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讀艾青詩選有感

讀後感2.54K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艾青詩選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艾青詩選有感

讀艾青詩選有感 篇1

一開始讀這本書時覺得挺無聊,心不在焉翻看了大半本,在百度上搜了下艾青這個人,才對她有了些許瞭解。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她的成名之作,所以在詩集中排於首位,這首詩是艾青真正把思想感情融入民族生活大地的重要轉折點。我認為大堰河就像中國農民的化身,就像一個寬厚、仁愛、純樸、堅韌的母親,生來無名,被套枷鎖,仍將最無私的愛給予了她的乳兒,艾青從她愚昧與善良、勤勞與卑微相交織的歷史性格中,深刻洞見了中國農民的宿命,並且由此激發出了對人類普遍生存境遇的巨大憐憫。

我比較喜歡艾青的《向太陽》,我認為這首詩充分表現了詩人的高度熱情和對光明、未來的追求和信心,全詩貫穿着一個總體的象徵形象,那就是太陽,以太陽來象徵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希望,從“我”——一個飽經憂患的'知識分子的角度,採用革命現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手法,抒發抗戰高潮到來時的激奮之情。

我發現艾青的詩歌都注重通過描寫具體可感的事物來引起感覺,發揮聯想以凝結成形象,比如在《雨巷》中,通篇描述意象,用詩人飽含深情的筆墨,給人以強烈的畫面感與視覺衝擊感。

讀艾青之詩,品艾青之心,贊艾青之情,《艾青詩選》——你值得擁有。

讀艾青詩選有感 篇2

當最終一顆星星隕落,突如其來的光明將烏黑的小城刺破,聽着影子在低矮的房屋後哭泣,刺眼的火花,映紅了人們可愛的臉。

時針向前走,在亙古的時光,人們被囚禁在一扇鐵窗中,在黑暗的時代,無數的腐朽,卑怯與貪婪在不止地上演,人們是黑暗的奴役,鐵窗內是禁錮的靈魂。

時針向後走,是無限的期望,當光芒萬丈照進鐵窗,已經死去的人們眼睛在發光,那光明啊,像流水一樣流進人們乾涸的眼裏,那死寂的眼裏流出來的是歡喜與期望。

太陽使不幸的人看到自我的悲哀與他人的痛楚,陽光下的人們抱頭痛哭,那充滿歉意的,閃着光淚水沖刷了一切軟弱與卑怯。

“我們愛這日子,不是因為我們看不見自我的苦難,不是因為我們看不見飢餓與死亡,我們愛這日子,是因為這日子給我們帶來燦爛的明天的,最可信音訊。”縱使經歷了無數痛苦與折磨,縱使黑暗吞噬了一切,可是太陽依舊能夠重新回來。

暮色清列,一隻飛鳥劃破了天際,太陽從那海角里,從那密林裏,從飛鳥的羽翼後出來了,日光照到了中國北方的大地,那裏以往是被強盜用刀片廝殺,炮火焚燒過的屠宰場,那個破碎的鏡子曾將太陽打破;日光從鋼管水泥的縫隙裏探進,是否還有微弱的呻吟在迴盪,在那場浩劫裏有無數的.生靈被掩埋……

我頭頂上太陽,他在遙遠的一岸,他將光明送去四方,他所經過的地方,都有生命呼吸的歌唱。

初生的太陽啊,你餵養着土地,和在土地上揮灑着汗水、舞動着胳膊的人們,給他們以金色的顆粒,讓他們生存;初生的太陽啊,你給以他們勇氣和智慧的眼睛,去尋覓這對世界的熱望;初生的太陽啊,你給向日葵以追隨的信念,他就是這紮根於地底裏的光明;初生的太陽啊,你撫摸着古老的村舍,零星的房屋,刻下歲月流逝的痕跡。

