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花的勇氣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花的勇氣教學反思,歡迎閲讀與收藏。

花的勇氣教學反思

花的勇氣教學反思1

閲讀應該“到心靈”,因為只有到心靈的閲讀,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閲讀。

帶領學生積累,引入課

在教學中,我先帶領學生積累,也現鮮花盛開的畫面,然後讓學生説説由此想起的平時積累的詞句。這時,學生興趣很濃,有的説四字詞語,有的説古詩詞名句,學生把已有的知識準確地運用上,同時也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初讀,知大意

在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後,我讓學生自讀“閲讀提示”,看看這篇課文我們需要知道什麼?理清了問題,我讓學生帶着提示中的問題讀書。然後試用簡練的語言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説,概括主要內容還是一件比較難的`,於是我讓學生抓住“閲讀提示”中作者心情變化的詞語來概括,這樣就簡單了很多。然後讓學生聯繫上下文説説作者這些心情變化都是與什麼有關?學生很明顯就知道是跟花,然後再去感受花的羨。

 品讀,感悟美

在品讀的過程中,我先引導學生學習第一段,感受作者在維也納沒有見到花而感到失望的心情。先讓學生談感受,然後指導學生朗讀,着重指導讀好“只是”、“寂寞”、“真乏味”等,同時注意強調“行”字的讀音。接下來我放手讓學生自學:靜下心來讀文,課文中還有許多地方是寫花的,讀讀看,拿起筆把它畫下來,隨機交流。當學生交流到“原來青草下邊藏着……齊刷刷地冒出來……”時,我讓學生説説從哪可以看出作者的那份激動?學生有的説是三個“這麼”,有的説是“藏”,也有的説是“滿滿”,然後指導學生讀好這幾個詞。當學生説到“純潔,嬌小,鮮嫩”時,我引導學生説話,“‘純潔’的就像——”“‘嬌小’的好比——”“鮮亮鮮亮的小花,彷彿是——”學生的想象很豐富,語言也很有特色,通過宋的説話練習,一幅幅美好的畫面在學生頭腦中生成。然後再指導學生通過朗讀把自己想象的畫面讀出來。這樣朗讀更有實效性。再如:在交流到“隔過雨窗……在車窗上流動”時,我也是引導學生想象在你頭腦中彷彿看到了怎樣的畫面?通過想象説話,學生彷彿也置身其中,然後再去指導朗讀,這樣讀得更有層次。

回讀,抒胸臆

在交流最後一小節時,我説:“平時你聽到的‘拔地而起’是形容什麼?”有的説是樹木,有的説是大樓。“而這裏卻説是——”“小花”。“從哪些詞感受到的呢?”“一下子。(冒、改天換地)”“瞧,那冷風冷雨中的小花好像在對你説……”引導學生説話,由此引入到作者對生命的意味是什麼呢——勇氣。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有的説:“當遇到困難時,要勇敢地面對,這樣才可能戰勝困難。”有的説:“就拿我們平時學習來説,如果遇到困難就放棄,遇到困難就放棄,那到頭來將一事無成。如果能勇敢地與困難作鬥爭,才會取得勝利,所以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有勇氣。”

拓讀,擴視野

在課即將結束時,我建議學生去看一看作者馮驥才先後三次去維也納所寫的《維也納春天的三個畫面》,去感受作者三次去的不同心情。

花的勇氣教學反思2

本文是略讀課文,教學的重點是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教學時應充分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學時,我首先引導學生披文入情: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按照閲讀提示的要求,説一説作者在維也納經歷了一件什麼事;然後畫出表現作者情感變化的詞語,聯繫上下文想一想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理清情感線索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認真研讀課文:把自己喜歡的部分多讀幾遍,細細體會作者的內心感受;找出自己認為寫得好的詞語反覆品味,感受作者用詞的精妙;提出不懂的問題與同學進行交流探討。這篇課文的語言準確生動,耐人尋味,如“沒有花的綠地是寂寞的”“綠色到處氾濫”“我用手扒開草一看,原來青草下邊藏着滿滿一層小花”“我想它們剛冒出來時肯定很壯觀”“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此刻那些花兒一下子全冒了出來,頓時改天換地,整個世界鋪滿了全新的色彩。”“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奪目,神氣十足。”“小小的花兒居然有如此的氣魄”“我的心頭怦然一震,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麼,是──勇氣!”

