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好好説話》讀後感

讀後感2.61K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好好説話》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好好説話》讀後感

《好好説話》讀後感1

會説話的人舌燦蓮花,綜合起來看反應敏捷、思維清晰、邏輯嚴謹、表達能力強;同時情商也高、善於提問和周旋,可以避開對方鋒芒或陷阱,還可以反敗為勝主導別人思維,但又會進退自如,讓對方舒適,且巧妙給對方尊重和餘地。

對於這樣會説話的人大家都很羨慕,因為生活中笨嘴拙舌的人隨處可見、撞碎別人玻璃心又被玻璃割傷自己的也隨處可見、因不善言辭內向自卑的人更是數不勝數。古人倡導敏於思而訥於言、沉默是金,連巧舌如簧也帶有些許貶義。但隨着時代的發展,不奢望成為演説家或講師,但説話已經成為很多領域的一項必備技能。

會説話,在作者看來,是具備綜合能力的人,是可以達到五維俱全的圓融狀態。作者在這本書裏講述了溝通、説服、談判、演講、辯論這五種不同的維度下怎樣做到好好説話。這其中的場景中,前三種在大部分人的工作與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只有學會五個領域的聯繫與轉換,才能體會到五維是掌握好好説話之道的'鑰匙。作者的方法就是從錯誤中學,從場景中學,多分析思考,才能達到通融的智慧學。

關於溝通,表層的話語才可以達到深層次的內心的認知,能夠打破自身的侷限,在交流中實現自我的呈現和對方的自我實現這樣一個雙向流通的結果,這樣的溝通是成功的。説服要找到切入點很重要;談判本質是交換,為彼此創造出各種供評價的事務;演講起來要能夠善於、敢於表達,自信、流暢、清晰而又生動;而辯論思維在不靠譜的世界中,是一種必要的心智防身術,對於訓練洞察力和大局觀也很有幫助,首先能説服自己才能保持理智。

書中的例子比較易懂,比如向領導彙報工作,説半天領導雲裏霧裏,彙報者沒有重點和焦點都是要大忌。作者就教我們方法,可以先問再答,確認下領導真正的意圖;其次要看人説話,預判領導已知的內容和關注的內容,有所選擇的解釋;第三點很實用,就是先講中心句,精簡概要而突出重點。

會説話的人有朝氣、有鋭氣,有智慧;不傷人,也不用屈己從人。有點小心機而不是腹黑也不錯。文中引用的《奇葩説》的邱晨小結:“耐思、耐撕、nice耐思”,這個小結很有意思,我的理解分別是要有思考和分析的能力、有對抗語言交鋒與衝突的能力、與人為善,求同存異的能力。會説話需要長期積澱和訓練,腹有詩書氣自華,要存於內而發於聲達於人。會説話其實還有一個原則就是不管技巧如何,道比術更重要,語言本身是極其複雜而又精巧的工具,有時只可意會又不可言傳,總之要為人真誠,長存善意,且説真話,不説廢話。

《好好説話》讀後感2

翻開本書,樊登在序中寫道的一句話讓我醍醐灌頂“一個人為什麼不能好好説話?大半是因為他的大腦處在自動駕駛的模式中,用自己最熟悉最不用動腦子的方式迴應着眼前的人和事”,一個類似調侃般的比喻,卻能讓人不管是從工作還是生活中都能輕鬆抓取出一連串的例證來。馬東的序則直接多了“好好説話,其實就是好好思考”。

進入正題後的本書一改序中輕鬆幽默的口吻,也沒有出現《奇葩説》節目中辯論雙方激烈“battle”的場景,它就像一本非常實用的工具書,將説話的技巧一一羅列,娓娓道來。這本書將説話分在五種場景中,分別是溝通、説服、談判、演講和辯論,講述了在何種環境下,要如何表達思考的方式,找到目的點,用最適宜的方法,好好説話。

一、溝通:作者在這部分提到了“買時間”策略,這是我們在工作生活中,面對解釋時都需要面臨的。書中列舉了幾個常用句型“請給我一分鐘好嗎?保證不耽誤您時間;”這樣禮貌地為自己爭取到時間。但對於溝通者來説,如何在短暫的時間內爭取做到自己的最優展示,才是更大的挑戰。書中是這樣説的“製造意外、引發好奇、迴應主題”,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二、説服:“用選擇權啟發對方”。很多衝突都源於沒有從對方的.角度出發。有時候選擇拒絕幫助不是因為自私,而是因為對方頤指氣使的態度。所以説出自己的困難,讓別人看到自己善舉的力量並把幫助與否的選擇權留給對方,事情會容易解決很多。

