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説課稿

【實用】説課稿範文集合四篇

説課稿1.91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編寫説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麼問題來了,説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説課稿5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説課稿範文集合四篇

説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北師大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十單元“動腦筋”第一篇主體課文,《稱象》。下面我就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説教學理念

新課程標準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來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所以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線的方式,引導學生髮現,討論,展示,延伸問題。以此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這樣便可促使學生個性得到張揚,潛能得到昇華。

二.説教材

《稱象》是一篇記敍文。講的是曹衝小時候想辦法稱大象的故事。課文通過對曹衝稱象過程的介紹以及與大臣稱象方法的比較,説明了曹衝的機智與聰慧。本文內容充滿生趣,語言通俗易懂。以故事的形式展現於學生面前,讓學生樂於接受,易於理解。通過對課文的學習,讓學生懂得只要平時善於觀察,勤於動腦,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説教學目標,重難點

新課程明確提出要實現三維目標,將知識,能力,態度進行有機結合。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根據低學段學生思維活躍,模仿性強的特徵,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能説出曹衝稱象的方法和步驟。

3.培養學生觀察,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學習曹衝善於觀察,勤於動腦的精神。

掌握稱象的過程是對課文理解的關鍵,所以我將曹衝稱象的過程定為重點。

探究稱象方法的'原因,低學段學生不易理解,所以將學習曹衝遇事多觀察動腦定為難點。

 四.説教法,學法

“教是為了不教”這是葉聖陶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低學段學生好奇心強,愛動手,敢質疑,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這就為探究性學習提供了可能,所以我制定以下教學方法:

1.質疑提問法:

學貴有疑。出示課題後,讓學生就課題提問題。引發學生思考討論,發展學生思維,激發學習興趣。

2.自學討論法:

新課標提倡自主探究性學習。而小組合作討論正是其精神實質的

體驗。在教學中我將合作性學習大量用於“釋疑課題問題,討論官員,曹衝如何去稱象”等重要環節。這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讓學生對課文有了自己獨到的見解。

3.朗讀理解法: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朗讀既是重要的目標,又是重要的手段。在教學中我在重要段落,個別字句均採用齊讀,範讀,指名讀,分角色讀等形式,使學生通過朗讀更加準確的把握主體思想。

4.動手操作法:

多媒體與實物教學的應用會更加直觀,形象的指導學生理解課文重點。通過課件演示及實物操作,不僅能引發學生學習興趣,更使得課堂氣氛輕鬆愉悦。

針對教法又制定了以下學法:1.小組合作學習2.讀中思,讀中悟

3.在分析比較中領悟4.口述練習

 五.説教學過程

(一)課前針查,檢測生字

出示生字,對上節課所學生字、詞語進行鞏固

(二)談話導入,質疑課題

用談話啟發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課題質疑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三)初讀課文,解答質疑

師範讀。感知課文大意。釋疑課題採用分組討論,以此加深理解

(四)精讀課文,合作探究

通過官員與曹衝稱象方法的對比,明確曹衝的聰慧與敏鋭。師生,生生合作討論,課件,實物演示更加深對曹衝稱象過程的理解。並做口頭複述。

(五)擴展延伸

深化問題,讓學生自己想象,挖掘內在潛能,不斷充實進步。

六.説教學評價,板書設計

教學中運用生評生,師評生,師引生評的方式在朗讀,討論,操作中進行,評價語言應形象,豐富,指導性強。這樣既可以引導學生感知問題,又可以提升學生的口語及思維。

板書設計以官員和曹衝解決稱象辦法的對比,直觀的顯現出曹衝的睿智。板書突出重點,思路清晰,易於分析記憶。

説課稿 篇2

【教材解讀】

《5的乘法口訣》是青島版國小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表內乘法中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乘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學生編寫乘法口訣的開端,也是今後學習表內除法和多位數乘、除法的基礎,其地位尤為重要。在國小階段,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能熟練地口算表內乘除法。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經歷歸納5的乘法口訣的過程,理解5的乘法口訣的意義。熟記5的乘法口訣,並能運用口訣熟練地進行計算。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5的乘法口訣的來源及意義。熟記5的乘法口訣,並會運用口訣熟練地進行計算。通過擺小棒、編口訣、找規律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遷移類推能力。

