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計劃

實用的教學計劃集合8篇

時間是箭,去來迅疾,我們的教學工作又將續寫新的篇章,該寫為自己下階段的教學工作做一個教學計劃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教學計劃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計劃9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實用的教學計劃集合8篇

教學計劃 篇1

七年級年級:

第一週 2背影

第二週 1短文兩篇 3我兒子一家

第三週 4父子情 5羚羊木雕

第四周 6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第五週 7最後一課

第六週 8我的老師 9我的老師 10十三歲的際遇

第七週 11春 12濟南的冬天

第八週 13海濱仲夏夜 14秋魂 15歲月,在黃土地上流過

第九周 16皇帝的新裝 17古代英雄的'石像

第十週 18寓言三則 19盤古開天闢地 20花的話

第十一週 21《論語》十則

第十二週 22扁鵲見蔡桓公

第十三週 23狼 24短文兩篇

第十四周 25詩五首

第十五週 26為學

第十六週 27木蘭詩

第十七週 28賣油翁 29宋定伯捉鬼

第十八週 30詩詞五首

八年級年級:

第一週 中國石拱橋

第二週 北京立交橋

第三週 短文兩篇(死海不死;統籌方法)

第四周 向沙漠進軍

第五週 口技

第六週 讀報常識

第七週 消息 通訊

第八週 評論

第九周 白楊禮讚

第十週 聽潮

第十一週 詩五首

第十二週 故宮博物院

第十三週 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

第十四周 活板

第十五週 蘇州園林

第十六週 核舟記

第十七週 在烈日和暴雨下

第十八週 變色龍

九年級年級:

國中語文第五冊教學計劃

第一週 1. 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2. 美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升空後爆炸

第二週 3.誰是最可愛的人

第三週 4.介紹《應用文寫作知識》

5.《還鄉夢》自序

第四周 6.防治近視問答

7.最後一次講演

第五週 8.理解,應該是雙向的

9.我的“長生果”

10.自學的好幫手---工具書

第六週 11.孔乙己

第七週 12.范進中舉

第八週 13.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第九周 14.詩詞兩首---- 沁園春 雪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第十週 15.詩兩首----周總理,你在哪裏

青紗帳----甘蔗林

第十一週 16.海燕

第十二週 17.《白毛女》選場

第十三週 18.《陳毅市長》

19.《打漁殺家》選場

第十四周 20.愚公移山

第十五週 21.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第十六週 22.岳陽樓記

第十七週 23.醉翁亭記

第十八週 24.古代詩詞曲五首

杜少府之任蜀州

望天門山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

天淨沙 秋思

山坡羊 潼關懷古

教學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以教學大綱為準繩,以教材為基礎,充分挖掘有效的課程資源,和學生一道,探索科學問題,瞭解科學知識,嘗試科學實驗,逐漸培養學生的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為培養創新性人才打好基礎,為以後的繼續學習做準備。

二、教學目標:

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想象、尊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展。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有五個單元。

第一單元:骨骼與肌肉,通過引導學生認識骨骼、關節、肌肉的運動,使學生了解自己的運動機理以及骨、關節、肌肉的位置,從而懂得如何提高自己的運動技能,保護和鍛鍊自己的運動系統;

第二單元本單元依據蠶的發育過程來建構教學內容,並在養蠶活動結束後,以交流會的形式引導學生回顧養蠶的經歷,讓養蠶成為學生終身難忘的體驗過程、發展過程和成長過程;

第三單元:物體的運動,通過一些列的分辨活動和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認識運動以及影響運動速度的一些要素、運動方式的特點,學習使用“控制變量”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以及對物體進行簡單的定量觀察;

第四單元:無處不在的力,認識生活中常見的“力”的要求,圍繞力的存在、力的表現和作用,就力在哪裏、力能改變運動的方向和物體的形狀、力有大小以及彈力、地球引力、摩擦力、氣體和液體的阻力來進行建構的;第五單元;調查與預測,本單元主要是培養學生科學探究過程的技能學習,瞭解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那就是提出問題、觀察與測量、排序與分類、調查與預測、解釋與建立模型、交流與質疑、假設與實驗、拓展與應用等。

