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未來學校讀後感

讀後感1.54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未來學校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未來學校讀後感

未來學校讀後感1

當我看完《未來學校》好像一切都有了答案!

書中指出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希望通過本書能夠引起更多人對未來學校,未來學習的重新認識。“行時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互聯網對未來學校的改變,進而引起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的改變。教師是自主學習的指導者、陪伴者。

現代學校制度最根本的毛病就是,它強調效率優先,用工廠化的生產方式“生產”人才。而以慕課為代表的互聯網教育的興起,已經為解決傳統學校模式的各種缺陷提供了可能性,因為它既可以完成現代學校教育制度要求的大規模教育的效率問題,也可以滿足不同學習者對教育選擇的基本要求。

今天的每個學校在一定意義上講師孤島,封閉性內循環,未來的學習中心是網絡型或者實體型,成為彼此連接的環島。學習中心全天候開放,沒有周末、寒暑假,也沒有上學,放學的時間。也沒有固定學習時間,上下課時間,沒有固定的班級和教室;沒有學制,可以8歲入學,也可以12歲入學;沒有學習者年齡的限定,10歲的孩子可以跟70歲的老人在同一個課堂上課,一切都根據學習者的需求進行選擇。未來學校解決了教育公平問題:機會公平、過程公平、結果公平。

那麼書中也回答了未來教室會不會失業的問題。必須做到兩條,意識學會做智能機器人做不到的事情。二是學會與智能機器人共處,讓它為我所用。未來教室,既是學生的指導者,也是學生的陪伴者;既是教練,也是陪練。他們不以學生的導師自居,而是與學生一起成長。注重於學生的情感溝通,注重既是發現和幫助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注重學生成長的內在需求,讓學生更有獲得感,這是未來教室的重要特點。

未來學習中心的基礎課程體系是:生命教育課程,落腳點在“拓展生命的長寬高”。讓每個人成為最好的自己。智識教育課程,落腳點在於“真”。包括大科學與人文課程。公民教育課程,落腳點在於“善”。社會公德、責任感等。藝術教育課程,落腳點在於“美”。還有超過50%的針對學生個性選擇的“特色課程”。

學習中心其實無非就是線上線下相結合,個人與團隊相結合,時間和空間被打破。未來的學習方式:突破時空限制的泛學習。泛學習,顧名思義就是指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學習,是一種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用任何方式獲取所需的任何信息的學習方式。也有人將之稱為無縫學習、普適學習和無處不在的學習等。學習遊戲化,遊戲是人類的天性,正確認識遊戲的意義,讓它為學習所用。用虛擬現實技術,實現沉浸式學習。項目學習,項目學習和問題式學習相對,老師帶動學生尋找真實的、有意義的、連貫的項目中的問題,讓學生圍繞項目,深入瞭解相關知識內容,涉及熟悉而的問題,用數學知識去解決,涉及化學的問題,用化學知識去思考。項目學習需要合作探究學習來實現,混合學習(人機結合)也將成為未來學習中心的主要學習方式。

學習永遠離不開評價,未來學習中心,可以建議學分銀行制度,給每個學生建立學分賬户,以此評價學習結果的.好壞。

那麼未來學習中心不僅是學生與教師的事情,與每個家庭、每位父母的關係也非常密切。因為父母本身就是兒童最初的世界,他們不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實際上也是孩子終身的老師、最長久的老師。而家庭不僅是人生最重要的場所,也是兒童最初的學校。兒童成長最關鍵、最迅速的時期,是在家庭中度過的。兒童的行為習慣、認知風格、個性品質,大多數也是在家庭中形成的。

更重要的是家庭本身就有可能成為一個真正意義的學習中心。對於家庭教育的過去:從“中心”走向邊緣。王者歸來:家庭再次稱為“學習中心”。對於未來的學習中心,父母是發現者、創造者、管理者、參與者、施教者、學習者。

跟隨《未來學校》的作者泰德。丁特史密斯一起來了解了現代的美國教育、及對教育的啟示。在《未來學校》中,我隨作者走進了美國現代教育,體會感受教育困惑及變革,在教育長征中,教師打破傳統教育、為新型教育方式方法努力變革,雖然道路艱辛的,但最後結局的是完美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師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激發學生興趣,開發自身的能動性,快樂學習。印象最深刻的是《警察變身幼兒園教師》章節內容。Jared knipper曾經是一名警察,他覺得自己要是成為一名老師,一定會帶出不一樣的學生。他不願意接受呆板的教育規定和管理,他想到自己班級以動手為主,作出一些不一樣的東西,他有幸獲得了園長的支持,開始與孩子們一起動手做事情。他讓孩子們一起設計機器,在看説明書、設計造型、編程中,開發孩子們的動手、動腦、閲讀能力。

抵擋家長、同事的猜測中,幼兒園孩子一個個驚豔的作品中粉碎了質疑。這突然點醒了我“主題教育”的真實含義,設定一個活動主題,讓孩子們自由發散想出各種玩法,或者相關想知道內容,教師通過遊戲、共同參與活動,幫助、引導幼兒自主探索,激發幼兒求知慾、思維能力、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等。讓孩子參與教學設計,讓孩子成為課堂的主體。

