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母雞的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母雞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母雞的教學反思

母雞的教學反思1

《小母雞種稻子》是北師大國小語文一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課文以國小生喜愛的童話故事形式出現,通過小母雞種稻子的事,向學生講述勞動的重要意義,培養學生從小愛勞動的好習慣。我在設計這一課時,遵循新課程理念,注意了以下幾方面: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參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設計教學時我首先通過唱歌曲《勞動最光榮》導入新課,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其次,再通過對課題質疑,讓學生帶着疑問去聽讀課文,聽讀課文時,用多媒體課件動畫顯示課文內容,讓學生動用多種感官,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識字時,設計了聽音辯字、採摘“聰明果”的遊戲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學習,提高識字效率。

2、寓教於樂,注重語文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

從學生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出發,採用表演法、遊戲法、小組合作探究教學法相結合的方式,保證學生在輕鬆、愉快、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快樂識字,主動探究。在朗讀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建議學生表演課本劇,以發展其想象能力,受到情感的薰陶,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意識、合作意識。

3、“扶——放”結合,注重讀法指導。

本課是一篇童話故事,篇幅較長。因此,我採取了以指導一段帶全篇的方式讀課文,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體會情感,掌握朗讀方法,再用這種方法去讀其它段課文,扶—放結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識字的過程中,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學習,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識字的方法,互幫互助,共同學習,完成學習目標。

4、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效率。

多媒體課件的使用,不僅大大節省了時間,還加強形象直觀性,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課件出示課文內容遊戲識字,採摘“聰明果”、字詞句訓練和歌曲《勞動最光榮》的應用無不顯示出現代教輔工具的魅力。

語文教學已不再僅僅是完成知識教學,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加強語文教學與社會生活的緊密結合,通過靈活多樣的方式和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體驗成功,感受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習的熱情,培養合作探究精神,提高語言綜合素質。面對新課程改革,每一位老師也都要經歷不斷探求、不斷思索、不斷改進的過程,在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的過程中才能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質。

母雞的教學反思2

今天我們學習了第16課。老舍先生所寫的《母雞》。學習這一課時,由於已經學習了第15課《貓》。學生對於老舍的寫作風格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因此,在這節課上,我充分發揮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讀課文前面的閲讀提示。帶着問題去自學課文。在課堂上,我以老舍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學生很快找到。作者有原來的'討厭母雞,到不敢再討厭母雞。從而,體會到母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之後,我又引導學生體會兩篇文章的異同。學生很快發現,兩篇文章的結構相似,很明顯的,都分為兩部分。中間以過渡段連接。都採用了總分的結構。兩篇文章的語言都樸實無華。不同的是。《貓》全文都表達了作者對貓的喜愛。而《母雞》則是由開始的討厭到後來的尊敬。這些都是學生通過自學而發現的。我體會到,只要引導得當,學生的自學能力肯定會逐步提高的。

母雞的教學反思3

【內容提要】

在語文教學中,讀是一項訓練目標,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通過讀,學生能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中心,獲得閲讀感受,提高語文素養。

【關鍵詞】

閲讀、朗讀、目標、方法。

【正文】

閲讀是蒐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學生在閲讀時會有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能在理解和體驗的過程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在國小語文課堂上,閲讀有多種存在的方式,從理解的程度看,可分為精讀、略讀和瀏覽;從讀書的方法看,可分為朗讀、默讀。無論哪種方式都是學生進行語文學習極有效的途徑。

《母雞》一課是人教版語文第七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作者通過描寫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讚美了母雞的偉大,表達了對母愛的的讚揚。全文語言通俗流暢,內容淺顯易懂,但課文主旨又意藴深遠。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讀,既是目標,又成為了很有效的方法。

母雞的教學反思4

《母雞》是在學了精讀課文老舍先生的《貓》後安排的一篇略讀課文。課前的學習提示是這樣寫的:在老舍的筆下,那隻既古怪又可愛的貓躍然紙上。下面這篇課文也是老舍寫的。認真讀一讀,看看他寫的母雞又是怎樣的;再比較一下,兩篇文章的寫法各有哪些特點。

《母雞》描寫了作者對母雞的看法的變化,表達了對母愛的讚頌之情。課文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前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半部分寫了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現了一隻淺薄、媚俗的母雞;後半部分則描寫了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偉大的雞母親”的形象。作者對母雞的情感由“討厭”轉變為“尊敬”。

