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計劃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彙編9篇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又迎來了一個全新的起點,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計劃吧。計劃怎麼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彙編9篇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的內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於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二、教學措施

1.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2.認數與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3.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4.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5.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6.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

三、課時安排

(一)數一數(1課時)

(二)比一比(2課時)

(三)1~5的認識和加減法(10課時)

1.1~5的認識(3課時)

2.加減法的初步認識(5課時)

3.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2課時)

(四)認識物體和圖形(3課時)

(五)分類(2課時)

(六)6~10的認識和加減法(20課時)

1.6、7的認識和加減法(5課時)

2.8、9的認識和加減法(5課時)

3.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4課時)

4.連加、連減、加減混合(4課時)

整理和複習(2課時)實踐活動:數學樂園(1課時)

(七)11~20各數的認識(4課時)

1.數11~20各數、讀數和寫數(2課時)

2.10加幾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2課時)

(八)認識鐘錶(2課時)

(九)20以內的進位加法(11課時)

實踐活動:我們的校園(1課時)

(十)、總複習(4課時)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20以內的數和最基礎的加、減法口算,幾何形體、簡單的統計、認鐘錶等教學內容。

本冊教科書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在認識10以內的數之前,先安排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等內容的教學;在10以內加、減法之前,先安排分與合的教學。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通過比長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輕重,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比較;通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並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通過認位置,讓學生認識簡單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體的位置是相對的;通過分與合的教學,為建立加、減法概念和正確進行加減法口算作準備。這裏所體現的比較思想、分類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後面學習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等知識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書設置小單元,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這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心理的特點,有利於各知識的相互作用,便於建構合理的認識結構。

二、班級情況簡析

一年級學生由於剛進校因此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大多數人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少數同學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慾,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並學會讀寫;初步理解20以內數的組成,認識符號<、=、>的含義,會用符號或語言描述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瞭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經歷探索一位數加法和相應減法的口算方法的過程,能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初步學會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認識鐘面及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結合具體的情境認識上、下、前、後、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觀念。通過具體物體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認識這些形體相應的.圖形,通過實踐活動體會這些形體的一些特徵,能正確識別這些形體。感受並會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大小和輕重。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易統計表,通過實踐初步學會簡單的分類,經歷和體驗數據的收集和統計的過程,並完成相應的圖表。根據統計的數據回答簡單的問題,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數學思想方面:初步學會從數學思維的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如數出物體的個數,比較事物的多少,比較簡單的長短、大小、輕重等。在數的概念形成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如在認識20以內數時通過比較、排列發現這些數之間的聯繫,在學習“分與合”時發展學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認鐘錶”時進行比較、綜合和判斷等。能用“分”與“合”的思想進行初步的數學思考,能聯繫具體情境探索一位數加、減法,並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正確地、有條理地説明自己的算法;對估計的過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釋。在探索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和物體之間位置關係的過程式中,發展空間觀念。感受簡單的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具有對簡單事物和簡單信息進行比較分類的意識,具有簡單的統計思想。

3、解決問題方面: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並能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解決問題;能對簡單的幾何體進行簡單的分類,能聯繫情境描述一些物體的相對位置;能在教師的組織下收集有效信息並進行分類、整理,用簡單的統計方法表示問題解決的結果等。體驗與同桌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與態度方面: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產生好奇心,有學習數學的熱情,有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能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1、會讀寫20以內的數

2、熟練地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

3、理解20以內各數的組成,初步領會“個位”和“十位”的含義。

4、20以內的退位減法。

五、滲透教育

1、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2、結合有關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集體、愛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學措施

1、教者要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勇於創新,堅持教學“六認真”。

2、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選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電教媒體。

3、不斷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4、對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要拓寬知識面。

