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家鄉的風俗作文15篇[精選]

作文2.27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鄉的風俗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家鄉的風俗作文15篇[精選]

家鄉的風俗作文1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佳節——端午節。這一天,人們為了紀念大詩人屈原,舉行包粽子、賽龍舟等活動。但我最愛的是包粽子這一習俗。

早晨,我和媽媽一大早去市場買粽葉、五花肉、糯米、蜜棗、繩子。媽媽説:“包好了才能吃哦!我教你,來!”我瞪了一個斜眼,逞強道:“不就是包粽子嗎,誰不會呀!”接着,我拿起兩片粽葉,放了一些糯米、香菇和豬肉,準備動手包嘍!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當我捏好左邊時,右邊的餡卻掉出來了;當我捏好右邊時,左邊的餡又掉出來了;當我把中間的捏好的時候,兩邊的餡都掉了。可憐的我啊!為什麼只有兩隻手!之前只顧着吃粽子,卻不會想那些包粽子的人有多辛苦啊!

媽媽看得不耐煩了,“傻孩子,不會了吧?我來教你吧,別逞強了。應該先把葉子重疊,分開一點,再把糯米拿來放在手心,然後再……”我雖然聽的有點模模糊糊的`,但還算是聽懂一點,便有模有樣地做起來。過了一會兒,一個橫七豎八的小粽子就誕生了。雖然模樣看起來很不樂觀,但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注重的還是內在美。接着我又做了幾個,但是每一個都又矮又小,我就把它們叫做“矮冬瓜”羣粽子。

最後一步就是煮粽子啦!我依依不捨地説:“再見了,我可愛的小粽子!”話還沒説完,它們就被媽媽送入了蒸籠裏。過了一個小時左右,香噴噴的粽子出爐啦!我找出我的“矮冬瓜”粽子羣,拿出其中一個咬上一口,啊!真香真美味!這種味道我一輩子都忘不了,真是讓我回味無窮啊!

這是大詩人屈原帶給我們的節日;這是那個行潔志廉的屈原帶給我們的節日;這是一個拒絕邪毒、崇尚高潔的節日;這是一個飄香的節日!

家鄉的風俗作文2

家鄉,是一個人永遠的避風港!家鄉,是殊途同歸的美好地方!家鄉,是一個人排除萬難也一定要回的地方!每個人的家鄉都有習慣,這習慣根據個人喜好,過着過着,就成了約定俗成的“風俗”了,這風俗形態各異,細節有所差異,但大體上,還真是一回事兒。不過,雖然大體上差不多,但給人的感覺卻一定不一樣,就是這麼神奇。

我的家鄉是東北黑龍江省大慶市的“温泉之鄉”林甸,一年中,我主觀覺得的第一個節日,是過年,不是指元旦,似乎元旦在1月1日就成了理所應當的第一個節日了,但我覺得,元旦只不過是一個假期罷了,而除夕開始,就是年三十,才是“節日”,餃子為代表的各色食品被人們端上餐桌,人人熬夜守歲,這天開始,直到初七,家家團圓,哦,除夕還要大掃除一次,寓意除舊迎新。

春節之後,就是元宵節了,雖説到初七為止家家團圓,但這一天元宵圓,月亮圓,所以元宵節,人們有的還要再團圓一次。這一天,可是為數不多的滿月。

二月二,龍抬頭,這有一個典故,人打翻了玉皇大帝的酒壺,所以玉皇大帝為了懲罰人類,不給人們下雨,青龍看到了人類叫苦連天,不忍心不給人們下雨,於是偷偷地給人們下了一場雨,被玉皇大帝鎖在一塊大石頭下面,並説要青龍出來,除非人有本事讓金豆開花,善良的人們不忍心看到青龍被鎖在大石頭下面,朝思夜想幫助青龍,有一天,一個老頭髮現自己家裏的黃豆開花發芽了,一想:“呵,這不就是金豆嗎?”之後這位老者將這個消息告訴了全村人。一天玉皇大帝下來視察的時候,看到一個地方全都供着發芽的金豆,玉帝如約放了青龍,所以流傳下了“二月二,龍抬頭”的典故,在我們這裏,這一天出門既不能跑,也不能跳要不然就是“踩了龍頭”一年交不上好運。