未來學校讀後感2

“我一直堅信,之所以會有未來,恰恰是因為我們現在行動上的創造。未來學校與其説是在未來存在的學校,不如説是我們現在要去努力築造的學校。”

“凡是不能自我發展、自我培養和自我完善的人,同樣也不能發展、培養和教育別人。”

這本書描繪的“學習中心”可能只是人們對“未來學校長什麼樣”的設想之一,但朱教授對教育這件事的分析、他舉出的世界各地已經做了或正在做的新教育實驗例子,都可以啟發我們對“未來學校”去做自己的設想。雖然我們普通人去想一想這些,對現有的教育制度不會產生什麼影響,目前還是很多無奈,但至少我們知道孩子的教育不只是學校和制度來做,而是父母甚至他們周圍的人們都要參與、且作用可以更大。如果更多的人開始相信並踐行“終身學習和成長”,教育這件事本身就會被我們改變了。與其抱怨和等待教育制度的變革,不如大家都從自己做起。所以這本書值得看。

對我啟發最大的點在於人工智能對教育和學習會帶來的改變。現在人類的知識都是爆炸式增長,信息量太大了,沒有一個人可以掌握所有的知識、甚至哪怕是一兩個方面的知識。但是現在成長起來的孩子是屬於現在和未來的時代的,他們對知識的認知和訴求,很有可能是做老師的人(他們的上一代人)沒法滿足的。但機器人可以掌握所有的知識和信息,並且可以快速搜索和整理。如果將來的老師依然是教知識的,學生見到身邊的現象然後提出的問題可能是很多老師在一起都沒法解答的,但一個機器人就能解答。機器人訓練學生的另一個優勢是基於人腦認知科學來做類似於認知水平測試、實時匹配和調整個人學習方案,這真的也許可以做到每個人都因材施教,比真人老師教學的效率高太多,因為“分析能力”一定是計算機做的比人做的好。如果是這樣的話,未來的老師可能只能教授知識以外的東西了,也就是價值觀、審美、素養這類的,機器人沒法教的東西。這麼看來,素質教育可能不是我們現在想做卻做不到的,而是人來做教育的唯一出路。

【筆記】

1課程應該不限於學校教育的範疇,而是以家庭教育為根基、學校教育為主幹、社會教育為輔助、自我教育為根本的全方位、全過程體系。關鍵字“自我教育為根本”“全過程”。外界對一個人的影響和改變是有限的,最重要是教會孩子“會學習”,因為他一生的絕大部分時間要靠自我教育和自我探索。

2對於科學教育:科學方法、科學精神、科學思維遠遠比科學知識本身更重要。現代的`人去教未來的人,是教不了知識的。未來的人抱着計算機和機器人,就是抱着全人類已有的知識。所以現代人的教育思路應該是教會未來人繼續去探索,人類的探索精神不能斷。

3中國大學MOOC(慕課):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是“互聯網+教育”的產物。[1]英文直譯“大規模開放的在線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新近湧現出來的一種在線課程開發模式。

4深泉學院Deep Springs College,加利福尼亞州深泉谷,一所兩年制學院。學院每年向SAT考試中排名靠前的男生髮放邀請,最終只錄取10至15名新生,錄取率通常只有10%。目前該學院大約有26人在校就讀。學院有3位管理者,8至9名教授以及5名校工。教授的任期可以長達數年。 深泉學院的校訓是:學習(academics)、勞動(labor)、自我管理(self governance)。 深泉學院是一所邊工作邊學習的學校。不需要被神化,只是一種模式,很多國家都有這樣的學校。

5斯坦福在線高中(Stanford Online High School),平時世界各地在線上課,暑期聚集在一起交流。

6河南人機教育大賽:3名17年教齡國家高級教師輸給了1名智能機器人,人工智能碾壓真人教學。

7瑞典的“獨立學校”和“知識學校”:在瑞典,學生除了公立學校,還可以選擇上獨立學校(independent schools)。獨立學校採用和公立學校一樣的國家課程,參加同樣的國家考試,但與公立學校不同的是,獨立學校能夠按照自己的方式來進行教學。瑞典的知識學校便屬於獨立學校。“知識學校”圍繞學生,特定的學生有自己的目標和自己的學習策略,這是核心所在。圍繞着學生的是老師,老師的作用是教學與輔導。圍繞着學生和教師的,是各種輔助元素,包括教學設施、管理、學習門户網站、技術。定製教育。

【思考】

“未來學習中心”裏,人們會主動去學習,根據自己的需求來學習,“想學的就來學”。這一點太理想了,對於整個社會的認知和素質要求真的很高,所以它的實現肯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作者和他的新教育實驗:

朱永新,現任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兼副祕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教育學會第八屆理事會學術委員會顧問。

教育提案:“高鐵閲讀”

新教育實驗:民間教育改革行動,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新教育認為:一個人的成長髮育史,就是一個人的閲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個民族的閲讀水平。閲讀是教育的最重要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