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15篇(優秀)

讀後感3.15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15篇(優秀)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1

或許是因為自己教國小生的緣故吧,對於兒童文學很感興趣,遇到好的書籍總會讀一讀。以前曾經讀過《窗邊的小豆豆》一書,感觸很深,而且還從教師的角度進行了思考。今日偶然間又看到這本書,忍不住再次借來一讀,內心的感受依然深刻,覺得不吐不快。黑柳徹子筆下所敍述的巴學園的教育環境是一種理想的教育環境,也是我一直神往的一種理想的教育境界。巴學園是一所開放、自由,沒有束縛的的學校,一如陶淵明的“世外桃源”。它的課程、紀律,甚至班級,都與正規的學校不一樣。它的大門是兩棵非常矮的樹,而且樹上還長着綠色的葉子。

學校的教室是由廢棄的“電車”形成的。上課的內容是在一開始就安排好的,想先上哪門課都可以,如果你非常努力,在上午就完成了一天的學習任務,下午就可以做自己喜歡讀額事情,比如去寺廟或田野裏散步看蝴蝶。每週有兩次塗鴉課,每天午餐必須有“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平時還可以露營、野炊、茶話會等許許多多有趣的事情。那是孩子們最開心的事情,在散步中,孩子們看到什麼,老師就相應地滲透相關的知識。再與大自然的親密的接觸和實際的觀察中,現實的變化引導着學生們的好奇心和興趣感,在與大自然那麼親密、融洽地接觸中,孩子的思想也被放逐了,心靈被解放了,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學習各種各樣的知識,那是在學校裏永遠也學不到的。

讀這本書作為教師的我最大的感受還是教育的特點:就是對孩子的尊重。也正是這一點使巴學園顯得與其他學校與眾不同。校長和小豆豆的第一次見面就認真傾聽了小豆豆的長達四個小時的“長篇大論”;開運動會保護了永遠長不大的高橋君;當小豆豆的`錢包掉到糞池裏,沒有伸手去幫助他,去罵她,而是讓她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游泳課上讓泰明的自尊受到了保護……捫心自問,有多少人會像小林校長一樣耐着性子聽孩子將一些漫無邊際的、在大人看來是極其無聊的事情。試想,一個上課就跑到窗邊給屋檐下的小燕子、窗外的宣傳藝人打招呼的孩子,一個上一節課將課桌噼裏啪啦開關幾十次的孩子如果在我們班,我會怎樣對待她?我無法想象。從小林校長的教育中,我看到了寬容,看到了博愛。我喜歡巴學園,喜歡小林校長的教育理念,喜歡這個不起眼的小老頭形象,甚至喜歡頑皮可愛的小豆豆。“無論哪個孩子,當他出世的時候,都具有着優良的品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的環境的,也有來自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早早地發現這些‘優良的品質’,並讓它們發揚光大,把孩子們培養成富有個性的人。”憑着小林宗作校長獨到的教育方針和不懈的努力,他把巴學園打造成了孩子們的理想樂園。我想,如果今天還有巴學園的話,可能就不會有孩子討厭上學了吧?

但願我們學校能變成孩子們心中嚮往的“巴學園”。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2

在讀書月活動這段時間裏,園長向我們推薦了兩本書《窗邊的小豆豆》《斯賓塞的快樂教育》。我選擇了《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來讀,每天利用晚上睡前半個小時來讀,一邊讀一邊想象着。可是到現在我還沒有全部讀完。但是在讀的這些文章中讓我有了一些感觸,因此將自己的感悟記錄下來。

故事中一:講述的小豆豆在之前的學校中,因為自己的好奇心比較強、善於發現新鮮事物。對於自己的不一樣,引來學校對她的不滿、不理解,導致被學校開除。

故事中二:講述小豆豆被學校開除後,媽媽又給她找到了一所新的學校《巴學園》在去之前媽媽一直擔心學校會不會要她呢,小豆豆也一直在想新的學校會是什麼樣子,會不會和以前一樣。直到他從樹木門穿過去見到電動車的教室、和藹可親的小林校長,面對校長即將要考問她,而有些擔心,然而小豆豆沒有想到的是校長足足聽了她4個多小時言論。中午的午餐時讓小豆豆沒有想到的這個學校是吃個午餐都這麼有氛圍“山的味道,海的味道”。之後的一系列,校園歌曲的創編、自由式的`上課、放回原處、電車的由來、游泳池等等……

個人感悟:現在剛剛讀到這裏,在這裏我特別佩服校長先生對待每一位學生的耐心、細心、寬容、大度、和藹,讓每一個與他交流過的人不由得喜歡他、他懂得利用每一個教育機會,不放過任何一個漏點。每做一件事情都會考慮孩子,為孩子思考。

文章中:

1、首先覺得小林校長在設置學校是就採用了與別人不一樣的環境創設,讓人見了就別具一格,特別的喜歡。

2、他午餐中時利用“山的味道、海的味道”來引導幼兒瞭解哪種是長在陸地上、哪種是長在海里的。

3、小林校長制定的“自由式”學習,他根據孩子的年齡階段、興趣特點,來制定了孩子們特別喜歡的課程。覺得在自由式的課程中,讓孩子們學習到的知識更多,更加的受益,而不是強迫的讓孩子學習。