我們家鄉的`風俗大體上和其他地區的風俗差不多呢,但是啊,這過起來可是別有一番風趣,和別的地方的風俗相比可是一點也不輸給人家,林甸地方雖小,但過年的時候可是和整個中國一起過,並過得格外熱鬧。

家鄉的風俗作文3

我家鄉的風俗習慣可多了,有端午節包粽子,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但我覺得最特別的還是大年七年級的拜年。

拜年的由來是什麼呢?原來傳説遠古時代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頂長獨角,口如血盆,每逢臘月三十晚上便竄出山林,掠食噬人。為此,人們只好準備些肉食放在門外,然後把大門關上,躲在家裏。直到七年級早晨“年”飽食後揚長而去,人們才開門相見,作揖道喜,互相祝賀。慢慢的,流傳至今就形成了“拜年”的習俗。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大年七年級早上,鞭炮聲絡繹不絕,家家户户都貼着紅紅的對聯和威武的門神,還有的掛上兩大紅燈籠呢?到處瀰漫着濃濃的年味。這一天不僅大人們開心快樂,見面就相互説着吉利的'祝福話,更是小孩子們激動不已的日子。看,我一大早就起牀去拜年了,為的是拿到更多的紅包。首先,我見到奶奶和爺爺就興奮地把雙手合起來,放到胸前祈誠的歡聲説:“祝爺爺奶奶新年快樂,身體健康!”話音剛落,我就滿臉期待着,激動到眉毛都飛起啦!下一秒兩個紅通通且厚厚的紅包就出現在我面前了,我迫不及待的伸手接過,並大聲喊:“謝謝爺爺奶奶!”爺爺奶奶也滿意的笑了。我更是高興得合不攏嘴了,哼着小歌,蹦蹦跳跳地跑到鄰居家向其他小孩炫耀並趁機再向長輩討紅包去。我每遇到一個人,總是不厭其煩地做那套拜年的動作,説着吉利喜慶的祝福話,這樣紅包也越來越多,看着口袋裏滿滿當當的紅包,開心得像心裏攢着一罐蜜似的。

拜年是家鄉特有的風俗習慣,也是我最喜歡的風俗了,這樣既讓我拿到了不少的零花錢,又寄託了人們的美好願望,多好呀!

家鄉的風俗作文4

“鐺鐺,財神到”鑼鼓喧天,衝破雲霄。我飛快的跑下樓梯,映入眼簾的財神口帶長髯,頭頂烏紗,足蹬朝靴,金銀墊肚,外罩紫紅袍,右手持寶劍,左手持大元寶,威風凜凜的,神氣十足。緊接着有在咚咚鏘鏘的鑼鼓聲中響起一聲:“金銀財寶滾進來。”那聲音是如此的渾厚,隨鑼鼓節奏,從屋外跳到屋內,從櫃枱前跳到帳桌旁,分別表演招財、兜財、送財的動作來獲取一些錢財,我看向爸爸問:“為什麼給跳財神的人錢呢?”“你想啊,他們穿着這麼厚重的衣服,走那麼多路為我們帶來祝福是多麼辛苦啊,所以才給它們錢啊,就像你考試全優我會獎勵你一樣,為他人的勞動成果負責啊!”爸爸推了推眼鏡,語重聲長的説,“那不跳財神不就是了”“跳財神是老祖宗留下的東西,他們要把這個東西流傳下去啊,而且他們也要賺錢養家。”“我也要上網瞭解瞭解老祖宗留下的東西。”

