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説課稿

【推薦】説課稿範文彙總九篇

説課稿1.68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説課稿,是説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麼應當如何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説課稿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説課稿範文彙總九篇

説課稿 篇1

一、 説教材

《蘇州園林》是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是葉聖陶先生

寫的一篇準確把握事物特徵的優美的説明文。作者牢牢捉住“圖畫美”這一特徵,從整體到局部,用富有表現力的語言來突出蘇州園林的美。教學這篇課文計劃要兩課時,我要説的是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能準確讀寫本文生字詞,並解釋生字詞意思。能找出作者筆下蘇州園林的特徵。通過整體感知課文,理清説明順序,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感知蘇州園林的“圖畫美”。

(二)教學重點

作者抓住什麼來突出蘇州園林的特徵理清説明順序

(三)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感知蘇州園林的“圖畫美”

二、 説教法

1.情境教學法。本文的説明對象是具有審美條件的審美藝術,因此可以充分

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相關園林的圖片,讓學生對園林的認識有直觀形象的感受,增強教學效果。

2.問答式教學法。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因此,教師設計精闢有效的問題能引導學生閲讀文本,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説學法指導

1.自主學習指導。通過圈點勾畫法,指導學生動筆勾畫文中關鍵詞句,篩選文本信息。

2.合作、探究指導。鼓勵學生交流信息,在思維碰撞中質疑,合作探究。

四、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預計用時2分鐘)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之所以能與天堂媲美,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擁有一批能體現江南詩情畫意的古典園林,下面讓我們欣賞一組圖片。(多媒體出示蘇州園林圖片)這些圖片讓我們看到蘇州園林的美,而有一位作家更是用他的慧眼寫下了一篇文章,用他精美的語言和獨特的視角引領我們去探訪蘇州園林之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葉聖陶先生寫的《蘇州園林》。

設計目的:俗語加上圖片展示的情境導入,吸引學生注意力,給予學生以蘇州園林的直觀印象,為課堂學習創設氛圍。

(二)整體感知:(預計用時8分鐘)

1.作者介紹

2.檢查學生預習情況(教師多媒體出示本課生字詞,請學生準確讀出並解釋)

3.學生自讀,教師多媒體出示兩個問題設疑引導 (要求:運用工具書、結合註釋,圈畫關鍵詞句)

(1)作者對蘇州園林總的印象是什麼?

(2)作者認為蘇州園林的'美是怎樣的美?(提示:可用文中的句子,或者用自己的語言概括)

設計目的:新課標要求學生閲讀説明性文章時,能抓住要點,因此,這一環節的問題設計有助於學生把握説明對象的特徵,完成教學目標1、2。

(三)品讀課文:(預計用時20分鐘)

1.學生聽第1、2段錄音

2.請學生朗讀第1、2段

3.教師多媒體出示問題:

(1) 為體現“圖畫美”這一特徵,設計者和匠師們是怎麼操作的?

(2) 他們的設計成功了嗎?

4.學生自讀第3—9段,要求:畫出能具體表現圖畫美的句子,在小組中交流討論

5.請學生展示自讀、合作的成果

(1)請學生朗讀體現圖畫美的段落,並以“我看到蘇州園林的圖畫美,“美”在 ”的句式來概括。

(2)教師根據學生所讀段落,展示相關圖片,並歸納學生所説,逐步補充板書

6. 對照板書,結合文本,思考:

(1) 第1、2段與第3、9段從結構上分析是什麼關係?(總分)

(2) 本文的説明順序?(整體—局部→邏輯順序)

設計目的: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閲讀時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替代學生的閲讀實踐。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我給予學生充分閲讀的時間,讓學生學會自主、合作學習,對文本有自己的獨特的閲讀體驗。此外,多媒體圖片的展示為學生創設沒的情境,文字與圖片的結合,讓給學生充分感受蘇州園林的“圖畫美”,完成教學目標3。

(四)拓展練習(預計用時6分鐘)

1.多媒體出示學校相關圖片,請學生觀察並寫幾句話。(要求:突出説明對象特徵。)

(五)課堂總結(預計用時2分鐘)

蘇州園林無論是整體還是局部,處處都突出“圖畫美”這一特徵,作者的獨特視角讓我們知道寫説明文就得緊緊抓住説明事物的特徵,並且要善於用富有表現力的語言來對説明對象進行説明,這樣才能給讀者以美的享受,這也是下一節課中我們所要學習的內容。

