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説課稿

【推薦】數學説課稿國小4篇

説課稿3.56K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説課稿,藉助説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應該怎麼寫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説課稿國小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推薦】數學説課稿國小4篇

數學説課稿國小 篇1

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平面圖形的拼組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本單元內容是在上學期“認識物體和圖形”的基礎上教學的,通過上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能夠辨認和區分所學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和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體)。這裏主要通過一些操作活動,讓學生初步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的特徵,並感知平面圖形之間的聯繫,和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一些關係。本課時的內容是平面圖形的拼組。教材通過讓學生折一折、剪一剪、做一做的活動,體會和發現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徵,,並感知平面圖形之間的互相轉化過程,如:在做風車的過程中,讓學生先把長方形的紙轉化成正方形的紙,再把正方形的紙剪成做風車葉片用的三角形,做成的風車轉起來的軌跡形成圓形;再如:教材在做一做中設計了這樣一道題,怎樣把一個圓形剪成正方形,教師在處理這道題時,還可以讓學生把剪成的圓形再剪成正方形。同時教材還通過擺一擺、拼一拼的活動讓學生感知平面圖形間的關係,從而學習用聯繫變化的觀點看事物。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徵,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正方形邊的特徵。

2、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係。

能力目標:

3、通過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

情感目標:

4、通過學生大量拼擺圖形,發現圖形可由簡單到複雜的變化及聯繫,感受圖形美。

(三)教學重難點:

體會平面圖形的特徵,感知平面圖形間的關係。

教法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數學為其他學科提供了語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術發明的基礎。”學生是開放的、有創造性的個體,他們會帶着自己的知識、經驗、靈感和興趣參與課堂的師生交往;他們會用自己的猜想、驗證來豐富課堂,使數學課堂充滿活力、充滿生命氣息。因此,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體驗數學學習充滿着創造,感受到數學的嚴謹性和結論的確定性,進而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思想方法思考問題的意識。這正是學生適應未來生活必須的基本素質。帶着這些對新課程的認識,在《圖形的拼組》教學中,我採用猜想、驗證、操作等方法,具體如下:

1、運用猜想、驗證的數學思維方法:

對於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的特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感受,在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先大膽的猜想長、正方形邊的特徵,再運用語言引導學生想辦法驗證猜想,從而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的思維方法,感知數學的嚴謹性。

2、動手操作,積極互動法:

教師組織學生動手摺、剪、拼等,運用多種感官理解圖形的特徵和聯繫,在實踐中進行探究性學習,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應用能力。

3、觀察討論、交流合作法:

新課程倡導自主、探究、合作、實踐的學習方法,要求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小組合作交流,並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提出交流的方法和步驟,讓學生有序、有目的、有方法的交流,提高交流的實效性。

説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

出示風車。問:“這是什麼?”(風車)“喜歡玩風車嗎?”(喜歡)“誰給大家介紹一下做這樣的風車需要哪些材料?”(小棒、釘子、紙……)

“用什麼形狀的紙呢?”(正方形的紙)。

(二)探究新知:

師:“小朋友們説的很對,做風車要用正方形的紙,正方形我們上學期已經認識過了,它是我們的老朋友了,回憶一下我們還認識了哪些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

1、探究長方形的邊特徵。

“我們先看長方形(課件出示一個長方形介紹對邊)在長方形裏上面的邊與下面的邊相對,象這樣的一組邊叫做一組對邊。找找看長方形裏還有哪兩條邊也是一組對邊?一個長方形裏有幾組對邊?”(讓學生指出來)

“請你觀察一下,你認為長方形的對邊有什麼特點?(對邊一樣長)你能想辦法證明嗎?”

