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説課稿

有關幼兒園中班語言説課稿彙總5篇

説課稿2.02W

作為一名教師,總歸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快來參考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中班語言説課稿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幼兒園中班語言説課稿彙總5篇

幼兒園中班語言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本次活動是省編教材中班上冊主題四《神奇的翅膀》中的內容。幼兒通過前面主題活動的學習,感知了“翅膀”的神奇,從而萌發出一種羨慕之感,幼兒也幻想着有一雙神奇的翅膀自由地飛翔,而這首詩歌就恰巧訴説了幼兒的心聲。《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詩歌內容充滿了幻想色彩,幫助幼兒從高處飛翔的視角去看周圍的世界,擬人化的語言風格和重複性的句式結構,給幼兒清楚的記憶和想象的線索,便於幼兒理解和感受,能夠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符合中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因此我設計了以下幾點目標:(1)通過活動,感受詩歌中“如果我能飛”的意境,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2)引導幼兒按照詩歌的'句式進行仿編,培養幼兒的想象能力。

活動重點:是理解和掌握詩歌內容。活動難點:是按照詩歌的句式學習仿編。

活動準備:(1)小天使飛翔的動畫課件(2)與詩歌內容相符的圖片(3)提供幼兒每人一張場景的圖片。

二、説教法

1、視聽結合法:為了刺激幼兒的視覺器官,在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探索性強的小圖片和形象可愛、色彩鮮豔的大圖片。在示範朗誦時,配上了優美的音樂進行聲情並茂的朗誦,充分刺激了幼兒的聽覺器官,使幼兒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中。

2、分段跟誦法:這首詩歌描寫了三個不同的場景,完整教學不利於幼兒的記憶,分句又會破壞詩歌的完整性,因此選用分段跟誦法。在每一段朗誦前按詩歌句式設計提問,使幼兒熟悉理解記憶詩歌中的語句,然後帶領幼兒分段進行朗誦。

3、探索仿編法:教師通過啟發式提問,引導幼兒探索仿編句式的規律,讓幼兒在探索中自主的學習,突破活動的難點。

三、説學法

1、引導幼兒注意傾聽,大膽表述。幼兒學習語言主要是通過傾聽這一途徑。在示範朗誦前我有意設計提問,讓幼兒帶着問題有針對性地認真傾聽。教師聲情並茂地示範朗誦,刺激了幼兒的各種感官,激發了幼兒想説的願望。

2、啟發幼兒通過探索嘗試,進行詩歌仿編。新綱要中指出:“兒童語言學習是開放而平等的學習”。在引導幼兒進行仿編時,提供給幼兒各種各樣的場景圖片,由這些圖片引起幼兒的思考,經過教師的引導和幫助,激發幼兒的主動學習、探索學習。

四、説教學程序

活動共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引入活動,激發興趣。

導入課題,,播放小天使飛翔的課件,教師説:“小天使來了,我們一起跟着它來飛吧!”帶領幼兒隨着優美的音樂做模仿動作。然後設計提問:“小天使為什麼能夠飛翔?如果有一天你也像小天使那樣長出一雙翅膀,自由地飛翔,你最想做什麼?”選取小天使飛翔的動畫課件來導課,是因為小天使是人物形象的化身,它只是多了一雙翅膀,與詩歌內容中的“我”形象相似,能夠激發幼兒的想象,設計的提問也與詩歌內容息息相關,為下面的環節做好了鋪墊。

第二部分:分段學習朗誦詩歌。

第一遍欣賞教師有感情的朗誦詩歌,目的是讓幼兒大致瞭解一下這首詩的句式及內容。欣賞過後教師提問:小朋友你知道這首詩的題目是什麼嗎?讓幼兒知道詩歌的題目是《如果我能飛》。《綱要》中指出:“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説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第二遍利用圖片讓幼兒邊看邊聽,視聽結合來欣賞教師朗誦。欣賞詩歌前,我先提出要求“請小朋友邊看邊聽,詩歌中的小朋友飛到了哪些地方?都變成了什麼呢?”讓幼兒帶着問題去聽,為了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詩歌的內容。欣賞過後,請幼兒一一作答,教師利用圖片逐一再現詩中的情景,帶領幼兒分段學習朗誦詩歌,從而掌握了重點。

