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關於魯迅的作文(通用34篇)

作文1.78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魯迅的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關於魯迅的作文(通用34篇)

魯迅的作文 篇1

在三味書屋讀書的那個年齡段,魯迅還跟隨母親到鄉下外婆家小住。魯迅的外婆家,是在紹興鄉下,叫安橋村。這個村莊離海不遠,極為偏僻。有條小河從村中流淌而過,把全村分為南北兩半。當時全村大約有三十户人家,大半姓魯,靠種田和打魚為生的佔多數,有很少一部分人經營副業——做酒,並開一家很小的商店。魯迅是在春天掃墓後,隨母親前去的。就是在這裏,魯迅見識了許多更新鮮的風景和玩法兒,看到聽到了“社戲”。很幸運,魯迅能有這樣新奇廣闊的天地。

因為魯迅從城裏來,算是遠客和貴客,所以村裏有很多小朋友得到父母允許,減少了日常勞作的份量,盡情地陪着迅哥兒玩耍。玩的方式很有趣,比如掘蚯蚓伏河邊釣蝦呀,或是一同去放牛呀,而最大的樂事卻是看社戲了。有一回,他們去鄰村趙莊看戲,魯迅日後是這樣回憶的:“一出門,便望見月下的平橋內泊着一隻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雙喜拔前篙,阿發拔後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艙中,較大的聚在船尾。待到母親出來吩咐‘要小心’的時候,我們已經點開船,在橋石上一磕,退後幾尺,即又上前出了橋。於是架起兩支櫓,兩人一枝,一里一換,有説笑的,有嚷的,夾着潺潺的船頭激水的聲音,在左右都是碧綠的豆麥田地的河流中,飛一般徑向趙莊前進了。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裏。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踴躍的鐵的獸背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他們換了四回手,漸望見依稀的趙莊,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還有幾點火,料想便是戲台,但或者也許是漁火。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漁火;。正是對船頭的一叢松林。過了那林,船便彎進了叉港,於是趙莊就真在眼前了。最惹眼的是屹立在莊外臨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戲台,模糊在遠外的月夜中,和空間幾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畫上見過的仙境,就在這裏出現了。”

魯迅的作文 篇2

這學期的語文課,我們學習了好幾篇與魯迅相關的課文,例如《少年閏土》、《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等,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魯迅小時候是怎麼學習的呢?帶着這個問題,我們一家來到了位於紹興的三味書屋。

魯迅小時候學習的地方就在自家院子旁,叫“三味書屋”,還請了一位叫壽鏡吾的老師教書。壽鏡吾為人正直,教書有方,在當地小有名氣。魯迅每天都和幾位同學一起學習,一起玩耍。

書屋裏面共有五張桌子和一張茶几,中間的一張桌子是老師壽鏡吾的,上面還擺着一把戒尺;其餘四張桌子則是學生坐的,散佈在教室的四個角落;而那張茶几,則擺在老師桌子的後方,上面有一幅山水畫。左上角的一張木桌就是魯迅曾經學習的地方。據説以前魯迅的位置是靠近大門的,但是一下課就有幾位同學在門旁跑來跑去,非常頑皮,他覺得太吵,影響了他的學習和休息,於是他就要求將座位換了。

在魯迅書桌的右下方,有一塊玻璃,下面刻了個“早”字,還有來歷呢!原來有一次,魯迅因為貪睡遲到了,被先生用戒尺打了手掌心。這滋味可不好受啊!於是,魯迅就吸取教訓,在桌子的右下方刻了一個醒目的“早”字(雖然現在不能在桌子上亂畫亂刻,但以前好像沒那麼講究),來時刻提醒知己別再遲到了。

魯迅還做了一個“三到”書籤,夾在自己的書中。書籤上寫着“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告訴自己,讀書時心、眼、口要一起用,這樣效果才會好。

原來一代文豪魯迅先生的背後也有這麼多平凡的小故事,對我們今天的學習和生活不是很有啟發嗎?

魯迅的作文 篇3

這是一幢普普通通的三層樓石庫門房子,位於虹口公園附近——山陰路132弄9號。它與周圍的房子差不多:坐北朝南,紅磚牆,黑鐵門。若不是鐵門右邊掛着“魯迅故居”的牌子,真想象不到偉大的魯迅曾在這裏住過。

推開鐵門,有一個小小的空地,就是魯迅《給顏黎民的信》中提到的“四尺見方的一塊泥土”。走過窄而短的通道,便進人了客廳。

客廳裏的東西都很陳舊了。正中是一張西式餐桌,周圍有6把椅子。會見客人時,魯迅總是坐在那把靠近門口、背朝外、面朝內的椅子上,為的是遮擋鐵門外反動特務的視線。客廳裏還有縫紉機、書櫥、書桌等。書桌上方掛着一張我們最熟悉的魯迅晚年的照片:瘦削、蒼白的臉上顯示出倔強和堅毅,深邃的眸子裏透露出對敵人的毫不妥協、對革命的無比忠誠。

往北走過客廳後面一間用餐室,向左轉,踏上幾格樓梯,便到了二樓。再向右拐,走過一間小小的貯藏室,就看見魯迅的卧室了。

卧室也是魯迅的工作室,不到20平方米,靠東牆有一張可以掛蚊帳的老式鐵牀、一隻書櫥;靠北牆有一隻衣櫃;靠西牆是藤椅、茶几等。朝南有一排窗子,窗下放着一張普通的寫字枱,上面放着老式枱燈、眼鏡、筆墨紙硯等,其中最珍貴的是一支極普通的“金不換”毛筆,當年,魯迅就是用“金不換”寫下了一篇篇使反動派和“正人君子”膽戰心驚的文章。靠窗的牆上還掛着一本日曆,上面一張是“1936年10月19日”,靠牆桌上台鐘的指針停留在“5時25分”上——這是魯迅逝世的日期和時間,它是魯迅戰鬥一生的最後見證。

三樓南面是魯迅兒子海嬰和他保姆的住房,隔壁北面的小房間曾是魯迅祕密會見和保護共產黨人的地方。

解放後,為了永遠紀念魯迅,魯迅故居經過徹底整修,從1951年起對外開放。現在,每年都有許多人來這裏參觀,表達他們對偉大魯迅無比熱愛、敬仰之情。

魯迅的作文 篇4

“這寫的都是些什麼?錯別字連天,還能自己造字呢!根本看不懂,真無聊。”

當年學習《從百草原到三味書屋》時我發出如此感慨,“魯迅”這個詞在我的心中早已留下深刻的印象。像什麼文學家、革命家、思想最深刻的人、“民族之魂”這類字眼常常出現在考試卷中,當時由心底發生出的情感只是厭煩,他的文章就如同他的人一樣,晦澀難懂。

想要去了解他是因為偶然的一個視頻。講的都是些民國的大文豪,其中給我留下影響最清晰的便是魯迅,他説:“他魯迅罵人與我周樹人何干?”自此便生髮出幾分興趣,再讀他的文章時漸漸發覺其中趣味,充滿真實趣味的文段不在少數。

但這些僅僅是浮於表面的事物,真正能讓他被譽為“民族之魂”的深刻思想被我所發現瞭解,悉知、崇敬。那是今年暑假的事情了。

《覺醒年代》一部講述從新文化運動開始各路愛國人士相識、相知,為自己堅持的信念而走上了不同人生道路的故事。這讓我進一步深入地瞭解到“魯迅”二字在那個年代乃至現如今到底意味着什麼。

重拾課本我翻閲歷史文獻,查找相關時代背景欲跨越萬年,去讀懂他。回看《故鄉》充滿了對舊社會的諷刺與厭惡,以及對未來那個美好社會的期盼與嚮往。

再讀《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心中激盪着的是滿腔的愛國熱血,充盈着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獨有自豪感,細品《孔乙己》悲劇的背後韻藏着的是封建社會對文人學士的摧殘與迫害。

他帶領着那一時代的民眾思想之覺醒,現如今網絡流行詞新增了一個“當代魯迅”來比喻那些思想深刻的人,可見他對中國的影響之深遠,我永遠不會忘記,那句“救救孩子”,以及他背後的心酸與希望,我似乎懂你了,影響這一詞並非他神筆而是刻意為之。

我們如今這盛世正是像魯迅先生這樣的人一點點地同惡勢力抗爭所奪來的,我們現如今的生活便是他們的續集……

這盛世如您所願!