教學時,我讓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詞語進行賞析,引導學生感受語言的優美,領會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努力達到增強學生語感,積累語言之目的。教學時應以讀為主線,特別要注重朗讀的指導,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在理解內容、品味語言之後,又讓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全文,循着作者感情的變化,讀出失望──吃驚──遺憾──驚奇──震撼,使學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為一體。

由於經驗不足,教學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進一步改正:

1、教師放手不夠,擔心學生找不出説不到。

2、在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感受作者用詞的精妙時未能把握好課文的.兩條線索,忽視了兩條線索之間的密切聯繫,使學生在體會上有困難。

3、學生的朗讀浮於表面,沒有深入到文本情境中。

整改措施:

1、緊緊抓住兩條線索之間的密切關係,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引導學生領會作者情感變化的過程。

2、引導學生通過入情入境地朗讀,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

3、遵照略讀課文的要求,教師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

花的勇氣教學反思3

《花的勇氣》這篇課文細緻而又生動地描寫了作者在維也納尋花的經過以及由此產生的心理感受:從只見綠地不見花時的失望、見到花兒藏身於草下時的吃驚,到離開前仍不見花兒冒出來時的遺憾,再到看見花的原野時的驚奇,最後被花兒的氣魄所震撼,進而閃現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氣!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體會含義深刻的詞句的意思,教學的難點是理清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理解變化的原因。因此我在教學此課時,首先按照閲讀提示的要求讓學生初讀課文,説一説作者在維也納經歷了一件什麼事?然後畫出表現作者情感變化的詞語,聯繫上下文想一想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並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失望 沒有花的綠地是寂寞的

遺憾 花藏在草下

驚奇 冷風冷雨中冒出來

心頭怦然一震 花的勇氣

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理清情感線索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細讀課文,體會作者的內心感受,抓住重點詞句反覆品味,如“沒有花的綠地是寂寞的”“我用手扒開草一看,原來青草下邊藏着滿滿一層小花”“我想它們剛冒出來時肯定很壯觀”“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此刻那些花兒一下子全冒了出來,頓時改天換地,整個世界鋪滿了全新的色彩。”等,教學時,我讓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詞句進行品讀賞析,與學生進行交流探討,感受本文語言之美,領會作者用詞造句的精妙。教學時應以讀為主,特別要注重朗讀的指導,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體會作者感情的變化:失望──遺憾──驚奇──心頭怦然一震。

通過反覆誦讀“心頭砰然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麼,是勇氣!”瞭解這是全文的中心,是作者對生命的感悟。

最後讓學生自己談感受,讓他們明白花都有如此的勇氣,我們更應該有勇氣面對困難和挫折。無論你多麼弱小,無論你遇到什麼挫折,只要你有勇氣就會有希望。談到激情處我順勢讓學生課後寫一篇讀後感,大多數學生都能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寫感受,感情真摯,內容充實,效果很好。

遺憾的是課文較長,含義較深,一節課內沒有充分的時間給學生品讀賞析,積累運用。

花的勇氣教學反思4

【學習目標】

1、認識4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的意思,領會作者語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對生命的感悟,樹立無所畏懼的勇氣和信心。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教師準備《維也納春天的'三個畫面》全文。

一、自讀“提示”,明確要求

1、快速默讀“閲讀提示”,想一想“提示”告訴了我們什麼,提出了哪些要求。

2、全班交流,明確閲讀要求。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自主學習:

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2、小組合作學習:

輪讀課文,互相糾正字音,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説一説課文的主要內容。

2、全班交流:

指名朗讀課文,認讀生字,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細讀課文,理清脈絡

1、仔細閲讀課文,邊讀邊畫出表現作者情感變化的詞語,聯繫上下文想一想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2、投影出示,請學生完成下面的填空:

作者最初看見草地時,感到______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

扒開草後看見躲藏着的小草時,感到________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____;

離開維也納前,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_____;看見花的原野時,感到__________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__;體會到小花的氣魄時,心頭________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研讀課文,品味語言

1、自主研讀:

⑴ 再讀課文,把自己喜歡的部分多讀幾遍,仔細體會作者的內心感受,把自己的感受也寫在旁邊。

⑵ 將自己認為寫得好的句子、詞語反覆品味,想一想作者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2、全班交流:

説一説自己喜歡的地方及原因,教師引導學生共同就某些地方展開評議,各抒己見。

3、感情朗讀,交流感悟:

⑴ 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部分,談一談自己的感受。教師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讀出聲、讀出形、讀出情。

⑵ 讀了這篇課文,你對生命又產生了哪些新的感悟?結合前面的幾篇課文,大膽地談一談自己對生命的思考。

五、積累語言,拓展閲讀

1、抄寫自己喜歡的段落、語段或詞語。

2、這篇課文選當代著名作家馮驥才的散文《維也納春天的三個畫面》,請同學們課後仔細閲讀這篇優美的散文。

花的勇氣教學反思5

《花的勇氣》選自馮冀才的散文《維也納春天》的三個畫面。課文生動描寫了作者在維也納尋花的經過以及由此產生的心理感受,從只見綠地不見花的失望,見到花兒藏身於草下時的吃驚,到離開前仍不見花兒冒出來時的遺憾,再到看見花的原野時的驚奇,最後被花兒的氣魄所震撼。作者在愛花----尋花---盼花----看話的過程中,被小小的花兒傲風斗雨的精神所感染,閃現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義就是勇氣。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體會含義深刻的詞句的意思,教學的難點是理清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理解變化的原因。

我在教學中充分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説説作者在維也納經歷了一件什麼事,然後畫出表現作者感情變化的詞語和句子,聯繫上下文想想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失望