第三部分:引導幼兒學習仿編詩歌。

《綱要》中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仿編過程中,我運用聯想的方式激發幼兒仿編的慾望,“小朋友,你想不想飛啊?如果你能飛,你要飛到哪裏去?變成什麼呢?”我這樣來引導其實就是給幼兒提煉出仿編的句式,給幼兒一個想説、敢説、喜歡説的機會,並根據幼兒思維具體形象性的特點,提供給幼兒每人一張場景的圖片,如:田野、池塘、公園、果園等等,並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根據圖片聯想自己變成什麼,幼兒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運用詩歌的句式進行表述,在探索中自主的學習仿編,從而突破活動的難點。

第四部分:結束部分。播放開頭的動畫課件,引導幼兒將仿編的詩歌朗誦給“小天使”,並引導幼兒在音樂伴奏下進行表演。這樣結束,首尾呼應,重現了主題。

五、説活動延伸

在基本實現了本次活動目標的基礎上,為了使幼兒的想象力得到更進一步地發揮,活動結束後讓幼兒在美工區繼續展開想象,把自己的想法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這樣做給幼兒提供了想象的空間,幼兒的想法彷彿變成了“現實”,從中體驗到了成就感。

幼兒園中班語言説課稿 篇2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中班語言《爸爸媽媽和我》,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教法和學法、説教學過程和説活動延伸等環節對本教學活動進行解説。

一、説教材。

(一)説設計意圖:

親子之間有一種樸素又美好的情感,然而在活動中表達這種情感往往顯得表層和單薄,其實在幼兒的生活中平凡的東西同樣耐人尋味。

在活動中,教師以幼兒身邊的爸爸媽媽為切口,試圖通過欣賞照片、製作和講述記錄卡等方式,一定程度地量化“情感”,使抽象的事物變得實在,使潛在的親情自然流露,從而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和社會交往等能力。

(二)説活動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1、感知理解詩歌中“爸爸、媽媽和我”的相互關係,初步學習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2、嘗試根據日常生活經驗進行仿編活動,進一步瞭解大自然中事物間的關聯。

3、體驗仿編活動帶來的成功感,增強詩歌仿編活動的積極性。

在此基礎上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本次活動的教學重點是使幼兒懂得詩歌中爸爸媽媽和我的相互關係。教學難點是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嘗試進行仿編活動。

二、説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作了以下準備:

PPT課件、親子照片、記錄卡、筆等。

三、説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朗誦法、直觀法、提問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

四、説學法。

遵循幼兒學習的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綱要》新理念的指導下,整個學習活動,始終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説説、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朗誦法、討論談話法等。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看圖片和課件直接獲得印象。朗誦法、討論法是幼兒在討論以及朗誦中無拘無束地説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説話的好機會。

五、説活動過程。

結合幼兒園教育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一、導入談話引出課題小朋友,你們家裏都有誰呀?

你們喜歡爸爸、媽媽嗎?為什麼?

二、展開

1、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爸爸、媽媽會保護你,你感覺爸爸像什麼?媽媽像什麼?你又像什麼?

2、教師朗誦詩歌

3、學習詩歌ppt課件:一(1)畫面上有什麼?

