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説課稿

【必備】説課稿模板(通用14篇)

説課稿1.74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説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説課稿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説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必備】説課稿模板(通用14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夢圓飛天》是蘇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語文第十冊的一篇講讀課文。《夢圓飛天》這篇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詳盡地記敍了“神舟”5號飛船載着航天員楊利偉首次飛行太空的過程,表現了中國人民實現飛天夢想的無比喜悦與自豪。文章通過送行——發射——問候——夢圓的順序,生動地描述了“神舟”5號飛船成功發射的過程,表達了中國人民實現飛天夢想的無比喜悦與自豪。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建設和學生實際,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指導學生精讀感悟,體會飛船發射過程人們的心情;

2、憑藉具體的語言文字感受氛圍,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

3、理解夢圓的重大意義。從而激發學生對太空的興趣,樹立對祖國航天事業而努力學習的雄心壯志

(三)、教學重、難點

1、憑藉具體的語言文字感受氛圍,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

2、理解夢圓的重大意義。從而激發學生對太空的興趣,樹立對祖國航天事業而努力學習的雄心壯志

(四)、課時安排

為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難點,我將此課安排為三課時。第一課時:初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第二課時:精讀感悟,憑藉具體的課言文字感受氛圍,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去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第三課時:總結全文,把自己收集有關“神舟”飛船信息進行交流。

(五)、教學準備

多煤體課件

二、説學情

本班學生大多數是農村的國小生,他們大多數在朗讀和回答問題上還活躍,是教學中的有利因素,不過在收集信息這方面,由於條件有限,學生在要求上比較困難。

三、説教法、學法

根據課標精神,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採取“一法為主,多法相輔”的教學策略,優化結合。

(一)、説教法

本課的教法是:朗讀——討論交流——反饋——小結這一過程進行。這樣能體現出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

(二)、説學法

本課時學生的學習方法:通過閲讀——討論交流——反饋的環節進行,這樣能便學生在學習中動腦、動口、動手,開拓視野,加深鞏固,培養學生在閲讀中大膽提問,積極參與探索。

閲讀教學過程是每個學生潛心讀書,獲得個人體驗和獨特感受過程;是學生、教師與文本對話、思維碰撞情感交流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在閲讀實踐中處我構建、學習閲讀、促進表達的過程。

四、説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分三大部分進行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這部分我從四個要點來説

1、談話引入並板書課題

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當你的夢想實現時,心情會是怎樣的呢?

板書課題:夢圓飛天

夢圓飛天是什麼意思呢?

2、要求學生默讀課文,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神舟”5號飛船發射過程

3、理清文章脈絡

4、教師小結,相機板書

送行:人們心情激動

夢圓飛天 發射:扣人心絃

問候:充滿自豪

夢圓:意義重大

説課稿 篇2

第一,説教材。

《小數點搬家》是選自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43、44頁的內容。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小數,並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和會計算簡單的小數乘整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編排從設疑引趣出發,使學生髮現小數點的移動會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並通過新奇有趣、層層提高的練習形式讓學生掌握並靈活運用知識,為以後學習小數的乘除法作好鋪墊。

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我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結合實際情景,發現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能力目標:通過各種實踐活動,能運用所發現規律計算相關的小數乘除法。

情感目標:在玩遊戲探究新知的活動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和應用意識。

這樣的目標設計,打破了傳統概念的教學規律,從過於注重概念本身轉化到更多的關注學習過程和情感體驗,立足教學目標多元化,不僅要使學生掌握知識目標,還要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發展各方面的能力,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價值。

依據《小數點搬家》這一知識的地位和作用,本課設計的“探究發現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並運用這一規律計算相關的乘除法”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根據教材特點和結合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探索概括出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教學中要用到的多媒體課件、數字卡、鈕釦、練習題等是我要準備的教具和學具。

第二,説教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根據這一理念,我遵循激、導、探、放的原則,教學中我精心設計遊戲,誘導學生思考、操作,鼓勵學生概括、交流,自己總結歸納出小數點移動的變化規律,從而使學生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進而達到感知新知、驗證新知、鞏固新知的目的。

第三,説學法。

學生作為主體,在學習活動中的參與狀態和參與度是決定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學法的選擇上體現出“玩中學,學中玩,合作交流中學,學後交流合作,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的思想。

第四,説教學過程。

這節課為了體現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我以學生的學為立足點,設計瞭如下的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設疑引趣

新課伊始,我就講了一個故事:昨天我去買包子的時候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平時我們買的包子都是0.50元一個,但昨天的標價卻是5.00元。我大吃一驚,連忙問老闆怎麼回事?老闆説:“是我兒子在玩小數點搬家的遊戲。”小數點搬家?小數點會搬家嗎?由此引出今天所講課題《小數點搬家》。(板書)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為了讓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我為他們精心設計了這樣的遊戲:首先是小數點左移的遊戲。(時間控制在五分鐘左右。)同桌之間拿出自制的數字卡片和鈕釦來做小數點,一方先任意擺出一個小數,讓同桌讀出來。然後把這個數的小數點往左移動一位,讓同桌讀出來,並要他/她説出小數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以此類推,把小數點往左移動兩位、三位甚至是四位、五位後,讓同桌讀出這個數,並説説這個數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在把小數點往左移動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問小數點往左移動後前面位數不足怎麼辦?這時我會告訴他們小數點往左移動時小數位數不足要用0來補。玩了小數點左移的遊戲後,我會讓他們每小組交流一下他們的發現和心得體會,並派代表總結一下小數點往左移動一位、兩位、三位……這個數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相信他們會很快説出所發現的規律:

小數點向左移動

一位 這個數就縮小到原來的10倍

兩位 這個數就縮小到原來的100倍

三位 這個數就縮小到原來的1000倍

…… ……

之後我會補充説明:縮小10倍相當於原數除以10,即縮小到原來的十分之一;縮小100倍相當於原數除以100,即縮小到原來的一百分之一;縮小1000倍相當於原數除以1000,即縮小到原來的一千分之一。……(板書)。然後我會要求他們讀一讀這個規律並背熟。接着讓學生再來玩小數點右移的遊戲。方法同左移的遊戲是一樣的。在把小數點往右移動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問小數點往右移動後,後面位數不足怎麼辦?這時我就提醒他們注意小數點往右移動後,後面位數不足要用0來補。做完遊戲後,我同樣會讓他們小組交流,並派代表總結他們的發現。我估計他們也會很快得出如下結論:

小數點向右移動

一位 這個數擴大到原來的10倍

兩位 這個數擴大到原來的100倍

三位 這個數擴大到原來的1000倍

…… ……

然後,我再適當補充:擴大10倍,相當於原數乘以10;擴大100倍,相當於原數乘以100;擴大1000倍,相當於原數乘以1000;……(板書)。 同樣的,當他們得出結論後,我會叫他們讀一讀並背熟。對於敍述得好的同學我都會讓大家對他們給予掌聲和語言的鼓勵(棒!棒!你真棒!)以此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接下來,我會讓學生觀看“山羊快餐店”的價格變化圖,並提出問題:小數點向哪邊搬家的?快餐價格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相信學生經過觀察、比較後,很容易説出答案。然後我對快餐價格進行以下分析,以此加深學生對新知的理解。

4.00元=4元=40角

0.40元=4角

0.04元=4分

從4.00元到0.40元,小數點往左移動一位,原數縮小10倍,可列式為:4÷10=0.4

從4.00元到0.04元,小數點往左移動兩位,原數縮小100倍,可列式為:4÷100=0.04

反過來看:

從0.04元到0.40元,小數點往右移動一位,原數擴大10倍,可列式為:0.04×10=0.4

從0.04元到4.00元,小數點往右移動兩位,原數擴大100倍,可列式為:0.04×100=4

接下來,我設計了一個搶答遊戲的環節,我會準備以下題目給他們搶答:

1、下面的數與0.285比較,擴大到原來的幾倍或縮小到原來的幾分之一?

