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月球之謎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月球之謎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月球之謎教學反思

月球之謎教學反思1

《月球之謎》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紹月球知識的文章,第一課時先講的生字詞。我想換一種新的方式講生字詞,調動他們的興趣。於是就設計了一個“生字詞大闖關”的遊戲,遊戲共有四關。第一關有兩個任務:任務一是“我會讀”,呈現帶拼音的生字詞,要求讀準字音;任務二是同桌檢查更正課本上的注音。第二關也有兩個任務:掌握多音字“撒”,去掉拼音讀生字詞。從第二關通向第三關的時候有一個障礙要克服:“我會記”,要找出難記的字並交流識記的方法。第三關:“我會寫”寫好這些字,要注意什麼?第四關:生字詞作業,這是最有挑戰力的一關。字詞全對,書寫認真的闖關成功,有獎勵。課堂上學生積極性很高,都搶着讀生字詞。不常回答問題的幾個小孩舉手回答了幾次問題,我很高興。對於這一節課,我時間把握的'不是很好,拖堂了。第二天批作業的時候,我發現同學們的作業都很認真,很多平時寫字不是很好的,這次都有進步,好開心。選出闖關成功的同學給予表揚,特等獎的同學給予獎勵,在班級中傳閲他們的作業本。

第二節課講課文,存在一些問題。對於講課內容的把握不夠充分,進行課堂內容時要求要應更明確一些。對於課堂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方面有一些進步,可是我還是不能很好的跟着學生走。這就要求我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對課堂內容更熟悉,內容設計更全面,更好的將課文延伸出來。這節課的板書書寫不是很及時,要注意了。實習要結束了,我知道離一個真正的老師還有很遠,所以以後要繼續好好裝備,努力加油吧!

月球之謎教學反思2

《月球之迷》是一篇科普性文章,資料比較簡單,學生比較感興趣,教學中,我沒有做過多的講解,而是讓學生朗讀課文,在朗讀基礎上,圍繞“月亮是怎樣的?課文寫到了哪些關於月球的謎團?你認為還會有哪些謎等待着人類去探索?”的問題為學生帶給了有關月球圖片資料,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知,激發探索科學的興趣。

課文引入十分優美,遐想的開課語言,給學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經過認真琢磨,仔細推敲每一句話,我用優美富有激情的語言導入新課:在浩瀚的宇宙中,有無數美麗的星球,每個星球都是神祕的未知世界。這天讓我們走進離我們最近的星球——月球,去探索它的奧妙吧!優美的語言很快地把學生帶到了浩瀚神祕的宇宙中。接下來富有激情和感召力的.話語,更激發了學生探索月球的情感和慾望,使得這節課獲得了一半的成功。

在美麗的月空圖片中,我又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相象:當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你怎樣的遐想……在我優美的導語中,學生早已想入非非了,飛到了浩瀚的宇宙中,在這句更具有啟發的語言激勵下,學生已插上了相象的翅膀,飛到了神祕的月球之上。看着孩子們充滿渴望又浮想聯翩的雙眼,我明白,我已經激發了他們的學習慾望,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隨着科技飛速發展,人類探索發現了月球許多奧祕,但也發現了新的未解之謎。你有哪些未解之謎,課文介紹了哪些未解之謎”,老師的一句話,好比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室裏一下子開了鍋,學生的思緒在無邊的宇宙中盡情地遨遊。當他們得知月球實際是一片荒漠,沒有水,但有環形山。在圖片、資料中,他們又明白了當年美國宇航員登入月球的情形,我就緊緊抓住同學們探索月球奧祕的強烈心啟發學生:“除了文中沒解開的月球之謎,你覺得還會有哪些謎呢?”同學們爭先恐後:“月球上真的沒有人嗎,外星人不會是藏起來了吧?”“月球上的環形山是怎樣來的,高不高?”“月球上舉辦一場運動會,會是一場怎樣的狀況呢?”在一片質疑聲中,我再讓學生齊讀最後一段。這時,大家的眼中閃動的是智慧的火花,迸發的是探索科學奧祕的情感。由此,我自己覺得這堂課還是不較成功的,不但讓小朋友掌握了月面的基本狀況,又培養了學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問題的潛力!

