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

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1

這篇略讀課文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最後一課,是一首現代詩,語言精練優美,富有韻味,作者運用擬人的手法,抓住秋天裏大自然的一些聲響,用詩的語言,讚美了秋天。教學時, 沒必要太注重文章的內容, 把每句、每段都搞清楚, 應放手讓學生自己運用精讀課文獲得的方法, 把課文讀懂;着重是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詩歌,領悟到詞句表達的精妙,體會詩中濃濃的秋情,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本班學生思維活躍,具備獨立識字的能力,掌握了初步的理解詞語的方法,能夠運用邊讀邊想的方法理解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展開豐富的想象,學習仿寫詩歌還不是很多。

教學的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歌,從秋天的聲音中想象秋天景色的美好,體會秋天獨特的韻味。而體會詩歌的意義,鼓勵學生仿照詩歌的形式用自己最美的語言寫讚美秋天的詩文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課堂上,教學環節分為六大塊:

㈠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㈡回憶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三讀法

㈢將自學提示框裏的話轉化為本節課學習目標目標

㈣按三讀法展開三輪先學後教,交流檢測

第一輪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讀幾遍,運用學過的方法理解生詞。比賽讀文,看誰讀得正確、流利。

第二輪自讀課文,勾畫詩中描寫了哪些聲音?詩句美在哪裏?

課堂上通過課件展示,那些有關秋天的落葉、蟋蟀、大雁、豐收等圖片,豐富了學生的視野,打開了想象的大門,為學生體會秋天的'美好提供了幫助。

㈤拓展想象,昇華拓展。學生學習語言的目的就是為了運用語言,這一環節學生們將會在練筆中,寫出秋的韻味和風情。每人寫一小段即可,四人小組合成一首。然後請小組代表把合作寫的詩,在平台上展示出來,並有感情地朗讀給同學聽。

㈥佈置作業

1、為自己寫的詩配上畫。

2、蒐集有關秋的詩歌。

3、感受秋天寫詩:《看看,秋的色彩》或《聞聞,秋的味道》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覺得這幾方面感受較深:

首先,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 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我採用的情境教學法和想象閲讀法讓學生在聽中想象,説中積累,讀中感悟,寫中運用。讓學生在在各項實踐活動中,語文能力得到整體訓練與提高。

其次,品讀1——3節詩,然後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節邊讀邊想象畫面,接下來是説畫面與感受,並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該節詩歌。這一環節,學生“以讀為本、以讀想象、以讀悟情”。最後通過師生評議,個別讀,比賽讀,一起感受秋天的美好,突出重點。

第三,走進秋,走進大自然這遼闊的音樂廳,你還能聽到哪些秋的聲音?仿照詩歌用最美的語言讚美秋天。這一環節,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突破了難點。雖然孩子們寫出來的作品還很稚嫩,還需要推敲,但這種實踐是新課標所倡導的,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

不足之處是朗讀指導沒有配上合適的音樂或示範帶,沒有出現朗讀展示的高潮,沒有體現好詩歌教學的特點的。

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2

1、學生蒐集各種與秋天有關的聲音,如風聲、雨聲、落葉聲、蛐蛐聲等。老師準備一些與秋聲有關的錄音帶,適合作課文朗誦背景的音樂以及相關課件。

2、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要求與精讀課文有着明顯的不同。課文前面有一段連接語,課文學習之前要先引導學生閲讀這段連接語,以明確學習要求。

3、初讀詩歌。應着重解決兩方面的問題:

⑴運用前面幾篇課文裏學過的方法理解詩中詞語的意思;

⑵瞭解詩中講了哪些事物的聲音。

詩中從兩方面寫了秋天的聲音,一種是具體可感的聲音。像一、二、三、四節中寫的,落葉、昆蟲、大雁、唱歌等聲音;另一種是可心領神會而不可聞的無聲的聲音,其實是秋景給人的感受。像最後兩節中寫的秋天的聲音。

在學生了解詩歌的意思後,為了加深對詩歌的.感受,還可以引導學生:

⑴聽秋聲:

利用錄音帶和相關課件,讓學生一邊聽秋聲一邊想象景物,使文中的秋天的聲音和相應景物形象化。

⑴説秋聲:

引導同學説自己瞭解的秋天所特有的聲音,體現秋天景物的美好。

4、有感情地朗讀是學習詩歌的很好方式。在對詩歌的音節美的感受中,詩歌的內容美也能得到很好的體驗。所以教學時,可以採用範讀、賽讀等多種方式,加強朗讀的訓練和指導,讀的時候還要能同時想象詩歌所寫的畫面,讀出文中的感情和韻味。如果有音樂作背景來讀,效果會更好。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試着續寫詩文。

5、這首詩歌就是通過秋天的聲音來體現秋天的景象,所以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外留意秋天更多事物和景象,蒐集描寫秋天的詩歌,舉行讚美秋天的詩歌朗誦會。

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3

第三單元以“秋天”為主題,《聽聽,秋的聲音》這篇課文就是描寫秋天的現代詩又是一篇略讀課文,共有6個小節,語言精練優美,富有韻味,結構相似,適合學生仿寫。在教學前,我細讀文本,根據本班學生實際情況,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從秋天的聲音中體會秋天的美好。

3.仿照詩歌的形式,續寫詩文。

為了達成預先設定的教學目標,我抓住略讀課文的特點,運用學習精讀課文獲得的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着重引導學生朗讀詩歌,運用多種手段展開想象,並模仿句式,創寫詩歌。上完課後,我對這堂課進行反思如下:

一、創設情境,享受音樂,發揮想象

課堂引入,我先是播放了一些有關秋天中動物的叫聲,讓學生來聽聽這些聲音以便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再配樂範讀課文,使學生在優美的情境中感受到秋天的各種聲音,感受到秋天的美。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仔細傾聽,想象畫面,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朗讀欣賞,感受詩情

這首詩的前二小節結構一樣,我重點指導第一、二小節。先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自由讀,再指名讀。然後出示第一、二小節,指導學生讀好象聲詞,,可以分開慢慢地讀,也可以連着讀,但聲音要輕,學生讀得有滋有味。當學生讀到“大樹抖抖手臂,刷刷,是和黃葉道別的話音”時,老師問,你知道黃葉飄下時動作是怎麼樣?再者如果你就是黃葉你準備怎麼同大樹媽媽告別?這一問題旨在讓學生移情入境,體會詩境,使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產生情感共鳴。然後在指導朗讀,學生讀得聲情並茂。第二小節也是同樣抓住蟋蟀的叫聲指導讀,讓學生噹噹小蟋蟀再來讀一讀。後面的小節抓關鍵詞理解讀,再通過師生引讀的方式,激發學生讀的興趣。學習完整首詩後,在此基礎上學生以配樂朗讀展示,用“一字還原”激勵學生背誦整首詩,使學生興趣高漲之即輕鬆地引導學生背誦課文,賞讀課文,內化語言。

三、想象創作,讀寫小詩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的持續發展。”

引導學生仿寫課文,創作小詩,這一環節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説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課堂上,我降低難度,當學完前面的一、二小節後,讓學生找出相同的句式,藉助秋天的圖片音像資料,引導學生想像圖畫有哪些秋的聲音,秋天的聲音像什麼,並仿照課文中的句式説。學生有的説:“聽聽秋的聲音,秋雨滴答、滴答,像秋姑娘彈起了動聽的聲音。”有的説:“秋風吹動樹葉,刷啦刷啦,像秋姑娘發來的電報。”有的説:“聽聽秋的聲音,大雁扇動翅膀,呼呼,是和北方道別的話音。”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在這學生思維的興奮上讓學生給自己的畫配一首小詩,學生就發揮了令人驚異的創造潛能。

這節課,我通過朗讀、感悟、寫話,讓學生的語文素養逐步提升,也體現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可是,我在這一節課中,對時間把握上不太精確,學生喜歡讀就讓他多讀了幾次,有點隨意性,就導致了學生在課堂裏沒有時間去寫。

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4

第三單元的語文可真應景!當秋天踩着落葉詩意地走進我的視野時,課文裏也開始秋意飄飛。

南方的四季並不分明,可是—入秋,陽光的顏色都變了——變得金黃金黃,十分悦目,恩……像個和善的老頭兒。在上班時,我時常閉上眼細心地聆聽秋葉"唰啦啦"飄落的聲音。沒想到這一習慣竟不知不覺被學生學了去……

是這麼回事——

《秋天的雨》教得很不成功,學生顯得疲憊,朗讀很不起勁兒。回到辦公室我仔細地想了想,一是星期一大家還未恢復狀態。二是我自己被他們的吵鬧弄得不勝其煩,停下來整頓了好一會兒紀律,大大破壞了課堂氣氛。而且,我自己的語言渲染突然變得那麼地蒼白無力……

上《聽聽秋的聲音》時,我就改變了策略。實在也巧的很,我寫完課題,窗外正好吹過一陣風,"唰啦啦!"這純自然的音樂激活了我的心。我驚喜地喊:"你們聽,這是什麼聲音?""風吹落葉""風聲……"

劉凌濤站起來喊:"秋的聲音!"

