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5篇

讀後感1.24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5篇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

紅玫瑰和白玫瑰,魚和熊掌,月亮和六便士。安逸的時候,想冒險。驚險連連的時候,想安逸。

很多時候,我們活在“別人認為幸福”的生活裏,很多人終其一生也不敢想一想究竟什麼才是自己渴望的生活。包括我,我也不知道答案。人的一生,確實漫長無比。因為,哪怕我們僅僅想安逸的過完此生,亦是多麼大的難題?人生不如意,在處處埋伏,伺機而動,而我們有時候,還想要主動的去冒一點險,想去擁有一朵紅玫瑰。他還説,如果把降臨人世的那一刻,視為擁有全部的時間。那麼現在便是在失去時間,時間已經不多矣。如此想來,我們的人生又是何其短暫!我們難得片刻安寧,幹嘛要去找什麼紅玫瑰,為何不珍惜這白玫瑰?然而轉念一想,當我們在糾結紅玫瑰和白玫瑰時,糾結月亮和六便士時,説明,我們並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當我們看起來貪心無比的時候,説明我們其實迷茫無比。在清醒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人面前,沒有紅玫瑰、沒有白玫瑰、沒有月亮、沒有六便士,只有他想要的那個活法,只有他想要的那個選擇。也許,過程很苦楚。但那就是他想要的。有人問,他會後悔嗎?我想説,當他得到了他想要的,或者哪怕他沒得到,只要他知道自己是不斷的靠近心中所想的時候,他不會在意苦楚的。

一個人,有了夢想,並且走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便無所謂苦楚了。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2

作家把一種性格放大到極致,讓我們去體會感受每個人骨子裏都有的那一點點對理想的追求。

這本書説是寫於一戰期間,想要給當時迷茫的人們一些鼓勵,希冀人們不致於在戰後對生活百無聊賴。不知道這本書對於那些人是不是真的起到指引心的作用?

看這本書的時候,很佩服斯特蘭的自私,內心沒有一絲愧疚波瀾不驚地就拋妻棄子去到巴黎,全身心學畫畫。其實很羨慕,可是轉念想想,現在的人有幾個可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的追求?怕是渾渾噩噩地多些。

斯特蘭其實往小了看可以是力爭上位的庸庸白領,只是沒那麼徹底,仍舊在自己的生活圈裏,會為自己做一點點娛樂的事感到負罪感,但無法避免,那些事總是很剋制地去做,這樣良心才回安寧。

最後,斯特蘭終於去到大溪地,這個地設十分符合他種種要求的地方。愛塔料理他的起居,充當他的畫模,滿足他自己痛恨至死的性慾,不打擾他的內心世界,事事遵從他的意見,他大概不會想到此生能遇到愛塔這樣一個完美伴侶吧。

現實生活中我們並不總能像他這樣美滿地按着自己所思所想去過日子,但他到底喚醒了一些心底裏有執念的人。

第一次看毛姆的書,書名沒有在書裏出現過,不知道怎麼講對這本書的感覺,可能是沒有感覺吧。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3

滿地都是便士他卻只看到月亮。

如果有哪位作家,讀他的書便彷彿真切地與他對話,那麼這個人一定是毛姆。每每讀他的書,都像有人拿一把大鐵錘敲擊我的靈魂直到它脱離我身體的桎梏站在離我不遠的地方審視我窺探我拷問我。這種靈魂震動的感覺讓我清醒讓我震驚讓我竊喜也讓我迫不及待想要讀完一本書。

1、命運是多麼神奇的東西,當你或者體面的生活兒女雙全家庭美滿暢享未來寧靜安詳的歲月時,你神奇般地被命運擊中,從此開始了拋棄過去沒有歷史的“朝拜之路”。

思特里克蘭德在他生命的前四十年就過着這樣世人眼中的舒坦生活直到他水溺在藝術這片池塘裏。彷彿一切突如其來……

2、故鄉,從不是你出生的那個地方。有些人被隨意丟在一個什麼地方出生成長,從孩提時代就已經非常熟悉的一條條蜿蜒的小路,一排排整齊的房屋,對他們來説不過是旅途當中的一個客棧。他們,一直在思念且尋找一處自己也不知道在哪裏的家鄉。如若找到與他們而言便是得天獨厚。