月球之謎教學反思3

上完這節課,通過郭主任的指導,我明確了問題所在。

首先,導語部分體會月亮之美太“薄”了,應把這些詩句、詞語和第一段第一句合併。訓練想象、朗讀。我按照此法又進行了一次,學生的“遐想”確實豐富起來,對這一句的朗讀也有了應有的語氣。

其次,第二段月球實際景色的處理不當。這段其實是與第一段的“遐想”形成對比,而我光領學生理解“奇異”了,並沒聯繫到第一段那“美好的遐想”,滲透對比的寫法。在這段上花費了太多時間,使重點沒能有足夠的時間去研討。

再次,對3至6自然段,處理不當。這幾段是本課的重點、難點所在,而我處理表面化,只停留在“謎”是什麼上,沒能從“如何提出問題”,上引入深層次的學習與思考。事後我又重新上這一課時,讓學生把這幾段聯繫起來,發現提問題都是在事實的基礎上,而問題的提出文中運用了“難道”這樣的問句方式,加強疑問語氣,我又讓學生換種問法,比較其效果異同。

然後,對“省略號”的`處理太膚淺了,這裏應是“補白”的地方。我讓學生蒐集的資料,只停留在蒐集上,並未讓學生篩選整理成自己的話。事後我讓學生把其中一資料依照課文寫成一段話,正好補充“省略號”。

最後,全文朗讀不夠。

總之,這課“語文味”不突出,重點不突出,教師不敢放手,學生活動不充分。今後再上語文課,要多注意研讀教參、課標,確定每節目標並切實落實目標。

月球之謎教學反思4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書寫夜幕降臨懸掛、曾經、奧祕、探索等詞語。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3、瞭解月球的奧祕,激發學生愛科學、愛科學的熱情。

課前準備

課前發動學生蒐集有關月球的知識.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前交流

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就太陽的'奧祕,你們瞭解月球的知識嗎?(生交流收集的資料)

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探尋月球的奧祕。(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循序漸進讀課文。

第一遍:邊讀邊找出帶有本課生字的詞語,藉助後邊的拼音把子音讀正確。

第二遍:再讀課文,進行自我測試,看看自己是否還需要藉助課後的生字表。

2、互幫互助學生字。

出示生字卡,請已經有把握的學生來做小老師,帶領大家一起鞏固,教師隨時糾正讀音,點評。

3、按序逐段來反饋。

指名逐段朗讀課文。

4、現在你瞭解月球的有關的知識了嗎?

三、指導生字

1、出示生字詞,自讀,指名讀,讀準字音。

2、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討論怎麼記住這些生字,並且介紹自己的識字方法。

3、指導書寫。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聽寫詞語,聽寫後同桌互相批改。

二、交流,細讀課文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人們都會有哪些遐想呢?

就因為人們對月球有那麼都的遐想,人們為探索月球的奧祕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2、自由讀2-6自然段,邊讀邊想

人們都做了哪些努力?

月球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課文寫了月球的哪些沒有解開的謎?

3、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

4、小組討論。

5、全班交流、討論。

三、總結全文

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感受和想法?

四、佈置作業

1、收集描寫月亮的詩句

2、課外留心科學的新發展。

月球之謎教學反思5

《月球之謎》是一篇典型的科普知識短文,講的是人們對月球的種種遐想和各種謎團。對於這樣的文章,學生是非常感興趣的。課堂上,他們通常會興致勃勃地介紹自己所瞭解的知識,或向老師提出自己的疑惑。而對於教師來説,如何讓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月球的魅力,使整堂課不失語文的本味是關鍵。我認為,對文本把握應做到:正確定位,以語言文字訓練為主,科普知識滲透為輔。

開始,我讓學生在《春江花月夜》的音樂中吟誦自己喜歡的與月亮有關的詩句。在這些蓄意深刻、意境深遠的詩句中,對月亮滋生出一種美好的'遐想後自然地導入了新課。通過這些優美的詩句,緊緊抓住了文本的特點,努力挖掘課文中的“人文”因素,努力創設語文的氛圍。

