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作文教學反思集合15篇

作文1.86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作文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作文教學反思集合15篇

作文教學反思1

作文展示課上完了,這次作文教學改革是在20xx年我真正接觸到快速作文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的。這節作文課我採用的新概念快速作文課型“兩課時八環節”,在兩節課上圓滿完成了寫作準備、快速寫作、修改反饋環節,效果較好。

上完這節課,有幾點收穫如下:

1、作文課的目標要明確

其實以前的作文課教學的目標非常模糊,經常會有臨時定題的情況,評講作文是面面俱到,結果收效甚微。新概念快速作文要求作文課上目標必須明確清晰。這節課的目標定位是:學會多角度觀察和細緻描繪生活。明確地告訴學生這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學生的寫作、批改、反饋等環節都圍繞這一目標進行,就能達到學有所獲的目的。

2、備課時要了解分析學情

其實定好目標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記得教師節前,學生的寫作題目是《——老師,我想對您説》,我的目標定位是要求學生學會選擇典型的材料,可是當評講時發現,學生的主要問題在於結構安排不恰當,有嚴重的頭重腳輕現象,而且還有人稱問題。分析原因就是對學情不夠了解,所以在定目標時需要充分了解學情。今天的作文主題是《尋覓秋天的蹤跡》,多角度觀察與細緻描寫是學生寫作弱點,這個目標是符合學生的'學情的。

3、課前要做好充分準備

寫作前,學生進行細緻觀察,蒐集描寫秋天的段落和詩詞。這是學生積累素材的過程,為快速成文做好準備。

備課時,我精心準備課件,在學生寫作前的10分鐘時間內,快速打開學生的思維,進入秋天的境界中,所以我特別在挑選圖片上下了一番功夫,圖片的內容有藍天白雲、片片紅葉、燦爛菊花、五穀豐登、喜迎豐收的笑臉和秋遊的腳步等等,有的圖片和他們的生活較近,有的較遠,從不同的角度詮釋了秋天的含義。另外,我還準備了精彩的解説語,讓學生在欣賞圖片的同時,耳邊聽到詩一般的語言,進入一個美的境界。

4、課上要營造快速寫作的氛圍

為能達到快速寫作的目的,除了營造寫作氛圍以外,還要給學生“我能行”的信心和必要的辦法。在公開展示之前的課上,我明確地告訴大家30分鐘寫一篇好作文不是神話,他們也用自己的行動證明自己能做到。所以這節課學生們是帶着必勝的信念來的。寫前我展示了快速寫作的四點要求,還在黑板上寫了“快速作文小能手”幾個字,要求寫得最快的10名學生停筆後到黑板上寫下自己的姓名、用時和字數,這樣學生就有了一種寫作的緊迫感。事實上,最快的一名學生21分鐘完成了750字,全班在30分鐘內全部完成了600字以上的寫作任務。

勇於向自己挑戰,就會有成就感。這次作文展示課是我對自己的一次挑戰。因為這是長期以來困擾語文教師的難題,不好解決,從來沒有這樣展示過,沒有任何的經驗可以參考,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備課的過程是艱辛的,但上完課後老師們達成了共識,我自己也有了成就感。可能很多事都這樣,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即便嘗試的過程中會存在很多問題,但一樣有成功的感覺。

作文教學反思2

習作競賽已經圓滿結束了,五年級習作的題目要求是這樣的:以“關愛”為主題寫一篇習作,具體要求是,寫出一件具體的事情,表達出老師、父母、同學、朋友對自己的關愛,要有真情實感,不少於400字。

成績出來了,我們班的成績很不理想,過90分的僅僅有8人。學生的習作反饋回來後,我仔細地看了每個孩子的競賽作文,讓我驚異的是平日寫作文水平高的一些學生,在此次習作中卻發揮失常,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我把習作按分數段分成三部分,一部分一部分細看,再綜合起來看,我看出了以下一些問題:

問題一——審題不清偏離主題

分數在70——80之間的學生,他們的習作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審題不清。像小琳的習作寫了兩件事情,與習作的要求明顯不符;小巖的習作沒有寫事,只在一味地抒情;小凱的習作在泛泛地談多件事情,沒有突出一件具體的事情;小民的習作寫的是媽媽怎樣關愛生病的姥姥,與習作的要求也是謬之千里;還有小健的習作寫是地震中的小林浩怎樣關愛同學的感人故事,都與此次習作的要求背道而馳。這個原因也是造成平日習作優秀的學生髮揮失常的主要原因。

問題二——選材不突出不典型

體現關愛的事情原本就無大小之分,只要你寫得動情、感人就可。但有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和“關愛”扯在一起,就似乎有些牽強。如,小尹寫的自己沒帶鋼筆別的同學借給他筆用,小鑫寫的自己一年級時摔跤時爸爸鼓勵自己爬起來的事,小瀚寫的自己摔跤時同學幫自己扶起來的事,這幾個學生寫的事情都很小,也很平常,對關愛的理解浮淺,而且寫的.語言平實,感情平淡,激不起讀者的共鳴。