魯迅的作文 篇5

在白雪紛飛的魯鎮,似乎沉浸在温馨而又和諧的氣氛中。在清脆的爆竹聲中我認識了祥林嫂。

當祥林嫂在問我們:”一個人死了之後,究竟有沒有魂靈?“之時便下了必死之心了吧。在她穿着襤褸的衣衫邁開步時,世界便沒有祥林嫂這個人了,如那些飄落的雪花燃燒至盡。她是一個一生都經歷着痛苦與折磨的女子,她努力地工作,受到了四叔家人的喜愛。可是她的婆婆一行卻打破了她原本平靜的生活,婆婆逼她嫁人,卻只為了那麼幾注錢,祥林嫂幾乎拼上了自己的性命想要打破這個黑暗的現實,可還是絕望了。她很愛自己的兒子,當阿毛被狼吃了的時候她頓時覺得自己的生活沒有了希望,當談到阿毛,她總是哭着不停地説”我真傻,真的。“”唉唉,我們的阿毛如果還在,也就有這麼大了。“也許她能帶着殘留的一點光芒也很不容易了吧。

在我看《祝福》以前,我只知道魯迅是一個愛國和捍衞人民自由的領軍人物。他是因為剛正不阿的思想而在人民心中根深蒂固,但是《祝福》使我改變了看法。他用悲涼的手法,用環境和語言襯托他的思想,把聖潔的雪花寫的讓人滿目蒼茫,身臨其境。他把自己的思想毫無保留的表達在他的筆下,書寫着一段段的傳奇。

《祝福》這個題目,也許就是從委婉而輕柔的角度,一筆流暢的勾勒出這幅油畫。抨擊了黑暗社會的腐敗與婦女所承受的不公。也許這樣更好罷,祥林嫂必然是帶着笑容離去的罷,這樣的她卻是解脱了,猶如璀璨的流星,散發出今生所有的光芒,在深邃的夜空中滑落。只是為了將這一刻的天空照亮,留下一抹金色。

魯迅的作文 篇6

魯迅,曾於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一文,隨即國內便引起了巨大轟動,文學界似乎也開啟了新方式。可是,前世文人發表如此多的文章,為何魯迅先生後來可得如此高成就?為何他的文章可得如此多人關注與稱讚?那便是因為:他在人人説假話的年代,卻説了真話。

有很多人都將魯迅當做自己的偶像,我恰巧也是。但又與現代“偶像”不大一樣,我們追求的更多是魯迅先生的那種精神與他所散發出的魅力。魯迅先生貪精神食糧,我們也正像他一樣,貪他的精神食糧。

於是,便有人説:“你若覺得迷茫,不妨讀讀魯迅”。的確也是,魯迅先生的每一篇文章,每讀一遍都能讓人有新的體會,他的語言也不像其他大文豪一般故作深奧,他更提倡“懂”,他的語言從來都是幽默風趣,且又正義無畏,他愛為這世間受盡不如意的人打抱不平。他也曾評價郭沫若道:“遠看是狗,近看原來是郭沫若。”

魯迅先生生活的年代正是封建剝削的年代,官僚地主們自是與舊中國的清政府一同腐敗,而魯迅先生又怎會同流合污?他不願像其他人一般活的渾渾噩噩,他即使在那樣的年代也要活的明白。他棄醫從文,提倡實業救國,他看事情很明白。他也很明白,他要救,他要救國,要救這些昏昏沉沉的民眾,要打開他們思想的閘門。

古人都説:“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魯迅先生從小上私塾,是受過教育的人,自是明白這種習俗在以前是有多重要。那麼,可想而知,當他剪掉具有封建專制和傳統壓迫的辮子時,是下了多大的決心。也是從那時起,他正式踏上了救國之路。是什麼在支持魯迅先生呢?我想,是他心中希望中國不再落後的那份願望,是他希望願望變為現實的那種強烈的愛國心。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是魯迅先生一生的寫照,他的精神也正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我認為臧克家的一句話便是用來形容魯迅先生的:“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着。”魯迅先生的精神正在我們的中華源遠流長,他是我們中華的民族魂!

魯迅的作文 篇7

初讀這題目,可以這樣理解:閲讀,即品讀,而魯迅,則是大家眾所周知的人物;閲讀魯迅,獲得感悟,就應從魯迅的思想開始讀起。

我曾讀過魯迅一些作品,為他進步的思想感到振奮,為他犀利的文筆感到讚賞,為當時人的迂腐、愚昧、無知而感到心酸!

我可憐孔乙己,那個生命不值十九文錢的苦學者,從“擺”到“摸”出錢的變化,表現了他日益頹廢,到最後的死,也任然沒有獲得人們的肯定。除了欠掌櫃十九文錢,竟沒人記得他。

我感歎《傷逝》中子君和涓生可悲的愛情,由於受到封建社會所遺留下來的可悲的思想影響,子君帶着對心愛之人的不捨與對現實社會的仇視,離開了傷心欲絕的世界。

我憤慨於《狂人日記》中那幫人吃人的醜惡嘴臉,他們身上每一個毛孔都散發着腐朽、骯髒的氣息;那些不認親情,沒有感情的人,就是社會的寄生蟲。

很多次,魯迅先生以筆代戈,一次又一次將利劍插入敵人的要害裏,準確而敏捷。他像一面鏡子,將那個社會的腐朽、骯髒完整地反射出來,展現在我們眼前。他帶領人民在《彷徨》裏探索,在《吶喊》中前進,在《藥》裏思索。閲讀他,就像一陣春雨,將自己的思想洗得乾乾淨淨,並散發着新的、閃耀着的東西。而閲讀他的思想則更是理致易明,讓自己有所進步。

在閲讀魯迅的同時,我看到了百草園的美麗;看到了沾着革命者獻血的饅頭反襯出的社會;看到了祥林嫂悲慘的人生。是的,閲讀魯迅,就好比閲讀了自然,閲讀了社會,閲讀了人生。

魯迅是一本耐讀的書,永遠的閲讀,就會有永遠的收穫。品讀魯迅,就像品嚐咖啡,香濃縈繞於心頭。

魯迅的作文 篇8

偉大——這就是我對魯迅先生的第一印象。他“俯首甘為孺子牛”日夜為改變民族的命運而忙碌着。身體瘦弱的他卻是文學上的巨人。魯迅先生幽默,且不乏親切。他憎恨黑暗如魔鬼,而且處處為他人着想,淡化自己。在我看來,他是平凡而偉大的人!

魯迅先生逝世的時候,終年才55歲,卻寫出了無數經久不衰的書:《阿Q正傳》、《狂人日記》、《彷徨》、《墳》等作品廣為流傳。但被世人所敬仰的魯迅先生卻總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魯迅先生的房間必定是最“熱鬧”的時候,他正演奏着“文字交響曲”希望這一首首動聽的曲子能喚醒麻木不仁的中國人。

魯迅先生在日本學醫時,意識到中國人“中國人的病不在身體上,而是在心理上。”於是他決定拿起筆,通過自己的文章來呼籲所有的中國人,所以有的人説:“魯迅先生的筆是同黑暗作鬥爭最厲害的武器。”

人們把魯迅先生譽為“民族魂”,原因是魯迅先生或者是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他給人民當牛做馬,卻毫不驕傲,更不曾騎在人民的頭上高呼:“啊!我多麼的偉大!”所以,羣眾們把他舉得很高,很高。魯迅先生從不突出自己的地位,賣弄自己的知識。他只是默默地接受人們給他的榮譽和讚賞。

就像魯迅先生所説的:“有一分熱,發一分光。”魯迅先生,魯迅先生的文章永遠是中國歷史上最璀璨耀眼的光芒。

我是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習魯迅先生的文章的,從《三味書屋》到《藤野先生》再到現在的《藥》,算算大概也有五六個年頭了:以前年紀還太小,不能完全明白文章的韻味,只是人云亦云地跟着老師説,説當時社會的黑暗,説人性的醜惡。可是,現在自己也真的能夠明白那是一個多麼黑暗的社會,心中有恨,恨民眾的麻木,很人性的冷漠,更恨自己沒有生在當時,也同樣為醫國醫民奉獻熱血與青春。

魯迅的作文 篇9

我國有這樣一位大文豪:他常常身穿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鬍鬚成隸書“一”字,時時刻刻的精神抖擻的豎着,時時刻刻的為人民服務,時時刻刻的為祖國的命運着想。偉大的領袖毛澤東主席曾經評價他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學家。他的座右銘就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啊,他就是——偉人魯迅,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魯迅先生逝世的時候,終年才55歲,卻寫出了無數經久不哀的書:如《阿Q正傳》、《狂人日記》、《仿惶》、《墳》等許許多多著作廣為流傳。魯迅先生總覺得自己做的還不夠好。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魯迅先生的房間裏總是亮着一盞燈,魯迅先生的背影在那兒匆忙的寫文章,還不斷的發出一陣陣咳嗽聲……就這樣魯迅先生珍惜時間、珍惜生命,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寫作,為我們的後代做出了榜樣。同學們,我們一定要以魯迅先生為榜樣,發奮學習,多做好事,真正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魯迅先生無論什麼時候都不怕困難,他以堅持不懈的勇氣與黑暗的勢力作鬥爭。他是我們祖國一顆璀璨的明珠,他是進步青年永遠的導師。啊,魯迅先生為我們祖國的革命事業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魯迅先生還常常關心青年、愛護青年,對青年的進步更是無微不至的關心。他給予那些失落的青年像父愛般的慈祥,温暖的關懷。他還親自接待了來訪的青年500多名,親自給青年回信500多封,幫助過的青年更是不計其數。是啊!在魯迅先生的幫助下,有許許多多的青年走向了革命的道路,有許許多多的青年走向了文學的道路,更有許許多多的青年成為著名的文學家。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更是人生幸福的伴侶。最近我讀了許許多多的魯迅的作品,讀後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了魯迅的偉大。同學們,在現實的社會中,我們一定要以魯迅為楷模,幫助他人、珍惜所擁有的時間,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牢牢記住魯迅先生所説的:“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實實在在的做一個對社會上有貢獻的人。

魯迅的作文 篇10

敬愛的魯迅先生:

您好!

