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説課稿

《扁鵲見蔡桓公》説課稿

説課稿7.87K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説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扁鵲見蔡桓公》説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扁鵲見蔡桓公》説課稿

《扁鵲見蔡桓公》説課稿1

一、説教材與學情

《扁鵲見蔡桓公》是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第十三冊第七單元的一篇文言文。這篇文言文選自《韓非子.喻老篇》本意是在喻老子“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的觀點。目的是讓學生在閲讀中認識“諱疾忌醫”的危害性,理解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意見的重要意義。《課程標準》對文言文的教學要求是“閲讀淺顯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書和註釋理解基本內容。”《扁鵲見蔡桓公》是一篇精講課文,講述了一個生動的故事,故事的後面隱含了深刻的道理。作為七年級的學生剛剛接觸到文言文,在理解上會存在一定的困難。

二、説教學目標

1、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熟練朗讀課文。

2、感悟理解課文內容及揭示的深刻道理。

3、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4、使學生能正確對待自己的缺點和錯誤,敢於接受別人的批評和幫助。

三、説重點和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簡明扼要的概括故事的內容,明晰故事揭示的哲理。

本節課的難點是:蔡桓公“遂死”的結局揭示的諱疾忌醫的危害性。

四、説教法

1.本文通俗易懂,情節生動有趣,學生藉助工具書和註釋,有能力獨立完成文意的疏通,掌握重點詞句的意思。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重在點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2.這則故事是用文言寫的。可以先通過朗讀全文,培養自己的文言語感,瞭解故事的梗概,從整體上把握句意、文意。然後對照註釋,查字典、詞典,弄懂生字、生詞的含義,特別是課文中出現的與現代漢語用法不同的詞語,如文中出現的“有間”“居”“復”“益”“應”“索”“是以”“請”“齊”“湯”“還”等詞,進而弄懂每句話的意思乃至全文的意思。

3.在大體瞭解文意的基礎上,再仔細閲讀全文,深入鑽研課文。討論扁鵲和蔡桓公的幾次見面,每次見面的結果怎樣,蔡桓公最後的結局是什麼,闡明瞭什麼哲理,對我們有什麼啟示,從而更深入地理解課文的內容,真正理解成語“諱疾忌醫”的含義。

4、教學過程中,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利用課件,打開學生的視野,開啟學生的思維,帶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

5、教學本文過程中務必讓學生多讀,在讀中領會句意,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指點背誦的方法,如按敍事的線索記住內容等,讓學生熟練背誦,正確默寫。

五、説學法

1、誦讀法:文言文學習應着重體現朗讀,注意語氣、語調、節奏,力求聲情並茂。在反覆的誦讀中,理解人物形象,深入體會文中藴含的思想。

2、複述法:引導學生清晰、流暢、有條理地表達。

3、討論法:培養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渠道解決問題的能力。體味學習的樂趣,與人交流的樂趣。

4、談話法:引導學生聯繫現實大膽的'談。

5、課本劇表演:讓學生在表演中,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性格。

六、説教學手段

以課堂為主陣地,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結合多媒體電教設備輔助教學。

七、説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感知課文。教師要求學生講成語“起死回生”引出《扁鵲見蔡桓公》

提問作者生平、出處、主人公等:(韓非子喻老)韓非子是什麼時期、哪國人?哪家的代表人物?(戰國末年、韓國、法家)——本文的扁鵲,其真實名字叫什麼?——扁鵲(秦越人)——真正的扁鵲實際上是誰?(傳説中的上古名醫)

(二)、自主合作,朗讀課文(示範讀、齊讀、分角色讀):

讀前可提示學生,一要注意句中停頓,二要注意人物説話的語氣。

(三)、掌握常用生字詞注音,辨析多音字;注意文言文的特殊現象,如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性活用等,能指出通假字的意義:湯(同“燙”)用熱水焐還(同“旋”)迴轉,掉轉火齊(同“劑”),藥劑

(四)、討論探究,研讀課文。

提出“突破口”,討論扁鵲和蔡桓公的幾次見面的,每次見面的結果怎樣,蔡桓公最後的結局是什麼,闡明瞭什麼哲理,對我們有什麼啟示,從而更深入地理解課文的內容,真正理解成語“諱疾忌醫”的含義。

一見:在腠理……恐深寡人無疾

二見:在肌膚……益深不應,不悦

三見:在腸胃……益深又不應,又不悦

四見:望桓侯……還走使人問之

結局:扁鵲逃桓侯死

(五)、教師小結,拓展延伸,感悟課文。

通過蔡桓公的事例,來説明做人不要諱疾忌醫,要正視自己的缺點錯誤,要接受別人的忠告與幫助。

(六)、思維遷移

討論交流: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現象?你最想對扁鵲和蔡桓公説什麼?

