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説課稿

【精華】五年級數學説課稿範文彙總六篇

説課稿1.14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數學説課稿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五年級數學説課稿範文彙總六篇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1

我將分以下五個部分進行説課

一、對本課的理解和思考

二、對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把握

三、對教學設計的思考

四、對教法、學法的理解

五、説教學過程

一、對本課的理解和思考

1、對教材的理解

教材地位和作用

梯形面積的計算是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特徵以及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基礎上學習的。本單元知識的學習,能滿足解決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的實際問題的需要,要進一步學習圓的面積和立體圖形的表面積的基礎。

本單元包括四部分內容: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三角形的面積、梯形的面積和組合圖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教學是以長方形面積計算做基礎的,先借助數方格的方法,得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再通過割補、平移,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繼而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又是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做基礎的。最後是梯形的面積,既可以轉化成三角形,又可以以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做基礎。三種基礎圖形面積計算的聯繫比較緊密,探索的要求逐步提高,組合圖形的面積更是以這些基本圖形為基礎來計算的

2、對學生的分析

學情分析

(1)學生已有的能力基礎:

五年級學生,善於獨立思考,樂於合作交流,語言表達能力較強,十分願意發表獨立見解,有較好的學習數學的能力,他們已經掌握了梯形的特徵和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以及三角形的面積推導過程,知道了拼擺、割補、平移的基本操作方法,也理解了數學的“轉化”思想。這些都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學生能力的增長點:

學生對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有一定的困難。讓學生理解由梯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的方法來求面積是一個難點,需要學生在探索活動中,循序漸進地進行操作與觀察,從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平面圖形之間的轉換關係,發展空間觀念。

(3)困惑點:

學生對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是否能呈現多樣,即使方法呈現多樣,公式推導存在困難。

二、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知識與能力:

掌握梯形面積公式,會用公式計算梯形的面積。

過程與方法:

經歷小組探索、討論、歸納等探索梯形面積公式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梯形面積公式推導過程的探索性和方法的多樣化,增強數學學習的'信心。

教學重點:理解梯形面積公式,掌握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通過圖形的轉化推導梯形面積公式。

三、對教學設計的思考

1)提出問題、關注學生生活經驗。

2)遷移類推、遵循學生認知規律。

3)有放有收、捕捉學生課堂生成。

4)練習梯度、促使學生各有所獲。

四、對教法、學法的理解

教學方法:本課採用引導法、嘗試教學法、直觀演示法、合作探究法等方法。

學習方法:本課運用、知識遷移類推、動手操作、小組合作學習等學習方法。

五、説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情境引入

學生認真觀察情景圖,瞭解車窗的形狀,

師:車窗的玻璃是什麼形狀?要做這塊玻璃需要多大面積的玻璃?(讓學生明確要求梯形的面積。)

師:梯形的面積怎樣計算呢?有沒有計算公式呢?這節課就一起來研究“梯形面積的計算”

(二)遷移類推、主動探究

1、回顧舊知,深化“轉化”思想

師: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的?它是怎樣的推導出來的?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的?它是怎樣的推導出來的?

學生交流、教師用課件演示推導過程,加深學生對三角形的面積公式的理解和記憶。 )

2、小組合作,歸納推理

指導操作實驗,推倒梯形面積公式。

(1)師:梯形的公式能不能借助前面學過的圖形面積推導方法來研究呢?

提出小組合作的要求:

(2)反饋交流,學生反饋和課件同步。

(3)導出公式。

①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與原梯形的兩底是什麼關係?

②平行四邊形的高與原梯形的高又是什麼關係?

(4)不同推導方法的交流,教師評價。

3、生活運用、實例解答

①出示例3,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②拿出大壩模型,認識橫截面,使學生明白大壩橫截面是一個平面。

③學生試做。

④訂正。提問:你是怎樣想的?為什麼要“除以2”

(三)交互反饋、鞏固練習

(1)第89頁做一做

(2)第90頁的第一題

(3)科技小組製作飛機模型,機翼的平面圖是由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組成的,它的面積是多少?

(4)一條新挖的渠道,橫截面是梯形(如圖)。渠口寬2.8米,渠底寬1.4米,渠深1.2米。它的橫截面積多少平方米?

