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人為什麼活着》讀後感(通用6篇)

讀後感5.77K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為什麼活着》讀後感(通用6篇),歡迎大家分享。

《人為什麼活着》讀後感(通用6篇)

《人為什麼活着》讀後感1

在這次暑假前學校為了豐富我們學生的暑假生活,給我們發放了很多有意義的文學著作。我拿到的則是稻盛和夫的《人為什麼活着》這本著作。其實自己也一直想讀讀這位日本名人的著作,體會一下他與普通人不同的精神世界。

這本書主要是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從宇宙、心智、慾望、人類的本性、人生的考驗、苦惱與憎恨、共生與競爭等多個維度深入探討了“人為什麼活着”這一哲學基本命題,並由此展現了作者深刻的人生與經營智慧,揭示了企業永續經營、基業長青的奧祕所在。本書是寫給每一位中國企業家的心靈讀本,是企業家的人生與經營指導書。

雖然我不是一位企業家,只是一位很普通的學生,但這本書對於我以後的人生、職場,以及我對夢想追尋的道路有着指引方向的重要作用。其實人為什麼活着?是一個人生目的。有些人活着,他等於死了,因為他只是得過且過,機械性的度過每天。而有些人死了,他卻等同於活着,因為他的靈魂還在不斷的追尋着。稻盛和夫認為人從生到死這期間,怎樣把靈魂變得純潔,這才是人生的目的。人生的成功和失敗、幸運和災難,人生中遭遇的一切事情都可看作上蒼對我們的考驗,是上蒼給我們的“提升心性、磨練靈魂”的機會,因此我們要由衷感激。這一觀點是存在宗教信仰的。

其實,我自己就簡單的認為,人為自己活,也為別人活。為自己活是,生命是我們自己的,它來之不易,作為一個人是有思想有追求的,在人生路上我們只有懷揣着夢想,經歷一些磨練,才能使自己生命更有價值。而為別人活是,社會是一個由多個人組成的大家庭,我們生存的物質條件也是他人創造的,都是相互依存的關係,所以説我們也是為別人而活的。

稻盛和夫還分享了他事業成功的祕訣,就是:有堅定的經營哲學,並將之與員工共享。我想這也是很多企業家要學習的地方。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很員工的關係都是比較和諧的。還有對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稻盛和夫的“人生方程式”人生·事業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這也是上次去格萊美公司時老總和我共同解析的人生方程式,他也是經常拜讀他的著作。成功的人總是不斷的借鑑,所以我們要想提升我們的境界也要經常讀好的名人著作。

這本書讓我收穫很多,我想我還會繼續讀稻盛和夫的著作。

《人為什麼活着》讀後感2

近日,一氣呵成讀完了稻盛和夫先生所著的《人為什麼活着》,感觸頗深。稻盛和夫先生是全球知名的企業家,一人創建了兩家“世界500強”的企業,可謂成功者的典範。可是讀先生的書,卻感受不到絲毫成功者的霸氣和盛氣凌人,反而像和一位和藹的長者對話,温和的話語像汩汩清泉流過,盪滌我的心靈。

《人為什麼活着》是一本哲學書,是稻盛和夫先生對自己人生和事業的總結和提煉,處處閃耀着佛學思想的火花。通讀此書後,我對以下幾點感觸頗深:

首先,稻盛和夫先生主張人的肉體和意識是可以分離的。對這個觀點,我在初讀時是有些抗拒的。因為從小到大,我的腦子裏一直被灌輸着唯物主義,對於意識獨立於肉體之外這種觀點一直認為是錯誤的。但讀到後來,我漸漸領悟到其實課本里的東西並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很多反科學的現象不斷髮生,無法用唯物主義的觀點加以解釋。就像先生所説:所謂科學,不過是目前能力所及所瞭解的有限事實罷了。因此人的肉體和意識相分離並不荒謬。或許現在可能並不能通過某種方式驗證,但我已經不在骨子裏敵視這種觀點了。

其次,稻盛和夫先生相信輪迴。輪迴本是佛教的重要思想,在中國更是被經常看做迷信。但通過先生的論述,使我相信:人的一生其實就是個不斷修煉自己心智的過程。很多人其實並沒有實現所謂的成功。但只要我們心存善念,不斷健全心智,即使在活着的時候並沒有完全實現目標,我們也可以通過輪迴的方式繼續修煉,從而完成人類的進化。