(六)作業佈置(預計用時2分鐘)

1.完成《新課程課堂同步練習冊》的練習

2.回顧説明方法的種類和作用

五、説板書設計

講究亭台軒榭的佈局

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一.總特徵:圖畫美 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

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

二.説明順序:整體 局部 (邏輯順序)

設計目的:這一板書直觀的體現本課內容,讓學生一目瞭然的同時加深學生對本課的印象。

説課稿 篇2

《問説》屬於高中語文第二冊第六單元,是一篇自讀課文。現就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四方面加以説明。

一、 説教材

1、 教材在本單元的所在位置及教學目的

第六單元是文言文單元,前兩課講讀課文《勸學》和《師説》都是論證學習的,是講讀課文,這篇是課內自讀課文。《問説》和《師説》的體裁都是“説”。學習這幾篇課文可以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學習的重要性,端正學習態度。特別是這篇課文對指導學生勤學好問有積極的意義。在寫作方法上這幾課都有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方法,可以藉此訓練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2、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這篇的重點是掌握正反論證、比喻論證,掌握若干活用詞。這一篇古文雖説寫於晚清,但是桐城派古多艱深,篇幅長,生字多。因此,要求學生加強預習,在課前掌握生字生詞。

二、説教法

既然是自讀課文,可以從知識遷移方面考慮,採取比較閲讀的方法,指導學生課內自學。教師在指導時,仍要重視誦讀,使學生讀出語感,和《勸學》、《師説》加以比較,進一步掌握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方法。具體做法如下

朗讀法――粗知課文了解內容。

討論法――深入理解掌握意義

比較法――區分異同認識特點

練習法――實踐歸納掌握字詞

三、説學法

學生學習這一課,遇到的典故多,對此通讀,知其大意即可應結合實際理解問與學的關係,重在誦讀,歸納比較。配以練習,突破難點。除了掌握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方法,還應對常用字文言實詞進行歸納整理。

四、説教學程序

1、佈置預習,朗讀課文。結合預習提示和註解,粗知課文大意。劃分段落層次,找出論點論據。

2、 導入新課,由《師説》從師而問引入《問説》由勸學即勸問引入《問説》,並指明《師説》《問説》同屬“説”,一種議論文體裁。

3、 引導學生歸納內容要點。第一段的內容要點是“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這是全文的中心論點。“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是推論。第二段論證“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破其疑”“求一得”“資切磋”這三個作用概括出“好問則裕”。第三段古人“虛中不斷完善”“三代以下有學無問”第四段今人不好問的原因表現和危害,“為害於心術者大”。第五段今人不善問的表現。第六段從反面論證問與學相輔而行的關係。第七段總括全文。

4、 引導學生比較《師説》《問説》的`相同處。

題目都有説,《師説》《問説》

都勸人們要虛心學習,要向各種人學習。

都反覆運用對比的方法。

都是內容質樸,多排偶句,整散結合。

比較不同點

《師説》強調從師的重要性,學必有師,《問説》強調問的重要性,學必好問。《師説》對比對象繁多,參比內容單一。都是“不恥相師”與“恥學與師”。《問説》對比對象單一但對比內容繁多。

5、 歸納詞的活用。

6、 學生提問教師解疑。

7、 總結學習要勤學好問,要掌握正反對比論證.

説課稿 篇3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語文版教材第八冊第一課《巴東三峽》。

首先介紹“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過程”。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遊蹤,瞭解結構,抓住景物特點;

2、能力目標:學習多種描寫景物的方法;

3、德育目標:欣賞祖國山河的壯麗景色,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把握文章線索和結構,抓住景物特點。

教學難點:

引用的靈活運用

教學過程:

從遊蹤、線索、文章結構、景物特點、寫景方法等幾個方面分析本篇遊記。

因為本文體裁屬於遊記,這種體裁學生首次接觸,因此要向學生介紹這一文體及特點。

遊記:一種敍事散文,主要記敍遊覽途中的所見所聞。

特點:

1、散文的一種;

2、以描寫、記敍為主,併兼有抒情、議論;