4、在面對小豆豆尋找自己的錢包時,將學校里弄得亂亂的,面對這樣的事情他並沒有生氣、也沒有責怪他,反而耐心的對她説找完後要把它們統統的弄回去、弄乾淨。

5、在游泳池洗澡時他讓孩子不穿泳衣增加彼此的感情,對於不完美的東西同樣也要喜歡,不歧視別人。

6、面對各種類的孩子都是一樣的關心喜歡。

反思:在讀的過程中,想到自己身邊也有像小豆豆這樣喜歡探索、好奇心比較強的孩子,可是面對他們一遍又一遍的詢問、動動這裏動動那裏、喜歡上這上那的孩子時,自己是怎樣做的!在上一節課時是否完全根據孩子的興趣來上的呢!想象這些,有時真的覺得虧欠孩子們的!在以後的時間中面對孩子的好奇要多有一些耐心、愛心的來與他們交流、與他們溝通,製作玩教具時從孩子的興趣出發,讓孩子喜歡學。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3

暑假,我花了兩天的時間,把《窗邊地小豆豆》這本書看完了,這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書。

《窗邊地小豆豆》講述了一個淘氣、頑皮、多動,而又可愛、善良、懂事的小豆豆浮現在我的眼前。她像一隻快樂的山鷹,淘氣、嬉戲、成長,自由翱翔在山水天地之間。書中的小豆豆只是一個普通的孩子,但又有那麼多與眾不同之處,因為在她的身上聚集了許許多多孩子們的個性:愛玩、好奇心強、善良、富有同情心等等。小豆豆的形象引起了我對當今應試教育的深思。

小豆豆是幸運的。她有一個懂教育的母親,在她被學校退學後,媽媽沒有告訴她退學的原因,她的自尊心被母親保護地完好無損,中國的家長,往往在學校聽了孩子的不好表現,就感到羞愧,沒面子,回家就在孩子身上撒氣,小豆豆的'母親沒有這樣,她認為説了孩子也不會明白錯在哪裏。

我想:正是因為有媽媽的真誠鼓勵,長大後的小豆豆才能樂觀、積極和真誠地投入到自己所熱愛的工作之中。在這種母女間不斷互相理解、互相鼓勵和欣賞之中,我看到了人世間最美好的親情。同時也看到了一位平凡普通的母親對女兒的尊重和強烈的信任。她給予我的是一種思考:我們應該怎樣去了解孩子,孩子們需要什麼。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會忽略孩子的思想,我們常常習慣於用成人的思維去幹涉孩子們的世界,所以,我們永遠都站在兒童世界之外。我想以後,再也不能歇斯底里地訓斥孩子了。

小豆豆是幸運的。她有小林老師,有心愛的“巴學園”,小林老師能耐心連續的聽六歲小豆豆説四個小時的話而不打哈欠,當小豆豆把糞坑裏的東西全撈出來堆成一座小山,他只説:“弄完以後要放回去啊!”他會細心呵護每一個孩子。是他使小豆豆從一個“壞孩子”變成好學生,正是因為小林先生非常地關心、瞭解她。他的關愛打動了小豆豆,因為在她進巴學園之前和之後,從來沒有一個人像小林先生那樣耐心地聽她説四個小時的話,竟然一點兒也不覺得煩,有時還會問道“然後呢”。

小林先生以他那堅持不懈的耐心和對學生真摯的關愛,深深觸動到了小豆豆的心靈深處,小豆豆在巴學園無拘無束地發展了自己的天性,這裏的先生對小豆豆説“你真是一個好孩子”,正因為這一句話讓小豆豆擁有了自信,並伴隨她一生。

讀完《窗邊地小豆豆》這篇小説給我感悟最深的是“無論什麼樣的人,上天都必然賜予他一項出類拔萃的才能”,希望我們的學生也能像小豆豆一樣,能在自己心中的“巴學園”自由翱翔。 作為一個教育者,我們無力去改變一些制度環境,但是我們能為孩子做的就是真正去理解他們,尊重他們,以他們需要的方式來愛他們,來引導他們,為他們創造形成各種優良品質的環境。在今後的教育生涯中,我將會努力去做到。

我覺得每一個學生都應該去看一看《窗邊地小豆豆》這本書,一定會給大家帶來很多的感悟的。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4

《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名,好像很多年前聽同事小張説起過。大致地瞭解到這是講一位老師對一個學困生不另眼相待的故事。網上也看到過別人的讀書推薦。可這麼多年來還是沒有認真地去讀過。今天,當我讀完這本書時,我不得不承認,沒有早點讀,真是一種遺憾。

書中小豆豆的生活總是那麼快樂的,即使她被退學了,可有一位愛她的媽媽,絲毫沒有責怪她的意思,甚至還盡力地用自己的力量保護着孩子。母愛的偉大再次體現出來了。讀的時候我時不時地反思自己,當孩子做出一些另類的舉動時,能不能像小豆豆的媽媽那樣包容孩子;當小豆豆弄破心愛的衣服時,不去在乎衣服的價值,而是想着瞭解這樣的事情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快樂;當孩子興致勃勃地要做一件事時,像小豆豆的媽媽那樣不去反駁孩子的`奇思妙想,只是給孩子一些鼓勵與支持,只是憑藉自己的微薄力量為孩子創造條件……“媽媽,你要是能像小豆豆的媽媽就好了!”我似乎聽到了兒子在耳邊這樣對我説。(兒子也在讀這本書)

小豆豆的生活那麼美好,那這樣的生活只在很久以前的一個不知名的學校裏才有。作為一名教師,我又在反思自己曾經也在意過學生的成績,曾經以沒有這樣的精力而只是教學生們知識。當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長大後,在他的教育下,我改變了許多。我會真心地跟學生説話,我會和他們一起玩,一起做一些自己認為快樂的事情,在他們的成長歲月裏留下快樂的印記……

7月,陪伴我6年的孩子開心地進入了中學。教師節他們到我家裏來看我,為我慶祝;國慶節,又有孩子來家裏找我玩;在他們學習的時候,他們想知道我在教怎樣的孩子,想着我會和他們怎樣相處,想着在現在的學生身上有沒有看到他們小時候的影子……