教學設想:對於長方形邊的特點,學生已有感性的認識,這一環節,從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出發,先激活學生對長方形邊的特點的感性認識。

數學説課稿國小 篇2

一、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77頁內容

二、教材分析

《中括號》一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瞭解小括號意義,會用小括號進行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創設了遊戲,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具體操作,體會中括號的意義,中括號的運算順序。在豐富體驗的基礎上,為進一步認識運算順序打下知識基礎。

三、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新知識有較強的求知慾望,喜歡在活動中學習;並且每個同學都有一些動手操作的經驗和合作學習的基礎,這對他們學好《中括號》一課的內容有很大幫助。

四、教學策略

1、教學方式:

為了突破"中括號"在學生頭腦中抽象性,我充分運用體驗式教學方式,通過小組互動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愉悦的學習過程中深刻體驗"中括號"的意義.

2、學習方式:

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是新課改的顯著特徵,本節課我們採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進行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學習。

五、評價方式

新理念強調對數學學習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更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和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在學生探究學習活動中,評價伴隨着學習活動的始終,使學生在自我評價、生生互評、師生互評中,互相學習,共同成長。

六、教學流程

本節課的設計與實施,是一段艱難的過程,同時更是一段充滿創造與激情的過程,我們針對本節課,設計了四個教學流程.

(一)好奇中創造

授課伊始,通過幾個數字調動起學生的好奇心.接着的數字符號遊戲,通過小括號引出本節課的中括號.這一情節巧妙地.不流痕跡的引入新課,極大地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熱情,激發了學習興趣,為順利傳授新課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台.

(二)討論中理解

360÷(12 + 6 )×5

360÷[(12 + 6 )×5]

通過學生的計算,發現了相同的數字,相同的符號,因為有了小括號和中括號,所以運算順序不一樣了,計算的結果也就不一樣了.在學生動手動腦親自體驗的過程中,理解了中括號的在運算過程中的作用.

(三)嘗試中規範

我們有時在計算中會遇到比較大的數,有的`計算比較複雜,那就需要我們有步驟、有層次地把它算出來,怎麼辦?

240÷[3×(17-7)]

脱式計算怎麼做?學生自己動手試一試!在教師巡視的過程中發現學生錯誤和學生一起改正錯誤,規範中括號在混合運算時的解答過程.

(四)質疑中發展

120÷(8+4)×2 400÷(51-46)×8

120÷[(8+4)×2] 400÷[(51-46)×8]

通過學生觀察,討論兩組共四道算式,看看在有中括號和沒有中括號的情況下,算式發生了哪些改變?進一步體會中括號的作用

課堂是學生和教師生命的歷程,師生本是相依為命的。相得益彰當是理想境界。如果教師能促成這種理想境界的達成,那麼教師當然是成功的、能幹的、快樂的。

數學説課稿國小 篇3

教學內容: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38~39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經歷從現實生活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

2.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會初步比較角的大小,學會畫角。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初步的動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角。

教學難點:正確畫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主題圖,學生觀察

2、提問:從圖中你發現什麼?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一)聯繫實際,找角

1、説一説你從圖中發現什麼?

2、小組活動:找角

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們身邊,就有很多物體上有角,你能找到嗎?現在在小組內把你看到的角説給別人聽,看哪個小組找到的角最多。

(二)初步感知,指角

師:哪個組的同學想先把你們組找到的角指給大家看?(請幾個學生上台指)

師:老師明白了,同學們指出的角原來是這樣一個圖形(邊説邊在黑板上點一個點),這是個角嗎?

生:不是,這是個點。

師:對,這是個點,剛才同學們指的不就是這樣嗎?想想看,怎樣才能將你想的樣子完整地指出來?在小組裏討論一下,再指指看(學生活動)

師:哪位同學能指給大家看一看。(再一次請同學上台指)

師:現在同學們指角的時候,不光指了一個點,還指出了兩條直直的線,也就是這樣一個圖形(出示現成的`角 ),但大部分同學的指法還不對。想不想看看老師是怎樣指角的?(教師示範)

會指了嗎?在小組裏再互相指指

(三)小組合作,折角

師:請同學們拿出一張圓形的紙,這張紙有角嗎?

生:沒有。

師:怎樣才能折成一個角?(師生折角,生高舉角展示)

師:這裏面有好多小祕密,用這個尖尖的扎扎手,有什麼感覺,再摸一摸兩邊,有什麼感覺?

誰能給這尖尖的取個名字?誰能給這兩條直直的取個名字?