3、大多數人是被枷鎖束縛住的,功名利祿就是隱形的最有力的鎖鏈。過着自己喜歡的生活,放棄名利,遠離世俗,與世無爭,難道就是沒有追求?相反,做一份體面的工作,年入百萬,娶一個漂亮老婆就是生命的全部意義了嗎?我從來不相信路,我只相信我自己的心。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4

一經讀起,不忍放下。

看到書評大多數人在説,“一地皆是六便士,卻無幾人抬頭看看月亮”。與其如此評價,在我看來,此書書寫,不如是人性的考量,與大多數人最內在的潛藏”。

斯特里克蘭 人到中年拋妻棄子,為自己暫未被人認知的繪畫理想遠赴巴黎,雖喪良知,卻側面反映大多數人為夢想奮力一搏少有的勇氣。他的傲慢無禮毫無感恩 愛與良知,原配的愛,與後期布蘭奇為他愚昧的死,在他看來都是負擔,他痛恨自己的慾望,卻又無力控制。他看來除了精神世界,其它外在的一切均是負擔與無謂。他的畫作是他僅有的炙熱賦予的靈魂。

德克斯特洛夫,他有着無限的慈悲心 善良 仁義…單純善良而美好。可反面又反映不露聲色的自卑 懦弱 委屈求全,無論克蘭如何無理謾罵打擊他,他都是竭盡所能在幫襯他心中這位“靈魂”畫手,在克蘭病重 他懇求妻子收留他在家,夜以繼日照顧他,到最後,面對妻子的背叛,他因為愛而委屈求全護她一世周全。他近乎偏執的愛很可憐 可悲 也很可恨。但他的單純賦予了他最為可愛一面。

布蘭奇,這個女性人物,我不知道如何書寫對她的感官認知。她的性格特質大體都是隱晦蓋過,不動聲色 隱忍 賢惠 笑而不語,時而觸碰她底線的內心叫囂……本以為她與洛夫的感情線是此書唯一的美好,看到她背叛如此深愛她的男人時無限氣憤,但讀到最後,卻對這個女人無法言語的愛表示無奈與理解。

面對克蘭人物的無理 自私 目中無人,極度痛恨,卻又不可主觀評價。因為,貌似真正的藝術家都是瘋子,有着常人無法理解感同的性格。

不是所有人都能放下六便士後得到月亮,但卻不排除有那麼一種人,他們不計得失之果,並不在乎是否得到月亮,只要在接近它的路上就好!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5

一直知道這本書,包括那句“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也引用過,大致猜測是關於夢想和現實的故事,但最近才突然開始找來讀。很少一口氣把一本書給讀完,愣是熬夜看完(得虧不是很長),很是喜歡。

讀的快就難免囫圇吞棗,沒有那麼細緻深入的理解。因為是第一主人公的口吻在讀的時候很有代入感,作者筆下的人物也都性格鮮明立體真實,很詭異的是,即便是被描述的如此怪異自私殘忍冷漠無賴的天才畫家斯特里克蘭,也有那些讓人發笑甚至覺得很可愛的瞬間。看很多評論比較各個人物的性格,如何如何不喜歡斯特里克蘭,而我卻奇怪地透過文字像布蘭奇或是阿塔莫名被這個天才畫家吸引。可能因為極度真實的一面對現實的諷刺,也可能因為那追尋夢想的堅定和超凡意志,也可能只是因為他是天才畫家而自動忽略那些性格和行為上的不足。所以對天才畫家的結局還是有點唏噓和可惜。那幅人與自然的鉅作像是生命最後的輓歌,卻像布蘭奇的畫像那樣對斯特里克蘭來説畫完後就毫無作用,實現精神涅槃後的付之一炬,有點兒悲壯意味。

嗯,最後,我只能説“紅毛”是天選之人。現實的我們無法做到斯特里克蘭那般放棄一切和無視一切甚至做出有違道德倫理的事,只為心中的夢想而活。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天命,斯特里克蘭的天命就是成為偉大的藝術畫家,但並不是每個人的天命都是這般遠不可及難以實現的存在,也可能如最後那個醫生所説某種程度來説他也是某方面的藝術家——生活,大多數人的天命可能大多一致,成為一個普通人過好這普通的一生。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6