”哦,原來跳財神中的財神取自古代神話小説《封神榜》中的.趙公明啊!”而且跳財神屬於儺舞,又稱鬼戲,是漢族最古老的一種祭神跳鬼、驅瘟避疫、表示安慶的娛神舞蹈。百姓把美好希望寄託於神靈,逢年過節想討個吉利,盼望財神光顧。而且跳財神不僅有一人舞,另一人司鑼兼挑夫兩人組合、一人獨舞,一個司鑼,一個挑夫的三人組合還有三人舞蹈,一個司鑼,一個挑夫五人組合的呢。而且跳財神的動作十分麻煩為手足並用。手部許多動作有其特定的含意。如招手示招財;託舉示招到財寶亮於面前;扛肩示財寶多而重;推舉示送出財寶;按掌示元寶置於錢櫃銀箱。舞拂塵示指令方向。腳上也有功夫:高跳步表興高采烈;蹉步表扛寶進門;弓箭步表進寶方位;擺腿左右搖臀為逗樂,指腿稱為翹腳財神。此外,還有“抖肩捧腹”、“捧寶轉身”、“提襟藏寶”等動作。跳財神還反映了當時老百姓的精神追求和經濟狀態。

原來跳財神有這麼多知識啊!學海無涯,學無止盡我要去了解更多的的知識!傲遊在知識的海洋

家鄉的風俗作文5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每年的農曆三月十五是我的家鄉安徽壽縣的“四頂山奶奶”廟會。

家鄉的廟會通常會舉行三天,即農曆三月十五至十七,在十四下午一般就會有商販來佔攤位。到了十五,廟會就拉開了帷幕,四頂山上人山人海,車水馬龍,談笑聲,叫賣聲,討價還價聲匯成一片,奏響了廟會的交響曲。

廟會期間,街市兩旁擺滿了琳琅滿目的商品。有精緻漂亮的竹木類,有格式奇裝異服針織類,還有名貴的鹿茸、白參等名貴藥材,應有盡有。

我去年就和媽媽趕了一回廟會,一進四頂山,我就驚歎道:“哇,媽媽,這裏有好多人啊!商品真正五花八門!”

“廟會人多的時候,有時會達到二十多萬人呢。”作為安徽人的媽媽言語間透着滿滿的自豪!接着,媽媽打開話匣子,向我講述了奶奶廟的傳説:

“關於奶奶廟,還有一個傳説呢!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孩童在山上玩耍,突遇惡狼,幸遇一少婦自行徐州經壽縣回浪南固始孃家從惡狼的口中救出了孩音、眾人四處傳少姐乃九天女下凡,因此,少婦成了陳暴驅惡,保護良善的神靈。為了紀念少婦人們伐本鑿石,在四頂山上建了巍峨廟宇,稱之為‘四頂山奶奶’廟,也把救下孩童孩的`日子定為祭祀之日(即廟會期)。”

我聽了恍然大悟,原來這個四頂山奶奶曾為民造福、庇佑鄉鄰呢!對這次廟會更感興趣了!接着,我們來到了山頂,開始祭祀,而且這個祭祀還有一個特點:不能夠在屋內祭,只能在屋外。我左手托起一柱佛香,右手再輕輕地點燃,接着雙手左右搖晃這柱香,使之冒煙,之後畢恭畢敬地向佛像鞠了一躬,再把香插在專門的祭祀台上,隨後雙腿跪在祭祀墊上,閉上睛睛,恭恭敬敬地對着佛像磕三個頭祈求保平安!

“噼裏啪啦——”煙花鞭炮聲四起,遠處的天空璀璨而耀眼,亮閃閃的星星掛在黑色方幕上,我凝望四頂山上空,心想:趕廟會寄託了人們對生活美好的希冀,但我深知“求神不行,不如求自己”,少年的征途才可以星辰大海。

