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一年級第幾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年級第幾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年級第幾教學反思

一年級第幾教學反思1

“認識幾和第幾”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這對於一年級孩子來説,這個知識點孩子很容易混淆。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在實際教學中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教材的主題圖是以場景的形式來表現的,而手頭又缺乏這幅教學情境圖,因此我把教材上的主題圖重新作了調整,變為讓小猴子和小兔子聚餐的教學情境。當我將小猴子、小兔子、桃子和蘿蔔的圖片凌亂的貼在黑板上時,孩子們立刻瞪大眼睛,露出好奇的神情,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在一開始就被調動起來。

2、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

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讓學生能輕鬆地解決隱藏在主題情境中的數學問題,在動態的參與中學會“幾”和“第幾”,這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容易接受,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能活躍課堂氣氛。

3、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數學課堂更應關注學生的數學思考,在本節課中我設計了一些有層次、針對性強的問題,讓學生在觀察、思考、比較的過程中自然地訓練了思維,並掌握所學知識。如觀察黑板上排列好的幾隻小兔和小猴,設計了一連串的'問題:

①一共有幾隻小動物?

②排在左邊第2的是誰?

③排在右邊第2個的又是誰?

④為什麼同樣是排在第2,小動物卻不一樣呢?

⑤左數4個動物都有哪些?

從左數第4個動物是誰?這些問題並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後有着密切聯繫的,學生在不斷的辨析比較中提升了自己的思維能力。

一年級第幾教學反思2

《認識幾和第幾》這節課是區分“幾”和“第幾”的不同含義。“幾”指的是一共是多少,“第幾”指的是事物的順序,是其中的某一個。孩子們判斷一共有幾個並不難,而指出第幾個必須考慮應從哪個方位數起,要難得多,對於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年齡偏小,方位感尤其是分左右還較差,對“幾個”和“第幾個”區別起來還有一定的困難。

教材的主題圖是排隊買票的情境呈現,出示主題圖後問孩子們猜他們在幹什麼?從中穿插進行禮貌教育,之後問有幾人在排隊?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幾?小女孩排在第幾?這些問題都難不倒學生,他們都能一下子説出答案。但當我問:這裏的第2指的是幾個人?第5指的是幾個人?學生們似乎不太清楚這個問題到底如何回答,我又問:這裏的第二是2個人嗎?第五是5個人嗎?這樣的問題學生就會回答了,由此引出:第2和第5指的是一個人!之後讓學生看圖再説説。“想想做做”第1題塗燈籠,從左邊起,塗4個和塗第4個,先讓學生明白每道題是塗幾個,再讓他們塗色。

但課上沒及時反饋學生的作業,應該多展示幾個學生的作業,讓學生通過比較發現自己的不足。做完後還要問:如果從右邊塗起呢?讓學生説一説,指一指。“想想做做”第2題,左邊一幅圖是問小男孩的家在第幾層?很多學生回答第5層,他們都是數陽台的層數,一數發現小男孩住在第5個陽台上,所以就説是第5層。我就聯繫生活實際問他們:我們現在的教室是第幾層啊?(一年級在2樓)他們會説:第2層。

接着再讓他們看書上的圖問:我們要怎麼數樓的層數呢?這時就有學生明白了數層數應該看門從下往上數!隨後再請孩子們想想自己家住的房子一共有幾層,你家住在第幾層?右邊這幅猴子撈月圖,答案是有兩種,根據從不同的方向數,結果是不一樣的,學生的回答有的説第2有的説第4,都對,只是要引導學生完整地説話花了一點時間。但在課堂教學中我注重講解,而實際操作的相對少了一些,講課速度偏快些,我覺得應該通過擺圖形讓孩子們動手操作,比如拿出左邊的'幾個或拿出右邊第幾個,多操作多練習來理解所學的知識。況且幾和第幾是教學的難點,因為這裏還涉及到一個從哪邊數的問題,學生對區分左右還有一定的困難,而且幾和第幾也會混淆。比如從右邊起塗第4個燈籠,學生可能還是從左邊數的圈了第四個這樣的錯誤。當然這也和學生目前認字少,不懂題目意思以及所接觸題目量少有關係。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鞏固練習之後,這方面的情況會有好轉。