(四)開放延伸、拓展訓練

(1)第90頁的第3題

(2)第90頁的第4題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1、本節課內容: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三角形的面積》。

2、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與意義。

三角形面積計算是在充分認識了三角形的特徵及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與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通過對這一部份內容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正確理解並掌握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學會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同時加深對三角形與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之間的內在聯繫的理解。

3、本節課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新的教學理念與教材的編排特點和學生的學習需要,我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能夠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

方法與過程:引導學生經歷三角形面積計算的探索過程,理解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探索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合作精神與創新精神。

4、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操作來獲得知識。引導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發現知識間的內在聯繫。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參與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的全過程。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圖形之間的內在聯繫。

 二、説教法與學法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廣泛參與操作實踐,使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發展。

本節課運用實驗操作法,引導法,講解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讓 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演示、討論來激發學習興趣。鼓勵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小組討論等方法獲取知識,進行總結。然後收集信息並處理信息從而推導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三、説教學過程

根據這節課所要完成的`教學目標並結合農村國小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我制訂了以下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通過複習與新知識聯繫緊密的舊知識,讓學生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以及複習三角形的特徵揭示課題。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分小組進行合作探索、操作。

2、小組展示、交流。

3、討論問題。

①分得每個三角形的面積與原圖形面積的關係?

②分得每個三角形的底和高與原圖形的底和高的關係?

4、引導學生分析歸納,解決問題。

5、教師歸納總結得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

(三)、知識運用

首先、運用公式解答教材例2,找中、差兩名學生上黑板板演計算過程,老師集體訂正。其次、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多媒體出示不同等級的練習題,學生練習鞏固。

(四)、教師課後小結。

(五)、佈置作業。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105頁106頁的《中位數》。

大家都知道中位數是屬於統計學的範疇,以前是放在中學教材中進行教學的。而今統計學的應用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統計觀念已成為現代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對數據的分析以及做出科學推斷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在三年級已經學過平均數,知道用它來描述數據組數據的統計情況,具有直觀、簡明的特點。但是當一組數據中有個別數據偏大或偏小時,平均數就不適合代表該組數據的一般水平,中位數便應運而生。它是對描述一組數據集中趨勢的進一步完善,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從單一的平均數的評價到多元化的綜合評價,更能體現數學的應用價值.

二、説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和教材特點,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理解中位數的統計意義,會求中位數。

2、引導學生初步瞭解“中位數”與“平均數”的聯繫與區別,體會中位數的優點及使用範圍,會根據數據的具體情況合理選擇統計量。

3、引導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能運用所學的知識合理靈活地分析和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掌握求中位數的方法。教學難點:能根據數據的特點及所要分析的問題選擇合適的統計量。

三、説教法、學法:

本節課我採用以下教法:

1、教法:

(1)、情景教學法。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因此情景的創設要立足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新課開始,我設計學生口算成績為倒數第二名的學生向媽媽索取獎勵的問題情境,引起學生認知衝突,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從而揭示課題。

(2)探究式教學法。通過引導學生探究,讓學生通過自主及合作去感受中位數的的優點。通過探究,得出數據是奇數個和偶數個的中位數的不同計算方法。

(3)活動體驗法。讓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學習中位數。

2、學法

《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節課的學法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強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進行。

四、説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分為四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二)實例探究,理解感悟

(三)課堂活動,練習反饋

(四)課堂總結

對於教學設計不做更多的詳細介紹,想説明一點的是:練習題的設計我選擇了上週剛剛進行的立定跳遠測試,由這個真實的貼近學生生活的內容讓學生再次感受到了統計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了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總之,本節課旨在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在現實素材中、在自主探究中、在討論交流中感悟中位數的意義、探索中位數的計算方法、體會中位數的應用價值,希望通過努力真正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獲取知識、主動發展。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4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P58旅遊費用

教學目標:

1、會利用已有的知識,依據實際情況給出較經濟的方案,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2、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3、運用數學本身的魅力感染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合作意識。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能依據實際情況給出較經濟的方案,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難點:

能依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教學用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談愛好

師:誰願意大聲地向同學介紹一下你的愛好?

師:猜一猜老師的愛好?(旅遊)

2、導入新課

師:旅遊最需要準備的是什麼?(錢)都花在哪些地方呢?

師:通常我們把旅遊用的錢統稱為旅遊費用。

板書:旅遊費用

師:旅遊費用的多少是因人而異的,即使同一個景點花費也會不同。聰明的人往往會利用智慧節省很多錢。你們想不想當聰明人?

( 針對國小生求知慾強,好奇心強等心理特點,在新課引入時,依據教學內容創設製造懸念,來誘發學生想揭密的問題意識。)

二、研究探討

1、單選方案問題探討

師:據我瞭解,你們最熟悉的王新運同學也很喜歡旅遊,而且還碰到了一些問題。讓我們來看看吧!

