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400字(通用7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少年閏土》教學反思400字(通用7篇),歡迎大家分享。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400字(通用7篇)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1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本文節選自魯迅的短篇小説《故鄉》。課文通過“我”的回憶,刻畫了一個見識豐富而又活潑可愛、聰明能幹的農村少年——閏土的形象,反映了“我”與他兒時短暫而又真摯的友誼以及對他的懷念之情。

對魯迅崇拜使我非常喜歡這篇課文。課堂上,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給他們播放了我在紹興拍攝的幾幅《故鄉》中提到的場景照片。從這些照片中,學生初步領略到魯迅是一個大户人家的少爺。一時間學生興致高昂。

我知道,學生最感興趣的是紹興這個旅遊勝地,我必須讓我的課堂生動活潑,才能把他們引入文本中來。本文中的兩個人物“我”和“閏土”都與學生年紀相仿,閏土經歷的事也是學生們感興趣的事。所以,本課的教學設計本着學生自主學習的原則,讓他們在自讀中找出“閏土給我講了那幾件有趣的事”,再“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兩件事談一談”。整個課堂教給學生去閲讀、去體會、去交流。在自主合作的學習氛圍中,學生感受到了我與閏土的友誼以及我對閏土深深的懷念之情。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2

我在教學《少年閏土》一課即將結束時,給學生出示了一段閏土長大後的外貌描寫,並問他們閏土為什麼會變成這樣?他們都沒答出來,我也沒給他們解答,只是告訴他們答案都在《故鄉》那本書中。

今天我仔細翻閲學生交上來的日記,有一篇給了我不小的驚喜。這是張福桐寫的。她寫的是去新華書店買書的情景。當時是她媽媽陪她去的。到了書店,她翻看起了幼兒書籍,尋找自己要買的書。媽媽提醒她去看文學類的書籍,因為那裏才能找到她要的魯迅先生的《故鄉》一書。開始她沒有找到,後來在媽幫助下,在《魯迅小説集》裏找到了,便買下了。張福桐説她那一天很高興,其實她哪裏知道比她高興的還有我------她的老師,確切地説應該是驚喜。沒想到,我提過的書,張福桐利用週末真的去買了。這讓我想起了我們教師常説的:“教師的每一次微笑、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會在不經意間給學生巨大的影響。”,所以我們當老師的也要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不斷地利用機會去影響學生,去感化學生,去教育學生,使他們能做“真人”。我想,“有其教師,也必有其學生。”!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3

《少年閏土》這篇課文通過我的回憶描述了一個知識豐富而又活潑可愛、聰明能幹的農村少年形象,反映了我和他兒時有過一段短暫而真誠的友誼,表達了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寫人的文章,往往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行動,來反映人物的特點。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一寫法,把握少年閏土外貌、動作、語言上的特點,我在講讀課文時,把重點放在了對少年閏土動作和語言這兩個方面的分析與討論上。

寫人物的外貌、動作和語言,為的是透過這些表面現象去抓準人物性格特點,所以我在進行這方面教學時,並不滿足於學生對人物表面現象的瞭解,而是引導學生通過外表去透視人物的內心世界,抓住人物的性格特點。如講到閏土的外貌特點時,當學生作出正確的回答後,我便追問:作者為什麼要抓這三點來寫?

講到閏土的動作時追問:課文中講閏土的動作主要是通過哪幾件事寫的?為什麼看瓜刺猹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雪地捕鳥,海邊撿貝殼這兩件事,又表現了閏土的什麼特點?在講到閏土的語言時,我讓學生談談閏土的幾段話中,哪些話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學生通過閲讀課文,結合自身體會,進行了認真的討論,體會到了閏土樸實可愛、聰明能幹、見多識廣、機智勇敢等性格特點。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4

《少年閏土》一文的人物描寫極富典範性,在教學時我抓住人物描寫的特點,對學生進行訓練十分有效。

我首先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少年閏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廚房裏,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讀後,小組進行討論:“你覺得對少年閏土的外貌描寫中,可看出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學生通過理解體會到:從“戴小氈帽”中看出他是一個住在農村的孩子;從“紫色的圓臉”可看出他是一個經常被太陽曬,海風吹的孩子;還可以看出他經常勞動,是一個能幹的人;從這些外貌中可看出少年閏土是一個十分健壯、可愛的農村孩子。學生認識到:外貌描寫能讓讀者準確地認識人物。

此時我拋磚引玉:“文中沒有寫出“我”的.外貌,你能根據“我”當時的年齡和身份想象出我的外貌嗎?”學生想象的積極性頓時高漲。“我頭戴皮帽子,腳穿小氈靴,臉又白又紅潤,口齒伶俐……”這時請學生有條理地口述出“我”的外貌特徵,並寫下來。