師:像這樣從一點引出兩條直直的線的圖形,就可以説它是一個角。誰能告訴大家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同桌互説:自己折的角的頂點、邊在哪裏?

(四)動手操作,演示活動角

1、師:(出示活動角,兩邊重合)

請同學們拿出活動角,跟老師一起做(師讓活動角慢慢張開)

你發現角有什麼變化?

師:請你跟我這樣做。

你又發現角有什麼變化?

師:通過剛才的操作,我們知道角有大有小,角的大小跟角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角的兩邊叉得越開,角就越大。

2、魔術

師:同學們表現真好,老師送你們一個魔術。(抽動活動角)

你看到什麼?角的大小有沒有變化?

師:角的大小跟邊的長短沒有關係。

3、比較角的大小

師:(課件出示)猜一猜,下面兩個角,哪個大?哪個小?

師:怎樣驗證?(打開p40,用三角板驗證)

你發現什麼?

(課件演示:兩個角重合)

(五)體驗感悟,畫角

1、師:我們已經認識了角,請把角的樣子畫在紙上。(學生利用自己喜歡的工具試一試)

2、展示學生畫的角

師:畫得怎樣?

3、師示範畫

師:想知道怎樣畫又快又美觀嗎?

4、請用正確的畫法再次畫一個角。

[評析:教師給學生提供充分發揮的機會,尊重學生自主選擇,在探索和自主體驗過程中,學生獲得體驗]

(六)總結昇華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三、鞏固拓展(遊戲)

1.師:同學們學得非常認真,老師獎勵你們做遊戲,好嗎?(好)同學們喜歡爬山嗎?(喜歡)今天咱們就來做個爬山遊戲。看,這就是那座山,在通往山頂的路上,設了這樣幾個關口,只有順利闖關,才能到達山頂。哪組同學願意帶領大家率先闖過第一關

電腦出示:下面圖形哪個是角

2、師:現在繼續闖第二關。電腦出示:下面圖形中有幾個角?

3、師:第三關最難,誰有信心繼續闖關?電腦出示:下圖中有幾個角?

[教學反思]

本節課學習內容貼近兒童,教學設計體現了“生活——數學——生活”的整體思路,是學生體會到數學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了數學課程的人文精神和社會性。如授課伊市始,教師從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圖入手,引導小組討論:圖中哪些物體上有角?教學中利用學生已有的感性認識,在找角的過程中初步體驗到角這一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初步培養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生活,同時初步感悟到角的基本特徵。整個教學過程,找角——指角——折角——做角——畫角,無一不是學生的主動操作與探索,可以説,正是由於教師敢放手,才有了學生的主動探索與思考,才有了學生的自主構建,才有了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才有了學生的全員參與,才形成了學生主動學習的心態,才有了學生的主動體驗。我設計了找一找、折一折、摸一摸、做一做、畫一畫等活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充分的活動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建立角的表象,豐富了對角的認識,發展了空間觀念,真正體現了“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模型的過程”這一基本理念。本節課我沒有完全按照教材內容的呈現方式照本宣科,而是在準確把握教材知識點的前提下,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現有知識水平出發,對教材進行了恰到好處的“改造”,這樣的改造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更貼近,更容易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更容易接受。這也是課程標準基本理念的體現

數學説課稿國小 篇4

一、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四冊,第69頁例2,練習十五相應習題。

二、教材分析

本課時是這一單元教學的重點,是在學習了1 000以內數數和l 00以內讀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本節課教學,為比較1 0000以內數的大小和讀寫萬以內數打下基礎,而且為學習萬以內數的四則計算創造條件。《課標》指出:“數學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的理解。”依據這一理念和《課標》要求,本課時素質教育目標確定以下三方面:

(一)知識教學點

l、理解1000以內數中各個數位所表示的意義。

2、使學生掌握1000以內數的數位順序及1000以內數的組成。

3、掌握1000以內數的讀法、寫法。

(二)能力訓練點

l、能夠比較熟練地讀、寫1000以內的數。

2、初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索,類推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1、初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探索精神。

2、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1000以內的讀、寫方法。

教學難點:中間、末尾有零的數的讀、寫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小黑板1塊、計數器卡片、計數器、數學卡片。

三、教學設計

(一)複習引入

1、讓學生將課前收集到的生活中100以內的數在計數器上撥一撥、讀一讀,説出每個數的組成。然後説一説100以內的數是怎樣寫的?