我感謝這些畢業了的學生,他們讓我更加珍惜和現在一年級小朋友的相處,讓我知道他們就是一個個小豆豆。所以在學校課題研究立項時,我選擇了學生差異性教學,因為每一個學生在我的眼裏都是唯一。我從一開學起就每天堅持記錄一些他們生活中的故事,我也用心地感受着他們對我的尊敬和愛戴。我知道一時的感動不難,如果要時時刻刻、分分秒秒都要做到包容每一個孩子很難,但我也會盡力而為,因為他們“每個都是好孩子”,我相信他們“絕對做得到”。

因為有媽媽、校長和巴學園的同學,小豆豆一直快樂地生活着,直到巴學園着忍不住地掉了下來。在泰明去世時,在洛基失蹤後,我又與小豆豆一起落淚。熟悉的人或事不再依舊時,又怎能讓人不感傷?童年真摯的情感在回憶時尤其珍貴。

從此,心裏永遠有了小豆豆!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5

本來接到讀書的任務並不是很情願,可當我看了《窗邊的小豆豆》第一段,就不由自主往下看了。這個充滿童稚可愛而又不懂規矩的孩子吸引了我,很想看看這樣一個孩子,今後會有怎樣的際遇呢?

説心裏話,我是羨慕小豆豆的,調皮的她碰到了一個超級棒的小林做校長,小林校長對幼兒教育有他獨到的見解。他很有耐心連續聽六歲的小豆豆説四個小時的話而不打呵欠;我也羨慕小豆豆有一個寬厚仁慈的媽媽,直到她二十歲之後,媽媽才跟她提起小時候因為太過調皮被退學的事情。如果當初在小豆豆還是個六歲的孩子時,媽媽説:“怎麼搞的?你竟然弄到要退學!我們只好再找一個學校了,如果再退一次學,就沒有學校再要你了!”小豆豆一定承受不了這種教育。所以我覺得每個老師與家長都應該來讀讀這本書,來探索孩子的內心世界,你會發現小林校長和小豆豆媽媽的這種教育方式很適合孩子的成長,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才是教育孩子的出發點。

巴學園,儼然一個教育的理想園,正是因為這樣一位理想的`校長——小林宗。他對幼兒教育有獨到的見解:他很有創意,會想到用廢棄的電車改裝成上課的教室;他尊重兒童,擁有着博大的人文情懷。他很有耐心連續聽六歲的小豆豆説四個小時的話而不打呵欠;當小豆豆把糞坑裏的東西全撈出來堆成一座小山,校長先生只説“弄完之後要放回去哦”!他會細心呵護每一個孩子,哪怕是一個生理有缺陷的孩子。不由自主對這個“頭髮稀疏,牙齒脱落”的老人肅然起敬的同時,我想我已經找到了自己所要找的東西,那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我們的價值就在能把孩子的這種本真發掘出來並保持下去,讓他成為他自己。”

同樣是基於愛,我們身邊的很多父母並未如小豆豆的父母那樣,或許在他們認為,愛的方式只能是教育與管理,而不是寬容與順從,或許在他們眼裏,對於孩子的妥協就意味着放棄。當然,不是所有的方法我們都應該去接受,我也並無意指責或評判什麼。但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曾有過童年,也都曾從教育的歷程中一路走來。很多時候,愛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得到的結果並不一定就如人所願。書只是引子,我們卻應該去承擔思考的責任。

中國的父母們總習慣於替自己的孩子打點一切,恨不得把自己的思維套用到他們身上,卻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人生經驗對孩子真的有用嗎?孩子們難道就不應該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嗎?孩子們誠然要學會適應社會,但適應難道就意味着個性的泯滅嗎?

這本書不僅讓我記住了“巴學園”,記住了小林老師,記住了一個慈祥的媽媽,讀出了怎樣去面對一個孩子的行為,讀出了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和尊重的重要。讓我們好好思考一下過去的我是如何,今後又該如何吧!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6

暑假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對於我來説,閲讀是必不可少的,它帶給我無窮的樂趣和知識。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好書——《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徹子,我對這本書特別的感興趣。書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小豆豆的姑娘,她剛上一年級就因為淘氣被以前的學校退了學,來到了巴學園。那裏是一所與眾不同的學校:例如,教室是由電車改成的,在這裏,簡直就像是一邊學習,一邊旅行一樣!而且這裏還組織師生去露營。我也好想讓學校帶着我們全體師生去露營。主人公小豆豆可愛、善良、調皮、樂觀,還時常做出一些讓人捧腹大笑的趣事和傻事,帶給了我無數的歡聲笑語。

小豆豆是“特別的”,但她也是幸運的,遇到了小林先生如此出色的教育家。就是這樣一個校長,一生致力於教育方法的研究,他説:“無論哪個孩子,在他出世的時候,都具有着優良的品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的環境的,也有來自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早早的發現這些‘優良的品質’,並讓他們得以發揚光大,把孩子們培養成富有個性的人。”

他是這麼説的,也是這麼做的。書中記錄的事例很多,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這幾件事——

小豆豆在上廁所的時候不小心把她的漂亮的錢包掉進去了,於是,她找到一個長把舀子,費力地打撈她的錢包,地上已經堆滿了穢物,錢包連個影子都看不見,校長先生路過這裏,問明情況之後,對小豆豆説:“弄完之後,把那些東西都放回去。”我想:如果我們看見這番情景,一定會阻止小孩子的',怕他們弄髒了衣服,污染了環境,或者會幫孩子找。但是小林先生只是説“弄完以後,要把這些全都放回去”。小豆豆有優點也有很多的缺點,但校長先生每次見到她,都對她説:“你真是一個好孩子!”是他的寬容、博愛讓小豆豆在巴學園裏一點點成長,成了一個被大家接受的孩子。