爸爸是(一座山),媽媽是(一座山),我是山間的(小溪)課件:二(2)採用上述方法,鼓勵幼兒看圖學習詩歌的第二段。

爸爸是(一棵樹)媽媽是(一棵樹)我是樹上的(小鳥)在爸爸媽媽身邊飛過。

4、師生共同學習詩歌,並有表情地完整朗誦。

5、引導幼兒按詩歌中的格式仿編部分內容。

(1)爸爸、媽媽除了是一座山,一棵樹,爸爸、媽媽還可以是什麼?(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地説一説)

(2)帶領幼兒念一念自己仿編的詩歌。

三、結束欣賞歌曲《爸爸媽媽和我》

六、延伸活動:

1、角色表演:爸爸媽媽和我。

提供給幼兒頭飾和佈置簡單的場景,請幼兒自己選擇扮演的角色進行故事表演,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把故事的敍述部分該成簡單的旁白,主要讓幼兒練習角色的對話及表演相應的動作。

這一環節能充分滿足幼兒的活動慾望,讓幼兒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習對話,表達自己的理解,給幼兒提供表現和説話的機會,將整個活動推向高潮,最終達到實現活動目標的目的。

2、繪畫:爸爸媽媽和我。

各位老師:俗話説:“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能使一個語言活動獲得成功,需要不斷地嘗試和探索,我會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薰陶下,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一起成長!不當指出,望各位老師給予批評指正,謝謝!

幼兒園中班語言説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中班語言《大樹和小鳥》,首先説一下我的設計意圖和教材分析。

一、説教材1、教材分析:天冷了,幼兒也會自己思考或者問老師:"冬天來了,小鳥去哪裏了呢?",而《大樹和小鳥》這首詩歌就很好地回答了幼兒的這個問題,整首詩歌描繪了大樹和小鳥間共同生活、快樂遊戲的畫面,既表現了他們各自的特點,又體現了動物和植物間親密友好的情感。詩歌結構清晰,句式對偶,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童趣性。

2、學情分析:整首詩歌短小精悍,符合中班幼兒的語言發展能力和年齡特點,中班幼兒正處在語言、思維、情感等方面發展的關鍵時期,具備較完整、連貫地講述一件事情的能力,因此,通過讓幼兒學習詩歌的句式,感受動植物友好相處的情感,從而萌發親近大自然的情感。

二、説教學目標目標是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綱要》中指出:"要為幼兒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往,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並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我分別從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了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欣賞詩歌,認識大樹和小鳥間的關係(學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2、能力目標:能用語言、動作等方式大膽地表現詩歌3、情感目標:體驗詩歌活動帶來的樂趣,萌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體驗大樹和小鳥間互相依存、互相友愛的情感)本次活動的重點:《綱要》中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因此我將活動的重點定位在讓幼兒"欣賞詩歌,認識大樹和小鳥間的關係"上。(學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本次活動的難點:語言教學應發展幼兒的綜合能力。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將活動的難點定位於讓幼兒"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大膽地進行創編"。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教學圖譜一份、課件一份、自制教具一份、音樂一份、教學掛圖一幅2、經驗準備:幼兒之前已玩過大樹和小鳥的音樂遊戲(活動準備為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了物質基礎和經驗基礎,是活動順利開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三、説教法學法洛克説過:"任何東西都不能像良好的方法那樣,給學生指明道路,幫助她前進。"良好的教學方法對完成教學任務和實現教學目的具有重大意義。因此本次活動我用到的教學法有:情境表演法、自主學習法、課件演示法、交流討論法等,其中,自主學習法佔主導,因為中班幼兒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體現生態課堂的理念,讓幼兒在自主地探索中學習知識、掌握知識。

四、説活動過程活動過程是活動內容的具體表現和實施過程。我將活動過程共分為五大環節:一是音樂導入,激發興趣;二是課件引入,自主探索;三是完整欣賞,動作表演;四是多元練習,鞏固提高;五是情寓舞蹈,結束活動。這些環節會在具體的活動過程中得到逐一展現。