魯迅先生,您是一位眾所皆知的大文豪。在您寫的書中,字裏行間,透露着一股濃的書香。我們將您看成了學習榜樣,學習您的作文,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品。

魯迅先生,您是一位心地善良的人。我在學習中學到關於您的課文,您為那位愛看書的年輕人給予的買書優惠以級送書的善舉,讓我感動。

你是一位文學家,在有生時,著作了不少名著。現代人們都很愛看您的書,因為那每個字之間都有深刻的含義;每一句話都是那麼的通暢流利;每一段都寫出了您的心聲。當我走進人山人海的深圳書城《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狂人日記》《朝花夕拾》等書籍琳琅滿目,它們陳列在文學名著的書櫃上,人們走過都要拿出它來細細品味一番。

您珍惜時間,每一個時間都被您視為生命,正應驗了您説的一句名言珍惜時間就是珍惜生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在一件事中,也能應驗您的名言:有一次,您的朋友來您家,想與您聊天喝茶,而您卻拒絕了。在細心的思考文章的您不想浪費時間,便拒絕了他的請求。唉,與您相比,在生活中浪費時間而卻不知的我,應該好好想您學學了!

您有愛心,在我所知道的事蹟中,這些事蹟已經能讓我感動的流淚了呢!有一次,一位拉車的人腳應在奔跑中踩到了碎玻璃,玻璃扎進腳中,血留不止。您看到了,立馬出來,拿着紗布等醫療的用品,在一個這也比您卑微百倍的人面前蹲了下來,幫他療傷。您不顧職業的分歧,只為了別人的身體,您還將一些錢給了他,讓他回家好好休息。我還經過您的保姆所講,説您每夜裏都咳嗽,還堅持寫書。不但如此,您還讓她早點休息,不讓他乾重活。我不經留下了眼淚,您的善舉讓我的眼眶濕潤了。

現在,您已是天堂的靈魂了,但您的一切善舉,所有書籍,每一句名言都永留人間。我還要為全世界人民,為您説聲:謝謝!

我就寫到這了,唉,應為我不像您,魯迅先生作文寫得好啊!

您的在天之靈笑口常開!

魯迅的作文 篇11

他,總是穿着一件樸素的小白褂,平平直直的頭髮直立在他的頭上,嘴上“一”字形的濃濃的鬍子,看起來很顯眼。他的身軀是瘦小的,當他對你伸出手來時,你看到的,就是一個十分瘦的,瘦得連血管都清晰可見的,長滿老繭的手。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句話説出了我的心聲。的確,魯迅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用大半輩子的精力,寫了很多文章,幫忙過很多人,只為了別人,而從來不關心自我。

詩人臧克家的《有的人》裏,運用了比較的手法,熱情地歌頌了熱愛人民、造福人民的大文豪——魯迅;無情地鞭撻了剝削人民、危害人民的反動統治者。詩中的“俯下身子”把魯迅的精神表達得十分充分,刻畫了魯迅崇高而感人的形象。

在我學過的課文裏,魯迅先生以往救助過一位受傷的車伕。他可是一名出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竟能俯下身子,並且半跪着,用他那瘦小的手,為一個社會地位十分低的車伕來治傷,並且當時可是狂風怒號,在寒冷的陰暗的天空下,使得魯迅充滿老繭的手上,又多了一層霜。

魯迅先生一生寫了好多書,文章。他工作起來一點也不厭倦,整天寫作寫到晚上,從晚上又寫到天亮。魯迅認為,時間等價於生命,不珍惜時間就是不珍惜生命,僅有利用好生命,不浪費一點時間,人生才不算白費。他願意把自我的一切貢獻給革命事業。他把筆當做武器,把欺壓人民、作威作福的反動派作為敵人,不浪費生命,和敵人做了一次又一次的鬥爭。

他在我的眼中,就是一個一心為人民的,有着堅強意志的,珍惜時間的卓越的思想家、文學家、革命家。

魯迅的作文 篇12

中國作家莫言摘得諾貝爾文學獎桂冠。這是華人首次登上世界的最高領獎台,一時間便引發無數熱議。殊不知,早在莫言之前,就有一位聞名中外的華人大文豪會獲此殊榮。

他就是魯迅。一位家喻户曉的大文學家,大學者,他的作品紮根於現實,起源於生活,深深影響了數代華人,也讓中國文學首次屹立於世界文壇。

他是新時代文學奠基人,引領了從中華古文學到新時代文學體系的偉大歷史性轉變。1918年5月,他首次以,“魯迅”筆名發表了現代文學史篇中。第一部白話小説——《狂人日記》率先打破古文學壟斷局面,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在其領導下,中國文壇湧現了一批批星耀之才。乃至此後的幾十年裏,仍是羣才輩出,爭相輝映。

他塑造了諸多文學經典形象,至今仍給我們以深刻印象。他筆下的人物多形象鮮明,個性十足。如在《吶喊》中調皮機靈卻不失純真的“孩子王”雙喜,為人仗義、個性鮮明的阿發。這些人物,都讓我們感到親切有趣,但同時,魯迅的筆下也不乏美物美景,新奇、美麗的百草園、枯燥古板的三味書屋、精彩好看的社戲,還有烏篷船、羅漢豆等。這都讓每一個讀者感受到自由、快樂的氛圍。

除此之外,魯迅更是一位偉大的無產階級思想家、革命家。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這便是魯迅一生正直、剛正不阿的最好肯定。他面對敵人冷酷無情,敢於與權貴鬥爭;面對人民,他滿腔熱忱,一心為民,欲救民於水深火熱之中。

魯迅一生淡泊名利,不屑與好強為伍。他果斷拒絕來自世界文壇最高領獎台的邀請,為的是一份民族骨氣與倔強。

魯迅,他不僅是博學多才的文學家,更是民族的錚錚鐵骨漢子。

魯迅的作文 篇13

我最喜歡的中國作家——魯迅

隸體“一”字鬍鬚,筆直的頭髮,黃裏帶白的面孔,牙黃羽紗的長衫,左手裏的那支黃色煙嘴,這是他留給我們的形象,雖然很普通,但他精神抖擻的模樣足以讓我們永生難忘。雖然年代已久遠,雖然我並沒有真正見過魯迅先生,但從這些文字中,我依然能感受到他的正直與嚴肅。

每個人都有自己最喜愛的作家,而我最喜愛的作家就是魯迅先生,一個被稱為“民族魂”的中國偉大作家,我喜愛他的文字,更喜愛他的精神品質。

魯迅先生的作品還有很多,從他的作品中我能感受到封建舊社會的黑暗,以及他想拯救中國的決心,他的文字充滿着愛國情懷、流淌着熱血。他感染着當時的中國人,讓人民的思想得以進步、讓中國的社會得以走向光明,這也就是我真正喜歡魯迅先生的原因。

先生本是學醫的。他開始只是想單純的通過提高國民的身體素質從而使自己的國家強大起來,擺脱被奴役的命運。後來,先生髮現:一個國家想要強大起來就必須要有一定的思想覺悟,否則就算在強大,必須改變像現在一樣被奴役的悲慘命運。所以,先生棄醫從文,為的就是從思想上解放中國人民!喚醒中國人民站起來反抗一切壓迫的決心。

魯迅先生敢於和黑暗的、落後的傳統以及反動的勢力做最堅決的鬥爭,敢於一針見血地指出民族和時代的弱點。他能站在前所未有的高度、從前所未有的深度剖析民族的劣根性和短板。魯迅先生的精神品質是高尚的,令人生畏的。我喜歡他的精神品質,並且會向他學習。

魯迅先生以筆代戈,奮筆疾書,戰鬥一生,被譽為“民族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一生的寫照。我喜愛魯迅先生,喜愛他的精神品質,喜愛他那副精神抖擻的模樣,喜愛她反對舊社會的凜然,喜愛他犀利又帶有召喚力的文字,喜愛他對文學的熱愛以及認真…

總之,魯迅先生就是我的最愛!

魯迅的作文 篇14

我慢慢地合上了語文書。

突然,魯迅樂於助人的畫面又再一次浮現在我的腦海裏!救助車伕、關心女傭……這一切都是對魯迅助人為樂的真實寫照呀!“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體現出了魯迅對反動派統治者絕不屈服,而對人民大眾甘心像牛一樣俯首聽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頑強革命鬥爭精神。不但,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魯迅可貴的精神,如:“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句話寫出了魯迅先生崇高的勇於開拓的精神,勇於開創美好的未來。魯迅出生與封建沒落的家庭,但他並沒有向貧窮屈服。

他有筆作為武器,戰鬥了一生,被人們譽為“民族魂”。他不怕迫害與追殺,勇於革命到底,他用筆作為利劍斬斷黑暗的枷鎖,釋放美好的光明。他總是戰鬥在第一線,為的就是揭示反動派統治者的罪惡。魯迅他為我們做出了很多很多,不過,他覺得能還老百姓們一個安寧,和諧的家園便是最好的報答了。甚至,魯迅先生臨死前還説:“忘記我,管自己的生活去。”這麼一個偉大的人我麼怎麼可能忘記他。我被魯迅先生所做的一切感動得哭了。魯迅先生總是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

魯迅先生你的名字將永遠被人們銘記於心,永遠的銘記於心,永遠……

魯迅的作文 篇15

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題記

星河滾滾,青史翻轉,中華民族每遇劫難之時,總有無數愛國志士、思想大師應世而出。杜甫,岳飛,文天祥,左宗棠……這些名字在歷史的長卷中閃耀,然而當史卷繼續翻轉時,我發現在近代中國有一段沒有名字的歷史,在那裏,我遇見了魯迅。