四、教學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教學計劃 篇3

《基礎會計》是我校會計專業的一門主幹專業課,它有着極強的實踐性及操作性,會計專業學生掌握這門會計入門課程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能為他們進一步學習其他會計專業課程奠定基礎。中職生基本國中畢業,普遍缺乏對會計方面的感性認識和實踐經驗,對於初次接觸這門課程的學生而言,抽象、空洞、難以理解,學習具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容易出現畏懼、厭學的情形。那麼,如何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我們要研究的主要問題。筆者結合自己多年實際教學,淺談如何上好《基礎會計》課。

一、正確引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中職生入學時年齡小,理解能力差,社會經驗不足,《基礎會計》作為會計專業學生學的第一門專業課程,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性。對老師而言,正確引導,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是上好這門課的關鍵。首先,我們要讓學生了解這門課程,在第一堂課時介紹《基礎會計》的重要性和在會計實際工作中的作用,讓學生知道我們的教學計劃,知道三年所開設的課程,明確在校期間的奮鬥目標;其次,要樹立學生的信心,打消他們學習的疑慮,可以介紹以往學生學習這門功課的經驗和他們的奮鬥史,為他們提供借鑑和參考;再次,可帶領學生到實訓基地財會部門進行參觀,讓他們瞭解會計機構的設置,觀摩相關會計資料,如原始憑證、記賬憑證、賬簿、報表等;最後,帶學生到會計模擬實驗室,觀看高年級做賬的過程,拿出做賬樣本,告訴他們只要努力,也可以取得這樣的成績,進而提高他們對本專業學習的興趣。

二、運用多媒體,採用現代教學手段

我國中職專業的重要教學手段仍是以“教案+粉筆+黑板”為主。教師通過大量板書、口頭表述和肢體語言等,向學生傳授如何從填制原始憑證開始到最後編制會計報表的方法和全過程,既抽象又難以理解。多媒體充分運用了現代科學技術,利用聲音、圖像、文字等多重刺激,使學生聞其聲、觀其影、臨其境、再現了生活實際,傳達了大量信息,加大了課堂容量,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在《基礎會計》教學中,涉及到大量的憑證、賬頁、報表的填寫與編制,教師在講解時很難在黑板上進行演示,學生往往搞不清數據的來龍去脈和填寫位置及順序,給教學帶來很大的不便,採用多媒體,可以製作課件進行演示,步驟清晰,學生容易理解並加深記憶,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了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運用會計理論的能力。同時,我們可以把重點、難點、練習題、板書要點等都設計編製成課件,存入計算機網絡中,以便學生查閲。這樣既節約了講解和板書時間,又避免了教師對重、難點繁瑣的講解,同時也有更多時間鞏固新材料的操作。教師可以精講多練、加快課堂節奏,環環相扣,提高學生訓練的速度和效率。

三、結合教材,運用不同教學方法

傳統的會計教學方法,無非是以教師為主體,採取滿堂灌,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讓原本就枯燥無味的內容顯得更無趣,所以,我們在講敍的時候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動態,適當改變原來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問題導向和啟發式教學方法、任務分解驅動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分組分享教學法等,現舉兩例説明。

案例教學法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真實的情境或事件為題材,提供學生相互討論之用,以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一種教學方法。對於剛接觸會計的學生來講,很難站在企業會計人員的立場來思考問題。在《基礎會計》“經濟業務會計分錄處理”教學中,我們可以在講解完相關知識點後,結合課本的理論知識,先給學生一個簡明的`企業實例,讓學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識分別從案例企業自身角度來剖析會計案例,再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同時,教師要進行正確的引導和啟發,掌握案例討論的方向,之後要求學生比較自己與他人的見解,總結出最完善的想法。

分組分享教學法是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按一定的規律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通過形式多樣的分享活動,充分調動起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從而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的一種教學方式。這種方法進一步強調了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平等性和發展性,突出了可操作性,會使學生更有信心地去學習和探索。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特點由3-5人組成一個小組,讓他們互幫互學,對學習中的隨時展開討論,提高學習效果。如在學習會計科目表時,可互相默寫會計科目;進行賬務處理時,互相檢查會計分錄正確與否;學習會計核算程序時,可明確分工共同完成。這樣,學生在學習時不會感到孤獨,能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四、模擬訓練,強化實踐性教學

《基礎會計》操作性比較強,要求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同時,具備一定的動手能力,這就必須進行模擬訓練,加強實踐教學。我們可根據這門課的特點,把實踐教學分為兩部分,一是實驗教學,二是綜合實訓。