一、音樂導入,激發興趣(音樂導入,幼兒與教師一起玩"大樹和小鳥"的遊戲。教師扮演大樹,幼兒扮演小鳥,小鳥圍着大樹做一些親密動作,如:捉蟲、抱抱等等)師:小朋友,剛剛我們做了個大樹和小鳥的遊戲,你們開心嗎?大樹和小鳥真是親密的好朋友,今天呀,大樹和小鳥又在做遊戲了,你們想不想知道他們在做什麼遊戲啊?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遊戲也能很好地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一開始就讓幼兒產生學習的慾望,對於活動的開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二、課件引入,自主探索1、播放無聲課件提問:畫面中,你看到了大樹和小鳥在做什麼?(如幼兒説大樹在笑,小鳥好像在唱歌,教師就説:"好的,那我們一起來學大樹笑笑。大樹在 笑,小鳥就為她伴奏,我們也來學習一下小鳥吧。)師:小朋友觀察很仔細,我們這次一起邊看邊聽聽他們到底在幹什麼?同時注意聽詩歌裏是怎麼説的?

2、播放有聲課件師:現在,誰來説説你聽到了什麼?

(引導幼兒將詩歌內容自己呈現出來,而教師則是起支持、引導作用,同時將內容以圖譜的形式展現在黑板上。)(這一部分,先讓幼兒感受畫面,嘗試將畫面內容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而後,再通過視聽結合的方法,引導幼兒將內容與畫面結合,並通過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體現了生態課堂的理念,發揮了幼兒的主體性。"圖譜"這一形式,也比較清晰明瞭。)三、完整欣賞,動作表演1、完整欣賞詩歌(出示掛圖)2、師幼共同朗誦:教師讀前半句,幼兒接後半句3、女孩讀前半句,男孩讀後半句(通過出示掛圖,讓幼兒能夠更好地感受詩歌的內容和意境。第一遍教師完整朗誦,讓幼兒加深總體印象,第二遍則是師幼共同朗誦,增加了互動,同時也能夠反映出幼兒對於詩歌內容的理解程度。)四、多元練習,鞏固提高師:這麼美的詩歌,大樹又想和小鳥一起來表演了,小鳥們,你們願不願意啊?(教師詢問幼兒)1、師做大樹,幼兒做小鳥(邊朗誦邊做動作)2、請一名幼兒做大樹,讓大樹自己選擇一些小朋友做小鳥3、分組表演:分成四大組,每組選一名幼兒做大樹,每組的剩餘幼兒就做小鳥(這一環節,教師先帶領幼兒邊朗誦邊做動作,讓幼兒有了總體的感知之後,就將主動權歸還給幼兒,讓幼兒來體驗大樹的感覺。為了更好地照顧到個別差異和羣體需要,所以第三項則分組進行,讓每個幼兒都能感受到大樹和小鳥間的親密友好。)五、情寓舞蹈,結束活動師:大樹和小鳥真是友愛的好朋友,好了,小鳥帶領樹媽媽一起回到座位上吧。今天我們學習了一首好聽的詩歌,名字叫什麼呀?你們喜歡嗎?大樹和小鳥這麼友好,我們小朋友要不要向他們學習啊?

師:讓我們一起為大樹和小鳥跳一支舞吧。(播放音樂《快樂的節日》,結束活動)(最後一環節,先是對活動的總結和情感的遷移,而後,則是讓幼兒在動作和音樂聲中表達自己的快樂。也是對詩歌快樂氣氛的一種延續……)活動延伸:

領域滲透:

1、在美工區為幼兒準備圖紙,讓幼兒在課餘時間將詩歌內容表現出來2、語言區可以將詩歌和圖譜裝訂成冊,供幼兒閲讀和欣賞家園共育:

家長帶領幼兒繼續複習詩歌《大樹和小鳥》,同時欣賞其他的詩歌。有條件的幼兒可以在家長的帶領下去觀察小鳥和大樹之間的遊戲。

中班語言《大樹和小鳥》(修改教案)(11.27)活動目標:

1、學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2、能用語言、動作等方式大膽地表現詩歌3、體驗大樹和小鳥間互相依存、互相友愛的情感活動過程:

一、音樂導入,激發興趣播放音樂《童心是小鳥》:"小朋友,你們聽,音樂當中把誰請來啦?(小鳥),小鳥是怎麼飛的呢?我們也來學一學小鳥的動作。呀,小鳥飛得累了,它會去哪裏休息呢?(大樹),那我們也來做一棵大樹吧!