再次,稻盛和夫先生認為,為了提升人性,人應該努力。這包括:

1、為人類盡一份心;

2、剋制自己,壓抑我執、自私之心的“持戒”;

3、在世事無常、大起大落的人生中忍耐的“忍辱”;

4、全心全力工作的“精進”。雖然,這些略帶佛教色彩的用語略顯晦澀。但我還是可以體會出人如何才能健全心智、提升人性。首先,要有大愛,要有為這個世界盡一份力的慾望;其次,要有約束。人畢竟不同於一般動物,人必須要有擔當,要懂得約束自己的行為;再次,要耐得住。人生道路跌宕起伏,既不能在一帆風順時趾高氣揚,也不能再陷入低谷時一蹶不振;最後,要努力工作。工作不僅僅是自己謀生手段,要把工作當做藝術品來做,不僅要認真負責,而且要精益求精。因為全心全力的工作往往收穫的結果要遠遠大於純物質帶給你的幸福。

最後,稻盛和夫先生認為年輕時吃苦是人生的寶貴財富,是成功人生的必要條件。因此,我體會,雖然工作中我們經常會感到苦不堪言,但如果我們將之視為成功道路上必須經過的台階,那麼在克服這些困難時,我們的心態或許會有改變。

以上就是我讀《人為什麼活着》的幾點感悟。很多人將此類書視為心靈雞湯。

《人為什麼活着》讀後感3

《人為什麼活着》,一本稻盛和夫探析經營哲學的書,卻滲透了很多人生哲學。其實也是在後來才明白,或許這本書,它本來應該取名為《人應該怎樣活着》。

人為什麼活着?應該怎樣活着?其實在某些方面,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是可以互通的,雖然,我還沒法準確地面面俱到地回答。但看完這本書,至少有一個原先就有的觀點被再次鞏固和強化,那就是:勤奮努力地工作,用樂觀積極、與人為善的心態好好活着。

首先一點,勤奮。按稻盛和夫書中的定義來説:勞動的目的不應僅取得糧食、免於飢餓,也是為了鍛鍊人類的心智,如果每個人都勤奮努力,就能夠培養出美好的心智,讓人變得更完美。

我認同這個觀點,我們都不完美,但都可以努力讓自己更完美,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想,努力勞動在給我們帶來物質回報的同時,確實帶來了精神上的收穫,雖然在勞動的過程中,我們不免抱怨、煩惱,心情鬱悶,但當事情過去後再回頭看,或許這其實也是一個修煉心智的過程,正是因為有好多好多這樣的抱怨和煩惱,我們才逐漸變得成熟,變得穩重,變得能獨當一面了。

當然,努力工作的過程中,我們也該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與人為善。稻盛和夫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要保持謙虛真誠的態度,儘量少摻雜個人主觀意識,秉承他人之心看待所處的局面。

拿我們的工作來説,總有人抱怨廣告佔用了太多版面,也聽人説誰踩了誰的線,是誰在本該截稿的時候還沒拿出稿子來,或者是誰不管稿件內容如何就只管把自己的稿子放在頭條位置……這樣的情況我們幾乎天天碰見,摩擦也不少見。但如果在摩擦發生之前,我們可以嘗試着將心比心,或是設身處地,有些摩擦和爭議説不定就能避免。

正如稻盛和夫所説,當一個人低落的情緒也會對一個人的健康造成很大的損害,樂觀地看待每一件事情,不論結局如何,最起碼我們贏得了經驗和保持樂觀的心態,因而心懷感恩、欣然接受這個考驗。換句話來説,事已如此,生氣並無用處,又何必拿別人的錯懲罰自己?所以,還不如一笑而過。

或許,我們可以學習作者避免煩惱的一些方法:

1、如果有時間去煩惱,就比別人更加努力地工作;

2、保持謙虛絕不驕傲;

3、每天自我反省,反省並不是意味着每天煩惱一下;

4、以知足、感恩之心而活;

5、秉持利他之心而活。

讓我們以此共勉。

《人為什麼活着》讀後感4

“人為什麼要活着”這個問題也許很多人都思考過。不同的人可能有不一樣的答案。有的人説要為父母、家人而活着;有的人説要尋找真理而活着,就象蘇格拉底以自己的無知之知;有的人説就是為活着而活着。甚至有一位老兄教導我:“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啊兄弟!”