2. 過程與方法:經歷編寫5的乘法口訣的過程,引導學生找到編寫口訣的方法,發現口訣的規律,尋找最佳的記憶方法。體會一句口訣解決兩道乘法算式,感受學習乘法口訣的好處。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初步學會利用5的乘法口訣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以及學好數學的信心。

這個目標既符合兒童認知發展的特點,又符合課程標準的目標。體現了新課程的過程中,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以及學好數“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理念。

【學情分析】

在學習本課前,學生已經已初步瞭解了乘法的意義,掌握了連加的計算方法,他們已能根據情境列出的乘法算式,並結合情境用數數或連加的方法算出乘法算式的得數,這些知識儲備都為學生在本課進行自主編制口訣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大多數學生雖然沒有接觸過乘法口訣,但因為暑假提前預習過相關知識,所以對口訣也的記憶並不陌生,有的`甚至可以背出部分的乘法口訣。針對這一情況,課上我注重引導學生歸納總結5的乘法口訣,運用具體情境理解5的乘法口訣所表示的意義。依據新課程標準,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課前利用動態的視頻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後很自然的引導學生在觀察圖片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初步解決問題,體驗探索的成功。

2.在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同桌合作交流活動。

3.通過趣味性的變式練習,鞏固計算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方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行之有效的教法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保證。根據教材及學生年齡特點,在推導5的乘法口訣時,我讓學生從編兒歌開始,找到編口訣的竅門,然後順理成章的列出算式歸納出乘法口訣,學生在不知不覺的活動中學習到新知識。

另外,《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經歷知識發生發展的全過程,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在具體的教學中我注意用讚許、激勵、表揚,創設情境等方式,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採取了“先扶後放、扶放結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思考、交流、操作中充分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合理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運用直觀的畫面、形象的圖片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

二年級的學生的思維仍處於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但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觀察、比較、綜合的意識。在興趣濃厚的狀態下,學生有較強的自信心和強烈的表現慾望。根據此特點,我通過五個環節來完成我的教學: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三)趣味練習鞏固新知;

(四)回顧整理暢談收穫 ;

(五)課堂檢測檢驗效果。

下面具體説説每個環節的教學設計——

(一)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孩子學習,興趣為先。課前,首先利用多媒體播放了一段雜技視頻,吸引學生眼球,接着引導學生觀看雜技圖片,再以雜技圖片為情境圖呈現數學信息,進而讓學生髮現信息,提出數學問題,自然順暢,較好的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提出問題、自主探究的願望,並使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將學生的思維調節到最佳狀態,自主參與課堂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的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交流。可見,合作交流在數學教學中也相當重要。本課很好體現這一理念,給予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精心設計了一些能讓學生動手操作、動口表達、發展思維的活動,玩中學,樂中悟,在自主探索中親身經歷知識形成過程,促使學生主動進行觀察、實驗、交流,進而有序地推進學生對新知的體驗、感悟、建構。

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及認知特點,課堂上我主要遵循了直觀性、知識性相結合的教學原則,更多的關注情境與知識的連接點,促進學生已有知識與經驗的遷移,主動進行新知的建構。由於《5的乘法口訣》是學習編寫口訣的開端,其地位極為重要。因此我採用層層遞進、步步深入的教學策略,逐步讓學生經歷並掌握口訣的形成過程,體現了知識的序列。先是利用“編兒歌”,引導學生髮現規律;二是利用5×1與 1×5的乘法口訣,由老師編給學生看。三是編5×2與 2×5的乘法口訣,老師指導學生來編。四是放手學生自己編口訣。五是讓學生觀察口訣,發現乘法口訣的規律。在這樣由“扶”到“放”的過程中,遵循低年級學生的認識規律: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此環節我還特別注重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在關注結果的同時,更重視學生的學習方式及學習過程。體現了新課標中的理念,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的智慧,獨立思考,利用“已知”探究“未知”, 教師只在關鍵處啟發,點撥,留給學生更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知識探究的全過程。這樣學生在編乘法口訣的過程中,不但較好的理解了口訣的來源和意義,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和遷移類推的能力。