本文的語言風格比較口語化,直白自然,發着濃郁的生活氣息,讀起來令人感到親切舒服。這篇課文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體會母愛的偉大,並通過比較老舍兩篇文章的特點,感悟作者的語言風格,加強語言實踐。四年級的學生雖已初步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自讀自悟方面的學習能力,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內容淺顯,學生很容易理解課文內容,要求在一課時內學完。但在體會作者情感和寫作方法時需要教師加以適當點撥、引導。因此,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求,我將教學的重難點落實為指導學生學習略讀課文的閲讀方法,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感受英雄母親的形象,而將課文安排為兩個課時來完成。

根據略讀教學的目標,對《母雞》這一課,我緊抓情感變化這條主線,找出關鍵的句子:“我一向討厭母雞。”“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針對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提出問題,經過歸納總結成兩大問題:

1、為什麼一向討厭母雞呢?

2、後來為什麼又不敢再討厭母雞呢?根據問題,找讀相關語句,簡單地品讀,而不是逐字逐詞進行追問研讀講解。

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定位為:

1、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體會老舍對母雞的感情變化,感受母愛的偉大;(第一課時)

2、並通過比較老舍兩篇文章的特點,感悟作者的語言風格,加強語文實踐。(第二課時)

教學中,我力爭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及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雖然課堂流程順利,表面上看是完成了教學任務。

然而,仔細反思一下,卻存有很多的不足之處需改進:

1、由於我忽視了語文意識,因此學生對老舍先生語言的口語化、直白化的感悟和體驗就不到位,教學還是在平面上推移,沒有讓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導致整堂課的朗讀始終沒有一個提升。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安排不同方式、不同要求地讀課文。但由於預習檢查工作不及時,學生在讀課文時出現了朗讀不流利,甚至不敢大聲朗讀等現象。朗讀的指導與訓練要在平時花功夫加以落實。因此,在平時的朗讀教學中就該多種形式朗讀,重視朗讀的方法。

2、整堂課,舉手回答的學生就集中在那麼幾個人,其他的都是沉默的。新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而略讀課文教學最大的目的就是讓我們培養學生獨立閲讀的能力,讓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在實踐中掌握讀書方法。略讀課文是學生獨立閲讀的實踐機會,個體自讀和合作交流是略讀課文學習的重要方式。可是在學生的理解遭遇瓶頸的時候,我的分析就過多地參與引導了,使得課堂中教師的主導明顯化。

3、本文的語言十分生活化,使得文章是那樣的生動鮮明又通俗易懂。都説語文課堂應該充滿了朝氣與樂趣,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營造教學情境等是靠教師的語言的。但是在教學時由於讓學生回答問題時過於猶豫,延誤了時間顯得有點拖拉,致使課堂缺乏活力。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應該注意訓練學生要善於發言,要注重對學生語文能力的訓練,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母雞的教學反思5

教學《母雞》讓我驚喜的是多數學生能一邊讀課文一邊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提高了學習自主性,課堂氣氛活躍。存在的不足之處教師在引導學生提問方面還要加強訓練。平時教學多滲透寫作方法,注重應用。重視課外相關知識的積累以及運用。學生髮言的積極性、音量、語速等需加強訓練。整堂課我能放手讓學生學,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自發提問。我們應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善於設計有思維價值的問題,注意培養學生自主提問的能力,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

母雞的教學反思6

《母雞》是北師大版課改年級四年級教材。這篇課文是我在太銀國小的第一堂公開課;面對新的學生,新的教師,心中有些疑慮:是否能在一節中把這篇獨立閲讀課上好呢?面對種種疑惑開始設計教學方案。從五個方面入手:1、從作者導入;2、自讀自悟;3、從導讀入文;4、比較《貓》和《母雞》的寫法異同;5、總結談話。

課前,佈置學生預習,熟讀全文,提出疑問;課中,打破按部就班的舊框框,根據學生的'思維進行教學;以人為本,靈活地引導,從學生質疑中,深入課文,體現以學生為主體。

值得欣慰的是:學生的提問質量較高。生問:1、母雞為什麼偉大?2、母雞為什麼發狂?3、作者為什麼對母雞“一下子討厭一下子不討厭?”。本堂課緊抓住第三個問題展開探討,逐步引導,層層深入,相機地根據學生回答,進行有的放矢地板書。最後完成教學目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比預設更好的效果。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獲取知識。

