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計劃

【精】八年級生物教學計劃

光陰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的工作同時也在不斷更新迭代中,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計劃了。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計劃很難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八年級生物教學計劃,歡迎大家分享。

【精】八年級生物教學計劃

八年級生物教學計劃1

本學年我擔任了八年級2、3、4班的生物教學任務,為順利完成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並取得良好的成績,我根據八年級生物學科的特點,特制訂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提高學生綜合成績為重點,更加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增加實踐環節。以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為主動探究式學習為突破口。

二、學生情況分析:

生物知識、現象與人類密切相聯,學生對生物現象產生疑問多,但學生通過一學年對生物學的學習,對生物學的基礎知識掌握較好,已具備一定的實驗能力,大部分對本科的學習興趣濃厚。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學習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六單元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第七單元生物圈中的生命的延續和發展,第八單元健康地生活。涉及的內容廣,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多。

第五單元第一章至第三章內容,主要涉及動物的分類以及這些動物的運動和行為。其中重點在第三章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這一章節強調了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重點闡述了動物與人類生活得關係。第四章和第五章主要講解了在生物圈中扮演了分解者的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通過這兩個章節的學習,使學生對我們生存的環境更加熟悉,同時也更加了解在我們生存的環境中很多渺小的東西往往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六單元認識生物的多樣性,是中學生必備的生物學基礎知識,是其行為的基礎之一,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是其認識和行動的必然結果。作為一個現代公民,應當理解每種生物都有其存在的價值,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人類自己,並且應當身體力行。因此,第六單元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在本冊教材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他既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總結、回顧和發展,是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現代公民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行為,同時,為學生的持續發展,由自然人轉變為社會人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第七單元、第八單元增加了觀察和思考,科學、社會、技術欄目。增加了學生的閲讀量,擴大了知識面。

四、教材重點、難點

重點:

1、各種動物的適應性特徵

2、細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徵以及與人類的關係

3、生物多樣性的.內涵

4、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的掌握;

5、理解生物進化的大致歷程和原因;

6、認識生物的生殖和發育過程。

難點:

1、運動的結構基礎和形成機制

2、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

3、根據生物特徵進行分類

4、預防傳染病的措施

5、理解免疫的概念和應用

五、主要措施:

1、重視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改進教法,加強課堂教學

(1)注重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

(2)組織好學生進行討論學習並提高其質量

(3)督促學生做好當堂知識的背誦與記憶。

3、注重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會學習

(1)指導學生理論聯繫實際

在新教材的教學中,讓學生掌握生物學學習方法,對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養有很大作用。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學到的生物學知識來解釋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所遇到的生物學現象,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

(2)比較、歸納學習法:

通過對知識的比較歸納,可找出知識之間內在聯繫,使知識間的關係更明瞭。

具體做法如下:

①精心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針對具體學情因材施教;

②精心組織和策劃好課堂教案。

③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做到課堂質量高效率。

④進行課外輔導和寫小論文及做小製作,提高學生的興趣。

⑤認真批改作業,從中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

⑥培養優生,轉化後進,隨時和學生交流。

⑦分層次設置課堂反饋練習,使優生得到發展,差生得到提高;

⑧適當設計生物科技實踐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⑨引領學生開展複習方法交流等活動,讓優生帶動差生共同進步。

八年級生物教學計劃2

興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如果要讓學生感興趣,教師就要飽含情感。編輯了最新一年--20xx八年級生物上冊教學計劃,歡迎閲讀!

一、 指導思想

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以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為依據,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面向全體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逐漸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達能力。讓學生在合作和探究過程中真正體驗學習的樂趣,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逐步養成學生熱愛自然、關注生命、關注社會發展的責任感。在此基礎上,發現並培養學生的個性和特長。

二、教學目標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生物學》(八年級上冊)課程的學習,逐步實現以下發展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動物的主要類羣及其對環境的適應性特徵。

2、瞭解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與人類的關係。

3、瞭解細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徵以及與人類的關係。

4、通過活動體驗生物的分類是根據不同生物的形態結構特徵上的相似程度來進行的。

5、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如:進行“飼養和觀察蚯蚓”、“調查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製作甜酒”等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活動。

6、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如:進行生物學相關信息資料的查詢和收集。

過程與方法:

1、期初“三個一”:訂一個奮鬥目標、找一個互助夥伴、提一條教學建議。採取“目標激勵、同伴互助、師生共勉”的教學策略,增強主動性,密切合作性,促進師生共同成長、可持續發展。

2、每堂“三個一”:提一個學科問題、記一個知識結構、出一份測試試題。着意培養學生的問題能力、歸納能力和自我檢測能力,將課堂學習的主動權儘可能讓渡給學生。

3、注重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如:

(1)問題導向法。指導學生按照“生物有哪些形態結構特徵?如何適應環境?與人類的關係如何?”等基本問題自主學習、自主解答、自主測試、自主反饋,輔以同伴互助和教師點評,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2)實驗探究法。讓學生進一步熟悉“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實驗操作)——得出結論——表達交流”的科學探究的方法流程。

(3)理論聯繫實際法。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學到的生物學知識來解釋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所遇到的生物學現象,提升學習興趣,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

(4)識圖學習法。新教材圖文並茂,形象直觀,可讀性強。引導學生學會看圖、讀圖,可以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直觀把握和理解記憶。

(5)比較法和歸納法。引導學生通過對知識的比較和歸納,找出知識之間內在聯繫,理順知識脈絡,形成知識結構,加深理解記憶。

情感態度價值觀:

1、認識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

2、瞭解生物科學技術在人們生產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實踐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投身生物科技的熱情以及促進社會進步的使命感。

3、瞭解科學技術在促進人類進步的同時,往往帶來人們預想不到的負面影響,認識科學技術是把雙刃劍,善用可以為人類造福,濫用則會貽害無窮,確立全面的技術觀和價值觀。

三、學情分析

一方面,經過七年級一個學年的學習,學生對生物學知識有了初步的瞭解,對生物學習的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具備了一定的生物基本知識、生物實驗技能和實踐操作能力,不少同學還對生物學有着濃厚的興趣,為八年級的生物教學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另一方面,不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仍然存在目標不明確、自制力不強、主動性不足等問題,具體表現是學習習慣懶散、注意力不集中、完成作業馬虎,好奇心有餘而自覺性不足,學習成績存在兩極分化的趨勢。

因此,從本學期開始,在進一步激發學習興趣、加強課堂調控的同時,要注意加強學習思想引導、學習方法指導,特別是學習過 程和效果的監控,不僅要讓學生態度端正、學習得法,還要促使學生養成及時鞏固、持之以恆的良好習慣,力求使每個學生都有明顯的進步,學習成績有大面積的提高。

四、教材分析

八年級上冊《生物學》內容包括: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共五章,第六單元《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共三章。教材的編寫注重從生活實踐出發,內容編排圖文並茂,有較強的可讀性;欄目設置豐富多樣,注重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合作探究,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

本冊書的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與七年級的《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同為《生物圈》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物圈的多樣性及其保護》離不開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人、動物、細菌和真菌等有機組成部分的和諧共存,前後內容之間有很強的關聯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既要要注意類別知識的橫向對比,又要注意結構知識的縱向梳理,還要注意基本知識的多向遷移,搭建過渡橋樑、構建知識網絡,力求做到形散神聚、融會貫通。

五、基本措施:

1、備課標、備教材。認真鑽研新課標和教材,明確教學要求,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明確本單元本節課在整冊教材中的地位,弄清知識的內在聯繫和規律,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內容,同時挖掘教材固有的思想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於教學過程.