在記口訣環節,引導學生利用喜歡的方法來記憶。通過交流與提問,豐富記憶的方法,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口訣的含義,弄清楚乘法意義、算式、口訣三者之間的聯繫。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適時有效的提問、比賽又使課堂錦上添花,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此環節的設計也體現了新課標新理念——“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為“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三) 趣味練習鞏固新知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為了使學生的學習既掌握知識和技能又能創造性地運用,本節課將枯燥的練習都賦予了學生感興趣的情境,注重了練習形式的多樣性、練習內容的趣味性。 用“猴子兄弟的煩惱”,“小豬的難題”,“身邊的數學”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吸引學生的練習熱情,讓學生在實際運用中理解口訣、記憶口訣。雖然都是5句口訣不斷地重複,卻讓學生學而不厭,熟而不倦,讓原本枯燥機械的練習變得鮮活靈動起來。這樣的練習設計既能強化已學的知識,又可以培養應用的技能,更給了學生一個思維拓展的空間。

(四)回顧整理暢談收穫

結合課堂學習的過程,讓學生整體回顧整理本節課所學知識,用自己的語言清晰的表達出來,理順知識脈絡。

(五)課堂檢測檢驗效果

課堂檢測是對學生過程性學習的一種綜合評價。主要考察落實學生是否真正做到理解5的乘法口訣的意義,並熟練運用其解決問題。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策略是以激發學生興趣為主,尊重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經驗,找準學生的學習起點,通過競賽、操作、遊戲等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親身經歷由“未知”到“已知”的學習過程,經歷“編口訣——記口訣——用口訣”的學習過程,在反覆實踐中知其然而再知其所以然,同時滲透了數形結合、有序等數學思想方法。這樣的教學設想目的是讓不同的學生獲得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人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莫高窟》是西師版國小語文第6冊第三單元的第四篇文章。前接世界一流的《香港夜色》,後接我們祖先創造的人間奇蹟《長城和運河》。所有這一切都那麼美麗迷人,凝聚着厚重的文化底藴。本課描述了莫高窟姿態各異的彩塑和宏偉瑰麗的飛天壁畫,那栩栩如生的卧佛向人們展示着迷人的風采。這一奇觀凝聚了多少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心血。

課文是以總分總的結構來介紹的,第一段總寫莫高窟所處位置和環境;第二、三段着力描寫了彩塑和壁畫,這部分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文中運用了生動準確的四字詞和排比等描寫神態,將栩栩如生的彩塑和壁畫展現在讀者眼前。無論是用詞造句,還神態描寫,表達方法,結構等方面,都有本年段的側重訓練點,教師有必要深挖;第四段總結全文,讚揚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本篇文章描述的內容極具鑑賞性,教學中要注意運用展示圖片和音樂相結合引導學生多讀多想象,感受莫高窟的美,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讓學生讀讀吧,從讀中孩子定會有不少收穫。

二、説學生

本班的學生處於國小中段,通過以前的學習他們掌握了一定的語文學習方法,如:自學生字的方法、理解詞語的方法,一些簡單的閲讀方法等。但是該班學生的朗讀能力和自學能力較差,學生思維不夠活躍,少數學生特別喜歡錶現自己,能積極舉手發言,多數學生只是靜觀其變。

三、説教學準備:

教師:中國地圖、課文朗讀磁帶、查找莫高窟圖片並製作成燈片、蒐集其它兩大石窟的有關資料

學生:查找資料,瞭解莫高窟的相關知識,並儘量蒐集有關圖片

四、説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理解威風凜凜智慧栩栩如生舉世聞名等詞語的意思。

2、體會關鍵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通過蒐集資料圖片,瞭解相關知識,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生字詞。

2、通過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等形式瞭解莫高窟彩塑和飛天壁畫精美。

3、通過師生互動,瞭解文章結構,學習作者表達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句,讓學生感受語句的優美與準確。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欣賞圖片,大膽想像,感受莫高窟的美,激發對勞動人民智慧的崇敬,增強民族自豪感。

3、通過學習,讓學生知道古代藝術的寶貴,人們要從身邊做起,保護好古建築。

五、説教學重難點:

1、理解威風凜凜智慧栩栩如生舉世聞名等詞語的意思。體會關鍵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2、通過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等形式瞭解莫高窟彩塑和飛天壁畫精美。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欣賞圖片,大膽想像,感受莫高窟的美,激發對勞動人民智慧的崇敬,增強民族自豪感。

六、説教法、學法:

1、情感朗讀法:教心學認為:教師本身的情感狀態,可使學生產生共鳴,教師充滿感情地朗讀、引導,讓學生受到感染,讀出感情。

2、直觀教學法:教學中充分利用莫高窟的圖片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走進莫高窟,欣賞莫高窟,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與智慧。

3、揣摸感悟法:是在學生熟讀文本的基礎上,揣摸、感悟、學習作者用詞造句、表達方法等,有利於學生語文學習基本功的提高。

4、欣賞對比法:圖片與文本進行對比學習,讀文本、看圖片、再讀文本,從而,瞭解作者的寫法。感受莫高窟這一古代藝術的魅力。

5、學法:主要以自讀自悟、合作交流、大膽想像為主,着重引導學生通過讀、畫、析、賞、讀了解彩塑和壁畫,學習寫作方法。

七、説教學過程

(一)走進文本:創設情景、自主閲讀、引導質疑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説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而別具匠心,引人入勝的一段新課導入也正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環節。課一開始,我便用飽含激情的語言導入: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已初步學習了《莫高窟》這篇課文,知道了敦煌莫高窟是絲綢之路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在茫茫的沙漠中閃爍着絢麗的光彩,她是歷代文人墨客爭相稱頌,各國旅遊愛好者竟相前往的聖地。緊接着提問:同學們想不想親自到莫高窟走一走,看一看呢?我在學生還被導語的氣勢所吸引的時候,趕緊播放莫高窟畫面,讓學生利用多種感官感受莫高窟的宏偉瑰麗,充分激發起學生對莫高窟的嚮往。

(二)領會文本:抓住重點、欣賞想像、美讀美誦

本課二、三段為教學重點,對彩塑和壁畫作了深入細緻地描寫。這部分教學中,引導學生體會石窟藝術的出神入化,學習作者用詞造句的方法,讓學生在想像中美讀美誦,是主要教學目的。怎麼實現這一突破呢?

我是這樣設計的:一是以學生自讀自悟、勾畫想像為主,全員參與,大膽質疑;二是以多媒體教學為輔助手段,製作圖片,讓學生走進莫高窟,欣賞莫高窟,感受莫高窟藝術的無窮魅力:三是以師生互動為平台,學習作者用詞造句、表達方法等。以此達到背誦積累的目的。

1、作者是怎樣描寫這些彩塑和壁畫的?我採用了以下方法進行教學:

(讀)自由讀第2自然段,看看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理解的地方提出來;

(畫)畫出文中描寫有哪些彩塑?讓學生知道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道理;

(賞)學生交流,教師利用媒體,引導學生瀏覽各種神態的彩塑,想像彩塑不同的樣子,理解慈眉善目、威風凜凜、強壯勇猛、個性鮮明、神態各異等詞。引導學生圖文對照,幫助學生直觀形象地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

(析)課文如何把這些栩栩如生的彩塑串聯成一段的?通過學生自讀合作等形式,找到(有-----有-----有-----還有------)排比句式。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作者抓住卧佛的哪些特點來描寫的?讓學生自讀自悟體會作者抓住長達、側身、眼睛、神態等詞語,再來看看相關圖片來感受卧佛的.惟妙惟肖。③

(讀)面對這一尊尊想象力之豐富,色彩之絢麗,氣魄之宏偉的彩塑,遊人在觀光時會想些什麼,又會説些什麼?怎樣讀才能讓人也好像看到這些彩塑的樣子?這樣,結合評價,指導朗讀。

2、學習第3自然段,運用學法自主學習。

(三)感悟文本:理清結構、複述課文、爭當導遊

剛才,同學們重點欣賞了彩塑和壁畫的精美,但對文章的整體結構、寫作特點等都不是很清楚。由於三年級的學生已開始習作了,多數學生對文章結構、寫作順序、如何過度銜接等方法缺少了解,在這裏,教師有必要設計這一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以學生小組為單位,商量複述的方法,教師給以適當的點拔,充分尊重學生,信任學生、鼓勵學生。讓學生積累背誦,把課文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