(放錄像1:母子倆討論旅遊方案 )

(有道是:“問渠哪得清如水,為有源頭活水來”。生活正是數學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源泉。因此,國小數學教學必須從抽象、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來,走出金字塔,走向生活,使數學生活化。這種與學生密切相連的生活事例,對學生而言,有着一種多麼強烈的親和力,一下子就拉近了學生與數學的距離)

師:王新運勇敢地接受了挑戰,你們敢接受這個挑戰嗎?請看大屏幕!

出示:旅行社推出兩種優惠方案

A 景園一日遊 B 景園一日遊

大人每位160元 團體5人以上(含5人)

小孩每位40元 每位100元

師:從旅行社推出的兩種優惠方案中,你瞭解了哪些數學信息?

學生分析。

師:究竟選哪種方案比較省錢呢?

同桌兩人合作,先討論方法,再把思考過程寫在紙上。看哪個組最快。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學生彙報:(可能出現)

第一種: 第二種:(大力表揚)

A 4×160=640 4-1=3

640+40=680 3×60=180

B 5×100=500 選B方案

680>500

選B方案

(對方法奇特的給予鼓勵,對兩人有明確分工的更要大力表揚其主動合作意識)

板書: 4大1小 B

師:誰能總結一下我們的思考過程?

板書:計算 比較 選擇

師:同學們選擇的結果和王新運一樣不一樣呢?讓我們看一看。

(放課件2:結論)

師:看來你們的想法是一致的,不愧是好同學好夥伴。就在王新運與媽媽繼續商量準備的東西時,事情發生了變化。

(放課件3:三個老師加入)

師:三個老師家究竟要選哪個方案呢?這可累壞了王新運,我們能不能替他分擔一下呢?

出示:蔡老師家: 2個大人 4個小孩

王老師家: 3個大人 2個小孩

劉老師家: 1個大人 6個小孩

要求:選擇一個老師家,自己完成任務。

學生獨立完成然後彙報

教師板書: 2大3小 A 1大6小 3大2小

師:我們每位同學都能作出準確地判斷,不愧是聰明人!

那如果去6個大人3個孩子,你能很快地判斷嗎?

2個大人5個孩子呢?

你們發現了什麼祕密?

隨學生彙報板書: 小孩多 大人多

師:你們不僅通過計算、比較、選擇為四個家庭作出了較準確的判斷,還通過認真觀察、分析發現了規律,並加以運用,真厲害!

(現代教學論指導下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課堂上教師要努力創設師生互愛、人格平等、教學民主、生生和諧的情感交融的教學氛圍。因為,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基礎。民主和諧的課堂環境是發展學生創造性的保障。所以,教學時要關心每一位學生,使學生感到老師既是師表又是可以交心的朋友,讓愛充滿着整個課堂,學生之間形成了和諧友好、互助、競爭的良好關係。課上,我努力為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通過互相討論、互相反饋、互相傾聽、互相激勵、互為師生、互相合作,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情感的交流和思維的碰撞。)

板書:發現 運用

2、組合方案問題探討

師:就在我們這邊熱列討論時,老師們那裏又發生了變化

(放課件4:組團去)

師:組團去,誰能快速口算一下他們去幾個大人幾個孩子呢?

出示投影: 組 團: 10個大人13個小孩

師:這麼多人去,怎樣選擇最省錢呢?

學生討論:AB組合方案

板書:靈活

(備用:如果去4個大人7個孩子,怎樣選擇最省錢呢?)

( “思維是以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學生認識的發展就是觀念上的“平衡—失衡—再平衡”的.反覆漸進過程。在新課引入時,教師從學生認知結構出發,創設新奇,有趣,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誘發學生思考那些與已有的認知所不同的一些問題,讓學生心理上形成認知衝突,從而打破原有心理平衡,造成“憤”、“悱”的心理狀態,產生探求新知的慾望。這樣由淺入深不斷施問的情境,誘發了學生主動參與問題解決的過程,激發了學生產生探求強烈願望。)

師:看來我們同學都很有經濟頭腦,不僅掌握了基本方法,還能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靈活選擇方案已達到最佳目的。

三、小結

説一説你有什麼收穫?

