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説課稿

國小六年級語文説課稿合集6篇

説課稿2.74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編寫説課稿是必不可少的,是説課取得成功的前提。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六年級語文説課稿6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國小六年級語文説課稿合集6篇

國小六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

“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這是《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基本理念之一。本文的設計質疑釋疑,創設情境,通過朗讀引導,鼓勵學生在自讀感悟、情感體驗中,領悟課文內容表達的思想感情。

説教材

《大瀑布的葬禮》是人教版六年制第九冊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述了塞特凱達斯大瀑布發生變化前後的不同景象,以及這一舉世聞名的大瀑布是怎樣被葬送的原因。説明分配保護環境、保護生態平衡已是人類自下而上所面臨的大事。

本課語言優美,感情充實,是進行環境教育和語言訓練的好教材。開頭作者先寫菲格雷特總統為大瀑布主持葬禮;接着寫了大瀑布發生變化前後的不同景象及其發生變化的原因;最後,又回到課文開頭的場景,寫菲格雷特總統在葬禮中號召人們保護生態平衡,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5個生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從塞特凱達斯瀑布由於生態環境的破壞逐漸枯竭,體會環境破壞給大自然帶來的嚴重危害。

2、聯繫上下文想象出即將枯竭的塞特凱達斯瀑布的樣子及遊人看到這一情形後的場面。

説教學法

根據新課程標準與新課改教學理念,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採用以下的教學法。

1、質疑探究法。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因此可以讓學生圍繞着課題進行質疑。“為什麼要舉行葬禮?”“為什麼由總統舉行葬禮?”“怎樣舉行的葬禮?”這樣不僅引出課文所要學習的目標,而且讓學生主動探究,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2、情境演示法

在教學時,教師利用媒體創設兩個截然不同的情境,即塞特凱達斯瀑布昔日與如今的狀況。利用直觀動感的畫面,背景音樂的渲染,讓學生感受塞特凱達斯瀑布的雄偉壯觀,幾年後到逐漸枯竭,掀起學生強烈的情感波瀾,而且也很巧妙地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切入所學內容打下很好的感情基調。

3、 比較教學法:

引導學生抓住課文重點詞語和關鍵句子,如“雄偉壯觀”“咆哮而下”“生命垂危”“奄奄一息”等詞句,通過展開想象,比較塞特凱達斯瀑布的過去、現在的不同情形,體會到環境破壞給大自然帶來的嚴重危害。

4 、朗讀感悟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抓住課文的精彩片段,如“昔日的雄偉壯觀”,“如今的奄奄一息”等部分,指導學生朗讀。在朗讀過程中,抓住一些關鍵詞句來感悟,從而使學生產生對教學內容的獨特感受,展開想象,並有機會滲透説話訓練,擊活學生的思維,使孩子們從內心強烈發出要保護環境,愛護地球的呼喊。

説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大家請看大屏幕,這條瀑布就是聞名於世的塞特達斯大瀑布,它曾經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它曾經氣勢磅礴、雄偉壯觀,它曾經是巴西人民的驕傲。然而今天巴西的總統卻為這條大瀑布舉行了一場特殊的葬禮。(板書課題)齊讀課題,看到課題,你最感興趣的問題是什麼?(學生可能提出:為什麼要舉行葬禮?為什麼由總統舉行葬禮?怎樣舉行的葬禮?等問題,教師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梳理,提取有價值的問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帶着問題自由讀課文。

2.對於你們提出了那麼多有價值的問題,你打算怎樣解決?(①抓住重點詞句②聯繫上下文③與同學討論交流等)

3.小組合作學習

(教師作適當的引導、點撥)

三、直奔重點,體會情感。

1.彙報昔日大瀑布的狀況和人們的態度。

(1)瀑布雄偉壯觀。它是世界是流量最大的瀑布,河水“咆哮而下”、“滔滔不絕”、“一泄千里”突出其流量大。另外,水流湍急,汛期“飛流直下”,水形如“朵朵蓮花”,水霧“飄飄灑灑”,水聲“震耳欲聾”。

(2)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讀出瀑布的雄偉、氣勢)

(3)看大瀑布流淌的情景課件,面對這雄偉壯觀的大瀑布,你最想説什麼?(①讚美一番②引用李白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過渡:這樣雄偉壯觀的大瀑布不僅讓遊人陶醉不已,流連忘返。而如今,大瀑布又是什麼樣子的哪?

2.彙報現在大瀑布的狀況和人們的心情。

(1)指名説,作者把瀑布形容“生命垂危的老人”、“形容枯槁”、“奄奄一息”。體會句子表達的生動、準確。

(2)指導感情朗讀(播放大瀑布發生變化後的課件)(讀出“奄奄一息”感覺)

(3)看到此情此景與前面的流連忘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此時此刻你的感受是什麼?(難過,惋惜,遺憾,)

(4)假如瀑布會説話,此時它會對人們説些什麼?