(1)2.85

(2)2850

(3)28.5

(4)0.0285

(5)0.00285

2、開火車。

(1)0.09×10=

(2)0.09×100=

(3)0.09×1000=

(4)53.8×10=

(5)53.8×100=

(6)53.8×1000=

3、小馬過河。

(1)1.414×10=

(2)18.1×10=

(3)0.1×1000=

(4)9.87÷10=

(5)36.9÷10=

(6)43.21÷1000=

(7)3.14×100=

(8)1.4×100=

(9)0.618×100=

(10)0.01×100=

以此檢測他們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三)歸納小結,鞏固新知

我會提問:今天我們有什麼新發現?估計學生會很快説出今天的探究所得,然後我就説下面我們就用這些規律來解決新問題。我會給學生準備以下題目:

1、填一填:

(1)2.34擴大到原來的10倍是( ),擴大到原來的100倍是( ),擴大到原來的1000倍是( )。

(2)把一個數擴大到原來的100倍後是254.8,這個數原來是( )。

(3)把一個數先擴大到原來的1000倍,再縮小到原來的,所得的數是原來的數的( )。

(4)4.6的100倍是( );5個2.4的積是( )。

(5) 把470縮小到原來的是( ) ,再縮小到原來的是( ) 。

2、小紅在寫自己的身高時,把小數點的位置點錯了,寫成13.5米。請你猜一猜,她的身高是多少米?

3、有比3.5大並且比3.6小的數嗎?如果有,請你寫出兩個這樣的小數。

以此達到鞏固新知的目的。

這節課我的板書設計是這樣的,採用樹形結合的方式,力求用精簡的文字表達出概念的意思,使學生容易理解和記憶。

我的説課內容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3

你們好!我今天説的課題是《同學 朋友》,下面我從四個方面説説這堂課的設計: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國中思想品德八年級上第三課第一框,兩個子目,第一子目是"我的交際圈"要求學生知道受歡迎的品質及不受歡迎的品質;第二子目是"與友同行",要求學生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友誼,掌握交友的原則。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目標:

知道人際交往中受歡迎的品質和不受歡迎的品質。

能力目標:

1、能夠分析、概括自己的人際關係狀部。

2、用自己的話概括什麼是友誼?

3、掌握呵護友誼的基本原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願意和同學交往,不封閉自我。

2、在與同學交往中,尊重他人,寬容誠信,追求友誼,但不失原則。

3、接受自己的人際關係現狀,願意改變自己、悦納他人,培養開朗活潑的性格。

這三個教學目標的設置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並結合學生實際,確定本課時的重點是教會學生交友的基本原則,難點是理解什麼是真正的友誼,怎樣才能更好的呵護同學間的深厚友誼。

二、説教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新課標中“以學生髮展為本”、“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教學理念,我在教學過程中,採用體驗式教學為主,啟發、探究等多種教學方法。

三、説學法

為貫徹落實新課標中"為了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理念,我在設計教學過程中,多讓學生自己體驗,自己探究,從而得出結論.

四、説教學過程

具體來説,我的教學思路如下:

首先,思想品德課的目標是要教會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當時社會上的熱點問題,從而讓學生樹立為社會服務的責任意識。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我在設計新課時,結合本課的內容,運用今年全國人民特別關注的一大熱點之一:地震中的小英雄“林浩”為引子,進入本課的主題教學之中。

為了完成知識目標“知道人際交往中受歡迎的品質和不受歡迎的品質”,我以林浩為例,設計以下問題:你願意和林浩成為好朋友嗎?説説你的理由。學生們通過交流便認識到了一個具有堅強勇敢、真誠、善良等良好品質的人,就會受人歡迎。這樣知識目標就順利完成。

為了完成能力目標“1、分析、概括自己的人際關係狀況”以及“理解什麼是真正的友誼。”我請學生自己填寫自己的人際關係樹輪圖以便直觀地再現自己的人際圈。為了讓同學之間增進友誼,我又設計了一個記者訪談欄目。請一學生扮演記者,隨機訪問本班學生:“你的知心朋友是誰?為什麼和他(她)成為朋友?”。通過訪談,學生之間不僅增進了友誼,而且從內心深處真正體會到了什麼是友誼。這為下面:“用自己的話概括什麼是友誼?”作了鋪墊。為了讓學生更清楚地認識自己在同學之中的人際狀況,我又設計了一個評選本班“人際之星”的活動,並讓學生説説“你認為他(她)身上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學習?”通過評選、談認識,每個學生不僅進一步認識了自己的人際狀況,還又更深刻地認識到以後該怎麼做。那麼,什麼是真正的友誼?通過上面的體驗、交流,學生再來概括就輕而易舉了。這樣教學難點之一也不攻自破。

針對重點“交友原則”,結合學生在實際交友中的幾種誤區,我設計了四種情境:

1、總要求朋友為自己付出。

2、朋友意見不和而產生矛盾。

3、為朋友兩肋插刀。

4、誤交損友捲入暴力搶劫。

然後要求學生通過體驗、討論、交流等不同形式,從而認識到交友的四種原則。為了體現這四條原則的重要性,真正地達到思想品德教學的目的“解決現實生活中問題。”我設計了一個“學以致用”的欄目,“説説你以前有沒有過交友失誤的經歷?今後怎麼做?”通過反思、交流,學生們就能學會運用本節課所學的知識,指導自己結交朋友。這樣教學難點之二也迎刃而解。

最後,為了讓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的知識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我請學生談談學了這節課的收穫,希望他們真正將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之中,交到更多、更持久的朋友。昇華情感、提升價值觀,從而達到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學目標。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桃花源記》是課程標準人教版第三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言課文。學生在此之前已經接觸過這類文體。因此學生對文言文的一些基本常識和學法已經有所瞭解和認識,教師應在這基礎上進一步培養學生閲讀文言文的能力,積累一些文言詞語,為以後的文言文學習打下紮實的基礎,同時。這一課在本冊中也是本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教師應引起足夠重視,盡力引導學生對古代社會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的瞭解,更增加他們對社會主義的熱愛,從而做到文道統一,這也是教材設計本課的意圖所在。

2.課文內容: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是一篇臉炙人口的佳作,大家所熟悉的成語一一世外桃源,無人問津,皆出自於此,詩人所描繪的“春蠶收長絲,秋收靡王税”,沒有階級,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沒有戰亂,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恬靜,怡然自樂的社會更是那個戰亂頻繁,生靈塗炭的時代的人民所追求與幻想的。文章中的理想桃源是虛構的,但它卻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這也正是本文能一直為人所傳誦的重要原因。

3.教學目標:

國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讀文言文要了解內容,能順暢的朗讀,並背誦一些篇目。根據這些要求,再聯繫當今素質教育在語文教改中的體現以及學生實際。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①能順暢地朗讀課文,背誦第1段。

②疏通詞句,積累文言詞彙。

③根據書上對挑花美景的描寫,結合平時學習的描寫方法,説(寫)一段話。

由於是八年級的學生,個體差異較大,古文的基礎又薄,從而對文言文的認知基礎及理解遷徒能力較差,所以我確定①②為重點目標,第③為難點目標。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知識面窄,沒有預習的習慣,但是好奇心強,對新鮮事物較易接受,從而很容易引發學生的求知慾 也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維和模仿能力。而八年級這個班比起其他班來,在這方面更是參差不齊,從而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也容易因此出現冷場的場面,對於這一點,教師應滿懷激情地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發揮主體的作用,從而取得預期目的。

三、教法與學法:

俗話説。“教無定法”,但是又“貴在得法”。無論任何方法的使用都應面對學生在課堂的具體情況,靈活掌握運用,不能死搬公式,從而不利於優化課堂教學,不利於素質教育在課堂上的實施。根據本課的特點及對學生實際情況的瞭解,制定了以下的教法和學法:

(一)教法。

1.點撥質疑法:這是我採用的最主要的一種教學法。通過教師的點撥,從而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增強學生對學習的主動性,加強對課文的理解討論,從而避免過多過雜的講解。

2.講讀法:包括詞彙、解説,課文講解,朗讀訓練,簡述大意,背誦等。

3.電化教學法:根據教學需要,適時使用錄音機、投影儀,直觀形象而又易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c

(二)學法:

1.朗讀法,古文重在多讀,讀順暢,讀出節奏,讀出語感,這樣更易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更易背誦。

2.討論法:通過討論,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活躍課堂氣氛。

3.讀寫結合法:課文結束前,讓學生根據書中對桃花的描繪,訓練學生遷移能力,通過寫或説出自己喜歡的一種花。從而訓練學生多角度描寫事物。

四、教學程序:

在整個教學中,應以優化課堂過程為指導,貫穿素質教育,結合我區語文讀寫結合訓練,着重於“雙基”落實,充分體現“四個意識”。

(一)導入課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應始終抓住這一點,通過不同的方法,調動起學生的興趣,為此,我是這樣設計開頭的。