本課儘管是知識介紹性的文章,但朗讀訓練的資源非常豐富。例如在學習課文在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時,我設計:“人類首次登上月球,看到的是什麼景色?”讓學生先找出答案,再通過什麼地方讓你感受到了“奇異”,朗讀訓練。這樣,學生品味了文字的優美,達到“讀中品”、“讀中悟”的目的。

另外,我還努力挖掘文本中的語文因素與語言現象,努力把握語文學科的特點。第三和第六自然段列舉月球的不解之謎時,都是先列舉實驗結果,然後用一個問句揭示其中的神祕之處。而第四自然段只列舉了實驗結果沒有提出問題,我就抓住這個空白點,讓學生依照第三和第六自然段,用句式“難道……?”或“為什麼……?”來提問,重視文本提供的言語材料。學生在這些訓練中增強了語感,品位了文章的語言,揣摩了文章的表達,具有濃濃的語文氣息,又培養了他們質疑的能力。

月球之謎教學反思6

《月球之謎》是一篇介紹月球知識的科普文,它從皓月當空的美好景象落筆,説到人類第一次登月後看到的月面,接着列舉了一些與月球有關的不解之謎,最後以“對神祕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探索下去”結束。文章內容簡單,但要藉此引領學生感受月球的魅力,激發學生探索月球和宇宙奧祕的興趣難度還是比較大。

開始上課了,我先讓學生吟誦自己喜歡的與月亮有關的詩句。在這些蓄意深刻、意境深遠的`詩句中,對月亮滋生出一種美好的遐想,然後自然導入新課。接着,我讓學生欣賞着皎潔的月光,説説自己想知道的知識:

“我想知道月球上有什麼?”

“我想知道月亮是從哪兒來的?”

“我想知道月亮上真的有嫦娥嗎?”

然後從學生一連串的疑問中,自然引出課題,並誘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慾望。這些情感的鋪墊,為學習下文,進入創設的月球之旅的情境作了充分的準備。

當了解了美國宇航員給我們帶回來的月球之謎之後,我深情地説道:“解開這些謎底的任務,就落在了我們這些宇航員的身上,就讓我們一起踏個神奇的星球,和好朋友一起去尋找答案,並仔細觀察研究,看看又發現了什麼新的不解之謎?”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意圖是讓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資料。學生接到這樣的命令,似乎真的有了上月球的感覺,有的在和好朋友交流手裏的資料,教室裏的氣氛空前的活躍,訴説着自己“月球之旅”的收穫:

“我知道了月球上並沒有嫦娥、白兔,到處都是環形山、巖石和塵土。”

“我猜想月球上的塵土有殺菌的功能可能是宇宙輻射造成的。”

“我在月球上發現了不明飛行物,猜想可能有外星人。”

……

我看着這些可愛的孩子笑着説,還有很多知識就等着你們去發現了。我相信我們班的孩子個個都是未來的科學家。在他們的問題中我們結束了這堂課。

月球之謎教學反思7

 一、直擊語言,重視積累

在課之初,我從一輪明月,月的別稱,關於你所明白的月亮的詩句導入新課。圍繞月,讓學生從多方面多層次進行理解,對“月”的認識更加立體、豐富起來。再説:“古往今來,應對的是同一輪月亮,你望着月亮想到些什麼?”再引入古人應對着這輪高掛空中的月亮,產生哪些遐想?讓學生去朗讀第一自然段的資料。由原先想象中的廣寒宮等完美的景色與眼前所見到的景色的'強烈反差中理解“奇異”一詞的意思,從而激發學生探究月球的“未解之謎”。

二、創設情境,領悟重點

關於月球的三個未解之謎,在表述上十分平淡,但是一讀就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因此,在讓學生朗讀及談論哪些地方令人費解之外,我讓學生講述三個謎,將語言的品味、內化和運用有機結合,在學習語言形式的同時,也比較深刻地認識了三個謎,從而高效地實現意與文的兼得。

