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作文課教學反思

作文2.01W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作文課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作文課教學反思

作文課教學反思1

國慶節收假後,我在孝感高中高一(1)班上了實習的第一節作文講評課,此次作文課的教學題材為學生的軍訓感悟,作文課教學反思(馬何佳)。回顧備課和上課的過程,感觸良多,也收穫良多,其中有一些值得探討改進的地方。

在批改學生作文時,發現了一些較為普遍的問題:

1、錯別字問題,其中一篇作文更是開篇就有一個錯字,如“為期一週”的“為”字寫成了“維”字。在大學聯考作文中,對待錯別字是一個字扣一分,扣滿5分為止,重複不計。

2、標點符號問題,很多同學在作文中都是“一點到底”、“一逗到底”。

3、大部分同學選擇了記敍文的文體進行論述,但文章的內容過於強調面面俱到,反而沒有重點,像流水賬一樣,主次不分;以及對材料的剪裁不當,文章敍述平淡,語言較為嗦。

針對這種情況,我將這次的作文課的主題設定為:寫事要有點波瀾(高中語文必修一表達交流之黃河九曲部分),並將教學設計為3個模塊。首先是範例賞析,選取一篇中等偏上的學生習作作為範例,對其進行賞析,並讓學生提出修改方案。然後再讓1―2名學生談談自己習作的創作思路,以其作文的結構顯示事情的波瀾起伏,藉此穿插串講記敍文的起承轉合原則。因為中等偏上的習作有值得表揚的地方,但也有可以修改的餘地,而如果是一篇非常好的習作,學生在對其表示敬佩的同時,可能會因為覺得差距太大而產生排斥心理。接着是精彩片段賞析,選取一些描寫非常精彩的片段,讓學生自己讀,自己賞析或者他人賞析,作文指導《作文課教學反思(馬何佳)》。如人物描寫,即使是同一名教官,但在不同學生的眼裏最突出的地方是不一樣的,因此在學生的筆下也會展現出不同的風采。文章立意的新穎,如《立正!》,文章從小處着眼,以軍訓中的一個動作“立正”來闡釋軍訓的意義――立以軍姿,正以品質;抑或如,文章撇開軍訓的艱苦不談,立意於在軍訓中的收穫,表達出對軍訓的依依不捨之情。最後是強調作文中的一些注意事項,如文體意識、錯別字、標點符號問題、卷面整潔等等。

上完課後,我發現了一些問題,首先,我的作文課定位不清,到底是作文修改課還是作文賞析課?我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有點像學生寫作文一樣,想求得面面俱到,反而沒有了重點,因此雖然最後教學活動按照賞析課的模式完成了,但離我的教學設計還是相差比較遠的。“不求全面,抓住一點講細講全,就算成功”。其次,指導老師還點評道:“上一節課需要有結構思想,先講什麼,再講什麼,按照什麼順序,每部分安排多長時間,也就是到什麼時間該講什麼內容,作為一名老師應提前做好準備,做到心中有底”,在這方面我的課堂把握能力還不夠,但整節課還算基本完成任務――完成教學任務,並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以及絕不拖堂。再次,是在對待作文中的體例創新方面,題記、小標題、尾記和詩歌、日記體例要儘量避免。題記、小標題和尾記若確實需要的話,完全可以將其融入進文章段落當中,而詩歌可以變體為散文,日記若真的符合起承轉合的原則也是可以變體為記敍文的。記敍文講究求穩,然後方能穩中求勝。以及老師的站位問題,因為在教學設計的時候為了更方便學生熟悉範例作文,我使用多媒體課件將學生習作製作成了電子版,那麼這個時候就涉及到了一個老師的`站位問題,左邊是多媒體設備,右邊是黑板板書,那麼老師應該站在哪呢?為了方便板書以及書寫時也能對課堂情況有一定的掌控,教師應該站在偏右的地方,在黑板上寫字時應該側着身體,以便時時關注學生。