1.請一位學生解釋一下,“世外桃源”這個成語,其他同學聽。

2.教師鼓勵性評價後,順勢讓其説出出處,由此引入課題。

(二)解題

這一步驟主要是幫助學生識別題目中“源”以便不要説寫成“園”。然後瞭解作家生平,及本課的出處,為下面學習本課打下基礎,具體設計如下:

1.板書標題:桃花源記,教師強調一下“源”與“園”區別,引起學生重視。

2.學生看註解①,簡單瞭解一下作家的基本情況,知道本文是《桃花源詩並序》中的序言,學生可作適當勾劃,以便今後利於複習。

(三)朗讀課文

古文應該突出多讀,教師應把朗讀作為本課教學的重要環節,訓練學生的文言語感,逐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這一環節上要調動學生積極性,關鍵還在於教師的指導。

1.聽錄音,學生的注意正音、節奏感,並初步瞭解課文大意。

2.學生分組進行朗讀比賽。要求:

①節奏合理,讀出對社感。

②語句流暢,發音正確。

(四)疏通課文詞句,積累文言詞彙。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主導。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做到自覺地學習,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當然,教師也不能盲目樂觀,應儘可能估計到可能出現的困難,所以教師在讓學生髮揮主體性的同時,注意起到一個良好的主導作用。為此設計如下:

1.學生結合註釋疏通詞句。

2.勾劃難點,互相討論,或向老師提問。(如有學生提問,下面的步驟可簡化些。如無,則就顯得重要了。

3.教師提示(放投影片)。

4.學生按記敍文六要素,簡述課文c

(五)學生朗讀並背誦第一段。

這一環節的設計一方面起反饋矯正作用,另一方面是為過渡到下一個目標作準備。

1.學生朗讀。

2.學生背誦第一段。

(六)聽説訓練

通過對第一段桃花美景的描寫,讓學生明確此段所使用的描寫方法,再結合以前所學過的描寫方法,學寫(説)一段話。這一環節主要是為了讀寫結合。讓學生有遷移能力,從而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為此,我設計如下:

1.選兩則材料,用投影儀顯示出來,教師分析其描寫方法。

2.學生根據上面的提示學寫(説)一段話。

説課稿 篇5

一.説設計思路

《猴哥猴弟鍾玉米》這個故事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既熟悉又喜歡的猴子作為主角,講述了猴哥與猴弟偷吃農民伯伯的玉米被發現後捱了一頓打後決定自己種玉米的故事。特別是猴哥猴弟都認為對方偷懶而自己也不勞作的情節尤為有趣,並且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日常生活中時常看到一些懶惰,總把錯誤推給別人的人,尤其現在父母都特別寵孩子,家裏所有的人都為孩子服務養成了孩子動手能力差,頤指氣使的習慣,這個故事即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又符合《綱要》中的教育要求,即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

二.説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導向作用。<綱要>語言領域中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是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的環境。在新《綱要》中,活動教育提出了“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以教師帶領幼兒共同創設適應幼兒年齡特點的,豐富多彩的,引導幼兒在輕鬆愉快的心理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去體驗,實踐、創造,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因此,在整個活動中都以幼兒的自主參與活動為主,教師在活動中起一個引導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活動感受,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認知上:理解故事內容,初步學會複述故事,豐富詞彙吧嗒吧嗒、噴噴香。

2、能力上:積極參與故事情節的討論,學會相互合作與分享。

3、情感上:懂得不能偷懶,不能對家人説謊,要尊重與愛自己的親人。

根據目標在活動中,我把在遊戲情節中理解故事內容,懂得不能懶惰要相互合作的道理設為教學重點,根據中班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用完整的語言複述故事設為難點。

三、説活動準備

為了此次活動的組織符合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的協調統一,寓教育於生活情景遊戲之中,我做了以下兩方面的準備:

1、物質準備

我給小朋友準備了多媒體課件《猴哥猴弟種玉米》,猴哥、猴弟、農民伯伯、玉米的頭飾,這是為了讓幼兒更快的進入遊戲,幫助幼兒理解故事。

2、知識準備

我讓幼兒先認識猴哥猴弟,瞭解猴子的基本特徵,練習猴子的基本姿勢。

四、説教法、學法説教法:

《綱要》強調幼兒是中心,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學決定教〉在活動中教師應成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情景教學法,角色遊戲法、課件演示法、提問法。

1、情景教學法:根據故事內容,為幼兒創設情境,讓幼兒模仿猴子的有趣姿勢,體驗猴子的慵懶,這種效果是圖片演示所達不到的。

2、課件演示法:幼兒通過觀看多媒體課件《猴哥猴弟種玉米》發展孩子的觀察力,激發孩子的複述故事的能力。

3、角色遊戲法:角色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讓他們自己來扮演這一角色,不僅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還能充分讓他們表現自我、大膽説話。

4、提問法:在教學中,我會提一些開發性的問題如:猴哥猴弟鐘的玉米和農民伯伯的一樣嗎?為什麼?那我們能不能學他們呢?等這些問題來啟發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引導幼兒有目的、有順序地仔細觀察、激發幼兒説的興趣,創造幼兒説的空間。

説學法:

整個活動我遵循幼兒的學習規律和年齡特點,以幼兒為主體,圍繞目標,突出重點,克服難點。創造條件讓幼兒自己參與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讓幼兒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悦,本次活動我採用了談話法,趣味遊戲法。

1、談話法:在活動中適當的問題有助於活躍幼兒的思維,有利於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智力,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較好的語言習慣

2、趣味遊戲法:幼兒在遊戲中,邊遊戲邊聯繫故事中的語句,正體現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五、説活動過程

在活動中以激發幼兒的興趣入手,圍繞目標將多種教學形式相結合,使幼兒能始終處於積極探索的狀態,為了完成本節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安排的:

1、激發興趣,導入活動

兒歌是幼兒比較喜歡的,是幼兒發展語言必不可少的一種有效方式。用兒歌《猴哥》導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出猴哥猴弟。

師:老師問你們這首歌唱的是誰呀?哪位小朋友能夠告訴老師猴子長什麼樣子?(請一些幼兒説説在説的同時展示圖片。

哪位小朋友能夠表演一下猴子是怎麼樣走路的,怎麼吃東西的?(其他的幼兒跟着學)讓幼兒在看看、學學、做做的過程中加深對猴大哥的瞭解,也為下面理解故事作鋪墊。

教師小結:大大的眼睛,骨碌骨碌的轉。抓着耳,撓着腮,跳來跳去(豐富詞彙咕嚕咕嚕的轉)

2、出示多媒體課件《猴哥猴弟種玉米》,幼兒理解故事

1、猜想:猴哥猴弟種的玉米為什麼和農民伯伯的不一樣,這是為什麼呢?(幼兒猜想)

2、出示多媒體課件《猴哥猴弟種玉米》讓幼兒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3、師問:小朋友們你們誰可以告訴我猴哥猴弟的玉米為什麼會和農民伯伯不一樣?請幼兒回答,給他們表現自我的機會,語言學習具有個別化特點,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引導幼兒積極運用語言進行交往.在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後,總結原來是猴哥猴弟偷懶。

教師小結:原來猴哥猴弟都對對方説謊,兩個人在幹活的時候都偷懶出去玩耍了沒有相互合作,沒有給玉米施肥鬆土。從而突破教學重點懂得不能懶惰,要學會相互合作的道理。

3、依次出示故事角色頭飾,老師講述故事(教師操縱角色頭飾教幼兒學講故事)講完後問:

第一天猴哥猴弟一起幹活,第二天猴弟他到玉米地幹活了嗎?回家後對猴哥又説了什麼?

第三天猴哥走到地裏一看又説了什麼,回家又對猴弟説了什麼?後來又怎麼樣了呢?

