批評教育。在這個故事中,我看到了一個温暖,能讓孩子感受到真、善、美的'蘇霍姆林斯基。

當讀完這本書以後,我更是被蘇霍姆林斯基深深的感動了。他是真的愛教育、愛孩子;愛思考,愛研究;愛閲讀,愛自然;是一個智者,也是一個有着無窮想象力的孩子。

讀這本書的過程,其實也是在不斷反思,在我大一,剛剛接觸關於教育的課程時,我很相信,只要夠耐心,每一個孩子都有花開的時刻,可是我自己以及身邊同學做兼職的經歷,我發現我們似乎自然地就會對那些聰明認真的孩子有一種偏愛,而那些現在看來學習有困難,態度也不好的學生,我們好像很難走進他們心裏,我越來越認同邊界問題,有的孩子的問題以老師的專業確實沒辦法,可是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給了我新的認識,不是沒有辦法,而是要去研究、去嘗試。

我們應該問問自己,有沒有去和家長溝通,瞭解孩子的家庭;有沒有用錯方法,孩子不應該只埋頭在練習題、教科書中,這樣只會讓他們越來越厭惡學習,要走進自然去觀察、感悟,走進有趣的書籍去拓寬視野;有沒有總是代替孩子思考,本來需要他自己去獨立思考克服困難,卻讓他重複自己的步驟,並對他説不懂就把它記下來,我小時候老師就經常這麼説,可能我永遠也不懂,也可能在某一天我突然理解了,但我不會喜歡這門課,因為我想像一個大俠一樣,衝破難關,孩子們也喜歡在自己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收穫的喜悦與自信,教師可以適當地點撥,也可以根據學生的水平設置問題的難度,最重要的是教會兒童如何思考、如何學習。

我喜歡蘇霍姆林斯基為孩子們精心創設的校園,每個孩子都能找到自己心愛的角落,在勞動中創作,這解放了孩子們的雙手,也解放了孩子們的思維,同時也需要教師也有着一顆童心,願意去想象、去嘗試。

這是一本值得放在手邊,不斷回味的經典。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範文14

有人説,身為教師不知道蘇霍姆林斯基,無異於學音樂卻不知道貝多芬。可見蘇霍姆林斯基對教育界的影響,這位把一生都獻給教育的偉人用筆書寫着對教育的熱忱。雖然蘇霍姆林斯基已離我們遠去,但他留下的寶貴財富對我們今天的教育仍有很多的借鑑意義。《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是每一位中國小教師都應該仔細讀的書,它給我們指明瞭方向,讓我們看到了光明。蘇霍姆林斯基的思想高度需要我們慢慢的揣摩。

這本書中談到了很多教師面臨的問題,比如説“教師,要愛護兒童對你的信任”、“怎樣對待學習有困難的兒童”、“要保持‘水源的清潔” 、“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裏”、 “如何提高教師的教育素養”等等。這些問題也是我們現在教師面臨的問題,人們在這些問題上研究着並困惑着。中國小生是祖國的未來,給他們正確的教育,讓他們快樂的學習是每一位教育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怎樣才能成為一位優秀的教育者讓我們且聽教育大師的見解與教誨。

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怎樣使國小生願意學習”,現在的很多學生都討厭學習,因為他們覺得學習就只是為了死板的學習知識,沒有一點的樂趣。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要想使國小生願意學習,就應該創建一個有趣的課堂,引起他們的興趣。”如果把他們的思維套進黑板和識字課本的框框裏,讓他們與氣象萬千的世界隔絕開來,這無疑是錯誤的。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裏,他們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只有滿足他們好奇的慾望,他們才更有熱中。亞里士多德也曾指出:“思維是從驚奇開始的。”如果情況允許的話,應該帶領孩子們到花園裏,樹林裏,湖岸邊走一走,讓他們感受大自然的美妙,發現大自然的奇特。這種快樂的學習方法,相信會事半功倍。將來我們成為老師,在學習《蘋果裏的五角星》時,可以帶一個蘋果。講課時,可以親自切給學生看,讓他們看到裏面的五角星,見證奇蹟的時刻。又比如,在學習《廣玉蘭》時,可以帶幾多廣玉蘭,讓學生自己觀察的外形,花色,氣味等等,鼓勵他們踴躍發言。還可以教學生畫廣玉蘭,來提高他們對課堂的興趣度。我相信只要我們讓圖畫,音樂,情景劇等等藝術色彩走進課堂,學生也會情不自禁的融入其中。

讀了這本書後,我對蘇霍姆林斯基書中講述的教育理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情,它就像我們這些未來老師的指路明燈。但讓我真正充滿敬意的是蘇霍姆林斯基的偉大人格。他用赤誠的心、火熱的血、堅強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們心中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讓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時時不忘己任,時時不忘貼近學生的心靈,給他們平等和尊重,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創造力和他們學習的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讓我受益匪淺。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範文15

作為一名初次走上講台的實習老師,我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早在實習前做準備工作時,就看到有人推薦這本是,於是決定等到了實習學校之後買來拜讀。學校發給我們一人一本書,真是讓我又吃驚、又欣喜。於是趁閒暇時潛心拜讀,果真學習到了很多知識。讀着此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誘,給你排解煩惱,給你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我有着自信。很難想像幾十年前的教育理論在二十世紀的今天在這個日新月異的年代還有如此深刻的教育實用意義。難怪他要成為廣大教師心中追尋的偶像,成為心中的指明燈。

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都有生動的實際事例,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條“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一看着題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一晝夜只有24小時,每天在單位工作的時間只有8小時,而且這8小時是排得滿滿的:備課、上課、、準備上課的材料,照顧孩子的學習生活、還要接待家長、處理學生之間發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級的環境佈置等等,已經是有點應接不暇,還要抽出時間來學習,以便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還有自己生活上的一些雜七雜八的事情。帶着這個問題與煩惱我仔細閲讀了這一章節。書中寫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對啊!這段話發人深省,讓我從本質領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祕。我不應該總是抱怨沒有時間,抱怨事情太多,我應當在自己所教學的學科中,使教材裏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成為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明白了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拋到了一邊。書中所舉的那個歷史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是用他的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恆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古人云:“開卷有益”。 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讓我的眼前一亮,讓我的心陡然地開闊,我將繼續地研讀下去,它將是我教育生活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