3、交待遊蹤,抓住景物特點,做到情景交融。

在導入這一環節,我是藉助學生在七年級上學期學過的`一篇文言文,酈道元的《三峽》導入本課的。

至於本課作者、出處、字詞這些基礎內容仍然是需要向學生重點介紹的。

接下來在教師範讀,學生散讀,齊讀課文之後,引導學生找到標誌作者遊蹤的詞語,可提示學生到段首句中尋找,並指明作者的遊蹤是逆流而上的。

遊蹤

宜昌→西陵峽(黃貓峽、燈影峽、崆嶺峽、米倉峽)→巴東、秭歸→巫峽→瞿塘峽→夔門(逆流而上)

在學生掌握了遊蹤的基礎上,不難概括出本文的線索——以作者船行遊蹤為線索。

下一個環節中,藉助剛才的遊蹤與線索,讓學生為課文劃分層次,概括大意,可以遊前,遊時,遊後為劃分的依據。

結構:

第一部分(1、2段)總述三峽山水的險惡形勢。

第二部分(3—9段)描寫作者遊覽三峽的所見所聞。

第一層(3—6段)遊覽西陵峽經過。

第二層(7、8段)遊覽巫峽經過。

第三層(9段)遊覽瞿塘峽經過。

第三部分(10段)描寫船泊後作者的輕鬆心情,反襯三峽的險惡。

這篇文章之所以被收入到《中華百年遊記精華》,我想除了因為它清晰的遊蹤線索和分明的結構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作者在寫景中運用多種技巧。這些都值得我們借鑑,運用到自己的寫作當中。描寫景物的方法:

1、抓住景物特點;

2、引用等多種修辭方法的使用;

3、以心情描寫襯托景物特點的寫作手法。

這個畫面是本課的板書,主要依據文章結構設計的。

板書:巴東三峽

第一部分(1、2段)總述三峽山水的險惡形勢。

第二部分(3—9段)描寫作者遊覽三峽的所見所聞。

第一層(3—6段)遊覽西陵峽經過。

第二層(7、8段)遊覽巫峽經過。

第三層(9段)遊覽瞿塘峽經過。

第三部分(10段)描寫船泊後作者的輕鬆心情,反襯三峽的險惡。

最後,根據課後習題稍加改變設制了以下幾個練習,分別以填空、填表、簡答的形式對課上內容加以鞏固。

作業練習

1、作者電宜易到重慶逆流遊覽三峽,沿途經過了哪些地方?

2、作者抓住了西陵峽、巫峽、瞿塘峽山水的哪些特點進行描寫的?

3、作者在描寫三峽景物時,引用了一些詩、諺、典故,並把他們與景物描寫融為一體,試分析他們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

以上是我對《巴東三峽》這課的粗淺理解,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説課稿 篇4

《運算律》是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學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四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這部分教材內容包括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認識以及運用。本節課的教學主要是探討乘法運算律。在教材處理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明確課堂教學目的。

在教材處理上,以教科書上的知識內容為教學基礎,合理地對教材進行處理。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在觀察、發現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後,自己探討出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同時探討出減法和除法沒有交換律和結合律。讓學生完全地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讓他們充分體驗到數學知識探討的全過程和成功的喜悦,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二、讓學生充分參與教學過程。

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角。在這節課中,充分體現了這一特點。在探討乘法運算律之前,讓學生反思剛才探討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方法,用這樣的學習方法來自主地探討其它三種運算有無運算律。首先,讓學生進行猜測,根據知識之間的聯繫,猜一猜,在四則運算中,除已經學習過的加法以外,其它的運算是否也有交換律和結合律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馬上進行了大膽的猜測,根據各自的猜測結果,用數學上的列舉法來驗證自己的猜想正確與否。這樣又教給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使他們從小就懂得用數學的思維和方法來解答問題。從課堂之初到整個探討的過程直到探討出最後結果,學生完全處於一種興奮的階段,他們面對的是有一定知識作基礎的,卻又是嶄新的問題,他們心中有底但又沒有充足的把握,處於這樣的矛盾之中,他們更加願意儘快地找出結論來證明自己在學習數學上的成績,因此課堂氣氛相當的'活躍。