3.瞭解大瀑布被葬送的原因。

(1)交流

(2)設計環保廣告語

四、激發想象,表達情感。

1.讓我們穿越時空隧道,回到總統為塞特凱達斯大瀑布舉行葬禮的那一天,如果你當時在場,你會飽含覺悟地説些什麼?

2.自由讀課文,想想應怎麼寫悼詞。(把想説的話寫下來)

3.扮演菲格雷特總統,到台前演講。

4.記者招待會。

5.小結:

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一直沒有停止過,會對我們造成威脅到來的生態災難中人類將首當其中,讓我們一起維護生態平衡,保護我們的地球吧!

國小六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船長》是蘇教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小説。課文敍述了哈爾威船主在“諾曼底”號客輪遭到“瑪麗”號大汽船劇烈撞擊時,冷靜自若,指揮60名海員平安脱險,本身卻屹立在船主的崗亭上隨着客輪一起沉入深淵的故事,讚美了哈爾位船主忠於職守、捨己救人的崇高精力。小説按“遇險—自救—殉職”的思緒睜開故事背叛,“遇險”是因由,“殉職”是了局,着力形貌的是船主哈爾威船主怎樣冷靜自若地指揮人們乘救生艇脱險自救,體現了船主崇高的“忘我”精力。本文最大的寫作特點便是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來體現哈爾威船主的忠於職守、捨己救人的巨大精力。

二、説教學目標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關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課文通過人物語言和行動描寫來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4、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哈爾威船長忠於職守、捨己救人的精神。這一點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三、説教法和學法

本文是本冊第二單元中第二篇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忠於職守、大愛無疆”。學生在前一課學習的基礎上,又是高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有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我採用的主要教法是“自主感悟,合作探究”,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並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以讀促悟,理解感悟哈爾威船長的偉大精神和人性美。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閲讀習慣。

四、説教學過程(教學方法與手段)

第一課時

(一)、初讀指導,掃清朗讀障礙。

(二)、理清文脈,按提綱“遇險----自救----殉職”給全文分段。第一段是1、2自然段;第二段是3----28自然段;第三段是29----30段。

第二課時

下面重點談談第二課時的教學流程:

(一)、複習導入,整體感知

問題: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都知道了什麼?

設計理念與思路:讓學生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把握。第一課時,學生們通過學習,已經瞭解了課文的基本內容,能夠理解文章的脈絡,對哈爾威船長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為了讓他們温故而知新,為學習本節課做好鋪墊,所以,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根據學生地回答板書:遇險----自救----殉職

(二)、明確任務,學有方向。

根據教學目標我制定了本節課的任務,課件出示學習任務:“諾曼底號客輪是在怎樣情況下被撞的?碰撞後的情況怎樣?哈爾威船長一共下達來幾次命令?從哪些地方能體會出哈爾威船長的忠於職守,履行做人之道?讀一讀課文,畫一畫句子,做一做批註。”

設計理念與思路:讓學生學有目的,學有方向。

(三)、品詞析句,體會精神

1、學生根據上面的學習任務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

設計理念與思路:《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學中應積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遵循這一教學理念,研讀文本就是課堂教學的本質任務了,學生在明確了本節課的任務之後,讓學生再去讀一讀課文,畫出有關語句,寫一寫自己的體會或感悟,在朗讀與靜思中深刻感悟,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2、在學生充分學習之後,進行反饋交流。重點與學生討論以下段落語句:

(1)、研讀第一段,感受“危急”

指名説説諾曼底號客輪是在怎樣情況下被撞的?碰撞後的情況怎樣?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千鈞一髮。

指導朗讀本段——開始時語調平緩、輕快,後來要用急促、緊張的語調讀出情況的萬分危急、千鈞一髮。

(2)、研讀第二段“救援”部分,感受船長“捨己救人”

交流:哈爾威船長在組織自救的過程中,一共下達來幾次命令?

學習第一道命令:

課件出示第3小節:哈爾威船長站在指揮台上,大聲吼道“大家安靜,注意聽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婦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員斷後,必須把60人全都救出去!”