家鄉的風俗作文6

我的家鄉吉林省汪清縣,是個美麗富饒的小縣城,這裏居住着熱情豪放的東北人,有着獨特的文化底藴和民風民俗。

東北最不同與其他地區的就要數房屋了,別的地區都睡軟綿綿的大牀,而東北則睡在那長6至7米,寬3至4米的大硬炕上,據説有利於腰背。炕下有一條空洞連接着灶台,燒火時,煮飯和熱炕兩不誤,坐在熱騰騰的坑上吃着香噴噴的米飯,別提多享受了。東北幾乎每家每户的都有口地窖,規模也不大,就是用來存放些土豆、白菜類食品。我還經常下去探險呢!東北的房屋體現了東北人的性格,根本不分那些廚房、卧室,中間只是一牆之隔而已。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東北的房屋其實沒有客廳,客人來了就把他往炕上招待,絕對會讓你倍感親切。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東北人,我最愛吃的就是小雞燉蘑菇,還有豬肉燉粉條,相信也是每個東北人的最愛。大概是因為東北氣候偏冷,所以才愛吃這種高熱量的食物吧,特別是酸菜,絕對口味獨特,獨一無二,每當有客人來時主人都要做酸菜燉排骨再加上味道獨特的小菜來招待客人,保證你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不僅東北的美食讓人讚不絕口,東北的“二人轉”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獨特的唱腔和奇妙的`舞步構成了小到十幾歲兒童,大到七八十歲老人的羣眾舞台。每個東北人都“寧舍一頓飯,不捨二人轉”,可見二人轉對東北人的影響尤為深刻。“二人轉”不用舞台,不用服飾,隨時隨地都能來上一段,怪不得人人都喜歡。最讓我驕傲的是連小品演員趙本山也來自東北,唱的一手好二人轉,紅遍大江南北。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東北的這片土地養育了豪爽、不拘小節的東北人。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的民族文化構成了我們美好的中國。歡迎大家來我的家鄉體驗獨特的風俗習慣。

家鄉的風俗作文7

不管是小小的村子,還是廣闊的城市,一年到頭,終究會有許多次廟會。那麼,今天,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南樂的倉頡廟會吧!

紅錦金緞交織在一起,懸掛在路旁的建築上,一盞盞如同紅日般的燈籠,一個緊緊挨着一個,將水泥房屋連成的樸素街道點亮,好像是花兒們被燈光叫醒,一個個紛紛探出小腦瓜,汲取陽光雨露……

一陣陣叫賣聲悄然響起,小販們在地上鋪上了一塊塊布料,擺下了自己售賣的物品――小木刀、風箏、冰糖葫蘆、火龍果……等小玩意兒和吃食,各種吃食無處不見,讓人應接不暇。

還有人表演起了精彩絕倫的節目,像什麼胸口碎大石、噴火、大變活人、踩高蹺。還有人表演起了豫劇,京劇……讓人目不轉睛地盯着各式各樣的表演,恨不得如同二郎真君一般,生出第三隻眼睛。又想分身成十幾二十個人兒,一人看那麼一個節目,大飽眼福!

還在那眾多的節目之中,我最喜愛的就是踩高蹺表演了!幾位叔叔阿姨穿着各色的衣裳,踩着精心雕刻着高蹺,臉上洋溢着歡笑,一臉的喜悦。當時,人們是裏三層外三層的圍着那塊小小的表演場地,我也是擠了好大一會兒功夫,才看看到了最前面。

看着技藝精湛的藝人們,我恍惚覺着自己來到了電影院中,眼前是有人在放電影呢!情不自禁的把手中的糖葫蘆咬進嘴裏,對藝人們的稱讚也隨着酸酸甜甜的紅山楂入口,吐露了出來,為他們鼓掌喝彩:“這些表演藝人真是好生厲害呀!”突然,一個藝人是出了什麼意外,往下倒去。我猛的.一驚,眼睛直直的盯着,想要看到奇蹟發生,又在心中為那為藝人祈禱,希望他不要摔傷了。而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那位藝人經不慌不忙的一抬腿,又站了起來,繼續靈活着走起了高蹺。而人們也賣力地為他鼓起掌來,滔滔不絕的對那位藝人的技藝表示稱讚。

夕陽西下,我依依不捨地離開廟會,只剩下花朵在清風吹拂下翩翩起舞。

家鄉的風俗作文8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每到端午節,我的家鄉——浙江金華有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

傳説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着船,在江面上不停地來回穿梭,打撈屈原的真身。有幾位漁夫拿出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説是要用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這些都發展成了今天的端午習俗。