5、重視學困生的補課工作。

七、課時安排

全冊課時安排:共計約61課時

1、數一數………………………………………………約1課時

2、比一比………………………………………………約2課時

3、1—5的認識和加減法………………………………約10課時

4、認識物體和圖形……………………………………約3課時

5、分類…………………………………………………約2課時

6、6—10的認識和加減法……………………………約21課時

7、11—20各數的認識…………………………………約4課時

8、認識鐘錶……………………………………………約2課時

9、20以內的進位加法………………………………約12課時

10、總複習………………………………………………約4課時。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教學內容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 準備課, 10以內的數的認識和加減法,數學樂園;認識圖形(一),活動園地;11~20各數的認識, 2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最簡單的加減法應用題,我們的校園,數學實踐活動;總複習。

二、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在本學期,我將更深刻地學習會議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認真學習和鑽研教材與《數學課程標準》。多讀課改知識,多參加課改活動,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力爭把工作搞得更好。

1、根據兒童發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繫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悦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三、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使學生正確地數出不同物體的個數。逐步抽象出數,能區分“幾個”和“第幾個”熟練地掌握10以內的組成,會正確,工整地書寫數字。

2、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和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能熟練地數出20以內的數,正確地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20以內的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的數的順序,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校

3、使學生初步認識=、>、<三種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校

4、使學生初步知道加和減法的含義,直觀地瞭解加法交換律和加法與減法的關係,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式題。

5、使學生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解答比較容易的加減法一步計算的圖文應用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會列出算式,註明得數的單位名稱,口述答案,能看實物或直觀圖口述題意,簡單的講述和與求剩餘的數量關係。

6、使學生直觀地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對這些圖形有初步的瞭解。

7、結合主題圖和插圖及有關數據,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科學的教育,培養學生認真做題,正確計算,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孝位置關係、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使學生從小養成認真學習、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繫,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5、每月進行作業評比活動一次,比一比看誰學習進步快。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4

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材主要由“6、7的認識和加減法”、“8、9的認識和加減法”、“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連加和連減”、“加減混合”等內容構成。這些內容不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廣泛的應用,而且也是學生進一步學習2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計算最直接的基礎。本單元內容是全冊教材的重點內容之一,在整個國小數學教學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學中,可加強操作和觀察活動,高度重視學生對實物、模型、圖畫的深入觀察和學具拼擺,引導學生親身經歷觀察、操作的活動過程,讓他們在活動中建立起6-10的數概念和加減法計算的知識表象,讓學生全面感受數概念的形成過程,通過多種途徑掌握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熟練地數出6-10各數,會讀、會寫這些數,並會用這些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

2、使學生掌握6—10數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熟練地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

3、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的含義,知道用這些符號來表示數的大小。

4、使學生比較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

5、使學生比較熟練地進行10以內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

6、使學生用10以內的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7、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熱愛家鄉、熱愛自然、保護環境、講衞生等方面的教育,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等方面的健康發展。

重點

6—10的各數的認識和加減法。

難點

1、數概念的形成。

2、6—10的加減

課時安排

約21課時

1、6、7的認識和加減法 5課時

2、8、9的認識和加減法 5課時

3、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 4課時

4、連加、連減、加減混合 4課時

5、整理和複習 2課時

實踐活動:數學樂園(1課時)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學情分析

班上大部分學生會數10以內的各數,會認這些數,會寫這些數;少部分學生已能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大部分學生對課堂學習不太適應,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較短,根據這些情況,在教學時,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注意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讓學生愛教師、愛數學,並通過以後的學習,體會到學數學的樂趣和作用。

二、教學理念

讓不同的孩子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三、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人教版)。

四、教材分析

本冊實驗教材是以《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所規定內容為依據。一共分為十個單元:數一數、比一比、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及總複習和二個數學活動(數學樂園和我們的校園。)

本冊教材的教學重點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難點是用正確的數學語言表述比較的結果,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會口述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思維過程。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知識與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除了認數和計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內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於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分單元教材分析

第一單元“數一數”教材設計了一個“美麗的校園”情景,一方面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內各數,體會數存在於我們生活當中,使教師初步瞭解學生數數、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情況,為以後教學做好準備。本單元教學重、難點是使學生充分感知10以內的數,關鍵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和生活情境讓學生充分數數。