百草園天真

在一塊長滿雜草與皂莢樹的園子裏,一個年幼的孩子在牆邊翻泥磚觀察磚下的昆蟲。這孩子便是童年時的魯迅,童年時的魯迅生活充滿着童趣,一個小小的百草園成了他的快樂之源,他在這裏翻泥磚,玩昆蟲,聽傳説,捕禽鳥,十分快活。在百草園中,我遇見了一個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魯迅。

江南水師學堂勤奮

時光流逝,轉眼魯迅已經成長為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此時的魯迅在破舊髒亂的江南水師學堂學習,環境的惡劣並不能掩蓋魯迅對知識的渴望,魯迅常用自己的的獎章來換取筆,紙和辣椒。寒夜讀書之時,精神疲憊之際,就用辣椒來驅寒提神,在江南水師學堂,我遇見了一個勤奮拼搏,求知若渴的魯迅。

仙台愛國

隨着魯迅父親的病逝,一顆學醫的種子在魯迅的心中埋了下來,於是年輕氣盛的魯迅來到了日本仙台求學,然而,求學之旅並不像魯迅想的那麼順利,“匿名信”事件與“看電影”事件讓他深深的認識到,即使他的醫術再高超,醫治的也只不過一個受洋人擺佈的行屍走肉罷了。關鍵在於開化民智,於是青年的魯迅決定棄醫從文,對自己寄予厚望的藤野先生回國進入文學領域,在日本仙台,我遇見了一個不懈追求、憂國憂民的魯迅。

故鄉悲憤

深冬的一天,我來到了魯迅的故鄉,在這個破敗蕭索的村莊,我看見了已年入中年的魯迅,此時的魯迅,在經歷了物是人非與人生百態後,內心充滿了對舊社會的憎惡和對新社會的希望。“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捨己為人的決心;“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輕蔑;“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的憤怒與無奈,都包含在這蕭索村莊中的背影記憶中。在魯迅的故鄉,我遇見了一個疾惡如仇、奮筆疾書的魯迅。

輕掩史卷,閉目間魯迅的每一個形象都浮現在我腦海,從一個單純快樂的孩子到一個嫉惡如仇的民族鬥士,在那段黑暗的歷史中,魯迅是筆的巨人,革命的高標。魯迅,就是我們中華民族最閃亮的座標!

魯迅的作文 篇16

卡爾維諾先生的《看不見的城市》曾有這樣一句話:“地獄不一定存在,要是真有的話,它恐怕就是我們每日生活的人間”。近代中國就是那樣一個充滿灰燼的地獄,但灰燼深處也是有餘温的,不是嗎?魯迅就是那帶着餘温的光影,或許渺小,但照亮了一片天地。

舊中國就是一個吃人的黑暗存在,它讓人喪失理智,讓國人自相殘殺。魯迅先生深深體會到了國人的愚昧,無知,最終走上“棄醫從文”的道路去喚醒國人內心那僅存的若有若無的良知。他的小説《吶喊》、《彷徨》把目光集中到了社會最底層的勞動人民,描寫他們在黑暗社會統治下的苦難生活,但更讓他所痛心的是他們精神上的麻木,逆來順受。

善良而又迂腐的長媽媽,勤勞而又愚昧懦弱的祥林嫂,袖手旁觀的國人,悲苦的華老栓,魯迅對他們與其説是痛恨,不如説是充滿了“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關懷。從文字中我能看出魯迅很愛他們,希望他們能夠醒悟,自己能夠自強不息,自主獨立,能夠真正擁有做“人”的原則,而不是苟且偷生,就像魯迅在《狂人日記》結尾所説:“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魯迅先生自己也曾説:“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人們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

強者自救,聖者渡人。魯迅先生毅然決然拋棄自救,而是救贖國人。

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的中國,想要救人可謂難於上青天!況且這些社會底層人羣彼此之間也缺乏真誠的同情,對他們同類人的悲慘命運投來的是袖手旁觀甚至嘲笑的態度。他們連自救的想法都不曾有,又何來旁人能夠真正救贖?正是“你若自己想站起來,別人打都打不倒你,但你若沒有那個決心,別人拉也拉不動你”。“你們立即改了,從真心改起!你們要曉得將來是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多麼鏗鏘有力的話語,卻不能敲醒國人愚昧的心!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也唯有“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了。

魯迅先生的文章就像是利刃,我們必須慢慢的去磨讀,我並沒有讀完所有,但先生的一些思想卻潛移默化轉移到了我的腦海中。如果讓我用一句話來形容魯迅,那麼我想林則徐曾説的一句話“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最為合適不過了。

魯迅的作文 篇17

這學期,我們語文課本有一個單元是專門寫魯迅的。有的課文是他寫的,有的是寫他的課文,在課後我又蒐集了有關魯迅的資料,魯迅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魯迅出生於封建沒落家庭。早年他到日本留學學習一些醫學。不久,他因為看電影時他的同學污辱中國人為“東亞病夫”,發現如果不醫治人們的心靈,就算所有的中國人都健健康康,也阻止不了帝國主義者“瓜分中國”,於是,他充醫從文,以筆作劍,劃破了籠罩在中國人頭上的黑暗,發出了起義的吼聲。

最讓我無法忘記的是他對待敵人和對待勞動人民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他曾經説過: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這是魯迅先生一生的寫照。這讓我感受到了魯迅先生“韌”的戰鬥精神,他一生都是在拼時間,都是為了我們勞動人民。他説,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這句話讓我明白了不僅要把時間當作生命珍惜,還要擠“零頭布”時間。把它們充分利用起來,這可以讓我們幹很多事。

一張黃裏帶白的面孔,隸體一字似的鬍鬚,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這就是我們心中的魯迅先生,為勞動人民時時刻刻操勞着的魯迅先生!

魯迅的作文 篇18

真是晴天霹靂,在南台的宴會席上,忽然聽到了魯迅的死!發出了幾通電報,薈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開往上海的輪船。22日上午十時船靠了岸,到家洗了一個澡,吞了兩口飯,跑到膠州路萬國殯儀館去,遇見的只是真誠的臉,熱烈的臉,悲憤的臉,和千千萬萬將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與緊捏的拳頭。這不是尋常的喪葬,這也不是沉鬱的悲哀,這正像是大地震要來,或黎明將到時充塞在天地之間的一瞬間的寂靜。

生死,肉體,靈魂,眼淚,悲歎,這些問題與感覺,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魯迅的死的彼岸,還照耀着一道更偉大,更猛烈的寂光。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羣;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因為魯迅的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國還是奴隸性很濃厚的半絕望的國家。魯迅的靈柩,在夜陰裏被埋入淺土中去了;西天角卻出現了一片微紅的新月。

魯迅的作文 篇19

魯迅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一個神聖的名字,像所有被推到高處的神話人物一樣,在魯迅周圍始終有一種威懾的氣氛和蠻橫的力量,他是作為一個不可言説的奇蹟存在的。

説到魯迅的精神,就是以筆為投槍和匕首,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半殖民地人民最可貴的品格,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與之相聯的形象便是孤憤、激昂、單槍匹馬。前面是一眼望不到頭的明槍,身後是飛蝗一般放不完的冷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是魯迅決心以滿腔的熱血澆醒世人的決心和意志的真情流露:“橫眉冷對千夫指,俯着甘為孺子牛”,是魯迅對敵人堅決鬥爭的態度和對人民無限深情的真實寫照;“讀生無奈日奔馳,有弟偏教名別離,”是魯迅對親情的珍愛,對殘酷的鬥爭的最清醒的認識;“忍看同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是魯迅面對敵人殘酷殺害革命青年無比仇恨的最有力的回擊……他給中國文學的大河開闢了一個新的支流,他不會因為舊物的羈絆而停止探求新事物的步伐。新文藝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他都站在最前面。

他獨自在黑暗中摸索着,常常“碰壁”,碰扁了鼻子。他無時無刻不在探求着、實踐着。他以最大的力量,把最簡單的文字、感情、思想,容納在一兩千字裏,像一塊玲壠的瘦石,但永遠新鮮,永遠清晰,永遠軟中透硬,永遠厲害而不粗鄙。中國人民虔誠地崇拜着魯迅。因為他是在國人需要精神支柱的時候挺身而出,頂天立地地站在華夏大地上的。魯迅先生的精神,至少讓三代中國人靈魂受到洗禮。魯迅先生的精神,滲透了中國的每一寸土地。他偉大,他堅強!

魯迅的作文 篇20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但是,在近現代的中國,在現代文學史上,有一個人,永遠不能跨越,不能忽略!他就是魯迅!先生的名字,曾喚醒了多少沉睡的心靈,燃起了多少人的希望,激起了多少人的鬥志!先生參加各種民族革命活動,曾經漂洋過海,一路追尋到日本求醫,希望拯救國民的體魄,健壯國民的體質,讓世界重新審視這頭沉睡的東方雄師!但是,當強健的國民在窒息的鐵屋子裏沉睡,在行將沒落的帝國裏面對即將毀滅的命運而麻木不仁,先生的心靈震撼了,他毅然放棄了醫學救國的夢,拿起了一支鏗鏘有力的筆,走上了文藝救國的艱難征途!

他“橫眉冷對前夫指”:他的文字是投槍,他發射一串串猛烈有力的子彈,靶心是舊社會的黑暗和腐敗;他的文字是匕首,用犀利辛辣的刀鋒刺向敵人的心臟。他“俯首甘為孺子牛”:他把寬容和愛都無私的給了民眾,給了青年,給了戰友!他關注《故鄉》的變化,他同情《孔乙己》的遭遇,他為青年的犧牲哀痛,提醒世人這是《不能忘卻的紀念》,他為革命先驅者搖旗《吶喊》……他吃下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他是我們民族的脊樑,是我們中國精神的支柱!看着先生的文章,胸腔中湧動的除了憤慨,更多的是對人生的思索和對家國的責任;讀着先生的身世,心海里翻滾的除了傷悲,更多的是奮鬥的激情和開拓的勇氣!