實驗教學要與理論教學同步進行,邊講邊練、講練結合。如在原始憑證的填制和審核、記賬憑證的填制和審核、會計賬簿的登記、會計報表的編制時,要在講解完基礎理論知識後,讓學生自己到模擬實驗室進行操作,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摸爬滾打,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通過親自參與有機地結合起來。同時,我們要把學生遇到的問題進行總結,組織學生一起討論解決,讓學生在實踐中把疑問一個一個的去吃透和掌握。這樣,不僅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使理論與實踐接軌,還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綜合實訓包括記賬憑證賬務處理程序、科目彙總表賬務處理程序等。經濟業務聯繫發生後,會計處理共分七個步驟:編制會計分錄、登記賬簿、試算平衡、對賬簿記錄調整、對賬、結賬、編制會計報表。我們教學的目標就是將所有的會計處理工作聯繫起來完成。學生在學完所有章節時,我們就應該將這個程序合併,集中安排一週對會計基礎知識進行綜合操作,這樣有利於學生融會貫通。

總之,學以致用是基礎會計教學的一個原則,我們要堅持以人為本,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適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手段,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掌握更多的知識,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從而走出一條具有中職特色的教學之路。

教學計劃 篇4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這學期學校分派我教九年級1-5班,這幾班是實驗班,學生的接受能力相對比普通班弱,學生也比較貪玩,所以上課要比普通本費力一點,但是我相信他們的操作一點不比普通班差,只要加以正確的引導,他們肯定會積累有了一定的信息素養,接受能力和自學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不過,由於是畢業班,本科非中招考試科目所以積極性不是很強,希望通過我的調整,能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知道,信息技術在我們以後的生活和學習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

國中信息技術課程採用的是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訓院編制的教材,每個年級都分上下2冊,其中九年級上冊有二章,主要是VB程序設計和機器人及其應用,而下冊分兩章,重點講維護計算機的硬件,綜合考慮到學生的能力,我把下冊調到上學期上,這樣既降低學習難度,又讓學生認識了電腦的硬件、軟件,為以後簡單維修電腦打了基礎,內容分別是:。

第一章中涉及的知識點有:控制和運算設備、存儲設備、輸出設備、輸入設備、多媒體設備、網絡設備、計算機的日常維護。

第二章中涉及的`知識點有:操作系統和應用軟件、文件系統規劃與磁盤維護、數據備份、數據安全、系統安全、系統維護工具

三、教學目標

本冊的教學目標是:學習維護計算機的硬件和軟件,瞭解計算機硬件維護的基本知識,學習正確的使用計算機,維護計算機的安全,讓計算機能正常運行。

四、教學重難點

以維護計算機硬件為例,學了以後,知道計算機基本的構成,以及一些簡單的維護方法,要正確地對計算機進行日常的維護,延長計算機的使用壽命。學了計算機軟件以後,要用軟件協調計算機的硬件,能夠正常的運行,做好數據的安全與備份工作。

五、教學策略

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簡單的課程安排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同時有可能安排一些能力強的學生進行備課,授課,教師再指導,對於難一點的課程,以教師講解為主,採用情景引入、問題引領、任務驅動等方式展開教材的學習,講解上由簡入難,循序漸進,關照不同程度的學生,儘量少講多練,多輔導多鼓勵,努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成就感,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

教學計劃 篇5

我校從一年級開始各學科全部進入新課程實驗。為確保課程改革實驗工作的順利進行,切實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加強教學研究,使教學研究真正成為推進新課程實驗的有效途徑。現根據上級有關通知的精神,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本制度。

一、工作思路

以新課程理論為指導,以課程改革實驗研究為重點,以改革課堂教學為突破口, 以抓常規為載體,推進我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使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再上新 台階。