我愛這初生的太陽,你走過萬千大地,帶給人們期望的氣息,心中充滿光明,所到之處,人們仰起頭來,是你永遠的追隨者。

讀艾青詩選有感 篇3

午後,一縷風吹來,帶來了遠方田野的味道,帶來了夢中陽光的明媚,坐下來,靜品一首艾青先生的《光的讚歌》,感人至深……

“暴風雨中的雷聲異常響,烏雲深處的閃電異常亮,僅有經過漫長的黑夜,才能噴湧出火紅的太陽”。是啊,那個時代,中國農村亙古的陰鬱與農民無休止的`勞頓,讓他怎能不對未來完美生活有着執着的信念,又怎能不對那照耀四方的光明有着深深的眷戀。因為有了光明,艾青看到了“楊花飛絮的春天”,看到了“百花爭妍”的夏天,看到了“金果滿園”秋天,看到了“大雪紛飛的冬天……看到了中國未來的期望。光明的存在是偉大的,是威嚴的,它坦蕩的照射人間的一切,任何貪婪無厭的人在光明的照射下便會原形畢露。光明也是無私的,世間萬物在它的滋潤下,蓬勃生長,它帶領着我們從愚昧走向智慧,從落後走向崛起,從迷茫走向期望。不只是這樣,中國人民在它的照耀下,將從小康社會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我以往數次不經意間用手遮擋住了太陽,因為它刺痛了我的雙眼,讓我無法看清遠方的道路;我也曾試着直視它,但都以失敗告終。之後,我明白了,地球上光明並不單單指太陽,它指的是“山野的篝火”“港灣的燈塔”“夏夜的繁星”……以及人心靈的善良。我們的心靈因為具有光明而閃亮,因為具有光明而睿智,因為具有光明而高尚。光明,照亮了一絲黑暗,讓天空映紅了笑臉,讓我們照亮了世界。

因為《艾青詩選》,我的人生至此追光。

讀艾青詩選有感 篇4

走過街頭巷陌,看盡浮世三千,靜下心來,打開深埋心底的匣子,仍忘不了,我曾被這樣一些詩句打動着。

追憶逝去的光陰

而我也將給着遠方的,迷失在煤煙裏的城市和煩忙的人羣以憐憫。艾青憐憫整日在忙碌中度過的人們,而我又何嘗沒有憐憫過自己?翻出壓在記憶深處,已灰撲撲的笑臉,曾經是那麼天真可愛。童年學業輕鬆,相伴我左右的是路邊的花花草草,每日準時升起的炊煙,鄰居家的奶奶,小賣部裏一笑眼睛就眯成縫的阿姨。多麼肆意無憂的.時光!如今呢?學業繁重,如大山壓的人喘不過氣來。小時候,無時無刻不盼着長大;如今驀然回首,才驚覺,原來逝去的年華最美,最無可挽回。

歌唱最美的年華

假如我是一隻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在我的印象也是多數人的印象中,鳥兒的歌聲從來都清脆悦耳,婉轉悠揚。他們是音樂精靈,飛到哪兒,便在哪兒施下令人愉悦的魔法,實在想象不出嘶啞的鳥鳴聲。那是怎樣的悲痛與執着啊!我好像看到一隻瘦骨嶙峋的鳥兒,羽毛失去了往日的光澤,趴在地上,翅膀微顫,含着淚,啼着血,風雨吹打着它,卻不能讓它的聲音微弱半毫。假使我是這隻鳥,我會這麼做嗎?我不禁捫心自問。艾青對祖國的愛是熱烈而深沉的,是捨生忘死的,他一定會給出肯定的答案。可我呢?我給不出答案。

實現人生的價值

換一次工地,就搬一次家,帶走的是荒涼,留下的是繁華。建築工人總是灰頭土臉,滿身疲憊,卻如同大俠,披着荒涼,浪跡天涯,所過之處,入眼盡是繁華。應該少有人思索這繁華從何而來,若仔細想過,便會明白,不是一切都理所當然,天經地義。看看周圍的事物,哪一樣不是他人努力的成果?他們或許是廣為人知的,或許是默默無聞的,但他們一直努力告訴這個世界其存在的價值。願有朝一日,這世上的萬般繁華也能有一片是我所留。

親愛的詩,艾青的詩。在最好的時光遇到你,你就是我最好的時光。願滄海桑田,你我不變,我會將你打動我的瞬間保存在心間,直到永遠。

讀艾青詩選有感 篇5

《艾青詩選》收入了中國現代著名詩人艾青的60多首詩歌。在這些詩歌中,詩人艾青以激越抒情的筆觸,吟唱多災多難的祖國大地和曠野農村,禮讚太陽、黎明、火把,抒發對普通大眾和生命本源的深沉愛戀……

艾青的詩歌個性鮮明,既有一波三折的情感跌宕,亦有大地般渾厚廣闊的浩蕩,至今仍能給讀者帶來心靈震顫與審美感動。艾青的詩充滿了語言的張力,前半部分或平鋪直敍,或澎湃激昂,到了詩文的最後部分,則採用直抒胸臆的手法,使整首詩的情感得到噴發。