先生的"百園"已經荒蕪在歲月的風沙裏,而我心靈的田地裏卻永遠有一塊水草豐茂的樂園,它開着純真的童年之花,佈滿孩提時代天真爛漫的青草;先生的"故鄉"已經在時光的河流裏改變了最初的模樣,可是我記憶的河牀上依然流淌着關於希望的烏篷船,我靈魂的水面上,依然閃爍着關於世上之路本是人開拓而有的浪花!先生的那"一件小事",在漫天翻飛的書頁裏也許已漸漸湮滅,但是,我腦海的收藏夾裏卻永遠珍藏着這樣一件微小的事情,一直珍藏着先生勇於自我解剖的精神,這是一罐值得我用一生的光陰來吸收消化的精神養料!先生,您筆下的祥林嫂已經在魯鎮新年的鞭炮聲裏悄然遠去,一個人人平等的新時代已經赫然挺立在新世紀!先生,您也無須再為鬼神究竟有無的問題而傷神費力,神五""神六""神七"已經在太空給我們做了最正確的解答!先生,您一生追尋的強國救民的夢想已經在我們這裏變成現實:看,2008,四川汶川,大地無情的撕裂了我們的家園,而我們的民眾卻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用無私的愛和赤誠的心捍衞了民族的頑強不屈,讓世界看到了一個勇敢無畏的中國!看,2008,北京奧運會的閃耀登場,勝利落幕,在世界的舞台上,我們這頭東方的雄師發出了最有力的咆哮!先生,您的心在未來,在我們這些明天的孩子們身上,先生的希望就是我們肩頭的責任,我們勇於擔當!先生,您就放心吧。我們,新世紀的孩童,新世紀的希望,新世紀的花朵,我們幸福的成長在祖國和諧美好明媚如春的大花園裏,我們正邁着堅實的步伐,向更遠的遠方進發!

魯迅的作文 篇21

鋒利的眉宇間透出一絲尖鋭,正義的目光中閃爍着復興的火苗。魯迅,這個神聖的名字想必早已存在於每個中國人心中。當此時,海面上的風浪又開始劇烈地翻滾,我彷彿又看到心中那雙永不疲倦的眼神。心臟顫動的一瞬間,那些獨特的感覺又重新佔據心頭。品味魯迅的文字,我能感受到一股力量——就像“樹人”這個名字所寄託於魯迅身上的意義一般。

初次品味魯迅,一股不言而喻的苦澀沉浮在舌尖。或許因為當時年幼,總感覺他的文字充滿了晦澀與黑暗。當看到他説“中國大約太老了,社會上事無大小,都惡劣不堪,像一隻黑色的染缸,無論加進甚麼新東西去,都變成漆黑”;當看到他説出“以無賴的手段對付無賴”這等話時,我不禁思索,這真的是那個傳説中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説出的話嗎?除此品味魯迅,我的臉正如吃苦瓜時的痛苦表情,充滿了無數苦澀與疑惑。

種子遲早要長成大樹,而樹芽破土時掙扎的力氣也是難以想象的。當了解了一些魯迅的生平、他的家庭變故、他在看清世態後棄醫從文,彷徨中拿起紙筆匆匆奔向思想疆場時,我似乎體會到了那種責任。初次品味的苦澀還殘留於口中,一種奇特的力氣促使我再次翻開了魯迅的書。

辛辣撲面而來。抨擊社會,抨擊人心。犀利的筆鋒刺開的是血肉模糊的人性。我疑惑着他的疑惑:“國人何以於舊狀況中心平氣和,於較新的機運就那麼疾首蹙額,於已成之局那麼委曲求全,於初興之事就這麼求全責備”,我憤慨着他的憤慨:“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我無奈着他的無奈:“多有隻知責人不知反省的人的種族,禍哉禍哉”!從她的文字裏,我感受到了舊時代中人性裏的自私、狹隘、奴性、卑劣與保守。每當閲讀之後,我總感覺我也成了一位嫉惡如仇的作家,抨擊這社會的種種。現在想來,好不感慨!

時至今日,抨擊社會的文人學者也不在少數,最典型的,比如韓寒,可細細對比二人所求,總感覺魯迅文章中多了一種什麼味道,他自甘為一朵花去做腐草,也不願獨自綻開於高牆。他的文字不是宂長的無奈的哀怨,多的更是對於明日的憧憬。他説“希望是附麗於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這種似是而非的感覺直到讀到“多有不自滿的人的種族,永遠前進,永遠有希望”時,我才明白,這種味道叫做甘甜。或許他並不能拿着真槍實彈衝鋒陷陣,可是深刻的思想卻早已萌發於每個人心中,等待着破土的那一刻。我也將“願中國青年都擺脱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之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不必等候炬火”作為我的人生座右銘,努力向上。

品味魯迅,我看到了一個治療人心的醫生的吶喊,看到炎黃子孫覺醒的眼光,看到了中華巨龍騰飛的光彩;品味魯迅,雖不曾帶給我温飽,卻用苦澀教會我奮鬥,用辛辣教會我愛國,用甘甜帶給我希望!

魯迅的作文 篇22

“踏踏踏”我聽到了走路的聲音,聲音有些沉重。還未睜開眼睛,我便聞到了滿屋子的書香味,等我睜開眼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站在一個圖書館裏。我環視了一下四周,才發現這圖書館有獨特的地方。這個圖書館很老舊,在現代好像都已經不存在了。

當我在圖書館走了一圈,我才看到一個很熟悉的背影,又高又瘦,頭髮豎起,這不是魯迅先生嗎?他穿着一身灰黑的長衣衫。雖然身子那麼的消瘦,可是不管我怎麼看,都感覺他站得很直,不像是那麼容易就被風雨吹垮的人。他的背影就像一顆高大的大樹,讓我看着頓時激動了起來。魯迅先生,我竟然會遇到魯迅先生,不過突然想起來,魯迅先生怎麼可能在現代呢?

我也不管其他的事情了,直接就懷着激動的心情來到了魯迅先生的背後,我小聲地開口:“魯迅先生,是您嗎?”他好像聽到了我的話,頓時回過頭來,我看到他滿臉的皺紋,還有那微微翹起的鬍子。他好奇地問我:“你是?”我連忙笑着回答道:“我是您的粉絲啊!來請教您一些問題!”魯迅先生一聽,頓時明白了,他讓我坐在陳舊的椅子上,和我講道理了。

我問:“魯迅先生,您説讀書的好處是什麼?”魯迅先生連忙回答我説:“讀書可以益腦,益身心,多讀書可以掌握很對的知識和道理,在人生的道路中,擁有好的知識,明白是非對錯,善惡之分,就不會走彎路!”我聽了魯迅先生説的話,頓時明白了讀書的好處,還有重要性,原來讀書這麼重要的啊!

“可是,魯迅先生,我要怎麼才能喜歡學習和讀書呢?”我又開口詢問,只聽他向我解釋:“只要把讀書當做一門愛好,而不是一種任務,不要把學習看成是一件十分難以辦到的事情,這樣學習讀書就容易多了!”我一聽,頓時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啊!正當時,我從魯迅先生那學會了好多的知識,不愧是魯迅先生啊!博大精深的解釋。

我謝過了魯迅先生,他便拿着一本書走出了圖書館。我看着他消失不見的身影,頓時也醒了過來。當我睜開眼的時候,已經不是在圖書館裏了,而是趴在我的書桌上。

當我看着桌子上的那本書,才笑了笑,原來我看到了魯迅寫的文章了,想起魯迅先生説的話,我真的是受益匪淺啊!

魯迅的作文 篇23

深夜死寂。孤燈夜下。翻開先生的書,就立刻觸電似的嚴肅起來。

喜歡先生的文字,是從雜文開始的。真正的喜歡,是追根究底的。單純而真實的喜歡,如同飲一杯茶喝一口涼水,因為我們身體的需索,所以感到愉悦。

讀先生的文字,要以一種嚴肅而嚴謹的態度去讀。

先生的疼痛,是真正來至於骨髓裏的。每一個文字,每一句興歎,每一種情感。都不經過修飾和喬偽,赤裸裸地來,赤裸裸地走。先生的文字,透着冰涼刺骨的殺氣,一種震撼心底的力量。那種感覺,彷彿從遠古的歷史走來。是沉睡千年的青銅劍,破土後的怒號。

一切都已然逝亡,變作空也。這時候,真正由文字產生的情感,就會自心底一點點地泛起來。血液由全身慢慢凝聚到一點,充斥的力量,要衝破血管的束縛似的。這種感覺,要在放下先生的書後很久才會漸漸平息。

興,歎。痛,痛絕;麻,麻木;憤,憤怒。

而先生的捉筆,絕不是當下那些所謂憤青們的憤世。那是真正由靈魂發出來的憤怒。先生,以及先生的筆,也只是做了一個使者,把這一切的情感,歇斯底里地表現出來。

夜讀先生的文字,我是真正的陷入。我的一切,落入先生留下的圈套。不止於我。有很多人,和我一樣,落入這圈套。就做一個真正的俘虜吧。

這一種情感,在我提筆的時候,忽然發現我的敍述欲丟失了,思想凝固了。遺留下的,只是一篇拙陋的殘稿。

這也罷,殘就殘吧。殘與撼,也終是會有路走下去的。因為先生説,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魯迅的作文 篇24