要説到賽龍舟,我永遠也忘不了那激動人心的場面……

五月初五那天,人們早早地起牀,都不約而同地彙集到了婺江邊。比賽還沒有開始,岸邊就早已人山人海,人聲鼎沸了!人們已經把長長的一條江岸圍了裏外三層!我和媽媽為了找一個好位置,還差點擠破了腦袋呢!比賽開始了!人們都懷着激動的心情朝東邊眺望着。“咚——咚——咚!”從婺江的遠處漸漸傳來了低沉的鼓聲,中間還夾雜着鏗鏘有力的口號聲。近了,更近了!我能隱隱約約地看見五六隻龍舟飛快地向這邊駛過來,越來越大越來越清晰。

龍舟的龍頭高高揚着,滿身閃着五彩的光芒,就像騰雲駕霧的祥龍。劃舟的壯漢們口中喊着響亮的口號,手裏的動作整齊劃一。幾隻船的速度不分上下,你追我趕,人借龍形,龍具人神,一條條矯健的巨龍在江面上激起了一排排白色的浪花。身後的人羣歡呼着,為自己的`龍舟隊鼓掌加油。相機和手機拍照的聲音響個不停,大家都想留住這難忘的鏡頭。龍舟在經過我們面前的一剎那,我甚至看到劃舟的壯漢胳膊上繃緊的肌肉和擂鼓手額頭上流下的豆大的汗珠。

不難看出,他們已經很累了,龍舟的速度也慢了下來,但他們還是堅持着,用口號來鼓舞自己,一鼓作氣,衝向終點!在婺江上,這可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比賽結束了,人羣慢慢地“退”了下去,江岸邊漸漸安靜了下來,我和媽媽在岸邊散步,岸邊的廣播裏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屈原的故事和端午節的歷史……

家鄉的風俗作文9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離家三裏遠,別是一鄉風”,在我們遼闊富饒的華夏大地上,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我的家鄉,過年家家户户吃年糕。

聽奶奶説,年糕最早是為年夜祭神的,歲朝供祖先所用,後來才成了春節食品。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令人回味無窮的口味,成了家家必備的新年食品。

隨着新年的腳步一天天接近,我這個饞孩子也一天更比一天期盼再次品嚐到奶奶做的.年糕,因為那是家的味道,更是愛的味道。

年三十一大早,我看見奶奶正忙着買蜜棗、桂花,準備蒸年糕呢!我長這麼大,每年都能吃到奶奶從鄉下寄來的美味年糕,但從沒看到奶奶是如何蒸年糕的。今年正好回老家,我可要親自“實踐”一下。

只見奶奶把糯米粉倒進竹匾裏,在裏面加上了蜜棗、桂花,再用勺子麻利地來回拌勻。奶奶告訴我:“這樣蒸出來的年糕既有蜜棗的甜味,又有桂花的香味,讓人回味無窮。”我心想:怪不得奶奶每年寄好多年糕來,但我總覺得吃不夠。我挽起袖子,學奶奶的樣子來回攪拌,好像已經聞到了年糕的陣陣香味。

接着,奶奶在鍋中燒開了一鍋水,又在蒸籠四壁用紗布輕輕抹上清油,放入已拌勻的糯米粉,把糯米粉拍結實後,放在鍋上蒸。過了一會兒,糯米粉上冒出幾個泡泡,泡泡破了,蒸氣便冒了出來。奶奶低頭仔細尋找泡泡出氣處,還不停在上面撒糯米粉。奶奶一邊加糯米粉一邊告訴我:“這加糯米粉很有講究,加得不好,年糕有的生有的熟,不好吃。”

很快,一股香氣撲鼻而來,一籠又香又糯的年糕就這樣蒸好了。奶奶樂呵呵地把一碗冒着熱氣的年糕遞給我,嘴裏還説:“吃了年糕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啊!”是啊,這一塊塊年糕不僅帶給我們新年的喜慶,更是寄託了奶奶對全家未來生活的祝福!

家鄉的風俗作文10

雖然我已經離開家鄉多年,但端午的習俗依然清晰地留在我的記憶中。

那時,我還是一個五六歲的孩子呢!那時,四周不是高聳入雲的高樓,而是連綿起伏的青山。那時,只要一聽到端午節我就喜瘋了,因為端午節可以和奶奶去打午時水,還能放紙龍、採草藥!