説説從這道命令中你讀懂了什麼?(這一句中的“吼”字,能體會出船長在大難臨頭時的沉着、鎮定、臨危不懼。“婦女先走,60人全救出去”可以體會出船長的人道主義精神及捨己救人的形象,使學生進一步豐滿船長捨己救人的精神)

而後,我又設計了一個問題:“哈爾威船長的這種精神是通過什麼描寫來體現的呢

(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從而滲透了本文的寫作特點。)

課件出示第4小節:實際上船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給忘了。

問題:他真的忘記自己了嗎?(也許他真的忘了自己,也許他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無論他忘記自己沒有,現在他的心中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把60人全部救出去。)

指導朗讀3、4節——讀出船長臨危不亂、忘我的精神。

學習第二道命令:

課件出示:“哪個男人敢走在女人的前面,你就開槍打死他!”

問題:為什麼要下達開槍的命令?這個問題不急着讓學生回答,先問學生這道命令是在什麼情況下下達的?課件出示第5自然段,從這幾句話中你體會到什麼?(人們急於逃命,秩序難以維持,場面非常混亂。)照這樣亂下去,意味着什麼?(小艇會翻,諾曼底號上的人們將全軍覆沒。)所以哈爾威下達來這樣一道命令:哪個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開槍打死他?

討論:同學們想象一下,大副會開槍嗎?學生可能會有兩種觀點:一是認為不會,因為船長的職責是救人,他在下第一道命令的時候説“必須把60人全都救出去”。二是認為會開槍,因為當時場面非常混亂,為了控制局面,為了殺一儆百,保證讓更多的人逃生。”

問:此時,哈爾威船長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通過上面的分析,哈爾威船長指揮有方,鎮定自若,忠於職守的高大形象彷彿就出現在同學的面前。

再問:“哈爾威船長的高大形象是通過什麼來體現的呢?”“語言描寫。”再次滲透了本文的寫作特點。

課件出示22小節:“大家沉默了,沒有一個人違抗他的意志,人們感到有個偉大的靈魂出現在他們上空。”

這一句,要學生體會在當時的情況下,船長是最高的權威,具有組織自救的權利和義務;人們同時被哈爾威船長尊重婦女、愛護兒童的人性美和先人後己、捨己為人的品德所感動,大家從心底對他油然而生崇敬之情,他成了上空出現的偉大靈魂,所以沒有一個人再違抗他的命令,全部聽從他的指揮,自救工作有序開展。

指導朗讀第二段中重點段落,再次體會船長鎮定自若、捨己救人的高大形象。

(3)、研讀第三段,昇華人物“靈魂”

課件出示:29小節“船長哈爾威屹立在艦橋上,一個手勢也沒做,一句話也沒説,隨着輪船一起沉入來深淵。人們透過陰森可怖的薄霧,凝視着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了大海。”

指導朗讀:學生通過朗讀,很容易能體會出哈爾威船長捨己救人的光輝形象,然後再通過朗讀,讀出對哈爾威船長的敬佩、崇敬之情。

設計理念與思路: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力求做到以疑促讀,以讀促思,讀中感悟,讓學生在與文本對話中學習。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導”的作用不容忽視,教師用極具感染力的語言引導,有感情的朗讀指導,來為學生理解課文、感悟哈爾威船長偉大精神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四)、讀寫結合,昇華感情。

1、課文學到這,哈爾威船長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用一兩個詞形容他。(讓學生到黑板上板書)

2、哈爾威船長以身殉職了(板書:以身殉職),他忠於職守,捨己救人的偉大形象已經深深的留在我們的心裏。此時,同學們一定有很多話要對船長説,拿出紙和筆,寫下你想説的話。

設計理念與思路:讓學生藉助紙筆,拉近時空的距離,與哈爾威進行交流或對自己今後提出希望,力圖使哈爾威船長的形象能深入學生的心靈。

(五)、總結全文。

老師以豪情的朗誦來竣事本節課。

計劃理念與思緒:此時學生已經與哈爾威船主舉行了交換,情緒得到了昇華,在老師豪情的朗誦中讓學生情緒到達最岑嶺。

國小六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五組的第三篇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屬於議論文。課文的題目“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也是課文的主要觀點。課文用三個具體確鑿的事例論述了只要善於觀察,不斷髮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捨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科學家發現的一般規律——“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從中感受、領悟到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捨,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二是學習課文用具體典型的事例説明觀點的寫作方法,瞭解議論文的形式。

二、説教學理念:

這是一篇議論文,但是議論文課堂也不能偏離語文教學,不能偏離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所以教學這課時,除了讓學生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提出觀點——論證觀點——總結觀點,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多讀多悟,並且掌握作者的寫作方法。培養學生質疑問難、追根求源地解決問題的科學精神,激發創新意識。

三、説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會寫“澡、械”等5個生字,正確讀記“誕生、洗澡、漩渦、花圃、逆時針、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鍥而不捨”等詞語。

②、能聯繫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能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説明一個觀點。

③、理解三個關於科學發現的故事,能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

2、情感與態度目標:

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教育學生懂得“只要善於觀察,不斷髮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捨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的道理”。

3、過程與方法目標:

本文所藴含的道理比較抽象,教學時組織學生研究三個具體事例,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追根求源地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科學精神,激發創新意識。

四、説教學重難點:

1、能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

2、學習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説明一個觀點。

五、説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與本文相關的圖片或資料,以及課件。

2、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查閲相關資料。

六、説教法與學法:

1、形式多樣,自讀感知。

教學時,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給學生充分的自讀自悟的時間,讓學生有時間圈畫、思考、批註、交流、彙報、朗讀、表達等等,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誦讀領悟,重點研討。

文中的三個具體事例,是為具體説明作者的觀點,即“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服務的。對這三個事例,引導學生抓住“敏鋭地注意到”“敏感地意識到”“百思不得其解”以及“反覆的研究和實驗”“許多實驗”“反覆的觀察實驗”等詞句來學習。引導他們發現三個事例在內容、寫法上的相同點。通過讀、議、思、想,讓學生領悟到“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深刻含義,瞭解議論文的特點:用具體確鑿的事例説明道理。

3、迴歸整體,能力遷移。

通過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讓學生進一步感悟“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捨、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讓學生從全文角度發現課文的寫作思路:提出觀點—論證觀點—總結觀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列舉出和本文類似的事例,使學生感受到這些成功的事例都是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問題,追根求源,最後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與此同時,訓練學生結合課文進行仿寫,學以致用。

七、説過程:

(一)導入課題,理解真理。

1、出示幾句與科學有關的格言

在歷史上,任何科學上的重大發明創造,都是由於發明者充分發揮了這種獨創精神。——華羅庚

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來不得半點虛假,需要付出艱鉅的勞動。——郭沫若

科學始終是不公道的。如果它不提出十個問題,也就永遠不能解決一個問題。——蕭伯納

2、生讀,談談從這些格言中分別得到了什麼啟發。

(文章的開始就説“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這句話就是一個真理,什麼是真理,這個詞很抽象,學生難以理解。所以課的開始可以引領學生讀、悟一些格言,讓學生理解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正確認識,進而切入課題,告訴學生,課題就是一個真理。)

(二)自主預習,初讀感知。

1、自由練習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

2、再讀課文,劃出不理解的詞語,通過查字、詞典,聯繫上下文或小組討論等方法解決。

3、指名朗讀課文,檢查是否讀得正確、通順,重點指導較難讀的句子。

4、整體感知課文,理清課文的順序。

①作者通過這篇文章要説明一個什麼觀點?

②作者用哪些事例來説明自己的觀點?

③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在初步感知的過程中,讓學生自讀自悟,通過圈畫、批註、朗讀、交流等等來感知課文內容,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品讀感悟,研討文法。

1、明確觀點。

快速瀏覽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圍繞哪句話來寫的?(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2、研讀事例。

對於這樣一個道理,一個觀點,作者用了哪些事例來證明它的?請大家瀏覽課文,試試用自己的話簡要地説一説。

第一個事例寫的是謝皮羅教授發現水的漩渦的旋轉方向和地球的自轉有關。

第二個事例寫的是英國的化學家波義耳偶爾發現紫羅蘭濺到鹽酸會變紅色,最後發明了石蕊試紙。

第三個事例寫的是奧地利醫生從兒子做夢時眼珠轉動這個現象推斷出凡睡者眼球轉動時都表示在做夢。

(1)、學習第一個事例。

學生邊讀課文第三自然段邊思考:

①具體事例中的人物是誰?

②發現的現象是什麼?

③由此發現的真理是什麼?

④從問號到真理的過程是怎樣的?

在讀書交流的同時填寫表格:

人物

發現現象

不斷髮問(?)

過程

找到真理(!)

謝皮羅教授

洗澡水的漩渦朝逆時針方向旋轉

洗澡水的漩渦為什麼總朝逆時針方向旋轉?

反覆的實驗和研究

漩渦的方向與

地球的自轉有關

(2)、學習第二、三個事例。

①總結學習第一個事例的具體學習步驟。

②按步驟自主學習第二、三個事例。

③全班交流學習體會,在交流時注意以讀為主,讀悟結合,共同填寫上面的表格。

3、瞭解寫法。

這三個事例在內容和寫法上有什麼相同之處?可以獨立思考,可以同桌小聲討論。

三個故事中提到的科學家發現和發明的過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發現問題,不斷地追問;再進行反覆的實驗和研究;最後解決了問題,得出了結論。

(從具體事例中具體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和學習課文的寫法,是這一課的教學重點。對於“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這樣一個觀點作者用了三個事例來證明它,教學中重點研討:1、事例中的問號是什麼?由此發現的真理是什麼?從問號到真理的過程是怎樣的?2、三個事例在內容、寫法上有什麼相同點?引導學生抓住具體的語句來交流,讓學生從具體事例中獲得認識,理解作者的觀點。這一環節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從而讀懂課文內容,感悟文本,提高教學效果,形成開放課堂。)

(四)感悟昇華,拓展延伸

1、句子研讀。

小組交流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教師相機指導,進一步體會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捨,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

①最後把“?”拉直成了“!”,找到了真理。

(這裏的“?”“!”各指的是什麼?)