模糊了,糊塗了,迷茫了,魯迅不見了。

——題記

魯迅走的路的終點是真理。沿着魯迅留下的腳印我步步前行。忽然風起雲湧,雷鳴電閃,狂風四起。我的眼睛禁不起狂風的怒號,只得閉上眼睛。接着,一陣轟隆隆的聲音強烈的衝擊我的耳膜,腳下大地也不住的震動。我卻無法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終於等到風平浪靜之後,睜開朦朧的雙眼,卻始終無法相信眼前的景象:只見由書堆積的山連着山,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忽然一個怪物從天而降,走近前去只見“紅豔小説大使”六字分外顯眼。這個怪物説道:“小兄弟,此書如此美好為何還要歷盡千辛萬苦去尋找什麼真理?”原來這些書全是紅豔小説,我不禁勃然大怒,斥道:“紅豔小説永遠也不可能勝過真理。紅豔小説是無色無味的毒藥,慢慢腐蝕人們的精神靈魂,讓他們在麻痺中死去。而你就是殺人不見血的惡魔!”怪物聽完後竟哈哈大笑起來:“哈哈……可笑!我是惡魔?即使我是惡魔,我想問問你始作俑者是誰?我從哪裏產生?要不是讀者喜歡讀作者喜歡寫,那麼今天紅豔小説會如此蔓延?可笑可悲可歎。你們人類除了推卸責任還能做什麼?”我被駁得啞口無言,只得喃喃的説道:“我不管,總之我今天一定要翻過這書山書林尋找魯迅的真理。”“不行。想過去得有一個條件。那就是尋找到魯迅。”“什麼?尋找到魯迅?怎麼可能?開什麼玩笑魯迅不是早死了嗎?”“人死心還在啊!”怪物説完就消失了。人死心還在?對啊,即使一個人死了但他的精神還長存於天地間。於是我返身尋找魯迅。

首先,我決定到一所中學去,畢竟是知識份子瞭解魯迅多一點。呵呵,什麼紅豔大使我一定要將你打敗。拉住了一位匆忙而過的學生,問道:“同學,請問你知道魯迅嗎?”那位學生不耐煩的答道:“什麼魯迅不魯迅?是什麼新遊戲是剛出道的明星還是哪本紅豔小説?”我徹底無語。我又拉住一個學生,那位學生答道:“我不知道什麼魯迅,到是以前流行的一個明星周迅。”我失望極了,不過我不會死心。於是我又拉住許多過往的學生。結果他們初了搖頭就是扭頭就走。只有一位學生稍微説了幾句:“現在魯迅不吃香了,現在吃香的是周杰倫和羅志祥他們。不説了看他們的演唱會去了。”看着他消失的背影我有重種莫名的惆悵。現在的學生怎麼了?

學生這條路不通還有老師啊!於是我來到辦公室,看來看去終於鎖定了目標。那是一位正在興致勃勃看書的看似一表人才,文質彬彬的老師。姑且不談其外貌氣質僅僅從他戴的不知道幾千度的眼鏡也可知其閲讀經驗之高。我走進去後本所欲言,忽然發現此人看的是《金瓶梅》。我頓時覺得一個青天霹靂打在我身上。最終失望憤怒而去。

瞭解熟識魯迅的人找不到,那麼魯迅的精神還可存在於他的書裏。即使世人都背叛魯迅他的書一定不會。來到一家書店,問道:“請問這裏有《吶喊》《彷徨》《狂人日記》等書嗎?”店主拿着一本紅豔小説懶庸的答道:“是魯迅的書嗎?”聽到這麼一句話我欣喜若狂,終於有人知道魯迅了。便興奮的答道:“對啊對啊。”卻不料店主接着説道:“現在啊他的書不流行了。以前我進了許多他的書,放了幾十年了,我也懶得去照料,前不久才發現書已經被蟲咬了,便當作廢品賣了。唉!現在這年月時代變化大啊。你看看今年暢銷的書籍哪本不是紅豔小説哦。現在的時代不看這些書就趕不上時髦了哦。”沒等店主説完,我就垂頭喪氣的離開了。雖然不死心的走了整個城市的書店,答案不言而喻。

魯迅不見了嗎?我找不到魯迅了。我無法得到那真理,因為我過不了那座山。紅豔小説大使説得對,紅豔小説的產生蔓延流行的責任不在於書,而在於人類本身。唉!魯迅的真理誰與我一道去取?

魯迅的作文 篇25

異國,放映廳。影片中的是一張張麻木是看客的臉,呆滯的眼神。耳邊傳來的是一陣陣的譏笑:“支那!支那!”手中的手術刀是否能夠醫治得了人類卑微的靈魂?什麼時候才能喚醒我愚昧的國民?冥想過後,曾經深思熟慮選擇的人生目標就這樣被放棄了。他拿起了“投槍”,拿起了“匕首”,開始剖析國名的靈魂,深刻挖掘國民的'劣根性,喚醒了無數鐵屋中成睡着的人!他,就是魯迅。

棄醫從文,這是一個多麼偉大的轉身。魯迅先生用筆尖刺痛着麻木的人的心,換了無數個筆名,不變的是那顆為了拯救世人的,無私的心。

一本《朝花夕拾》,我看到的是無限的悲哀。當時的世人呀,是多麼的悲哀,多麼的可笑。魯迅先生正是利用一些動物,一些事情,透視出了當時人們的愚昧病態。其中《狗貓鼠》便是其中之一,也是我最為印象深刻的一篇好文。雖然我年僅十三歲,倒也能知其一了。

貓是殘忍的,不肯直接了斷獵物,總要盡情玩弄獵物之後才將其吃下;雖然與獅子老虎等森林帝王同族,卻天生一副媚態;叫聲使“作文我”在讀書睡覺時格外的心煩意亂。實屬討厭。

魯迅先生借貓喻人,比喻那些現實生活中像貓一樣幸災樂禍、折磨弱者且惺惺作態,口若懸河的那些人的令人憎惡的嘴臉的揭露與諷刺。其實,在國小時我還看不懂這篇文章,認為魯迅先生是亂扯,貓明明這麼可愛?後來想想我是何等的幼稚與無知,連其一都不知曉,何況其二呢?

許多人不理解魯迅先生。認為他是滅自己民族的氣焰,但他何嘗不是指出我們整個民族的錯誤,希望我們病態的生活狀態,能在他的努力下,更多的人豁然開朗?他將他藏在心中的那把手術刀,用來切開國人的肉體,挖出國人醜陋的靈魂,使國人意識到,我,到底是多麼的噁心。他冒着風險,盡職盡責地為國人所勞,甚至不肯浪費生命中的一分一秒,從漆黑的夜,到早上街上的喇叭聲響了起來,他才在書桌上靠一靠,即又開始工作了。

他為了一個時代,毅然地轉身,放下肉體上的治療,轉變為心靈上的治療,因為他明白,僅僅是肉體上的,拯救不了國人。中國人為他的轉身而感到無限的自豪。

魯迅的作文 篇26

我喜歡魯迅,我沒有裝深沉。除了課本上的,我甚至沒怎麼看過他的作品。不是不想看,是真的太難理解了。一個順口溜大概已傳遍了中國的每所學校,説現在的學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周樹人和文言文並列,可見其難度。

若要我説出喜歡魯迅先生理由,我還真説不出個所以然。也許是崇拜他的深刻見解,也許是折服於他獨到眼界,也許是驚詫於他前沿的思想領悟,也許僅僅是沉迷於課本上魯迅先生肖像那雙深邃的眼睛。

後來在語文選修課本上跟隨蕭紅的筆墨對魯迅先生了解了更多,在蕭紅的筆下,魯迅是一位紳士,一個温和的大哥哥。這讓十七歲的我忍不住浮想聯翩,若我生在那個時代,真想嫁給他啊。

有一天我跟朋友聊天兒,朋友向我抱怨為什麼魯迅的文章會被選為必學的課文,還變態地要求背誦。我的一句話結束了她喋喋不休的抱怨,我小聲地説,我很喜歡魯迅啊。她朝向遠處的頭大弧度地轉向我,看我的眼神猶如看着一個傻子。然後我們一起沉默到上課鈴響,默默地走進教室。

朋友的反應讓我懷疑我是不是腦子壞了,可是我控制不住,對魯迅先生的迷戀沒有任何消減。

隨後在同桌的影響下我喜歡上了許嵩,最先吸引我的並不是歌聲或嗓音,也不算曲調,而是歌詞。那是我偶然間在網上看到關於《毀人不倦》的解讀,那篇文章對我的震驚程度猶如一記炸雷,原來看似普通的歌詞竟有如此的深意。好奇心驅使我去了解許嵩其他歌的解讀,從此打開新世界……

之後的某一天,我又天馬行空,我竟然覺得魯迅先生和許嵩有相似之處,深刻的見解,獨到的眼界,温和的大哥哥……我想我是不是魔怔了,兩個生活在不同時代的人,我居然會聯繫在一起。

當然,我不會再把這種驚人的想法與朋友分享了。

魯迅的作文 篇27

再也沒有魯迅了,沒有。

先生已去了70年,我們一直在讚歎先生的文章,一直在背誦先生的名篇,一直在懷念先生的事蹟。

魯迅是空前的,縱觀中國文學的漫漫長路,他是最耀眼最璀璨的一顆星。他個性的為人,他個性的文筆,文壇中為數寥寥。

魯迅是絕後的,他的文學成就迄今無人能及。人們一直在為先生個性的文章叫好,無人不曉他是最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與文學家。但能説出這些的人們並不完全清楚魯迅的痛楚與寂寞。

書架上堆滿了戴望舒的詩、梁實秋的散文、郁達夫的小説,魯迅去哪兒了?是一聲無奈的歎息,還是不置可否的一笑?