這堂課教師們的評價:教師,對本課做到了胸有成竹;語文基本功紮實;語彙新穎“字字過目,句句入心”;板書機動靈活;教學方法新穎、獨特。學生,預習有效,提問質量高。不足之處:學生在對生字詞進行説話訓練時,句子有毛病,沒用較多的時間進行糾正。板書語言最好應用學生熟悉的詞語。如,“無病呻吟”、“欺軟怕硬”、“拼命炫耀”等詞拔高了要求;學生最後兩個問題:A、為什麼説“母雞”是英雄?學生對“英雄”不理解;B、雞的叫聲為什麼用“嘎嘎”而不用“咕咕”。由於時間關係沒有更加深入地昇華。如能抽一點時間激勵學生到課外觀察母雞,就更能起到課外延伸作用,對習作的指導就更加到位。

總之,當前新的課堂教學,應提倡靈活的教學,執教者必須做到胸有成竹“有課標、有教材、有學生”。課堂中做到形散神不散。

母雞的教學反思7

《母雞》是四年級下冊的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課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描寫了作者對母雞的看法的變化,表達了對母愛的讚頌之情。

教學重點:感受母雞作為一個母親的形象,體會母愛的偉大。

教學難點:

1、學習課文,抓住特點,具體生動描寫動物的寫法。

2、比較《母雞》和《貓》在寫法上的特點。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重點,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抓住線索,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

多次朗讀課文,讓學生找到文章的線索。我們發現:課文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前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半部分寫了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現了一隻淺薄、媚俗的.母雞;後半部分則描寫了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偉大的雞母親”的形象。作者對母雞的情感由“討厭”轉變為“尊敬”。

(二)抓住特點,比較《母雞》和《貓》的寫法特點

作者在《母雞》的開頭提出了“我一向討厭母雞”,運用了欲揚先抑的寫法,在文章前半部分酣暢淋漓地寫出了自己對母雞的討厭之情,在文章的後半部分用了精彩的語言寫出了母雞作為母親的偉大。而《貓》的結構是總分結構,在《貓》中作者從不同方面寫出了貓的性格,但不管是哪個方面都表現了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通過對比,我們發現《母雞》和《貓》雖然寫法不同,但是都表達了作者對動物的喜愛之情,語言上也多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使得文章語言生動貼切。

二、成功之處

這節課我覺得成功的地方有兩個:

(一)通過朗讀,讓學生明白了這篇文章是按作者的情感變化為線索的,學生掌握了這條線索,就會弄清文章的脈絡,理解文章會更深刻一些。

(二)抓住了這篇文章欲揚先抑的寫法特點,讓學生學會了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另外通過與《貓》的寫作手法的比較閲讀,學生開始學習比較閲讀,就是找到兩篇文章的相同之處,並找到兩篇文章的不同之處。

三、不足之處

(一)在教學中,沒有讓學生運用新學的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進行訓練,沒有做到讀寫結合。

(二)部分學生不理解作者由討厭到敬佩之情的轉變。

四、改進措施

這次上課的不足之一:沒有讓學生運用新學的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進行訓練,沒有做到讀寫結合。改進措施,以後再上這一課時我會在課堂上讓學生練習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寫一個熟悉的動物。

不足之二:部分學生不理解作者由討厭到敬佩之情的轉變。這個主要是學生年齡還小,不太能理解作為母親的偉大,下次我會在講解時聯繫實際生活,讓學生聯繫自己媽媽為自己做的事,體會母雞的偉大。

母雞的教學反思8

在20xx“教學之星杯”語文學科課堂教學大賽中,我講了老舍先生的《母雞》一文,當下課的那一瞬間,我的心便開始有一種説不出的滋味,而且越來越強烈,我知道那不是成功後的喜悦,而是一種發自心底的深深的自責——我曾多麼期待的這一節課,卻給孩子們帶來了失望!