四、作業

1、回家向家長講一講我們今天探討的問題,讓家長了解我們的理財本領,並允許我們參加家庭理財活動。

2、運用我們智慧的雙眼,去發現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類似問題,並嘗試着去解決。下節課與同學進行交流。

(國小生學習數學既是“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基礎”,又是“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的必要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聯繫運用於生活實際,可以使所學知識得到繼續擴展和延伸。同時,又可以促進學生的探索意識的形成,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所以,在學習新知後,要創設一些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繫的實踐活動情境,讓學生及時將所學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5

教材分析:

本課屬 “圖形與幾何”領域的內容。通過這部分的學習,有利於綜合運用平面圖形面積計算的知識,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再加上電腦操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慾,在不斷摸索中陶冶情操。

學情分析:

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初步認識了一些簡單的平面圖形,並藉助生活經驗已形成了初步的空間觀念。但思維還處於初級階段,對於組合圖形的面積還需要進一步認識和掌握,為了使學生能從感性認識抽象到理性思考,進一步發展其空間觀念,構建新知。正好發揮了多媒體的優勢,不僅解決了數學知識的高度抽象性和兒童思維發展具體形象性的矛盾,而且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其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學生不需要電腦操作,所以在多媒體教室進行教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組合圖形,能將組合圖形轉化為簡單的圖形,並通過歸類比較,優化出簡單的方法求出組合圖形的面積。

2、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解題策略、方法的多樣性,發展觀察、分析、推理、概括等多種能力,滲透“轉化”的思想方法並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結合具體的例題感受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必要性,產生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滲透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的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方法。

教學難點:

根據圖形之間的聯繫和一定的隱蔽條件,選擇最簡、最優的方法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教學流程:

一、拼一拼,動手操作充分感知,認識組合圖形

新課標明確指出:“動手操作是學生認識活動的基礎,它對學生知識的獲取、應用、思維發展、能力的培養及情感態度的形成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如何能更好的認識“組圖圖形”並很好的對後面的知識進行銜接呢?在這方面網友們的建議給了我很大幫助,尤其是木秀於林和輝煌老師,他們希望我採用“直接出示外部輪廓,讓孩子們從資料袋中找基本圖形把它填滿”的方法,其實之前我是不太贊成這樣做的,一方面感覺在實際操作中比較難,同時有侷限孩子思維的意思,但在我的第三次試講中採用後發現很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感覺樂趣盎然。這樣就為後面學習組合圖形面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分議結合,總結提煉,突出重點

兒童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是從具體形象開始的,在此基礎上再逐步形成抽象的思維特點。在瞭解了什麼是組合圖形的基礎之上,我提出:“這樣的組合圖形面積該如何計算呢?”這一問題,學生帶着這個問題先進行自主探究,充分利用老師下發的題單和圖形學具,通過畫、拼、擺等方式,把組合圖形轉化成以前所學習過的幾個簡單圖形,再通過把這幾個簡單圖形的面積相加得到組合圖形的面積,在對組合圖形進行“分分合合”的過程中展現的非常充分。那麼計算組合圖形面積到底有哪些方法呢?同學們在組內進行合作交流,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總結出不同的有效的計算方法。(出示課件): ① 分割法② 填補法③ 割補法。

前兩種方法學生掌握的非常好,但在試講中並沒有出現割補法,要知道這也是解決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於是我及時調整預設,在後面“做一做”中進行彌補。這個練習很生動形象的展現出割補法的作用和優勢,學生會很自然的往這個方向去思考。通過這樣的講練結合的方式這樣由學生自己先獨立思考,到合作研究,到全體彙報,再到練習補充的形式體現了探究知識的過程,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又讓學生在有效的學習活動中掌握了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使教學重點得以突出。

三、比一比,優化方法,突破難點

新課程提倡解決問題的多樣化,但多樣化不是最終目的,而是優化的基礎,如何在算法多樣化的基礎上進行優化是一個新的生長點。學生動手進行分割、填補方法探究的時候,多數學生都能把它分成兩個基本圖形,有的同學又繼續分成了3個部分。在這個環節中究竟方法是巧是拙,漸漸讓學生體驗、感悟,總結出分成兩個圖形分法比較簡單,且計算步驟少,優越性體現的比較充分,在這種認知過程中揭示了組合圖形的本質;在其他的分法中,找不到可以計算的數據,合情但不合理,這樣仍然不行。深刻體會利用數據時轉化圖形的重要方面,實際上也是以圖形為載體,對學生所進行的思維訓練。這樣一來學生對於組合圖形面積計算的方法的理解更加深入:分解圖形時要儘量考慮簡便的方法計算,同時也根據已知條件進行分解。發展學生有效分析數據的能力。

四、練讀結合,鞏固提升素養,拓展心靈視野

在練習中體現基礎、提升、綜合等不同層次,並且在練習過後與孩子一同回顧課後練習題,在總結中讓學生更加宏觀的體會到不同問題要採用合適的方法進行解決。同時通過介紹兩千年前古代數學家劉徽的相關知識,讓數學彰顯歷史文化。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6