魯迅的文章好像缺了點什麼,悠閒?温和?暗淡?感性?這樣與眾不同的文章難以和現代的新新人類產生共鳴。如果我們沒有記錯的話,60多年前先生曾批判過這些“漂亮、雍容、縝密”的文章,説這些是“使人麻痺 的”,但如今它們卻都成了最流行最大眾的,是歷史嘲弄了魯迅,還是魯迅調侃了歷史?

先生為中國文學殺出了一條血路,頗為尷尬的是,路上再也沒有人走了,我感到先生“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悲哀。先生的個性文采和犀利筆鋒,讓現代人難以接受。現代人有一個共同的缺點,就是不願讓犀利的目光洞穿自己的弱點,不願意受到委屈。

於是,我們在絞盡腦汁理解魯迅的文章時,也潛移默化地接受着“不要當另一個魯迅”的教誨。相比之下,新新人類似乎比魯迅更富有個性,他們討厭孔乙己、閏土呆若木雞的形象,卻寧願喜歡“小丸子”那樣“無知者無畏”的社會小人物;他們討厭阿Q的窮酸相,卻寧願追隨“哈韓族”的腳步;他們討厭涓生和子君那樣反封建的吶喊,卻寧願生活在一片混沌之中……在個性多元化的社會中,惟獨魯迅的“個性”顯得如此寂寞,也許這正是“自古聖賢皆寂寞”。

魯迅註定是寂寞的,那個寒冷的大年夜裏,在魯鎮的祝福聲中逝去的祥林嫂已離我們越來越遠,最終化為一個小黑點,隨時光的流逝,被記憶封存。

魯迅的作文 篇28

當我終於讀到魯迅的《在酒樓上》時,我才覺得自己開始走近他。我感受到他濃濃的人情味和一種對生命的眷戀,看到了他在消沉中不放棄反抗的身姿。一種未曾有過的共鳴引動了我心中不起波瀾的震撼。

我開始思考:魯迅是誰?

他棄醫從文,他是“民族的英雄”;是“以筆為刀劍與敵人鬥爭的戰士”,是“革命者”“開拓者”……一串標籤化的語言紛至沓來,這是魯迅嗎?通過這些名詞我只看見一尊宏偉、剛健的銅像,卻看不見他的血與肉,也不見他長歌當哭模樣,更感覺不到他的那種“剋制的冷”。

魯迅被標籤化了,是時代與人們貼上的,他成為了諸多名詞的彙集。或許人們本想以此方式來紀念他,不料卻將他推得太遠,遠至神龕,人們只能仰望、無從走近。

我理解人們的作為。那樣的社會令他目不忍視,他要在沉默中爆發,他亮出匕首刺往人性的要害。而一個沉醉於虛幻太平的時代不容詞人打碎其美夢。於是在那個時代怯懦麻木之人給他貼上標籤使他醒目,使他暴露在高壓下成為眾矢之的而自己免於攻擊。如今世人始覺歉意,便又為他貼上光鮮的標籤以供後人歌功頌德。

但人們的這種行為卻使魯迅不再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人們止步於對魯迅的形象認識而忘卻了他更深重的精神意義。他引領着人們走向精神幽深之地,帶領人們遠離奴隸之路……如今的魯迅受到了太多標籤的審判,他終於變得扁平了,變得片面了,變得易於掌握了。

世人為魯迅貼上的標籤是細碎的,是沉重的,更是隨意的。

人們的態度太輕佻了,行為亦是過分莽撞。不僅僅是對魯迅,更是對魯迅的文字和他的文字所承載的時代與文化內涵。他們試圖為一切東西貼上標籤,如此他們便可用最簡單、最快捷的方式定義一切。但這些零零總總的詞彙又怎能還原一個複雜的人格,架起一個龐雜的時代?更如何涵容那些文化?人的精神世界在“標籤式思維”的作用下趨易、趨同了。

這也體現了人們潛在地對事物的控制慾。人們以短短几個詞彙總結了一個時代,定義了一段文化,標識了一個偉人,他們躊躇滿志,覺得自己是賦予者,甚至認為這是對魯迅和那些文化的饋贈,是在為他們加冕。

人們在現代社會中滋生了太多浮躁,文化成了他們的快餐,大師成了他們娛樂的對象……

我想起餘華説的:“當一個作家成為一個名詞,這便是對他最大的傷害。”或許只有當人們醒悟了,重拾他的文字,重讀他的話語,重感他的温度,才是人們真正走出矇昧,走近魯迅,走近文化之時。

魯迅的作文 篇29

一股黃酒的醇香味從不遠處襲來,我加快了腳步踏上了那一條窄窄的青石板路,來到這陌生又熟悉的地方——魯迅故里。

眨眼間,這裏又變樣了,我捧着一盤臭豆腐打量着四周,心裏一陣興奮,擦了擦布滿醬汁的嘴,繼續朝前走去。竹絲台門,青瓦白牆,牆面上佈滿了爬牆虎,似有一羣穿着長衫的孩童帶着嬉笑從我身邊經過。已是初冬時節,涼意陣陣,來這裏遊玩的人卻絡繹不絕。我跟着一排隊伍走進了一個台門,這裏便是魯迅筆下的三味書屋,從書上知道有這麼個地方但是幾乎從來沒進來過,一桌一椅,一草一木似乎都還保留着當年的樣貌,使人置身於那琅琅讀書聲中。獨酌一杯清茶,細聞花草的幽香,這一切是那麼愜意。

跨過門檻,走過弄堂,來到了魯迅兒時嬉戲的地方百草園,一大片翠綠映入眼簾,好大的一塊空闊地。一杆,一線,一罩就是這麼幾樣,“嘭”得隨着一聲響聲,幾隻鳥雀被罩在了鳥籠中,魯迅欣喜地看着自己的收穫,在菜園旁蹦來跳去,這畫面在魯迅的記憶中充滿了多少樂趣啊!從百草園出來繞過幾個迴廊來到一間書房,門口擺放着一張破舊的桌子,走近一看,上面刻着深淺不一的幾個筆畫,顯然是在刻一個“早”字,只是幾個字刻錯了筆畫,只有在右上方赫然刻着一個工整的“早”字。我不禁感慨,魯迅是有多大的毅力啊!也正是這樣的毅力促使他為人民,為中華民族不斷地拼搏,鬥爭。他用他的筆寫下了一部部偉大的作品,他筆下那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一句句至理名言無不提醒着人們要敢於和舊社會做鬥爭。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他正是這樣一個可敬的人。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人在用自己的方式捍衞着自己的國家,因為他們都和魯迅一樣都生活在這片寬闊的土地上,因為他們都是中國人。

當我走到這條青石板路的盡頭,一抹陽光落下,灑在了這條路上,回首一望,彷彿看到他欣慰,安心的一笑……

魯迅的作文 篇30

冬日裏格外燦爛的一天,我們全家人一起去越城遊玩。車輪緩緩地滾動,微醺的陽光温暖着我們,整個車裏歡聲笑語。

到了魯迅故里後,車輪慢慢停下來,家人們陸續走下車,一眼就看到了魯迅的肖像,一家子趕忙過去拍照,不亦樂乎。

“咸亨酒店”,那是魯迅作品《孔乙己》裏有寫的,"温一碗醇香的黃酒,來一碟入味的茴香豆",彷彿故事裏的人物全部浮現在我眼前,文章深入人心,聽説現在還改造擴建,變成了五星級酒店呢!

正在我出神時,一瞬間,我的耳旁傳來密密麻麻的説話聲、吵鬧聲和哭聲,我甩了甩腦子,終於回過神來,快步走在小街上,跟上他們的隊伍。

走了幾分鐘,就到了魯迅故里,檢了票,就進去了,門額上掛着魯迅祖父周福清“翰林”匾額,到了大廳,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大大的三個字“德壽堂”,“積善有德,福祿長壽”就是它的意思。雄厚有力的筆勁,正楷的字,十分威武。左側壁上還掛着周福清的治家格言《恆訓》可見魯迅的家中有良好的家風,受益匪淺。

再走進的是香火堂,祭祀祖宗的地方,中間上方掛有《德祉永馨》匾額,意指德行和福氣淵源流長。還掛了魯迅祖父周福清和他兩個夫人的神像,其中一個是魯迅的親祖母,在桂花樹下講故事的就是看着面目蒼老的祖母,兩人的神態目光炯炯,莊嚴華麗,端莊而不失風雅,在封建社會裏,原來執行着一夫二妻的名義,女性是多麼卑微啊!