2、備學生。深入瞭解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能力水平,充分估計學生接受新知識可能遇到的問題。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和心理特點,精心設計教學程序和教學方法。

3、備教法、備學法。根據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瞄準教學目標,靈活採取自學指導法、談話法、演示法、實驗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等手段,不斷優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同時,根據教學內容不同,指導學生採用自主學習法、合作學習法、實驗探究法、小組討論法、問題發現法、檢測反饋法,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提高課堂實效。

4、備作業。注意控制好隨堂練習和課後作業的量,結合考點、突出重點、精選習題,把握好訓練的質,除了少數課後實踐性的作業之外,其他知識性書面作業儘可能當堂完成、當堂批改、及時反饋,減輕學生的負擔,提高作業的效果。

5、 備教學流程。精細設計教學流程,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為學生自主學習做好引領,為探究性學習創設情景,鼓勵學生多觀察、多思考、多提問,注意知識教學、分組實驗和實踐活動相結合,加強對學生基本實驗技能的培養。

周別

教學內容

1

第五單元 第一章

第一節 水中生活的動物

2

第二節 陸地生活的動物

3

第三節 空中飛行的動物

4

第二章

第一節 動物的運動

5

第二節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6

第三節 社會行為

7

第三章

第一節 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8

第二節 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9

第四章

第一節 細菌和真菌的分佈

10

第二節 細菌

11

期會考試

12

第三節 真菌

13

第五章

第一節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4

第二節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15

第六單元 第一章

第一節 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

16

第二節 從種到界

17

第二章 認識生物的多樣性

18

第三章 保護生物的多樣性

19--22

複習和期末考試

八年級生物教學計劃3

一、指導思想:

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為主動探究式學習為突破口,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點。教學與育入相結合。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任教了八年級1、2、6班的生物。全班學生基礎較差,學生學習生物不太積極,主動學習的能力不強。在這個基礎上我相信通過我們師生的共同努力,能夠圓滿的完成本學期的學業課程。

三、教材分析:

第五單元包括動物和細菌、真菌兩大部分內容。關於前三章動物部分,教材先探討生物圈中有哪些動物,再探討它們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與人類的關係。按進化順序逐門逐綱講述各類羣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考慮到人體結構和生理的內容已在第四單元講述,本單元關於動物的結構和生理的內容做了較大幅度的簡化,以避免重複。第四章和第五章主要講解了在生物圈中扮演了分解者的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通過這兩個章節的學習,使學生對我們生存的環境更加熟悉,同時也更加了解在我們生存的環境中很多渺小的東西往往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六單元認識生物的多樣性,是中學生必備的生物學基礎知識,是其行為的基礎之一,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是其認識和行動的必然結果。作為一個現代公民,應當理解每種生物都有其存在的價值,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人類自己,並且應當身體力行。因此,第六單元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在本冊教材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他既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總結、回顧和發展,是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現代公民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行為,同時,為學生的持續發展,由自然人轉變為社會人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四、教學方法與措施:

1、啟發示教學,讓學生自主地從實踐中獲得知識,提倡學生課後探究。將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從興趣中獲得更大的.收益。

2、精講多練,注重學生的解題思維,充分發揮學生的暢想思維。

3、做好單元過關測試及講評。

4、認真批閲每課基礎訓練題及課堂練習題。

5、貫徹教學育人的原則。

五、滲透法制內容及目標:

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第一條

為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與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制定本法。

第三條

本法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

第四條

國家制定的環境保護規劃必須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國家採取有利於環境保護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使環境保護工作同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協調。

第五條

國家鼓勵環境保護科學教育事業的發展,加強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的研究和開發,提高保護科學技術水平,普及環境保護的科學知識。

2、《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漁業資源的保護、增殖、開發和合理利用,發展人工養殖,保障漁業生產者的合法權益,促進漁業生產的發展,適應社會主義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特制定本法

六、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滲透

提高生物科學素養是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而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係正是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材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滲透主要側重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生物多樣性的價值

只有深入認識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才能更好地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如何看待生物的價值,人們往往從人類中心主義的價值觀出發,將生物分成有益的和有害的,肯定有益生物的價值,否定有害生物的價值。其實從生態學觀點來看,即使地球上沒有人類(生物圈中沒有人類的時間遠比有人類的時間長),每種生物對生物圈的存在和發展也都有着獨特的貢獻,具有獨立的價值。在生物多樣性鋭減、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的今天,人類中心主義的價值觀越來越暴露出其過於功利、短視和偏狹的侷限性,不利於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科學技術的價值

科學本身是探求自然界的奧祕,它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人們對自然界的好奇心,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具有認識論價值。科學通過技術轉化為人們改進生產和生活方式的手段,發展生產力,促進社會物質文明的進步,又具有實踐價值。科學技術在促進人類進步的同時,往往帶來人們預想不到的負面影響,因此,其實踐價值就相當於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具有兩面性。此外,儘管社會在走向科技化,科技也在社會化,但是,科學始終不是萬能的,人類社會面臨的所有問題,並非都能依靠科學來解決。本冊教材通過具體教學內容,試圖使學生對科學的價值形成以上認識。比如,在“細菌”一節,首先介紹了細菌的發現,從科學家觀察到細菌的存在,到發現細菌的發生,再到巴氏消毒法及防止術後感染方法的發明,説明細菌的發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價值。生物技術與“藍色革命”、動物與生物反應器、動物與仿生、以菌治蟲等內容,充分體現了科學技術在實踐上的正面價值。“抗生素今昔”這篇閲讀材料,既介紹了抗生素的發現及其在醫療上的巨大價值,也指出濫用抗生素帶來的後果,並讓學生思考:“讀了這篇短文,你對科學、技術和社會的關係有什麼新的認識?”“保護生物的多樣性”一章的角色扮演活動“辯論和協商怎樣保護白頭葉猴”,讓學生代表不同利益或立場的社會角色,討論野生動物保護問題,使學生有機會認識到解決這類問題僅靠科學技術是不夠的。

3、其他方面

本冊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滲透還包括其他許多方面。比如《動物的學習行為》一節的練習題聯繫學生的學習態度;兩篇“科學家的故事”都介紹科學家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精神;通過介紹我國生物種類的豐富多樣,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通過“生物學與文學”和“生物學與藝術”欄目,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等等。

八年級生物教學計劃4

一、基本情況分析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繼續擔任八年級(4)—(8)五個班的生物教學任務。經過一學期來師生的共同努力圓滿完成了教育教學任務並取得較好的成績,這五個班的及格率都達到了八成以上,優秀率接近六成。雖如此,但仍有極少數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不高,故還需要加強對他們的教育,提高他們對生物的重視程度。這個學期要想辦法繼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爭取教學質量有進一步的提高。

(二)教材情況分析:

本學期的教學任務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生物學》(八年級下冊)。本冊書包括兩個單元:第七單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續和發展”,第八單元“健康地生活”。

學生通過前六個單元的學習,已經對生物圈中各類羣生物的形態、結構、功能及其與環境的關係有了大致的瞭解,並且認識到生物的多樣性(種類的多樣性、基因的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生物的多樣性是如何形成的呢?生物圈中眾多的生命形式是如何產生、延續和發展的呢?這就是第七單元要探討的問題。可見第七單元與前六個單元有着內在的邏輯聯繫。