三、形成知識間的網絡。

這節課是以探討運算律為主,同時又得出了減法和除法沒有交換律和結合律的結論。在教材的處理上比較獨特,將國小階段的四則運算聯繫起來,交織成一個知識的網絡。因為在學生的頭腦中往往會這樣想問題,既然加法和乘法有交換律和結合律,那減法和除法也會有這兩個運算律嗎?在過去的教學中一般沒有涉及到減法和除法的問題。這裏單獨地提出來,把學生頭腦中的問題很好地在課堂上進行解決,既突出了加法和乘法的一致性又從對比的角度明確了減法和除法不具備這兩個運算律,也解決了學生在做減法和除法是最容易出現的問題。

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索精神。

課堂上學生的探索意識貫穿始終,他們自主與學習夥伴一起進行知識的探討。他們從別人身上學習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他們聆聽夥伴的發言,從中受到啟迪,他們在課堂上角色意識表現得恰到好處。

在整堂課的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位置明確、課堂氣氛活躍,師生關係融洽,師生合作輕鬆、愉快。

説課稿 篇5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説的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六課《萬年牢》的教學設計及其分析。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安排”“板書設計”幾方面來具體闡述我這堂課的教學構思。

教材分析

《萬年牢》是一篇略讀課文,緊緊圍繞“萬年牢”講述了一位父親真誠地為人、做事的故事。圍繞着父親做糖葫蘆這件事,分兩部分講父親做事認真和實在。先講父親自己經營做糖葫蘆選用最好的材料,講究製作的工藝、手工高超和保證產品質量;再講父親受僱於老闆後因不滿老闆偷工減料、弄虛作假、欺騙顧客的行為而辭掉工作。父親為孩子們樹立了如何做人處事的榜樣,也讓每位讀者受益匪淺。

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在學習語文方面,已具有一定獨立識字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語言文字積累,在學習方法上也有了一定的積澱,同時也具備了一定的欣賞美、辨別美的能力,能自主、合作、探究地進行語文學習。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目標:

(1) 瞭解故事內容,理解“萬年牢“的內涵,體會做人要講究認真,講究實在的道理。

(2) 學習獨立閲讀課文,培養自學能力。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讓學生從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真誠為人和做事的道德風範,像文中的父親一樣做事認真、實在。

教學重難點

理解三個“萬年牢”的含義,體會做人要講究認真、講究實在的道理。

教法與學法

新課標指出:略讀課文重在略讀方法的指導,在閲讀實踐中逐步培養學生的略讀能力。葉聖陶先生也提出“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是補充,略讀指導卻需要提綱挈領,期其自得”的思想,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略讀與精讀”相融合,既粗讀文章,瞭解大意,又抓住重點、精彩之處,引導學生細細品讀,做到粗中有細,層層推進,使教學過程變成一個教師指導下,學生自行探索,自行發現的過程。

我們常説: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注重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我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了自主探究法,集體交流法,總結反思法。

教學過程安排

(一) 走進“萬年牢” 首先我展示一組冰糖葫蘆的圖片,讓學生説説他們的感受,引入課題。

(二) 粗讀“萬年牢” 學生自瀆課文,瞭解課文的大意,我將文中比較難讀的幾句話,用課件展示出來,請學生把它們讀準。

(三) 品味“萬年牢”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真正的學校應當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那麼,略讀課文教學的課堂更應該是學生積極思考的天地。這一環節的教學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因此,我將緊緊抓住文中出現的三次“萬年牢”精心設計,使學生於輕鬆、活躍之中領悟“萬年牢”的含義。

課堂展示理解第二個“萬年牢”:孩子們,大聲齊讀這句話,你現在對“萬年牢”又有了什麼新的理解?。咱們再去讀讀五、六自然段,讓我們穿越時空,來到天津南市舊日租界的一家大字號,聽聽父親與老闆在爭論什麼?誰來代父親説出他的心聲?誰又來説説老闆的心裏話?完成了這個練習,再聯繫生活,説説你是怎樣理解“走正道”的?