讀寫結合起來,既使學生動口動手,又養成了讀寫的習慣,一舉兩得,以點帶面,因小見大,讀寫融合,學生的寫作興趣得到培養。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5

本課是一課經典老課文,為了體現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和自己教學理念。整個教學設計力圖體現教材特點和語言目標的“積累運用”的指向。突現課文第一自然段在重要作用。以第一節導入,教學過程中,再次呈現第一節的情景,再後遷移運用第一節寫法,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美好設想,在面對五年級的學生,出現了不少的問題:

1、環節與環節之間的跳躍性太高,對於學生來説顯得有點唐突。

2、整堂課的容量安排顯得有點大,因為容量過大,導致教學氣候不到位。

3、學生對文本的整體感知不夠到位,導致以後的教學出現不必須的分歧。

專家徐曉鳴老師聽了課以後,發表許多精闢的教學觀點,很值得包括和在內的許多教師借鑑。

1、要牢牢記住語文的本體,那就是語言,不能“得意忘言”。組織閲讀教學一定要緊扣文本。

2、目前我們學校的語文教學的狀況是大目標有了,就是實現目標方法不多,很多時候是運用的不太合理。

3、好課必定的明確的年段目標。脱離年級目標的課肯定要出問題。

實際教學過程中一些思考?

1、面對上課時候有學生髮言很長,不着邊際怎麼辦?

2、老師已經講了,但學生不一定能夠體會得到?

3、識字教學不能脱離語境,字不離詞,詞不離句。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6

《故鄉》以魯迅1919年回紹興的見聞為素材,反映了當時中國農村經濟衰敗,農民生活困苦不堪。

但《少年閏土》這一片斷是小説中的一段插敍,不能清晰地找到那個時代的痕跡。就《少年閏土》而言,自然環境的描寫多於社會環境的描述,任務形象是充滿活力、生機勃勃的。雖然有“哭着不肯出門,但終於被他父親帶走了”的不愉快的結局,雖然有“從此沒有再見面”的遺憾,但總體色調不是灰暗的,而是像“深藍的天空中掛着一輪金黃的圓月”那麼明朗。

同時課文中又有許多語句含義較深,如:“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裏高牆上四角的天空。”這句話實際是在感歎自己生活天地狹窄,見識太少,生活能力太差,需要學生細細揣摩。而第一段素描試的文字,迅速而又輕巧地勾勒出既有人物又有深邃背景的活動畫面。整個畫面背景遼闊深淵,上至天下至地,深藍的天空,金黃的圓月,碧綠的瓜地,色彩鮮明、濃厚。任務在天地之間出現,機敏、威武,“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又渲染出一種滑稽而又歡樂的氣氛。少年閏土的亮相,給讀者留下了一個鮮明又可愛的形象。要引導學生構建形象,積累語言。此外,文章抓住任務的外貌、語言及動作描寫來反映任務的特點,也是非常值得學習的。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7

《少年閏土》是名人名篇名文,備課、上課都是最大的挑戰,選入國小語文課本幾十年了,故而,對其各方面的挖掘幾近殆盡,各種風格的課可以説“備矣”,如想翻出如來佛的掌心——推陳出新故不可能,即使小有補益亦如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何況自己又無孫悟空的本事呢。因此名人名講也就不乏其人,就個人摸索着備課來説,無異於自己在暗夜中摸索着前行,能走多遠呢?結果可想而知。之所以斗膽上公開課一試,除了無知者的無畏之外,恐怕就是對這篇課文的喜愛了。

先説備課。自從接到上課任務之後,就開始備課,找資料找精解的過程,雖非上窮碧落下黃泉,也是下了一番功夫,就個人的儲備來説,其結果可想而知,不會有驚人的發現的。事後一想,就是有對本課的精闢見解,也早已被捷足先講者用過了,哪裏還談得上新鮮的“貨色”呢。在這個信息瞬息萬變的時代,除了出於個人的獨到見解之外,恐怕很難“撿”到什麼“價廉物美的上等貨”了。當然,這樣想走捷徑備課,其實是走了彎路。沒有對學生和對文本的精深解讀、精準把握,是備不好課的。轉了個大圈圈,於事無補,還要回到原點,真真正正地在解讀文本、把握文本上下工夫。先把文本弄弄清楚,從語言到內容,對着教師用書,把每一個問題都落實到位。語言是組成一篇文章、一篇課文的首要材料,因為課文是由語言組成的。何況本課的語言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