對於這個問題,愛因斯坦説:“不必深思,只要從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人是為別人而生存的——首先是為那樣一些人,我們的幸福全部依賴於他們的喜悦和健康;其次是為許多我們所不認識的人,他們的命運通過同情的紐帶同我們密切結合在一起。”我對此的理解可以歸結為一個字:愛。

讀了公司推薦的稻盛和夫的《人為什麼活着》這本書,我感覺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學和經營哲學給了我很大的啟示。關於人生哲學,稻盛和夫認為人生有一種信仰是一件幸事!信仰是一種強大的力量,使你心存善念,心靈充盈,使你無堅不摧,無往不勝。關於經營哲學,稻盛和夫的核心理念是“敬天愛人”,所謂“敬天”,就是按事物的本性去做事,稻盛和夫堅持將正確的事情以正確的方式貫徹到底。所謂“愛人”,就是“利他”,秉持利他之心而活。稻盛和夫認為,獲取更高的利潤,對於經營者而言,對於企業而言,那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還要考慮讓自己周圍的厲害關係也獲得幸福,也就是説,商人做生意自己要賺錢,同時買賣對方也要高興,而且與生意有關的周圍所有的人,尤其是企業員工都要高興,這種所謂各方皆好的'和諧經營模式,表達了作為稻盛和夫行商的極致,這也是他的企業獲得永續的繁榮和持久的成功祕密所在。

我想,儘管我不是稻盛和夫,沒有俯瞰人生的視野和點石成金本領,但我依然可以找準自己的人生座標,明確自己所擔當的角色,尋找通往成功的道路。不僅使自己活得幸福和快樂,更要因為我的存在,使周圍的人感到幸福和快樂!這也許是稻盛和夫的利他以及愛因斯坦的愛的一點啟示吧。

《人為什麼活着》讀後感5

在欽州港項目部領導的強烈推薦和帶動下,我們項目部最近掀起了一股“稻盛和夫”風。我也花了將近一個星期拜讀了稻盛和夫的名作《人為什麼活着》。這是一本讓人震撼、深受鼓舞的人生哲學著作。淺顯易懂、語言質樸、穿插其創業經歷和奮鬥歷程讓我更深入地感受到稻盛和夫深刻的人生哲學和經營智慧。

人為什麼活着?生命的本質,生活的意義又是什麼?記得我剛畢業來到欽州港項目部龍門預製場時,在無數個夜裏,我都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質問自己的心,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我需要怎樣的人生?我的未來會是怎樣的絢麗多彩?

稻盛先生説,人生的目的在於“提升心志、磨鍊靈魂”,或者叫“淨化心靈”“純化心靈”。再換一種説法,人生的目的在於“為世人、為社會做奉獻”,只有心靈純潔、人格高尚的人才能一輩子為別人、為社會做貢獻,而不計較個人的得失。這是稻盛先生的人生價值觀。這讓我想起了俞敏洪老師的經典語錄。他説:“人的生活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方式是像草一樣活着,你儘管活着,每年還在成長,但是你畢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陽光,但是長不大。人們可以踩過你,但是人們不會因為你的痛苦而痛苦;人們不會因為你被踩了,而來憐憫你,因為人們本身就沒有看到你。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像樹一樣的成長,即使我們現在什麼都不是,但是隻要你有樹的種子,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間,你依然能夠吸收泥土的養分,自己成長起來。當你長成參天大樹以後,遙遠的地方,人們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給人一片綠色。活着是美麗的風景,死了依然是棟樑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這是我們做人的標準和成長的標準”。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有所作為,能成就一番事業。但這個過程是漫長而艱鉅的,挺過來了就是勝利。不是每個人都能風聲水起,都能扭轉乾坤的。當我們遭遇挫折和失敗的時候,該怎麼做?是不停的抱怨?是怨恨他人?怨恨自己?怨恨老天爺不公?是繼續堅持還是就此放棄?我覺得老天爺對每個人都很公平,機會人人均等,就看你是否能抓住。通常,老天爺在對你關了一扇門的同時會在旁邊開一扇窗。