複述課文要講求一定的方法的,假若你是當地的導遊,你會抓住文中的哪些地方進行復述?這時,可讓學生小組一起商量、討論複述的方法。教師引導學生交流時,學生肯定會説到彩塑、壁畫、教師立即引導這兩部分之間有一句話很重要,把他們緊緊地聯繫在一起,能找出來嗎?即日2、3段之間的過渡句。學習作者這種寫法。繼續追問,學生又可能説到明珠、藝術寶庫等詞,即課文的1、4段(總寫),教師隨即板書,從而,弄清課文的總體結構。在弄清課文結構的基礎上,再進行復述課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超越文本:自主實踐、學以致用、讚我古鎮

語文源於生活,又還原於生活。通過本文的學習,學生學到了一些用詞造句的方法,表達方法、寫作方法等,積累了一些好詞佳句。我們知道學習是為了更好地運用,結合我們龍興古鎮,與本課有許多相似之處,可讓指導學生課前欣賞龍興古鎮的華夏宗祠龍藏宮龍興寺等,並作仔細觀察瞭解,模仿本課的方法來讚美古鎮。可以説一説、寫一寫,從而激發學生愛家鄉、愛古蹟、愛藝術的思想感情。

八、説板書設計:

14、莫高窟

總:一顆明珠

/ 彩塑 神態各異

分:

壁畫 宏偉瑰麗

總:藝術寶庫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孔子拜師》是六年制國小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課文,本單元以“燦爛的中華文化”為專題,《孔子拜師》介紹代表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兩位大師 孔子和老子,春秋時代思想家的求學故事在今天仍熠熠生輝,教育學生懂得尊師好學的哲理,並以孔子為榜樣,善於學習,樂於學習。這是本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 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 “學無止境”的精神。課文比較簡短,也比較通俗,有幾組近義詞,如“拜見———拜訪、等候——迎候”等理解有一定的難度,要在課堂教學時有機滲透。學習時 採用朗讀、默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方式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大意。文章的重點內容“孔子誠心拜師”很突出,線索也很分明;而藴涵着的老子熱心收徒的線索也比較 清晰。

二、目標設定:

1、會正確認讀7個生字,會按正確的筆順規範書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遠近聞名、相距、學問、風塵僕僕、納悶、迎候、等候、止境、長進、請教、保留、傳授、敬重、品行”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了解孔子拜師的經過,激發對大思想家孔子謙虛好學和老子誨人不倦的崇敬之情。

3、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能用、聯繫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課文重點詞句的意思。

教學重點: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孔子拜師的經過。

教學難點: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

三、學生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他們的語文基礎比較薄弱。學習習慣、閲讀習慣正在形成之中,對課文的理解比較吃力。因此,引導學生在讀準字音、流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體會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

四、教學流程安排及設計意圖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針對第一個目標就是把詞讀正確,把課文讀通順,把內容説明白。分成三步來完成:

1. 直接出示課題,簡單瞭解古人對姓名、字號稱呼的習俗,隨機瞭解大家為什麼稱孔子、老子,介紹“子”的含義,而後自由初讀課文。(要求試讀正確,難讀的多讀,難理解的詞可以)。

2.自主學習理解詞語. (遠近聞名 知識淵博 學無止境 風餐露宿 日夜兼程 風塵僕僕 迎候 毫無保留 傳授 )

3.檢查讀書效果,讀生字詞,學生説主要內容。

在自主學習的環節 ,可以問你學懂了那些詞,是怎樣學的. 隨機教給學生一些理解詞語的方法。又如“風餐露宿”一詞,我這樣設計:

① 指名學生讀,正音

②問的“風餐露宿”意思。

③ 出示字典上的意思,學生不十分理解,教給學生也可用聯繫上下文的方式,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裏,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 陽。”引導學生想象,“他在路上有可能遇到哪些困難?”學生感受到求學路上的艱苦。為後面的深入感悟內容,作好鋪墊。