第二單“比一比”是學習認數、計算和量的準備性知識,重點是初步感知“多少、長短、高矮”的含義。難點是學會比較物體多少長短高矮的方法。關鍵是掌握比一比的方法。

第三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是數概念中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國小生學習數學的開始。重點:教學生寫數字和初步建立數感、符號感。難點:建立數感、符號感。關鍵:使學生經歷數概念的形成過程。

第四單元“認識物體和圖形”是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開始,主要是從形狀這一角度使學生初步認識物體和圖形。重、難點:掌握圖形特徵,建立空間觀念。關鍵:通過直觀操作,感受圖形特徵。

第五單元“分類”能力的發展對於將來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統化的知識,形成科學、嚴謹的思維方式很有益處。重、難點:確定分類標準,掌握分類方法。關鍵:掌握初步的分類方法。

第六單元“6—10的認識和加減法”是學生進一步學習2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計算最直接的基礎。重、難點:建立數感、符號感,掌握6—10的加減法。關鍵: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

第七單元“11—20各數的.認識”為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做準備。重、難點:認識數位和計數單位,掌握數的組成。關鍵:通過直觀操作,逐步形成數概念。

第八單元“認識鐘錶”主要是使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會看整時和半時,初步認識鐘面。重、難點:會看整時和半時。關鍵:掌握看整時和半時的方法。

第九單元“20以內的進位加法”是20以內退位減法和多位數計算的基礎,也是進一步學好數學必須練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既有利於學生在用數學中領悟加減法的含義,又可以為以後發現和解決稍複雜的問題打下基礎。重點:掌握20以內的進位加法。難點: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關鍵:掌握一種20以內進位加法的方法。

六、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的內容和我班的實驗情況,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這四個方面確定全冊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能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會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能比較數的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與20以內數的組成,能認、讀、寫0-20各數。

2.初步瞭解數位和計數單位:知道個位、十位上的數各表示什麼意義。

3.結合具體情境,初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

4.知道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初步體會加減法之間的互逆關係,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

5.認識符號“>”、“<”、“=”,會用這些符號表示20以內數的大小。

6.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立體圖形,能辨認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圓等平面圖形,會用這些圖形進行拼圖。

7.初步瞭解事物比較和分類的方法,結合實際,能把同類事物進行比較和分類。

8.初步認識鐘錶,會認整時和半時。

9.初步學習對日常生活中的數據進行收集和整理,會看、填寫簡單的統計圖和統計表。

10.初步培養學生操作、觀察、比較、辯析、整理、概括、語言表達、用數學交流的能力。

(二)數學思考

1.結合現實素材抽象出0-20各數,感受0~20各數的意義,能用符號和詞語來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初步建立數感。

2.能按一定的順序整理和記憶:10以內數的組成和分解,10以內數的加減法,20以內的進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歡的方法,想10以內的數的組成、分解,想10以內加減法的得數和20以內進位加法的得數,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4.能簡單地、有條理地思考20以內數的認識和計算中的應用問題。

5.通過拼、擺、畫、想各種圖形,感受和描述各種圖形的特徵,通過對幾何形體的分類,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6.能用對應、比較等方法,比較出兩個事物的多少、長短、高矮。

7.能根據事物的同一類型的特點把一些事物分類。

8.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動手操作、自已探究、實踐活動等,發展學生探究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9.通過數學活動,初步發展學生對應、統計等數學思想方法。

10. 初步學習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發展數學意識。

(三)解決問題

1.能用0—20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10以內的加減、20以內的進位加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3.能比較出學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內)數量的多少、長短和高矮,能給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類。

4.結合自已的生活經驗,初步體驗1時、幾時、半時的長短。

5.能根據簡單統計圖表的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6.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四)情感、態度、價值觀

1.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

⑴會看。會看數學書,能在書上找到要學習的內容。

⑵會聽。能聽懂老師和學生的講話,能邊聽、邊想。

⑶會想。能根據一些信息想出數學問題;會根據數學問題,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⑷會説。能把自己想的説出來,會説三句完整的話。