詩歌風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筆觸詛咒黑暗,謳歌光明;建國後,又一如既往地歌頌人民,禮讚光明,思考人生。他的“歸來”之歌,內容更為廣泛,思想更為渾厚,情感更為深沉,手法更為多樣,藝術更為圓熟。艾青的詩既有古風又有現韻,把中華上下幾千年語言文化完美的結合在了一起,化成一種藍色的憂鬱。艾青的詩是對祖國的熱愛與報效之心和詩人特有的精神修養,從中提煉出的詩人愈憂民的大自我情懷。“假如我是一隻鳥,我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這被暴風雨所打擊着的土地?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詩人的情懷從一己之悲中走出,為祖國的'未來而憂思。

這不禁讓我想到,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敗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嚴辭拒絕了敵人的勸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親自來勸降,許以丞相之職,他毫不動搖,反而斬釘截鐵地説:“唯有以死報國,我一無所求。”臨刑前,監斬官湊近説:“文丞相,你現在改變主意,不但可免一死,還依然可當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還説什麼鬼話!”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義了,給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絃的《正氣歌》。文天祥的行為是對《艾青詩選》所藴含的愛國情操的最好詮釋。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緊急關頭,艾青向祖國捧出一顆赤子之心。這不值得我們中學生學習嗎?

讀艾青詩選有感 篇6

無論是歷經世事滄桑,還是歲月無情的漂洗,有些事情是不可動動搖或改變的,比如心中從始至終都堅持着的信念;對國家和人民一成不變的愛與忠誠。

艾青的詩結合了上下幾千年的語言文化。艾青的詩更多的是對祖國的熱愛和他自身特有的精神修養。從“假如我是一隻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這被暴風雨所打擊着的土地。”到“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詩中作者從一己之悲走出來,走向對祖國的未來。從中可以體現出他憂國憂民之情。“以天下為己責”是詩人的創作源泉和思想根基。像曹積三先生所説艾老的詩,不僅富有哲理,而且有畫境,就像幅電影定格鏡頭,讓人遐想,充滿魅力。讀完《我愛這片土地》後,我深切的領悟到了曹先生的這句話。我看見了悲憤的河流,可怕的暴風雨,以及一隻小鳥在風雨中,守護着心中堅定的信念,想着温柔無比的黎明飛去、、、

幾十年來,我國詩壇上,有着許多轟動一時的詩。往往不到幾年就失去了在人們心中的趣味。這詩多數缺乏藝術和真誠。

像曹積三先生所説的一樣,“艾青是浪漫的詩人,更是世俗的反叛者,他一生追逐太陽,為光明戰鬥,為光明歌唱。”譬如《太陽禮讚》中“你請永遠傾聽着,傾聽着。我心海中的怒濤。”可以體現出他追逐光明,不願與黑暗腐朽的社會同流合污;《當黎明穿上了白衣》中”當黎明穿上白衣的時候”“微黃的燈光,正在電杆上顫慄它最後的時候”從中可以體現出當時社會的新舊更替。

讀艾青詩選有感 篇7

弱水三千,繁花三載,終不及藏於詩句中眉眼似月的神韻。戰火紛飛,塵土飛揚,心中方存一片淨土,在艾青的筆下,我曾被這樣一些詩句打動着。

光陰

腐朽的日子早已沉到河底,讓河水沖洗得快要不留痕跡了。過去了,一切都過去了,彷彿雪萊説過那一句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如今所處困境,多麼不堪,多麼艱苦,堅持走過,一切終將過去。所遭受的苦難則會成為我成長的痕跡,我會被這痕跡包裝的越發完美,逐漸成為一個成熟的人。光明要來到了,黑暗留在心中,也只剩記憶,因為光明充滿心中每處。那光陰的故事,打動着我。

日出

我看見日出,比所有的'日出更美麗。黎明,是半邊天空的嬌豔,紅得令人沉淪,心中覺歲月靜好。最美的日出是什麼樣的,我知道它比那自然景觀美得許多。這日出之前,是遭遇過黑暗的無盡折磨,摧殘着,吞噬着,一顆顆堅定的心臟。這日出,是人們嚮往着,期待着,細細推算何時到來的景象。經歷黑暗才懂得光明的美好。光明如此珍貴,令人如此着迷。最美的日出,不過於革命勝利在望。那日出的故事,打動着我。