(教師指導,若看到幼兒做了一棵高高的樹,就説"這棵樹呀真高,站得真神氣。那誰來做一棵挺拔的大樹呢?真不錯)。

"大樹和小鳥呀是很好的朋友,他們經常在一起玩遊戲,這不,他們又在做遊戲了,你們想不想知道他們在做什麼遊戲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音樂能夠陶冶幼兒的情操,同時將幼兒帶入一種優美的意境中去,活動一開始,就開門見山,讓幼兒瞭解本次活動的`主角,同時在一系列簡單的模仿中,鞏固幼兒對小鳥和大樹各自特徵的印象。也為詩歌內容的學習做了一定的鋪墊。)二、圖片展示,自主探索1、展示表現"小鳥叫叫,大樹笑笑"的圖片(1)、師:你從圖片上看到了什麼?(我看到了小鳥好像在唱歌)觀察得真仔細,你是怎麼看出來的呢?(邊上有音符,而且小鳥嘴巴張得很大。)哦,小鳥真的像是在唱歌哩,你們聽過小鳥唱歌嗎?小鳥是怎麼唱歌的?(幼兒説:"喳喳喳喳",教師説我們一起來學一學,邊説的時候可以邊配以節奏)(2)、師:小鳥唱得歌真好聽,唱得大樹怎麼樣啊?(大樹在笑),你是怎麼看出來大樹在笑的啊?(嘴角上揚,眼鏡眯成一條縫。)我們也來學一學大樹笑。(對於表現力好的幼兒,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點評,如:XXX小朋友笑得可開心了,都笑彎了腰。XXX小朋友呀,都笑得捂住了自己的小肚子。)2、展示表現"大樹搖搖,小鳥跳跳"的圖片(1)、幼兒觀看後教師提問:大樹笑得可開心了,它是怎麼來表達它的開心的心情呢?哦,大樹笑得怎麼樣?都搖晃着它的身子了,那我們也來學一學大樹的樣子。

(2)、師:小鳥看到大樹在搖晃着它的身子,它怎麼樣啊?(也跳了起來)哦,小鳥也跳起了舞蹈。我們也來學學小鳥跳舞的樣子。(此過程教師有針對性的對一兩個動作優美的幼兒進行點評"呦,你的怎麼跳舞的呀?在繞着圓圈跳呢,真好看。""你又是怎麼跳舞的呀?她在向左邊跳呢,真優美。"3、展示表現"大樹小鳥,快樂陶陶"的圖片師:大樹和小鳥做的遊戲好不好玩呀?你們覺得他們生活在一起,怎麼樣?(很開心)。恩,你是從哪裏看出來他們很開心的呢?(他們抱在一起,他們一起跳舞)。

師:他們生活在一起呀,真得很開心,老師用一個好聽的詞語來説,叫"快樂陶陶"。我們一起來説一説。

(這一環節,教師讓幼兒在看看、聽聽、説説、做做的過程中自主地去學習詩歌的內容,體現了生態課堂的理念,同時也發揮了幼兒的主體性,而教師則是作為活動的引導者,將幼兒的思維始終集中在詩歌的內容周圍。同時整個活動過程充滿了童趣性和情境性,內容與內容之間層層遞進,緊密相聯,使呈現在幼兒腦中的不是斷斷續續的知識,而是一幅完整連貫的畫面。)三、圖譜呈現,完整欣賞1、教師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師:大樹和小鳥的遊戲真好玩,老師把它編成了一首好聽的詩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2、教師提問幼兒聽到了什麼,同時將幼兒聽到的內容以圖譜形式呈現。