二、總體要求

教學研究的目的是推進新課程的實驗的實施。因此,學校基礎教育新課程實驗教學研究的立足點必須放在教學和課改實驗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上:着眼點必須放在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上;切入點必須放在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卜; 生長點必須放在促進學生髮展和教師自我提升上,努力實現“三個轉移”即:角色轉移,教育管理和教研人員要轉變角色,深入課改一線,和教師打成一片,成為新課程實驗的參與者、組織者、服務者,成為教學研究的幫助者、實踐者:重點轉移,把學校工作重點真正轉移到新課程實驗上: 目標轉移,把教學研究目標轉移到用新課程理念指導教學,用科學方法研究新課程改實驗最需解決的問題,驗證新課程標準,紮實推進新課程實驗。在學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領導組和學科指導組的直接領導下,建立一個由校長負總責,分管校長直接抓,教導主任、教研組長具體抓,層層管理、逐級落實、全員參與的教學研究管理與活動機制,確保新課程教學研究工作落到實處。

三、具體制度

1、設立新課程研討活動日。各教研(備課)組每週安排兩節課時間開展教研活動,主要以“總結、交流、反思本週教學情況,進行課例評析,思考、研討F周教學內容”為重點的教學研討。各教研組活動時要做到:活動有專題、有記錄、有實效。

2、建立新課程實驗課堂教學情況聽課制度。校長、副校長、中層幹部、學科指導組長、副組長採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結合,深入課堂聽課、參與教學研討,進行新課程實驗調研。(學校行政人員、學科指導組正、副組長每週聽課至少2節,學科實驗教師每週互相聽課不少於2節。)

3、積極參加市教研室組織的教研活動。組織全體教師積極參加市教育局舉辦的.“教育改革創新”論壇,安排好有關人員向學科教師作學科課改或教改專題講座。

4、學校每月召開一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領導小組會議,研究部署學校的實驗工作,各學科指導組每月舉行一次研討會。

5、實行“五個一”的新課程課堂教學管理,即教師每週做一次教後記、向學校提供一個典型個案,每學期上一節校級以上(含校級)研討課、每人建立一個班級學生成長檔案(對本教學班每位學生通過本學科教學及教師本人的培養,取得的發展進行記錄)、每週提供一個問題(每週向同年級同學科教研組或備課組提供一個本人在實驗教學遇到的值得探討的問題),學校將採取有效方式對“五個一”管理內容進行檢查,並做好檢查記錄及相關資料的收集。

6、每學期舉辦兩次“教師與骨幹教師(參加各級骨幹教師培訓獲得《合格證書》者)的對話”。

7、開展“優秀教師與新課程同行”活動,組織近5年參加泉州市、省課堂教學評選獲獎者上新課程研討課、或對新課程研討課進行評點。

8、開展課程改革實驗基地校教學開放周活動,每學期一次。

9、學校每學期至少召開一次“教育教學經驗交流”活動,為教師交流經驗、溝通思想、探討問題提供機會。

10、學校每學年開展一次校級學科課改實驗論文評比、一次教學案例交流、一次學科説課比賽;各學科每學期舉行一次學科教學觀摩研討活動,從中評選出優秀課例赴市參賽。

11、學校教研組長要做到“五個一”,即每月記錄一個典型案例,每週寫一篇學習筆記,每學期至少做一次校際課改專題講座,每學期至少獨立主持一次課改沙龍活動、寫一份“基地校”新課程實驗情況評價材料。

12、繼續開展“課題研究與實驗”課堂教學展示活動。我校將繼續抓*已有開展的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的各級立項課題的研究與實驗,推動新課程實驗。

四、條件保障

1、政策:建立符合新課程改革實驗的評價、督導機制,制定相應的激勵辦法,以確保實驗工作的順利進行。

2、經費:根據教育部和省教育廳的要求,設立學校課程改革實驗專項教學研究經費,實行專款專用,按需開支,主要用於學校的師資培訓、教育科研、現代教學設備的配備、編印資料、校本課程的開發等。

3、社會支持:充分發揮學校關工委、家長學校、社區職能部門的作用,廣泛開展宣傳,發動社會各界支持課改,創設濃厚的課改氛圍。

教學計劃 篇6

一、指導思想:

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尊重個體不同的音樂體驗和學習方式,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

二、學生情況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現在一般都十三、四歲了,心理都趨向成熟,他們的感知、理解能力更加豐富,對抽象事物思考也會加強,但在想象力上或許有所減弱,換句話講,他們的表達方式與中低段有明顯區別,他們更希望在小範圍內討論。所以對於這些學生教師應該在語言方面有所改變,可以一種成人式或直接式的對話提問,而且語言中要不時的加入幽默的成份。

三、本冊教材分析:

本冊是六年級上冊,本冊教材的內容都明顯的很有深度,首先從欣賞上説,全冊共有七課

1、同一首歌“我的祖國”

2、“草原牧歌”

3、“多彩的美洲”

4、“芬芳茉莉”

5、“神奇的童話”

6、“勞動的歌”

7、“鄉情鄉音”

四、教學目標

學生的生活範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擴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引導學生對音樂的整體感受,豐富教學曲目的體裁、形式,增加樂器演奏及音樂創造活動的分量,以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和藝術的魅力吸引學生。

(1)、保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參與音樂活動。

(2)、培養音樂感受與鑑賞能力。

(3)、培養表現音樂的能力。

(4)、培養藝術想象和創造力。

(5)、培養樂觀的態度和友愛的精神。

(6)、注重培養學生環保意識

五、教學內容:

1、歌唱部分:

本學期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的發聲、演唱方法,防止喊歌;讓學生學習正確的唱歌姿勢、清晰的'咬字吐字方法。教學中抓住重難點,演唱時要注意音準、節奏和正確的情緒。唱歌的技能技巧、培養學生學唱二聲部合唱、輪唱、獨唱、小組唱等。

(1)在氣息的控制下,逐步擴展高音。

(2)運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現歌曲的情感。

(3)唱保持音時,聲音要飽滿。

(4)學習二聲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協調。

2、基本知識部分:

(1)、認識變音記號:升記號、還原記號,知道其作用。

(2)、理解3/8、6/8拍號的含義。懂得六拍子的強弱規律,學習其指揮圖式。

(3)、學習三連音,切分音;認識速度標記;認識保持音記號。

3、欣賞部分:

上好欣賞課,通過欣賞,擴大學生的視野,以音樂的藝術形象有力地感染和鼓舞學生。好欣賞課的同時,認真介紹民族樂器的“吹管樂器”和“打擊樂器”,提高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欣賞方面,大多數學生圖個熱鬧,而對曲目的主旋律不熟悉或知之甚少,學生不知道音樂美在哪,就很難激發學生欣賞音樂的情緒,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因此,需要學生先熟旋律,再作欣賞。

六、工作措施:

(1)總結經驗。認真備課,認真學習音樂教學大綱,全面瞭解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

(2)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最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並注意在課堂上採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

(3)積極參加組裏的教研活動,多聽同行老師的課,吸取他們的長處,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和教學能力。

(4)積極地使用現代化的電教設備,豐富教學。

(5)密切聯繫學生,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經常徵求學生對老師的意見,不斷改進教法,提高教學效果,爭取大面積的豐收。

(6)積極和其他學科溝通,積極研究學科整合,響應新課標要求。

教學計劃 篇7

一、學情分析:

大多數學生對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另外,在進行着觀察、提問、假説、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我強調小組合作學習與自主學習必要性,所以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以往由於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地,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實驗也沒有充分地讓學生去做,學生的實驗能力得不到發展,活動常常耗時低效,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對這學期的教學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以主題單元的形式編排了《熱脹冷縮》、《巖石的科學》、《土壤與植物》、《光與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家園:地球》、《研究與實踐》等6個單元,以學生髮展為本,以科學探究為核心,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體現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將“科學探究、中、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重點落實科學思維方式的培養。《熱脹冷縮》單元主要讓學生知道温度計的祕密,知道氣體、液體、固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巖石的科學》單元主要讓學生從身邊有趣的石頭這一熟悉的物體切入巖石的研究,通過觀察、實驗、比較、分類、收集和整理信息等手段,探究巖石中的奧祕,從而知道巖石的種類,學會如何製作巖石標本,學會從不同的途徑蒐集資料,瞭解各種巖石的信息,知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對巖石資源的利用,懂得保護巖石礦產資源的重要性。《土壤與植物》單元主要讓學生知道土壤的結構是由沙、黏土、腐殖質組成;通過實驗認識三類土壤的特點;能設計不同土壤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實驗等教學內容。