99年踏上講台那時,我只知道自己的職業是一名老師,知道自己要傳授知識,其他全無。可如今我對學生的痴愛,是以後的日子漸漸形成的,而且一發不可收拾。這種愛不是所有老師都能產生的共鳴,因為愛,我想讓孩子們在我的課堂上的每一秒都是幸福的、是有收穫的,可是這次,我,沒有做好!真的沒有做好!剛剛接到通知的時候,我摩拳擦掌,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甚至有些渴望那一刻的到來。在後面的選課當中,我也同樣激動不已,因為我絲毫沒覺得出這節課是一個精神負擔,然後我開始到處借準確的教師用書、查找課文、熬夜準備教案、做原創課件……這一切都因為我是一個多麼要強又認真的人啊!看着精心準備的課件,我非常有成就感,哪怕我是整夜不睡的。後來,慢慢地,我的內心開始有了一些微妙無比的變化,我根本無法控制。這一課有三個人講,其中兩個是我們自己單位的,我是三個人中最後一個講。正式比賽之前,我們倆有彼此的交流指導,都希望對方能展示最優秀的自己。比賽馬上開始,我居然開始刪減自己的課件甚至環節。第二天,我帶着已經減半的熱情走上了講台。課前,我為孩子們的進場準備了能帶來温暖的音樂,沒能聽完就被我關掉了,“温”還沒有,又何來的暖“呢”。正式上課,我用我臉上的笑容,來緩解孩子們的緊張氣氛,讓他們變得輕鬆。這一課,我抓住了作者對母雞情感變化的兩方面來講解,孩子們抓的很準,而且發言很積極,回答感受體會時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在文章的過渡段,我擔心孩子們無法體會,很用心地設計了圖標式過渡,一目瞭然,可孩子們也是棒棒的,稍一引導,便找出來了,使課堂的流程自然進行。但同時,課堂上存在了很多問題。首先,由於自己對時間的把控不夠嚴謹,很多設計中的指導朗讀沒有進行,使學生的情感剛剛燃起便自然熄滅,以至於後來沒有更好的感受自己母親的愛之偉大,這也存在着我設計環節時與學生的實際情感發展水平脱節。當時劉主任説的話還響徹耳畔,確實如此,你為學生設置了高度,卻又把梯子移走,學生如何上的去!這就是一個老師的嚴重失誤。還有就是學習母雞的叫聲,之前預設是做半蹲的動作,母雞的叫聲只是聽一下沒想要學,但在課堂上卻改成了學叫聲。學完了,我自己心裏都笑了,這哪是討厭母雞啊,這分明就是學得興奮不已、樂在其中,自己的糊塗啊!淡定地上完了這節課,坐在那裏,心裏五味雜陳,但最多的還是愧對於這些對我充滿期待的孩子們!有的賽課教師在當晚就寫下了反思,可我那時真的沒有心情反思,雖然表面上雲淡風輕,但背地裏真想找個角落,狠狠地抽自己兩個巴掌……第二天,我仔細認真的聽了後面幾位老師的'課,哪怕一個小小的環節都怕漏掉,我看到了她們的認真,她們的熱情,她們的水平。大家都講完坐在那裏,心裏滿滿的收穫,能有這樣一個互相學習的機會,真好!

通過這次的活動,我發現了自身的很多問題,教材的解讀、課堂的預設、實際效果的生成與把控,這裏不乏也有些許自負。更準確的説,這次活動給我上了狠狠的一課,讓我一下子清醒,一個成功的課堂,不容許有絲毫的懈怠與隨意。在以後的日子裏,我會時時謹記,要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對課堂講解有更深的研究,對孩子們有更準確快樂的傳授。如果,有機會,我一定會為實驗國小四年四班的孩子們重新上一節課,一定……

母雞的教學反思9

《母雞》課文內容淺顯,學生很容易理解課文內容,重點是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感受母雞偉大的母愛。因此,備教材時,我緊扣表達作者情感變化的兩句話“我一向討厭母雞。”和“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這條主線來貫穿全文的教學,並引導學生自讀自悟相關的語句來感受母愛的神奇力量。為創設課堂上一個亮點,並準備在結尾處安排一個句式練習的環節,用不同的説法表達“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這句話以此強化不同句式表達的感情色彩以期達到學生與文本情感共鳴的高潮。在此基礎上再指導學生將老舍先生的《母雞》和《貓》作比較體會寫法有什麼不同。