一個有趣生動的導言就自然地生成了……

學生們是閉着眼聽完我的範讀的。這首小詩打開了他們思路,竟使有的學生聽到花開的"啪嗒"聲,農民豐收割稻的."唰啦"聲……

驚喜在秋之聲中,不斷湧現……它們時而在窗外尋找秋天的影子,時而閉上眼回憶自己海邊的、山裏的童年……

感謝上帝!我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他們的童年比我的童年更加色彩斑瀾……

看來自然是最好的老師,窗外已有滿眼秋色,又何須我蒼白的語言……

下課了,還有許多孩子圍着我講秋天……突然,念小婷很認真地問我:"老師,秋天為什麼不和我們玩兒一下再走呢?"她大概還在想課上的那個"秋天為何匆匆而來,匆匆而去?"的問題吧!我笑了一下説:"她已經和你玩過了。只不過你沒注意……比如它‘呼’地一下摸了你的臉,‘唰’地一下又碰了你的耳朵。"小婷開心地笑了。

回到辦公室,念小婷的話在我的腦中反覆盤旋,揮之不去。"為何不和我説一下再走?"她大概是沒時間玩耍吧!我突然一下子理解了這個上課愛吹泡泡的女生。也許,下課了,放學了,她又要被推進作業的漩渦裏,根本沒有時間玩……

嘿!我的孩子們自己已經找到了良方。下課了,孩子們放下筆記本,來到走廊上,閉着眼,"哇?我聽到了風聲!""我聽到雲跑步的聲音。"

聽着聽着,我哈哈大笑起來……

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5

多美的一首秋天的詩歌。原來,秋天不僅有五彩繽紛的色彩,有勾住小朋友們腳的香味,還有美妙的聲音。樹枝搖動,那是大樹在抖手臂,刷刷,那是黃葉在與大樹道別;蟋蟀不停歇地振動翅膀,是在與陽台告別;藍天上排字的大雁,飛行在白雲旁邊,卻在悄悄叮嚀白雲;秋風掠過田野,送來的不是離別愁緒,而是豐收的歌吟。走進秋的田野,走進秋的遼闊的音樂廳,讓我們一起好好聽聽這秋的聲音!

反覆朗讀,不厭其煩指導。只是讀,僅僅讀,沒有目標、沒有負擔地讀,翻來覆去地讀……讀着讀着,有氣無力的聲音漸漸高昂。讀着讀着,東倒西歪的坐姿不知何時早已挺直。讀着讀着,一張張專注的小臉上現出微微的笑容。似乎,他們在反覆朗讀中已經聽到了秋天美妙的聲音!我看看時間,十五分鐘過去了。我們僅僅讀了這首詩。可是效果卻不僅如此。

大樹抖抖手臂,刷刷!他聽到了黃葉戀戀不捨地説:“再見,大樹!明年春天我們再會!”

蟋蟀振動翅膀,唱起告別的歌韻:“陽台,感謝你給我提供活動的空間。秋天來了,我要離開了。再見,陽台……”

大雁追上白雲,不厭其煩叮嚀:“白雲,秋天來了。天氣轉涼,你保重身體,記得添加衣裳。”

秋風掠過田野,興奮地高歌:“豐收了!豐收了!你看,這一片金色海洋,告訴我們,今年又是五穀豐登,瓜果飄香!”

上面幾段話是我記錄的學生的課堂隨口想象,雖然經過我的略微改動,但是也能看出來,學生的腦子動起來,想象力也是豐富得很。雙子在總結語文學習經驗時,提到很重要一點:那就是隨時知道孩子想象,隨時指導孩子記錄自己的佳句偶得。十五分鐘的課堂朗讀之後,我隨口説了一句根據詩歌內容的想象,激起學生踴躍的更多的想象。説了一會兒後,我擔心他們忘記自己的精彩句子,趕緊請他們寫在書上,一個個奮筆疾書,彷彿都是小詩人一般。