之前看奇葩説有位辯手提到一句話——我們用盡了全力,過着平凡的一生。由於誤導一直以為出自《月亮與六便士》,直到今天看完全文,發現並沒有這句話。我想這可能是辯手對於自己對這本書的理解與總結。

那期的辯題是——沒有上進心我錯了嗎。我想聯繫到我們這些平凡人身上,這樣總結再合適不過了。——我們用盡了全力,哪怕 最後過着平凡的一生。

藝術家的誕生固然要經歷苦寒來,周遭充斥着所有人的不理解;那麼藝術家的朋友與身邊的人呢,他們同樣又何其無辜與不易,這到底是幸還是不幸呢。縱然他們的所為都有不為大眾所知的不純粹。

當然,文中一再提到“藝術理想”與“世俗價值觀”,我想,我也不過是深受這種價值觀浸染並構成這世俗價值觀的寥寥一員。

天才的誕生不可否認會為某一領域增光添彩,甚至推動人類的進步,天才的一生也會被世人無限渲染。但是,我卻無法以此來和一個被世俗認為的平凡一生來做比較,哪種人生更有意義。

前者的人生,我很尊重,但不推崇。

好像是有點扯遠了。

因為我在重新回顧時,又看到這樣一些話,——“月亮重要,六便士也重要,性格即命運,命中註定哪樣就是哪樣。”

“我看這取決於你對生活賦予什麼意義,取決於你對社會承擔什麼責任、對個人有什麼要求。”

可能,有些書就是得我們經過時光所賦予的經歷後,才能幡然悟到。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7

一開始讀覺得似曾相識,後來慢慢覺得有點像《圍城》。後來一查説錢鍾書受過這部小説影響。不知真假。起初讀《圍城》的時候一直哈哈哈,為錢老文筆和智慧折服,同時暗自感歎刀子下得真準切中要害。同樣,毛姆文字幽默犀利甚至有點刻薄,揭露人的矛盾以及複雜性。兩年前我曾讀過英文原版,心浮氣躁,被雜事幹擾,半途放棄。如今閲歷稍漲,比兩年前能更深地體會作者。但是感覺作者對女人和物質的態度略偏激。

夢想,現實,慾望,婚姻,自由,似乎熊掌和魚不可得兼。會間歇性迷茫,但其實大體上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抱有美好期待。雖然偶爾也會懷疑,但很慶幸自己是個俗人。

記得當年大學聯考作文是雷抒雁的一首詩《星星》,題材不限。一個17歲的姑娘,眼裏全是星星,哪裏見過灰塵和石渣。所以考完我就完全不記得自己怎麼湊了800字在那張作文紙上,這首詩卻是深深記下了。如今,如果説時間給了我點什麼的話,那就是我眼裏還有星星,但是內心卻明白星星除了發光上面也會有坑坑窪窪,就像即使忙碌地在地上撿六便士,我還願意時常抬頭看看月亮。

仰望星空的人,

總以為星星就是寶石,

晶瑩、透亮,沒有纖瑕,

飛上星空的人知道,

那兒有灰塵、石渣,

和地球上一樣複雜。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8

《月亮與六便士》是由英國作家毛姆寫成,譯者是傅惟慈先生。它是以法國後期印象派大師保羅.高更為原型,講述了一位原本成功的證券經紀人,在進入中年後着了魔般的愛上了繪畫。為了畫畫他拋棄了家庭,到巴黎去追求理想,過着困窘的生活。最終,他去了與世隔絕的塔希提島,在那裏他找到了靈魂棲息的枝丫,並創造出了許多傑出的藝術作品。

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拋棄家庭時的無情無義與決絕讓我感到窒息,在我心裏對他實在喜歡不起來。加之他親手將懦善的施特略夫的家庭摧毀。我對他更加沒了好感。但同時當我讀完這本書以後,我對他有了絲絲敬佩。他揹負罵名,忍受困窘只為了畫畫,沒有一個人理解他。所有的人都認為他瘋了。他可以生活一團糟,他可以食不果腹,但不能沒有顏料。他的前半生安安穩穩,同許多人一樣。好像大街上隨便一個,再普通不過了。可是,某一天這樣一個普通人,他突然將他的前半生全部拋棄了,我以為他發現了自己丟失已久的靈魂,而只有畫畫才能滿足他。他追尋的是自己的靈魂與熱愛。當眾望所歸與他所熱愛的一切背道而馳時,他選擇了他熱愛的一切。這,也是一種勇氣。