風景

她在我幻想的窗裏。那時,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塵土飛揚,硝煙四起,仍有一份真摯的情愫。而這時最最幸運的是什麼?那不過於因我也是生存在她幻想的窗裏的。兩情相悦是如此幸運,更何況存在於那個年代,無比珍貴。身邊的每個人,都有可能是別人可望不可及的夢,珍惜眼前人。那風景的故事,打動着我。

明月皎皎,清風疏狂,吹拂詩句彎彎柳眉,讓詩句最好的一面展現在我面前,打動着我。沒有什麼不能度過,無論多麼艱苦,我總會迎來自己的光明。

讀艾青詩選有感 篇8

有些事情是不可動搖和改變的,譬如對國家和民族的忠誠,譬如在心中始終保留着某些敬仰的人或身邊親友的位置,譬如對一部優秀作品的基本評判……無論歷經世事滄桑,無論歲月無情漂洗,堅若磐石。

中國青年出版社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週年,出版了兩本艾青詩集,一本是《我愛這土地:艾青抗戰詩集》,一本是《時代:艾青詩選》。

我拿到這兩本詩集的時候,肅然起敬。儘管箇中有不少作品,少年時就已爛熟於心,但仍像剛剛得到盼望已久的新書那樣愛不釋手,通宵達旦地端坐在案前,細細地重温。

艾青,與智利的聶魯達、土耳其的西特梅克一起,並稱為“二十世紀的三大人民詩人”。作為上個世紀中國走進世界的詩人,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國內外各個版本的“艾青詩選”不勝枚舉,僅美國國家圖書館,就藏有三十餘種此類詩選。各類版本,除了選目不同,在斷句、折行、章節、譯文上也有差異,亟待規範。

我是去年10月較早知道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這兩本詩集的計劃的',並得知艾丹正潛心和傾力於艾青詩作的編選、校訂。艾丹,艾青之子,艾青晚年時期的祕書,由他負責編纂,是對艾青作品的正本清源。

艾青流傳至今、膾炙人口的作品,有近三分之二寫於抗戰時期,影響了幾代人。國內外的新聞媒體和文學界等,尊敬地稱艾青為“延安戰地詩人”“紅色詩人”“詩壇泰斗”“詩聖”……而我以為,就藝術本身而言,這些稱謂還不足以準確定義艾青的藝術成就和地位。簡單地用“悲憤出詩人”來印證艾青其人其詩和他所在的那個年代,無疑有失全面。

讀艾青詩選有感 篇9

《艾青詩選》是我接觸的第一本現代詩集,可以説是有啟蒙意義的。他的詩讓我有一種靈魂找到歸宿的感覺,就像黑夜中徘徊,降臨的一縷曙光,照亮了整個方向。

“愛國”這一經久不衰的主題一直為人們所傳頌,處於新中國成立前後的艾青也為這一主題貢獻了許多佳作,如我們一直津津樂道的“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着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在《我愛這片土地》中,艾青以鳥兒的口吻歌唱,為暴風雨肆虐的土壤歌唱,唱出心中的悲憤、激怒、無比温柔,最後將自己美麗的羽毛腐爛在土地裏。一顆熾熱的愛國之心,駐守在這片廣闊無垠的土地上。除了土地,“太陽”這一寓意也隱藏着艾青對新中國的期盼。在《向太陽》中,他以豐厚與激越的情感寫道:“羣眾在曠場上高聲説話,從城市到遠方,用電力與鋼鐵召喚它。”多麼亢奮的語言,多麼熱烈的呼喚。”太陽是充滿光芒的物體,代表着光明與希望,其中正是藴含着詩人艾青對未來的嚮往及追求,我們的羣眾將會向着光明一直走去,一直走去。

在艾青的詩裏,我能感受到一股永恆的力量,彷彿流遍我全身上下,成為我血液裏的一部分,正是這一股永恆的力量,讓我看到了當時普通農民的命運,他們在廣闊無垠的土地上精耕細作,心中時刻凝聚希望。在他的詩歌裏都是他靈魂的傾訴與追求,每首詩歌裏都是艾青熱烈的吶喊與呼喚,呼之欲出的將是黑暗退去,黎明到來。

詩歌的魅力,堅持讀下去才會知道。艾青的魅力,堅持讀下去便會折服。

讀艾青詩選有感 篇10

兒時便聽過“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可是那時太幼稚,讀不懂這句子,近些天,我讀了《艾青詩選》這本書,才真正理解了這句話。