如:你聽到了什麼?(我聽到了小鳥跳跳,教師便説"哦,你聽到了大樹搖搖,小鳥跳跳。"教師貼圖譜}

3、完整呈現圖譜後,教師提問幼兒最喜歡哪一句師:那你最喜歡詩歌裏的哪句話呢?(幼兒説出後,教師便説"來,我們一起説一説",這裏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酌情地讓幼兒聽1--2遍,取決於該班幼兒的發展水平的高低)(在自主探索完詩歌內容的基礎上,教師有必要完整朗誦詩歌,使幼兒加深鞏固內容,從而達到真正理解的境界。而圖譜的形式,既清晰明瞭,又能夠為幼兒自主地朗誦詩歌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四、多元練習,鞏固提高1、配樂朗誦讓我們在優美的音樂中把這首詩歌一起來朗誦一遍好不好?(播放背景音樂)2、分角色朗誦詩歌(1)、讓幼兒選擇自己先做大樹或小鳥,教師則做幼兒選剩的角色("你們想做小鳥還是大樹呢?老師讓你們先選。好的,那我們一起來朗誦一遍吧")(2)交換角色朗誦(師:這麼美的詩歌,老師還想再朗誦一遍,你們想不想。剛才老師做大樹,這次我們交換,老師朗誦小鳥的詩句,你們來朗誦大樹的詩句,好不好?)(在這裏,教師通過多元的練習,既能反映出幼兒對詩歌的掌握程度,又能很好地進行師生間的互動。讓幼兒自主選角的形式,也是體現了教師對幼兒主體性的充分尊重)五、情感遷移,結束活動1、簡單創編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一首詩歌,名字叫什麼呀?(大樹和小鳥),你們喜歡這首詩歌嗎?大樹和小鳥呀真會做遊戲,你們猜猜他們還會做什麼遊戲呢?請你也用"大樹XX,小鳥XX"的句式來説一説2、師:剛才我們小朋友的想法真好,今天天氣不錯,那讓我們一起去和大樹小鳥做遊戲吧(帶領幼兒走出教室)(簡單創編根據時間來安排是否進行,如果活動時間達到上限,則可以放在延伸活動中進行。)注:紅色部分的字是對每個環節所做的説明。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思路比較清晰,教態自然,能夠根據教案的流程來上課。但是整個活動過程的氣氛有點沉,不能夠體現幼兒對活動的樂趣。

幼兒園中班語言説課稿 篇4

一、説設計意圖:

中班幼兒對摺紙、剪貼等這些手工比較感興趣,但他們的動手能力比較弱,為了讓幼兒有更多的動手的機會,我就設計了這樣的一節新穎的,趣味性濃厚的手工活動,幼兒能利用所給的操作材料,能運用剪、粘貼、畫等技能,認真的、有耐心的完成作品,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二、説目標:

1、發展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培養手工製作的興趣。

2、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廢舊材料製作玩具,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活動,增強環保意識。

三、説活動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要讓幼兒畫、剪、粘貼等綜合的技能技巧。

難點沿着果凍殼邊緣畫圓,手不能動,這樣才能把園畫得圓。

四、説活動準備

1、教師給幼兒提供操作用的大的果凍殼、剪刀、卡紙、記號筆、乳膠人手一份

2、製作好的小“烏龜”,還有一個活的烏龜。

3、一塊展板。展示幼兒的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

五、説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運用談話的形式,激發幼兒對小烏龜的的興趣。師: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小客人,你們看誰來了。(拿出魚缸裏烏龜)“呀,小烏龜來了”,小烏龜長得是什麼樣子的?請你先和旁邊的.小朋友説説。孩子們都運用已有的經驗跟自己的好朋友説説烏龜的樣子,在幼兒講述的同時讓幼兒集體學一學烏龜爬,感受一下小烏龜慢慢地爬,快快的爬……教師引導幼兒説小烏龜喜歡在什麼地玩?這時候教師以小烏龜的口吻告訴幼兒:今天沙灘上要開一個運動會呢,它的好朋友也都趕來了。教師及時地出示製作好的小烏龜:“哎,這一隻小烏龜是用什麼做成的?”