巴學園還有許多這樣特別的孩子,小林校長細心地呵護每一個孩子,給予每個孩子足夠的信心。泰明是一個患有小兒麻痺症的孩子,但是小林校長從來沒有讓孩子們感到他的缺陷而嘲笑他,也沒有讓泰明感到過難堪;高橋是個侏儒,當他站在比自己還要高的跳馬面前而不知所措時,小林校長鼓勵他説:“沒關係,你能跳過去的,絕對能跳過去的!”,以此來增加他的信心,在學校召開的運動會上,這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卻總是第一名,使他成為了每一年運動會中的明星,原來校長先生就是為了高橋這樣的孩子而設立各種各樣比賽項目的,這些都大大的鼓舞了高橋戰勝自己的信心。

讀完這本書後,我深受感觸,我記住了那明智的媽媽,那幽默慈祥的小林宗作校長,更記住了那開朗而又天真爛漫的小豆豆。我希望我們的學校也是那樣,同學們團結友愛、互相幫助,我們可以自由學習,快樂學習,就像一個幸福的大家庭,我期待那麼一天!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7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讀《窗邊的小豆豆》,一邊感受小豆豆的幸福,一邊懊悔自己的嚴苛。

小豆豆何其有幸,有一位疼愛她、呵護她、尊重她的媽媽,有一位欣賞她、愛護她、引領她的校長。小豆豆在自由的空氣中成長,幸福洋溢。

讀完掩卷而思,三個詞縈繞腦海:自信、快樂、善良。這就是我最深刻的印象和收穫。

小豆豆本是被學校開除的“問題生”,可媽媽並沒有把退學的事告訴她,而是説:“我們去一所新學校看看吧,聽説那裏很不錯呢。”媽媽能夠寬容她的淘氣,寬容她一會兒當間諜、一會兒當售票員的天馬星空的夢想。因為有一位温柔又理解孩子的媽媽,小豆豆一直是自信的,她敢於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敢於嘗試,捨得幫助別人。在巴學園,小豆豆又遇到了影響他一生的小林校長,“你真是一個好孩子”,小林校長的這句話讓小豆豆覺得自己真是一個好孩子,自己身上有許多好孩子的優點。每當要做一件什麼事的時候,小豆豆都會想到這句話,心中就有了“我是一個好孩子”的自信。小林校長這句寶貴的話,温暖了小豆豆的童年,影響了小豆豆的一生。做一個自信的人,也給予他人自信吧!自信會成為撬動成功人生的一個支點。

在巴學園,孩子們是快樂的,他們放學了不想回家,第二天又眼巴巴地盼望着早一點到學校。他們可以隨便地選座位,自由選擇先學什麼、再學什麼,學完了他們可以在大自然快樂地散步。他們的午餐必須要有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即使沒有,校長先生和校長夫人也一定會給配齊,注意營養全面均衡。他們的飯前歌“好好嚼啊”,讓大家吃飯心情愉悦,充滿儀式感。一所有魅力的學校源於一羣有魅力的人,他們彼此尊重、欣賞、愛護。小林校長能耐心傾聽小豆豆説四個小時的話,讓小豆豆覺得校長就是她最親的人。反思自己,總是缺乏傾聽的.耐心,總是武斷地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別人,扼殺了多少快樂!做一個快樂的人,也給予他人快樂吧!懂得欣賞、尊重,這是一種能力,值得一生去修行。

能夠給予弱者尊重是最大的善良。在巴學園,有盡種種努力呵護孩子和老師的小林校長,運動會上專為全校個子最矮、手腳最短的高橋君量身打造各種比賽項目,小林校長對班主任發火時選在誰也看不到的廚房。看到用手説話的孩子們,小豆豆覺得他們美麗極了,想和他們做朋友。小豆豆幫患有小兒麻痺症的泰明爬上“小豆豆的樹”,勇敢有擔當。小豆豆被小狗洛基咬了耳朵,拼命地忍着不哭,就是怕連累洛基受責備。這是一顆純粹的孩子的心,透明,柔軟,充滿愛意。做一個善良的人吧,簡單而又美好。

讀這本書很輕鬆,輕鬆地沉浸在孩子的世界,感受小豆豆的喜怒哀樂,接受那份簡單、美好的洗禮。

自信、快樂、善良是一個人最好的生活狀態,珍惜它,擁有它。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往日不可追,就從現在做起吧!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8

我讀了《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後,感觸非常深。

小豆豆因為淘氣被退學了,一個全新的“巴學園”接受了她。“巴學園”是個與眾不同的學校。“巴學園”的教室:一個個廢棄不用的電車車廂;“巴學園”的校長:第一次見小豆豆,校長就微微笑着聽小豆豆不停地説的四個小時的話,沒有一絲不耐煩,沒有一絲厭倦;“巴學園”的午餐:每到午餐開始的時候,校長就會問:“大家都帶了‘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來了嗎?”“海的味道”、“山的味道”原來是校長不想讓小朋友們挑食,所以蔬菜、肉類、魚類都得吃;“巴學園”的教育方法:自己從喜歡的課程開始學起;“巴學園”的運動會:能夠自己策劃稀奇古怪的項目,讓每個孩子都能發揮特長;“巴學園”的活動:上午,如果把課程都學完了,下午大家集體出去散步,學習地理和自然,夜晚還在大禮堂裏支起帳篷“露營”,聽校長講旅行故事……“巴學園”裏的一切新鮮動人的場景多麼令人羨慕。

小豆豆在“巴學園”裏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沒有師生之分,無論老師、學生,甚至校長都是好朋友,完全沒有學生在老師面前的拘束。或許,有很多人會覺得這樣的教育方法是異想天開,它對愛心、耐心、想象力等的要求遠遠超過了對知識的要求。我個人覺得這是我們這些孩子的心聲。