第七單元從三個層次揭示生命的延續和發展,教材也相應地分為三章。(1)生殖和發育。通過生殖實現親代與後代個體之間生命的延續。通過發育實現個體一生中生命的延續。(2)遺傳和變異。生命的延續本質上是遺傳信息的傳遞。親代通過生殖細胞傳給子代的主要不是子代維持生命所需要的物質(這些物質要靠從外界吸收),而是遺傳信息。遺傳信息在傳遞過程中會發生變化,從而使物種在維持穩定的基礎上不斷進化成為可能。(3)進化。進化論是在更為宏大和久遠的視野中來考察生命的延續和發展,以時間為縱軸,生物與環境(包括生物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為橫軸,探討生物界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的發展變化。遺傳是通過生殖而實現的。在生物代代繁衍的過程中,遺傳和變異與環境的選擇相互作用,導致生物的進化。可見,這三章內容具有密切的內在聯繫。

“健康是指一個人有良好的身體和精神以及社會適應狀態”,按照課程標準中關於健康的這一定義,健康應當包括生理的健康、心理的健康和人際關係的健康。為了更好地體現課程標準的精神,本單元除選取“具體內容標準”規定的內容外,還安排了“瞭解自己的健康狀況”、“保持愉快的心情”、“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內容,以期對學生學會健康地生活更有助益。

第八單元的內容除介紹有關人體健康的基礎知識外,還安排了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如分析藥物説明書、設計旅行小藥箱、練習急救方法、評價自己的健康狀況、分析疾病與生活方式的相關性等。這樣安排是為了避免單純説教,以期使本單元的教學生動活潑,更有成效。

此外,本冊書共有26個探究活動。有關探究活動的欄目類型包括“觀察與思考”(6個)、“資料分析”(8個)、“探究”(3個)、“調查”(1個)、“模擬探究”(1個)、“設計”(2個)、“課外實踐”(1個)、“技能訓練”(4個)。提高生物科學素養是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而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係正是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同前三冊一樣,本冊教材重視反映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關係,滲透人文精神。如設有“科學·技術·社會”5篇,“科學家的故事”3篇,“與生物學有關的職業”1篇。這些課外閲讀的內容在教材正文基礎上,更為翔實地反映了生物科學技術在社會中各領域的應用,描寫了中外科學家為人類做出的貢獻,以及科學家獻身科學的精神和嚴謹求實的態度,體現了生物學與職業的聯繫。這些內容的安排,意在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健康發展。

教材重點:

1、 植物的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方式及它們的區別。

2、 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3、 形成愛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4、 在基因水平認識生物的性狀及其遺傳。

5、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進化的歷程、原因。

6、 傳染病及其預防與免疫與計劃免疫。

7、 用藥與急救。

8、 評價自己的健康狀況及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材難點:

1、完全變態發育與不完全變態發育的比較。

2、在基因水平認識生物的性狀及其遺傳。

八年級生物教學計劃5

一、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學內容介紹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生物的遺傳和變異及生物的進化、傳染病和免疫,用藥和急救、瞭解自己、增進健康。共6章,內容較上一個學期少了一些,探究實驗減少了一些,增加了觀察和思考,科學、社會、技術等欄目,增加了學生的閲讀量,擴大了知識面。

二、教學目標

1、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通過學習使學生更清楚地知道生物的生殖和發育,從而更有意識地保護生物,促進社會發展。

3、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

4、對學生進行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

三、學生情況分析

XX班共有接近一百學生,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還可以,上學期生物的平均成績走在了中間,但高分較少,同時由於不愛學習的學生較多,因此班平均分被拉下來了。這個學期要想辦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爭取成績有較大的'提高。

四、具體措施

1、精心採取先進的教學方法,對新教材進行研究。

2、精心組織和策劃好課堂教案。

3、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做到課堂質量高效率。

4、進行課外輔導和觀看教學短片,提高學生的興趣。

5、認真批改作業,從中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

6、培養優生,轉化後進生。

五、進度安排

周次

授課內容

1————2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

3————5

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6————7

生物的進化

8————9

傳染病和免疫

10——11

複習

期會考試

12——13

用藥和急救

14——15

瞭解自己

增進健康

16——20

期末複習、期末考試

八年級生物教學計劃6

本學期我擔任了八年級6-8班的生物教學任務,為順利完成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並取得良好的成績,我根據八年級生物學科的特點,特制訂計劃如下:

一、 指導思想

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提高學生綜合成績為重點,更加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增加實踐環節。以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為主動探究式學習為突破口。

二、學生情況分析:

生物知識、現象與人類密切相聯,學生對生物現象產生疑問多, 但學生通過一學年對生物學的學習,對生物學的基礎知識掌握較好,已具備一定的實驗能力,大部分對本科的學習興趣濃厚。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中學習的第五單元,是整個國中二年級生物所要掌握的一個重要單元。其中涉及的內容廣,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多。

第一章至第三章內容,主要涉及動物的分類以及這些動物的運動和行為。其中重點在第三章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這一章節強調了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重點闡述了動物與人類生活得關係。第四章和第五章主要講解了在生物圈中扮演了分解者的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通過這兩個章節的學習,使學生對我們生存的環境更加熟悉,同時也更加了解在我們生存的.環境中很多渺小的東西往往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六單元認識生物的多樣性,是中學生必備的生物學基礎知識,是其行為的基礎之一,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是其認識和行動的必然結果。作為一個現代公民,應當理解每種生物都有其存在的價值,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人類自己,並且應當身體力行。因此,第六單元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在本冊教材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他既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總結、回顧和發展,是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現代公民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行為,同時,為學生的持續發展,由自然人轉變為社會人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四、教材重點、難點

重點:

1、各種動物的適應性特徵

2、細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徵以及與人類的關係

3、生物多樣性的內涵

難點:

1、運動的結構基礎和形成機制

2、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

3、根據生物特徵進行分類

五、主要措施:

1、重視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改進教法,加強課堂教學

(1)注重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

(2)組織好學生進行討論學習並提高其質量

(3)督促學生做好當堂知識的背誦與記憶。

3、注重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

(1)指導學生理論聯繫實際

在新教材的教學中,讓學生掌握生物學學習方法,對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養有很大作用。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學到的生物學知識來解釋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所遇到的生物學現象,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

(2)比較、歸納學習法:

通過對知識的比較歸納,可找出知識之間內在聯繫,使知識間的關係更明瞭。

4、精心採取先進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好白板教學。

5、精心組織和策劃好課堂教案。

6、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做到課堂質量高效率。

7、認真批改作業,從中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

8、培養優生,轉化後進生。

六:教學進度與重大活動安排

周 次 日期 工 作 要 點

第1周8.31-9.4 分析上期期末質量監測試卷,查漏補缺。

第2周 9.7-9.11 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

第3周 9.14-9.18 線形動物和環節動物

第4周 9.21-9.25 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

第5周 9.28-9.30魚

國慶長假

第6周 10.8-10.9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

第7周 10.12-10.16 動物的運動

第8周 10.19-10.23 鳥 哺乳動物

第9周 10.26-10.30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第10周 11.2-11.6 社會行為

第11周 11.9-11.13 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12周 11.16-11.20 細菌和真菌的分佈

第13周 11.23-11.27 細菌

第14周 11.30-12.4 真菌

第15周 12.7-12.11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第16周 12.14-12.18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病毒

第17周 12.21-12.25 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

第18周 12.28-1.1 從種到界

第19周 1.4-1.8 認識生物的多樣性

第20周 1.11-1.15 保護生物的多樣性

第21周 1.18-1.22複習並迎接期末質量監測考試

八年級生物教學計劃7

新的學期即將開始,為了更好的提高學生各方面知識,特 制定以下教學計劃:

一、學生情況分析:

生物知識、現象與人類密切相聯,學生對生物現象產生疑問多,但學生通過一學年對生物學的學習,對生物學的基礎知識掌握較好,已具備一定的實驗能力,大部分對本科的學習興趣濃厚。

二、教學總目標要求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生物》(八年級上冊)課程的學習,學生將在以下幾方面得到發展:

知識:

1)認識動物的主要類羣及其對環境的適應性特徵。

2)知道動物的行為大多是通過運動來完成的,瞭解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與人類的關係,都與它們的行為有密切的聯繫

3)獲得關於細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徵以及與人類的關係的知識。

4)通過活動體驗生物的分類是根據不同生物的特徵上的相似程度來進行的。

能力:

1)增強動手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

2)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如進行“飼養和觀察蚯蚓”、“調查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製作甜酒”等實踐性較強的活動。

3)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認識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更好地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

2)認識科學通過技術轉化為人們改進生產和生活方式的手段,發展生產力,促進社會物質文明的進步,又具有實踐價值。科學技術在促進人類進步的同時,往往帶來人們預想不到的負面影響。

三.主要措施:

1、重視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倡導探究性學習

3、滲透“科學、技術、社會”的教育

4、改進教法,加強課堂教學

(1)提高貫徹課程目標的自覺性

國中生物學課程目標涵蓋的生物學知識、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價值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通過每節課或每項活動來逐步完成的。因此,在制定每節課(或活動)的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課程目標的體現和貫徹;考慮到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特別要注意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等方面的要求。

(2)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並提高其質量

教材內容的呈現方式一改過去傳統的`注入式寫法,注重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創設情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知識的發生和發展,培養學生不斷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同時,教材安排了豐富多采的有利於學生髮展的學生活動。

(3)加強和完善生物學實驗教學。

5、注重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

在新教材的教學中,讓學生掌握生物學學習方法,對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養有很大作用。應重視以下五種學習方法,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教學學生學習。

(1)實驗探究法:明確探究課題-->引導探究-->獲得結論-->測試反饋

(2)理論聯繫實際的學習方法:

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學到的生物學知識來解釋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所遇到的生物學現象,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

(3)識圖學習法:

新教材圖文並茂,色彩鮮明,可讀性強。它形象、直觀、不僅有利於教師把有關知識講清楚,而且利於學生理解內容,便於記憶。

(4)比較、歸納學習法:

通過對知識的比較歸納,可找出知識之間內在聯繫,使知識間的關係更明瞭。

(5)綜合學習法:

引導學生運用相關學科(如物理、化學)的知識來解決生物學問題。

八年級生物教學計劃8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有兩個單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共八章內容。即動物的主要類羣、動物的運動和行為、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細菌和真菌、病毒、生物分類、認識生物的多樣性、保護生物的多樣性。課本設置了觀察與思考,實驗,科學、社會、技術欄目,增加了學生的閲讀量,擴大了知識面,而且與我們人類的健康生活關係更加密切。

二、教學目標

通過本學期的生物課程學習,學生會最大程度的在以下幾方面得到發展。

1、具備人文關懷,熱愛生命,熱愛自然,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

2、獲得有關生物圈是一個大家庭的概念,形成人與生物和諧共處的意識。3、具備生物學實驗操作技能及生物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能夠運用生物學知識解決一些生活問題。

三、學生情況

八年級學生通過對生物學一年的學習,基礎知識掌握較好,學生已初步具備自主閲讀、收集和處理信息、探究性學習的能力。因此,有的學生對生物學知識有濃厚的興趣,因此,他們上課認真聽課,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強,課後也按時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而且作業質量高。有的學生對生物學知識沒有養成學習的好習慣,所以,他們上課能聽課,但神情不集中,課後能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現在最欠缺的是他們能把精力集中在學習上來,養成認真學習的好習慣。有的學生覺得生物學科目沒有語文科目和數學科目重要,所以,他們上課不認真聽課,作業應付了事。

採取措施:

1、鼓勵他們大膽舉手發言,課後同學之間交流學習方法。

2、平時提些有新意的問題,讓他們去思考解決。

2、課外經常檢查他們作業完成情況,及作業、練習更正情況。

3、課堂上經常關注他們的聽課情況,提醒他們來學校應該學習所有的科學文化知識,不應該有偏科的學習態度。

鼓勵他們向優秀學生學習,以至於能自主探究不懂的生物學問題。

除了通過以上方法調動所有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外,還應對他們加強基礎知識的學習與鞏固及其靈活運用,並在學期末做好會考複習總動員工作,讓大家潛心投入到會考複習中來,爭取在會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四、具體措施

1、精心教學方法,因材施教;

2、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

3、定期舉行單元考試,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效果,做到查遺補漏;

4、分層次設置課堂反饋練習,使優生得到發展,後進生得到提高;

五、教學方法

(一)傳統的生物學教學方法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語言系統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是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方法。也是最有效最經濟的一種方法。它的基本要求是:講授要有導言;講授的語言要有嚴密的科學性和高度的思想性;講授的語言要具有可接受性、豐富而機動;講授的語言要條理清晰、重點突出、注意系統性、邏輯性、啟發性;講授是要與其他教學形式配合。例如: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2、談話法

談話法是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對學生提問,並引導學生對説提問題得出結論,從而獲得新知識或鞏固知識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能充分啟發學生的思維活動,使學生通過獨立思考來獲取知識,對學生髮展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有很大幫助。可以利用學生已有的感性經驗和知識基礎進行談話;用比較分析歸納法進行談話;擺出矛盾,並通過談話引導學生去解釋矛盾現象;聯繫實際進行談話。運用談話法的時候必須做好以下幾點:課前要有充分的準備;具有較高的針對性、思考性、推理性;簡短性、機動性。要重視總結。例如:基因的顯性和隱性引導學生從孟德爾實驗現象中得出結論

3、討論法

討論法是使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各抒己見,相互啟發補充或爭論,最後由教師小結,從而使學生獲得知識提高認識的教學方法。它能夠調動每一個人的積極性,使學生動腦筋思考,鑽研問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體會。討論的時候要做好充分準備,並且圍繞主題,利用各種直觀手段達到獲取共同結論的目的。例如:生物的生殖與變異

4、演示法

是教師在上課時,或呈現實物、教具,或進行示範性實驗或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放映影視片,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從而説明或印證所傳授知識的方法。它是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知識,加深學習的印象,把書本知識和實際事物聯繫起來,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概念;激發學習興趣,集中注意力,知識易於鞏固。例如:植物的生長

5、實驗法

是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運用一定的儀器設備進行獨立實驗作業,以獲得知識或驗證的知識,培養操作能力的方法。從教學角度分來看可以分為演示實驗、學生家庭實驗和學生課堂實驗。實驗時要注意安排要適時、要求要嚴格、指導要具體。例如:兩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六、教學安排及目錄(3節/周)

本學期一共54個課時,共講授兩個單元內容(共八章)。


教 學 內 容



課 時



教 學 進 度



動物的主要類羣(一)



3



第2周




動物的主要類羣(二)





3



第3周




動物的運動和行為



3



第4周




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



第5周




細菌和真菌



4



第5、6周




病毒



1



第7周




生物的多樣性



4



第7、8周



八年級生物教學計劃9

複習是教學工作的重要一環。目前各學校八年級生物已陸續進入生物總複習階段,若還簡單地按課本來重複,難以提高複習效果。根據這2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生物總複習的指導思想應該是:以課本為基礎,抓住主線,緊扣中心,強化訓練,培養能力。

一、依靠《快樂會考》,制定複習計劃

針對新形勢下課改和考改的新特徵,依據《會考直通車》上的理念與目標、原則與策略、結構與方式、內容與標準,以新課標的規定為標準,從知識與技能,向過程和方法到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不同層次和不同程度的轉移和體現。因此複習必須依靠《快樂會考》來確定內容和方案。