作文難寫,這是很多學生的心聲。那麼,語文老師,怎樣上好作文指導課呢?從這堂課的教學和老師的點評中,我認識到了一個重要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作文課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上課之前,指導老師就強調,在課堂結構上要時時注意師生互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細節上,學生的作文最好讓學生自己誦讀。這樣有利於學生對自己的習作有一個重新熟悉的過程,為下面學生自己賞析或者分析文章結構提供一個緩衝的空間,並且有利於增強學生的自我認同感。學生都是需要關注的,自我認同感有利於幫助他們的進步。

作文課教學反思2

高中語文必修表達交流板塊中,“謳歌親情,學習寫得充實”一篇作文教學留給我無盡的思考。

眾所周知:親情是説不完的話題。但在這次作文教學中,面臨被嬌生慣養的諸多獨生子女,他們可能會對日常生活中的親情毫不在意,甚或不以為然,毫無感悟。所以,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認識親情,感悟親情,並用筆生動描寫親情顯得尤為重要。

本節課的作文教學利用了多媒體,想以此來放飛學生的思想,讓學生插上思想的翅膀,調動學生平日的生活積累,讓學生儘快進入課堂話題中來。

教學設計時,考慮了這些因素,運用多媒體教學資源的優勢喚醒和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使其達到情不自禁、躍躍欲試的寫作狀態。

並本着“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原則,運用了大量的圖片,實例,並插有幾首歌曲,如《遊子吟》和電影《少年犯》主題曲,一方面增強了作文教學的生動性,直觀性,另一方面這些經過精心選擇的圖片,實例,歌曲能讓學生受到心靈的洗禮,打心眼裏體會到親情在自己生活中的的存在。教學環節中設計的親情細節的訴説發自於學生的內心,容易讓學生對親情的感受產生共鳴,這樣就能引領學生走入這次作文教學的深處。但是,令人遺憾的是,有些中學生卻感受不到親情。這時就要適時指出:學生如果對親情都熟視無睹,那麼他們在精神上是不會成人的。因此,教會學生將感受到的親情淋漓盡致地加以傳達,實現的是學生自身與自我精神的碰撞,與社會的對話;它是對其靈魂的燭照與洗禮,——當學生讓親情在筆底温暖地流瀉時,他托起的何嘗不是一個生花的世界!通過心靈的深切反思,學生平時生活中的那些感悟就會入情入理,如文入段。

其次,這次作文教學安排了很多的學生活動,如:對親情圖片的`討論,分析;對親情詩文的欣賞感悟;對與親情有密切聯繫的動情的歌曲欣賞。這樣安排好處有三:1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2激活了學生的思維;3豐富了作文教學的素材。這樣組織教學,真正讓學生認識到:作文不是瞎編,作文離不開生活,生活是作文取之不盡的源泉。平時留心生活,關注生活就是積累了作文的材料。

當然,這次教學設計在教學中還有一些不足:那就是學生在課堂上談得親情細節包括作文片段練習都是凡而不深,廣而不透。可能這是家庭和社會忽視的重要問題。親情和感恩教育的缺失,讓學生面對有話可説的作文反而覺得無言來對。所以,面對“親情”這一情感濃度極高的話題作文,過多的講解寫作方法勢必會事倍功半。每個人心中都有着很多很多的親情印痕,平時生活中的那麼多點滴,片段經歷,不能只留在心中,要喚醒記憶深處的親情,雖然親情是世界上最真誠、最温暖、最珍貴的情感,它伴隨着我們的生命歷程,滲透在我們的生活之中,像陽光一樣照耀在我們的心靈深處。尤其是住宿生,背井離家,面對生活的困難,學業的壓力,父母的噓寒問暖在夜深人靜之時,會更令他們倍感温馨、念念不忘。學生的週記中也多次寫到父母接送他們的情景,而他們一想到自己考試的失敗,就更加愧疚不已,甚至都有放棄學業,為父母分憂的想法。但是也正是那份親情使年輕的心能夠風雨兼程!可以説沒有親人的關愛,沒有親情的温暖,生命是多麼荒涼!因此抓住作文契機,讓學生盡情書寫親情,更能湧現出情真意切的美文。表現親情時,學生最容易忽視的是生活中的細節,認為家庭活動太平常,以致不能從日常的生活中感受到家庭成員之間的親情,寫出來的文章自然就枯燥乏味。