走出來,看見了第二層樓房,爸爸説:“是被當做繡房或閨房等,魯迅家沒有女兒,所以,應該是用來當繡房用的吧。”

後面還看了許多古代的生活用品,牀、桌椅、書架、洗臉架等……

最好玩的是三味書屋與百草園,想起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裏的“不必説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菜畦、石井欄、皂莢樹、桑葚、何首烏根、覆盆子都映在我眼前,心裏澎湃洶湧,像波浪滾滾的大海,像將要噴發的火山,巖漿砰得爆發了出來,跟我的心情是一樣的,瞭解了魯迅的家風和封建社會的生活風俗,我很高興,覺得自己大豐收了,魯迅的一生無比輝煌,但這種輝煌是在經歷過風雨和磨練才能成就的,我們應該學習魯迅的堅韌不拔的精神!

回來路上我想了許多,也改變了以前的學習態度,一家人看着燦爛的夕陽,如畫一般的霞光,如仙境般的風景,如痴的家人,如醉的我,就這樣慢慢的駛過……

魯迅的作文 篇31

魯迅是珍惜時間的楷模。他曾經説過:“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偉人魯迅這句話的意思是:在我們人生的長途中,時間對於我們來説是非常短暫的,然而時間又像海綿那樣稀少的,但是隻要我們自己用力去擠,還是會擠出水來的,就像時間一樣,我們只要抓緊每一分、每一秒,時間就不會那麼短暫了。所以我們應該像魯迅先生那樣珍惜時間努力工作。哦,魯迅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學習的楷模,學習的標誌。

魯迅還有一句名言:“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句話又説明了魯迅是一個為人民羣眾着想的人,魯迅經常給人民許許多多的幫助。魯迅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是啊,魯迅非常關心愛護青年人的進步。他一生接待過來訪青年六百多人,關心過的青年不計其數。

我還清清楚楚的記着,蕭紅對魯迅的回憶:“魯迅先生的笑聲是明朗的,是從心裏的喜歡。若有人説了什麼可笑的話,魯迅先生笑得連煙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來。魯迅先生走路很輕捷,尤其使人記得很清楚,是他那剛抓起帽子來往頭上一扣,同時左腳就伸出去了,彷彿不顧一切的走去”。據巴金老先生回憶,當時魯迅逝世的時候,很多人都來追悼他:一羣國小生恭敬地排成前後兩列,一起抬頭,痴痴的望着那張放大的照片。忽然一個年紀較大的孩子埋下頭鞠躬了。其餘的人馬上低下頭去。孩子們的心是最真摯的。他們知道如今失掉一個愛他們的友人了。

他還看見一個盲人,他穿着一身整齊的西裝,一隻手扶着另一個穿長衫的人的肩頭,慢慢地從外面走進來。盲人從引路人的就上縮回了手,向前移動一步,端端正正的站着,抬起他那看不見的眼睛茫然的往前面,於是低下頭,恭恭敬敬地行了三鞠躬禮。他又伸出手,扶着引路人的肩默默的去了。是啊,魯迅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一定要像他一樣珍惜時間,珍惜生命,發奮學習,努力攀登學習高峯!

同學們,魯迅先生就是我們的榜樣,它被毛澤東主席評價為三個偉大的家——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這就是魯迅,他死了,但永遠活在我們人民的心中。

魯迅的作文 篇32

深藍的天空中掛着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着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魯迅,你還記得我嗎?“我想起來了,你是閏土。”不,我是猹。

深藍的天空中掛着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着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魯迅,你還記得我嗎?“我想起來了,你是閏土。”不,我是猹。

自我有記憶起就開始吃瓜了,我的皮毛是那麼油亮,甚至在我同類中沒有一個可比我的。我身手敏捷,從沒被胡杈傷到一根毫毛。

你們人類説我們總是偷吃西瓜,可西瓜不就是拿來吃的嗎?你們説是你們辛勤勞動的成果,可是如果全世界都被你們用來種瓜了,我們就只能活活餓死了嗎?分明就是欺負我們四肢短小。我喜歡吃西瓜,可不只吃西瓜,別的農作物(特別是玉米)也都是我的最愛,只可惜在海邊沙子多,只適合種西瓜。

在我居住的海邊有許多人家都是種西瓜的,每到夜深我就從家裏出來,去找一個極大的綠西瓜。輕輕的、慢慢的將西瓜咬開,脆甜多汁的西瓜可口極了,餓了一天的我終於可以大飽口福了,但也有幾次運氣不大好,就像你書中寫的那樣,遇上有人看管的瓜田,這時,就只能丟下剛咬開的西瓜逃命啦,心中的那份不捨呀!

忘了介紹了,這是我哥們兒。一次在鋼杈下,我救了他的命,為了報答我,他每次都去幫我偵察哪塊西瓜地沒人管。這下我吃瓜時就方便多了,而且他還幫我放哨,我每次都能吃個肚兒圓。

白天無事可做時,偶爾會去“拿”本書來讀讀,我可是有學問猹從前我不小心叼了本書來,我驚訝地發現,我竟能看懂字,(也就幾個常用字,也許總看你背書就會了吧)那本書叫“漢語詞典”,我看了之後覺得腦子清楚了不少。 以後我就經常去“借書”,但我都會還回去的。有一次我找到了一本特別的書,為什麼特別呢?因為它沒有題目,甚至沒有封面,我只知道它是從你的書桌上拿來的,看着看着就看到了本文的第一句話,把它抄了下來。現在人們為我們建造了保護地,我們終於可以不怕胡杈啦。在那裏沒有很多的西瓜,便只能吃別的果子了,

我是一隻十分幸運地猹,我上你的一個小説,成了“網絡知名紅猹”。魯迅,猹並不是我的真名,(就像魯迅也不是你的真名一樣)我的真名叫狗獾,但我更喜歡你們叫我猹,那樣使我的身份更加神祕。

魯迅的作文 篇33

這個星期六,因為一場秋遊,我彷彿坐着時光機,去到了魯迅先生的青少年時代。

我們先來到了魯迅故居,這是一座有着江南水鄉特色的老屋。泛黃的白牆和開裂的窗框都在講述着一個個悠悠的故事。

在這座老屋裏,我彷彿看到了魯迅的長媽媽在卧室裏給小魯迅講故事,魯迅正用雙手託着下巴,津津有味地聽着;我彷彿看到了魯迅在書房裏聚精會神地看書,還在書上劃呀寫呀;我彷彿還看見了魯迅拿了一張小板凳,在門口練習毛筆字,一筆一劃都是那麼工工整整……原來,這麼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小時候也和我們一樣,要讀書、練字,也愛聽故事。

跨過幾道門檻,穿過幾間小屋,我們來到了大名鼎鼎的“三味書屋”,上了一堂私塾課。在“三味書屋”,我發現在一張桌子上刻有一個字——“早”。我心裏尋思着:為什麼這張桌子上會刻一個字呢?疑問剛剛冒上心頭,我好像聽到魯迅笑着説:“是我刻的哦!”聽私塾先生授課,我才知道當時魯迅在“三味書屋”讀書,有一次因為給生病的父親送藥而上學遲到了,被先生責罰,用戒尺打了三下。這個教訓讓魯迅刻骨銘心,發誓以後再也不遲到了。為了時刻提醒自己,他在自己的課桌上刻了一個“早”字。

看着這個“早”字,我想起了自己在時間管理上的一些不足。我暗暗下定決心,我要好好學習魯迅先生的知錯就改,要做時間的主人,學會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當然,我不會把“早”刻在我的課桌上,而是把它刻在我的心裏。

這場秋遊讓我遇見了魯迅先生,也許會影響我的一生!

一種深層次瞭解人的方法和學問,能使人們認識到自己及他人內在的本性,進而能把人的真實、深層、較大的內心需求和渴望發掘出來。

魯迅的作文 篇34

將手中的筆化作戰鬥的長矛,為祖國的事業獻出寶貴的一生,將人民的吶喊當成前進的動力,為大眾訴説無處發泄的憤怒,將革命的光芒比為堅實的盾牌,為中華民族的崛起作出不可估量的貢獻!他,就是天上最亮的那顆啟明星,我們最敬愛的魯迅先生。

遇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遇到了那個天真頑皮、活潑好動的魯迅。先生要他好好讀書,他偏覺得背書無聊,偷偷跑去捉蟲子,摘花花草草。也愛聽長媽媽講故事,聽到好笑的片段,會比誰都笑得厲害,聽到恐怖的事,也會嚇得縮成一團,躲進長媽媽的懷裏。百草園及三味書屋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深深刻在他的腦海中。

遇見《社戲》,我遇到了那個不暗世事。毫不拘束的魯迅。幾個小夥伴傍晚一起去聽戲,水波悠悠,直醉人心,回來的路上去摘豆子吃,吃的那麼香甜。一路上説説笑笑,有滋味,難怪他會説:“至今,我再沒有聽到過那夜似的戲,沒有吃到過那夜似的好豆了。”江南水鄉柔柔的美,小孩子們歡快的笑,都讓我的心靈為之顫動。

遇見《故鄉》,我遇到了那個靜坐沉思、眼光犀利的魯迅,市井小民楊二嫂的貪婪,鄉下農民閏土的操勞,兩個小孩子的友誼……都被刻畫得淋漓盡致,叫人讀起來欲罷不能。筆與紙接觸的那一剎那,猶如綻開點點紅梅,人物性格躍然紙上。人性的險惡,人心的變故,童心的純潔……讓人不得不拍手叫絕,同時,也對當時的社會現狀陷入深深的沉思。

魯迅先生用他的長矛,揭開了封建社會的面具,為人們打開一扇新的窗户。他刺痛了社會的神經,將鮮活的血液重新注入到中國人民的身體中。

遇見魯迅,遇見一個不同的時代,遇見一個嶄新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