這一環節,旨在引導學生能正確看待自己的不足,正確對待生活中的一些現象,以便更好的接受別人的批評和幫助。

八、板書設計

扁鵲見蔡桓公

《扁鵲見蔡桓公》説課稿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瓦屋學校的楊華波,今天我要説課的題目是《扁鵲見蔡桓公》。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這四幾個方面來向大家介紹這節課的內容。

首先,是教材分析。

根據“教師要整體把握教科書”的原則,我對教材做了以下分析:

《 扁鵲見蔡桓公 》是語文版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22課,本課以“ 蔡桓公的病情 ”為線索來展開,主要寫了“蔡桓公諱疾忌醫,最終不治身亡”的故事 。

根據以上我對教材的認識和分析,結合本階段分析和閲讀的重點,針對九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三個方面:

1.知識和能力目標: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合作、討論、探究,提高學生們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理解文章藴含的哲理性和諷刺性,認識諱疾忌醫的危害性,理解防微杜漸的意義,啟發學生聯繫實際,提高自身思想修養。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本課特點,我將本課的

教學重點確定為:疏通文意。

教學難點確定為: 讓學生學會從具體事件當中領悟文章所寄寓的道理。不要諱疾忌醫,要防微杜漸。

 二 教法與學法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可以使教學事半功倍,使教與學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本篇課文教學中,我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優化組合。

1、動畫激趣法。九年級的學生都比較喜歡直觀形象的內容,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充分發揮文中插圖、動畫的作用,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習興趣。

2、情境演讀法。葉聖陶先生認為:語文教學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讀。我採用多種形式朗讀:範讀,自由讀,表演讀,分角色讀等力求達到以讀代講,以讀悟情的教學效果。突破教學難點。

3、課堂表演法。在教學中,讓學生扮演課文中的人物,通過對話和動作,將課文的故事情節展示給大家,讓我們的學生在快樂中自主學習和親身體驗。

當然在教學方法中,更重要的是順學而導法,本課的內容通俗易懂,在結合上下文,聯繫生活實際,理解課文內容之後,應放手讓學生合作學習。

 三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過程,我分以下幾個環節來進行。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獲取知識,培養創造思維的巨大推動力,作為九年級學生,形象思維佔主體,採用多媒體導入新課,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為下面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提出“有人得病不找醫生”,設置懸念,引出文章人物,介紹本文作者。

2.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後,我採用了多種朗讀形式,有範讀,自由讀,表演讀,分角色朗讀。達到“以讀悟情”的效果。

3.結合註釋, 疏通文意。

對照課件的“譯文對照”頁面,出示文章中的相關句子,請學生翻譯。如果學生有不懂的文言字詞,可以藉助課件馬上顯示文言字詞的譯意。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高度融合,給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觀看視頻,加深理解。

教師出示故事情節的動畫視頻,讓學生欣賞。觀看後,請學生用一句話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達到加深課文理解的目的,為接下來的“課文分析”做好了鋪墊。

5、分析課文,擴展延伸。

進入課件的“分析課文”頁面,請學生思考屏幕上的問題。通過討論與分析,賞析課文的內容,感悟人物的特徵,體會人物品質,理解文章藴含的哲理性和諷刺性,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作者動用了三個“居十日”,又用了一個“居五日”,簡明清楚地交代了桓公由小疾到大病,由大病到病重,由病重到死亡的發展過程,條理十分清楚。

本文主要寫了扁鵲和桓公兩個人物,寫扁鵲用了“君有疾在腠理”“君之病在肌膚”“君有病在腸胃”“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等一些結構基本相同的.句式,來説明他對桓公病情的精確判斷和高明醫術。

寫桓公的態度,用語也非常簡練準確,開始用“寡人無疾”“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來説明他盲目自信和對醫生的偏見;接着又以“不應”“不悦”的神情,進一步表現他的頑固不化。

而扁鵲答桓公使者問,幾句話言簡意賅,哲理雋永,深刻地總結了有病不能“諱疾忌醫”的道理。

6、學生表演,自我展示。

學生根據對《扁鵲見蔡桓公》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將整個故事情節表現出來,有對話,有肢體語言,得體大方,與文章內容相符合。讓學生在表演中鞏固課文內容,展示自己的個性與才華,讓他們在學習中找到成就感和幸福感,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了,讓我們的學生真正的成為了這堂課的主人。

 四 板書設計

在板書設計方面,我主要堅持簡潔鮮明,重點突出的原則。

這個板書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更利於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以上就是我對這篇課文一些粗陋的看法,請批評指正。

我的説課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