問題三——一件事情敍述不詳

有些學生的習作,字數遠遠超過了400字,但仔細一看,開頭引子部分太長,寫了半頁紙甚至是一頁,真是“懶婆娘的裹腳布又臭又長”;到該寫事情的時候,卻吝嗇起文字來,一件具體的事情只寫了個兔子尾巴長短,既沒寫出事情的詳細經過,又沒有表達出那種關愛的真情實感;事情寫完後的結尾部分,本應該是言簡意賅地總結,可有的學生又開始長篇大論,大發抒情,這種空洞的抒情只能帶來假、大、空,又有什麼意義呢?

問題四——題目太俗或文題不符

看看學生的習作題目:《關愛》《媽媽的關愛》《父母對我的關懷》《同學的關愛》《同學的幫助》,這些題目太大太俗,表現不出關愛的真情。更可氣的是有的學生竟然把這次習作的題目寫成《我的同學》,這個題目明顯的是寫人,怎麼能與此次習作內容相吻合呢?題目是習作的“眼睛”,正如一個人的眼睛的重要作用,如果眼睛不明亮清晰,又怎樣打開心靈的這扇窗户呢?

這次習作競賽讓我們師生都找到了習作教學和習作書寫中存在的種種問題,這對學生習作的提高和教師習作的授課都是很重要的一步,真可謂是一場及時雨,同時又給我們敲響了一次教和學的警鐘。我相信,在我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習作水平會一步一步地提高起來。

作文教學反思3

對於農村國小教學來説,作文成了語文教師的一大難題,習作成了學生望而生畏的科目。為了寫好作文,師生都必須付出許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過這次學習,加之自己十多年來的教學經驗,本人認為,國小作文有效教學應注重以下幾點。

一、注重平時積累。

作文也像語文基礎知識、閲讀一樣需要積累,比如好詞、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據課文內容來積累。“重視文本”也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摘抄中積累材料。如果學生能掌握一些好詞佳句就為寫作做好了鋪墊,能夠讓他們有詞可用、有話可説。比如:在教完《拉薩的天空》這課後,就為學生以後寫熟悉的景物作鋪墊。

2、通過寫日記來積累。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由於日記的內容很廣,可寫聽到的、可寫看到的、也可寫想到的。總之,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無拘無束地表現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寫真實的事情。比如:每搞完一次大掃除,都可讓學生把當時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記的形式寫出來。

二、注重學以致用,結合實際及時指導。

國小生的.知識有一定的侷限性,教師結合課文和生活實際及時指導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在大海中永生》是一篇飽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這篇課文後,舉行了一次“我思念的xx”為主題班會活動。要求學生把自己最思念的親人(不管是生離的,還是死別的)用幾句話描述出來。同學們踴躍發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學是這樣説的“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啊,轉眼間一年的中秋節又到了,半年前與媽媽分別的情景又浮現在我的眼前,記得媽媽要去外出打工的前一天夜晚,我總跟在她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覺我伴着,而且我還緊緊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將離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牀了,發現媽媽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門,我連頭也沒梳,散着發就在後面追,我邊追邊喊,媽媽也邊跑邊抹淚。到了夜晚,我覺得房子裏空蕩蕩的,怎麼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媽媽睡過的枕頭聞聞她留下的體味!這樣的描寫最感人,學生也能説真話、實話。

三、注重作文的評價。

教師的評價對學生十分重要。評價得當,能激勵學生敢於作文、樂於作文,因而對學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應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給予不同要求的評價,對基礎好的學生要有較高的要求,基礎差的哪怕是用了一個好詞、一個佳句也應該及時表揚。記得有一次,我發現一個平時作文很差的學生在文章中準確地用了一個表示時間過得很快的詞“剎那間”,於是我在批語中這樣寫道:今後能多看點書,認真作好記錄,教師相信你的作文會更上一層樓!這樣做,能讓一些差生得到鼓勵,看到希望。

總之,作文教學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師必須在教學理論中不斷探索,在教學實踐中獲得。

作文教學反思4

寫完後的交流和展示很重要,學生相互交流、欣賞,在交流展示中享受喜悦。交流的形式可以多樣一點。

國小生身心發展規律:兒童心理學告訴我們,任何知識與能力的形成,學習主體──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重要因素。國小生的作文興趣來源於“有材料可寫”,一旦有了材料,他們就會躍躍欲試,表達興趣濃厚。在這種情緒下,作文課堂教學就會取得顯著的效果。