所有的人都在追逐六便士,他卻看見了映在心間的一輪明月。所以,他的畫一畫難求。而他不願明月落塵,只想自知皎潔。我於是頓筆思索就像書中所説“卑鄙與偉大、惡毒與善良、仇恨與熱愛是可以互不排斥地並存在同一顆心裏的。”

希望大家都能擁有屬於自己的一輪明月,皎皎生輝,常伴左右。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9

我今天讀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裏面有個人物叫施特略夫。你們要是讀了這本書,一定也會認為這是這本書裏最倒黴、最懦弱又最善良的人。

他認為男主思特里克蘭德是一個偉大的畫家,儘管男主當時還沒有出名,但是施特略夫很欣賞他。男主病得快死了,施特略夫就説服妻子,把思特里克蘭德帶回家照顧他。起初他的妻子特別反對,但是在他的一再勸説下答應了。然後施特略夫和他的妻子就無微不至的照顧男主,過了很久,男主終於好了。

這裏你肯定認為男主是不是應該感激施特略夫,錯!他不但沒有感激施特略夫,還拐走了他的妻子。施特略夫的妻子不顧他的乞求和挽留毅然決然地離開了他。

但是施特略夫怕妻子和男主住男主破爛的屋子受苦,就自己離開,把自己的家留給了他們!

這裏就更氣了!一個愛的無私,另外兩個心安理得的接受。他妻子接受也就罷了,男主到底是什麼腦回路,不感恩還心安理得地霸佔?!

更可氣的是,男主根本就不喜歡他妻子,只是把她當作畫裸畫的道具。真是個渣男!後來他丟下他妻子跑了!沒錯,他跑了!絲毫沒有愧疚之意!!!後來他還言之鑿鑿,他只是恰好需要一個畫畫的工具,而施特略夫的妻子正好身材好!並且説施特略夫和他妻子感情並不好!因為施特略夫見到了他妻子最窘迫的時候,是在那個時候接納她的。

這個男主實在實在是個渣男鼻祖無疑了,但他確實又是一個追尋月亮的精神境界很高的熱烈之人。啊,我這個時候都不想辯證看待問題了,這個施特略夫是不會看人嗎?一個人再有才華沒有人品只會成為禍害呀!

這本書雖然是毛姆的`代表作,看到這裏説實話有點不想看了。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0

一位親愛的書友,她以辯證的態度,和我討論這本書,她認為精神是建立在物質上的,當然我認為是無可厚非的,感謝她吐露心聲,對我敞開心扉,讓我有更加清醒的認識。

月亮與六便士,不知道作者是不是這樣想的,月亮代表靈魂,六便士代表物質。怎樣你才會抬頭看天上的月亮,而不是彎腰去撿六便士,當然是精神達到一定高度,物質也有一定保障,這才成為可能。有些人滿腦子的指夢為馬,浪跡天涯,用我爸的話來説,就是特麼吃飽撐得,所以我不敢和他説我想怎樣怎樣。畢竟在他生活的年代,物質極其匱乏,追求物質是更重要的事。如果他滿腦子都是浪跡天涯,估計我早餓死了[偷笑]

這兩個的追求,就像計劃生育一樣,要宏觀的去看待,有些國家鼓勵早生多生,我們國家就是少生優生幸福一生。為什麼會有差異性,就是目前那種對發展更有利。

在這個物質充盈的時代,很多人有了所謂的精神追求,去浪去旅行去尋找自己,在這個浮躁快節奏的社會,我鼓勵人們這樣做。倘若社會大都是一堆這樣追求的人,一些讀書人就會倡導追求物質的生活,作者就是在自己優秀作品裏去注入倡導超越當時社會狀態的人。沒有人能説那種好,那種壞,就是作者的觀點去引領我們思考。就像計劃生育,我國是為了降低人口生長,一些國家是提高人口。

總之缺啥補啥吧!我目前的狀態,會抬頭看看月光,也會彎腰撿起這六便士,就像我爸不想把我餓死一樣。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1

“月亮是高不可及的,而六便士遍地都是。多少人只抬頭看一眼月亮,又低頭繼續追逐六便土。”