沒有花的'綠地是寂寞的

遺憾

花藏在草下

驚奇

冷風冷雨中冒出來

震撼

花的勇氣

在討論的過程中,我還配上了畫面,在情景互動中,完成了課文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為一體。此外,在教學的過程中,我還抓住了句子的理解,如;“我的心怦然一動,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麼,是勇氣!這是全文的中心句。是作者對生命的感悟,我們以後如果遇到困難和挫折也要勇敢的面對。讓學生自然而然的受到教育。

花的勇氣教學反思6

《花的勇氣》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生動地描寫了作者在維也納尋花的經過以及由此產生的心理感受,從只見綠地不見花的失望,見到花兒藏身於草下時的吃驚,到離開前仍不見花兒冒出來時的遺憾,再到看見花的原野時的驚奇,最後被花兒的氣魄所震撼。作者在愛花、尋花、盼花、看花的過程中,被小小的花兒傲風斗雨的精神所感染,閃現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義就是勇氣。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體會含義深刻的詞句的意思,教學的難點是理清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理解變化的原因。因此,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注重讓學生自由閲讀,自主感悟。孩子們沉浸在文本中,思維如靈動的飛鳥。

上課伊始,我引導學生回憶本單元前三篇課文,由盲童安靜用手觸摸春天,用心靈觸摸春天;温迪一家人用眼睛延續光明,用愛心延續生命;牆角的小瓜苗,奮力求生的飛蛾對生命的渴求,引入:在冷風冷雨中的小花又對生命有怎樣的追求呢?學生懷着好奇心開始自由朗讀課文。接着,我給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探究時間,讓他們畫出文中描寫作者心情的句子和令自己感動的句子,並在下面寫出自己的感受。在給予孩子充分的思考時間後,小組內交流彙報,使孩子的個性與思維得到再一次體現。之後,共同交流時,我鼓勵孩子大膽表達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給予他們真心的讚美。孩子們智慧火花不斷閃現,

竟然爭先恐後,出口成章。整個課堂詩意飛揚,心情歡暢,充滿濃濃春意。我與孩子們與小花一起體驗生命的含義。最後點題,無需多費口舌,孩子已領會作者的感悟:小小花兒居然有如此氣魄,在冷風冷雨中傲然挺立,這是花的勇氣,是生命的勇氣。緊接着,我追問學生:那麼我們應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呢?孩子立刻就體會到:勇敢地面對風風雨雨,無論你是多麼弱小,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只要有勇氣就會有希望。孩子們再次體會到生命的勇氣。教學時,我還不忘讓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詞句進行品讀賞析,與學生進行交流探討,感受本文語言之美,領會作者用詞造句的精妙。語文教學應以讀為主,本課的教學我還特別注重朗讀的'指導,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相關句子,體會作者感情的變化:失望──吃驚──遺憾──驚奇──震撼。通過反覆誦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感情變化,認識到生命的意義就是勇氣。本節課,我能夠大膽地對教材進行取捨,有舍才有得。在這節課上,我舍掉了那些煩瑣的分析,舍掉了一段一段地講解。孩子們得到了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得到了他們張揚個性的機會,得到了展示自我風采的機會,甚至得到了一生受益的做人原則——他們怎樣成為一個有勇氣的人!在課的尾聲昇華思想的環節中,孩子們踴躍發言,對勇氣的認識簡直成了至理名言,孩子們的精神世界和語文知識在同升同長,或許感覺達到了教育的最高境界。語文課既實實在在又讓孩子們的情感價值觀得以體現,這一點主要歸功於在每一節課上都有所“得”。

不過,本節課不足的地方是,在像處理好“小花們在冷風冷雨中

傲然挺立”這些關鍵句時,對文本的研讀沒能獨具匠心,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了。因而,體會作者“通過由物及情的變化、昇華自己的感情”這一教學的難點未能突破。今後在怎樣引導學生以讀促悟方面,是一個值得思考又有待解決的問題。

花的勇氣教學反思7

四年級新教材對於我來説已是新手,又遇“生命”的文章,更是一大挑戰。生命之重難以承受,但本人仍硬起頭皮去輕觸“花的勇氣”。

一、我的文本解讀:

本文文質兼美,到處都有我們需要積累的語言,到處都有我們需要品讀的句子,但一堂課時間有限,因此我重點抓住作者看到的三個畫面——沒有花的綠地、千萬朵小花藏身的草地、花的原野來解讀感受文本,抓住重點詞語,通過朗讀,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

二、我的教學設計:

三個畫面我該如何用不同的方式引領學生去品讀,通過什麼方式讓學生習得。三個畫面分別側重於什麼?通過這些問題的思考解決,完成了我課堂的環節教學設計。

三、我的細節處理:

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的觀點對我影響很大,尤其是他的“詩意語言”,只有讓語文課顯得“詩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才會不減,只有“詩意課堂”才能營造出“薰陶、感染”的氛圍,語文不是教出來的,我們更不能竭澤而漁。這一直是我課堂教學的原則。因此本堂課,我注意導入的“詩意鋪墊”,注意環節之間的“詩意過渡”,引導點播的`自然,練習的精當等。