説起打午時水,還有一個傳奇故事呢!從前有一個窮人,他每天只能吃米糠,他家門口有一口井,緊連着龍宮。一天,玉帝讓龍王去降雨,結果下了三天三夜,洪水氾濫,妖魔鬼怪也出來禍害人命。水神得知後火冒三丈,便跑去與龍王大戰了300個回合,終於把龍王斬於刀下。人們的生活也變得幸福起來,他們非常感謝水神,便在端午節的中午打水,美其名曰:“打午時水”。

“奶奶,奶奶,可以去打水了嗎?”奶奶把包好的粽子放入鍋中,拎上兩個大水桶,我們就出發了。經過了許久的“漫漫長旅”,終於到了水井邊。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威風凜凜的水神像,他雙眼炯炯有神,身材魁梧。奶奶在他的面前拜了幾拜,我也步履蹣跚地走過去,有模有樣地學着。眼前還有一條猶如長龍般的隊伍,每個人都拎着一個水桶。有的正相互嘮着嗑,有的則翹首以盼,不停地踮腳張望……我排在隊伍中間,心裏特別好奇,午時水到底長啥樣嘞?是不是和普通的.水有所不同呢?看着眼前的隊伍越來越短,我也愈加興奮了“奶奶,奶奶,輪到我們啦!”奶奶一邊拉着我的手,一邊靠近水井。她小心翼翼地提着水桶,把軲轆往下放,水盛的滿滿的,陽光反射在水中,像一大桶水晶一般亮堂。“奶奶,奶奶,我渴了!”“那也得到家才能喝。”“那你抱我看看午時水嘛。”“哇——”我驚訝地叫出來。水井的周圍都貼着紅色的紙,上面寫滿了“福”字,那寄託着人們美好的願望,祈禱着家家户户都能安康福祿。

打午時水是融歡慶娛樂為一體的。端午節,寄託了人們迎祥納福的願望,它會一直流傳下去,也會留在我的心中……

家鄉的風俗作文11

我的家鄉在浙江富陽的一個小村莊裏,這裏雖然沒有城市那麼繁華,但是,卻有着城市沒有的風味,有着獨特的民風民俗。圓譜圓祠堂便是我們的大事兒一件。

從開始造祠堂的那一天起,便要放鞭炮慶祝開工。造完了祠堂,那更是熱鬧。第一天早晨,禮數繁多。先是宰豬宰羊,把豬和羊分別綁在兩張凳子上,再用紅色的紅菱把它們的頭綁住,端端正正地放在祠堂的左右兩邊,像兩個守門神一般。更是有人用轎子抬着村裏最年長的老人,後面跟着許多樂手,圍繞着村子走一圈。所到之處,就有許多人圍觀,不知有多熱鬧。等這些全部結束後,又得放鞭炮。中午,祠堂周圍大擺宴席,邀請每家每户必須有一個人去吃午飯。這一天,鑼鼓喧天,鞭炮不絕,到處都擺滿了小攤小位。這也是我們小孩子最喜歡的,趁着這幾天,買一些好吃好玩的,約上小夥伴們一起去玩,父母們也都不會責罵。

夜幕降臨,祠堂的大戲台上,先表演的是我們村裏的阿姨們精心排練的節目——鑼鼓。結束後,便是戲班子上台表演,咿咿呀呀,吹拉彈唱,是老爺爺和老奶奶最喜歡的節目。他們總是早早地搬來椅子,選好合適的位置,就算看上一天一夜也都不會感到乏味。儘管祠堂很大,但還是會被堵得水泄不通。我們孩子就喜歡在祠堂跑來跑去玩遊戲。

這些僅僅是第一日的'場景。一般來説,這樣的盛事至少要持續三天,並且連續三年。這幾天,熱情好客的村民們總會叫來親朋好友,一起吃飯。最多的人家,可能要叫上三十幾桌呢,真是熱鬧非凡。造祠堂的錢都是村民們自願捐獻的,多的達80萬元,少的也有二三百元。只要捐獻超過2000元的人家,都會獲得一本古色古香的族譜。

造祠堂圓譜不僅僅是一種民風民俗,更是象徵着一個姓氏的繁榮與傳承!