初次拿起《月亮與六便士》,領教這句頗耐人尋味的句子後便一頭扎進書中的世界。書中的畫家擁有不俗的收入,可也突然消失在人海里,放棄爵位,放棄穩定優越的生活,一意追逐他對畫畫的熱愛。

起初我覺得他是個偏執的瘋子,誰會放棄實現的生活去追逐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可又轉念一想:月亮是理想,是目標,而六便士是生活。世界上一心只顧着六便士的人數不勝數:疲於工作的父母,埋頭苦學的學生,忍辱負重的工人……又有多少人像他一樣不顧六便士去追逐散佈着皎皎銀光的月亮?想到這便又對畫家肅然起敬了。

毛姆的文字機智幽默,畫面感極強,我彷彿能透過文字看到在破落髒亂的房間裏,蓬頭垢面的男人拿着廉價顏料畫着不被大多數人欣賞的畫。

可是,冷靜下來細細琢磨。滿地都是六便土,只有畫家抬頭,看到了月亮。屈服於生活,一生都低頭苦苦尋找六便士才是大當數人不可逃脱的宿命。追逐理想固然可敬,但選擇安逸的生活也不可恥。正如書中所説:“成功與否取決於你對生活賦於什麼意,取決於你對社會承擔什麼責任,對個人有什麼要求。”

想到這裏,我合上書本,繼續解着煩瑣的數學題,繼續同千千萬萬的人爭奪着地上的六便士,只是在空閒時間,偶爾抬頭看看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2

讀完《月亮與六便士》,其實我沒有特別大的感想,頂多隻體會到理想與現實,還有斯特里克蘭的無情。是的,無情,我想,世上怎麼可能存在這樣一個無情的人呢?他不在乎妻子,不在乎孩子,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不在乎自己是否過得舒適(甚至在沙發和木凳之間他會下意識地去選擇木凳),他甚至都不在乎自己的畫兒。對於一個社會人,追求舒適,追求他人的認可,追求金錢,幾乎是所有人的共同特點。但是斯特里克蘭卻好像不屬於這個世界,他是一個天生的隱士,前期,他屈從生活,為金錢勞累奔波。後來他拋下所有,這其中,包括家人,包括金錢,包括物質,甚至還包括以前的自己。他變得隨心所欲,暴躁無償,毫無道德和廉恥可言。

最後,他從巴黎一路輾轉來到了大溪地島,他和島上的一個姑娘結了婚,生了孩子,那個姑娘很尊敬他,給了他所有能給的東西,最重要的,也是區別於正常社會中的妻子的,她不打擾他,她不要求比陪伴更多的感情。他找到了自己歸宿,在這樣一個世外桃源,在這樣一個別人不會認為他奇怪的地方。那他也許最開始不應該去巴黎。

這個世界上不存在斯特里克蘭這樣的月亮,遍地都是六便士。月亮是與世隔絕的,好像在嘲笑可憐的六便士。我們被許許多多的感情和道德束縛着,所以只能在地上爬行。斯特里克蘭拋棄所有,包括他認為那些無用的情感和道德,那麼他在尋找什麼呢?是一片原始森林。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3

我在看前五章的時候,真心覺得這本書應該是晦澀難懂的,只有那種潛心鑽研的人才看的下去。直到兩個月後重新拾起這本書,才知道那前面的鋪墊與後文的曲折有多麼大的反差。

我曾經形容我看這本書的感受,每翻一頁我的眉毛就會驚奇地上挑一下,斯朱蘭家庭的美滿,到斯朱蘭為藝術出走,到古德家庭美滿,再到古德妻子為愛跑路,跌跌撞撞,斯朱蘭的生活卻從來沒有激起過一絲波瀾。

藝術,是他生活唯一的光。

同樣是偏執,同樣是渴望,斯朱蘭的形象讓人驚訝又討人喜歡的多,他的魯莽,他的狂妄,他的驚世駭俗,始終如一。儘管作者筆下的他那麼令人討厭。

但我始終不欣賞。放蕩不羈,野蠻無理,為了自己的渴求不去在乎其他人的感受,甚至給他人帶來傷害是不可取的。你總歸是要生活,要與這個世界接軌,你既沒有辦法擺脱俗世,又有何理由叛逆?