課堂教學對我們來説是一條艱難的漫漫長路。但,我們相信伴着冷風冷雨中的“花的勇氣”孜孜前往,一定會有改天換地的畫面出現。

花的勇氣教學反思8

學習目標

1.認識4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的意思,領會作者語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對生命的感悟,樹立無所畏懼的勇氣和信心。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教師準備《維也納春天的三個畫面》全文。

自讀提示,明確要求

1.快速默讀閲讀提示,想一想提示告訴了我們什麼,提出了哪些要求。

2.全班交流,明確閲讀要求。

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自主學習: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2.小組合作學習:輪讀課文,互相糾正字音,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説一説課文的主要內容。

3.全班交流:指名朗讀課文,認讀生字,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細讀課文,理清脈絡

1.仔細閲讀課文,邊讀邊畫出表現作者情感變化的詞語,聯繫上下文想一想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2.投影出示,請學生完成下面的填空。

作者最初看見草地時,感到______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

扒開草後看見躲藏着的小草時,感到________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

離開維也納前,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見花的原野時,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__;

體會到小花的氣魄時,心頭________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讀課文,品味語言

1.自主研讀:

a.再讀課文,把自己喜歡的部分多讀幾遍,仔細體會作者的內心感受,把自己的感受也

寫在旁邊。

b.將自己認為寫得好的句子、詞語反覆品味,想一想作者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2.全班交流:説一説自己喜歡的地方及原因,教師引導學生共同就某些地方展開評議,各抒己見。

感情朗讀,交流感悟

3.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部分,談一談自己的感受。教師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讀出聲、讀出形、讀出情。

4.讀了這篇課文,你對生命又產生了哪些新的感悟?結合前面的幾篇課文,大膽地談一談自己對生命的思考。

積累語言,拓展閲讀

1.抄寫自己喜歡的段落、語段或詞語。

2.這篇課文選自當代著名作家馮驥才的散文《維也納春天的三個畫面》,請同學們課後仔細閲讀這篇優美的散文。

花的勇氣教學反思9

聽了《花的勇氣》,受益匪淺。這篇課文是四年級下冊的一篇略讀課文。説實在的,這篇文章不好上,我想根據自己的所聽、所見談幾點自己的所感。

一、導入:温故知新,水到渠成

在導入環節,老師運用由花想古詩的方法,總共出示了六種常見的花,學生藉此複習了和每種花有關的古詩句,温故知新,複習了古詩,也活躍了課堂氣氛。

二、教材處理上整體把握,抓主線

本文是略讀課文,連老師首先引領學生複習了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並且牢牢抓住了本篇課文的學習重點——經歷的事件和由此對應的人物心情的.變化,這符合略讀課文的學習特點。小組內的合作討論也符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出示的填空題,由事件和心情交錯組成,符合學生的認知習慣,理清了課文的整體脈絡:“(無花)失望——(藏花)吃驚——(不見花開)遺憾——(花開原野)驚奇——(氣魄)震撼”這是一組頗具特點的課文脈絡圖,連老師巧妙地運用這張圖,藉此要學生説説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中段學生對文章梗概的把握需要方法的指引,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指導。由此圖老師還讓學生説説還能發現什麼,這是對文章內涵的進一步挖掘——作者的心情皆因花起。

三、巧妙處理文本,因果倒序教學

在重點環節老師先讓學生感悟“花滿原野”時讓作者心頭一震的畫面,説説從哪些詞語看出了作者這種心情?通過讓學生對詞語的細細品味來達到對文本的深層認知:“改天換地”寫出了變化大,“全冒出”來體現了變化快……教師由這一段的教學引入到第二自然段也就是“藏花”時的教學,同樣讓學生挖掘體現作者驚奇的詞語,“這麼多”,“這麼密”,“這麼遼闊”。從果到因的反序教學,更能體現對比的巧妙,也更能體現出文中的中心——花的勇氣,由此花兒由藏身到開滿原野的過程更加令人回味,令人印象深刻。藉此出示填空題:青草下藏的,不僅僅是花,還是( )。此項語言訓練,訓練了學生挖掘文本深層內涵且合理表達的能力。最後再次回到第七自然段,配樂朗讀,學生一定沉浸在從驚奇到震撼的畫面中,作者心情的變化過程由此也內化到學生的內心。

四、讀寫結合,聯繫實際

在語文這門學科的學習中,讀和寫是密不可分的。為了實現知識的遷移,老師又引導學生學習《花的勇氣》的寫法,讓學生寫出種子的勇氣是();梅花的勇氣是( );青松的勇氣是( )。訓練了學生組織概括語言的能力。