對《語文課程標準》的解讀:《語文課程標準》國小生習作目標有這樣的表述-一“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別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我們從“樂於”、“自信心”、“願意”、“分享快樂”等詞中,看到了新課標對學生的關注和關懷,應該説,達到了這些要求,也就達到了作文教學最理想的境界。

學生習作缺乏自我展示的平台。人都有一種潛在的需要就是要展示自我,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與賞識。這一需要往往被老師所忽略,很少學生能擁有一個與別人交流的平台與空間,他們的心靈被封存,難以與人交流。因而,也難以體驗作文成功的喜悦。

讓學生的作文有更多的讀者,有更多的傾聽者欣賞者,學生會得到情感滿足,在溝通中獲得成功的心理體現,懂得寫作文的意義,增強作文的社會責任感,明白習作要求。以成功促進兒童的新的作文學習。讓所有的學生都不同程度地獲得成功,獲得欣賞讚揚。

我們在每節的作文課後都一個佳作賞析的環節,在這一環節,一起來品讀寫得特別出色的孩子的文章或片段。這篇文章,這段話或這句話最精妙的地方在哪?把學生作文中的.亮點細細地點評展示給所有的孩子聽。一開始,重在老師賞析,漸漸地在潛移默化中,學生的點評工夫就會長進起來。這種集體的交流對學生的習作水平的提高是很有幫助的。而有的文章需要交流的就不止是同學了,範圍可以擴得更大。

除了點評,相對優秀的作文我們還注意了展示。我們設置了課外的拓展作業,讓學校和班級開闢一塊“自留地”,自己設計自己的版面,貼上自己認為寫得好的作文。只要是老師評價高的或者自己認為棒的,都可以貼上去,讓全班和全校的同學都來當讀者,而且可以隨時交流意見。還將這些作文整理裝訂成《沙欄國小六年級學生家鄉產品推介集》,將這些作品放在班級的書架上,成了班級圖書的一本。成了學校圖書的一本。個別特別優秀的學生,我們指導他們積極投稿,我們還在等待孩子的文字在報紙刊物上發表出來,那時的成就感又是另一個級別了。作業的展示成了互相促進,共同進步的平台。這樣開放,方便易行,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它以開放性、綜合性、互動性、合作性吸引着孩子,激起了孩子們對寫作的濃厚興趣與高漲的熱情。當我們用各種途徑充分激發了學生習作的興趣,展示學生的習作後,我們會發現,原來國小生作文的天地也可以是這樣地廣闊,這樣地豐富,這樣地精彩。

作文教學反思5

按照之前備課的安排,首先要求她積累教材上提供的有關秋天的好詞好句。然後我讓她進行口語表達,隨機講講她生活中所看到的秋天的景象以及感受到的秋天的氣息。接着,從她口頭敍述出來的內容裏面選取場景,初步確定寫作內容。再者,就是組織語言了,這對她來説是學習作文的難點,那麼如何把語言寫得形象生動有趣呢?這是下面將要討論的重點。

同樣以《秋天的田野》這篇作文為例。經過前面的交流,我們最終確定選取“稻田”、“樹葉”、“果園”這三個場景進行描述。那麼,如何把一篇描寫景物的作文的語言寫得優美動人呢?當然離不開修辭手法的運用,而其中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説,最常見的不外乎比喻和擬人。於是,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主要就是引導她立足於景物的原型,結合自己的想象,找出本體和喻體的相似之處,再把兩者聯繫起來。比如,當她寫到田野裏金色的稻田的時候,常見的寫法是“稻田裏金燦燦的稻穀沉甸甸的,壓彎了腰”,那麼,“彎了腰”,是否可以再通過想象擴展呢?於是,我作出了彎腰狀,問她這情景和我們生活中的哪些人的樣子相仿,她想了一會,小聲説到:駝背的老人。好,順水推舟,那些金色的稻穀我們就可以把它們比作老人背上的娃娃。至此,稍微整理一下語言就可以把這一個句子寫成“稻田裏,沉甸甸的稻穀壓彎了腰,就像一位駝背的老爺爺身上揹着許多金色的娃娃”。再如,描寫落葉的時候,我們常把紛飛的落葉比作一羣翩翩起舞的蝴蝶,這裏,我們不妨在運用比喻的基礎上再加上一兩句,使語言富有童趣:“有時候,它們也很淘氣,無聲無息地溜進我的帽子裏、書包裏”。這樣一來,落葉淘氣調皮的形象馬上浮現在眼前。最後一小段是描寫果園裏的景象。下筆之前,我們先聊了一下她喜歡的水果,目的是引導她寫自己喜歡的東西。她説她喜歡香蕉和梨。好,那麼果園裏許許多多的水果,我們就選取她喜歡的香蕉和梨作為描寫的對象。説到香蕉,我們腦袋裏立馬會浮現它的形狀,像小船,像鐮刀,像月牙……這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可,若是採用擬人呢?我同樣採取情景教學的方法,直立弓起身子,模仿香蕉的樣子,雙手作睡覺狀,並引導她聯想童話裏的人物——睡美人。一系列引導後,最後一步,組織語言,從香蕉的.形狀、顏色下筆,“看,那穿着黃色衣裳、弓着身子睡覺的香蕉小姐,就像童話裏的睡美人,在安靜地等待她的王子”。