《光與我們的生活》單元主要研究生活中的光現象。課與課之間存在密切聯繫,先是認識光的直線傳播,再瞭解平面鏡或放大鏡可以改變光的傳播,知道光是有顏色的,瞭解光的色散現象。《我們的家園:地球》單元主要讓學生知道地球的形狀、大小,知道地球是由小部分陸地和大部分水域構成的,瞭解人類對地球形狀認識的歷史,瞭解地球儀、地圖的主要標誌和功用,認識生活中常見的重力。《研究與實踐》主要是讓學生自己獨立開展科學研究,教師要適時幫助引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探索精神,從而形成科學精神。主要內容有:瞭解植樹的過程;考察當地巖石種類。

三、教學目標:

1、讓學生知道氣體、液體、固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2、使學生認識各種巖石,知道巖石的用途及巖石的風化。會製作巖石標本。

3、探究土壤的成份及特點(如:保水性)及與植物的關係。

4、讓學生了解光的直線傳播現象;瞭解平面鏡或放大鏡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線;知道光是有顏色的,瞭解光的.色散現象。

5、使學生知道地球的形狀、大小,知道地球的構成,瞭解人類對地球形狀認識的歷史,瞭解地球儀、地圖的主要標誌和功用,認識生活中常見的重力。

6、瞭解生物羣落並栽培植物瞭解植物的生長情況及相互間的聯繫。

7、通過探究、遊戲、體驗、播放視頻等手段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愛,通過探究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四、教學重難點:

對實驗的探究活動是本冊的教學難點,同時也是重點。

五、教學基本措施:

1、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

我所教學的每個班,我打算本着就近的原則給他們分組,每組4-6人,每組學習最好的那個學生為組長,字寫得最好的那個學生為記錄員。組長負責小組活動紀律、安全、組織、分配帶材料等工作,記錄員做好實驗記錄。在教學中逐漸教會他們怎樣組織實驗、交流、帶材料、作記錄,還要注重對學生進行評價,原則上讓學生先自評、再在小組內評,再推薦優秀學生在班上評。

探究式教學是科學教學的核心,它承載着科學教學的所有價值,但現實卻不能讓我們每節課都這樣做,我打算抓住那些利於探究的內容、核心內容、重要的內容設計並開展探究式教學,每課進行探究的問題不能超過兩個,如果探究的問題超過兩個,則次要的內容要用其它方法進行變通,如視頻、遊戲等方法組織教學。探究時,要獨立與合作結合起來,能分組做實驗就分組做,不能分組做的老師要演示實驗,不能演示實驗的,要運用多媒體播放,不能播放的,要引導學生進行推理、設計。總之,儘自己最大努力堅決、合理進行探究式教學。

在探究的整個過程中,我即不強制學生的學習,也不放任自流,用語言、情境、遊戲等到有效手段引導學生完成教學目標任務。

2、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科學教學雖然以探究為核心,但其它方法運用得當也會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就經常在教學中運用遊戲、講科學故事、觀看視頻等手段,這些手段有的讓學生親歷過程、有的在故事有原理、有的增強材料的直觀性,符合國小生的認知特點,這個學期,我將繼續運用這些方法作為探究式教學的補充。

3、向其它學科融合

科學有時向語文、音樂、美術融合,對培養學生的科學審美、科學人文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學習土壤,我計劃讓學生讚美土地,學習珍稀的動植物,我計劃在課堂上開展一次即興演講,探究月球,我打算讓學生暢想未來……

4、教會學生上網查資料、下載並保存文字、在網上觀看科學視頻等。

教學計劃 篇8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一、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三年級學生整體學習科學興趣很高,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普遍習慣於常規課堂學習模式,而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從課外書中獲得的科學知識比較豐富,但科學探究能力比較弱。家長和某些教師偏重於語數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二、教材分析:

1、全冊內容情況和各單元教學目標:

本冊內容由“植物的生長變化”“動物的生命週期”“温度與水的變化”“磁鐵”四個單元組成。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將引領學生在種植風仙花的過程中,觀察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髮育歷程,發現其生長變化的規律,知道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都要經歷“種子萌發”“幼苗生長”營養生長”“開花結果”這樣的生命週期。同時伴隨着生長過程,指導學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莖、葉的功能,初步認識植物體都有維持其生存的結構、結構與功能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動物的生命週期”單元,將指導學生親歷養蠶的過程,瞭解蠶的一生要經歷出生、生長髮育、繁殖、死亡的生命週期,並以蠶的生命週期為例,從常見動物的生命過程中,以及從人體特點的觀察中,認識動物和人的'生命週期。