秋的聲音,

在每一片葉子裏,

在每一朵小花裏,

在每一滴汗水裏,

在每一顆綻開的`穀粒裏。

秋的聲音,還在哪裏?學生答:秋的聲音,在香甜的蘋果裏;在大大的南瓜裏,在掛滿果實的大樹上……這些回答都很好,但是佳佳的隨口一句博得大家的喜歡:秋的聲音,在農民伯伯的笑臉裏。好幾個同學都把這個句子記在自己的書上。

這一節課我們做什麼了?讀課文,想象仿寫。似乎就做了這兩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學生得到的卻很多。語文課學習,朗讀是根本。讀到位,會讀出語感,讀出畫面,讀出想象……

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6

學校組織的“同磨一課”的聽評課活動已經結束,講過、聽過之後,感受最深的是雖然同年級的老師上的都是同一課《聽聽,秋的聲音》,可每位教師的思路都不盡相同,越聽自己的思路越清晰。自己上課的情境再現時,感覺有幾個環節把握好的話,這堂展示課學生的表現會更精彩。

首先在備課時,“備學生”的這一環節考慮的不夠周到。課前只是讓學生依據學案進行自學,只是覺得説話練習是個難點,給孩子們略加指導外,其餘的內容並沒有給孩子進行過多的指導,忽略了孩子還小,接觸寫作的時間不長。仿寫對於他們來説是個難點。雖然孩子們循着秋的腳步能蒐集到很多秋的聲音、秋的氣味、秋的顏色,思維很開闊,蒐集的內容很豐富,但只能停留在詞語或句子的表達上,卻不能展開想象,寫成優美的句子編成小詩。如果課前略加指導的話,課堂上仿寫展示的這一環節會更精彩。

這是首讚美秋天的詩,朗讀就顯得尤為重要。班級展示時,孩子們展示朗讀的積極性很高,可學生的`聲音小、朗讀的形式單一、朗讀水平一般,這節課並未“亮”起來。思來想去,原因出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不靈活,課堂上只是按自己設計好的教學思路進行,對學生的課堂表現不能適時引導、恰當點撥。高效課堂雖然倡導把課堂還給學生,可教師作為引導者的角色要起到一定的作用,恰如其分的點撥、引導對孩子們理解課文會是錦上添花。當學生初讀詩歌水平一般時,若能調整教學思路,引導學生分小節品讀詩歌、深入理解詩歌,既打破了單一的朗讀展示,又指導了學生的朗讀。

這時我才茅塞頓開,理解課文需要讀,朗讀則是理解詩歌的表現,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是要建立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之上。是啊,告訴孩子們輕聲朗讀,秋會離我們更近,孩子們就找到點兒感覺;給學生配上音樂,朗讀就有了幾分味道。孩子們的潛能是無限的,它需要在課堂中不斷挖掘。方法大似力氣説的極好,教學方法極為重要。

我想課堂是生成的,能夠在生成的課堂上讓學生的潛力發揮的淋漓盡致,學有所長,才是高效的課堂,自己才算是有效教師吧!

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7

本單元都是以“秋天”為主題來組織的,《聽聽,秋的聲音》是本單元中一篇和秋天有關的現代詩,而且是一篇略讀課文。

在講這一課時,我是按照以下思路開始授課的。

一、創設情境,發揮想象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在上課伊始,我就播放了一組有關秋天的圖片,使學生在優美的情境中初步感受到秋天的各種景色,感受到秋天的美,並鼓勵學生仔細看圖,想象畫面,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朗讀欣賞,感受詩情

這首試的前三小節結構一樣,先讓學生自由讀,再指名讀。説説都寫了秋天的哪些聲音,哪些是具體描寫秋天聲音的擬聲詞。在學生讀到“大樹抖抖手臂,刷刷,是和黃葉道別的話音”時,老師問,如果你就是大樹你準備怎麼同黃葉道別?

這一問題旨在讓學生移情入境,體會詩境,使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產生情感共鳴。而第二、三小節老師放手讓學生去自由度,並和小夥伴合作,演一演蟋蟀和陽台、大雁和人們是怎樣道別。這樣既讓學生在合作中訓練了語言,發展了思維,又激發了學生情感,因而朗讀指導不用花什麼力氣就水到渠成了。

三、想象創作,讀寫小詩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裝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的持續發展。”