至此,不難總結,本次作文課的教學方法主要採取情景教學法。讓學生聯繫生活,寫自己喜歡的事物,而老師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挖掘素材,發散思維,豐富語言。

對了,一篇較完整的作文寫下來,最後一步也是我認為很重要的一步——修改,有時間的話一定要要求學生自己動手修改自己寫的文章,哪怕只是改一個標點,也是有益的。最後,我還對她提出自己的要求,把自己寫過的精彩的片段當作寫作的素材積累起來,儲存在腦袋裏,隨時提取加以運用。

《秋天的田野》寫過之後,剛好她接下來的語文單元考試作文就是寫秋天的景色。結果她的作文拿了全班有史以來唯一一篇考場滿分作文,她媽媽打電話跟我講的時候特別開心,這無疑也讓這孩子對寫作文有了更大的信心和興趣。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也對我接下來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戰,更高的要求,繼續探索,充實自己。

作文教學反思6

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來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研究的過程.作為語文教師,反思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對語文教學進行反思,開展反思性教學。

一、以學生為主把學生看作語文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主。比如,在教學課文之前,我經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學目標展示給學生,然後讓學生在讀課文後根據我制定的學習目標再討論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作業也可自主確定。這樣,就使全體學生都能真正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還參與了目標的制定和作業的佈置,從而,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已的學習目標,可以在自學階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並取得成就感。

二、師生互動

從新課程的角度來看,教師和學生都是課程的開發者和創造者,而不只是被動的執行者。因此,教師、學生都是語文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主體,也只有在這個意義上,教學相長才真正成為可能。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既要發揮出自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更要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動參與者,成為問題的發現者和解決者。學生通過提出疑問、自行釋疑,會深入理解課文,豐富了課外知識的。由此,我就啟發學生:文選內容固然重要,但也有其侷限性,需要大量的課外閲讀來充實、完善,健全中學語文知識結構是課內課外等綜合因素建構而成的。

三、語文課堂教學要突出重點,營造亮點。突出重點就是要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輕重主次,在整體感知上對課文重點進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識的遷移,最後再歸結到整體上來,深化對文章的認識。而課堂教學中的亮點應該是疑問的聚焦點,思維的交匯點,教學的創新點。學生的興奮點如果被激活了,那麼他們對課文會進行再創造的。如果每天都是輕鬆愉悦的上課,那麼學生的靈感和情感會得到激發的。此外還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又挖掘出學生的創新潛能。

四、變教學思路

由教師教的思路轉向學生學的思路,由文章學的思路轉向閲讀學的思路。教師應注意重視學生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尊重學生的認識規律和獨特體驗。只有遵循學生學的思路和閲讀學的思路,才能真正激發師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五、培養學生擁有較為完整的閲讀體系是寫作能力提高的關鍵

“向閲讀要寫作能力。”學生涉獵廣泛的課外知識領域,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和適時關心。我參考新課標課外讀物,指導學生制定閲讀計劃,學會自主積累,幫助他們建立寫作素材庫,引導他們從中汲取精華,“博眾人之長於已身”。

六、重視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情感是教學藝術之魂,沒有情感的融入,教學藝術之花就不能開放。而語文教學就是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以情來溝通與學生的聯繫,以情來陶冶學生。在語文教學中,情感既是教學的目標,又是教學的手段。

在課改過程中,我不斷地對自己提出新的要求,轉變觀念、轉變角色、轉變行為,豐富知識結構、提高綜合素質,在培養學生優化發展、引領學生健康成長的過程中,也實現了自己在專業上發展和人生的成長。

作文教學反思7

中國教育的主題是推進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核心是以學生髮展為本,素質教育要求我們必須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重點教給學生思想方法和思維方法,給學生以終身受益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同時,韓立福博士指出,通過幾年的探索實踐,棠湖中學的“三段教學”已經成型,課堂教學形成了“十大特色”。

其一,教師角色從過去的傳授者、講解者轉型為引領者、合作者、指導者。教師素養大大提高,走向了專業化發展,很多教師將成長為專家型教師;

其二,開發出了具有先進理念的學生學習工具《學與導》,高中課程教學實現了全面轉型,教學設計科學,為學生有效學習搭建科學而規範、靈活而多元的發展平台;

其三,學生由被動學習走向主動學習,由接受學習走向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由不會學習走向學會學習,能夠全情投入,忘我境界,達到“狼性學習”狀態;