二、本學期是八年級年級的最後一期,將面臨着結業考試,時間大約在六月分,按這個時間就有近5個月的教學時間,其中可以安排三個月的複習時間,在三月底結束新課。

第七單元第一章

第一節植物的生殖----------------------2課時

第二節第三節昆蟲、兩棲動物的生殖------3課時

第四節鳥的生殖和發育------------------2課時

第二章第一節基因、性狀-------------2課時

第二節第三節基因的傳遞、顯性、隱性----2課時

第四節第五節人的性別遺傳--------------2課時

第五節生物的變異----------------------2課時

第三章第一節生命起源--------------2課時

第二節生物進化歷程-----------------2課時

總複習及測試----------------------34課時

三、抓住主線,緊扣中心

1、以進化為主線,突出知識的內在聯繫。從教材內容來看,植物的主要類羣、整個動物學部分以及第七部分遺傳進化和生態學的知識,都是由進化這一主線貫串起來的.。如第七部分三章的內容,以進化為主線,讓學生明白遺傳和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前提和基礎,而生態環境的變化又是生物進化的動力,從而理解這三章的內在聯繫。同時抓住由水生→陸生、簡單→複雜、低等→高等的進化原則為主線,把各章內容連成一個整體,從而更好地理解與掌握各門(綱)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和主要特徵等知識。

2、以形態結構與生理功能(或生活習性)相適應為主線,將分散的知識系統化。教材中,植物的各類羣、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的知識,基本上是圍繞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性來探討生物體的形態結構特徵的。老師應引導學生運用這一原理舉一反三,從生物的形態結構特徵聯想到它的生活習性和生活環境,從某種生物的生活環境推測其所可能具有的特徵。如肺的結構主要由肺泡組成,肺泡壁和肺泡壁上的毛細血管都僅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這種結構特點適於肺泡與血液之間進行氣體交換。要使學生懂得運用這一原理,從器官的結構特點聯想到它的功能,或由器官的功能聯想到它的結構特點。

3、以重點內容為中心,抓住複習知識的關鍵。如人體生理衞生中的“消化、循環、呼吸和排泄”等的內容都是要緊扣的“中心”,抓住這個“中心”,運用圖表、投影和電腦等多媒體組織複習。

四、強化訓練,提高能力

1、以練為主,講練結合

練習是提高複習質量的重要途徑。通過選擇難度適中的練習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可檢測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然後採取矯正補救來確保目標的實現。在練的基礎上進行講評,可培養學生解題的技巧,鞏固與深化所學知識。只講不練不行,只練不講也不行。只有講練結合,和諧交替,才能有效地提高複習效果。

2、培養能力,提高素質

在複習過程中,充分運用分析與綜合、比較與分類、抽象與概括、歸納與演繹等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通過練習、討論、講評可鞏固知識與發展思維能力。選擇適量情境新、聯繫實際、開拓性強、難度較大的題目,能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和適應各種題型的能力。

五、制定複習實施方案

1、確定複習目標:從複習知識、訓練思維、提高能力三個方面加以考慮,並制定三方面的具體計劃和實施方案。

2、考慮複習形式:複習大體有“講”、“練”、“評”三種形式,具體要求是:①精講:抓住本質,建立知識聯繫,構建知識體系;②多練;科學選題,注意點面,強化訓練;③細評:細緻分析練習與試卷,指導解題思路和解題技巧。

3、選擇複習方法:可採用講練結合、專題討論、個別輔導等方法,併力求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4、確定複習時間:各校按實際而訂。從我校情況看,約從4月10號至6月上旬。

總之,在生物總複習中,老師要緊扣課程標準,幫助學生將課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綜合化。要抓住進化和適應兩條主線,緊扣重點內容展開教學。同時通過一系列訓練來鞏固知識、深化知識。這樣,才能使生物複習取得理想的效果。

八年級生物教學計劃10

一、指導思想

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以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為依據,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面向全體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逐漸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達能力。

讓學生在合作和探究過程中真正體驗學習的樂趣,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逐步養成學生熱愛自然、關注生命、關注社會發展的責任感。在此基礎上,發現並培養學生的個性和特長。

二、教學目標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生物學》(八年級上冊)課程的學習,逐步實現以下發展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動物的主要類羣及其對環境的適應性特徵。

2、瞭解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與人類的關係。

3、瞭解細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徵以及與人類的關係。

4、通過活動體驗生物的分類是根據不同生物的形態結構特徵上的相似程度來進行的。

5、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如:進行“飼養和觀察蚯蚓”、“調查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製作甜酒”等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活動。

6、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如:進行生物學相關信息資料的查詢和收集。

過程與方法:

1、期初“三個一”:訂一個奮鬥目標、找一個互助夥伴、提一條教學建議。採取“目標激勵、同伴互助、師生共勉”的教學策略,增強主動性,密切合作性,促進師生共同成長、可持續發展。

2、每堂“三個一”:提一個學科問題、記一個知識結構、出一份測試試題。着意培養學生的問題能力、歸納能力和自我檢測能力,將課堂學習的主動權儘可能讓渡給學生。

3、注重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如:

(1)問題導向法。指導學生按照“生物有哪些形態結構特徵?如何適應環境?與人類的關係如何?”等基本問題自主學習、自主解答、自主測試、自主反饋,輔以同伴互助和教師點評,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2)實驗探究法。讓學生進一步熟悉“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實驗操作)——得出結論——表達交流”的科學探究的方法流程。

(3)理論聯繫實際法。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學到的生物學知識來解釋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所遇到的生物學現象,提升學習興趣,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

(4)識圖學習法。新教材圖文並茂,形象直觀,可讀性強。引導學生學會看圖、讀圖,可以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直觀把握和理解記憶。

(5)比較法和歸納法。引導學生通過對知識的比較和歸納,找出知識之間內在聯繫,理順知識脈絡,形成知識結構,加深理解記憶。情感態度價值觀:

1、認識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

2、瞭解生物科學技術在人們生產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實踐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投身生物科技的熱情以及促進社會進步的使命感。

3、瞭解科學技術在促進人類進步的同時,往往帶來人們預想不到的負面影響,認識科學技術是把雙刃劍,善用可以為人類造福,濫用則會貽害無窮,確立全面的技術觀和價值觀。

三、學情分析

一方面,經過七年級一個學年的學習,學生對生物學知識有了初步的瞭解,對生物學習的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具備了一定的生物基本知識、生物實驗技能和實踐操作能力,不少同學還對生物學有着濃厚的興趣,為八年級的生物教學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另一方面,不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仍然存在目標不明確、自制力不強、主動性不足等問題,具體表現是學習習慣懶散、注意力不集中、完成作業馬虎,好奇心有餘而自覺性不足,學習成績存在兩極分化的趨勢。

因此,從本學期開始,在進一步激發學習興趣、加強課堂調控的同時,要注意加強學習思想引導、學習方法指導,特別是學習過程和效果的監控,不僅要讓學生態度端正、學習得法,還要促使學生養成及時鞏固、持之以恆的良好習慣,力求使每個學生都有明顯的進步,學習成績有大面積的提高。

四、教材分析

八年級上冊《生物學》內容包括: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共五章,第六單元《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共三章。教材的編寫注重從生活實踐出發,內容編排圖文並茂,有較強的可讀性;欄目設置豐富多樣,注重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合作探究,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本冊書的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與七年級的《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同為《生物圈》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物圈的多樣性及其保護》離不開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人、動物、細菌和真菌等有機組成部分的和諧共存,前後內容之間有很強的關聯性。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既要要注意類別知識的橫向對比,又要注意結構知識的縱向梳理,還要注意基本知識的多向遷移,搭建過渡橋樑、構建知識網絡,力求做到形散神聚、融會貫通。