一年級第幾教學反思3

一年級的國小生,由於年齡小,方位感比較差,對“幾個”和“第幾個”區別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學生剛剛開學,部分學生注意力不集中。針對以上情況,在學習本課時我利用故事和遊戲進行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我是先通過排隊買票的場景,讓學生直接觀察,數數,看到一共5人在買票,戴帽子的小孩和不戴帽子的男孩各排在第幾個,讓學生認識“幾個”和“第幾個”的區別。學生充分地説,自由地説,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練習時我創設了幫小動物摘果子這一情景,學生熱情高漲,積極想參與活動,在讓學生上來摘果子的時候,我沒有直接喊學生的名字,而是提出:哪一排從前或者從後面數第幾個同學,通過遊戲學生一下子就全身心的投入到數學活動中,增加了實際的體驗。學生在參與中鞏固了幾和第幾,這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容易接受,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能活躍課堂氣氛。這對於一年級小朋友非常管用。

一年級第幾教學反思4

“認識幾和第幾”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對於一年級孩子來説,這個知識點孩子很容易混淆。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在實際教學中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教材的主題圖是以場景的形式來表現的,而手頭又缺乏這幅教學情境圖,因此我把教材上的主題圖重新作了調整,變為讓小動物聚餐的.教學情境(在比大小中製作的小猴等學具)。當我將小猴子、桃子、蘋果等圖片凌亂的貼在黑板上時,孩子們立刻瞪大眼睛,露出好奇的神情,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在一開始就被調動起來。

2、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讓學生能輕鬆地解決隱藏在主題情境中的數學問題,在動態的參與中學會“幾”和“第幾”,這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容易接受,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能活躍課堂氣氛。

3、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數學課堂更應關注學生的數學思考,在本節課中我設計了一些有層次,正對性強的問題,讓學生觀察、思考,自然地訓練了思維,並掌握所學知識。如觀察黑板上排列好的幾隻小兔和小猴,設計了一連串的問題:

①一共有幾隻小動物?②排在左邊第2的是誰?③排在右邊第2個的又是誰?④為什麼同樣是排在第2,小動物卻不一樣呢?⑤左數4個動物都有哪些?這些問題並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後有着密切聯繫的,學生在不斷的辨析比較中提升了自己的思維能力。

4、強調“第幾”中的“第”字,從生活出發,實際出發。在教學設計中我添加了一個環節,讓學生尋找自己小組中的“幾和第幾”。這樣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能加深學生的印象。

一年級第幾教學反思5

幾和第幾是基數和序數的淺顯説法, “幾表示事物有多少, “第幾是事物排列的順序號。對於剛入學的學生,年齡偏小,方位感還較差,對“幾個和“第幾個區別起來還有一定的困難。在上這部分內容時,我是先通過排隊買票的場景,讓學生直接觀察,數數,看到一共5人在買票,戴帽子的小孩和不戴帽子的男孩各排在第幾個,讓學生認識“幾個和“第幾個的區別。學生充分地説,自由地説,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認識了 “幾和 “第幾後,對學生進行了練習,把 “想想做做第三題和第四題整合成學生喜歡的故事,邊講邊引導學生做題,使學生更能吸引到老師這來,鍛鍊他們聽講的能力。這一環節讓學生再一次認知幾與第幾,對理解力稍微差的學生也可以進行輔導。

除了在教學方面,我還發現要在鼓勵中引導孩子成長。在做練習時有一道題是這樣從幾個梨中圈5個,然後把圈到的梨中的第四個上打上對勾。一般都是從左到右的圈,我發現班上一位行為習慣很差的同學他們從中間不挨着的圈,當時我就把這位同學的作業展示給其他學生看,並且還表揚了這位同學愛動腦筋,善於觀察圖形。第二天上課這位學生一直坐的很端正,並且知道舉手回答問題,當時我還覺得奇怪。後來想想可能是我表揚了他使得他有了很大的進步。

我時常在想這麼簡單的知識該怎樣講,能使孩子既能很容易的'接受,又能從中得到學知識樂趣。活躍是孩子的天性,那麼就要從孩子身上尋找可以利用的東西,發現每一個孩子的優點彌補他們的缺點。

《第幾》這課,也是一個難點。這一課主要是使學生感知自然數序數的含義,知道自然數除了可用來表示物體的數量外,還可以用來表示事物的次序。因此本課的重難點就是掌握區分“幾個和“第幾的方法,會區分“幾個和“第幾。

一年級第幾教學反思6

自然數有兩個含義,用來表示事物多少時,稱為基數;用來表示事物的次序時,成為序數。本節課學習的是有關序數的含義。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序數的含義,教學中我注意從以下幾點進行操作:

一、情景引入,引導學生感知“第幾”。

我利用一年級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找到了一個與序數有關的故事:古時候,有一個人特別喜歡吃肉包子,他吃了一個不飽,又吃了一個還不飽,直到吃到第五個,才覺得飽了,他拍拍肚子,歎了口氣説:“唉,要知道吃第五個能飽,先吃第五個該多好啊!”學生意猶未盡時,我問大家:“你們説,這個人説的對嗎?”“不對,不對。”學生知其然,不知所以然。這時聰明的樑耀宇站起來説:“這個人要吃五個才吃飽,如果只吃第五個的話,那他就只吃了一個。”我適時引出了今天的課題。

二、利用主題圖,教學序數。

主題圖能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因此,我要求學生先認真觀看主題圖,明白主題圖的意思。並提出問題:“從圖中你能不能知道誰最先買到票,為什麼?”從而引出序數“第一”。有了第一的認識,我進行了如下描述:“你能找到排在第三的是誰嗎?穿粉紅色衣服的阿姨排在哪……”有了指向性較明的問題,學生迅速認識了第一、第二……

三、學生主動參與,鞏固新知。

一年級孩子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那麼必須利用不同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主題圖是靜態的,我讓學生演動態的排隊圖,既能使學生樂於參與,也能使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在實際情景中,學生能主動參與到新知的學習中,並且能用自己的語言表述排隊的學生的具體位置。從左數排在第幾、從右數排在第幾的表述。但由於部分學生還分不清左右,因此,表述起來容易混淆,區分左右的訓練有必要加強。

四、聯繫生活,學習數學。

為了幫學生理解序數的含義,我根據學生身邊的事情,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白“第幾”的含義。如“我想考試得第一,我坐在第一排”等等,學生有了老師的引導,很快會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第幾”。這樣,不僅讓學生鞏固新知,也加強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認為對於低年級孩子的教學,培養學生學數學的興趣尤為重要,那就需要採取不同形式,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樂於參與。

一年級第幾教學反思7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環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等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發展他們的能力,激發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將學生的現實生活與數學課程緊密結合,讓學生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激發孩子們學習數學的興趣,使數學活動過程真正實現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信息接受與反饋、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區分幾個和第幾個,在生活中運用幾和第幾的知識。教學難點準確描述物體所處的位置,課堂上的活動都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通過本課的活動學生基本能將新授知識和生活鏈接起來。

通過這節課我覺得要繼續發揚的是:

1、根據教材情境圖,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以及生活經驗進行教學,安排師生互動拍手、排隊遊戲,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到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重視面對每個學生的學習過程,不放棄每個孩子的受教育機會,不忽視學生的心理感受,學生髮言的面較廣,讓每個學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視的。

3.我在教學中對教材的練習層次進行了調整,在整節課上知識的.進展有序又有度,排隊學生不陌生,遊戲充滿趣味,雖然不斷加大難度,但學生的注意力一直被吸引,沒有疲倦感,同時我一直認為課堂上的一切沒有預演比預演的效果更好,也能真正驗證教師的組織能力和駕馭教材的能力。

課堂教學是藝術,而且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每次上完課都會有些遺憾,所以實際與預設是有距離的,正真的完美只有在教學之後的重設計和反思,教學之後適當的調整設計,相信對以後的教學能提供借鑑作用。

一年級第幾教學反思8

週四週五出去培訓,數學課沒有進行。《第幾》是週一教學的,由於那一天《班主任手冊》寫得很晚,未能及時發表,實感慚愧。

在上一節課中,“=”比較常用,孩子的掌握基本沒有什麼問題,但是“>”“<”這兩個符號,似乎還有一些孩子還不是特別理解,需要加強認識和記憶。《第幾》這課,也是一個難點。這一課主要是使學生感知自然數序數的含義,知道自然數除了可用來表示物體的數量外,還可以用來表示事物的次序。因此本課的重難點就是掌握區分“幾個”和“第幾”的方法,會區分“幾個”和“第幾”。

本課通過排隊買票這一情境引入,通過説一説有幾個人,小朋友排第二,前面有幾人,後面有幾人,……排第幾,前面有幾人,後面有幾人等等這樣的'問題讓學生初步感知“幾個”和“第幾”,初步讓學生理解“幾個”是表示物體的個數是多少,“第幾”是表示物體所處的位置。課堂上,似乎掌握還可以,但是在作業本中,似乎又問題暴露太多,比如第2小題賽車,幾號車,排名第幾,似乎有些搞不清楚,第4小題,從左數,第幾盆花,幾朵花,也有些不清楚,個別孩子在問題理解上還需要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