在學生朗誦全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仿寫課文,創作小詩,這一環節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説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找了很多秋天的圖片音像資料,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想像圖畫有哪些秋的聲音,秋天的聲音像什麼,並仿照課文中的句式説。學生有的説:“聽聽秋的聲音,蜜蜂振動翅膀,嗡嗡,是和花朵告別的聲音。”有的'説:“秋風吹動樹葉,刷啦刷啦,是秋姑娘發來的電報。”……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又如同一片火花去點燃另一片。在這學生思維的興奮上讓學生給自己的畫配一首小詩,學生就發揮了令人驚異的創造潛能。

總之,教完這課以後,我的收穫頗多。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應注重學生的語感,尊重學生的閲讀體驗,開闢各種途徑,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感覺不足的地方是前三小節是一個整體,讓學生放在一起讀要好的多,而我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是一節一節的讀,這樣浪費了時間,最後的配樂聽讀課文沒有時間進行。這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8

成功之處:

1、朗讀恰到好處。上課開始,學生急於讀詩,因此採用了多種形式讓學生朗讀,指名讀,讓學生糾正字音,然後小組內接力讀,接着班內男女聲賽讀。學生已投入小詩描寫的內容裏。最後讓一名優等生繪聲繪色讀課文,其餘學生想象小詩描繪的景象,與文本進行交流。

2、寫作與文本切入點找得好--“找聲音”。先找出文本中的聲音,學困生輕而易舉就找出,然後再找秋天還有什麼聲音,學生異常興奮,學困生易從習慣思維中找出風聲和雨聲,而優等生視野開闊,能更深入思考,找出田野裏的聲音和自然環境中的聲音,不需要再維持秩序,不需要提醒注意,全體學生興趣濃厚,思維得到開發,想象插上翅膀。

不足之處:

文本中一些很美的詞,如:“話音”“歌韻”“叮嚀”“歌吟”沒有得到好的引導,只是通過朗讀來潛移默化,沒有經過教師引導的'文本內容,學生的印象不會太深刻,望各位老師多提建議.

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9

〖語文課堂探究性學習中教師不作為現象掃描〗

一位老師在上《看雪》一文,她的教學環節為:

1、聽課文錄音,劃出文中的生字,讀一讀。

2、進行生字教學。

3、小組研究,從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台灣小朋友非常盼望看雪、非常盼望到北京來看雪,把這些句子找出來,有感情地讀一讀。

4、指名小朋友有感情地來讀相關的句子,並説説自己的感悟。

老師指名一位學生站起來讀,然後問小朋友:“他讀的語氣怎麼樣?有沒有感情?應該怎樣讀才能讀得更好?”評價之後,第二個學生、第三個學生站起來讀,還是沒有讀出感情。老師沒辦法,只好自己來範讀,然後讓學生照着老師的樣子來讀。

引導學生讀思結合,讀中理解,讀中感悟,是我國語文教學的精華,也是《語文課程標準》所倡導的閲讀教學的一大基本理念。

《課標》指出:閲讀教學“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但是,在語文課堂上,有些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有關背景、情境不作適當的鋪墊(如讓學生在地圖上找找北京和台灣的位置,簡單介紹一下當今的台局勢,欣賞一下北國雪景風光音樂片),在學生不得要領時不作畫龍點睛的引導,一味地讓學生一遍又一遍地有感情朗讀,學生缺少內容的理解和感情的體會,只好照着別人的樣子,讀得有形無神,使語文學習顯得異常膚淺。在探究性學習之前,教師作些適當的鋪墊引導,能為學生的`思維添上翅膀,能為學生的研究掃除障礙,能為學生的獨特感悟打下基礎,這樣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本課主要是想以感情感染學生,使學生想表現,想表達,在彙報詞語時,引導學生聯繫句子的意思,然後趁機指導朗讀句子,在練習讀時採用單個讀等形式讓學生邊讀邊想象,我又作了少數範讀,由於對課文把握較熟,我範讀時不少學生都聽得入了迷,再讓他們讀時,學生就動情多了,由此看出我們教師的範讀對學生的影響也是很大的。為了讓學生在讀時有靈感,我讓學生在再讀課文交流體會後開始和學生一起續寫,學生看到我也開始了續寫,積極性很高,都在動腦子想,越寫越想寫,後來,我也將自已寫的續寫讀給學生聽,“秋天是一首詩,秋天是一幅畫……”學生聽了都不約而同為我鼓起了掌,這時我竟也像喝了蜜似的很甜很甜,是呀我也只是隨便想了幾句,甚至有點害羞,但學生竟這樣鼓勵我,真的是謝謝他們!