因此,我確定以“指導學生從細節中感受親情、通過細節描寫表現親情”作為此課的教學重點,這樣更便於組織教學,也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這樣教學也讓親情教育感恩教育充盈在教學之中,讓語文教學充滿人文關懷,也就把語文教學徹底從工具性轉變為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具的功能,彰顯了語文教學的新功能。

作文課教學反思3

作文是教師對學生進行語文綜合訓練能力的重要方式。在作文教學中教師通常是給學生創設情境、適時引導,讓學生有話想説、有事可敍、有情可抒,能用自己的語言文字表達思想感情。學生作文基於生活,高質量的作文又服務於生活。然而學生往往對豐富多彩的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寫出的文章難免空泛。因此我在教學中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作文教學。

一、留心觀察生活中周圍的事物,平時注意積累。

許多學生的作文,思路狹窄、語言乾癟。寫日記和寫讀書筆記是豐富學生作文內容的有效辦法。我要求學生在生活中留心觀察生活中周圍的事物,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凡是覺得新鮮的、有趣的、有意義的事物就把它記在日記中;把平時讀得課外書、教科書中的好詞佳句段落寫在讀書筆記中。教師定時檢查或學生在小組內互評互查、合作交流、取長補短豐富積累。教師並用一定的時間給學生進行總結表彰。

二、語文教學始終圍繞學生的“閲讀與作文”

我在語文教學中注重學生的閲讀方法和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的指導。學習一篇課文學生首先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要弄清文章主要內容;作者的寫作順序怎樣,他為什麼要這樣寫;走進文本,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加強“作前指導”的教學

學生寫作文時教師要從題目入手,在內容上、體裁上多角度的進行指導。如學生在寫《難忘的.教訓》時,我從題目“難忘”二字入手,讓學生多角度的理解“難忘”二字,然後讓學生從例文中總結寫法,從而指導怎樣寫。如文章的開頭有“開門見山,直接點題”“引用式”“啟發式”……接着把事情經過具體的寫清楚。在寫結尾時可以“自然結尾”“總結式結尾”“啟發式結尾”……學生弄清寫法後,就鼓勵學生寫片斷,然後在全班評價交流學生寫的片斷,或把幾個片斷連成一篇文章再交流。

總之,作文教學平時要加強積累,教師要多訓練,多角度培養學生多思考的能力,使學生想象豐富,學會全面地觀察事物。這是我在作文教學生涯中的極大亮點。

作文是教師對學生進行語文綜合訓練能力的重要方式。在作文教學中教師通常是給學生創設情境、適時引導,讓學生有話想説、有事可敍、有情可抒,能用自己的語言文字表達思想感情。學生作文基於生活,高質量的作文又服務於生活。然而學生往往對豐富多彩的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寫出的文章難免空泛。因此我在教學中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作文教學。

一、留心觀察生活中周圍的事物,平時注意積累。

許多學生的作文,思路狹窄、語言乾癟。寫日記和寫讀書筆記是豐富學生作文內容的有效辦法。我要求學生在生活中留心觀察生活中周圍的事物,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凡是覺得新鮮的、有趣的、有意義的事物就把它記在日記中;把平時讀得課外書、教科書中的好詞佳句段落寫在讀書筆記中。教師定時檢查或學生在小組內互評互查、合作交流、取長補短豐富積累。教師並用一定的時間給學生進行總結表彰。

二、語文教學始終圍繞學生的“閲讀與作文”

我在語文教學中注重學生的閲讀方法和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的指導。學習一篇課文學生首先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要弄清文章主要內容;作者的寫作順序怎樣,他為什麼要這樣寫;走進文本,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加強“作前指導”的教學

學生寫作文時教師要從題目入手,在內容上、體裁上多角度的進行指導。如學生在寫《難忘的教訓》時,我從題目“難忘”二字入手,讓學生多角度的理解“難忘”二字,然後讓學生從例文中總結寫法,從而指導怎樣寫。如文章的開頭有“開門見山,直接點題”“引用式”“啟發式”……接着把事情經過具體的寫清楚。在寫結尾時可以“自然結尾”“總結式結尾”“啟發式結尾”……學生弄清寫法後,就鼓勵學生寫片斷,然後在全班評價交流學生寫的片斷,或把幾個片斷連成一篇文章再交流。