“隨着科技飛速發展,人類探索發現了月球許多奧祕,但也發現了新的未解月球之謎。你有哪些未解之謎?”老師的一句話,好比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師裏一下子開了鍋,學生的思緒在無邊的宇宙中盡情的遨遊。

最後,我緊緊抓住孩子們探索月球奧祕的強烈心啟發學生:“此時此刻,你有什麼話想説?”孩子們爭先恐後:“我長大了要繼續探索月球的奧祕。”“將來我想當一名科學家,到月球去探祕。”“我要……”這時我再讓學生齊讀最後一段在教學中,我緊緊圍繞“謎”字,從由月光引起的遐想入手,先讓學生回憶學過的描述月球的詩句,再説説你明白的哪些關於月亮的神話傳説,再讀讀課文中關於月球的疑問,然後説説你有哪些疑問,從而深入地理解“遐想”一詞。情境的創設,優美的語言,將孩子們帶入了一個神祕而美麗的境地,激發了孩子們探索月球的慾望。

月球之謎教學反思8

每次上過類似今天這種情況的網絡課,總是引發很多的考慮和爭議,許多人關心的總是他與語文課的關係,把脱離語文教學目標和聽説讀寫能力作為強有力的批駁論據,以前我也曾懵懂的認為我是不是脱離了目標,在走俏啊?在確定了這堂課的教學目標之後,我堅定了自身的信念,要體現課程與技術的整合,體現新課程的理念,體現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革新,體現多元智能學習,最終實現融合性學習,以同學綜合素質的提高,信息素養的形成為最有力的説明!

反思課堂優秀教案,我認為教學戰略的設計最為重要,同樣,我們教師在日常優秀教案中應加強對教學戰略的研究和研討,只有這樣才幹從根本上提高課堂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一、問題戰略的設計

這個主題活動,我始終貫衣着這樣幾個問題的設計,在同學的頭腦中形成一種思維的框架,那麼將來無論做什麼事情假如都能受到這種思維的啟發,相信這就是一種良好的思維習慣,繼而有利於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你知道什麼?關於月球的知識你瞭解多少,是對以前知識的.一個積累和概括。

2、你想知道什麼?培養同學提出問題的習慣。

3、你怎樣知道的?對於學習的方法和途徑的認識。

4、你學到了什麼?總結同學經驗。

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要注意層次性,遵循同學的認知規律,關鍵要設計好基本問題,基本問題的設計要體現高級思維的訓練,比方教師在設計“科學進步=探索+…+…”就是要培養同學利用自身掌握的知識經驗和具體事例從不同角度和層次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

二、活動戰略的設計

有效的小組活動可以提高同學的學習興趣,增強集體的團隊精神和協作精神。通過兩次小組活動的開展,一次問題接龍,展現一個小組集體智慧的結晶,競賽哪個小組提出的問題多而且精彩有價值,使得每個同學的頭腦細胞活躍,富有創新意識,“月球上有污染病毒嗎?”“月球和地球哪個的年壽高?”“月球的塵土具有殺菌的作用嗎?”另一個活動是小組討論填寫等式,然後到別的小組吸取經驗,回來補充自身的觀點,這個活動培養了同學的合作、表達、傾聽、再思維的能力,可以説選擇一種好的組織形式,對於提高課堂效率也是相當的重要。

三、評價戰略的設計

這堂課中我認為比較失敗的就是沒有很好的體現評價的過程,無論是對於同學精彩的展示還是小組活動,教師的引導,教師的語言顯得有些乾癟,吝嗇,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也是上好課重要規範,另外教師的情緒直接影響了教學的過程和效果。

月球之謎教學反思9

《月球之迷》國小三年級語文下冊第22課,本文是一篇介紹月球知識的科普性文章,從皓月當空的美好景象落筆,説到人類第一次登月後看到的月面,接着列舉了一些與月球有關的不解之謎,最後以“對神祕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探索下去”收筆。《月球之謎》這篇文章的內容比較貼近國小三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國小生比較感興趣,所以,教學過程中我講解得很少,主要是讓學生朗讀課文,也展示有關月球的圖片,增強國小生的感性認知,激發國小生探索科學的興趣。以下幾點是我對《月球之謎》的教學反思:

一、俗語説:“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我在撰寫《月球之謎》教學設計的時候,經過認真鑽研教材,仔細推敲每一句話,設計了非常優美且富有激情的語言引入新課程,給學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浩瀚的宇宙中,有很多很多美麗的星球,每個星球都是一個神祕二獨特的未知世界。這節課我們一起了解離我們最近的星球——月球的`奧妙吧!優美且富有山洞裏的語言很快地把學生帶到了浩瀚神祕的宇宙中,激發了學生探索月球之謎的慾望,使得這節課獲得了一半的成功。

接着,我展示了幾幅關於月球的美麗圖片,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當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你怎樣的遐想?”在這句更具有啟發的語言激勵下,學生想入非非了,插上了想象的翅膀,飛到了神祕的月球之上。

看着孩子們充滿渴望又浮想聯翩的雙眼,我知道,我已經激發了他們的學習慾望,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月球之謎》這節課每個環節的過渡語,都經過我仔細地推敲、反覆的琢磨,使得整節課我的語言都是那樣的優美,具有吸引力,把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了。

比如:我用“千萬年來,月球那特有的美麗使人類折服,人們夢想着早日登上月球,揭開它那神祕的面紗……”自然的過渡到第二自然段,學生閲讀課文的慾望更加強烈了。在指導朗讀,學習第二自然段後,學生對月球有了初步的認識,知道月球景色十分奇異。

探索月球之謎的慾望吞沒了孩子們的心。他們的心裏由最初的美好的遐想到渴望探索、到驚奇景色奇異、到產生疑問。我抓住這一契機,順勢引導“隨着科技飛速發展,人類探索發現了月球許多奧祕,但也發現了新的未解月球之謎。你有哪些未解之謎?課文介紹了哪些未解之謎?老師的一句話,好比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師裏一下子開了鍋,學生的思緒在無邊的宇宙中盡情的遨遊。

最後,我緊緊抓住孩子們探索月球奧祕的強烈心啟發學生:“此時此刻,你有什麼話想説?”孩子們爭先恐後:“我長大了要繼續探索月球的奧祕。”“將來我想當一名科學家,到月球去探祕。”“我要……”這時我再讓學生齊讀最後一段。這時,孩子們眼中閃動的是智慧的火花,迸發的是探索科學奧祕的情感。

二、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為學生創設情境,營造學習氛圍。

神祕而又遙遠的月球,遠離人們的生活,孩子們很難理解課文第二自然段內容,特別是“環形山、月海……”這些概念十分抽象,現代化教育技術此時發揮了他的優勢。優美的月光圖片是那樣具有魅力,引起他們無限美好的遐想。藉助環形山、月海等圖片,把學生帶到了神祕的月球之上,揭開了月球的面紗,幫助學生加深理解課文內容。“阿波羅”號探月車和兩名宇航員在月球上的圖片,激發了孩子們繼續他所科學奧祕的信心和自豪感。也很好地體現了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月球之謎教學反思10

以信息技術推進課文內容的發展

《月球之謎》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紹月球知識的文章,從皓月當空的美好景象落筆,説到人類第一次登月後看到的月面,接着列舉了一些與月球有關的不解之謎,最後以“對神祕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探索下去”結束。瞭解月球是個什麼樣的世界,瞭解課文中所寫的月球之謎,是本文的重點。

這是一篇科普文,如何有效的利用信息技術,推進課文內容的發展,而不失為一堂語文課?這是我設計教學時的主旨思想。通過一堂課下來,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值得借鑑:

一、充分體現了信息技術與語文文本的巧妙整合。

這一堂課最精彩的地方應該是把信息技術帶進課堂,有利的推進了課文內容的發展。孩子們在課前的預習中,充分施展了信息技能,根據課文需要製作了非常有實效性的幻燈片,內容豐富,頁面漂亮,如月亮詩句的收集,登月圖片和資料的收集,月球其他相關知識的整理和提問,人類對未來月球的計劃,分類型分版塊的進行幻燈片製作,使學生在交流與擴展時最快速地進入。最可貴的是孩子們在查閲資料的過程中,能把宂長的網上文字資源提煉成自己所需要的、非常精練明瞭的一段話或一句話,使人一看便明白,信息能立即輸入大腦,使孩子們能在短短的課堂時間裏迅速接受許多課文以外的新的信息。教師在課堂裏針對課文的需要進行合理的整合,讓信息技術有效的為文本服務,推進文本的發展。在資料的展示中,樣式靈活,有教師展示,有學生自展,還有全班展示,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在寬鬆、民主的氛圍裏充分展開交流與對話。

二、正確把握了語文教育的特點,符合了語文學習的規律。

《課標》指出:閲讀是蒐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要把信息技術與文本進行巧妙的整合,使學生能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閲讀,拓展思維空間,理解月球世界的奇異和月球上的不解之謎,充分開展朗讀才是前提。這節課,教師以讀為本,問題引入,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在朗讀中,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使學生的朗讀具有層次性。如月球上奇異景色的朗讀指導,幾個月球之謎的朗讀指導,使學生在具體的語境裏感悟文本內容,拓展自如。

月球之謎教學反思11

《月球之謎》是一篇介紹月球知識的科普文,它從皓月當空的美好景象落筆,説到人類第一次登月後看到的月面,接着列舉了一些與月球有關的不解之謎,最後以“對神祕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探索下去”結束。文章內容簡單,但要藉此引領學生感受月球的魅力,激發學生探索月球和宇宙奧祕的興趣難度還是比較大。

開始上課了,我先讓學生吟誦自己喜歡的與月亮有關的詩句。在這些蓄意深刻、意境深遠的詩句中,對月亮滋生出一種美好的遐想,然後自然導入新課。接着,我讓學生欣賞着皎潔的月光,説説自己想知道的知識:

“我想知道月球上有什麼?”

“我想知道月亮是從哪兒來的?”

“我想知道月亮上真的有嫦娥嗎?”

然後從學生一連串的疑問中,自然引出課題,並誘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慾望。這些情感的鋪墊,為學習下文,進入創設的月球之旅的情境作了充分的準備。

《《月球之謎》教學反思之二(By: zhoujumu)》全文共516字

課前準備。準備教學掛圖和其他的與月球相關的圖文資料。如果有條件,課前應佈置學生圍繞月球收集材料,可以是月球的圖片,可以是與月亮有關的故事傳説,也可以是描寫月亮的詩句。還可以引導學生閲讀課後“資料袋”中的內容,增加對月亮的瞭解。

識字指導。在本課的認字教學中,要指導學生讀準字音。注意“懸”不要讀成“xiàn”“xián”,“遐”不要讀成“jiǎ”,“努”不要讀成“lǔ”,“藻”不要讀成“zhǎo”。在寫字指導中,“幕”字下邊不要寫成“土”,還要注意與“慕”區別字形;“臨”左邊不要寫成豎心旁,右下角不要多一豎;“奧”上半部不封口。要指導學生根據字形結構特點,把字寫正確,寫端正,寫勻稱。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月球的神祕和魅力是本文教學的重難點。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可以讓學生先默讀課文,思考課後第二個習題中提出的問題,然後以討論交流的方式,使學生知道文中所寫的月球是個什麼樣的世界,它有哪些沒有解開的謎。