家鄉的風俗作文12

照福建閩南那一帶的老規矩,春節一般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臘月二十三是過小年,同樣也是祭灶日。二十三這一天,家家户户的老人長輩都忙着做各種特色糕點。

紅龜粿就是其中一種。它扁平約巴掌大小,紅色外壓龜印內包餡,閩南人作為節日祭祀之供品。一些廟宇也會用之為祭祀品。紅龜粿的口感軟糯,香香甜甜,小孩子們尤其愛吃。長輩們做完,便放在蒸爐裏蒸,不一會兒,冒着熱氣的紅龜粿就出爐了。一人捧一個在手上,吃的歡。但它最重要的作用還是拿來祭奉灶神,在家中供上豬、羊、雞、鴨、魚之類禽畜海鮮,以及甜瓜、糖果、香茶等供品,再燒香放鞭炮,為灶神送行,冀望其“上天言好事”。

過春節,自是少不了貼春聯,不僅增添過年的氣氛,還寓意着鎮邪驅鬼,祈福納祥。在閩南,鄉村農家,房多門多,除了貼春聯外,房門兩側還要擱置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叫“門蔗”,方言“蔗”與“佳”近音,寓意進入佳境。

除夕的前一天,在村中心搭上戲台,通過投影,播放電影,俗稱“做戲”。還記得小的'時候,一到晚上,我就拉着爸爸媽媽跑到台前,已是人山人海,運氣好時,就有座位,運氣差點,就自己搬來小板凳,光看圖畫,也看得津津有味。

大年七年級,按福建的習俗,不能掃地。這是迷信的説法,人們認為掃地會招來“掃把星”,帶來黴運。除此之外,還不能倒垃圾,洗碗,剪頭髮,用剪刀,吃葷食。

過了元宵,春節結束了,人們紛紛散去,地上沒有了鞭炮紙屑,鄉鎮又安靜了下來……

家鄉的風俗作文13

我的老家在歙縣許村,許村是以許家為“核心”的一個古村落,我就是許家的後代。

許家習俗中,最的就是“舞大刀”了。每到正月十五的晚上,許家中的“力之霸王”們,便舉着把四米多高的“大刀”,走街串巷地舞上一通宵!許家怎麼會有這種習俗呢?這個節日又是怎麼被許家設立的呢?

這要從唐代的開始説起,那時候,有一位許家的首領,名叫許遠。他精通兵法,智勇雙全,並創立了許家刀法。安史叛亂時,許遠與援軍主帥張巡一起奮勇抗戰,保家衞國。他的許家刀法出神入化,使敵人聞風喪膽。在一次戰鬥中,許遠身先士卒,身殺千人,最後因寡不敵眾,與張巡一起英勇犧牲。為了讓許家刀法不失傳,也為了永遠紀念這位英雄,每年正月十五,許村人都要舞大刀,這個習俗一直流傳到現在。

哦,差點兒忘了説正月十五傍晚時分的情景了,下午五時許,看熱鬧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聚集在高陽橋、大觀亭、五馬坊一帶。大約半小時後,嘰嘰喳喳的人羣突然靜了下來,只見一把紅色的大刀“砍”過來!密密麻麻的人羣立即“砍”出一條道路,隨後又跟在大刀的後面。興奮的人羣一起湧到河邊的一塊寬闊的'場地上,精彩的演出開始了:各部門準備就緒,跟京劇差不多的音調響起,只見四個肌肉發達的壯漢湧上去,一人按住刀把,三人拉着系在刀背上的繩子,大刀開始傾斜,並迅速地轉動,像有人在揮舞一般。一會兒,他們又將大刀揮上揮下,有時橫割,有時斜砍,還有時來個“暴劈”。四米多長的大刀在他們手上真是“舉重若輕”,在刀光閃閃中,我彷彿看到了許遠當年揮舞大刀,殺敵如割草般的英雄身影……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大刀”又要轉移演出,可惜媽媽要拉我走了,我只好戀戀不捨地告別了“大刀”。