三、談判:談判雙方擁有平等的話語權,可以先通過試探收集對方潛在信息,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四、演講:利用性格特點塑造合適的形象,可以通過自嘲、建立信任、由小見大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特點。這一環節也是最考驗情商,如何贏得讓大多數人舒心,輸的也要不失優雅是需要深度學習的。

五、辯論:作者介紹了辯論中可以用到的小技巧:準確意識到對方存在的問題之後,複述問題,慢而不斷、化繁為簡;面對陷阱式提問,第一步要增強意識,發現陷阱,第二步要斥責刨坑者的動機;面對忽悠,第一步要關鍵詞脱敏,態度免疫,第二步要模擬辯論,論點免疫,第三步要模仿表達,影響力免疫。如何進行有力的反駁也是一門學問。

雖然閲讀本書讓人感覺到是説話處處是套路,勤于思考的説話者,就像是小説中的上帝視角,擁有上帝視角的敍事者,才掌握着全書的脈絡,洞悉每一個小人物的心理活動及發展走向;而作為書中有限視角的角色ABC在各種自身或者外力的作用下,發生着摩擦,誤會及各種起伏的情緒。但我想所有的技巧都要從原則出發,學習説話的技巧,不是為了讓我們變得目的至上,而是不希望有一天,我們自己説的話給別人帶來暗傷而不自知,同時希望自己能用更容易被人接受和更有效的方式去溝通。

《好好説話》讀後感3

太宰治寫過一篇《拔舌雀》的故事,講一位老爺子偶然救了一隻會説話的小麻雀,老婆婆不滿老爺子平常沉默寡言,因嫉妒拔了小麻雀的舌頭。後來老爺子每天到深山竹林中尋找這隻受傷的小麻雀。等到好不容易見到面了,老爺子也只是在阿照(小麻雀的閨名)的牀頭略坐坐,不會説些安慰貼心的話。兩個人就那麼看着窗外的景色相顧無言,老爺子説:“不能説話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對吧”,阿照點點頭。

我被這個故事感動。在太宰治的.筆下,經常有兩個人相看淚眼,無語凝噎的場景。是啊,你若懂,何須言語;你若不懂,説一千道一萬又如何呢。太宰治覺得語言大部分時候都是虛偽無意義的,好比夫妻兩個人吃飯,説得大都是別人家的家長裏短,沒話找話嚼舌根。佛家人要求食不言寢不語,要做到止語。睡前還得反思哪些話該説,哪些話不該説。

心靜的人一般話少,所謂“躁人多辭”。我最近觀察了下我自己,在這個方面做得遠遠不夠。平常我一般很少主動跟人交流,但是當別人把話匣子打開,我發現我就很難止住了。事後還會後悔自己話多,回想自己哪些話不該説。説明我的心不夠靜吧。還有一點,在與人交談時,要做到認真聆聽,等別人把話講完你再表達。

言為心聲,好好説話就得修心。要修慈心,悲心,隨喜心,舍心。考慮他人的感受,將心比心是為慈悲心;當別人取得進步成功,不嫉妒,由衷的祝福開心是為隨喜心;知道這世上無一樣東西你能佔有是為舍心。比如寺院裏每隔一段時間要求僧人換牀睡,就是為了鍛鍊“舍心”。把心修好,這樣你與人交談自然就少了很多矛盾糾葛。還得把“我執”放下,這樣才不會固執己見,與人爭得面紅耳赤。

其實我覺得最難的還是慈悲心,學誠法師説每一種性格背後都有因果,每一個缺點的背後都是苦難。因為我們沒有慈悲心,面對別人的苦難,我們沒有產生悲心,都是嗔心,才會看不慣別人。當我看到這一段時,我就知道我等凡夫俗子,離修行還差得十萬八千里。

佛説:“一個人一無所有也可以給予別人七種東西:顏施:微笑處事;言施:説讚美安慰的話;心施:敞開心扉對人和藹;眼施:善意的眼光給予別人;身施:以行動幫助別人;座施:即謙讓座位;房施:有容人之心。”

路漫漫其修遠兮。我最近發現我自己一碰到事吧,就特別急。平常慢慢悠悠的不算啥,遇到事能面不改色那才叫厲害。只能慢慢實踐,慢慢改善了,很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