(二)師講解示範。

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幼兒討論:這個小烏龜是用什麼做的?從而發現操作的順序:

1、果凍殼放在卡紙上,用一隻手按住,另一隻手,沿着果凍殼的邊緣,在卡紙上畫一個圓。然後觀察教師示範製作小烏龜;

2、在圓上添畫上小烏龜的頭和四肢尾巴;

3、剪下小烏龜;

4、在小烏龜的背面邊緣塗上膠水,再把果凍殼粘在圓圈上。

(三)幼兒製作:

小朋友都想用果凍殼來做一做小烏龜,讓它們也來參加運動會。但我想到中班幼兒的動手能力比較弱,在這個環節我就讓個別的幼兒上來先試一試,這樣給其他的幼兒也是一次鞏固,加深影響的一次練習吧!省得到操作的時候,會犯“圓畫不好”錯誤。讓小朋友回憶一下,先做什麼?再做什麼?接着做什麼?最後做什麼?

幼兒在操作的時候,教師巡迴的指導,剪的時候注意不要把小烏龜的身體剪破了。

(四)欣賞:

1、幼兒欣賞作品,評價同伴的作品。

2、小朋友想一想果凍盒好可以做什麼?這時候如果教師出示一些預先用廢舊物製作的其他作品供幼兒欣賞,這樣會更加的好。更能激發幼兒手工活動的興趣,最後進行環保教育。

反思:

1、活動中,我能為幼兒提供材料,讓幼兒主動探索,主動學習,

2、整個過程,孩子們興趣濃厚,也比較投入,認真,都能認真的完成自己的作品。通過此活動掌握了剪、畫、粘貼等一定的技能技巧。

3、課後,他們興奮地把小烏龜放在一起相互比較,激烈的議論,而且也創造出很多玩法:搭烏龜橋,烏龜變隊行,烏龜賽跑等等,有一個小在烏龜的另一面也粘貼了一個果凍盒,做出了一個會轉動的小烏龜,為此,我就想把這個活動延伸到特色區域裏,讓幼兒的興趣得到延續,再一次的滿足幼兒的學習的慾望。

幼兒園中班語言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聽説遊戲?小老鼠打電話選自海南出版社出版的《教學活動設計及教案》(中班上冊)一書。該遊戲充滿童趣,貼近幼兒生活,易於理解解。目前,通訊設施非常發達,朋友間經常以電話聯繫,打電話成了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同時中班上冊幼兒年齡偏小且現在多數都是獨身子女,普遍存在出現粗心大意的行為,所以這一遊戲既富有時代特徵又符合當前幼兒的年齡特點。 選取《小老鼠打電話》這一教材是因為:

1、情節簡單有趣,形象鮮明突出,容易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2、打電話是幼兒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遊戲的語言易於幼兒模仿學習。

3、通過遊戲,幼兒能感受一些禮貌用語的用法且學習怎樣打電話。

4、遊戲能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瞭解體會到做事要仔細,不要粗心大意,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

(二)教學目標:

《幼兒園教育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 :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上期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幼兒年齡偏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做事情粗心大意;幼兒喜歡模仿大人玩打電話遊戲,但由於缺乏生活經驗,詞彙貧乏,往往拿着話筒不知所措,也不知道説什麼等,我制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樂意觀看錶演,感受遊戲的樂趣。

2、體會做事要仔細,不要粗心大意。

3、樂意參與表演,大膽學説角色對話。

(三)教學重、難點:

在本次活動的目標中提到:樂意參與遊戲表演,大膽學説角色對話。因此在整個活動中,我始終圍饒着這一目標進行教學,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中班上冊幼兒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完整,往往一句話只説了半句話或幾個字就無法再説了,根據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

(四)教、學具的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佈置小老鼠的.家:牆上掛全家福的照片,桌上放着娃娃家的廚房用具及一部電話機。(這是為情景表演而準備)

2、小老鼠和小花貓的頭飾各一個。課前準備好情境表演內容。(這也是為情境表演而準備的)

3、玩具電話機每個幼兒一部(這是為幼兒玩遊戲而準備的)