五、基本措施:

1、備課標、備教材。認真鑽研新課標和教材,明確教學要求,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明確本單元本節課在整冊教材中的地位,弄清知識的內在聯繫和規律,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內容,同時挖掘教材固有的思想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於教學過程之中。 2、備學生。深入瞭解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能力水平,充分估計學生接受新知識可能遇到的問題。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和心理特點,精心設計教學程序和教學方法。

3、備教法、備學法。根據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瞄準教學目標,靈活採取自學指導法、談話法、演示法、實驗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等手段,不斷優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同時,根據教學內容不同,指導學生採用自主學習法、合作學習法、實驗探究法、小組討論法、問題發現法、檢測反饋法,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提高課堂實效。

4、備作業。注意控制好隨堂練習和課後作業的量,結合考點、突出重點、精選習題,把握好訓練的質,除了少數課後實踐性的作業之外,其他知識性書面作業儘可能當堂完成、當堂批改、及時反饋,減輕學生的負擔,提高作業的效果。

5、備教學流程。精細設計教學流程,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為學生自主學習做好引領,為探究性學習創設情景,鼓勵學生多觀察、多思考、多提問,注意知識教學、分組實驗和實踐活動相結合,加強對學生基本實驗技能的培養。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每項工作都需要有計劃的進行,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為順利完成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並取得良好的成績,我根據八年級生物學科的特點,特制訂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在認真學習和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的基礎上,以《全日制義務教育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為依據,在繼承我國現行生物教學優勢的基礎上,力求更加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提高學生綜合成績為重點,更加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增加實踐環節。以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為主動探究式學習為突破口。

二、教學任務

1。本學期講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生物學》(八年級上冊)。

2。在繼續抓好“課改”實驗的`過程中,努力學習有關教育理論,不斷提高對“課改”的認識,力爭在原有的基礎上,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所創新、有所突破。

3。繼續探究試教過程中新的教學模式,積極吸取過去兩年的教學經驗,繼續收集和整理相關的資料,固化“課改”教學新成果。

三、學生情況分析:

生物知識、現象與人類密切相聯,學生對生物現象產生疑問多,但學生通過一學年對生物學的學習,對生物學的基礎知識掌握較好,已具備一定的實驗能力,大部分對本科的學習興趣濃厚。

四、教學總目標要求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生物》(八年級上冊)課程的學習,學生將在以下幾方面得到發展:

知識:

1)認識動物的主要類羣及其對環境的適應性特徵。

2)知道動物的行為大多是通過運動來完成的,瞭解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與人類的關係,都與它們的行為有密切的聯繫

能力:

1)增強動手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

2)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如進行“飼養和觀察蚯蚓”、“調查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製作甜酒”等實踐性較強的活動。

五、主要措施:

1、重視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2、倡導探究性學習

3、滲透“科學、技術、社會”的教育4、改進教法,加強課堂教學(1)提高貫徹課程目標的自覺性

國中生物學課程目標涵蓋的生物學知識、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價值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通過每節課或每項活動來逐步完成的。因此,在制定每節課(或活動)的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課程目標的體現和貫徹;考慮到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特別要注意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等方面的要求。

(2)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並提高其質量

教材內容的呈現方式一改過去傳統的注入式寫法,注重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創設情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知識的發生和發展,培養學生不斷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同時,教材安排了豐富多采的有利於學生髮展的學生活動。

(3)加強和完善生物學實驗教學。

5、注重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

在新教材的教學中,讓學生掌握生物學學習方法,對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養有很大作用。

應重視以下五種學習方法,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教學學生學習。

(1)實驗探究法:明確探究課題——>引導探究——>獲得結論——>測試反饋

(2)理論聯繫實際的學習方法:

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學到的生物學知識來解釋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所遇到的生物學現象,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

(3)識圖學習法:

新教材圖文並茂,色彩鮮明,可讀性強。它形象、直觀、不僅有利於教師把有關知識講清楚,而且利於學生理解內容,便於記憶。

(4)比較、歸納學習法:

通過對知識的比較歸納,可找出知識之間內在聯繫,使知識間的關係更明瞭。

(5)綜合學習法:

引導學生運用相關學科(如物理、化學)的知識來解決生物學問題6、精心採取先進的教學方法,對新教材進行培訓。 7、精心組織和策劃好課堂教案。

8、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做到課堂質量高效率。

9、進行課外輔導和寫小論文及做小製作,提高學生的興趣。 10、認真批改作業,從中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 11、培養優生,轉化後進生。

六、教學進度表另附

八年級生物教學計劃11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八年級要面臨八年級生物會考,在上學期結束時我們已經結束了八下教材的大部分課程,只剩餘了八年級下冊傳染病和免疫,用藥與急救這部分知識。在疫情期間的進行了網課教學,八年級4班和5班學生大多數學生對於線上教學較認真學習,5班學生學習情況稍差。但由於學生在家休整時間過長,在剛入學的兩週內,學習情緒還在適應調整期,而且還要面對各學科複習學習強度壓力的疊加,導致學生的學習狀態不佳,出現厭學等不良情緒,使得老師管理出現困擾,知識推進格外困難。加之學生對本學期生物會考也存在一定的焦慮,我們只能先來適應學生,再引導其適應我們的教學計劃,爭取有效推進會考複習工作。

二、教學內容分析

本學期教學內容:(1)完成的新課教學內容:八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第一章產染病和免疫,第二章用藥與急救,(2)複習國中生物七八年級所有內容。

七年級上冊和下冊的內容由於講完時間過長,學生的知識儲備並不是很好,而且這兩部分內容還是會考重點考察的.對象,所以這部分複習將花費時間較長也是重點複習內容。必須制定合理、有效的複習計劃,引導學生系統複習、鞏固、練習。

三、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週、第二週(4月20日---30日)鞏固線上教學內容

第三週(5月6日)八年級生物線上教學評估測試

第三週(5月7日)講評八年級生物線上教學測試題

第四周複習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一章+練習

第五週複習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章+練習

第六週複習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二章+練習

第七週複習七年級上冊第三、四、五章+練習

第八週第一次模擬考試試卷講評

第九周複習七年級下冊第一、二章

第十週複習七年級下冊第三、四章

第十一週複習七年級下冊第五、六章

第十二週第二次模擬考試試卷講評

第十三週第三次模擬考試試卷講評

如果在教學實踐中有什麼特別變化,再根據實際需要做適當的調整。

四、教學措施

1、教師要繼續深入學習有關的教育理論和轉變教育觀念,在繼承傳統教育優勢的基礎上力爭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所提高和創新。

2.由於本學期主要內容是複習,要做到每節課前幾分鐘對上節課重點知識點的聽寫,並當天及時批閲。教師掌握學生對知識點的薄弱部分,及時鞏固加強。

3.對後進生學習情況要採取多鼓勵,多表揚的積極措施,關注他們的複習情況,如有需要可進行輔導幫助,使他們積極完成生物複習,多一份學習的自信心。

4.針對4班和5班的不同情況,我的教學重點在5班,5班學生拔尖學生較少,對這些學生要嚴格要求,強調細心認真是重點。同時加強兩個班後進生的轉化。

5.對於4班和5班學習在中下這部分的同學,採取一對一幫扶,要求學生完成每天的學習任務,再由幫助自己的學生檢查完成情況,教師不定時抽查。

6.後期把握生物會考題型,有針對地進行復習,聯繫,講解,整體增大4班和5班的進步,從而能對整個年級的有所幫助。

7、在整個會考複習期間,一直要做到多鼓勵、多支持學生,爭取學生能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採用多種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達成課程

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採用多種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達成課程目標。