②只要你見微知著,善於發問並不斷探索,那麼,當你解答了若干個問號之後,就能發現真理。

(“見微知著”是什麼意思?這句話和課文開頭有什麼聯繫?)

2、列舉從生活中的細小現象中找出真理的事例。

魯班根據荷葉發明了傘。

牛頓在樹下,被蘋果砸了頭,後來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根據鳥的飛行發明了飛機。

3、仿照課文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説明一個觀點。比如“功夫不負有心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思維呈現開放狀態,不同的見解,不同的思路,可以廣泛的交流。結合含義深刻的句子,進一步體會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捨,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迴歸整體,從全文角度發現課文的寫作思路。讓學生舉出類似的事例,進一步理解問號與真理的關係。組織學生進行隨堂練筆,仿照本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説明一個觀點,達到學以致用。)

國小六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4

一、品讀文本説教材

讀着《兩小兒辯日》,天真可愛的兩小兒出現在我的面前,我彷彿看見兩小兒為爭論“太陽距離地球遠近”的問題各執一詞,爭執不下,面紅耳赤,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無法裁決,多有意思呀!細細品讀,課文語言簡潔,兩段風趣幽默的對話描寫讓我感受到兩小兒是那樣天真可愛,善於觀察,勇於探索,而孔子謙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着實讓我敬佩,同時也讓我明白學無止境的道理。

《兩小兒辯日》是人教課標版第十二冊的一篇文言文。這篇課文是主題單元“人生感悟”的第一篇課文,目的是通過本課的學習,瞭解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獲得人生啟示的,為後面的《匆匆》、《桃花心木》等文章的學習積澱學法,同時也為國中學習文言文打下基礎。

二、依據學情説目標

六年級學生在此前已經學過《楊氏之子》《伯牙絕弦》等文言文,已初步掌握了學習文言文的一些方法,但積累還不夠,要獨自理解一篇文言文還有困難,因此,我確立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

2、能根據課後註釋疏通全文,瞭解故事內容;

3、理解重點詞句,領悟文中藴涵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激發學習文言文的興趣,體會祖國文字的博大精深。

由於文言文與現代文相比在詞語句式方面差別較大,所以能否正確地斷句,流利的朗讀,能否正確地理解每句話的意思是本課的教學重點,由於本年級學生對人生的哲理缺乏實際的生活經驗,因此聯繫生活實際來體會道理將是學習本課的難點。

三、因材施教説學法

在教學中,我力求做到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學氛圍,為此,我將採用“質疑探究法”、“情境品讀法”、“合作討論法”“鏈接生活法”等學法引導學生準確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文中藴涵的道理。

讀為主線説流程激趣設疑,導入課題。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孔子乃一代聖人,卻被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因此,開課伊始,我便用鏈接資料導入,用資料豐滿孔子一代聖人的高大形象,與後文“孔子不能決也”形成鮮明的對比,既設置懸疑,激發學習興趣,又為後文的學習作好鋪墊。

一上課,我便出示圖片,(點擊)用敬佩的語氣敍説孔子對世界的影響。在學生的驚訝聲中,繼續讓學生彙報交流課前蒐集的有關孔子的資料。

當孔子的形象在學生心中越來越高大時,我又拋出懸念:這樣一個偉大的聖人,卻被兩個小兒笑曰:(課件出示)孰為汝多知乎?預設這一句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是“為”、“知”,因為孩子接觸文言文有限,在這裏我採用講解法,直接告訴學生“為”、“知”通“謂”、“智”,在老師的幫助下,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並指導學生斷句,讀出反問的語氣。而後設下懸疑,導入課題,讀題解題。

四、初讀古文讀通讀順

古人云:“鬆聲、澗聲、琴聲、鶴聲……皆聲之至清者,而讀書聲為最。”