艾青寫這本書的時候,中國在抗日,1938年,他寫了《我愛這土地》這篇文章,他目睹了抗日時期的中國,昔日大地一派蕭瑟,人民生活困苦,他愛中國,所以,當他看到中國這樣的景象時,他會留下淚水。

我喜歡艾青詩選裏的`他起來了。裏面的“他”我認為有兩種意思,一種是革命者,幾十年前,為了打敗列強的侵略,許許多多的革命者獻出了生命,沒有犧牲就沒有勝利,他們犧牲了,但是換來的是國家的安寧。還有一種意思是代表着中國,中國自鴉片戰爭後,開始被西方列強侵略,瓜分,但是,經過中國人民的奮鬥,中國站起來了,不再受其他國家欺侮,東方沉睡的巨龍雄起了。

看了《艾青詩選》這本書,我感受到了抗日時期人們那種積極昂揚的精神,體會到了濃濃的愛國情懷。我也要學習先輩,愛祖國,為祖國做貢獻。

讀艾青詩選有感 篇11

時針向前走,在亙古的時光,人們被囚禁在一扇鐵窗中,在黑暗的時代,無數的腐朽,卑劣與貪婪在無休止地上演,人們是鐵窗內禁錮的靈魂。而詩歌像白鴿,寄託着被黑暗所奴役着的人的希望。

時針向後走,是無限的希望,當萬丈光芒照進鐵窗,被黑暗奴役的人們眼睛在閃着光芒,那光明像流水一樣流進人們的眼裏,讓死寂的眼裏煥發出歡喜與希望的.光。而詩歌像畫冊,承載着被光明所籠罩着的人的回憶。

艾青的詩如寒冬裏的陽光,照在中國大陸上,照在被黑暗所奴役着的人臉上,是如此的温暖!他的詩給當時久經壓迫的人民帶來希望;給祖國千千萬萬的青年帶來動力。這些詩猶如寒冬裏的火把照亮了人們,温暖了大地。對當時正處迷茫的青年來説,是鼓舞人心的樂曲,是世上最温暖的詩。

艾青以筆為槍,以紙為戰場,猛烈抨擊犯我中華土地者,以博愛之心真實反應出農民的不易與艱苦。他的詩像一把閃耀着萬丈光芒的尖刀,刺破了統治社會的黑暗,直擊反動派和地主們的心坎。

讀艾青詩選有感 篇12

艾青,浙江金華人,曾在鄉下的保姆家中寄養所以對土地和民眾產生了依戀的感情。他的求學之路比較坎坷因與父親的意願相違背而被中斷學費。在他早期的作品中大多流露出一種沮喪憤懣的情緒,在他一段習畫的經歷中他所構成的色彩感和立體感的思維方式對他之後的詩歌創作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

這本詩選在資料中介紹並闡述了他們的'觀點。他們認為1937---1941年是艾青創作的高潮期,也是他最高藝術成就的集中體現,而早期和後期作品則是鋪墊,過渡和結束。詩選基於客觀評價高潮期作品選用較多,早期和後期更像是扮演着一種陪襯的主角。雖然這種取捨讓本書看起來有點失衡但作者的藝術成就也會更加突出。詩選也着重挑選作者抗戰時期的短詩,短詩的地位在作者的一生當中不容忽視。

在導讀中瞭解到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因為各種複雜的原因,艾青的詩歌進入了一個較長的停滯期,沉悶期雖然這期間也創作了不少作品但大多價值不高。進入新時期之後艾青重新復出創作出了很多影響很大的詩篇。而與他高潮期創作的作品相比進入晚年期的這些詩篇感情比較沉鬱,內斂,深沉手法更為樸素自然,缺點就是藝術感染力沒有以前那樣強烈了。

讀完這本詩選我發現艾青的詩擅長用色彩感強烈,立體感鮮明的畫家眼睛和藝術手法,與大地,太陽北方廣袤的泥土,民眾痛苦的臉色等意象結合。艾青與大多數早期現代派詩人不一樣也有益於某些鄉土派詩人。艾青創作的題材,緊貼民族和民眾情感,具有史詩眼光和視野,他也善於捕捉重大歷史事件和時代情緒,藉以概括中國某一特殊時期的整體感受和思想感情,傳達出中華民族最強烈的內心境緒。