學生要完成這一小練筆,就必須認真閲讀課文,把父親做人做事的態度銘記在心。學生所寫的.內容,是他們對道德的一種判斷,是他們的真實想法,這一過程,學生進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旅程,徹底的人文的薰陶,原本枯燥的語言文字訓練也生動活潑的走入課堂共落實處。

(四) 銘記“萬年牢” 學生對三個“萬年牢”已有深刻理解,銘記“萬年牢”已是水到渠成了。學生們能聯繫到自己實際,説説在學習中、生活中,在與同學、朋友、親人的交往中應該怎麼做。學生們都能有感而發,課堂達到高潮。

板書設計

萬年牢

糖葫蘆——————萬年牢

做生意——————萬年牢

做人———————萬年牢

————————————

實實在在做人 認認真真做事

新大綱指出:國小語文教學應該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生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所以在本堂課的教學設計中,我注重人文內涵上的遷移延伸,力求達到文與道同構共生,工具性與人文性得到和諧統一,既培養了他們的語文素養,也培養了他們的審美觀、價值觀。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與朱元思書》是我們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言文,屬山水小品(山水遊記),文章以簡練雋永的筆墨描繪了一幅充滿生機的大自然畫卷。本單元的主題為“學會讀書”,在讀懂文章的基礎上,是要學生學會分析獨立思考。教學本文,除讓學生讀懂字句,疏通文意,背誦默寫,更要學生學會從字裏行間欣賞祖國山河之美,學會如何有層次的寫景方法,學會描寫景物。

2、教材處理: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背誦課文,關鍵句段能夠默寫;瞭解“駢文”這種文體的有關知識

2、熟讀課文,掌握重點文言字、詞的意思;會準確翻譯課文。

3、富春江山水的奇麗多姿;抓住特點有層次寫景的方法;寓情於景的寫法。

4、抓關鍵句子理解文章主旨。

(二)過程與方法:

1、本文語言優美,反覆朗讀背誦課文,讀中體會語言美、景物美,體會作者的意旨。

2、小組合作學習,教師解難。

3、輔以多媒體手段,增強直觀性。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讓學生理解作者通過對富春江優美景色的描寫,抒發了他厭棄塵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熟讀課文,疏通文字:掌握關鍵詞語,準確翻譯課文。

2、抓住特點有層次的寫景方法。

3、富春江山水的奇麗多姿。

教學難點:

作者借景抒情,表達他寄情山水、厭棄塵俗的思想感情。

二、説教法和學法

教法:運用多媒體教學,分組教學法,點撥法。多媒體直觀形象,印象深刻;分組教學是此次課改的教學模式,加上本課較短,理解難度不是很大,適宜合作探究,要適當指導探究方式方法;對難點問題教師適度點撥。

學法:合作探究,展示交流,點評提高。組長要指導組員如何看課文才能很好的很快的'探究出較正確的結果來(哪些問題粗讀,哪些問題細品;什麼問題適宜看篇首,什麼問題適宜讀主體);展示交流、點評提高注意方法的指導。

三、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鑑於本文屬山水小品,類似於七年級上學期學過的酈道元的《三峽》,因此,我運用多媒體展示“浙江富陽、桐廬一帶富春江山水的優美景色”,然後導入:南朝時有一位文人吳均見到這種美景後,迫不及待的給他的友人朱元思寫了一封信,信中除了描繪富春江山水的優美景色外,他還表達了欣賞這種優美景色後與眾不同的情感。那麼究竟他描寫了怎樣一幅優美的景色呢?又表達了怎樣一種與眾不同的情感呢?用以激發學生閲讀課文、走進富春江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學生興趣被激發之後,適時地引導學生走入文本,掌握文章的結構框架及內容安排。在此環節中,為了體現新課標的精神,把主動權還給學生,我讓學生自主學習,各組組員在組長的指導下獨立思考,然後形成共識,以初步解決知識目標3。

(三)再度課文,重點研討

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進一步走近文本。各小組組織組員讀第二段文字,進一步理解作者如何多層次多角度寫景的,進一步實現教學目標3的要求。通過對“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感悟,讓學生明白:這奇偉、瑰麗、美妙、和諧的山光水色,使作者心靈得到淨化,精神得到洗滌,境界變得高尚;感覺人世間爭名奪利、官場角逐的一切,都變得了無趣味了,作者寄情山水、厭棄塵俗的情趣得以表現,從而解決本課的教學難點。至於對作者生活態度和方式的探討主要是為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