其四,小組合作學習有質量,建立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機制,落實了“小組學習承包化、合作學習同伴化、個體學習責任化”;

其五,展示交流學習有效果,小組討論規範,能夠展開有效討論;

其六,展示學習積極踴躍,人人表達流暢、邏輯、自如,學生展示學習能力得到極大提高;

其七,教師指導科學,由權威性指導走向多元化指導,由經驗型走向智慧型,注重指導藝術,能“進”能“退”,能“放”能“收”,能夠根據不同學生髮展需要進行科學化、藝術性指導,使教學重點問題得到高質量解決,不僅學生學會知識技能,還學會了學習;

其八,實現教學目標,保障教學質量。所有教師能夠做到以目標為底線、目標為基礎的教學組織在目標—知識—問題—能力的轉化中,充分藉助學生的智力和潛能,實現知識能力的有效遷移,()課課完成知識技能、過程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教學目標如安排“拓展延伸”環節,拓展視野,提升意義。

其九,教學氛圍很好,創建陽光課堂,創設了“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自主、自由、和諧、張揚、“不怕”、安全的.學習氛圍,學生活動、流動不受傳統課堂紀律限制,在安全温馨的氣氛中自主學習、合作成長,人人享受學習、快樂學習、體驗學習、分享成功。

第十,落實迴歸評價,保障學習成就實現可持續提高,落實五級評價學習,堅持“3-7-15迴歸評價學習”,撰寫學習反思,採用多元評價學習,保障了學習質量的高成就。通過三天的交流學習,與會者紛紛表示,棠湖中學的“三段教學”符合新課程理念,符合學生髮展需要,提升了學生素質,為學生的終生髮展奠定堅實基礎,值得學習借鑑。

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學生自學能力較差,課堂氛圍不濃,教師講的多,學生動手少等情況,我率先在我班實施課堂改革,首先借鑑棠湖中學的一些模式,將學生分組,確立小組組長負責制,負責組織和調動小組學生的預習,作業和課後複習。及時和科任老師交流學習心得體會,溝通大家想法和集體的一些操作措施,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和支持。既一個思想;那就是讓學生動起來,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和實踐性,讓他們自己多加體會,從而提高課堂效益。

作文教學反思8

我市的體驗式作文教學徹底打破了傳統作文教學的陳舊模式,形成了一條五線交織的有序有格的網絡序列訓練體系。這五條線分別是:主題活動線、技巧訓練線、文體訓練線、作文修改線、邏輯思維線。

1.豐富的主題設計。

體驗式作文教學繼承了國中語文教材編排以主題為章節單元的編排傳統。在安排主題時,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性發展。主題活動內容豐富多樣,有學生熟知的校園生活,有走進自然、品讀山水的,有感悟親情的歌頌友誼的,有走進節日,感受節日文化的,有尊重生命,感悟人生的,有走進大師,品味文學作品的魅力等等。主題活動的豐富性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寫作的熱情。如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章主題為“情暖校園”,安排了兩個單元的作文訓練,分別是:“我的老師”,“同桌的你”。主題的設置儘量考慮到與教材同步,同時又兼顧中學生的成長以及地域文化的特點。

2.全面的技巧訓練。

體驗式作文教學在注重學生主題活動體驗的前提下,並沒有對技巧的訓練加以否定,因為必要的方法指導有助於學生更好的表達自己的思想和個性。但這種訓練不是無序隨意、重複低效的。而是更注重統籌安排,從國中一年級到國中四年級每個年級,每個學期,每次作文練什麼,怎樣練,要心中有數,如國中一年級可以進行簡單記敍文訓練,簡單的寫人寫事訓練,如肖像、動作、語言、心理、細節等,要了解記敍文的六要素。國中四年級更側重於綜合訓練。做到有分有合,有序有格,讓學生感到自己不是在原地踏步,而是一步一個台階地在實踐着作文成長的道路。

3.完備的文體訓練。

體驗式作文教學不是單純以應考為目的,而是為了學生的身心發展,為學生的'能力和終身發展負責,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注重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訓練,既注重記敍文、散文的訓練,也重視對學生進行説明文、議論文的訓練;既注重應用文體如書信、調查報告,讀(觀)後感的訓練,又注重學生實用文體的訓練,如短信、廣告、頒獎詞,海報設計等。既重視了活動的體驗,為寫作積累了素材,又全面發展了學生的能力,可以説我們的體驗式作文教學簡直是學生生活的萬花筒。是學生快樂成長的樂園。

4.實用的作文修改訓練。

作文修改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文修改是對學生作文能力的進一步提升,沒有反思就不會有進步。因此,在體驗式作文教學中,作文修改是重要的環節。從認識作文修改符號,到錘鍊字詞句,段落的修改,篇章結構的修改等,讓學生掌握修改的方法,逐步養成修改的習慣。