二、説學情:

中班上冊的幼兒年齡在4左右,他們處於典型的遊戲年齡階段,是角色遊戲的高峯期。他們對遊戲特別感興趣,平時最喜歡邊用手當話筒邊唱《打電話》這首歌。但是由於詞彙貧乏,幼兒在遊戲中想説又不知道該怎樣説,既使説了也很難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完整,加上幼兒打電話也缺乏生活經驗,雖然想打電話但又不知道怎樣才能打好電話。因此,我通過這次遊戲活動,讓幼兒體驗到遊戲的樂趣,在遊戲中練習打電話,給幼兒提供説話的機會。

三、説教法:

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直觀法、提問法、遊戲法等教學方法。

為什麼要採用以上方法呢?

採用直觀法是因為4歲幼兒的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 於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從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和語言本身特點來看,在幼兒園語言教育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以看情境表演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採用提問法是因為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啟發幼 兒積極思維。我運用啟發性提問讓幼兒將看到的具體形象的情境表演用語言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

採用遊戲法是因為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在幼兒身心略感疲憊時,遊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打電話遊戲中能充分地表現自我,大膽説話。

四、説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説説、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討論談話法、遊戲練習法等學習方法。

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看情境表演直接獲得印象。

討論談話法是幼兒在討論、談話中無拘無束地説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説話的好機會。

遊戲練習法是幼兒在玩打電話的遊戲中,邊遊戲邊練習對話,充分體現《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的精神實質。

五、活動程序:

根據中班上冊幼兒學習語言和年齡的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以下三餓環節:

(一)觀看情境表演,激發幼兒的興趣。

首先我以一種神祕的口吻介紹幼兒即將看到的情境表演:“小朋友,你們喜歡看錶演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小老鼠家發生了一件什麼奇怪的事?”以此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其次,讓幼兒看情境表演─小老鼠打電話,激發幼兒學習的慾望。

這一環節的設計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吸引幼兒集中注意力,充分運用感官感知遊戲內容,為實現本次活動的重點做好鋪墊。

(二)通過提問,引導幼兒説出遊戲內容,並再次觀看錶演。

首先我提以下兩個問題讓幼兒討論:

1、剛才,你們看見了一些什麼?

2、小老鼠和小花貓是好朋友嗎?既然小花貓不是小老鼠的好朋友,為什麼小老鼠打電話卻來了小花貓?(根據幼兒的反應,可再表演一次“小老鼠撥號是時東張西望的情景,讓幼兒自己發現小老鼠撥號不專心”)除了撥錯電話號碼外,還有什麼地方也説明小老鼠很粗心呢?”其次再次觀看錶演,而後提問:“小老鼠打電話是怎麼説的?它為什麼不知道接電話的是小花貓?小老鼠要怎麼打電話才能把好朋友請來呢?” 鼓勵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説出角色間的對話 ,從中體會做事粗心大意造成的後果。

這一環節通過提問、表演重點片段、設疑、再次觀看錶演,而後再提問,內容一環扣一環,讓幼兒在討論、談話中大膽地説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語,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它是解決活動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同時也完成了第二個活動目標。

(三)幼兒相互間玩打電話遊戲,練習對話。

隨着活動的進行,幼兒一定很想自己親自嘗試打電話。為了滿足幼兒的活動慾望,我設計這一環節讓幼兒 自由結伴玩打電話遊戲。“小朋友,你們想打電話嗎?你是怎樣給好朋友打電話的呢?現在你們自己去找好朋友玩打電話遊戲吧。”

這一環節能充分滿足幼兒的活動慾望,幼兒在無拘無束的氛圍中練習打電話,表達自己的意思,給幼兒提供表現和説話的機會,將整個活動推向高潮,最終達到實現活動目標的目的。

小老鼠打電話

小老鼠, 打電話,

要找夥伴來玩耍。

開開門,嚇一跳,

怎麼來的是小貓?

鑽進洞裏仔細查,

原來撥錯號碼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