作者絲毫不採用理性化的語言,因為這樣會失去童趣。在字裏行間流露孩子的'思想和那種單純直白的語言,給與讀者更深的感觸和啟迪。讀了這本書後,我想生活中的我一定能得到父母、老師的細心呵護,能像小豆豆在“巴學園”裏一樣快樂的成長。作為學生,現在的教育方法改來改去仍然沒有創新。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老師們沒有真正地把學校當做我們的樂園,沒有真正的從我們的角度思考問題。我們的老師有哪一個很耐心地聽一個一年級的孩子嘮叨四個小時;小林校長建議家長給孩子們最差的衣服來學校,目的竟然是孩子們毫無顧忌地去玩耍,他陪着學生在禮堂裏搭帳篷“野營”;為了鍛鍊學生的膽量,讓學生們知道這世界上沒有鬼,他讓孩子們去九品佛廟開展“試膽量”活動,當小豆豆的錢包掉進廁所時,任由小豆豆在廁所的掏口處,把便池裏的東西一勺一勺地舀出來,只是像好朋友似得説了句:“弄完以後,要把這些全部都放回去。”試想一下,哪個成年人會看到孩子這樣的行為,能説出這樣看似無關痛癢,輕描淡寫的話,實則真正理解孩子的話來。而小林校長做到了:為了個子矮小的高橋體驗成功,他設計了一套別具一格的運動會,而且運動會的獎品全是蔬菜,讓學生把自己的獎品當成晚餐,適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從小林校長的教育中,我看到了寬容,看到了博愛,看到了順從甚至是妥協,而在我們的教育中往往會把順從當作是一種無奈,把妥協當作是一種放棄,一種不負責任。這讓我不得不審視我們的教育,現在老師的教育是在愛我們,還是在傷害我們?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9

《窗邊的小豆豆》是日本著名作家、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黑柳徹子的一部代表作,作品講述了作者上國小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描述了一所讓人無限嚮往的理想樂園,一位讓人無限崇拜的理想校長,一個寬厚仁慈的媽媽,當然,還有一個既淘氣又可愛的小豆豆。裏面主要講了小豆豆是個調皮的女孩,一年級就被某個學校強制退學了。後來,小豆豆的媽媽又找到了一個學校,叫巴學園。裏面的教室都是電車,只不過裏面的桌子和椅子都換成了學校裏的桌椅;一到上課,同學們可以按自己喜歡的課程上課,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全校只有五十個同學,是很少見的現象……。在老師和校長的教導下,小豆豆逐漸長大,成了一個值得信賴的好學生。可是不幸,巴學園起火了,小豆豆最終只能再次轉學。但是,在巴學園裏的生活,小豆豆是很快樂的。

這部作品之所以能打動人心,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是它表現了人性中最真的最無機心的純淨的東西。看着小豆豆的行為,聽着小林校長的話,我們的心會安靜下來。每一個孩子出生的時候沒有選擇的權利,而每一個父母都是疼愛自己的孩子的,不管他是健全的還是有殘疾的,都希望孩子長大以後能夠接受到最平等的最有效的教育。如果良好的家庭環境和良好的學校環境互相配合,我相信每個孩子都能健康的成長,不只是身體上的更是心靈上的健康。而小豆豆無疑是幸運的,她有一對最好的父母,她遇見了影響她一生的'最好的老師。她就像一株普通的小苗,沐浴着温暖的陽光茁壯的成長着。是小林宗作先生給了她最適宜的土壤。

在小林先生的眼裏,孩子們就是自然的產物,所以對於那些身體有殘疾的孩子,他總是想盡辦法來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保護他們小小的自尊心不受到傷害。他不會阻止孩子們做一些危險的事情,他也不會要求孩子們刻意的去做什麼事情,他總是努力的尋找一些可以讓孩子們更容易接受和願意接受的方式去引導他們。他的教育觀念我知道是很多家長和同學們渴望的,所以大家都希望能有小豆豆那麼幸運,我也是。我希望我們教育改革的力度再加大一些,教育機制仍需要不斷的完善。作為教育工作者,我看過這部書之後也在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遠離了教育的方向。只有家庭、學校和社會三者和諧地發展,才能造就一個出色的孩子。也許我們沒有力量讓身邊的孩子都幸運地擁有一個完美的家庭,也無從改變我們所生存的社會環境。但是我們卻應竭盡所能在另一個領域帶給孩子們幸運。寬容地對待每一個孩子,相信上帝在為一個人關閉一扇門的同時,也會為他開啟另一扇門。用心地對待每一個孩子,用愛為孩子們創造一個心中的巴學園。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10

女兒的出生讓我更加關注教育問題,看了不少有關育兒方面的書籍,如《捕捉兒童的敏感期》,《和孩子劃清界線》,《讓孩子做主》等。而《窗邊的小豆豆》使我的心頭流淌着温暖的感動。

《窗邊的小豆豆》是日本女作家黑柳徹子的作品,她小時候就是小豆豆,是一個被一所國小退了學的怪孩子。她的媽媽為了不讓她在心裏留下自卑的情結,隱瞞了退學的事,到處尋找一所能理解小豆豆個性的學校。讓小豆豆退學的老師就和很多父母一樣,在他們看來,規規矩矩的孩子才是好孩子。而小豆豆不能遵守課堂紀律,她喜歡在教室的窗邊看街頭藝人們的表演,然後對他們大叫"宣傳藝人",引得班裏的小同學都擁擠到窗邊;她喜歡把帶有抽屜的課桌拉出來又拉進去,不停的弄出聲響來,以至於老師要不停地告誡她。總之,小豆豆隨心所欲地滿足着自己的好奇心,全然不在乎學校的相關規定,在老師心目中,這樣的孩子不是很麻煩就是很怪。

還好有一個老師並不是這麼想的,他就是讓小豆豆終身難忘的“巴學園”校長——小林宗作先生。就是他一手創辦了巴學園,這個只有五十多號人的由廢棄的電車車廂構成的充滿歡笑的國小。在巴學園有着各種各樣的孩子,有像小豆豆一樣被以前學校退學的“差學生”,有得過小兒麻痺症的泰明,也有永遠只等停留在國小低年級高度的高橋君,也有從小就顯露聰明天賦的小神童阿泰,雖然每個人起點不一樣,但在巴學園的每個孩子都很有愛心,都會互相幫助,都覺得在學校的每一天充實而快樂!