艾青是一個一向在文學道路上奮鬥的人有過沉澱但他又重新綻放光彩我們在學習上也要學習他的這股衝勁。

讀艾青詩選有感 篇13

有人望着太陽、嘗試用自己,視角為人們書寫歲月與時空中那最美的詩篇。用最簡單的詩文去詮釋自己心間的細膩。滿目的世界裏,光線和塵埃裏,雨雪過去和未來裏只有艾青專注於那層白霜裏所隱現的太陽和希望。“陽光在沙漠的遠處”一望無際的平湖中暗船在河上奔馳。放空雙目是暗的風,暗的沙土,暗的人心"可陽光卻在人臉上嬉戲,掛着笑臉。透過詩間裏的是詩人在蘇伊士河上的苦悶、沉重對眼前景色的惆悵。“陽光在遠處”它在人人臉上洋溢,前面是光是希望,是艾青眼對光明的渴望……

黑夜濃稠似墨硯,眼前一片迷茫。雨後的霧氣氤氲在眼前,若隱若現。沒有星河燦爛,長月當空,更沒有明月高懸。但是不遠處的路燈正好透過稀稀拉拉的樹梢打在了我的身上照着臉上的笑容。人們總説:黑暗從時光的一端輾轉到另一端、即便現在奮鬥,卻仍有可能失敗,到一無所有時再次回憶過去。在學校裏每天過着三點一線的舊生活三年又三年幾個春秋流逝在光陰中。我們的生活沒有黑暗,但也沒有太多的光。而艾青告訴我們“陽光不在遠處,希望就在眼前,”希望可以刺前途的霧霾,抵消所有疲勞。“不遠處的光可以是少年在未來所發出的光芒,是風吹的心動,是空中灑下希望。”艾青的希望與陽光帶着少年們在青春年華中不斷向陽生。黑暗過去後最早迎來的是黎明的希望,艾青一直在黑暗中去期待待光明。眼前這個男人他會為了黎明的到來戰站在山坡上,“像歡迎從田野邊而來的少女。”字裏行間你感受到了嗎?新陽推開了陰霾,黎明前的那道光終於衝破了黑暗。"在漫漫路上即使艾青被黎明所拋棄,可憐凝視着東方卻也還是會用手按住温熱胸膛,急迫心跳等着黎明一"黎明怎麼還不來?"這是艾青對“戀人”對"母親"對希望"最強烈的召未喚,當詩人撲進母親擁抱的那一刻又是多麼地幸福,快樂!在那個年代的艾青,解放前無論處境如何,心中總有對光明的憧憬和嚮往。

如今相國壯麗,一天比一天強大。過壺口,闖關東,走三峽“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一個古老的民族在人們眼前佇立。我們身邊是希望和光芒。詩人艾青的願望,被祖國的壯麗富強所實現。在那個年代詩人對陽光的'不懈追求和執着的堅持、給人們帶來更大的動力和希望。無論是從前還是現在。詩人在詩篇的每一處都打上了光的烙印,淋漓地表達出自己的情感。再次讀完艾青詩選後,我也想要在黎明前起身,去看黑夜變為白晝的動人奇蹟。我將懷着敬畏,仰望祖國的美景,仰望曙光下壯麗的風景。與此同時,太陽照亮了所有的黑暗。《艾青詩選》用最簡單的意象讓我們記住黎明前的黑暗,卻也沒有忘記期待黎明前的曙光。“陽光不在遠處,希望就在眼前!”

讀艾青詩選有感 篇14

當我拿到這本書時,看到這長長短短的詩句,不禁心生乏意,感到非常無趣。但用心沉浸其中後,發現關於現代詩彷彿開啟了一扇新大門。

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而大堰河是艾青的保姆。“大堰河用抱過我的雙臂開始勞動了”艾青用大堰河歌頌了他的母親,歌頌了我們的祖國。母親深愛着她的乳兒,而她的乳兒也像他一樣深愛着她,全世界的人都是如此,艾青詮釋了這一切。

他作為一個南方人,卻深愛這悲哀的北國。看到這貧瘠,乾枯的田地,無不感受到這人民的災難與不幸,貧窮和悲傷。

艾青,他用他的詩歌喚醒整個中國,用筆墨古中國羣眾,改變中國人的命運,挽救中國,積極投身於新中國的現代化建設。

他説過:“我永遠渴求着創作,每天我向一個農夫似的在黎明之前醒來……想如何使自己的作品進步,甚至在吃飯的時候,甚至在走路的`時候。”我們作為一箇中學生亦是如此,我們也要無時無刻的像艾青一樣保持對學習的熱愛。學習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我們要熱愛它渴望它。

艾青他是祖國的歌頌者,我們也要作一位光明,知識的追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