5.清晰的邏輯思維訓練。

任何事物都不是靠一朝一夕完成的,作文教學更是如此,它必須遵循學生成長的思維規律,揠苗助長只會適得其反,只會嚴重挫傷學生作文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因此,在體驗式作文教學的實施中,我們在每條線索的設置中,都遵循了從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單一到綜合,由表象到深刻的螺旋式上升的序列訓練思路。這條訓練思路是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

作文教學反思9

臨近期末的作文題目很寬泛,不限內容、不限題目,只要求真情實感。看似很好寫,可對於六年級的他們來説,我知道,他們和我剛接觸作文一樣,沒有目標、有點懵,不知道從何寫起。

於是,告訴他們,聯繫自己的校內校外生活和身邊的點滴小事,進而蒐集素材,但不能看作文書,因為這樣會限制思路。看着同學們都低下了頭,有的已經開始動筆寫,還有的仍在凝眉思考。於是,我又提示他們,國小六年,你一定有許多快樂的、傷心的、或者難忘的很多事,那你就從中選取一件或幾件寫下來;你也一定有許多難忘的人,爸媽、老師、同學,想想你們之間有哪些故事發生。注意修飾語、修辭方法和表達技巧的運用。説完這些,開始寫的同學多了起來。看着大部分同學有點釋然了,我巡視了兩圈後坐下看起書來。

半節課過去了,我又巡視了一圈,發現張潤龍的目光好不避讓,於是發問:“寫完了?”“嗯!”淡定加肯定。我有點驚訝,原來他的作文老是大難題呢,這次他居然第一個完成。於是讓拿上來我看。他寫的是《我家的藏獒》,臨讓我看還説“這是真的。”因為我每次看他們作文時我都會問一句:“自己寫的真人真事,還是以前看過的或背過的?”可以看出,他寫的很用心,記敍了和藏獒有關的兩件事,篇幅比較長,行文也流暢,只是比較平實,缺乏一些表達技巧的運用,敍述也多是第三人稱。跟他説過後,他回位修改去了。張素、周賽瑤、張世樑的也相繼寫完。張素寫的是他家的小狗,內容很空洞,字數也不足,於是我問是否為真事,他説很早以前背的。再看周賽瑤的《我們這一班》,記敍的是班裏發生的真人真事,寫得生動充實,形象逼真。張世樑寫的是一次去河裏捉魚的情景。於是,我給他們讀了這幾篇,並對比後總結:“其實,好作文呢就存在於我們的身邊,存在於我們的眼睛,只要你善於觀察、善於發現、善於思考,你一定會有東西可寫並且寫得很好。…… ”

一節課過去,除4、5個學生沒寫好外,其餘都完成了。並且大都寫的身邊人、身邊事。張宇陽寫的.是前兩天參加二七區多彩校園吉尼斯活動得到的啟示,張蔓寫的是《青瓜的自述》,周煦峯寫的《童年的色彩,我們一起塗》,張振寫的是《二十年後回故鄉》,張仕宇回憶的是國小一年級時和小夥伴做遊戲,陳高傑寫的是《曾經的我們》……光看這題目,就讓我眼前一亮。

其實,我也就是這樣一個很容易知足的人,學生的一點點成長哪怕是作文裏一句很有哲理的話,我都可以看在眼裏,然後再在班上好好表揚一下。可能是我一次次的表揚讓他們有了自信,也讓他們有了寫作的興趣。於是,對比上學期,很多學生作文有了很大進步,其中 張仕宇、周賽瑤、陳高傑等幾位學生的作文一次就能基本定型,並且習作形式也靈活多樣。

經常告訴學生,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和和一顆細膩敏鋭的心來觀察生活、感受生活,這樣才能言之有物。可對於學生的寫作興趣的激發以及寫作能力的培養,如果老師也能多一點發現、多一點滿足,去發現學生的成長和進步,讓每個學生也體會到被發現的成就感,那學生的習作興趣怎能不被激發,學生的習作水平怎不會提高呢?

作文教學反思10

筆者今年教兩個班語文,但是兩個班學生的作文反饋過來截然不同。A班學生的作文語言精彩,個性篇章居多,班中數位學生的文章刊登在省市級刊物上,出了兩位校小文學家,但是不足有五六個孩子的習作語言不通。B班學生總體作文較“穩”,但讓筆者批改難以挑刺,缺少個性作文,以考試作文打分來説,失分不多,沒有出現寫不出文章的孩子。後來,筆者反思:前四年我與那位老師的作文教學出發點就不同,從一年級開始我注重學生的個性創造,每次範文引領,希望學生能捕捉語言的精彩之處,到了中段,沒有進行特別規範的訓練,讓學生隨意發揮,但是造成了優生吃飽,而後進生不夠吃的局面,他們連基礎沒打好,結果文章中都是出現拼搭的精彩語句。而B班之前的老師則每次作文都是給了一定的作文模式,記事的、寫景的'、狀物的,怎麼過渡,開頭結尾的常用方法,取題目的常用方法之類,等,因此常年累月的訓練學生能寫出完整的作文,可是語言就顯得單薄。