⑸會用。會用學具學習一些數學內容。

⑹會做。會做數學作業,書寫規範,格式正確,認真細心,能自己出題自己做,能檢查。

⑺能討論。能與同學討論數學問題。

⑻能評價。能作自我評價與評價他人。

2.在合作交流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積極思考,爭取發言,尊重別人,認真傾聽他人發言,有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3.養成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良好美德。

4.愛護學具、文具、數學書、作業本、書包,養成勤學習、有條理、講究美的好習慣。

5.初步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感受用數學的樂趣,與同伴交流的樂趣。

6.受到關心集體、熱愛家鄉、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等思想教育,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等方面健康發展。

七、方法與措施

1.認真研究《標準》和教科書,提升教學理念,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尋找學生熟悉的數學生活,使之進入課堂。

2.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加強演示、觀察與操作,讓學生經歷用數字和數學符號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

4.在學習方式上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偏、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6.結合教學內容,適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進行作業評比活動一次,比一比看誰學習進步快。

8.對學生堅持正面評價,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6

教學理念

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在教學中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地觀察、操作、討論、交流、得出結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努力營造一種寬鬆的氛圍,讓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獲得知識,使學生既學得輕鬆,又學得快樂。

教學目標

1、認識鐘錶的時針和分針,使學生能正確説出鐘面上所指示的整時,學會兩種表示時間的方法。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遵守時間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能正確讀寫鐘錶上的整時,並會應用於生活實際中去。

教學難點

正確迅速地説出或撥出鐘面上的時間。

教具準備

一個實物鐘面、課件、水果鐘面、時間的`小卡片。

學具準備

每人一個學具鍾、每小組一個不完整的卡片鐘面。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猜謎語

同學們聽過謎語 嗎?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謎語,請你們猜一猜?

(課件展示)謎語:一家三兄弟、高矮個不齊,嘀嗒嘀嗒提醒你,時間要珍惜。

2、逛鐘錶超市

師:同學們真不錯,都猜出了謎底,鐘錶超市裏的鐘表可漂亮了,我們一起去逛逛吧!

(課件展示)各種各樣外型美觀的鐘表。

3、導入新課

師:鐘錶有這麼大的作用,想不想和它成為好朋友呀!那麼咱們就看看它長什麼樣吧!

板書課題:認識鐘錶

二、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1、認識鐘面

(1)(出示實物鐘面)這是一個鐘面,仔細觀察鐘面上都有些什麼?

指名學生説出鐘面上有時針、分針,有12個數。

師小結:鐘面上有時針、分針,有12個數,還有線段那是刻度線,每個數之間有小格。追問:鐘面上的2根針有什麼特點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師板書:時針 短 粗

分針 長 細

(2)生認學具鐘的時針和分針

(3)我們知道時間爺爺是不知疲倦,永不停息的,所以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也不會停止!那這2根針是怎樣走動的?哪根針快哪根針慢?

生:朝着同一方向走,最慢的是時針,其次是分針。

(課件演示)師補充:最快的是他們的秒針弟弟。時針每天走兩圈,分針每天要走好多圈。

2、補鐘面(小組合作)

每個小組都有一個破損的鐘面,有些沒時針和分針,還有些沒數字。

行動起來!用你們靈巧的小手把鐘面補好,看哪組同學速度最快,表現最好,最先完成的小組獎勵一面小紅旗。

3、認識整時

(1)(課件出示)三個鐘面,指導認整時。

指名回答鐘面表示的時間,並引導學生説出是怎麼看的。

師小結:整時的時候,分針都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所以它們分別表示8時、3時、6時。