為了讓孩子讀通、讀順、讀出節奏,我分三步:第一步,自由讀。根據六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我首先讓孩子自由讀,讀準字音,讀通古文。在此基礎上進入第二步,試讀指導。我先指名讀,根據學生在朗讀過程中的問題相機指導。在此過程中,我預設了(課件出示)這四句是斷句朗讀的難點,一是因為這幾個句子比較長,二是因為這四句是學生理解的重點段落。為解決這一朗讀重點,我採用範讀、師生合作讀、齊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朗讀形式進行朗讀,達到把古文讀通、讀順這一目的。

再讀古文讀明文意這則文言文的意思並不難懂,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對照文後的幾個註釋,採用自查自閲,小組討論的方式交流對古文的理解,進而全班交流。

在這一環節中,我預設了學生難理解的地方為“車蓋”、“盤盂”,“車蓋”、“盤盂”學生沒見過,書上的解釋很籠統,我利用多媒體展示“車蓋”、“盤盂”,學生一看既明,圖為文服務,在認識物的同時學習比喻句。而後,我又讓學生帶上動作比劃這兩個物件進行對比朗讀,調動多種感官,讓孩子在看一看,比一比,讀一讀,動一動中輕鬆愉快地理解古文意思。“滄滄涼涼”“如探湯”的感覺則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説説早晨與中午的不同感覺,從中體會這兩個句子的意思。

五、三讀古文,品“辯”品“決”

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在關鍵的字、詞、句、段處細細揣摩體會,引領學生從膚淺到深刻,從簡單到豐富。這篇課文中兩小兒的“辯”與孔子的“決”言語簡潔,透過這簡單的句子卻有極大的琢磨、品味、想象的空間,對悟理以

及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有極大的幫助。為此,我把這兩次對話與孔子的“不能決也”作為品味的重點。一品小兒辯趣,二品孔子不能決也。葉聖陶先生説:“閲讀閲讀,總得讀,閲讀能力不是講出來的,而是讀出來的。”我採用反覆吟誦、朗讀的教學方法,對一品小兒辯趣進行了三個層次的品讀。

品讀對話解內容我先拋出話題:孔子東遊時,他聽到了什麼?課件出示兩次對話,這兩次對話都以“一兒曰”為提示語,一些中下學生對這兩次對話容易混淆,因此,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我藉助多媒體,用兩個小兒人頭區分出兩小兒辯鬥的語言,分成A、B兩組朗讀,再讓學生默讀。完成練習(課件出示)。現在的孩子能説會道,但浮躁無耐心。而學習不僅需要樂學,更要靜學。這一練習的設計旨在讓學生沉下心來讀書,讓孩子在安靜的氛圍中與文本交流,透過文字弄懂隱藏着的文意。

想象畫面品辯趣古文簡潔,但不詳細,有些地方需要靠想象推測。這篇課文中兩小兒辯鬥是一個非常可愛、有趣的畫面,可是古文卻用“一兒曰”概而説之。教學中,我用“想象畫面品辯趣”的方法進行教學,我會這樣入問:讀着他們的對話,你的腦海中會想象出兩個怎樣的小兒,説説他們當時的動作表情?孩子想象畫面後,設置情境,讓學生進入角色,通過情景創設朗讀,語言引領朗讀,迴旋朗讀,讓孩子發揮想象,體會辯趣。如:師生合作,分角色分別重複朗讀“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着涼乎?”剛開始語氣平緩,隨着“此言差矣”、“非也”、“胡説”等詞語的加入,兩人的語速逐漸變快,語氣逐漸變重,最後,感情激昂,互不相讓,師生“辯鬥”結束,教師請學生評價。又如引領朗讀,“一兒堅持曰“、一兒不服曰”、“一兒爭辯曰”、“一兒反駁曰”、“一兒拍着胸脯曰”、“一兒跺着腳曰”等等,在這樣的提示下,學生的辯鬥越來越激烈,最後發展到指手跺腳,互不相讓,場面熱烈,使得這種形象感不斷地立體化、生動化、細節化,兩個可愛的古代“小兒”形象就這樣被還原到了現代的課堂。

六、文言共生悟道理

新課標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具體反映到古文課,就是文言共生。待學生從表情到動作到語言讀到酣暢淋漓時,放慢教學的速度,讓學生從激情澎湃,詼諧逗趣中平靜下來,拋出話題:從他們的語言、動作、表情中,你能感受到什麼?學生通過入情入境地朗讀已進入角色,他們一定會説:我能感受到兩小兒的天真可愛,我能感受到兩小兒善於觀察、敢於質疑、勇於探索。