花的勇氣教學反思10

《花的勇氣》是一篇略讀課文,選自馮驥才的散文《維也納春天》的三個畫面。課文生動描寫了作者在維也納尋花的經過以及由此產生的心理感受,從只見綠地不見花的失望,見到花兒藏身於草下時的驚喜,到離開前仍不見花兒冒出來時的遺憾,再到看見花的原野時的驚奇,最後被花兒的氣魄所震撼。作者在愛花——尋花——盼花——看花的過程中,被小小的花兒傲風斗雨的精神所感染,閃現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義就是勇氣。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體會含義深刻的詞句的意思,教學的難點是理清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理解變化的原因。因此教師在教學此課時,首先按照閲讀提示的要求讓學生初讀課文,説一説作者在維也納經歷了一件什麼事?(這篇課文細緻而又生動地描寫了作者在維也納尋花的經過以及由此產生的心理感受。教師本打算要學生根據黑板上的板書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但學生也許預習透徹吧,直奔主題説出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氣。)然後畫出表現作者情感變化的詞語,聯繫上下文想一想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理清情感線索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細讀課文,體會作者的內心感受,抓住重點詞句反覆品味。這篇課文的語言準確生動,耐人尋味,如“沒有花的綠地是寂寞的”、“我用手撥開草一看,原來青草下邊藏着滿滿一層小花”、“我想他們剛冒出來時肯定很壯觀”、“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此刻那些花兒一下子全冒了出來,頓時改天換地,整個世界鋪滿了全新的色彩”等,教學時,教師讓學生找出兩次作者看到花的詞句進行品讀賞析,與學生進行交談探討,感受本文語言之美,領會作者用詞造句的精妙。教學時以讀為主,特別要注重朗讀的指導,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體會作者感情的變化:失望——驚喜——遺憾——驚奇——怦然一震。

通過反覆誦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認識到生命的意義就是勇氣。

花的勇氣教學反思11

《花的勇氣》選自馮冀才的散文《維也納春天》的三個畫面。課文生動描寫了作者在維也納尋花的經過以及由此產生的心理感受,從只見綠地不見花的失望,見到花兒藏身於草下時的吃驚,到離開前仍不見花兒冒出來時的遺憾,再到看見花的原野時的驚奇,最後被花兒的氣魄所震撼。作者在愛花----尋花---盼花----看話的過程中,被小小的花兒傲風斗雨的精神所感染,閃現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義就是勇氣。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體會含義深刻的詞句的意思,教學的難點是理清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理解變化的原因。

我在教學中充分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説説作者在維也納經歷了一件什麼事,然後畫出表現作者感情變化的詞語和句子,聯繫上下文想想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失望 沒有花的綠地是寂寞的

遺憾 花藏在草下

驚奇 冷風冷雨中冒出來

震撼 花的勇氣

在討論的過程中,我還配上了畫面,在情景互動中,完成了課文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為一體。此外,在教學的`過程中,我還抓住了句子的理解,如;“我的心怦然一動,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麼,是勇氣!這是全文的中心句。是作者對生命的感悟,我們以後如果遇到困難和挫折也要勇敢的面對。讓學生自然而然的受到教育。

花的勇氣教學反思12

【教材解讀及設計理念】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花的勇氣》是一篇有關生命主題的略讀課文。本文細緻而又生動地描寫了作者在維也納尋花的經過以及由此產生的心理感受。構思精巧別緻,以作者跌宕起伏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富情於景,情理交融,耐人尋味。語言生動、優美、流暢、值得細細咀嚼品味。針對以上特點,我力爭在“全國小語會會長崔巒老師指出:語文教學要返樸歸真,簡單實用,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的理念指導下,引導學生體會花兒在冷風冷雨中怒放的氣魄,領會作者對生命的感悟;以及通過對語言的感受,領悟,不斷吸收和積累語言,進而增強語感,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含義深刻詞句的意思,領會作者語言的精妙和對生命的感悟。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出示“勇氣”,讓學生説説什麼時候需要勇氣。

2、補上“花的”:

(今天,讓我們去感受一份特殊的勇氣──花的勇氣)

3、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

要求:

⑴ 把字讀準,把句子讀通順。

⑵ 思考:

作者在維也納經歷了一件什麼事?

2、交流:

作者在維也納經歷了一件什麼事?(可以就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來説,也可以藉助作者情感變化的詞來説一説)

三、品味語言,情感共鳴

過渡:維也納的春天猶如一位善變的魔術師,作者的情感也隨之跌宕起伏。

1、這些情感變化的詞分別在哪些段落?並思考:作者為什麼會從“失望”“遺憾”到“驚奇”“心頭怦然一震”?

2、交流──深入體會作者內心的感受以及作者用詞的精妙、對生命的感悟:

重點抓好最後兩段,特別是帶點的字詞。

“迎着吹在臉上的細密的、涼涼的雨點,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這正是前幾天那片千萬朵花兒(結合前文“白的、黃的、紫的;純潔、嬌小、鮮亮;這麼多、這麼密、這麼遼闊!”理解並積累)藏身的草地,此刻那些花兒(結合前文“白的、黃的、紫的;純潔、嬌小、鮮亮;這麼多、這麼密、這麼遼闊!”理解並積累)一下子全冒了出來,頓時改天換地,整個世界鋪滿了全新的色彩(結合前文“白的、黃的、紫的;純潔、嬌小、鮮亮;這麼多、這麼密、這麼遼闊!”理解並積累)。雖然遠處大片大片的花與濛濛細雨融在一起,低頭卻能清晰地看到,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拓展“白的小花、黃的小花、紫的小花”;“這麼多的小花、這麼密的小花、這麼遼闊的小花!”理解並積累),都傲然挺立,明亮奪目,神氣十足。”

“我驚奇地想:它們為什麼不是在温暖的陽光下冒出來,偏偏在冷風冷雨中拔地而起呢?小小的花居然有如此(怎樣的?)的氣魄!我的心頭怦然一震,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麼?是──勇氣!”

