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週記

端午節週記範文彙總六篇

週記1.81W

時光匆匆,一個星期已經結束了,一週的經歷,可以助長我們的閲歷,讓我們通過週記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吧。你所見過的週記應該是什麼樣的?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週記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週記範文彙總六篇

端午節週記 篇1

今年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我又一次吃到了往年常吃的粽子。不過這一次我吃的是爸爸從嘉興帶來的肉餡粽子。據説,嘉興的'肉餡粽子最好吃。

端午節前一天晚上,在嘉興的爸爸打來電話問我想要什麼兒童節禮物,説他從嘉興給我帶;我説我不知道。在旁邊的媽媽説他知道嘉興的肉餡粽子最好吃了。我連忙改口説我想要粽子,其他的等他回來再説吧!

到了端午節,爸爸回來了。可惜我還要上英語課呢!我心想:我太倒黴了。於是就極其不高興的去上課了。

我走之後才想起我還沒吃粽子呢,這可是端午節的習俗傳統啊!

餓着上完課後,我和我的朋友瑤瑤一塊回家了。我們本想一到家就上去睡覺;幸虧我那餓了兩個小時的肚子咕咕的叫了起來,這才是我想起我沒吃粽子。我馬上要求説:“媽,我想吃粽子。”“好吧,不過只有肉餡的,你願意嗎?”媽媽問。“我願意。”我迅速答道。

我吃上了嘉興出名的肉粽。我才明白為什麼説嘉興的肉粽好吃。這粽子真美味,粘粘的、軟軟的、油油的,簡直比神仙的食物還好吃。

端午節週記 篇2

大家都知道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吧!在我家,奶奶總會忙着包粽子。

早幾天,奶奶就會去超市買來糯米和粽葉,接着將粽葉放鍋裏煮一下,再撈出來用刷子刷乾淨,等到端午節那天就可以拿來包粽子了。

端午節那天,我和媽媽還在睡夢中,奶奶就在喊包粽子了。只見奶奶準備了好幾種餡兒,有蜜棗,豆豆,豬肉,我最喜歡吃蜜棗了,媽媽則喜歡吃什麼都不加的白粽子。“動手吧!”奶奶説。我和媽媽相視一笑,因為媽媽是第一次包粽子,我嗎肯定不會包的了。但是還是跟奶奶學學,試一試才知道會不會嗎!

我和媽媽各自拿起粽葉,按奶奶所教的一步一步來。因為是初次包粽子,媽媽笑着説:“怎麼搞得,看起來簡簡單單的,做起來手比腳還笨呢!”我聽了,看了看媽媽手裏那不成形的粽子,哈哈大笑起來,和我的差不多嗎!要角沒角,太太難看了。奶奶則鼓勵我們:“第一個不行,第二個肯定會有進步的'。”就這樣,媽媽倒是一個包的比一個好,而我還是沒學會。

不會包粽子就來煮粽子,我將奶奶包好的粽子一個個放入鍋中,加了水,接着燒了起來。過了一會兒,一股粽子香味便飄了出來,我靜靜等待着我愛吃的蜜棗粽子。我過了一個難忘的端午節,真希望每年可以這麼開心。

端午節週記 篇3

端午節是農曆五月五,那一天家家户户都會包粽子,掛香包,划龍舟和掛艾草,那一天早上奶奶準備竹葉,蛋黃和一些材料。

我和奶奶很早起來包粽子,剛開始我包的不太好,後來我越包越順手,奶奶還説我很厲害呢!包完了粽子,奶奶拿去蒸,這時候大家也起來了我和弟弟也把香包拿起來掛著,我們吃完了奶奶煮給我們吃的愛心早餐,大家各自去做我們該做的事,我和弟弟一起去幫忙奶奶打掃家裏。