(四)三讀課文,品味語言

主要是讓學生感知本文最大的語言特點:句式整齊,富有變化或駢散相間的語言特點。甚至兩個句子賞析,一是感知語言的整齊美,二是感知語言的參差錯落之美。

(五)達標檢測

把本節學習的內容通過題目的形式呈現出來,檢查學生本節課的學習效果。

四、説教學效果

本節課教學意圖基本實現,但在小組探討問題的方法指導上還不夠;點化關鍵知識點時強調不很到位,少數同學還較模糊;教師調控課堂能力略顯欠缺,氣氛不熱烈,個別學生沒進入學習狀態。

説課稿 篇7

一、説設計意圖:

新《綱要》中指出:“幼兒身體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是密切相關的,要高度重視良好人際環境對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由於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在家中是小皇帝,非常受寵,所以當遇到不開心的事時,就會亂髮脾氣,不會調節自己的心情,也不會照顧他人的情緒,更不懂得如何讓自己快樂,並帶給他人快樂。因此,設計了這次以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為目的的活動:《心情播報》。

活動以幼兒感興趣的節目主持人選拔賽為主線,使幼兒在“玩中學,學中樂”,最後達到以下目標:

1。使幼兒懂得理解他人的情緒情感。

2。並學會用各種方法讓他人和自己高興。

3。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及大膽表述的能力。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讓幼兒知道每個人的心情都有晴天和雨天的時候。把難點定位於讓幼兒知道可以用什麼方法讓他人和自己的心情變成晴天。

二、説創新點:

1、把抽象的心情用“晴雨天”來表示,讓幼兒能形象地感知和理解。

2、以方案教學的理念,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興趣點,採用情景表演、多媒體教學、遊戲和教師多種形式的鼓勵方式相結合,來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自然學會相關的心理健康知識,達到教學目的。

三、説教法

本次我採用了直觀教學法、討論法,遊戲法、啟發提問發、表演法等教學方法

四、説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小動物頭飾和動物臉譜若干。

3、用紙箱做的電視台,話筒一隻,木偶一個,骰子一個(每面上畫有一個小動物的心情圖)。

4、各種玩具、樂器、圖書等實物。

五、説學法:

整個活動中以幼兒為主體,通過提問、表演、討論等方式,訓練幼兒的發散思維,教育幼兒要有快樂的心情,並使用深入淺出的教學原則,通過啟發——討論——觀察——實踐得出結論。

六、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以孔雀老師帶小動物們去參加“森林電視台”舉行的節目主持人選拔賽激發幼兒興趣,引出課題,組織幼兒聽《快樂指南》做動作進入活動室。

基本部分:

1、播放課件,引出活動內容。小青蛙告訴小動物,電視台通過過三關的選拔賽選出最會動腦筋,回答問題聲音宏亮,表演大方的小動物參加節目主持人決賽。

2、第一關“説心情”(理解他人的心情並幫助別人)

a、請小動物聽一段心情播報(請一名教師播報森林電視台的心情播報)。

b、組織討論理解他人的心情:

猴子今天的心情是雨天,説明猴子的心情怎麼樣?我們一起來看看究竟是什麼事讓猴子的'心情是雨天(播放課件——猴子躺有牀上哭)。

幫助他人心情快樂的方法:

想一想我們用什麼辦法讓猴子高興起來呢?(幼兒説説自己想的辦法)

我們一起來看看小動物都想了什麼辦法,幫助猴子。(播放課件)我們幫助了猴子,心裏高興嗎?我們一起跟着音樂跳舞吧!猴子的心情由雨天變成了什麼天?教育幼兒別人不高興時要想辦法讓他高興!

c、恭喜小動物們勝利地過了第一關。

3、第二關:“播心情”(説出心情並學會讓自己快樂的方法)

a、出示骰子,幼兒觀察骰子上動物的表情圖,説説該動物的心情是晴天還是雨天?

b、教師講解播報要點,請小動物扔骰子後,到電視台播報骰子最上面那面的小動物的心情。

c、我們的心情有時好,有時會不好,如果心情不好,我們會怎麼樣?怎樣才能讓自己的心情變成晴天呢?出示部分課件,引導幼兒想辦法讓自己高興起來。

d、出示玩具、樂器、圖書等實物,幼兒自由選擇讓自己高興的方法,並進行表演。

e、播放課件,幼兒邊看邊説,還有什麼辦法讓自己的心情高興起來?教育幼兒學會自己讓自己快樂。

f、恭喜小動物們勝利地過了第二關。

4、第三關:“畫心情”(畫出自己快樂或不快樂的心情)

a、出示蛋糕盤做的動物臉譜,請小動物畫上心情圖。(幼兒自由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b、小動物互相説説畫的是什麼心情?c、恭喜小動物們勝利地過了第三關。