3、作者的“失望、遺憾”只作為鋪墊,做“略”處理。而“精”在對花的勇氣的震撼和對美好生命的感悟。

4、把自己喜歡的'部分多讀幾遍,體會體會作者內心的感受。有問題的提出來,在小組內交流,並引申至課外。

四、積累語言,拓展閲讀

1、抄寫自己喜歡的段落、語段或詞語。

2、推薦閲讀《維也納春天的三個畫面》和人教版四年級第五單元的課文《觸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

【板書設計】

花的勇氣

驚奇 怦然一震

吃驚

失望 遺憾

【課後反思】

略讀課文教學的追求──“精略相輔,略中有精,教略而學不略”。

著名特級教師王燕驊老師説:“略讀課文的教學應當是‘教’略,而學要‘豐’;應當是‘教’略,而‘學’不略。”比較好的做法是:略中有精,整體把握求“略”,重點感悟求“精”。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花的勇氣》是一篇有關生命主題的略讀課文。本文細緻而又生動地描寫了作者在維也納尋花的經過以及由此產生的心理感受。構思精巧別緻,以作者跌宕起伏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富情於景,情理交融,耐人尋味。語言生動、優美、流暢、值得細細咀嚼品味。我力求在“全國小語會會長崔巒老師指出:語文教學要返樸歸真,簡單實用,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的理念指導下,引導學生體會花兒在冷風冷雨中怒放的氣魄,領會作者對生命的感悟;以及通過對語言的感受,領悟,不斷吸收和積累語言,進而增強語感,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現在,仔細審視自己教學略讀課文《花的勇氣》的課堂,覺得有很多地方需要修正。

1、略需更略,精要更精:

在備課時,我的預設是1~6段略教,只作為“我”對花的生命的感悟的鋪墊,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放不開,還是牢牢地牽着學生抓住作者的情感線一步一步地學習、朗讀、交流、感悟。而在處理第7、8兩段時,沒有足夠的時間精教、精學。致使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略還不夠略,精也不夠精。如果改為:

⑴ 初讀課文後,説説作者在維也納經歷了一件什麼事?(可以就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來説,也可以藉助作者情感變化的詞來説一説。只需瞭解大意即可。)

⑵ 再讀課文,找出這些情感變化的詞分別在哪些段落?並思考:作者為什麼會從“失望”“遺憾”到“驚奇”“心頭怦然一震”?(交流中重點感悟7、8兩段,即精讀。)

⑶ 把自己喜歡的部分多讀幾遍,體會體會作者內心的感受。有問題的提出來,在小組內交流。

⑷ 積累:

抄寫自己喜歡的段落、語段或詞語。

拓展:

① 延伸課外──閲讀《維也納春天的三個畫面》。

② 搭起與精讀課文的橋樑──閲讀人教版四年級第五單元的課文《觸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

相信這樣的處理,略會更略,精會更精,這才是真正的略讀課文教學。

2、充分利用導語,給學生足夠的思維空間:

在課前,我考慮到現在四年級的學生,對導語還不熟悉,還沒接觸文本就給予一定的定勢,不太可取,於是捨棄了導語的利用。其實,略讀課文前的導語一般都體現了略讀課文教學的思路,本文也不例外。所以,充分利用導語,不僅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大意,更重要的是可以直接拋出矛盾衝突:作者為什麼會從“失望”“遺憾”到“驚奇”“心頭怦然一震”?從而給學生足夠的思維空間,師生對話也就有了一定的難度和力度。真可謂一舉多得。

3、掌握閲讀方法,培養學生獨立閲讀能力:

要想培養學生的獨立閲讀能力,只有老師大膽放手,充分相信學生,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才有可能培養好。如初讀課文後,讓學生大致説説作者在維也納經歷了一件什麼事?再讀課文,找出這些情感變化的詞分別在哪些段落?思考:作者為什麼會從“失望”“遺憾”到“驚奇”“心頭怦然一震”?這些寬泛的問題就需要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接觸文本,有更大的空間去思考。這樣,在略讀課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獨立閲讀能力,就不會是一句空話。

葉老曾經説過:“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如果只注重於精讀,而忽略了略讀,功夫便只做了一半。” 可見,略讀課文教學是何等的重要。

為了“精略相輔,略中有精,教略而學不略”,吾將上下而求索!