教學伊始,我先將學生帶入了課文的情境中,孩子們迅速地捕捉到作者情感變化的兩句話。我以此為切入點,讓同座位討論交流母雞哪方面讓人討厭,結合學生的回答引導概括出“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這三個導致作者討厭的根本原因,課堂上學生髮言積極,討論得也很激烈。接着,我引導學生重點品讀母雞讓人尊敬之處,在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畫出最讓你感動的句子,圈出讓你感觸最深的.詞語,並讀讀體會,在學生彙報的時候,我關注細節,如第7自然段,抓重點詞品讀,理解“教多少次”一詞,讓學生聯繫小資料來體會母雞的辛苦,“半蹲着”讓學生説説透過“半蹲着”你看到了什麼?“一聲不哼”通過採訪的形式讓學生感受母雞的慈愛。讓學生在品讀字詞中感受母雞的慈愛,辛苦。在教學“假若有別的大雞來搶食,它一定出擊,把它們趕出老遠,連大公雞也怕它三分。”我放大畫面,讓學生展開想象,設計了“母雞帶着小雞正津津有味地吃着米粒,突然一隻大雞來搶食,母雞。”這一寫話練習,來填補文本的空白,讓學生想象畫面,抓住母雞的動作來感受母雞的勇敢,感受到這隻母雞所散發出的濃濃“母愛”。在學生細讀了一個個小細節後,讀讚美母雞的第9自然段就水到渠成了。此時在學生的心目中這已不是一隻普通的母雞,而是一位偉大的母親。最後讀《我的母親》中的一段話,欣賞母愛的圖片,讓母愛在學生的心裏得以昇華。

雖然課堂流程順利,然而,仔細反思一下,卻存有不足之處需改進:1、由於我忽視了語文意識,因此學生對老舍先生語言的口語化、直白化的感悟和體驗就不到位。2、在品評母雞可敬之處時過細,未留有更多空間讓學生髮揮。還有待今後在課堂上加強。

母雞的教學反思10

一、教材分析:

《母雞叫咯咯》是一首活潑、輕快的一段體兒童歌曲,2/4拍。旋律採用了同間反覆等手法,在有規律的節奏緊密配合下,生動地描繪了母雞下蛋的動作和聲音。擬人化的歌詞天真而又稚氣,充滿了兒童情趣,提示孩子們學會細心觀察事物,啟迪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和感恩母愛的情懷。

二、教學目標:

1、學生能用歡快、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同時在學習音樂作品的過程中獲得愉悦的感受與體驗。

2、能用樂器伴奏、用動作表演歌曲。

3、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為歌曲創編歌詞,培養學生友好的情感和合作創新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用歡快、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同時在學習音樂作品的過程中獲得愉悦的感受與體驗。

難點:能夠唱準24365五個音。

四、亮點:

1、教師語感親切,顯示出學生的特性:活潑可愛。

2、課堂的調動能力強,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環節中。

3、教學設計比較清晰,教學亮點多:樂器伴奏、創編歌詞、動作表演等。

4、時刻進行德育滲透。

5、課件精緻,充分體現出教學內容與流程。

6、善於引導每個環節,情境創設。

五、存在的不足:

1、教學內容過多,教學目標定得過高。

2、語言精練有待改善。

3、動作示範:要根據低年級的情況,進行鏡子式示範。

4、歌曲學習落實時間、力度不夠。

5、引入時間長。

六、建議與改善:

1、德育滲透在歌曲教學中就要開始插手。

2、分清教學的側重點。

3、多給學生表演歌曲、展現自己的機會。

母雞的教學反思11

這篇課文是我在太銀國小的第一堂公開課;面對新的學生,新的教師,心中有些疑慮:是否能在一節中把這篇獨立閲讀課上好呢?面對種種疑惑開始設計教學方案。從五個方面入手:

1、從作者導入;

2、自讀自悟;

3、從導讀入文;

4、比較《貓》和《母雞》的寫法異同;

5、總結談話。

課前,佈置學生預習,熟讀全文,提出疑問;課中,打破按部就班的舊框框,根據學生的思維進行教學;以人為本,靈活地引導,從學生質疑中,深入課文,體現以學生為主體。

值得欣慰的是:學生的提問質量較高。生問:

1、母雞為什麼偉大?

2、母雞為什麼發狂?