二品“孔子不能決”。“孔子不能決也”只有6個字,給予學生以無限遐想的空間,教學中,要利用空白,找準引發想象的切入點,引導學生合理想象。為此,我讓學生分別以“現代小兒”、“古代小兒”的身份,請教孔子,這一設計,既能活躍課堂,又能讓學生對古文活學活用,有的孩子説:老師,您能説説我倆到底誰對呢?有的孩子一邊作揖,一邊説:先生,孰是孰非?出示句子,孔子不能決也。理解“決”“也”的意思,並讓學生找出這篇課文中帶“也”的句子,課件出示,讀一讀,體會古文的節奏和韻律。而後,讓孩子説上幾句帶“也”的句子,如:多乎哉不多也。我乃齊天大聖也。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兩小兒這一笑耐人尋味,或天真或譏諷或失望,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是多元的,閲讀教學要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體驗。在這一教學中,我讓孩子自由體味這一聲笑,這一聲問,孔子心裏會在想什麼?又會説什麼呢?讓孩子通過角色置換進入孔子內心,從而悟出孔子謙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這樣的訓練,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發展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而且還豐富了文章的內涵,也使我們的語文教學超越了文本,超越了時空。

從這“辯”和“不能決”裏,我們悟出了什麼道理?孩子彙報以後,我相機導出學生要積累的名言,再讓孩子聯繫生活實際説説對課文的感悟。這一環節的設計是對課文內容的昇華,教學難點在此突破也是水到渠成。

四讀古文積累運用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豐富學生的積累,為此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指導背誦,通過同桌背、指名背、全班齊背等方式,從而達到豐富語言積累的目的。

語文教學的根本手段,讓學生讀中感悟,讀寫結合。我設計分組練筆,豐滿文本這一環節,讓孩子想象孔子、兩小兒外貌及他們辯鬥與不能決時的神態、動作、心理,把自己的理解、感悟和想象以語言文字的形式物化出來,還原語言文字的形象,這樣做既注重了積累感悟,又注重了實踐運用,學生的語文素養就會得到提高。

七、板書設計

這是我的板書設計。此板書扣住關鍵詞“辯”與“不能決也”來進行設計,其中藝術化地處理了“兩小兒”與“孔子”,“辯”與“不能決”。強烈的對比中,讓學生感受到兩小兒的可愛、執着,聖人孔子的實事求是,此設計既突破重點難點,又富有藝術性。

國小六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5

尊敬的評委老師:

您們好!

《小抄寫員》是一篇傳統課文,下面我就從五個方面對這篇的教學進行説課。

首先,我來説一説教材與學情。

《小抄寫員》是北師大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衝突”中的一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個叫做敍利奧的孩子,雖然才12歲,卻相當的懂事。為了幫助父親維持家中的生活,減輕父親的重荷,默默幫助父親工作,雖被誤解仍堅持這樣做的故事,讚揚了他小小年紀懂得關心體貼父母、勇於承擔家庭責任的美德。

這篇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結構嚴謹。具有較強的故事性和感染力,情節相當感人。另外,《小抄寫員》一課在表達上最突出的特點,是通過人物的心理活動展現人物的思想品質,這既是本文的一個教學重點,也是一個難點。

本文故事性強,文中的主人公是個與學生年齡相仿的孩子,文中寫的又是發生在家庭生活中與父母相關的事,學生比較熟悉,生活中學生幾乎都經歷過這樣的事情,因此學生在理解上容易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在這樣的教材特點與現實學情的`指導下,那麼第二方面,我來説一説教學目標。

這篇篇幅較長,詞彙也不少。另外,選編這篇,無論從對學生的思想教育,還是從語文學習上看都很有現實意義。所以我認為,教學本文應該達到三個目標:一是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正確讀寫和理解重點詞語;二是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對學生進行愛父母、愛家庭的教育;三是領悟心理描寫對錶現人物思想品格的作用。 其中,六年級的學生對第一個教學目標具備一定的自己解決能力教師只做引導,而第二和第三個目標,才是本文教學應該把握住的重難點。

在以上教學目標的指導下,第三,我來説一説教法與學法。

《新課程標準》中倡導“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學習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所以,在我的教學設計中,始終以這一理念為指導貫穿教學始終。在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將文本融入自己的生活實際,學生則通過對一系列精彩細緻的心理描寫的品讀來設身處地的體會敍利奧所受的委屈,並借用引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讀中產生感情的昇華,從而被敍利奧對父親、對家人深深的愛所打動。

第四方面,我就來重點説一説教學過程。

本課時的教學,我設計了三個板塊,簡而言之就是六個字:回憶、體會、總結。

第一板塊用回憶來導入新課。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幾個簡單的問題讓學生進入課文情境,通過板書(見板書一)展示課文主要內容,讓學生概括出敍利奧是個懂事、體諒父母、愛家人的好孩子。