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10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該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在《聽聽,秋的聲音》一課教學中,我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我引導學生將課內學到的知識延伸到生活中去,整個教學過程我分為五個步驟。

1.秋的聲音

首先從本組教材《秋天的雨》入手,讓學生感受秋雨聲,從中讓學生受到秋聲的感染。

2、尋找秋的聲音

在學生“感受”的基礎上,我並沒有讓學生停留在書本知識上,而是引導學生自己去找一找,聽一聽秋的聲音。

3、展示秋的聲音

讓學生把找到、聽到的秋聲模擬出來。

4、説説秋的聲音

把自己找到、聽到的秋聲與教材中學的語言結合起來,説説自己聽到的秋聲。

5、對話秋聲

學着書本上的樣子自己寫上幾句。

總之,在這節課上我注重語文學習多元的因素,重視語文的感染作用,注重引導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二)《聽聽,秋的聲音》是一首現代詩,是一篇略讀課文。因此,在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採用範讀、賽讀、指名讀、分組讀、男女生讀、師生合作讀等多種方式來體驗詩的意境,並加強朗讀的訓練和指導,要求讀的同時想象詩歌所描寫的畫面,讀出文中的感情和韻味。

另外教學中還開展了仿寫詩歌的活動,“秋天裏還有哪些聲音?你能仿照文中的形式再寫一些嗎?”原本我以為學生們不會積極響應,舉手的也不會有幾個人。然而,出乎我的意料,思考幾分鐘之後,很多學生高高舉起了小手。有的學生説:“聽聽秋的`聲音小花擺擺手‘沙沙’是和大地媽媽告別的聲音。”有的學生説:“聽聽秋的聲音紅紅的蘋果掛在樹上‘哈哈’是農民伯伯豐收的笑聲。”還有的學生創作的詩歌脱離了課文中的形式,憑自己的感覺進行了創作。雖然學生的創作並非都符合要求,並非都通順連貫,但我仍然對敢於發言的學生提出了表揚,進行了鼓勵。我覺得學生如此樂於表達,如此急於表達這就是他們最大的進步。

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11

本單元都是以“秋天”為主題來組織的,包括秋天的古詩、秋天的散文、秋天的現代詩等。《聽聽,秋的聲音》是本單元中又一篇和秋天有關的現代詩,而且是一篇略讀課文,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再讀中展開想象,和同學交流讀後體會。

3、仿照課文,補寫幾句詩。

為了達到以上目標,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創設情境,享受音樂,發揮想象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在上課伊始,我就播放了一段優美的鋼琴曲《秋日的私語》,並陪以聲情並茂的課文範讀,使學生在優美的情境中感受到秋天的.各種聲音,感受到秋天的美,並鼓勵學生仔細傾聽,想象畫面,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朗讀欣賞,感受詩情

這首試的前三小節結構一樣,老師重點指導第一小節。先讓學生自由讀,再指名讀。在學生讀到“大樹抖抖手臂,刷刷,是和黃葉道別的話音”時,老師問,如果你就是大樹你準備怎麼同黃葉道別?這一問題旨在讓學生移情入境,體會詩境,使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產生情感共鳴。然後在指導朗讀,學生讀得聲情並茂。而第二、三小節老師放手讓學生去自由度,並和小夥伴合作,演一演蟋蟀和陽台、大雁和人們是怎樣道別。這樣既讓學生在合作中訓練了語言,發展了思維,又激發了學生情感,因而朗讀指導不用花什麼力氣就水到渠成了。

在學生朗讀了整首詩以後,學生理解了整首詩的內容。在此基礎上老師以配樂朗讀表演的形式,激勵學生背誦整首詩,積累語言,再學生興趣高漲之即,輕鬆地引導學生背誦課文,並加上自己人的動作,表情加以表現,這實際上又是一個高層次的訓練,賞讀課文,內化語言。

三、想象創作,讀寫小詩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裝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的持續發展。”

在學生配樂朗讀、背誦全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仿寫課文,創作小詩,這一環節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説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找了很多秋天的圖片音像資料,並在課前要求孩子畫好秋天的畫,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想像圖畫有哪些秋的聲音,秋天的聲音像什麼,並仿照課文中的句式説。學生有的説:“聽聽秋的聲音,秋雨滴答、滴答,像秋姑娘彈起了動聽的聲音。”有的説:“秋風吹動樹葉,刷啦刷啦,像秋姑娘發來的電報。”還有的説:“小河嘩啦,嘩啦,像在和青蛙告別”……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又如同一片火花去點燃另一片。在這學生思維的興奮上讓學生給自己的畫配一首小詩,學生就發揮了令人驚異的創造潛能。