3、作者為什麼對母雞“一下子討厭一下子不討厭?”。

本堂課緊抓住第三個問題展開探討,逐步引導,層層深入,相機地根據學生回答,進行有的放矢地板書。最後完成教學目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比預設更好的效果。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獲取知識。

這堂課教師們的.評價:教師,對本課做到了胸有成竹;語文基本功紮實;語彙新穎“字字過目,句句入心”;板書機動靈活;教學方法新穎、獨特。學生,預習有效,提問質量高。不足之處:

學生在對生字詞進行説話訓練時,句子有毛病,沒用較多的時間進行糾正。板書語言最好應用學生熟悉的詞語。如,“無病呻吟”、“欺軟怕硬”、“拼命炫耀”等詞拔高了要求;學生最後兩個問題:

A、為什麼説“母雞”是英雄?學生對“英雄”不理解;

B、雞的叫聲為什麼用“嘎嘎”而不用“咕咕”。由於時間關係沒有更加深入地昇華。如能抽一點時間激勵學生到課外觀察母雞,就更能起到課外延伸作用,對習作的指導就更加到位。

總之,當前新的課堂教學,應提倡靈活的教學,執教者必須做到胸有成竹“有課標、有教材、有學生”。課堂中做到形散神不散。

母雞的教學反思12

《母雞》是人教版新教材四年級語文第七冊第四單元第十六課,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作者描寫了對母雞的看法的變化,前半部分寫了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現了一隻淺薄,媚俗的母雞。後半部分則描寫了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偉大的雞母親的形象,表達了對母愛的讚頌之情。

《母雞》是篇略讀課文,內容淺顯,學生很容易理解課文的內容,重點是要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感受母雞偉大的母愛。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自讀自悟,弄清作者對母雞的`態度有怎樣的變化,原因是什麼,然後再交流讀書體會,對比與《貓》的寫作手法。

教學中,我還抓住重點句來理解作者對母雞的感情:討厭到不敢討厭,再切入課文抓住重點句學習,理解作者討厭母雞是因為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而後,重點理解作者為什麼不再討厭母雞,讓學生從文中找句子理解。最後解決為什麼用“不敢”,讓學生體會到。因為母雞的辛苦、勇敢、慈愛、負責,所以作者敬佩母雞。

當然,在教學中還發現了很多不足,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可是自己因為覺得這也好,那也好,而捨不得丟掉一些,反而使課堂容量過大,課最後來不及上。還有自己上課節奏比較慢,學生反饋有重複的比較多。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注意訓練學生要善於發表不同意見,相同意見就不必多講了。

母雞的教學反思13

我執教了語言活動《母雞和蘋果樹》。下面我來談談執教這個活動後的感想。

這個故事是充滿趣味性的。從內容來看,繪本生動幽默地描述了母雞臨危不懼,運用自己的智慧“狼”口脱險的過程。這對幼兒在生活中遇到突發事件也能沉着冷靜對待,能起到一個很好的啟發、引導作用。同時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符合《綱要》中“服務於幼兒生活”的精神實質。作品層次明顯,每一層是相同的講述思路,但是逐層深入,層層遞進,採用以教導學的遷移法學習,充分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故事正文是以一個個色彩豐富、動態鮮活的畫面來組成,文字不多,簡潔明瞭,給兒童想象的空間,符合幼兒閲讀的特點。所以,能很好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這也正符合《綱要》中語言領域中所要求的: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符號的興趣,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閲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閲讀和前書寫的技能。大班幼兒想象力豐富,思維活躍,但是口語表達能力相對較弱,在集體發言時態度拘謹,語言表達不夠流暢。所以,在活動中讓幼兒學習新的講述思路――觀察蘋果樹變化以及講出兩個主要角色之間的對話。

大班的幼兒有一定的對比感知能力,因此活動設計中多次設計了親身感受母雞和“蘋果樹”的情景感受:如學説對話:母雞:真奇怪,我從來都沒見過蘋果樹上長出尖尖的耳朵。蘋果樹:我們蘋果樹有時候是這樣的等。在母雞媽媽想辦法的環節,孩子們想出了好多,如:可以將蘋果樹取下來,母雞趕緊躲進屋裏……接着又總結出了“轉危為安“這個詞語,讓孩子們猜一猜意思,雖然不是預設中的,但是我也問了孩子們你們知道什麼意思嗎?孩子們回答的還是很好的!孩子隨着年齡的增長對於知識的渴求是積極的,在活動中將一知識點進行拓展延伸是很有必要的,既能滿足孩子的需求又能將教育的職能發揮的淋漓盡致。