初知課文大意之後,教學中還要注意運用想象、資料交流、質疑等各種方法,強化學生對月球魅力的感受。第一自然段是寫人們對月亮的遐想,其中“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是個很重要的句子,教學時要充分利用這個句子及相關泡泡,引導學生展開更多的遐想,感受月亮的魅力。可以讓學生在有感情朗讀的基礎上想象夜幕降臨,皓月當空的景象,最後交流各自對月亮的感受和遐想。第三自然段至第六自然段是具體列舉月球的不解之謎的。每個謎的提出都是先列舉實驗結果,然後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從而揭示其中的神祕之處。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想,理清這些不解之謎提出的思路。比如,從把細菌撒在月球塵土上,細菌全死了的事實,提出了一個疑問:月球塵土是否有殺菌的本領?從月球巖石和地球巖石年齡的比較,提出了兩個星球年齡大小的疑問和對兩個星球火山活動的猜測等等。第七自然段只是一個意味深長的省略號。它表示文中的列舉並沒有窮盡,月球之謎還有很多很多,月球因此顯得更神祕了。另外,省略號也使文章結尾具有了開放性,提供了師生交流蒐集的月球知識的園地。教學時可以用“月球真是個神祕的星球啊,我們來交流一下蒐集的月球資料,看看月球還有哪些未解之謎”之類的提問,自然地把資料交流和引導學生深化對文章的理解結合起來,資料交流的時候要注意引導學生試着根據所交流的材料提出問題,以充分了解月球的'情況,進一步感受月球的神祕,激發起探索月球和宇宙的興趣。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摘抄課文中寫得好的詞句。

積累一些描寫月亮的詩句也有助於感受月亮的魅力。課後提供了一些描寫月亮的詩句,教學時可以讓學生熟讀詩句,想象詩句描寫的景象,做到熟讀成誦。詩意以總體感悟為主,不要作過多過細的講解。最後還可以交流各自蒐集到的描寫月亮的詩句。還要充分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提醒學生在以後的閲讀實踐中要注意把自己覺得好的詩文摘抄下來。月亮是文學作品中常見的景象,描寫月亮的詩句很多,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關山月》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李白《月下獨酌》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懷》

要重視朗讀指導。本課儘管是知識介紹性的文章,但朗讀訓練的資源非常豐富,讀課文時特別要注意文中感歎語氣和疑問語氣的處理。同是感歎句,“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這個句子因緊接皓月當空的優美的景色描寫,所以讀起來語氣可輕柔舒緩些。而“這一連串實驗結果是多麼令人費解啊!”這個句子由於上承好多件讓人迷惑的事實,讀的時候語氣可以稍微強烈一些。同是疑問語氣,第一段中的幾個疑問句因為寫的是遐想,可以讀得稍顯輕柔,甚至可以讀出自言自語的意味。第三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中的疑問句表達的都是對一些現象的不解,讀的時候語氣可以稍重些。

月球之謎教學反思12

每次上過類似今天這種情況的網絡課,總是引發很多的思考和爭議,許多人關心的總是他與語文課的關係,把脱離語文教學目標和聽説讀寫能力作為強有力的駁斥論據,以前我也曾懵懂的認為我是不是脱離了目標,在走俏啊?在確定了這堂課的教學目標之後,我堅定了自己的信念,要體現課程與技術的整合,體現新課程的理念,體現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變革,體現多元智能學習,最終實現融合性學習,以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信息素養的形成為最有力的説明!

反思課堂教學設計,我認為教學策略的設計最為重要,同樣,我們教師在日常教學設計中應加強對教學策略的研究和探討,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課堂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一、問題策略的設計

這個主題活動,我始終貫穿着這樣幾個問題的設計,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一種思維的框架,那麼將來無論做什麼事情如果都能受到這種思維的啟發,相信這就是一種良好的思維習慣,繼而有利於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你知道什麼?關於月球的知識你瞭解多少,是對以前知識的一個積累和概括。

2、你想知道什麼?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習慣。

3、你怎樣知道的?對於學習的方法和途徑的認識。

4、你學到了什麼?總結學生經驗。

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要注意層次性,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關鍵要設計好基本問題,基本問題的設計要體現高級思維的'訓練,比如教師在設計“科學進步=探索+…+…”就是要培養學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經驗和具體事例從不同角度和層次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

二、活動策略的設計

有效的小組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集體的團隊精神和協作精神。通過兩次小組活動的開展,一次問題接龍,展現一個小組集體智慧的結晶,比賽哪個小組提出的問題多而且精彩有價值,使得每個學生的頭腦細胞活躍,富有創新意識,“月球上有傳染病毒嗎?”“月球和地球哪個的年壽高?”“月球的塵土具有殺菌的作用嗎?”另一個活動是小組討論填寫等式,然後到別的小組吸取經驗,回來補充自己的觀點,這個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表達、傾聽、再思維的能力,可以説選擇一種好的組織形式,對於提高課堂效率也是相當的重要。