結束部分:

別人不高興的時候要幫助他,讓他高興;自己不高興的時候也要想辦法讓自己高興。教育幼兒要保持高興的心情,我們的生活才會開心幸福。讓我們一起回家去把我們今天開心的事都告訴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讓他們和我們一起高興吧!(聽音樂離開活動室)

説課稿 篇8

表格數據圖形化説課稿

這種學生髮現問題,師生共同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全部投入學習討論中,發揮了集體的智慧,並在這個過程中使學生掌握了圖表的製作方法及修改方法。

但這個任務是在師生共同完成的,初步學會了圖表的製作方法,還需要學生獨立完成製作,並能簡單分析圖表,所以設置了任務二。

任務二:將海嘯中在泰國死亡的泰國人和外國人人數表,製作餅圖,並顯示所佔比例。

該任務,學生獨立完成。在此基礎上啟發學生髮現圖表中藴含的含義,為什麼在泰國死亡者中,泰國人只佔20%,外國人卻佔了80%?從數據所佔比例説明泰國是旅遊國家,外國死亡者主要是遊客。通過簡單的分析,讓學生知道,直觀的圖表有利於發現問題。

該任務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從圖表中可以發現其藴含的信息。

在任務二基礎上,設置任務三,進一步提高對學生的要求,讓學生不僅能熟練製作圖表而且能夠對複雜圖表進行分析。

任務三:將印尼歷年外國旅遊人數做成折線圖,並添加趨勢線,分析其中兩個時間段遊客明顯下降的原因。

學生已經掌握了圖表的製作方法,做出的圖表又對又快。提示學生在折線處單擊鼠標右鍵添加趨勢線,這個任務的設置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即進一步學會分析圖表,從圖表中提煉數據反映的問題。

引導學生依次思考以下問題:在1998-1999年間,為何外國遊客明顯大幅下降?為何20xx年人口突然下降?一定是什麼原因導致了人口突然下降,是戰爭?地震?還是爆亂?我們學過了信息的獲取,在網絡教室這樣的環境下,用什麼方法可以查到原因?用什麼搜索引擎?什麼關鍵字?學生很快會從網絡中找到答案,原來亞洲經濟危機造成1998-1999年遊客下降,20xx年10月巴厘島爆炸引20xx年遊客人數下降,為什麼亞洲經濟危機會影響旅遊?提高學生運用政治課《生產與消費》中有關知識進行分析:經濟影響收入,收入影響消費,旅遊是一種消費,所以經濟危機影響遊客增長。從而提高學生學科整合能力。爆炸影響人身安全,所以也會導致遊客人數下降。進而讓學生預測,20xx年11月的海嘯是否會導致20xx年遊客人數下降?如果你是國內旅遊公司的經理,是否會吸引計劃去印尼的遊客來我國旅遊?這些問題只是提示學生,分析圖表,會得到有價值的信息,使學生不僅學會生成圖表,而且學會分析圖表。

這個任務,將前後知識融會貫通,培養學生學科整合能力。

通過以上三個任務,學生學習了製作圖表和分析圖表的方法,如何引導學生將學會方法用於實踐,才是關鍵所在,所以設置任務四,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任務四,學以致用,提供一個綜合的例子,不僅要求學生獨立製作一個圖表,而且能夠從圖表中得出相關的結論。

提供的表格數據是典型地震發生的農曆日期,其中一列數據是用1或0,1表示發生地震日期在農曆的七年級或十五前後4天範圍內,0則表示不在這個範圍內。根據這列數據製作X散點圖,根據散點分佈,要求學生得出結論。由於絕大多數散點分佈集中於值為1的位置,所以結論是典型地震多發生在農曆的七年級或十五前後。

在學生得出結論後,結合地理學科中天體的運行規律進一步解釋這個結論,因為,每當七年級或十五,太陽、地球、月球近似在一條線上,此時天體對地球的引力最大,在地殼薄弱的.地方,易引起地震,所以學生得出的結論是有科學道理的。