教材分析

1、本部分內容實在學生掌握了整數四則運算,小數的意義和性質以及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於小數與整數有密切的聯繫,所以這部分內容在編排上和講解上都注意聯繫整數運算,一邊是學生把整數運算的知識遷移到小數運算中。

2、教學的主要內容和教材編排的特點。小數乘法的意義是在整數乘法的意義、小數的意義、分數的初步認識(包括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小數乘法的意義比整數乘法的意義有了進一步的擴展。它包括兩種情況:小數乘以整數,這同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一個數乘以小數,則是求一個數的十分之幾、百分之幾……是乘法意義上的擴展。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和整數乘法的計算法則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在積裏要確定小數點的位置。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是在整數乘法積隨因數的變化的規律,小數點的位置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的基礎上教學的。

學情分析

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掌握了整數的四則運算、小數的意義和性質以及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已經具備了一些知識和方法。在這種情況下進一步學習小數乘法的意義比整數乘法意義有了進一步的擴展。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同整數乘法的計算法則相似。唯一不同的是要確定小數點的位置,這也許是有一定難度的,需要結合例題的講解來掌握其方法。

學習目標

1、使學生理解小數乘以整數的意義;

2、掌握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重難點

1、以練習為主;

2、小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

教學活動過程

(一)、複習。

1、口算:

2、4擴大( )倍是24;72縮小( )倍是7、2;

5、24擴大( )倍是524;702縮小( )倍是0.702;

0.056擴大( )倍是56;5320縮小( )倍是5.32;

2、下面各數,把小數點去掉,各擴大了多少倍?

6.3 3.04 0.9 0.35 0.008

3、下面各數,縮小10倍,100倍,1000倍後各是多少?

4 58 6340 5000 3090

4、説出15×5,208×15各表示什麼意義?並用豎式計算。

(二)、新授

1、提示課題

今天我們從這節課開始學習小數乘法(板書)

2、出示複習題,師生共同觀察討論

(1)算出積填在空格里

(2)觀察因數變化與積的變化關係

從左到右觀察比較,提問:兩個因數有沒有變化?分別起了什麼樣的變化?積起了什麼樣的變化?

從右到左觀察比較,提問:兩個因數又起了什麼變化?積又起了什麼變化?

從而引發學生得出: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或縮小)10倍、100倍、1000倍……積也擴大(或縮小)10倍、100倍、1000倍……

3、教學例1

花布每米1.50元,求買5米要用多少元?該怎樣列算式?

(1)讀題,理解題意,根據題列式

用加法計算:1.5+1.5+1.5+1.5+1.5+1.5

提問:這幾個加數有什麼特點?還能用別的方法來計算嗎?怎樣列式?

用乘法計算:1.5×5

提問:1.5×5表示意思?(5個1.5)也可以表示什麼?(1.5的5倍是多少?)

(2)引導學生思考得出:小數乘以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簡便運算。

(3)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①提問:小數乘法中含有小數位,能不能把這些小數乘法轉化成整數乘法呢?採用什麼方法呢?

②指導學生看書,講解解題思路

1.5擴大10倍 > 15

× 5 ×5

7.5縮小10倍 > 75

1.5裏有一位小數,先把1.5擴大10倍變成15,把15乘以5得75,求得的積比原來要求的積擴大了10倍,根據是前面所複習的因數與積的變化規律,為了使原來的積不變,必須把75縮小10倍,即把積裏的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這樣乘得的積就應有一位小數。

③共同小結:

為什麼要把1.5擴大10倍?(把小數轉化成整數)為什麼要把積縮小10倍?(使原來的積不變)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步驟怎樣?(先把小數擴大成整數,按照整數乘法的法則算出積,再把積縮小相同的倍數,點上小數點)

指出:實際計算時,不必寫出思維過程

(三)鞏固練習

1、根據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邊説邊填

2.5> ( ) 5.8 > ( )

× 7 × 7 × 3 ×3

( ) < ( ) ( ) < ( )

2、直接説出積是多少

3.2 5、4 8.56、7 5.2、 1.2

× 2 × 6 × 3 × 8 × 9 × 5

得出:一位小數乘以整數,計算方法也整數乘法相同,只是乘得的積是一位小數。

3、試算“做一做”

提問:你會做嗎?

學生計算後繼續提問:你是怎樣算的?第一個乘數是幾位小數?積是幾位小數?第一個乘數小數位數與積的小數位數有什麼關係?為什麼?

4、總結出計算方法:

小數乘以整數,先按照整數乘法法則算出積,再看第一個乘數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