有得必有失,經過五年的學習,學生的作文大部分已定型。如果時光倒流,我們老師是否對作文教學要再反思。一二年級時學生的想象力豐富,此時是語言創造的最佳時光,我們的語文課堂上讓學生多寫童趣的語言,培養語言的感覺,學會用語言文字。到三年級開始片段練習時,此時進行謀篇佈局的作文訓練方可,但是我們的訓練模式不是讓學生照搬照抄別人的習作,而是創造性地運用。教師心中一定要有一個“作文訓練體系”,筆者認為“仿寫”是個可行的手段。

所謂仿寫就是指在寫作形式、思路上、語言組織或表達方式上等有相似之處,而且要表達的語言和詞語運用等方面還需學生自己思考。也就是説仿寫既要給學生一個寫作的階梯,又要他們用力“攀登”。因此,克魯普斯卡婭説:“模仿對於兒童,正如獨立創造對於成人那樣同等重要。”好的模仿,就是創作。

對於國小生,提起筆來總不知如何下手,儘管老師常説要寫身邊發生的事,看到的、聽到的、做到的、想到的、可是動筆就難住了。不知該如何寫,寫出來的文章總是內容不具體,創造性的寫作訓練是將課文與眼前想要表達的內容發生碰撞,從而進行摹仿。摹仿過程中,只是把個別詞語進行了替換而已。所以,我認為,應當把模仿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或語言表達方式作為模仿的重點,這是寫好文章的根本。讓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中尋找一種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而一切表達是可以訓練的。如這冊學習了老舍的《草原》,學生就創造性地活用了“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仿寫“再見了,親人”時,結尾這樣寫到:中朝情深忍別,天涯火車話斜陽。林海音的竊讀記,則在學生的竊讀習作中被活學活用,我想這樣的習作是有生命的,是與作者的對話交流。

作文的教學不是靠一節作文課的訓練,讓學生有收穫,更多的是平時的課堂上“潤物細無聲”,而學生的大量閲讀仍然是習作的前提。

作文教學反思11

(一)作文教學反思

連續兩年在高三參與作文複習備考工作,在備課組老師師的幫助和指導下,進行了作文複習的嘗試,有得有失,總結以下幾點心得體會:

一、首先意識上要高度重視作文的複習。很多老師認為寫作能力是長期以來形成的能力,高三作文複習收效甚微,所以不是很重視作文的複習,或者只是簡單的講評考試作文。誠然,作文能力是通過基礎年級的積累和訓練,一步步得以提升的。但考試作文的規範和出彩卻需要高三的精心打磨。不同階段的作文課有不同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二、其次要制定科學合理的複習計劃。高三練習多,考試多,所以高三的作文課大多是講評課,考什麼作文,講什麼作文,每次講評缺乏重點,一般都是審題立意選材組材開頭結尾統統講。作文複習缺乏科學系統的複習計劃,或者説有計劃,由於各種原因不能很好地貫徹。這些問題嚴重阻礙了我校大學聯考作文得分的提高。

三、再次要發掘多元的複習途徑和方法。以往我們的複習是以講練為主,學生很容易對這種單調的作文複習產生厭倦,進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所以開發多元的複習途徑和方法,不單是調動學生複習積極性,而且有助於我們全面引導學生進行作文複習。

四、最後要善於借鑑他校經驗和總結本校的作文教學成果。教無定法,作文教學更是沒有規律可循,作文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教學計劃的制定,一定要全面科學。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善於借鑑他校的成功經驗,有助於我們提高高三作文教學水平。當然,摸索一條有本校特色的作文教學之路顯得更加重要。我們許多老師在作文教學上都有自己的經驗,教研組牽頭進行及時的總結,可以更好的完善我們學校的高三作文複習。

(二)幾點建議

新一屆的高三作文複習工作將要拉開帷幕,在此提幾點鄙陋的建議:

一、備課組各老師從一開始便要加強作文複習的'意識,羣策羣力把作文複習工作做好。

二、制定科學合理的複習計劃。這個複習計劃應包括:學年計劃、月周計劃、複習時間內容的安排、複習方法的選擇。參考計劃建議:可以根據作文的幾個寫作要領來分章節複習。比如分審題立意、選材組材、構思技巧(包括文體訓練)、語言風格、擬題點題、開頭結尾、創新突破等章節,每一章節複習選定幾個話題或結合當時的月考作文題,分幾個課時,有所側重的,循序漸進地進行復習。一直到第二學期一模以後,再進行考試作文技巧的複習。