通過説一説、撥一撥活動,使學生對以前學過的100以內數的讀寫及組成進行鞏固,為本節課學習1000以內數的讀寫作好鋪墊,並引出課題。100 以內的數,同學們都會讀、會寫了,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1000以內數的讀寫,(板書課題:1000以內數的讀寫)

二、探究新知

第一層:學習沒帶零1000以內數的讀寫

1、出示計數器並撥上536,同桌互相説一説這個數怎樣寫、怎樣讀。並貼出有彩色珠子的計數器卡片。

2、先讓學生彙報,再撥出362、689,指名寫數、讀數。

3、讓學生討論歸納出沒帶零的1000以內數的讀寫法、寫數、讀數都要從高位起,百位是幾就在百位寫幾,十位是幾就在十位寫幾,個位是幾就在個位寫幾,反過來,百位是幾就讀幾,十位是幾就讀幾十,個位是幾就讀幾。合起來就是幾百幾十幾,並板書。

(設計意圖:放手學生獨立試讀寫這個數,給學生創設五個自主探究的空間,相信學生的能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第二層:學習數中間和末尾有“0"的讀寫。

1、把第一層536的計數器中,536中十位上的3個珠子撥去,再把536中個位上的6撥去。師出示計數器卡片,你發現了什麼?

2、十位上和個位上沒有珠子,該怎樣寫,怎樣讀?請學生寫在自己的本子上,並讀給同桌聽並説一説,你是怎樣想的。

3、指名説一説。再撥出302、405、320、450等數,讓學生讀寫。

4、分組討論歸納:數中間有“0”和末尾有“0”數的讀寫。

強調哪位沒有珠子就在這位寫“0”佔位。百位是幾就讀幾百,中間的“0”讀零,個位是幾就讀幾,像506,讀作幾百零幾。百位是幾就讀幾百,十位是幾就讀幾十。末尾的零不讀,像530,讀作幾百幾十。

(設計意圖:初步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培養學生認真觀察思索的良好學習習慣)

第三層:學習數的組成。

1、組織學生觀察三張計數器卡片上的三個數,並討論每個數是由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彙報時明確指出:506中的0個十和530中的0個一可以省略)學生已有的100以內數的組成基礎上學習1000以內數的組成,讓學生獨立完成,有利於培養學生類推能力。

三、練習鞏固

1、課本69頁“做一做”的第1題和71頁第1題。讀數、説組成。

2、課本第69頁“做一做”的第2題和第7 1頁“練習十五”的第2題(這兩道題讓學生學以致用,檢查學的效果,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3、畫珠子練習

4、擺數遊戲,請你用2個8和2個0組成一個三位數並指名説數的組成,通過擺數遊戲,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

5、請學生將課前收集到的生活1000以內的數讀出來,其它同學在本子上寫,並指名板書。

(體現了“生活數學”的思想,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現象,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讓學生感受體會到“數學就在我身邊” ,數學真有用。)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你有什麼要提醒大家的?

再次鞏固1000以內讀、寫法

(五)教法與學法

本節課教學設計我注重引導學生採用激發興趣、自主探究、動手操作、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多種形式的學習方式去探索學習1000以內數的讀寫。由於低年級學生機械記憶和形象思維佔優勢,因而,在教學中應用了色彩鮮豔的計數器卡片,聯繫生活實際,採用直觀演示進行教學,利用舊知去探索新知,大膽讓學生分小組合作討論,把知識與生活有機結合起來,提高了學生的觀察、比較、類推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六)板書設計

1000以內數的讀寫

寫作: 5 3 6 5 0 6 5 3 0

讀作:五百三十六 五百零六 五百三十

幾百幾十幾 幾百零幾 幾百十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