花的勇氣教學反思13

《花的勇氣》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生動描寫了作者在維也納尋花的經過以及由此產生的心理感受。從只見綠地不見花的失望,見到花兒藏身於草下時的吃驚,到離開前仍不見花兒冒出來時的遺憾,再到看見花的原野時的驚奇,最後被花兒的'氣魄所震撼。作者在愛花————尋花———盼花————看花的過程中,被小小的花兒傲風斗雨的精神所感染,認識到生命的意義就是勇氣。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體會含義深刻的詞句的意思,教學的難點是理清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理解變化的原因。因此我在教學此課時,首先按照閲讀提示的要求讓學生初讀課文,説一説作者在維也納經歷了一件什麼事?然後畫出表現作者情感變化的詞語,聯繫上下文想一想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理清情感線索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細讀課文,體會作者的內心感受,抓住重點詞句反覆品味。這篇課文的語言準確生動,耐人尋味,如:“我用手扒開草一看,原來青草下邊藏着滿滿一層小花”;“我想它們剛冒出來時肯定很壯觀”;“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此刻那些花兒一下子全冒了出來,頓時改天換地,整個世界鋪滿了全新的色彩。”

教學時應以讀為主 ,特別要注重朗讀的指導,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體會作者感情的變化。通過反覆誦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認識到生命的意義就是勇氣。

花的勇氣教學反思14

《花的勇氣》是一篇略讀課文,選自馮冀才的散文《維也納春天》的三個畫面。課文生動描寫了作者在維也納尋花的經過以及由此產生的心理感受,從只見綠地不見花的失望,見到花兒藏身於草下時的吃驚,到離開前仍不見花兒冒出來時的遺憾,再到看見花的原野時的驚奇,最後被花兒的氣魄所震撼,被小小的花兒傲風斗雨的精神所感染,閃現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義就是勇氣。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體會含義深刻的詞句的意思,教學的難點是理清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理解變化的原因。因此我在教學此課時,首先按照閲讀提示的要求讓學生初讀課文,説一説作者在維也納經歷了一件什麼事?然後畫出表現作者情感變化的詞語,聯繫上下文想一想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理清情感線索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細讀課文,體會作者的內心感受,抓住重點詞句反覆品味。這篇課文的語言準確生動,耐人尋味,如 “我用手扒開草一看,原來青草下邊藏着滿滿一層小花”“我想它們剛冒出來時肯定很壯觀”“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此刻那些花兒一下子全冒了出來,頓時改天換地,整個世界鋪滿了全新的色彩。”等,教學時,我讓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詞句進行品讀賞析,與學生進行交流探討,感受本文語言之美,領會作者用詞造句的精妙。教學時應以讀為主 ,特別要注重朗讀的指導,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體會作者感情的變化:失望──吃驚──遺憾──驚奇──震撼。

通過反覆誦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認識到生命的意義就是勇氣。 課文的最後,我讓學生談談對勇氣、生命的感悟.

這堂課雖然沒有我想象中那麼完美,可是在每個孩子心目中確實印象最深的一節課,因為,在他們心中不在是靠別人支配,自己是學習的主人。

課堂上存在着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而我發現這些問題的出現主要在教師自身。這就要求我平時還要加強對學生自學的有效引導,謹慎走好每一步,這樣學生們才會在課堂上有話可説,有情可訴。但是,從這節課當中,我也發現了很多具有亮點的東西,比如學生的思維普遍很活躍,他們的想象力很豐富,個別學生的語言也很優美,如果引導到位,學生們在寫作、講話方面很具有發展潛力。

課堂上需要嚴格規範地管理,學習步驟上需要紮實穩健地實施,這是我和我的學生們下一步需共同努力的方向。

花的勇氣教學反思15

《花的勇氣》節選自馮驥才的《維也納春天的三個畫面》,作者通過對話描寫了四月的維也納:開始見不到花,一陣雨之後,五顏六色的花齊刷刷地冒了出來,在冷風冷雨中傲然挺立。這種堅強的氣魄給了作者強烈的震撼,使作者明白了生命的勇氣。

《花的勇氣》教學反思

《花的勇氣》是人教版第八冊的一篇略讀課文,選自當代著名作家馮驥才的散文《維也納春天的三個畫面》。這篇課文細緻而又生動地描寫了作者在維也納尋花的經過,以及由此產生的心理感受:從只見綠地不見花時的失望、見到花兒藏身於草下時的吃驚,到離開前仍不見花兒冒出來時的遺憾,再到看見花的原野時的驚奇,最後被花兒的氣魄所震撼,進而閃現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氣!對課文中不少含義深刻的句子的理解,這是教學的重點;通過對課文的研讀,體會作者由物及情的變化,並昇華自己的感情,這是教學的難點。