作文課教學反思4

上週那次作文課,我練的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寫景練習,兩堂課的時間,我沒有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大概有三分之二連草稿都沒完成,完成了草稿的,質量較高的也是寥寥無幾。自那以來,我對這種訓練方式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第一,寫作指導不應該只是作文課才講,應該是滲透到平時的每一節語文課中的。像上週這一次大作文訓練,我們是練習寫景,其實我們的第一組課文全部是寫景的。每篇課文其實也都有寫景的順序和抓景物的獨特之處來寫的教學目標。但是我卻在上課的時候沒有注重利用課本這個教學資源來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也沒有順道在學完一課之後就通過寫作練習來加深對這種寫作方式和方法的理解和運用。以至於到了按本單元作文訓練要求來寫作的時候,學生似乎還才聽説什麼寫景順序、抓景物的獨特之處等説法,這樣自然寫作起來就像“擠牙膏”了。而作文課應該把重點放在講評學生平時日記的好與壞,得與失,以及通過全班同學一起來討論研究修改作文這種方式來提高大家的寫作水平,作文的上本應該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不是突兀地來這麼一次看似跟本組課文有關,實則卻脱節的一次作文訓練。

第二,我突然要求學生兩節課當堂完成一篇大作文,並且還要帶上老師作文指導的時間,是因為曾聽一位老老師講過她以前的訓練方式,就是要求學生當堂完成,草稿一般都只讓他們花第一節課的一半時間來打,到第二節課,就都要求開始謄正作文了。但是我卻沒想到,我這是沒有結合學情的機械的照搬照抄式的借鑑。因為我們的學生現在才剛入四年級,他們正式進行作文訓練的時間就是一年(一、二年級都是寫話訓練),而之前提到的那位老師所講的做法是大概六年級的時候才開始的,是為了讓他們在畢業考試的時候不至於因為作文時間把握不好而導致考試失誤。我現在四年級剛一開始就要求他們這樣做,實在有點揠苗助長之嫌。所以,這種方式暫時是肯定不可取的,就算要當堂完成,肯定也還是得讓他們事先打個底稿。

第三,寫日記這種方式不可棄,還是得重拾起來,或者至少應該保留寫週記的方式。每週結合課文的學習,寫那麼一、兩篇回家作文是完全有必要的。怕抄襲,也得另想辦法。而且也還有課上當堂練筆這種方式,以及以前同事的限寫本班級範圍內的題材等方式來杜絕抄襲。總之,想通過每週兩節的作文課來達到提高寫作水平的效果,那簡直有點不可思議。因為一個是時間不充分。老師指導不充分,學生思考不充分。二個是表揚、鼓勵不足。學生寫作重在激起他們寫作的興趣,尤其是國小生,如果以犧牲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代價來強制他們完成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那無異於殺雞取卵,所造成的後果也是不堪設想的。而我們的當堂作文教學,事先沒有寫底稿,當然就發現不了好文章,而下次作文練習又沒有時間來講評作文,所以導致學生好的習作都淹沒了,學生儘管寫出好的文章卻得不到讚賞,而寫得不好的學生也不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裏,因為沒得比較啊,老師也沒有指導他們去分析好與不好的區別在哪裏啊,所以學生就越來越無所適從,久而久之,這種當堂訓練不但不能激起寫作的興趣,反而會扼殺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導致再也不愛寫作。

所以,今後的寫作,我認為我還得多想一些辦法來調動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可以先從培養學生的閲讀習慣入手,閲讀與口語交際結合起來,讀了好的文章和好的書就要給機會給他們去表達,讓他們一起來分享每個人的讀書的收穫。交流讀書的心得和感悟。然後,要對學生多鼓勵,多表揚,要建立一個比較健全的表揚和鼓勵機制,讓每一位學生的優點得到最大的讚賞,讓每一位學生都把表達(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當做是一種自身的需要,這樣才是真正達到了習作訓練的目的。

第四,無論是上閲讀課還是寫作教學課,我都應該儘量讓自己感情豐富一點,沒有感情的課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