玉米為甚麼沒有長出來?用形象的頭飾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跟着老師講述角色的對話,鍛鍊幼兒的膽量,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4、分角色遊戲,讓幼兒扮演角色,在遊戲中學會複述故事,在情境中體驗。這個活動讓孩子自己親自參加,體驗活動的樂趣。通過以上環節,突破了用完整的語言複述故事這個難點

5、出示多媒體課件《猴哥猴弟種玉米》,同時提問幼兒跟着課件畫面複述故事,對複述好的幼兒給以肯定和表揚。通過以上環節,突破了用完整的語言複述故事這個難點。

6、總結:本次説課嚴格按照《綱要》中的要求讓幼兒在活動中獲得知識和情感。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線描畫:線描畫是用線條的變化來描繪對象及其形體結構的繪畫方式,是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一種繪畫方式,也是我國傳統繪畫的方式之一。線描畫的繪畫工具比較簡單,能夠用勾線筆、鉛筆、油畫棒、鋼筆等,利用點、線、面來進行繪畫,既能夠對物象進行細緻入微地刻畫,也能夠對物象進行簡單地藝術處理;既能夠進行造型訓練,亦可作為藝術家表達情感的一種表達方式。

我班幼兒在經過簡筆畫的訓練基礎上,再進行線描畫的練習,會使其繪畫的精細方面和手眼協調方面,有很大發展。不僅僅提高幼兒的繪畫本事。同時能提高幼兒專心做事的本事。更能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

幼兒在欣賞、發現、感受線條美的同時,大膽進行創作,不僅僅能將幼兒零碎的經驗加以提煉,並且與《綱要》中提倡的“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理念相吻合,同時在大班開展線描畫,能引導幼兒經過“觀察-想象-發現-表現-創造”系列活動,有意識地鍛鍊和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促進個性的發展。所以,我把線描畫作為這學期我班美術特長訓練的主要資料。由此我設計了此次活動。

二、説目標

1、學習用線條的形狀變化和疏密排列來裝飾魚。

2、鼓勵幼兒按自我的想象大膽創作,發展幼兒的初步的創新本事。

3、向幼兒進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環保教育。

活動重點:學習用線條的形狀變化和疏密排列來裝飾魚。

活動難點: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和創作。

三、説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海底世界》

2、畫好的線描畫作品、其他小朋友畫的線描畫魚

3、欣賞教師的作品

4、白紙,鉛筆

四、説教學方法:

選用適當的教學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據《綱要》的精神和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採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學法:

1、多媒體教學法。藉助多媒體手段進行觀察欣賞演示,則更為簡潔、生動,容易吸引幼兒的注意。本次活動設計中,我經過幻燈片的展示,讓幼兒感受到魚寶寶身上線條的紋樣美、圖案美;

2、觀察比較法。觀察法即運用觀察進行教學的方法。經過觀察,幼兒既構成了準確的形體印象,又把握了局部的細節特點。而在觀察中進行比較,則能讓幼兒更加直觀地感受不一樣的創作手法帶來的不一樣效果。本次活動中,為了讓幼兒直接感受點、線、面的疏密變化和規律性對裝飾效果的影響,我採用了觀察比較的方法,讓幼兒在觀察比較三幅特徵明顯的線描畫作品中,發現裝飾過於繁雜、無規律,裝飾手法單一、缺少變化都不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從而有效地突破了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3、欣賞評價法。欣賞評價法指的是將幼兒不一樣特點的作品進行比較評價,肯定各自的特點。在本次活動的最終環節,我採用了欣賞評價法,在欣賞的同時圍繞兩個問題展開點評:

問題1、“你最喜歡哪個魚寶寶?為什麼?”使幼兒在審美的同時自然地習得經驗,為下次經驗遷移做準備。

問題2、“你是用怎樣的線條和圖案來裝飾魚寶寶的?”讓幼兒用語言將自我的裝飾意圖表達出來,到達分享和交流的目的。在這一環節,教師和同伴的欣賞與評價能讓幼兒體驗到活動帶來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五、説活動程序:

共有5個環節:

1、觀看多媒體課件:欣賞海底世界各種各樣的魚的花紋,引導幼兒説出魚兒身上花紋的特點。

(導入活動,觀看《海底世界》,初步感知欣賞各種各樣的魚。)

(1)教師語:在美麗的大海里,生活着許多歡樂的魚寶寶,他們和魚媽媽自由自在的在海洋裏嬉戲玩耍,一會兒在珊瑚裏捉迷藏,一會兒在比賽遊戲,一會兒又湊在一齊説着悄悄話,可幸福了。然後請幼兒講講自我最喜歡哪條魚,它是什麼形狀的?身體各部位的名稱以及身上的花紋是什麼樣的?異常是對形狀怪異的魚,啟發幼兒儘可能講詳細一點。

2、欣賞課件:欣賞小朋友的作品,引導幼兒説説他們的畫用了那些線條裝飾的,並進行比較。

再欣賞教師的作品,讓幼兒學習裝飾魚寶寶的基本方法。我同時逐個展示各種點、線、面(即根據幼兒回答展示各種線形和點形裝飾),既增強了趣味性,又有效地發揮了教育的功效。

(欣賞幼兒繪畫作品,請幼兒互相説一説,這些魚的形狀及裝飾的線條,説一説它們是什麼樣的?有什麼樣的花紋。)

示範講解幾種魚的畫法:(欣賞教師的作品)

(1)請幼兒説説教師畫的畫都用了什麼線條來畫各種各樣的魚。

(2)教師在幼兒最喜歡的魚身上示範畫出各種形狀的線條,並重點講解如何處理線條的疏密關係。

(3)請幼兒來裝飾幾條魚寶寶。

(4)引導幼兒討論,你準備畫一條什麼樣的魚?

3、經過比較,瞭解點、線、面的疏密變化和規律性對裝飾效果的影響。為了幫忙幼兒理解線描畫抽象的形式美的構成規律。我選擇了三副特徵明顯的線描畫作品(圖一:裝飾過於繁雜、無規律;圖二:裝飾手法單一、缺少變化;圖三:疏密變化恰當、有必須規律),幼兒經過觀察比較,在教師的追問:“這兩個魚寶寶美嗎?為什麼”的過程中交流、探索、發現,從而掌握線描畫的基本規律,為接下來的創作供給支撐。

4、幼兒創作,教師指導要點:

(1)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出各種奇形怪狀的魚,看誰想的和別人不一樣。

(2)啟發幼兒用不一樣的花紋裝飾魚,並注意線條的疏密變化。

(3)幫忙本事差的幼兒變化各種線條花紋。

5、觀賞評析作品

(1)請幼兒自由互相講述自我所畫的魚

(2)請個別幼兒談談自我喜歡哪一條魚,為什麼?

(3)教師小結:

今日,小朋友幫忙魚媽媽找回了魚寶寶,並且魚寶寶身上的花紋都十分漂亮,線條的疏密也很好,魚媽媽多謝你們了,此刻我來當魚媽媽,小朋友來當魚寶寶,我們一齊游到大海里去做遊戲吧。

六、效果預測:

整個活動我以孩子的興趣為出發點,在活動設計中,我既給予孩子技法上的幫忙,又給予孩子充分的創造空間。活動中我始終作為幼兒的支持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充分尊重每位幼兒的創造,肯定、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觀和表達方式,讓幼兒在異常寬鬆、開放、愉悦的環境中感受美、表現美。根據對本次活動教法與學法的選擇與教學程序的設計,估計活動的重難點將會得到突破。可是由於孩子存在個體差異,所以,我在活動中還將根據孩子的基礎和本事水平,給予相應的指導,使孩子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提高。

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跳水》是人教版六年制語文第十冊第三組課文的第一篇精讀課文。學習這組課文,要在讀懂課文資料的基礎上,體會人物的感情,認真思考,讀出自我的見解;在閲讀過程中,注意學習作者的一些表達方法。

《跳水》一課講述了發生在一艘外國帆船上發生的事。一隻猴子把船長兒子戴的帽子掛到了桅杆頂端最高的橫木一頭。孩子為了追回帽子,走上橫木。在萬分危急的時刻,船長急中生智,命令兒子跳水,使孩子轉危為安。

教材的編排意圖是: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學習船長在危急中,冷靜、機智和果斷處理問題的方法和了解作者記敍一件事情經過的方法。

本篇課文情節驚險,扣人心絃,易於激起國小生的閲讀興趣,形象逼真的教材插圖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在學習字詞,初步讀懂課文資料的基礎上,進入第二課時的學習。

經過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依據課程標準要求和學生實際,確定以下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二、説教法

依據課標要求和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依據學生認知本事和已有知識經驗,本課教學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情感為主線”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閲讀過程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創設情境

2、語言點撥

3、抓重點詞句

4、朗讀感悟等等。

三、説學法

1、抓重點詞句,理解感悟:比如“哭笑不得”、“氣極了”、“驚呆了”、“40分鐘——大家已經覺得時間太長了”。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結合語言環境,對這些詞句的未盡之意進行表象理解,體會孩子、水手們的心境。這是在鞏固和運用以前的讀書方法。

2、閲讀要有自我的見解:這是在本組課文中學習運用的一種新的讀書方法。本課教學中採用了指名讀、自由讀、默讀、齊讀、範讀等形式,引導學生讀書感悟,説出自我的見解。比如:“故事中你獲得了哪些有益的啟示”引導學生從幾個不一樣的主角身上去體會。