而後,檢查朗讀情況,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思考主要內容。然後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板書。通過以上步驟第一塊---初讀課文就差不多就完成了,接着是第二個板塊。

【圍繞中心 品讀感悟】

我主要採用以讀代講,以讀促思及追問的方式。

1、感受孔子求知若渴,不畏艱辛的求學態度。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劃出孔子拜師艱辛的句子。

隨 着學生的彙報,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裏,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提問:這句話中哪些詞觸動了你?學生肯定會提出“風 餐露宿、日夜兼程”這兩個詞,先引導學生了解詞語的字面意思,然後讓學生想象這兩個詞背後隱藏的艱難困苦。如果你家裏發生什麼是,你的父母會日夜兼程的趕 回來。那孔子呢?

引導感悟孔子的不畏艱辛、求知若渴。再讓孩子帶着這樣的體會用心讀一遍這兩個詞,最後把詞語又送回句子中感情朗讀。通過對“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這兩個詞的深度體會,再體會“終於”一詞。想象一下他到了洛陽會是怎樣的心情?你見過風塵僕僕的人嗎?

2、感悟孔子和老子的人格魅力

讓 孩子仔細讀讀孔子和老子見面後的對話,體會人物心情。然後分角色朗讀,理解破折號,指導朗讀。體會“迎候和等候”這一組近義詞,找到有關句子讀一讀,它們 都有什麼意思?兩個詞能互換嗎?為什麼?引導孩子從課文中尋找有關孔子和老子的介紹來體會二者的謙遜。最後請兩組同學上台表演孔子和老子見面的場景。通過 角色體驗,更好地走進文本,激發情感。

3、體會“學無止境”的意思

孔子在當時已經是遠近聞名的大學問家,為什麼還要千里迢迢拜老子為師?讀孔子的話,結合實際例子進行體會。

4、接着學習第三段,誰使你感動,為什麼?找到詞語,進一步體會孔子的好學以及老子誨人不倦的精神。

小結:怪不得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五、板書設計

17 、孔子拜師

孔子—— 聞名、風餐露宿、日夜兼程 →學而不厭

求知若渴

學無止境 ↓

拜 師 ↓

老子—— 淵博、 迎候 、 愛護晚輩 →誨人不倦

《孔子拜師》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認識“兼、僕”等7個生字。會寫“聞、塵”等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遠近聞名、相距、學問”等14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惡。瞭解孔子拜師求學的過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為學要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為人要真誠、無私,尊敬師長。

4、學會藉助課外資料學習語文。

教學重點:

瞭解孔子拜師的過程,體會孔子謙虛好學,老子誨人不倦的品行,並在讀懂故事的基礎上對孔子和老子做出簡單的評價。

教學難點:

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體會孔子與老子崇高的品行。

教學準備:

詞語卡片、課件。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景導入。

1、談話:同學們,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有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書:孔子)你們對孔子都有哪些瞭解呢?(學生交流課前蒐集的資料)

2、播放多媒體課件。看了這段錄像,你想説些什麼?

3、引入:為什麼孔子能成為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學了這篇課文,我們就能揭開這個祕密。

二、初讀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語句。

2、課件出示指讀生字詞。

等候 納悶 迎候 止境 佩服 品行 傳授

遠近聞名 毫無保留 日夜兼程 風塵僕僕

3、分段朗讀,師生評議。

4、感知課文大意。這篇課文講了些什麼?請用簡短的話語説一説。

三、研讀感悟。

1、人們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麼品行?你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請用波浪線畫出來,認真地讀一讀並説説感受。

2、學生讀畫與同桌交流。

3、教師引導學生在全班交流。

重點如下:

……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終於走到了洛陽。

學習是沒有止境的。

(孔子謙虛好學,不怕吃苦,彬彬有禮)

……我就在這兒迎候……為什麼還要拜我我為師呢?

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

(老子謙虛大度,誨人不倦)

四、小練習。

以“我想對你説……”為題,寫一寫自己心中對孔子或老子的看法。

板書:

17 孔 子 拜 師

終 於 迎 候

隨時請教 毫無保留

佩服 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