這個任務,將學到的知識更好地應用於實踐,還培養了學生學科整合能力,加強了知識的聯繫。

4、 歸納總結,佈置作業

其中作業取自地理課中第三冊25頁練習題,該題是根據提供的貴州省、湖北省、上海市三市產業結構、GDP比重等數據,製作三省市的GDP總量柱狀圖,三省市產業結構餅圖,通過繪製圖表,直觀體現區域發展有關要素的差異。鼓勵學生在學習本節內容後,能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去,進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七、設計理念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注重體現以下幾個思想:

1、學科整合的問題。本課整合了地理、政治學科,同時注意了信息技術教育知識的內部整合。

2、講練結合。在課堂上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對重難點知識精講。

3、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並且通過多種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協作學習、自我創新等),獲取信息,掌握操作。

4、學以致用,將學到的知識與實際生活、學習緊密結合。

説課稿 篇9

一、 對教材的理解

《花臉》是六年級語文第一學期第二單元“同齡人的故事”中的一篇課文。它是作家馮驥才的一篇敍述性散文。全文共7個自然段,文字淺顯,但內涵深刻。作者回憶了兒時的經歷,用孩子的視角描寫花臉,寫出了少年對花臉的喜愛,對英雄的那種樸素的、自發的崇拜。

作為六年級的學生,能體會出作者對花臉的無限熱愛之情,通過買花臉、戴花臉等生活細節,表現 “我”對英雄的仰慕和崇敬。抒發“我”心靈深處所隱藏的渴望成為英雄的少年豪情。因此,本文是通過細節表現人物心理的寫作方法,我們可以通過品讀“關公花臉”樣子的語句,感受到作者對花臉的喜愛。通過“我”買花臉時“驚喜地發現了一個”,但“看得直縮脖子”,“竟不敢用手指它”,“只是朝它揚下巴”等生動傳神的細節描寫到戴着花臉時的情景,感受人物內心的變化情感。

我將教學目標定為:

1、疏通文章脈絡,瞭解文章主要內容

2、通過朗讀、圈劃,理解人物心理變化過程

3、感受英勇的英雄氣概,體會少年愛慕英雄的熱情

教學重點放在朗讀課文、抓住細節描寫、體會少年愛花臉、愛慕英雄的熱情。

難點重在理解英雄的含義,感受中華傳統文化中的英雄情結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對於童年時的心愛之物還是充滿興趣的,但對“花臉”這種民間傳統文化又有些陌生。因此,作好充分的預習是學習課文的'基礎,在此基礎之上,怎樣引領學生更深入文本,體會“我”對花臉的感情變化。抓住描寫花臉的語句,通過朗讀,體會花臉的“特別”之處,讓學生在觀察、想象朗讀中,不斷增強學習興趣,體會作者在買花臉、戴花臉時的心理變化過程。

三、設計思路

基於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對教材的個人理解,本課的教學設計立足於“注重細節、朗讀圈劃”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老師的點撥下,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感受作者喜愛花臉、仰慕英雄的情感。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

京劇作為中國的國粹,韻味醇厚,耐人尋味。從京劇中引出花臉這一元素,引起學生興趣。

(二)整體感知

1、補充介紹:花臉與作者對民間文化的熱愛

2、疏通文章脈絡(愛花臉——買花臉——戴花臉)

3、朗讀課文

(三)研讀課文

1、作者是如何具體描寫關羽的花臉的?

2、在作者眼中,關羽的花臉有什麼特別之處?

3、面對這樣一張花臉,從“我”的表現體會“我”當時的心情是如何的?

4、配了青龍偃月刀之後,圈劃出能表現“我”心情的語句

5、戴上關羽的花臉時,找出“我”的表現是如何的,感受“我”又是怎樣的心情?

(四)深入理解主題

1、在學生充分感受到作者對花臉的喜愛之後,其實作者真正喜愛花臉的原因是對英雄(關公)的崇拜,從關公的小故事中體會到關公這樣一種英勇,忠肝俠膽的氣魄。

2、交流討論,使學生真正理解英雄的含義。

(五)拓展延伸

1、瞭解更多的歷史英雄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品質

2、聯繫實際生活中,有沒有英雄人物?對這一問題展開討論,使學生對英雄有更廣泛的瞭解

(六)作業

1、抄寫生字詞,摘抄表現“我”心理變化過程的語句

2、查找資料,瞭解中國的民間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