三、評價策略的設計

這堂課中我認為比較失敗的就是沒有很好的體現評價的過程,無論是對於學生精彩的展示還是小組活動,教師的引導,教師的語言顯得有些乾癟,吝嗇,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也是上好課重要標準,另外教師的情緒直接影響了教學的過程和效果。

月球之謎教學反思13

怎樣引導學生讀書?重要的方法就是以問促讀。聽了林青的課深深感到學貴有疑。無疑,學生的學習就好像是少了動力,學習活動就難以進行下去;有疑,便能使學生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要使學生能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進程中來,引導他們如何發現問題這是關鍵。

一、引導學生抓課題質疑初讀課文。

如:《月球之謎》一揭題,林青老師先引導看課件,引導學生:看到月亮,我們會想到什麼問題?(這月球有哪些“謎”?)學生通過初讀課文便會帶着課題的這些疑問去研讀課文。

二、引導學生抓課題再質疑細讀課文。

朗讀課文,林青老師又可引導學生:哪一部分你最提出什麼問題?(月球的哪些“謎”已經解開,哪些還沒有解開?)有了這個疑問,學生便會饒有興趣地投入到學習中。這樣的學習才是學生自己真正的、有目的、有興趣的主動學習。在讀文的過程中,老師可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或工具書來輔助自己解決問題。

此外,引導學生學文過程再質疑,即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根據課文內容隨時去發再問題。如當學生學懂了月球上的'景色奇異後,讓學生來説此時在頭腦中會產生什麼疑問。學生便會自然地想到:月球上的景色為什麼會這麼奇異?這樣就更有利於知識的課外延伸——去閲讀更多的科普説明文,以致於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

月球之謎教學反思14

一、識字教學——以學定教,讓孩子快樂學習。

三年級的孩子已形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因此,在預習時,及時掃清字詞障礙是一個重點。

運用“提前預錯——互相提醒——及時糾正”的方法,讓孩子們自主學習生字,教師可根據預習情況針對性的以學定教,強調易錯字、形近字、多音字等,從而達到省時高效的目的。

二、閲讀教學——關注差異,讓孩子快樂學習。

例:在學習月球的未解之謎環節時,教師設計了:你在閲讀中發現了哪些月球之謎?

要求:

★有條理地説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謎。

★★鼓勵學生依據課文內容提出自己的`疑問。

★★★根據課前收集的資料,推測大家都比較感興趣的月球之謎的謎底。

此處設計體現差異教學,問題分層,讓每一個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

三、課外延伸——激發興趣,讓孩子快樂學習。

課堂上,孩子提出的關於月球的問題五花八門,其難度和深度可不是我們老師可以解決的。這時,我們要做的就是激發孩子的課外閲讀興趣,把課堂延伸到課外,鼓勵孩子課後廣泛閲讀,瞭解自己有興趣的問題。其實,這些關於月球的問題有很多是目前人類無法解開的謎團,但我們要的不是結果,而是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及閲讀的過程,不是嗎?這才是語文課語文味的體現,而“謎”只是激趣的手段。

月球之謎教學反思15

《月球之謎》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紹月球知識的文章,從皓月當空的美好景象落筆,説到人類第一次登月後看到的月面,接着列舉了一些與月球有關的不解之謎,最後以“對神祕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探索下去”結束。瞭解月球是個什麼樣的世界,瞭解課文中所寫的月球之謎,是本文的重點。這是一篇科普文,通過一堂課下來,我覺得自己上的並不成功,

學生雖然對這類文章很感興趣,可是由於這裏的文化背景以及經濟條件的限制,很多作業都不能完成,學生家裏沒電腦,課外書又很少,所以他們的知識面不廣,上課時僅僅侷限於書本上的`知識,很多學生叫他説説對於月球的認識,他們都説不上來,課堂上學生聽的很認真。

現在對於課堂的駕御能力感覺比以前好多了,學生可以隨着我的思路發展並延伸下去,但是課堂的評價語還是太枯燥和單調。對於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方面也需要進一步的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