“對於小豆豆來説等待第二天的到來,感覺是那麼漫長,這是從未有過的事。”這是小豆豆來到巴學園後的感覺,而這樣的情況不正是我們身為教育者最希望看到的情景嗎?孩子因為喜歡學校的生活而每天抱着快樂的心情前來,而不是每天睡眼惺鬆地由父母催促着、護送着來到學校。相信每位教師都希望當自己走進教室的一霎那學生都是快樂地用渴求知識的眼光期待着新的一天的開始,而不是看到學生無精打采地被動地開始他們的又一天的課程。學生本因是天使,本因快樂地茁壯成長,本人比較贊同小林先生的教育方針“無論哪個孩子,當他出世的時候,都具有優良的品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環境的影響,也有來自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良的'品質會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早早地發現這些‘優良的品質’,並讓它們發揚光大,把孩子們培養成富有個性的人。”要做到這些我覺得就要設身處地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感受孩子那顆敏感而脆弱的心,從而用心和孩子交流。

當然我們的教育制度不會像巴學園那樣學生每天可以從自己最喜歡的課程學起,也不可能做完作業就能去郊外散步,但是從巴學園中發生的點點滴滴的故事我們可以感到一種愛,一種教育者傾注全部的心血,只為讓學生茁壯健康地成長,只為保護學生的心靈不被污染的無私的愛。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11

小豆豆,一個因為淘氣,一年級就被勒令退學的孩子。當她轉到新學校“巴學園”的時候,完全改變了她對學校的看法。

巴學園的校長小林宗作老師,在小豆豆剛來的第一天,聽她説了四個小時的話,可絲毫沒有厭倦之感,而是耐心地聽小豆豆繼續説下去。小豆豆從那一刻起,便隱隱喜歡上了小林宗作老師,因為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能聽她説這麼久的話。小林宗作老師聽小豆豆説完話之後,高興地收下了小豆豆。

小豆豆在上學的第一天,感覺到這所學校和其他學校有着很大的不同:教室是廢棄的電車,座位隨便坐,書包放在小行李架上,坐在這裏面上課,就如同在旅行。其他學校上課一般都是按課程表上的.課程順序來上課,而巴學園,是自學,從自己最喜歡的科目開始,老師會把一整天要學的內容,羅列在黑板上,學生在自學過程當中有不會的問老師。中午在學校吃飯時,小林先生會檢查每個學生的飯盒,是否有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如果沒有,跟在他身旁的校長夫人,會從一隻鍋裏倒出那位學生缺的味道。全校不過就五十幾個學生,圍在一張大飯桌旁邊,飯前都要唱歌,並且開洽談會,然後再開始吃飯。

小豆豆越來越喜歡小林先生了,她開始覺得小林先生是一位與眾不同的人。小豆豆有個壞毛病,上完廁所時總要低頭朝下看一看,為此她已經丟失了一頂漂亮的帽子,媽媽警告她不許這樣,可是今天她又低頭了,一不小心,她把她最最心愛的錢包(其實裏面什麼也沒有裝)掉進了廁所,於是,她跑到校工作人員的放工具的庫房裏,拿了把舀子,找到廁所的掏口,開始了浩大的工程。小林先生正好經過小豆豆身邊,看到小豆豆,説:“弄完了要放回去啊!”其他大人要是見到這等情景,肯定會説“傻孩子,幹什麼啊!”或“我來幫你幹!”小豆豆覺得,還真沒有一個人像小林先生這樣説的。

巴學園經常舉行活動,什麼“等等力溪谷野炊”“温泉旅行”等等都是他們的活動地點。如果一整天的任務在上午完成了,那麼下午就是自由活動時間。

巴學園裏不只有歡樂,還有悲傷。這段時間正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那天夜裏,巴學園起火了,凝結着校長先生夢想的巴學園,被熊熊烈火燃燒着。校長先生依然是那樣平靜,心裏還想着,下一次辦一個什麼樣的學校呢?然而,小林先生最終沒有創辦下一所學校,他在六十九歲那年與世長辭了。

巴學園的存在時間並不長,它創辦於1937年,毀於1945年。令小豆豆沒有想到的是,這短短的八年時間奠定了她輝煌一生的基礎。

她,就是亞洲第一位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日本最偉大的女性,她就是小豆豆,黑柳徹子。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12