我知道一個端午節為什麼要划龍舟和吃粽子的故事,事情是這樣的.:以前有一位臣子他叫屈原有一天有一個壞臣子跟皇上説屈原的壞話,皇上非常生氣,屈原聽到了這個消息非常難過,於是他便跳江死了,皇上聽到了這個消息非常後悔和難過,便派人去把它的屍體撈起來,皇上為了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屍體便請人做了很多的飯糰讓魚蝦吃飽才不會吃掉屈原的屍體流傳到現在就是現在的粽子和划龍舟,掛香包和掛艾草則是要驅趕壞東西。

我覺得端午節真是個有趣又忙碌的節日,所以端午節我一定會幫忙爸媽做事情,也助你們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週記 篇4

俗話説;‘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今天,咱們就説説家鄉端午節的粽子。

我們年年都過端午節,可你們知道麼,端午節還有一個歷史故事呢。説有那麼一天,我國的愛國詩人屈原跳河。他死後,人們為了不讓水中的'魚吃掉屈原,於是就創造了‘粽子’讓魚吃。只有把魚餵飽了,才不會吃掉屈原。水下漆黑,把粽子餵給魚,魚才會給屈原指明方向。

粽子,歷史悠久,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晉代時,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元、明時期,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

記得小時候,每當端午節,奶奶和媽媽就要開始着手準備包粽子的材料,我看着她們忙碌的身影,我也加入了進去。期待着粽子的出鍋。過了幾小時,粽子熟了。我慌忙的抽出一個粽子,好甜呀!大米入口即化,真是好吃!

端午節吃粽子,就好像春節吃餃子一樣天經地義。吃粽子的習俗,會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端午節週記 篇5

今天我可高興啦,因為今天又是端午節,又是我爸爸的生日。

這一天,我起的最早,因為我很興奮。不一會兒,爸爸、媽媽帶我去超市給外公、外婆、爺爺、奶奶買過節的.禮物。買完了禮物我們就去外公家了,給外公、外婆送上禮物,並給他們送上了節日快樂的祝福。

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就會想起關於端午節的傳説由來。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叫屈原的人,他很愛自己的國家,為了國家的興旺他犧牲了自己的生命,跳到了汩羅江裏,人們為了不讓魚兒吃他的身體,就包了很多粽子餵魚。從那以後,人們每到這一天,都會包粽子來紀念屈原。

我們要學屈原的愛國主義的精神。

端午節週記 篇6

今天是端午節,學校放了假,一定過一個快樂的節日啦!

早上,我起了牀,我伸伸懶腰,走出家門。啊!只見一家家的大門兩旁都插着艾草,成了村裏一道奇異的風景。我在街上悠閒地走着,看着這家家門口的`艾葉,心裏想:這麼多的艾草,人們到底要幹什麼啊;正在這時候,我遇到了退休教師王爺爺。王爺爺告訴我:這端午節在我國可是由來已久啊。這家家門前的艾草,五月初五這一天,在我們這裏,在全國大多數地方,已經插了幾千年了,傳説這是當時人們為了“辟邪”,把艾草插到了門口,邪氣就被擋在門外了,往後就不會走噩運了。這也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願望。

王爺爺説的真有意思。

回到家裏,一股香味撲鼻而來,是媽媽早已蒸好了粽子,這香味可真是奇特。我拿起一個,慢慢剝開一層層的葦葉,裏面的食物露出來了:大米、小米和大棗。吃一口,香到心裏。我故意考問起了媽媽:“媽,別看您粽子包的好,可這吃粽子的來歷您不一定知道。”

“這些你也想難倒媽媽,吃粽子不就是人們為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麼。”

看來媽媽知識也增長了。我吃着着香噴噴的粽子,忽然覺得心裏沉甸甸的。是啊,兩千多年前的今天,愛國詩人屈原懷着憂國憂民的一腔悲憤,投汨羅江而去。人們愛戴屈原,怕他的真身被魚蝦吃掉,便包上粽子投入江中;從此,這個習俗便流傳了下來。

通過過“端午節”,使我更明白了我國節日文化的精深和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