“温度與水的變化”單元,將以水為例,引導學生探究熱量和物質狀態變化之間的關係。通過觀察水的固、液和氣三態,研究水在融化、結冰、蒸發和凝結等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幫助他們初步認識物質是不斷變化的,這種變化是與外界條件密切相關的。同時,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質“循環”的概念。

“磁鐵”單元將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引領學生認識磁鐵具有磁性、磁鐵兩極磁力最強、磁鐵能指南北、磁鐵具有異極相吸和同極相斥等性質。並通過做一個指南針和學習用指南針確定方向等方向,瞭解磁鐵的應用。

2、主要材料清單: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

大豆、玉米、花生、蓮花、風仙花等植物的種子,放大鏡,花盆、土壤、鏟子等種植工具,透明玻璃杯、衞生紙等;試管、帶根的新鮮芫萎、植物油等;不同生長階段的風仙花植株、風仙花朵,成熟的風仙花果實;圖片或多媒體課件:剛出土的風仙花照片;植物葉的水平分佈照片;植物葉的垂直分佈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圖;植物光合作用的相關資料及圖片、幾個主要生長階段的風仙花照片等。

“動物的生命週期”單元

蠶卵,放大鏡、飼養盒;不同生長階段的蠶;蠶繭及蛹,小剪刀,手電筒;熱水,小碗,竹籤,絲綢製品;蠶蛾、蜻蜓、螞蟻、蝴蝶的圖片或標片;有關動物生長髮育過程的圖片及資料;學生從出生到現在每年的身高、體重、牙齒等生長變化的資料;嬰兒、幼兒園或國小兒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體特點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温度與水的變化”單元

氣温計、體温計、水温計(測量範圍在一20 0C-}-110 0C)、自制温度計模型(刻度範圍在一20 0C-}-110 0C),其他各種式樣、不同用途的温度計;觀察用冰塊及盛放冰塊的淺盤;保温杯、冰塊、食鹽、試管、燒杯、可封口小塑料袋、玻璃杯、淺碟;雲、霧、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現象掛圖或影像資料。

“磁鐵”單元

各種形狀的磁鐵,包括沒有標註南北極的磁鐵;鐵的物品、一些金屬物品及非金屬物品;一定數量的鐵釘、回形針、大頭針、鋼珠和大鋼針;不同材質的人民幣硬幣((1元的鋼幣,5角的銅幣和鋼幣,1角的鋁幣和鋼幣,分值的鋁幣);盒式指南針,做指南針的材料(可以讓學生自備)。

三、教學重難點:

本冊教學內容仍然屬於生命世界和物質世界的範疇,但是探究的重點有所不同,主要指導學生對變化的事物進行觀察,觀察其變化的過程並探究其變化的規律。本冊教學還要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關注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如生物與環境、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物質狀態變化與熱量、物體性質和用途的關係等。

在科學探究方面,本冊的教學將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如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堅持觀察、記錄的習慣和能力,並學習用流程圖、循環圖等方法記錄觀察結果。同時重視基本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和實證意識的培養。例如指導學生學習定量的觀察,經歷“觀察現象一提出問題一做出假設(解釋)一分析、檢驗假設一尋求新的證據以做出新的假設……”的科學探究過程。使其主動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有所提升。

四、教學措施:

1、提高課堂效率措施:

(1)根據教材及學生的實際認真備好課,準備好活動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設計好科學活動、問題和作業。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精神飽滿,面向每一位學生進行教學,努力調整每位學生積極性,把握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心態,並適時調整。

(3)進一步確立學生的主體意識,對學生的回答和作業及時準確反饋,貫徹以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

(4)在科學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的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提優補差措施:

(1)鼓勵學生擴大閲讀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課外書籍,並提倡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驗、小發明、小創造、小製作活動,以進一步提高能力。

(2)幫助後進生建立自信心,繼而貫徹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培養學生對科學課學習的興趣。

(3)延伸課堂內容,採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4)加強優生與後進生的聯繫,促使他們互相幫助,在團結的氣氛中儘快成長。 3、其它措施:

(1)利用學校設施優勢,採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既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又可以促使學生在多樣化的環境中靈活掌握知識。

(2)重視活動的總結,注重課後交流、單元總結。

(3)科學課堂教學要兼顧實與活。

五、教學計劃進度表

xx

標籤: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