記得媽媽剛從書店將這本書買回來,我從第一眼看到它,我的心就好像被他捉了進去,莫名其妙地喜歡上了。

我翻開了它,去體味內容的情趣,去尋找它的精華,去挖掘它的“寶藏”,去結識故事中的主人公。

靜靜的課堂上,孩子們都在寫作業,小豆豆突然站起來,跑到窗邊同燕子説話,全班鬨堂大笑,這種情況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把抽屜蓋子打開,又“啪”地一聲關上;用蠟筆將桌子上畫滿畫;提一些古怪的問題讓老師頭疼萬分……經過這麼多稀奇事兒,學校決定讓她轉校。當我看到這兒時,我忍不住“咯咯咯咯”地笑起來,可後來一想,我剛入學時還不是和她差不多!一個天真無邪的小女孩躍然紙上。 後來,小豆豆進了一所由電車做教室的“巴學園”,這座特殊的學校全校僅只有50人,教育方式更是別出心裁:每天上課的.科目有同學們自己選擇;去散步、到野外郊遊,吃飯要吃“山的味道,海的味道”,還必須唱歌“好好嚼啊!”……我深深的被這精彩的故事情節打動了,讀得如痴如醉,餘香滿口,不知“今夕是何年”了! 讀着讀着,就讀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巴學園”被美國“B29”飛機摧毀了!我第一次感到侵略戰爭的殘酷可惡,第一次感到和平的幸福與温馨。

書中吸引我的一個原因是黑柳徹子寫出我們兒童的真實和原貌,準確地説是寫出了我們心靈的真實和原貌,而這種真實和原貌在其他教育方面的書籍裏,幾乎少見,可在現實生活裏,在每個孩子的身上又都似曾相識過。 記憶可以傳染,當你看到別人把記憶翻新的時候,我也跟隨作者回眸我的當年。小豆豆嚮往穿有很多褶皺的燈籠褲。因為她羨慕穿着燈籠褲的大姐姐,一跺腳,露在外面的大腿就會顛悠一下。而我小時候很想穿高跟鞋,以為穿上不僅更能夠顯出成熟了,而且感覺特別美。於是每當媽媽休息時,我就趕緊從牀下找出要比自己的較大好幾碼的高跟鞋套在自己的腳上,然後得意地在屋裏“噠啦,噠啦”的走上那麼幾圈,那神情絕不亞於現在走T台的模特。

我還特別喜歡小豆豆的媽媽,現在,大多數家長都習慣為孩子承包一切,不讓孩子玩、做家務,認為孩子只要學習好就行了,錯錯錯,應該把孩子放到大自然的懷抱中去,去發現、探索奧祕……別把孩子整天鎖在書房裏,使他們失去好奇心與童心,變成一個實實在在的書呆子。

在我傷心、難過時,它給了我快樂;在我閒暇時,它給了我充實的生活;在我遇到困難時,它給了我勇氣……這種種體會正是它帶給我的。

它就是——《窗邊的小豆豆》。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13

小豆豆,是一個生活在二戰時期的孩子,她是一個調皮、可愛的女孩,在學校時,經常幹一些蠢事,比如在課桌上亂塗亂畫呀,上課的時候看樓底下的宣傳藝人啦,以至於換了好幾次學校。 日記

一次偶然,讓小豆豆進入了巴學園,認識了小林宗作校長。這個巴學園可不得了,學校只有50個學生,教室是廢舊的電車,老師從來不發火,每節課由個人定,中午吃“山的味道”,“海的味道”,而且,在巴學園上學的孩子,每天都吵着要去上學!

在這個稀奇古怪的學校裏,小豆豆認識了一些好朋友:校長的女兒美代,大眼睛女孩朔子,精通物理的阿泰等。

在這兒,小豆豆度過了許多快樂的事,比如有了一棵自己的樹,

在這兒,小豆豆也度過了許多傷心的事,比如好朋友泰明死了,錯過了巴學園有史以來第一次的`演出,小狗洛基死了,最後連巴學園都在二戰中毀了,可是巴學園和校長先生,那些好朋友和洛基都深深的記在她的腦海裏。

在這本書裏,我最喜歡小林宗作校長。

因為他説:“不可以欺騙動物。動物很信任你們,如果你們有事情欺騙它們,它們就太可憐了。如果你對狗説:‘握一握手,就給你點心吃’,那麼握手之後,絕對不能什麼也不給它。如果那樣的話,狗就不再信任你,它性格也會變壞。”

從中我懂得什麼是信任。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過於有眼睛卻發現不了美,有耳朵卻不會欣賞音樂,有心靈卻無法理解什麼是真。不會感動,也不會充滿激情……”

“讓我們去尋找一下自然界中的節奏吧!”

他讓我知道,應該不斷能去探索、尋找美,用心靈去感受大自然、體會我們生存的世界。

“吃飯的時候,應當儘量讓心情愉快。所以不要急匆匆地吃完,而要花點時間,一邊説着各種話題一邊吃比較好。”

“你們大家都是一樣的,無論做什麼事情,大家都是一樣的。”

“無論哪個孩子,當他出世的時候,都具有着優良的品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的環境的,也有來自成人的影響,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要早早地發現這些‘優良的品質’,並讓它們得以發揚光大,把孩子們培養成富有個性的人。”

“你絕對能做到。”

“你真是一個好孩子!”

“無論什麼樣的身體,都是美麗的。”

我很喜歡小林宗作校長對孩子們的話。因為這些話讓我感覺到聽到的孩子們一定會覺得他們很棒,這些話可以一直鼓勵他們,讓他們的夢想成真,而其中那個小豆豆,就是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徹子。她應該已經實現了她夢想,她用筆告訴我們,因為她曾經有這樣一個校長,幫助她創造了她認為的美好未來。

窗邊的小豆豆,可愛的小女孩。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14

最近,我迷上了一本書,它叫《窗邊的小豆豆》。書的主人公小豆豆是個可愛又頑皮的國小生,調皮和好奇使她才上一年級就被退學了。

為了什麼事會被退學?其中有三件事最為過分:一是因為她總喜歡玩桌子。在其他同學眼裏,桌子是無趣的,可在小豆豆眼裏,翻蓋的桌子是那樣新奇,所以她不停地翻開、蓋上,再翻開,再蓋上……第二個原因是她終於停止了翻桌子,卻站到了窗邊。一開始,老師覺得沒事,可小豆豆卻叫來宣傳藝人來教室表演。老師肯定認為小豆豆無法無天,可也無可奈何。還有一個原因,有一天小豆豆依然趴在窗邊,忽然大喊起來。課堂紀律被擾亂了,老師當然火冒三丈。可小豆豆在跟誰説話呢?原來是在和燕子説話。在老師和同學們的眼裏,小豆豆的做法真是太奇怪了。