第二板塊是體會人物思想感情,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首先,我讓學生默讀課文6—24自然段,畫出你體會最深的語句,並在旁邊寫下你的體會。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這一理念,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也能從這一教學環節中展現。同時,這一環節的設計也是對六年級學生應該具備的學習能力的一個檢驗。在學生彙報自己體會的過程中,教師始終注意引導學生以敍利奧的心理活動的語句為主線解讀體會,同時追問出父親的態度變化作為副線,環環相扣,深入理解。

接着,重點研讀第23自然段,並指導朗讀。這是精讀的一個點,本堂課算不算成功,也就要看這個閃光點有沒有閃亮起來。利用小黑板展示這一整段的心理描寫,這一段心理獨白表現的是兒子對父親的愛,展現了兒子被誤解後痛苦的心情。在本段的研讀中,通過引導學生對 “刀割”“竟”“只要”等重點詞語的理解,去體會不能失去爸爸的愛。通過對“啊,爸爸!沒有您的愛,我是活不下去的。”等重點語句的品讀去理解失去爸爸愛的痛苦與煎熬,讓學生談自己的體會。之後,進行了幾個回合的引讀,讓學生將體會出的情感在朗讀中加深,讓感情在自己的讀書聲中昇華,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讀中感動自己和他人。

最後,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暢所欲言,如果受誤解的是你,你會怎樣,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這一部分是一個綜合性較強的環節。這既一個説話練習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聯繫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去思考自己應該如何處理家庭中與父母的衝突;同時,作為本課最後一個重要環節,也可以檢驗本課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收穫。

第三板塊,對本文進行一個簡單總結,修改板書(見板書二),提煉“愛”的主題。讓學生學會在家庭中承擔一份責任,學會愛自己的父母。

最後,我説一説教學反思。

本文的教學設計基本能夠達成預設教學目標,但有一個地方值得探討,第二個環節一開始讓學生默讀課文6-24自然段,畫出體會最深的語句。本文的細節描寫遍佈全文,不應該給學生劃定閲讀範圍,束縛學生思考的空間。另外,本文的教學對教師的教學機制有一定的考察性,許多地方需要教師靈活處理,如何評價學生在預設之外的答案,如何將學生瑣碎的體會串聯起來,引向本文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機制,這是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最應該努力探索,尋求進步的方向。

國小六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6

【説教材】

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老人與海鷗》。

一汪翠綠的湖水邊,一個普通的老人和一羣快樂的海鷗相依相隨,這是一幅多麼和諧的圖畫。然而,不幸的事發生了,有一天老人與世長辭,海鷗們在老人的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這是何等悲壯的場面,更是一份令人震撼的情,讓我讀過之後不得不為人和動物之間有這樣真摯的情感而動容。《老人與海鷗》這篇課文所展現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兩幅動人的畫面,更是那無限的真情和真情背後的感動。

為此,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在情感朗讀中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的真情,瞭解真情是文章的靈魂。

2、學習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海鷗動作的詞句,從而讓學生認識到動物是有靈性的,它們是我們親密的朋友,我們對它們所付出的任何一份感情,都能得到他們的加倍回報。

3、通過學習課文的細節描寫,學會如何真實具體地表達感情,並進行語言積累。

【設計理念】

本課設計以人為本,以讀為本,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閲讀,在閲讀體驗中感悟文本,使學生“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説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和同情等感受”。嘗試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走進自主探究的境界,使學生感受人與動物的親情,感悟大自然的和諧之美。

【教學過程】

因為本課是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首先我請同學們回顧本文的主要內容,並進行填空,從而引出新課。

分析課文主要由兩個問題出發:找一找老人愛海鷗的句子進行體會;走進海鷗不捨老人的片段。分別感悟老人對海鷗的愛和海鷗懷念老人的深深情誼。

在感悟中,注重讀議結合,抓住重點詞句來體會。讓學生在老人看似平常的舉動和談吐中,感受老人對海鷗的一片真情。例如:老人每天步行二十餘里, “只為個海鷗送餐”;老人一聲呼喚,海鷗“應聲而來”,在老人邊走邊放的節奏中“起起落落”……要讓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表達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讓學生真切地體會老人對海鷗的情感。

在學生充分感受老人對海鷗的情感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讀、悟課文的第二部分,體會海鷗對老人的情義。重點抓住描寫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連聲鳴叫”“肅立不動”“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等句子,引導學生朗讀感悟,從海鷗的動作中體會海鷗對老人的深厚情義。

在教學中我還蒐集了一些課外圖片,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對海鷗老人的做法感觸更深,進一步體會課文中的感情。

總之,本課設計意在引導學生帶着問題讀書,促進學生個性化閲讀。放手讓學生自學,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獲得初步的閲讀體驗。在設計和實施中難免有不足之處,懇請各位領導、老師給予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