八年級生物教學計劃12

一、情況分析: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屆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很高,上學期生物的平均成績整體成績很理想,原因是愛學習的學生很多,因此,成績很理想。這個學期要想辦法使學生的成績有更大的提高。我從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上入手,來改善一向把生物視為副科,不好好學習、認真對待的學生心理,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把注意力集中在生物課的學習上。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學內容介紹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生物的遺傳和變異及生物的進化、傳染病和免疫,用藥和急救、瞭解自己、增進健康。共6章,內容較上一個學期少了一些,探究實驗減少了一些,增加了觀察和思考,科學、社會、技術欄目。增加了學生的閲讀量,擴大了知識面。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無性生殖的概念。

2、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

3、説出花的結構與果實發育的過程。

4、舉例説出昆蟲、兩棲類動物、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

5、説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6、舉例説出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

7、描述人的性染色體和常染色體。

8、舉例説出常見的遺傳病的危害。

9、舉例説出發酵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等。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蒐集信息的能力。

2、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能力,能從實踐中獲取資料。

3、通過小組探究、收集資料、彙報探究結果等活動,提高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通過學習使學生更清楚地知道生物的生殖和發育,從而更有意識地保護生物,促進社會發展。

3、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

4、對學生進行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

三、具體措施:

1、精心採取先進的教學方法,對新教材進行培訓。

2、精心組織和策劃好課堂教案。

3、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做到課堂質量高效率。

4、進行課外輔導和寫小論文及做小製作,提高學生的興趣。

5、認真批改作業,從中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

6、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育關鍵就是培養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助於學生穩步提高學習成績,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彌補智力上的不足。

7、開展課外興趣小組。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做課外調查,培養興趣。

八年級生物教學計劃13

讓學生在合作和探究過程中真正體驗學習的樂趣,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逐步養成學生熱愛自然、關注生命、關注社會發展的責任感。在此基礎上,發現並培養學生的個性和特長。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以《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為依據,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面向全體學生,着眼於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需要,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為重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以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為主動探究式學習為突破口,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逐漸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達能力。讓學生在合作和探究過程中真正體驗學習的樂趣,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逐步養成學生熱愛自然、關注生命、關注社會發展的責任感。在此基礎上,發現並培養學生的個性和特長。

二、教學目標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生物學》(八年級上冊)課程的學習,逐步實現以下發展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動物的主要類羣及其對環境的適應性特徵。

2、瞭解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與人類的關係。

3、瞭解細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徵以及與人類的關係。

4、通過活動體驗生物的分類是根據不同生物的形態結構特徵上的相似程度來進行的。

5、瞭解生物的多樣性及其價值。

6、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如:進行"飼養和觀察蚯蚓"、"調查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製作甜酒"等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活動。

7、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豐富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如:進行生物學相關信息資料的查詢和收集。

(二)過程與方法:

1、期初"三個一":訂一個奮鬥目標、找一個互助夥伴、提一條教學建議。採取"目標激勵、同伴互助、師生共勉"的教學策略,增強主動性,密切合作性,促進師生共同成長、可持續發展。

2、每堂"三個一":提一個學科問題、記一個知識結構、出一份測試試題。着意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歸納能力和自我檢測能力,將課堂學習的主動權儘可能讓渡給學生。

3、注重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如:

(1)問題導向法。指導學生按照"生物有哪些形態結構特徵?如何適應環境?與人類的關係如何?"等基本問題自主學習、自主解答、自主測試、自主反饋,輔以同伴互助和教師點評,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2)實驗探究法。讓學生進一步熟悉"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實驗操作)--得出結論--表達交流和反思"的科學探究的方法流程。

(3)理論聯繫實際法。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學到的生物學知識來解釋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所遇到的生物學現象,提升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熱情

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做到知識源於生活,學以致用。

(4)識圖學習法。新教材圖文並茂,形象直觀,可讀性強。引導學生學會看圖、讀圖,可以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直觀把握和理解記憶。

(5)比較法和歸納法。引導學生通過對知識的比較和歸納,找出知識之間內在聯繫,理順知識脈絡,學會歸納概括和總結,形成知識結構,加深理解記憶。

(三)情感態度及價值觀:

1、認識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及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

2、瞭解生物科學技術在人們生產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實踐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投身生物科技的熱情以及促進社會進步的使命感。

3、瞭解科學技術在促進人類進步的同時,往往帶來人們預想不到的負面影響,認識科學技術是把雙刃劍,善用可以為人類造福,濫用則會貽害無窮,確立全面的、辯證的技術觀和價值觀。

三、學生學情分析

一方面,經過七年級一個學年的學習,學生對生物學知識有了初步的瞭解,對生物學習的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具備了一定的生物基本知識、生物實驗技能和實踐操作能力,不少同學還對生物學有着濃厚的興趣,為八年級的生物教學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另一方面,不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仍然存在目標不明確、自制力不強、主動性不足等問題,具體表現是學習習慣懶散、注意力不集中、不按時完成作業,好奇心有餘而自覺性不足,學習成績存在兩極分化的趨勢。

因此,從本學期開始,在進一步激發學習興趣、加強課堂管理和調控的同時,要注意加強學習思想引導、學習方法指導,特別是學習過程和效果的監控,不僅要讓端正學生態度、學習得法,還要促使學生養成課前預習,課後及時鞏固、持之以恆的良好習慣,力求使每個學生都有明顯的進步,學習成績有大面積的提高。

四、教材分析

八年級上冊《生物學》內容包括: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共五章,第六單元《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共三章。教材的編寫注重從生活實踐出發,廣泛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把握基礎性,體現先進性;內容編排圖文並茂,加強了啟發性,具有較強的可讀性;欄目設置豐富多樣,注重創設問題情景,突出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重視科學態度、科學方法和科學價值觀的教育;內容編寫具有彈性,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

本冊書的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與七年級的《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同為《生物圈》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物圈的多樣性及其保護》離不開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人、動物、細菌和真菌等有機組成部分的和諧共存,前後內容之間有很強的關聯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既要要注意類別知識的橫向對比,又要注意結構知識的縱向梳理,還要注意基本知識的多向遷移,搭建過渡橋樑、構建知識網絡,力求做到形散神聚、融會貫通。

五、基本措施

(一)備課標、備教材。

認真鑽研新課標和教材,明確教學要求,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明確本單元本節課在整冊教材中的地位,弄清知識的內在聯繫和規律,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內容,同時挖掘教材固有的思想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於教學過程之中。

(二)備學生。

深入瞭解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能力水平,充分估計學生接受新知識可能遇到的問題。根據學生認識的發展規律和心理髮展特點,精心設計教學程序和教學方法。

(三)備教法、備學法。

根據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瞄準教學目標,靈活採取自學指導法、談話法、演示法、實驗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等手段,不斷優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同時,根據教學內容不同,指導學生採用自主學習法、合作學習法、實驗探究法、小組討論法、問題發現法、檢測反饋法,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提高課堂實效。

(四)備作業。

注意控制好隨堂練習和課後作業的量,結合考點、突出重點、精選習題,把握好訓練的質,除了少數課後實踐性的作業之外,其他知識性書面作業儘可能當堂完成、當堂批改、及時反饋,減輕學生的負擔,提高作業的效果。

(五)備教學流程。

精細設計教學流程,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為學生自主學習做好引領,為探究性學習創設情景,鼓勵學生多觀察、多思考、多提問,注意知識教學、分組實驗和實踐活動相結合,加強對學生基本實驗技能的培養。

八年級生物教學計劃14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每項工作都需要有計劃的進行,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為順利完成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並取得良好的成績,我根據八年級生物學科的特點,特制訂計劃如下:

一、 指導思想

在認真學習和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的基礎上,以《全日制義務教育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為依據,在繼承我國現行生物教學優勢的基礎上,力求更加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提高學生綜合成績為重點,更加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增加實踐環節。以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為主動探究式學習為突破口。

二、 教學任務

1.本學期講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生物學》(八年級上冊)。

2.在繼續抓好“課改”實驗的過程中,努力學習有關教育理論,不斷提高對“課改”的認識,力爭在原有的基礎上,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所創新、有所突破。

東施效顰故事初伏怎麼養生紅棗的功效與副作用

3.繼續探究試教過程中新的教學模式,積極吸取過去兩年的教學經驗,繼續收集和整理相關的資料,固化“課改”教學新成果。

三、學生情況分析:

生物知識、現象與人類密切相聯,學生對生物現象產生疑問多,但學生通過一學年對生物學的學習,對生物學的基礎知識掌握較好,已具備一定的實驗能力,大部分對本科的學習興趣濃厚。

四、教學總目標要求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生物》(八年級上冊)課程的學習,學生將在以下幾方面得到發展:

知識:

1)認識動物的主要類羣及其對環境的適應性特徵。

2)知道動物的行為大多是通過運動來完成的,瞭解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與人類的關係,都與它們的行為有密切的聯繫

能力:

1)增強動手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

2)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如進行“飼養和觀察蚯蚓”、“調查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製作甜酒&rdquo

;等實踐性較強的活動。

五、主要措施:

1、重視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倡導探究性學習

3、滲透“科學、技術、社會”的教育

4、改進教法,加強課堂教學

(1)提高貫徹課程目標的自覺性

國中生物學課程目標涵蓋的生物學知識、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價值等工作計劃方面的基本要求,是通過每節課或每項活動來逐步完成的。因此,在制定每節課(或活動)的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課程目標的體現和貫徹;考慮到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特別要注意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等方面的要求。

(2)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並提高其質量

教材內容的呈現方式一改過去傳統的注入式寫法,注重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創設情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知識的發生和發展,培養學生不斷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同時,教材安排了豐富多采的有利於學生髮展的.學生活動。

(3)加強和完善生物學實驗教學。

5、注重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

在新教材的教學中,讓學生掌握生物學學習方法,對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養有很大作用。

應重視以下五種學習方法,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教學學生學習。

(1)實驗探究法:明確探究課題-->引導探究-->獲得結論-->測試反饋

(2)理論聯繫實際的學習方法:

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學到的生物學知識來解釋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所遇到的生物學現象,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

(3)識圖學習法:

新教材圖文並茂,色彩鮮明,可讀性強。它形象、直觀、不僅有利於教師把有關知識講清楚,而且利於學生理解內容,便於記憶。

(4)比較、歸納學習法:

通過對知識的比較歸納,可找出知識之間內在聯繫,使知識間的關係更明瞭。

(5)綜合學習法:

引導學生運用相關學科(如物理、化學)的知識來解決生物學問題

6、精心採取先進的教學方法,對新教材進行培訓。

7、精心組織和策劃好課堂教案。

8、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做到課堂質量高效率。

9、進行課外輔導和寫小論文及做小製作,提高學生的興趣。

10、認真批改作業,從中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

11、培養優生,轉化後進生。

六、教學進度表另附

八年級生物教學計劃15

學生基本情況:

本年級共有兩個班,共計學生74人.由於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許多動物都認識,甚至瞭解,給生物的教學帶來一定益處,針對以上情況,對本期教學工作作如下計劃:

一.主要措施:

1、重視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倡導探究性學習

3、滲透“科學、技術、社會”的教育

4、改進教法,加強課堂教學

(1)提高貫徹課程目標的自覺性

國中生物學課程目標涵蓋的生物學知識、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價值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通過每節課或每項活動來逐步完成的。因此,在制定每節課(或活動)的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課程目標的體現和貫徹;考慮到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特別要注意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等方面的要求。

(2)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並提高其質量

教材內容的呈現方式一改過去傳統的注入式寫法,注重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創設情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知識的發生和發展,培養學生不斷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同時,教材安排了豐富多采的有利於學生髮展的學生活動。

(3)加強和完善生物學實驗教學。

5、注重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

在新教材的教學中,讓學生掌握生物學學習方法,對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養有很大作用。

應重視以下五種學習方法,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教學學生學習。

(1)實驗探究法:明確探究課題-->引導探究-->獲得結論-->測試反饋

(2)理論聯繫實際的學習方法:

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學到的生物學知識來解釋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所遇到的生物學現象,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

(3)識圖學習法:

新教材圖文並茂,色彩鮮明,可讀性強。它形象、直觀、不僅有利於教師把有關知識講清楚,而且利於學生理解內容,便於記憶。

(4)比較、歸納學習法:

通過對知識的比較歸納,可找出知識之間內在聯繫,使知識間的關係更明瞭。

(5)綜合學習法:

引導學生運用相關學科(如物理、化學)的知識來解決生物學問題

二、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週——第二週 第一單元

第二週——第三週 第二單元

第四周——第五週 第三單元

第六週——第七週 第四單元

第八週——第九周 第五單元

第十週到一調 第六單元最後

第十三週——-期末 複習

 三、指導思想

以 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為依據,面向全體學生,着眼於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需要。關注每一位學生,培養學生的個性和特長。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積 極倡導探究性學習。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逐漸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達能力。讓 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真正體驗學習的樂趣,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逐步養成學生熱愛自然、關注生命、關注社會發展的責任感。

 四、教學目標

1、 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通過學習使學生更清楚地知道生物的生殖和發育,從而更有意識地保護生 物,促進社會發展。

3、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

 五、學生情況分析

八年級共有5個班有200來個學生,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還不很高,上學年生物的平均成績較低,雖然高分還可以,但由於不愛學習的學生較多,因此班平均被拉下來了。這個學期要想辦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爭取成績有較大的提高。

、 教學任務

1.本學期講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生物學》(八年級上冊)。

2.在繼續抓好“課改”實驗的過程中,努力學習有關教育理論,不斷提高對“課改”的認識,力爭在原有的基礎上,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所創新、有所突破。

3.繼續探究試教過程中新的教學模式,積極吸取上一年的“課改”經驗,繼續收集和整理相關的資料,固化“課改”新成果,並完成好相關的課題。

4.繼續研究和推廣校本教研的內涵和經驗,充分調動教師們的積極性,發輝學校教研組羣體優勢,繼續嘗試開展學校開放日活動。

5.繼續探究新課程的評價體系,特別是建立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標準,並在八年級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總結試教二年的經驗和體會,初步歸納整理出適合我區區情的評價體系。

七、教學要求

1. 教師在教學中要繼續認真落實《課程》提出的課程理念:面向全體

生,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努力提高學生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教學目標、內容和評價都應有利於提高每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大力倡導“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成果即成長”的教育科研觀。教

中要有科研意識,要邊實驗、邊研究,力爭做一名科研型的教育工作者。

3.在教學中,要努力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有所發展,必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體驗各種科學探究活動。

4.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特別注意科學研究方法的培養。要注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教師要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力爭創造條件開全教材中提出的調查、技能訓練、練習、探究和資料分析活動。

5.教學中要注意合理選擇和組合好直觀教具與現代教學手段的整合。

6.有條件的學校要積極組織好生物小組活動,能夠對生物學有特殊興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八、具體措施

1、精心採取先進的教學方法,對新教材進行培訓。

2、精心組織和策劃好課堂教案。

3、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做到課堂質量高效率。

4、進行課外輔導和寫小論文及做小製作,提高學生的興趣。

5、認真批改作業,從中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

6、培養優生,轉化後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