題外話。我真的被古德先生感動到了。當他面臨難以言説的痛苦,他比起斯朱蘭太太更是個明眼人。他看透了那些假裝和暗流湧動,仍然流着淚狠下心閉上眼睛,他是個温柔的人,他近乎絕望地愛着那個女人,即使她拋棄他,唾棄他,用盡全力傷害他作為一個男人的自尊,可他也只有卑微地躲起來,在暗無天日的角落裏悄悄注視着所愛之人,淚流滿面,喃喃自語。

“我不能走啊,她要是出事了我不在怎麼辦啊……”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4

11月份一晃而過,還清晰的記得月初的因第二屆進博會三天小長假,守在電腦旁的雙十一優惠促銷和等待這快遞的上門……十一月的最後的一週的心情是忐忑的,因為愛子需要去醫院做一個微創手術,雖説是微創手術,但是需要採用局麻的方式進行。因為過度擔心,在愛子住院的前兩天我的老毛病痛風突然劇烈發作,以至於走路一瘸一拐的,這就是人到中年的苦惱。

同樣是中年的斯特里克蘭是《月亮與六便士》的主人公,四十多歲的斯特里克蘭,上有老下有小,錢財不多也不少,但他卻毅然放棄一切而去追尋夢想的道路,他給妻兒留下聊以生存的錢,隻身一人在巴黎繪畫,飢一頓飽一頓,衣衫襤褸,畫得畫就放置在閣樓上,不去推銷也不售賣,捉襟見肘的時候藉助朋友的幫忙,窮困潦倒得厲害。後來,他從巴黎輾轉到了塔希提的時候,他的人生髮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娶了土著人愛塔為妻,安心作畫,終於在臨終前完成了他最滿意的畫作。

月亮和六便士,代表這理想與現實。正像毛姆説的那樣,如果你忙於在地上尋找那六便士,你便不會抬頭看天,也便錯失了那月亮。“月亮”是美好而遙遠的,就像人們追尋的夢想,但追尋的過程也許孤苦,甚至最後會一無所得;”六便士“象徵着世俗、瑣碎的生活,但也有其存在價值。你的要的究竟是”月亮“還是”六便士“?

合上書本,我一直在叩問自己,我會為了“月亮“而去拋棄擁有的”六便士“嗎?我想我應該是個通俗之人吧,至少對於我目前的情況來説,讓愛子恢復健康,讓家裏人過上安逸的生活是我的首要職責吧。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5

合上扉頁,我腦海裏,都是他最後坐在屋子裏以失明之目觀自己終結之作的畫面。

他,不再需要表達,甚至要求土著妻子一把火燒掉,因為他根本不需要被認可、被理解。

其實我不滿意這個失明的設置。我希望他真的已經全部都畫完了,脱離苦海了。可惜,原著沒有交待,到底是畫完了,還是畫不了了。

《月亮與六便士》一書中,其實借畫家為引線寫了很多人的故事。有詳有略,有的有結局有的沒結局。套用佛教用語:眾生皆苦。

畫家倫敦的妻子,到最後也還是原來的腔調。作者為什麼要這麼設置?他為了嘲諷她嗎?我想不是的,作者其實極其悲憫,眾生皆苦,大家各自掙扎,各自糾纏。

畫家以自毀式的方式,體驗了實打實的身體的物質的物理性的苦楚。但畫家不在乎!為什麼?因為在畫家看來,精神的苦楚才是苦楚。倫敦妻子、情婦、畫家朋友對生活的舒適性都自己的要求,他們或多或少的被物理性物質性的苦所困擾,感情的困擾在這裏歸為物理性困擾。無論是物理性的還是精神性的,苦楚就是苦楚,所以眾生皆苦。

《月亮與六便士》是我喜歡的作品,作者只闡述,不評論。因為很多時候,如果自説自評,那麼作品會沒有生命。只説不評,作品才會活過來。活的作品,才可以千人千面,產生眾多的精神火花。

作者以畫家的孩子做模糊處理進行結尾。我想,這是作者對於命運、人性、世事做的謙卑姿態——苦海無涯。

無論是精神之苦還是物理之苦,脱離苦海是極難的。

我們理解了苦,便可以更慈悲。我們便可以不評斷、不攻擊、不貪婪、不輕蔑、不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