下面在針對活動中對幼兒回答的迴應和差異資源的利用來談談。我覺得要做到很好的迴應幼兒必須要預設幼兒的回答,幼兒是有生命的個體他們的回答可能千變萬化,作為老師儘可能多的去預設幼兒的回答。如在活動中我提問到:孩子們,你們覺得母雞媽媽會想什麼辦法呢?孩子們答到:可以把蘋果樹取下來,直接拿下山來。當時是我立馬假裝取蘋果樹,然後孩子們發現蘋果樹取不下來,於是這個問題就這樣過了,後來活動結束後想想其實我處理的不是特別恰當,充分説明活動中還是讓幼兒想象觀察為主,對幼兒的迴應還是不足的,需要更多的經驗積累和豐富自己的相關素養。

差異資源在課堂中是最顯性的教育資源,用孩子的`會來教孩子的不會,比如説在學説對話的過程中,我先讓孩子討論你覺得母雞會説些什麼?蘋果樹又會怎麼回答?在討論時我參與到孩子中,傾聽孩子是怎麼説的!接着在回答時我先請了能力一般的孩子來回答這個問題,在肯定他的同時追問:還有誰能説的更好更完整些?於是第二個孩子能力較強的孩子又説了自己的想法,第三第四第五個孩子會在第二個孩子説的基礎上進行學説,然後全班的孩子進行分角色對話。

本次活動效果良好,孩子們的想象很豐富,大多數孩子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都大膽表現自己的想法,學説對話。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全面的解讀教材和孩子,相信孩子、真正的放手孩子,你就能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母雞的教學反思14

今天講的是本單元的最後一課,心中有點輕鬆,有點開心,還有點莫名的緊張。因為,迎檢的事情。上課耽誤了幾分鐘,導課文沒有講解完。我覺得,還是我的'時間把控不對。因為,加上課前3分鐘講故事,以及我強調的東西,一共用時6分鐘。但是,我沒有時間處理習題不説,還沒有講完課,這個是很不應該的。

對於這節課,我有如下反思~

1.對時間控制不好,時間規劃不合理。

2.講課時,因為身體原因,有些腦子空白,有幾個點沒有注意到。下次再這樣的時候,應該常看看我的教案。

對於,教案的問題,我覺得很嚴重!我一般會提前一兩天就準備出教案了,但是,有時候會遺忘教學細節。所以,每天上課前,一定要回顧教案!

母雞的教學反思15

一、磨課不誤教學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做一件事要知道自已存在哪些的不足,並注意加以改進,善於揚長避短,善於以理智去克服各種干擾,解決各種迷惑,先謀以後動,力爭用少的時間,少的精力去把事情做得更好。上好一堂課,追求理想課堂教學,提高學習效益,提升專業水平,應該也是這個理兒。

二、把握方向看清路。我的設計——理解母雞的慈愛、負責、勇敢、辛苦,是與新課程的思想背道而馳的。對於這篇文學作品類的課文,應該考慮、實施如何用“文學”的方法來引導學生學習文學作品。在此基礎上加強對課文語言的關注,注重學生的體驗——喚起學生生活中的已有的對母雞如何關愛小雞的體驗。

三、依照標準嚴要求。《課程標準》給我們提供方向和尺子,課堂教學不忘對此依照、衡量。對於某一個教學內容板塊——必須要有,教師應該依據《課程標準》、教學目標做到落實到位。比如我的課中,對於母雞的`慈愛、負責、勇敢、辛苦中的某一個特點,在理解第一個特點時可以出示文本,引導學生精雕細琢,不達“目的”不罷休。夯實基礎後,其他的就可以讓學生自主研讀感悟體驗了。

四、教學語言乃智慧。許多時候,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營造教學情境等是靠教師的語言的,也是教師智慧的體現。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要從正確、文采、通俗易懂上下功夫,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積累和打磨。

五、課堂練筆巧而實。課堂上要儘量安排學生練筆,做書面作業。但是要堅持需要和適切的原則,不是一定要安排在課尾不可,可以形式上創新、要求上分層。課堂練筆要做到有實效,既是出發點也是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