(2)生用學具鍾練習撥7時、11時。

請個別學生上台展示自己撥的結果。

(3)(小組合作)一人説一人撥。

4、教學整時的兩種寫法

(1)可以用漢字“時”表示。生回答師點擊電腦,鐘面下分別出現8時、3時、6時。

(2)用數字表示法

點擊電腦出現8:00,引導學生觀察兩點右邊是兩個“0”,左邊是幾就是幾時。

(3)生動手寫3:00、6:00

(4)點擊電腦出示3:00、6:00,指導學生觀察比較。

三、參與遊戲,鞏固練習

1、遊戲:找朋友

(課件出示)遊戲規則。隨着《找朋友》活潑的音樂,生進行遊戲。出現“12”時找不到自己的朋友,全體同學用學具鍾撥12時,重點引導學生認識12時的鐘面時針和分針重合。

2、(課件出示)P92頁

小軍一天的時間安排圖。聯繫生活,讓學生説自己一天的時間安排。

四、引導回顧,總結評價

1、今天,你學到了什麼?上了這節課,你有什麼話要對大家説嗎?

2、時間像小馬車一樣飛快地向前跑着。一節課又要結束了,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合理地利用支配時間,讓我們做時間的小主人。

3、點擊電腦欣賞歌曲《時間像小馬車》。

五、課後延伸,生活調查

(課件出示):太陽剛升起的畫面;太陽剛落下的畫面。

請大家把剛才看到畫面的時間記下來,下次再討論、交流。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7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一(3)班的數學教學工作。一(3)班有62人。由於剛剛跨入國小校門,年也紀小,課堂上很難坐住,喜歡在課堂上講話、做小動作等。相信經過我們大家地努力孩子們肯定會有很大進步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一共分為七個單元:1、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一);2、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二);3、分一分、認識物體;4、11-20各數的認識;5、20以內的進位加法;6、20以內的退位減法;7、總複習。

本冊教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本冊教材主要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數感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學習習慣、合作與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養,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自己有用的知識,對學生進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瞭解一定的學習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發展空間觀念。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8、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四、教學重、難點

本冊的教學重點是20以內的數的認識與計算。它們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是學生認數和計算的開始,是學習較大數的認識與計算的基礎,是學生適應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難點是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這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基礎,同時它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2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五、教學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求難、求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繫,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8

一、 情況分析:

因為學生是剛進入一年級進行學習,課堂常規對於孩子來説是一個陌生的過程,怎樣收拾書包、怎樣擺放上課用的學習用品、怎樣舉手回答問題、什麼是課堂作業、什麼是家庭作業、怎樣記家庭作業,上課什麼時間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這個學期裏所掌握的,所要形成習慣的,特別是良好的聽、説、讀、寫和獨立思考的習慣,都是需要我們開始進行引導和培養的。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一),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各數的認識,數學樂園,認識鐘錶,20以內進位加法,總複習。在認數和計算,比較多少、認識立體圖形,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的教學中,使學生獲得數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全冊教學重點、難點是 10以內的加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識數的`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二、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認識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6.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7.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8.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提高質量措施:

1、教師認真鑽研教材,真正做到備好課、備好學生,因材施教,教學中努力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放手多給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

2、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養成“敢想、敢説、敢做”的習慣。

3、上課鼓勵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對於精彩的發言給予不同層次的獎勵卡,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利用家長聯繫本加強與家長的聯繫和溝通,適當交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數學的方法。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9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學期一年級(2)班、(4)班共有學生(89 )人,男生有( 46)人,女生有(43 )人。這些學生大部分是上過學前班的,他們天真可愛,活潑調皮,據學前班老師介紹,這些學生各方面的差異較大。有的活潑開朗,有的性格內向,還有個別學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開學初,經過和學生初步接觸瞭解,這些學生由於常規訓練少,常規知識還得加強訓練,他們還像在學前班一樣沒有任何約束,想來就來,要走就走,上課時亂走亂動。本學期施行的實驗教材,主要是開拓學生的思維,發揮學生的想象。因此,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對學生進行思維的開拓,創新能力的培養,使他們每一個人都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立體圖形, 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解決問題,綜合與實踐主體活動。

三、教學重、難點

這一冊的教學重點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四、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會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 <”,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通過直觀演示和動手操作,認識“上、下”、“前、後”、“左、右”的基本含義,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7、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和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