3、自覺運用和積累詞語:比如第一自然段,寫了哪兩個主角之類間發生的事發生了什麼事強調用詞來概括其主要資料和感受。在學習“孩子處境危險”時,用提示句“當時的情形真是呀!”引導學生用上“千鈞一髮、萬分危急、迫在眉睫”等詞語。

4、合作與交流

四、説程序

(一)情境導入整知感知

為激發學習興趣中,上課伊始,利用多媒體播放與課文資料相符的動畫短片,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資料,調動其學習進取性。

(二)自主探究,感悟情理

整體感知後,引導學生按事物的發展順序去把握課文中本質的東西。

講讀一、二段時,在弄懂段意的基礎上,重點抓住“取樂、放肆、哭笑不得”這些重點詞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並使學生明白水手取樂猴子是故事的起因。

三、四段是文章的重點部分。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去體會文中主角特點,在彙報中重點抓住孩子情緒變化和危險情境以及尋求解救辦法三方面去深入理解課文。

①孩子情緒變化的探究

以孩子的情緒變化為線索,引導學生懂得孩子情緒變化原因有三方面:猴子的放肆、水手的過分、孩子的不冷靜,從中告訴學生做事要冷靜要研究後果,開玩笑要注意分寸。

②抓重點語句體會險境

利用幻燈出示驚險語句,先讓學生自主感悟孩子的險境。然後經過指導朗讀,填讀形容危急情景的詞語來加深對課文資料的理解,使學生入情入境,到達講解所不能到達的效果。

③尋求挽救辦法

人的創造力主要是依靠求異思維,它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依據這一理論,我設計了這一環節,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探討搶救孩子的妙法,讓學生暢所欲言得出辦法後,發現均不很得當,從而得出:船長果斷命令孩子跳水是挽救兒子生命不容置疑的唯一辦法。

五、六自然段集中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所以在教學這部分時,我是這樣處理的。先經過體會船長心境來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使學生情感與作者情感產生共鳴。然後經過分析跳水的好處,為什麼用槍逼孩子跳水來學習船長在危急中,冷靜、機智和果斷處理問題的方法,從而突破教學重難點。

(三)總結全文,學習表達方法

精讀全文後,結合板書理清課文敍述順序,學習作者表達方法,最終以“從文中主角中獲得哪些有益啟示”結合教學,使學生既對本課知識有及時的整理,又感到意猶未盡,為下節課教學做好鋪墊。

説課稿 篇8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課題是《寒號鳥》。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學情、説目標、説方法、説過程等六個方面呈現我的説課內容。

1、説教材

《寒號鳥》是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寓言小故事。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讀故事,明道理”,《寒號鳥》一文運用了對比手法,敍述了喜鵲和寒號鳥對待做窩的不同態度、不同表現及不同結果。旨在讓學生懂得懶惰、得過且過是沒有好結果的,只有通過辛勤的勞動才能過上美好生活的道理。本課我安排了三個課時進行教學,本次設計為第一課時。

2、説學情

低年級學生喜歡聽故事,且大部分學生通過一年多的語文學習,已經具有初步的識字和理解詞語的能力。但對於故事中所藴含的道理還是難以理解,因此本次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根據低年級學生喜歡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等特點,多采用視頻、圖片、課件演示等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學習生字,練習説話。

3、説目標

針對學生年齡特點和既有知識水平,再結合本組教材訓練點及課文內容,我擬定了以下課時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堵、縫、鵲、銜、枯”等五個生字;掌握“號、當”兩個多音字;會寫“枯”、“卻”兩個生字。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看圖,練習説話,隨文識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初步領會課文寓意(不學寒號鳥的懶惰,而是向喜鵲一樣勤快,凡事提早做準備)。

重點:識字、寫字;練習説話。

難點:準確領會課文寓意。

4、説方法

為突出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特徵,本課教學方法如下:

教法:引導法、演示法

教師依據課標和教材,精心設計問題,再結合希沃白板的課件演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幫助達成課堂教學目標。

學法:合作探究法、觀察法、練習法

學生在初讀課文後,分小組對課文插圖內容進行交流探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然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從字-詞-句練習説話,也藉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和表達能力。

5、説過程

對於本課時的教學,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觀看視頻,導入新課(約3分鐘)

通過播放有關寒號鳥的百科視頻,讓學生對於寒號鳥這種動物有個大概的認識,從而導入新課《寒號鳥》。

【設計意圖】:寒號鳥這種動物容易讓人誤認為是一種鳥類,而播放視頻既能吸引學生興趣,又最直觀有效的讓孩子們認識了寒號鳥這種動物。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約10分鐘)

這一環節主要為教師播放課文錄音,學生帶着問題聽課文,然後藉着錄音中錯誤的“當”字讀音,教師講解多音字“當”。最後以課堂活動的形式,檢測學生對多音字的掌握以及對課文內容的感知情況。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大概的認識,知道課文共有9個自然段,主要講了寒號鳥和喜鵲的故事,為後續教學環節打基礎。

(3)看圖説話,學習生字(約18分鐘)

本環節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小組合作,交流探討插圖畫面內容。

2、出示課文中的第一幅插圖,通過課件展示和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縫、堵、鵲、銜、枯”等生字,能夠依據插圖畫面,表述相關內容,以及體會寒號鳥的懶惰和喜鵲的辛勤。

3、出示課文第二幅插圖,讓學生知道懶惰的寒號鳥最終凍死了,而喜鵲卻平安無事,進而初步領會故事寓意。

4、通過課堂小活動檢測學生對會認字的掌握情況。

【設計意圖】:觀察插圖是瞭解課文內容的一個重要途徑,首先學生就看到的插圖畫面進行合作交流,讓他們自主學習,對插圖有個大概印象,再結合希沃白板中蒙層工具的使用,讓學生按一定順序學習生字、練習説話、初步領會寓意,幫助課堂目標中重難點部分的達成。

説課稿 篇9

一、説教材

《兩小兒辯日》是九年義務教育國小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14課《文言文二則》中的第二篇文言文。它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敍述古時候兩個孩子憑着自己的直覺,一個認為太陽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各持一端,爭持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斷,這個故事説明為了認識自然,兩小兒勇於探索,大膽質疑的品質,也説明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再博學的人也有所不知,學習是無止境的。

二、説教案

《兩小兒辯日》一課是培養學生感知文言文的好課例,因此我教授本課時訓練重點確定為:

1.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疑難字詞,能根椐課後註釋疏通文意。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兩小兒為認識自然,探索真理而善於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預習:

1.熟讀課文大概瞭解文意。

2.搜索關於孔子的資料(生平、言論)。

3.思考課後練習題。

三、説教法

本堂課因為是孩子們初學古文,所以在本文教學中,我主要採用的方法是讓學生樂讀趣學,自主感悟。通過藉助課後註釋理解文章,教師適當點撥,講解。重視古文的讀,要求學生讀出古文的韻味,讀懂文章的意思進行語言積累的訓練,培養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

四、説學法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主要以教師的導,學生的學習為教學主線,去營造一種教師和學生互動的學習氛圍,以接受變探究的演化形式,逐步深入,讓學生在學習中解惑,積累。從而解決出學生學習古文的困難,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學法,快樂輕鬆地學習古文。

五、説過程

(一)引導釋題,導入新課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採用複習舊知引入新課的方法,由“辛”字入手,加部首説“辯”字導入課題,解釋“辯”字的字義,從而以“辯”字貫穿全文,讓學生明白這篇課文講的就是兩小兒辯論太陽,此時教師則引導學生再一次讀課題,然後層層深入、質疑,兩小兒辯論太陽的什麼呢?讓孩子深入思考,以此交待了學文的目的,學生帶着疑問走進課文。

(二)指導學法

由於學生學古文,較難理解,在此我讓學生充分交流初學古文的感受,從而總結出古文不好讀,不好懂,明確了學習古文的方向和目標,緊接着老師配樂範讀讓學生充分感受古文的美,學生通過傾聽總結讀法。學生自由練讀,並由此解決了古文不好讀這一難點,就是讓我們多讀,反覆讀,緊接着教師趁熱打鐵牽出古文不好懂的這一難點,學生各抒己見,自己總結出學習古文的方法,老師再一次強調出學習古文的目的就是讀懂意思,讀出韻味。