家鄉的風俗作文14

我的家鄉在橫山,説起我家鄉最盛大的節日,莫過於春節。而最熱鬧的當屬大年七年級了。

大年七年級這天早晨,家家户户一家老小都會準時起牀,一起動手包餃子。而且包餃子也有分工:通常是一個人和麪,一個人製作肉餡,剩下的人便擀皮包餃子。一家人忙活起來,熱火朝天,彷彿時間在他們那裏比什麼都重要,而這氣氛,則給原本就喜慶的大年七年級更加增添了年味。

包完餃子後,接着便是煮餃子:將餃子放在用高粱杆編成的圓盤中,一個一個地往下“跳”。

隨後就是另一大步驟:熗粉湯了。熗粉湯時,總會有一個經驗豐富的父親或母親親自下鍋熗。粉湯熗好後,會傳來一股丸子、滷雞絲、豆腐條和粉條等食材誘人的香味,讓人真是垂涎欲滴。

粉湯餃子出鍋了。出鍋的餃子香氣撲鼻,讓人忍不住想要多吃幾碗,誰如果吃到包在餃子裏面的`錢幣,那誰就是新年裏運氣最好的。

而過年吃餃子,則有另一個獨特的寓意:餃子從字面上來説跟交子,也就是交好運差不多,所以人民把這種盼望交好運的心情象徵到了餃子身上,所以在過年時,每家每户都會在大年七年級早上吃一碗象徵交好運的餃子。

吃過交上好運的餃子之後,人們便開始聚在一起談天説地,交流一年來的收穫。久別重逢的一家人又匯聚一堂時,便少不了打撲克牌的娛樂活動了。每次會有三個人輪流來玩……結束後,每個人又流連忘返,對其他人説:“下次我還會來的,做好準備。”彷彿又在無形中對家人訴説了重逢的喜悦。

這一天,不管是走到哪裏,都洋溢着一股濃濃的親情與友情啊!春節也就此拉開序幕,一直要持續到正月十五……

家鄉的風俗作文15

春節到了,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習俗,而我的家鄉也有我家鄉的春節習俗,下面就讓我來介紹一下吧。

家鄉有句俗語叫:“年二八、洗邋遢”,意思是,到了臘月二十八這天,要把家裏大掃除一遍,為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

到了除夕,大家可就忙了,女人就為了團圓飯做準備,男人則幫忙殺雞、殺鵝、貼對聯、貼門畫、買花、買年橘、盆景……

晚上可就熱鬧了,有些大人在茶餘飯後就等着看萬眾矚目的《春晚》了,小孩子們就穿着一身新衣服挨家挨户地去得壓歲錢,俗稱“利是”。而有些大人們則帶着小朋友去逛廣州特有的迎春花市,説到迎春花市,這可得詳細介紹介紹:每年的春節前夕,廣州的大街小巷都擺滿了鮮花、盆景,各大公園都在舉辦迎春花展,特別是除夕前三天,各區的`主要街道都搭起綵樓,紮起花架,四鄉花農紛紛湧來,擺開花市,售花賞花,人潮湧動,十里長街,繁華似錦,人海如潮,一直鬧到七年級凌晨,方才散去。這就是廣州特有的迎春花市。

半夜十二點來敲門時,每家每户都響起喜慶的鞭炮聲,大家都沉浸在漫天飛舞的鞭炮紙上了。鞭炮一過,就是五彩繽紛的煙花點綴在無暇的天空上了,人們望着飛上天的煙花,一起期望着新的一年、新的氣象。

到了七年級,大家都非常有空,大人們就會去打麻將,而小孩子們則用自己的壓歲錢案買各種零食玩意兒。到了晚上,天空中還是閃爍着五光十色的煙花,有條件的則特地乘車去琶洲等地看煙花。

春節的另一個高潮又是尾聲——元宵。我們這裏並不是每條村都過春節的,有些人就會過正月十三、十四、二月八年級……而我們這條村正好就是過元宵的。我們要準備好各種菜餚迎接客人,讓客人吃得開心,會得慰心。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習俗,你家鄉的春節習俗又是什麼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