總之,教完這課以後,我的收穫頗多。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應注重學生的語感,尊重學生的閲讀體驗,開闢各種途徑,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

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12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該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在《聽聽,秋的聲音》一課教學中,我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我引導學生將課內學到的知識延伸到生活中去,整個教學過程我分為五個步驟。

1、感受秋的聲音―――首先從本組教材《秋天的雨》入手,讓學生感受秋雨聲,從中讓學生受到秋聲的感染。

2、尋找秋的聲音―――在學生“感受”的基礎上,我並沒有讓學生停留在書本知識上,而是引導學生自己去找一找,聽一聽秋的聲音。

3、展示秋的聲音―――讓學生把找到、聽到的秋聲模擬出來。

4、説説秋的'聲音―――把自己找到、聽到的秋聲與教材中學的語言結合起來,説説自己聽到的秋聲。

5、對話秋聲―――學着書本上的樣子自己寫上幾句。

總之,在這節課上我注重語文學習多元的因素,重視語文的感染作用,注重引導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13

本單元都是以“秋天”為主題來組織的,包括秋天的古詩、秋天的散文、秋天的現代詩等。《聽聽,秋的聲音》是本單元中又一篇和秋天有關的現代詩,而且是一篇略讀課文,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再讀中展開想象,和同學交流讀後體會。

3、仿照課文,補寫幾句詩。

為了達到以上目標,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創設情境,享受音樂,發揮想象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在上課伊始,我就播放了一段優美的鋼琴曲《秋日的私語》,並陪以聲情並茂的課文範讀,使學生在優美的情境中感受到秋天的各種聲音,感受到秋天的美,並鼓勵學生仔細傾聽,想象畫面,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朗讀欣賞,感受詩情

這首詩的前三小節結構一樣,老師重點指導第一小節。先讓學生自由讀,再指名讀。在學生讀到“大樹抖抖手臂,刷刷,是和黃葉道別的話音”時,老師問,如果你就是大樹你準備怎麼同黃葉道別?這一問題旨在讓學生移情入境,體會詩境,使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產生情感共鳴。然後再指導朗讀,學生讀得聲情並茂。而第二、三小節老師放手讓學生去自由讀,並和小夥伴合作,演一演蟋蟀和陽台、大雁和人們是怎樣道別。這樣既讓學生在合作中訓練了語言,發展了思維,又激發了學生情感,因而朗讀指導不用花什麼力氣就水到渠成了。

在學生朗讀了整首詩以後,學生理解了整首詩的內容。在此基礎上老師以配樂朗讀表演的形式,激勵學生背誦整首詩,積累語言,再在學生興趣高漲之即,輕鬆地引導學生背誦課文,並加上自己的動作,表情加以表現,這實際上又是一個高層次的訓練,賞讀課文,內化語言。

三、想象創作,讀寫小詩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的持續發展。”

在學生配樂朗讀、背誦全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仿寫課文,創作小詩,這一環節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説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找了很多秋天的圖片資料,並在課前要求孩子畫好秋天的.畫,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想像圖畫有哪些秋的聲音,秋天的聲音像什麼,並仿照課文中的句式説。學生有的説:“聽聽秋的聲音,秋雨滴答、滴答,像秋姑娘彈起了動聽的琴聲。”有的説:“秋風吹動樹葉,刷啦刷啦,像秋姑娘發來的電報。”還有的説:“小河嘩啦,嘩啦,像在和青蛙告別”……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又如同一片火花去點燃另一片。在這學生思維的興奮上讓學生給自己的畫配一首小詩,學生就發揮了令人驚異的創造潛能。

總之,教完這課以後,我的收穫頗多。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應注重學生的語感,尊重學生的閲讀體驗,開闢各種途徑,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

《聆聽大自然的天籟之音訓練學生的想像創作能力(——《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佚名)》全文共1389字

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14

《聽聽,秋的聲音》這篇是一首散文詩,同時也是三年級第二篇略讀課文。我根據教參的提示,把教學重點定為“帶着想象朗讀”

具體是這樣展開:

通讀兩遍文章和易錯字詞後,讓孩子們找出在秋天裏,是誰發出了什麼聲音。再有一次自主學習,選擇喜歡的段落説一説所見所聽和所想,去填補詩的留白。

腦海中有了畫面,才更能明白詩人的感情。在體悟情感的基礎上,帶上節奏朗讀詩歌。

因為課後沒有生字,對於會認字的教學只是認一認,點一點,再佈置一個課堂上仿説過的仿寫作為小練筆,這節課就可以結束了。

可取之處主要體現在流程和設計。

在朗讀方面,我首先使用自由朗讀、默讀兩種方式讓學生通讀整首詩;在1-3節重點章節的學習上,穿插使用個人範讀、全班齊讀、師生合作讀的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和體會情感。

在想象上,分別做了不同層次的指導。

先讓學生自由朗讀1-3小節,任選喜歡的小節説出所見所聽所想。其中,所見和所聽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答案,大部分學生能完成,所想才是我想引導的重點。

有的學生只是按照文中的表達再説一次,這嚴格來説是比較偷懶的思維。

也許是他們還不會,所以,當看到學生卡住的時候,我給出了自己的例子:“老師也喜歡第二節。我看到了蟋蟀振動翅膀,一下子從陽台上飛起來。它還轉過身跟陽台上的小朋友道別,説小朋友再見呢!”後來,孩子們就知道怎麼説了,原來是要加一點合理的想象,可以是動作,也可以是語言。

想象完畫面,我讓學生也來當一回小小詩人,換掉了大樹和蟋蟀,嘗試仿照1、2小節説一説其他生物的聲音。

我先給出的是青蛙,只把青蛙的動作挖空,其他地方已經填好,減輕孩子們的負擔。等他們熟悉了規律後,再讓他們獨立完成其他生物的仿説。後面孩子們換了小雞、小草和雨水,説出來是合理的。這個也是今晚要做的小練筆,所以花了比較長的時間,請了好幾位同學説説他的想法。

接着,我在第⑤小節也設置了想象環節。有了前面的鋪墊,這裏的想象就很簡單了,稍微點一點就可以説出來。在朗讀和想象這兩方面的落實,問題應該不是很大。

需要改進的地方我認為是課堂氛圍。

我認為教學設計的問題不大,但上完的感覺比較一般,主要原因可能就是學生的.反饋沒有預想中的熱切。

我本以為,有仿説和朗讀,這是我們班同學很喜歡的環節,應該會見到許多小手爭先恐後舉起。像平時一樣,我還能聽到很多新奇的點子。

今天孩子們的坐姿很端正,能看見他們對這節課注入重視,但似乎少了點興奮感,回答問題的聲音也不大,有點拘謹。

在仿説的一開始,我把難度設得很低,只需要補充出青蛙的動作就能完成,但請了幾位同學後,發現他們的答案並沒有踩到點子上。這裏可能是我的引導不夠直接和細緻,出現了學生不知道要怎麼填的情況。

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不高,這是個綜合性的問題。在往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繼續觀察,想辦法突破。

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15

本單元都是以“秋天”為主題來組織的,《聽聽,秋的聲音》是本單元中一篇和秋天有關的現代詩,而且是一篇略讀課文。

在講這一課時,我是按照以下思路開始授課的。

一、創設情境,發揮想象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在上課伊始,我就播放了一組有關秋天的圖片,使學生在優美的情境中初步感受到秋天的各種景色,感受到秋天的美,並鼓勵學生仔細看圖,想象畫面,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朗讀欣賞,感受詩情

這首詩的前三小節結構一樣,先讓學生自由讀,再指名讀。説説都寫了秋天的哪些聲音,哪些是具體描寫秋天聲音的擬聲詞。在學生讀到“大樹抖抖手臂,刷刷,是和黃葉道別的話音”時,我問:“如果你就是大樹你準備怎麼同黃葉道別?”這一問題旨在讓學生移情入境,體會詩境,使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產生情感共鳴。而第二、三小節,我放手讓學生去自由度,並和小夥伴合作,演一演蟋蟀和陽台、大雁和人們是怎樣道別。這樣既讓學生在合作中訓練了語言,發展了思維,又激發了學生情感,因而朗讀指導不用花什麼力氣就水到渠成了。

教完這課以後,我的收穫頗多。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應注重學生的'語感,尊重學生的閲讀體驗,開闢各種途徑,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感覺不足的地方是前三小節是一個整體,讓學生放在一起讀要好的多,而我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是一節一節的讀,這樣浪費了時間,最後的配樂聽讀課文沒有時間進行。這是需要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