(三)依照學法逐步解文

在學生讀通順的基礎上,我進一步質疑:這篇文章到底給我們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學生概述的過程中,交流孔子這一人物,為後面學習文章,揭示人文內涵,做好鋪墊,並且在學生概述故事內容的同時,又緊接着質疑:孔子在什麼情況下遇見兩小兒的?無形中對文章第一節內容就在老師質疑,學生解疑的過程中完成了學習。並在此強調“鬥”的含義,過渡到第二節的學習,明確兩小兒辯論的觀點,通過分析“也”字,重點指導學生的朗讀,由此以“辯”為主線,教師引導學生先獨立學習,後合作學習的方式,完成三四節的學習,通過抓重點字詞、分析句式、課件演示等方式,讓學生體會兩小兒辯鬥時各持的理由是那麼針鋒相對,互不相讓的,以理解促讀,讀出味道,讀懂意思,老師在這則起到的是穿針引線的作用,重點把握住了文本的內容,體現了文本的工具性。

(四)研讀課文,讀後明理

最後,我重點抓住孔子“不能決”,讓學生體會人文內涵,讓學生交流孔子的言論並結合蒐集孔子的資料,明白體會孔子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和學無止境的道理,學習兩小兒勇於探索,善於觀察,勤學好問的精神,並將兩小兒提出的問題設計成以教師提供資料,學生課後解決的方法,留給學生充分的探究空間。

(五)總結拓展,延伸課外

學古文不能只學不積累,積累什麼?積累的就是我們的學法,“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在讓學生感受古文與現代文不同的基礎上,老師總結出學習古文的方法,對學生今後學習古文打下基礎,這樣從開始學生討論學法,到教師最後總結學法,無時不體現出,我們學的主動不僅在學內容,還在學方法。也正體現老師的教是為了不教這一理念,最後佈置學生回去講故事,排課本劇的形式,加強學生對新知識的鞏固,整堂課最終做到的是以理解促讀,以讀明理的辦法,一步步紮紮實實學好古文。

六、説板書

從字數上看板書有些繁瑣,但我認為板書總是為教師的教及學生的學服務的,為了讓學生能直觀的理解,我從題眼“辯”字為主線到兩小兒辯論的觀點,理由最後結果,讓學生觀其則明文意,梳理出文本的內容。

我的這堂課中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略,根據課堂反饋定論),但是,我最終能較好地體現了我此次課堂教學要達成的目標,就是學生要學的有收穫,而我教的要紮實,也希望各位老師能為我提出寶貴的意見。

説課稿 篇10

一、説教材

《石榴》是國小語文蘇教版第五冊的一篇課文,全文以季節的變化為線索,描寫了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結果這一成熟過程,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課文共有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我”的家鄉有馳名中外的石榴園;第二自然段寫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的景象,重點寫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態;第三自然段寫在秋天石榴成熟的過程,重點寫了石榴熟透後的形態;第四自然段寫石榴子兒的形狀與味道,表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

本課文筆優美,語言生動形象,記述條理清楚,適合國小三年級學生閲讀學習。本文在描寫石榴花與石榴果時,運用了比喻與擬人的修辭手法,是學生學習語言和習作的範例。

結合本單元寫景狀物文章描寫的教學要求以及本課語言特色,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

2、通過識字教學,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其中兩條綠線內的4個生字只識不寫。

3、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學會運用課文第四自然段的寫作方法,品嚐一種水果仿寫一段話。

4、閲讀感悟,瞭解石榴的生長過程及特點,使學生對石榴產生喜愛之情,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感悟美,體驗美。

結合新課標的要求以及本文的寫作特點我確定了本課的重難點,重點是:在反覆的朗讀中,感受領悟瞭解石榴的成長過程和特點。難點是: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在讀懂本文的基礎上,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體會寫作方法,仿寫一種水果,也是本文教學中的難點。

二、説教法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完美統一。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因此教學中,我將運用朗讀感悟法、圖文結合、觀察體驗法來突破本課的重難點。課堂上,我始終樹立把讀、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通過不同要求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思,在讀中悟。為了更好的讓學生根據文本的寫作方法仿寫一種水果,我將在課堂上直觀呈現橘子或蘋果這一水果,通過觀察、品嚐等實際的操作體驗,真正瞭解果實的特點,達到仿寫的目的。學法上我始終堅持“把課堂還給學生”這一理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中採用小組合作學習,(如交流感受石榴的美,觀察石榴子兒的形狀、顏色。)交流中相互啟發,相互評價,使學生在互動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

三、説教學過程

為了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本課我安排了2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引文析疑,直奔中心。旨在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主要內容,可讓學生藉助工具書自學生字,讀通課文。第二課時,我將和學生一起走進文本,品詞析句,通過各個環節突破本課的難點。下面説説我第二課時的教學預設。本課我安排了三大環節:漫談“石榴”,激趣導入;探究表演,感悟文本;總結昇華,拓展延伸。對於本課環節的實施,我做了如下安排:

(一)漫談“石榴”,激趣導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喚起學生對教材的親切感,激發了學生的閲讀興趣,我設計了猜謎語,“同學們,上課前,我們先來猜個謎語:一張臉兒圓鼓鼓,掛在枝頭紅撲撲,天生樂觀笑破肚,漏出顆顆瑪瑙珠。知道是什麼嗎?”“你能用上節課學到的詞語或短語來簡單介紹一下這位新朋友嗎?”“今天,我們一起去山東省南部的'棗莊,去看看那裏馳名中外的石榴園,大家高興嗎?”簡單的導入消除了學生的緊張感,拉近了師生的距離,便於更好地學習下文。

(二)自主協作,讀中感悟

結合上節課的學習,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瞭解,知道課文重點寫了花和果。接着,我請學生深情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提出要求:結合圖片,做到邊讀邊想像。想象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的畫面,並説一説你從哪裏感受到了美?這一環節我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進行教學,引導學生抓住詞語“鬱鬱葱葱”這一詞感受葉的茂密和綠,抓住“火紅”“越開越密”“越開越盛”“掛滿”等詞感悟石榴花的色彩豔麗和數量之多。待到學生理解後再將這些詞放入句中朗讀,可以由學生示範讀,同學評價,再齊讀,讀出石榴花的美。葉聖陶先生説過:“語文課以讀書為目的,教師引導學生俾善於讀,則其功至偉。”所以這一環節的朗讀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在學習第三自然段時,我這樣過渡:石榴花美,石榴果就更有意思了,作者是如何繪聲繪色地描寫石榴成熟過程的呢?默讀課文第三小節,找一找哪一句話寫出了石榴成熟的過程?(做記號)從“先……逐漸……最後……”這一順序變化的詞引導學生知道寫作時要有條有理。這一小節在寫石榴成熟後的形狀時,作者把一個個石榴比作是一個個可愛的“石榴娃娃”,他們“急切地扒開綠黃色的葉子向外張望,向人們報告成熟的喜訊”。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領悟文章語言的優美、風趣,誘發學生豐富的想象,我們可以讓學生先在位上做做動作,説一説,然後同桌互相表演一下,學生情趣高漲。之後,讓幾位同學到台前當石榴娃娃,一名同學讀書上的句子,其餘學生配合表演,此時教師可以相機指導,如對“張望”一詞的表演,讓孩子們知道“張望”不僅要朝不同的方向看,還要朝遠處看,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表演一定會很到位。優美的語言內化為肢體語言我相信更能讓學生表演出石榴娃娃的活潑可愛,品讀到擬人手法的好處。當學生情趣高漲時再讓學生朗讀,便會有水到渠成的效果。第四自然的教學,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瑪瑙般的仔兒一顆顆緊偎在一起,紅白相間、晶瑩透亮”“酸溜溜、甜津津”。在課堂上我利用課件直接讓學生觀察,品嚐,並説説自己的感受,結合自己的感受讀好句子,讀好段落。將自身的真實感受和直接體驗融入語言文字,相信每一個孩子都能讀得趣味橫生,有滋有味。

(三)總結昇華,拓展延伸

學到這大部分學生都對課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師再加以生動總結便於學生加深印象。我準備這樣總結:(指板書)你看作者正是按照春、夏、秋這一系列的季節變化來寫石榴的成熟過程和特點的,這樣寫得多生動啊。我們在今後描寫一樣事物的時候也要學着抓物事物的特點來寫,做到有條有理。

四、説板書

好的板書猶如一份微型教案,我設計的板書是這樣的:

16石榴

春·抽枝長葉

夏·開·花·紅·密·盛

秋·結果·先……逐漸……最後·有條有理

此板書簡明扼要地向學生傳達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

説課稿 篇11

一、談教材

《林海》是第十一冊最後一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作者老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大紹安嶺的原始森林,表達了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文章文筆流暢,層次清楚,具體描寫與抒發感情相結合,展開聯想與抒發感情相結合,把大興安嶺原始森林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以“親切、舒服”感情為線,貫穿全文,一次比一次感情深入,把對大興安嶺的感情在字裏行間表現得真實感人。讓讀者充分領略到了大安嶺的外在美與內在美。

本課是這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針對文章特點、單元訓練重點和課文在單元中的安排,本課的教學目標是:瞭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受到美的教育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在描寫景物中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至六自然段。而讓學生了解大興安嶺,嶺、林、花的特點以及體會作者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是本課教學難點。

二、談教法

為完成本課時教學目標,突破難點,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幫助同學真正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由於本文表達了作者水深厚的思想感想,所以應讓學生反覆誦讀,讀中悟情,讀中表情。同時抓住重點詞語的理解,圖文結合創設情境等方法完成本課教學。

三、談學法

通過上一組和本組第一篇的學習,學生已經對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方法有所瞭解,已具備了一定的體會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本課可以引導學生應用“讀→思→議→讀”的學習方法,即“初步瞭解→深入思考→評議提高→誦讀昇華”。

四、談程序

本課可採用“五步自主教學模式”,即“導入揭題→自學探索→交流點撥→檢測鞏固→深化訓練”。

(一)、導入揭題

1、教師提問:以前學過《美麗的小興安嶺》,小興安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我國還有另一處森林寶庫──大興安嶺。

3、揭題:板書“林海”,這篇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大興安嶺的原始森林。

4、從題中你知道了什麼?你覺得還應該知道了什麼?

(二)、組織第一次自學探索

出示自學要求

1、放課文錄音,學生聽,可跟默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同桌互相選讀課文。

3、思考:課文中幾次講到“親切、舒服”?作者分別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感到親切舒服的?再按照“思考練習”中的提綱,給文章分段,列出提綱。

4、請學生主動到黑板上寫出他的分段意見。

(三)、交流點撥

1、指名讀生字及組詞,學生評議。

2、開火車讀課文,然後評議。

3、指名板書學生談談你是是怎樣分段的,為什麼這樣分。

4、學生評議分段情況。

5、小結

(四)、組織第二次的自學探索

出示自學要求

1、作者三次“親切、舒服”之感分別是在怎樣的情況下產生的?

2、“我”一走進原始森林有什麼感覺?這種感覺是怎樣產生的?

3、“嶺”、“林”、“花”各在什麼特點?作者怎樣寫出嶺、林、花的特點的?

4、為什麼到了林場,“我”這種親切之感更加深厚了?如何理解大興安嶺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五)、交流點撥

這部分主要有三環節:交流點撥、朗讀體會、質疑問難。

1、交流是檢驗學生自學成果的過程。在學生交流時如出現分歧與偏向時,教師及時點撥。

根據學生的交流,主要要了解嶺的特點是多(形多、量多)、温柔,林的特點是多、綠,花的特點是多、美。

2、朗讀體會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朗讀的形式可多樣:輕讀、個讀、賽讀等。要注意重點語句、重點段落的朗讀,使學生真正與作者產生共鳴,感情得到昇華。

3、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是學生自主性的體現。學生在交流、體會後提出有一定價值的疑難本身也是能力的反映。對學生提出的疑問可根據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解決措施,或課堂,或課外;或學生互解,或師生共解。

(六)、檢測鞏固

這是對教學目標達成情況的檢驗,教師設計的檢測鞏固題要以“目標”為中心,題型要新穎,形式多樣。可以“選讀你覺得最美的段落”,“用畫出嶺(林、花)的特點”等。

(七)、深化訓練

為讓學生的知識得到遷移,教師可設計深化訓練題。根據教學目標,本課要讓學生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在描寫景物中表達思想感想的方法,所以可以設計諸如“校園冬景”、“這裏的景色真美”、“風景這邊獨好”之類的訓練,讀寫結合,提高能力。

説課稿 篇12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陽光》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課文第一冊第四組中的一篇課文。課文以抒情的筆調,先給我們描繪了陽光給萬物帶來的生機與美麗——禾苗更綠了,小樹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長長的錦緞……有形有色,一幅色彩斑斕的圖象,它讓孩子明白了這一切都是陽光的功勞,讓孩子充分感受到陽光的美好與寶貴。課文通過一些寓於動態的詞語給我們展示一幅幅美麗的畫面。是向學生進行科普教育,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想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好教材。

2、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的要求,本課教材特點,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⑴認識12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

⑵正確、流利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⑶感受陽光的美好與寶貴,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練習朗讀。

教學難點

理解“河面閃着陽光,小河就像長長的錦緞了”這句話。

4、教具準備

課件、生字卡片

5、課時安排

整課計劃2課時完成,第1課時認識生字,,朗讀課文,嘗試背誦,指導書寫。第2課時鞏固完成課後練習。

二、説教法學法

本課的教學以“突出一個特色,遵循四個原則”為指導思想,設計教法、學法,以及教學程序。“一個特色”是培養學生自讀自悟;“遵循四個原則”是:

1、“三為主”的原則,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語言文字訓練為主線。

2、充分利用直觀形象,激發興趣,啟發探討。

3、學習課文,教育學生感受陽光的美好與寶貴,熱愛大自然。

4、課內外聯繫原則,讓學生課堂知識向課外閲讀、觀察、研究這一應用上延伸,開拓視野,增長見識。在目標上落實把學習語言文字的訓練與邏輯思維訓練結合起來。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本課教法是啟發式、朗讀式教學法。學法是自主讀書,讀中感悟,小組合作學習。

三、説教學程序

1、謎語、課件導入激發興趣

⑴導語:早晨的太陽升起來了,金燦燦的,太陽照亮了什麼?

⑵適時板書詞語:田野、禾苗、小樹、小河

⑶誰會讀這些字

⑷導入新課,太陽和田野、禾苗、小樹、小河是怎樣的關係呢?通過學習這一課你一定會有所瞭解。由圖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以圖為載體認識了相應的詞語,分散就識字負擔,同時為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做了鋪墊。

2、自主讀書,讀中感悟

⑴同學自己讀通課文,認識生字。

採用自讀自認、小組合作學習、組詞遊戲等多種方式復現生字,進行趣味性的複習鞏固。

⑵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或自然段讀一讀,並説説喜歡的理由。

讓學生自由選讀滿足了學生的需要,學生的讀必定是從自己的內心體驗和情感出發,結合自己的經驗和課前蒐集資料,深入去讀書,去思考感受學習的樂趣。

⑶教師根據學生彙報交流情況進行引導

①學生直觀感受陽光像金子的意思,用手指掛圖上的田野,想象,陽光還會照在什麼地方,這樣通過看圖、想象促進學生對語言理解和感悟更細膩具體

②交流讀書情況,師隨機指導感情朗讀,第二段前兩個句子,生讀後,再去掉句子中的“更”字讀一讀,體會書中句子怎麼讀。這樣以讀為主,讀中感悟,讀中傳情,提高語感能力。

③讀三、四段時做一做“拉開”、“跳進”、“捉”的動作,這樣更能理解感悟,更加形象。

3、感情朗讀,嘗試背誦

採用讓學生自由讀,加動作齊讀,嘗試背誦等方式,反覆朗讀和背誦,促進了學生語言的積累。

總之,本課結合圖畫識字,聯繫已有知識經驗來感悟語言,讀懂內容,體會感情,學會聯繫已有的經驗來學習語文。

説課稿 篇13

一、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是從讀書實踐中來。閲讀教學的直接目標是培養閲讀能力,間接目標是發展思維能力,潛在的陶冶思想情操。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編者精選的文質優美的佳作,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接觸文本,與作者進行心與心的溝通,方能領悟到文章的真諦,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本節課以新的課程理念為指導,努力營造在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課堂中培養閲讀能力,發展思維,陶冶情操。

二、教材分析。

1、課文所處的位置及作用。

《霧凇》是四年級上冊的第七單元中的一篇課文。本文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以其清新明快的語言,描繪了吉林霧凇千姿百態、奇特壯美的景象,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大自然、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學習這篇文章,可以激發學生的靈性、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積累。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藉助多媒體課件,瞭解吉林霧凇的奇特美麗;能在朗讀解讀中瞭解霧的形成過程。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感受霧凇的奇異景象,併為之讚歎、陶醉。