我覺得生命就是一場夢,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夢,我們就是為了讓這個夢中充滿自己喜歡的東西。每個技術員都有一個當項目部經理夢,不想當項目部經理的技術員不是好技術員。稻盛和夫指出,只有努力,而且是“做出不遜於任何人的努力”,事業才能最終獲得成功。為了實現理想,我們朝着目標一步步邁進,勤奮努力是不可或缺的。無論夢想和願望多麼高遠,現實中的每一天都要竭盡全力、踏實認真的工作。通向成功的道路是沒有捷徑的,只能是“每一天”的累積與“現在”的連續。

在平時工作中,一些挫敗和批評是難免的,我經常也會感到苦悶彷徨。稻盛先生教育我們:不管你遇到了什麼難題,都不要放棄。不管遇到什麼事,都要把心態擺正。遭受苦難時,不要憎恨,不要側身躲避。要從正面接受苦難,努力克服它。稻盛先生,出身貧困;小時候正逢戰爭,房屋被美軍的飛機炸燬;國小畢業兩次沒考上理想的國中;13歲時染上肺結核,差點喪命;考大阪大學又落第;畢業時還找不到工作;好不容易進了一家公司,又是連續虧本、連工資也不能如期發放的企業。他的人生也是遭遇很多苦難很多挫敗。這些逆境、挫敗就猶如人生路上的絆腳石,但擺正心態,我們可以利用絆腳石來墊腳往上爬,最後越爬越高,就能看到更多的風景。

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的核心是“以心為本”。我認為“以心為本”的經營理念,成就了今天的京瓷。稻盛和夫的經營就是圍繞着怎樣在企業內建立一種牢固的、相互信任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麼一箇中心點進行的。他決定“以心為本”來經營公司。為了公司的發展,每個人都竭盡全力。經營者不負眾望,努力工作;員工們相互信任,不圖私利。之後,在創業中雖然遇到了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但依靠着這些堅實而又緊密相連的心性基礎,依靠着這一簡單執著的經營理念,最終渡過了難關,成就了今天的京瓷。我認為我們公司同樣需要“以心為本”的理念。我們的工作是一個團隊的工作,團隊凝聚力是多麼的重要。如果沒有建立起牢固的彼此信賴的關係沒有構建團隊強大的凝聚力,那麼我們項目部就失去了生命力和戰鬥力。當我們都有着一種主人翁的工作意識和家一般的歸屬感,大家必會竭盡全力,努力工作,以飽滿的熱情對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懇懇、盡職盡責、踏踏實實的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全心全意為公司為項目部創造利益。

《人為什麼活着》這本書滲透了很多人生哲學。看完這本書,最大的體會就是一種認同感。如果我們的生命不為自己留下一些讓自己熱淚盈眶的日子,那麼我們的生命就是白過的。人的一生應該是奮鬥的一生。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不至於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至於因為過去的碌碌無為而羞愧。活就要活得有意義、有價值,用良好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中的一切,保持端正的態度去對待人生、對待生命,勇於創新、創造,進而實現個人價值,人生就應該這樣活着。

《人為什麼活着》讀後感6

稻盛和夫認為“人生的推動力是命運,人生的橫軸是因果報應法則,心生念,念生因,因生果,長遠視之,因果必相合。”

人各有命,相信命運的存在並不是什麼迷信,反而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人生,從而明晰生存之道。稻盛和夫以他一生的人生經驗告訴我們,否定命運,徒勞無益,豈止無益,甚至可能有害。

也許在這個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中很多人不相信命運,更不會相信所謂的因果報應,稻盛和夫認為因果報應的“果”,有時候可能立現,但大多很難如此,倘若將時間跨度延長,20年30年來看,存善念,行善事,必得善果;動惡念,行惡事,必有惡報。

稻盛和夫的觀點也許有人看了將信將疑,嗤之以鼻,而隨着年齡逐漸增加,越發相信了,相信本身就是一個信念,我們可以沒有任何宗教信仰,但我們的內心不能沒有信念,信念會支撐我們度過跌宕起伏、波瀾壯闊的人生。

心生念、念生因,我們就會經常查思自己的思想,我們是否時常在抱怨,我們所做的事情是否有利於他人,有沒有盡心盡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古今中外的各種宗教、學派、思想等很多很多,然歸納起來很簡單,都是教導人們要“積德行善”,大道至簡,可是真正通達的人卻不多。

稻盛和夫是很推崇《了凡四訓》的,命運法則與因果報應法則兩相呼應,雖説命由天定,因果報應法則的力量足以改變命運,正所謂向善、行善,必得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