在教學時,我首先引導學生披文入情: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按照閲讀提示的要求,説一説作者在維也納先後看到了哪些景象;然後畫出表現作者情感變化的詞語,聯繫上下文想一想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理清情感線索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認真研讀課文:把自己喜歡的部分多讀幾遍,細細體會作者的內心感受;找出自己認為寫得好的詞語反覆品味,感受作者用詞的精妙。在品讀教學感悟作者內心情感變化這一環節中,我注重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在通過對草地的,綠色氾濫的綠地、藏滿花的綠地、花的原野三個不同場面的對比進一步感受作者從失望--吃驚--驚奇的內心情感變化,從冷風冷雨中的小花身上感受到生命的意味。學生也與作者一起從其他一些植物或生命中感受生命的意味。

整節課教學下來,我收到了老師們的一些中肯的建議,結合自己對教學後的感受,整理出以下幾點:

一、還學於學生,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花的勇氣》是篇略讀課文,應放手讓學生自己感悟。然而我在教學中卻有很多環節並未體現這點,如在感受作者看到四月的維也納哪些景象?學生彙報與我原先預設並不一樣,我就直接把我的意想告訴了學生。在體會作者內心感受時也有類似的情況。為什麼會這樣呢?不是不知道以學生為主體,而是教師對學生不夠放心,不敢放手,擔心學生説不到。我們在教學中總是怕學生答得不好或答得不全,以至於有時候不敢將課堂時間放給學生。殊不知,正因為我們過於追求知識的終極結果,往往忽視學生作為主體的思維探索過程。學生的思維得不到肯定,久而久之,學生就喪失了學習的信心,失去了學習的動力。事實上,語文教學有其本質的特點: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即有很強的主觀性。對同一問題不同人可能會有不同的見解和觀點。對事物的感悟因人而異,對文章的分析受生活的影響。但是,一個人的思維只要存在合理性,並在這個過程中得到發展,就已經達到了教學的目的,因此,我們在教學上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認識,並且鼓勵學生的自我認識。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

二、課堂語言的精確、精細

課堂語言應該生動形象是語文教師應該具備的素質,然語言的精確,簡潔也是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這樣可減少課堂內的羅嗦現象。我在教學中雖然聽課教師肯定我的教學語言形象生動,富有激情,但我還是有語言不夠簡潔,羅嗦的問題,對提問的目標指向性不明確。這是我該多向優秀教師學習,學習他們對課堂語言的精心設計,做到簡潔凝練而準確。

三、教給學生的知識必須是正確的

“教給學生的知識必須是正確的'”,這是每位老師都心知肚明的。然而,我在不知不覺中卻把錯誤的知識印在了學生的腦海中。在教學詞語時“改天換地”一詞,在學生髮現了我的錯誤“改天換日”,我在極力掩飾這一錯誤時卻四次把這個詞讀錯,雖然這不是我故意的但在學生讀詞甚至在我錯誤的引導下,也會淺意識的把錯誤記在腦中。教育是來不得半點馬虎的。教師教給學生的知識必須是正確的。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也從中得到了一些收穫,面對在教學中出現的錯誤,出現的問題有了一個改變的方向。要學會相信學生,該放手時就放手,他們也許會給我們意想不到的驚喜。語言文字的品讀要與文本結合,要讓學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讀中品讀。作者張麗華

《花的勇氣》是一篇獨立閲讀課文。按常規應該一課時結束。而我雖然紮實地引導學生讀了,讀懂了,但拖沓現象還是比較嚴重。關鍵原因還是自己備課時不甚明瞭,邊講邊明晰。理清了自己和學生閲讀的思路,對字詞句段摸着走了一遍。精髓的部分,需要昇華的地方沒有凸現出來。

第二節課,針對另外一個班,我又做了適當的補充,可是結果卻截然不同。同樣由“失望”到“遺憾”到“驚訝”,在閲讀中學生的思路不由自主的形成了前後文章的對比:失望和驚訝。很明顯的對比出了作者驚訝於小花改天換地勇氣--冒出來的勇氣,頂着風雨拔地而起的勇氣。順着思路覺得花的勇氣不僅僅在於冷風冷雨中的傲然挺立,明亮奪目,神氣十足。

教學雖然結束,但我對文章最後一段,作者的結尾產生了疑問小花有如此的氣魄,什麼氣魄?在文中小花體現出了哪些勇氣?帶着這些疑問,應該再細細地讀文,去品味。相信,對花的勇氣會有更進一步的感悟。

課後,我給學生朗讀了《一個普通靈魂能走多遠》。希望靠我的朗讀彌補我的遺憾。遺憾我沒有找到原文來讀一讀,遺憾自己課前沒有準備的再充分一些。匆匆,太匆匆。

紛紛煩煩中反思這課的教學存在一下幾個問題:

1、教師自身對文本體悟挖掘不到位,不能夠敏鋭的抓住文本的精妙之處。

2、教師對教學中的輕重之處處理不當,導致拖沓,重點不夠突出。

3、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對於學生的讀書的方法和閲讀習慣培養不夠。其實,教師自身的讀書方法和閲讀習慣也不夠好。需要學習和培養。

如果説優點的話,應該是關注的了學生需要和麪對了大部分的學生。對學生有着真誠平等的態度。

需要探究的問題:

如何提升自我,準確感知把握文本。

閲讀方法和閲讀習慣的探究和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