2、激發學生探索自然景觀的興趣。

3、教學重難點。

感悟吉林霧凇的奇觀,瞭解吉林霧凇形成的原因及過程。

三、教學方法。

(1)朗讀法。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要求:“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所以朗讀是必不可少的。

(2)賞析法。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所以帶領學生賞析文章是本堂課的重要方法。

四、教學手段。

使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使課堂講解顯得思路清晰、提示到位,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教學程序。

教學擬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進入情境賞霧凇。

1、觀賞課件,説感受。多媒體,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為動態,從而化枯燥為生動,化靜為動。富有震撼力的畫面,直觀地驗證了霧凇的特點,媒體中優美的音樂使學生進入了一種美的情境之中,接着再指導學生多媒體,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為動態,從而化枯燥為生動,化靜為動。富有震撼力的畫面,直觀地驗證了霧凇的特點,媒體中優美的音樂使學生進入了一種美的情境之中,接着再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就自然而然入情入境了。

2、學習第一自然段,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感受認識霧凇“潔白晶瑩”的色彩美和“銀光閃爍”的光澤美,並通過自己的朗讀表現這種美。

第二步:朗讀探究析霧凇。

1、全班交流:

第二自然段中的一句話:“霧凇,俗稱樹掛,是在嚴寒季節裏,空氣中過於飽和的水汽遇冷凝結而成”研讀,歸納形成霧凇的兩大條件:

(1)飽和的水汽;

(2)遇冷凝結。

2、那為什麼吉林松花江畔會出現這一奇觀呢?交流:(要求學生找出課文中有關的內容,並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回答。要清楚地説出吉林霧凇出現奇觀的兩個條件:一是大量的水從水電站流出,温度在4℃左右,松花江上面有“過於飽和”的水蒸氣;二是夜幕降臨後,氣温驟然下降到零下30℃,完全可以把過於飽和的水汽凝結。)

3、討論霧凇形成過程的緩慢、輕柔。

讓學生通過一遍又一遍不同形式的朗讀和對重點詞的分析,學生不僅很快弄清了吉林霧凇形成的過程,解決了課文難點。

第三步:個性表達贊霧凇。

1、邊放錄像邊範讀第三自然段。圖像與音樂的和諧組合,觸及了孩子的心靈,學生看着生動的動態畫面,自然會有“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體會。

2、松花江畔的人們是怎樣讚歎的呢?

3、讓我們一起漫步在松花江畔,感受一下這如詩如畫的美景。(齊讀第三自然段)

總之,整個教學設計是根據四年級學生的特點,把學生放在首位,關注學生的實際,着眼於學生的發展,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獲得言語智慧的滋養,享受學習語文所帶來的愉悦。

説課稿 篇14

今天説課的內容是六年級下冊第2課《匆匆》。下面我就從教材、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和多媒體的運用五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匆匆》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中將空靈而又抽象的時間化為具體的物象,引發出傷時、惜時的深長感喟。緊緊圍繞“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失的蹤跡。這篇文章很注意修辭,文中用長短一致,節奏整齊,對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顯示季節更替的詩意化景物;又用一組長短不一,節奏跳躍,口語色彩很濃的設問句,感歎日子的飛逝無痕。整句和散句的結合,不但具有一種音樂的美感,而且顯得既典雅又樸實。文中多處運用比喻,比擬性描寫使時間變得可以感覺,形象而又真實。

2、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學感悟能力,能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並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初步感受作品生動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而本文語言優美、文辭雋永,優美的語言中包含着作者濃郁的情感。這對於心理方面還不夠成熟的六年級學生,理解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

3、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根據課文的類型特點以及學生的年齡特徵,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六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詞語。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從閲讀的內容想開去,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瞭解時間的來去匆匆,一去不復返,體會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的思想感情。

4、、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朗讀品味時間是怎樣匆匆而逝的,感受語言美。

難點是讓學生在讀中體味作者濃郁的情感,學習語言的表達方式。

5、課前準備

①蒐集朱自清先生的資料

②蒐集和時間和關的名言警句

③多媒體課件

二、説學法:

為了擺正教學中教師“導”的位置,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主要採用朗讀探究法、品詞析句法。“方法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教學目的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

三、説教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放手讓學生去充分感知語言材料,自己讀課文,品讀感悟,滲透了“讀(課文)、思(問題)、劃(重點詞句)、悟(感受)”的學法。讀寫遷移法:讀是吸收,寫是表達。從讀學寫,以寫促讀,讀寫互相促進。從閲讀的內容想開去的學習方法。

四、説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分析,我設計了激趣導入—初讀課文—品讀感悟—誦讀積累—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

第一步、迷語激趣導入,引出“時光匆匆”

同學們,下面我們來猜一個迷語:何物無聲,何物無色,何物無情,何物無價。打一詞語(時間)直奔主題。

第二步、介紹作者

讓學生彙報關於朱自清的資料,給學生提供施展能力的平台,激發學生收集材料的興趣,從而有效地落實了這學期的一項重點訓練——注意收集有關資料的同時,使全體學生對朱自清生平有個初步認識,這為學習課文,理解內容,體會情感墊下堅實的基礎。

第三步、初讀課文,感知“時光匆匆”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裏,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這一環節,我先採用開放式教學,讓學生自問自答,引導學生運用“讀(課文)——思(問題)——劃(重點詞句)——悟(感受)”的學習方法;然後在全班交流“通過讀書,你都讀懂了什麼?”教師鼓勵學生個性化的解讀,進行多角度、多層面地交流讀書體會。最後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梳理。學生通過初讀,整體感知內容,知道課文主要圍繞“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這個問題展開敍述。這樣為感悟、品評做準備。

第四步、品讀感悟,體會“時光匆匆”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哪些地方寫了“時光一去不復返”?找出相關的語句深入體會。

2、根據學生彙報,順學而導,品讀“時光一去不復返”內容。下面從五個環節引導學生學習。

(1)析文品賞。(出示課件)

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以讀的多種方式自主觸摸文本,如:師生合作讀,學生個性朗讀,變序改成小詩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讀中與文本、與作者對話,在讀中加深了理解和體驗,在讀中體會課文語言的優美,在讀中培養了語感。

(2)品詞析句。(出示課件)

這裏的設計讓學生抓住文中重點詞句,引導學生讀讀、劃劃、比比、議議來理解課文內容。做到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3)仿寫句子。(出示課件)

這個環節由讀引入寫,因為教學中不僅注重讀的指導,還要進行寫的訓練。

這裏着重引導學生體會句式的運用,排比的手法,比喻的好處,使學生在探究中發現,在教師的點撥下明晰作者運用的修辭手法。這樣既鍛鍊學生駕馭語言的能力,也開發學生的發散思維,求異思維,進行了知識的遷移。

(4)感受追問。(出示課件)

這部分着重引導學生試答文中後四次追問:

教師引導學生既要談偉人名人的事例,又要關注自己身邊的普通人。然後出示一些名家對朱自清文章的評價,讓學生了解朱自清一生寫了很多優秀的作品,他自己就是珍惜時間的典範。我們也應該做珍惜時間的人,從而體會作者的當時的心情和感受,實現難點的突破。

(5)首尾呼應。(出示課件)

抓住開頭和結尾的設問句,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內容想開去。

讓學生圍繞上述問題,在自讀感悟的基礎上與同學交流,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想開去,從課內延伸到課外,由自己聯繫到他人?積極拓展他們的思維,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並讓學生懂得要深化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就要從所讀的文章想開去,展開聯想的讀書方法。

第五步、誦讀積累,領悟“時光匆匆”

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讀熟,甚至能夠背誦。“讀”是研究的過程,“誦”是積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積累語言。

第六步、拓展延伸,深化認識“匆匆”

展示交流詩文、警句,進一步懂得珍惜時間、珍惜生命。

另外,為了把課內課外有機融合,適當拓寬學習渠道,我還佈置了課外作業:

1、教師推薦《朱自清散文選》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要求學生認真去讀。

2、繼續蒐集有關時間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寫出自己的體會,組織一次演講。

3、同學們也可以自己查詢資料,寫出《我所瞭解的朱自清》。

(作業的佈置是有層次性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選擇其中的一項或者兩項。)

結束語:

同學們,人生短暫,我們的一生到底有多少時間是花在學習和工作上,古人説: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長行歌裏也有詩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因此我們要珍惜時間!

五、説多媒體的運用

在本課教學中,我準備了PPT課件,配樂朗讀,和時間有關的名言警句,關於朱自清先生的資料等。在教學過程中貫穿進去,使整個教學巧妙的銜接,從而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我的説課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