聽了老師的講述,媽媽不得不帶着小豆豆換一所國小。新的國小名字出奇得怪,叫“巴學園”。小豆豆對這個名字深感不解,但她已經喜歡上了“巴學園”,因為校內有像磁鐵一樣的東西在吸引她的眼球——電車教室,她夢寐以求的電車就出現在校園裏!還有這麼多輛!幸運的是,校長讓小豆豆加入巴學園,成為這裏的一份子。我感覺小豆豆太幸福了!

由於喜歡這個學校,小豆豆學習很用功,再加上校長先生用“愛傳遞知識”的方法,原本總是擾亂課堂紀律的她變得很聽話。即使做錯事,校長先生也不批評,這樣的校長是很難能可貴的。所以,小豆豆也格外喜歡校長,同時喜愛校長先生奇特的安排。

的確,巴學園的一切都是奇特的:上課前,老師會把一天的課程寫到黑板上,想先上什麼課就上什麼課,如果在半天時間內把一天的課程上完的話,就可以去散步;吃午飯的時候,不是隨意帶的,而是要帶“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就是陸地上的食物和海里生存的食物;音樂課上,同學們拿粉筆在地板上寫音符;吃飯要唱專門的歌……歡樂如同泉水一樣滾滾而來,我多麼希望也能當上巴學園的學生啊!

讀了這本書的我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如果現實中有電車教室,那我肯定會像小豆豆一樣興奮。用電車當教室,以前我從來沒想到過,如果可以像巴學園那樣上課,我們就能自己安排每節課用來幹什麼,把想早點上的課排前面,不怎麼想上的課排在後面。如果午飯能自己帶飯,並且和巴學園一樣那麼有創意,吃飯也會成為一件有意思的事……

漸漸地,小豆豆從一個調皮淘氣的`小孩子變成了一個懂事愛學習的好孩子。看了這些,我特別羨慕小豆豆。但書的結尾卻催人淚下:小豆豆的好朋友泰明和那隻叫洛基的狗,一個一個離開了。噩耗還不只這些,巴學園着火了!校長先生和小豆豆等其他人都很傷心,儘管這場火災並沒造成很多人受傷。

小豆豆的故事耐人尋味,這本書讓我愛不釋手!現在,我的腦海裏還時常浮現着小豆豆那歡樂的笑容和興奮、快樂的神情。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15

她是日本著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還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她有一部膾炙人口的兒童小説在世界範圍廣為流傳。不錯,她就是黑柳徹子——眾人口中的“小豆豆”,這部小説就是《窗邊的小豆豆》。

《窗邊的小豆豆》為何會被全世界人民喜愛,原因就是它很真實,書中描述的事情都是徹子親身經歷的事情。裏面寫了小豆豆從一年級被退學後,去巴學園上學的故事,例如:海的味道、山的味道、電車教室、一生的心願……通過這些事情講述小豆豆是如何從一個一般人眼裏奇怪的女孩成長為讓大家都能接受的女生。在巴學園中,一切都與其他學校截然不同:教室是電車教室,在電車教室裏沒有固定的座位,也沒有固定的科目,想上什麼課就上什麼課,只要把任務完成就行了,在上午任務完成後,下午可以出校散步。在巴學園裏,男生、女生與身體上有障礙的學生都一樣,沒有任何區別,沒有歧視,沒有嘲笑。在巴學園裏,大家像朋友一樣,不管是老師還是同學,大家就像朋友一樣,沒有人特別害怕老師的。這一切都因為一位令人敬佩的偉大的校長——小林宗作,一位能聽小豆豆講四個小時話的.小林校長。

可是,這所有的一切都發生在戰爭之前。日本人侵略者,它侵略了我們國家。在1941年底,日本人又襲擊美國珍珠港,發動了太平洋戰爭,給亞洲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日本人民也陷入無盡苦難。最後日本投降。

小豆豆一次去醫院,慰問受傷戰士,用自己的天真無邪、善良、樂觀打動了一位位戰士,觸動了戰士們的心:孩子是多麼可憐,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有使多少孩子受到傷害?在家鄉,自己的孩子又是否平安、快樂?每一位戰士都已預見到了,等待孩子們的,將會是多麼可怕的命運。

小豆豆的爸爸是一位有名的小提琴手。很多人都去從軍了,從此再也沒回來。小豆豆一家也快沒吃的了,要山的味道與海的味道如今已比登天還難。爸爸聽説去軍需廠演奏軍歌可拿回食物,可是爸爸如此喜愛的小提琴怎麼可以去演奏軍歌?

更恐怖的事在不久後發生了,巴學園起火了,被美國B—29飛機的燃燒彈擊中了,整個學校毀於一旦,小林校長的一生夢想就這樣沒了,孩子們的笑聲被恐怖的轟炸聲所取代。

即使小林先生熱愛教育,永不放棄,巴學園不久後也許會恢復昔日的模樣,不過這一切只是在我們的想象中,巴學園,什麼都沒了,它毀於戰爭。

戰爭讓一切毀於一旦,讓人們發出撕心裂肺的叫喊,讓孩子們迎接恐怖命運,戰爭能為我們帶來什麼好處?

“巴學園”不需要戰爭,讓戰爭遠離世界,我們渴望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