三、努力發掘作文複習的多元方法和途徑。高三作文複習以月考練、課堂講為主。除此之外,我們要注意對往年大學聯考優秀作文的自主學習(即範文的學習),課外新穎素材的選擇和積累,優美詞句的積累和靈活運用,創新文體的學習和運用等課外學習的指導。大小考試之後,對年級優秀作文印刷成冊,加以點評和學習。課堂鼓勵學生評改優秀作文和自已的作文,找出差距,並不斷縮小。或者開展一些作文活動,比如講座、文學社團等。

四、調動備課組老師探討作文複習的積極性,備課組會議多組織老師學習和討論作文教學的得失,及時調整複習計劃,更好地為語文複習服務,更好地為高三複習服務。

作文教學反思12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本堂作文教學“骨感”得讓我有點營養不良。讓我來吐槽一下自己吧。

首先,利用辦公室趣聞導入(本人作的《花語傳奇》),本想用自己的創作經歷來啟發一下學生審題立意的感覺,哪知變成了老太婆的裹腳布,又臭又長。因為是文言,要解釋,因為不知故事,還得重述,所以前後花了十來分鐘,所以導入太長。

第二,課堂任務環節不清楚,教師表述不準確。課堂環節是,先明確審題立意的含義,然後結合具體題目教審題,第三,抓審題的難點,審題有四個方面,分別是體裁、字數、素材、其它,其中重點是素材,要單獨拎出來講,並且要聯繫立意,此時就先講立意,然後再來找素材,讓學生明白審題立意是同時進行,而不是截然分開的。

今天這堂課,在這一點上沒有繞清楚。

第三,本堂課的難點和重點,就是素材和立意方面沒有理清楚。

立意,要教學生如何從多方面來思考,要形成清晰可見的條目,讓學生有選擇感。板書倒是有,但是沒有條目感,學生還是很籠統,就達不到條分縷析列立意傾向的目的。今天板書可以這樣設計:

板書設計

第四,設計好的審題立意練習和交流沒有時間完成,所以學生學習效果無法證實或展示,作文課就變成了老師一人的板演,尷尬啊!還是把導入縮短點吧,強化學生的審題立意的實際體驗。

第五,審題立意如何做沒有得到強化,審題立意達到哪種程度沒有明細化,學生還是籠統的。所以,還要補這樣一個環節。

這裏要引入一個概念,就是寫作對象,但要區別於前面提到的素材。舉個例子來説,寫作對象就像是議論的話題,而素材就像是舉例論證的論據。

在板書的立意方面,那幾個關鍵詞,就是寫作對象,比如“克服懶惰”、“消除偏見”,我們在此基礎上提煉一箇中心,並且用“美”的句子表達出來,然後再組裝在作文裏。

審題立意考慮到此,那麼接下來就該找素材了,哪個故事能表現這些話題,就準備好隨時使用。

面對選好的寫作對象,選好的寫作素材,用什麼樣的文體呢?我們也可以多變的,但要選擇自己擅長的。比如這個題目,我們列了“克服偏見”、“消滅交流障礙”、“征服懶惰”三個立意傾向,我可以選擇任意一個話題寫篇記敍文或者議論文。我也可以選擇兩個及以上的話題寫篇夾敍夾議的'抒情議論的散文。總之,要根據自己的寫作實力和寫作強項來選擇。這樣審題立意完成後,使你作文中心有保證了,文體有保證了,內容有保證了,那麼考試分數也就有保證了。

作文教學的難點就是把抽象的思維進行形象化教學,讓學生看得見思維的痕跡,而審題立意更是抽象中的抽象,真的是任重道遠,希望孩子們多多揣摩,在審題立意這步就為考試作文大開思維空間,然後高質量完成作文。

還是那句話,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雖然骨感吧,但只要願意去“啃”這些硬骨頭,我想我們貧瘠的作文思維或“作文教學思維”會“豐滿”的。

作文教學反思13

作文教學首先是讓學生大膽寫,敢寫,覺得寫篇文章並不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事,然後逐漸嚐到寫作的甜頭,最後喜歡寫作。因此,國中第一期除了適當的一點點撥,我基本沒有安排專門的作文寫作指導。就只是讓孩子們使勁地寫,專門寫本週記事,讓他們一些作文自然就知道在生活中尋找材料,一期下來,週記,大作文,各種考試作文這些寫到600字以上的寫作應該達到三十次以上,平常的小練筆那就更不用説了。基本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這個學期的作文教學,當然不能總在老地方徘徊。我準備在繼續鼓勵學生大膽寫作,鼓勵學生從生活中選材的基礎上,從寫作速度方面和寫作技巧方面進行適度的提高。於是,經過思考和整理,我的《作文教學系列講座》出爐了。今天的作文課是我的第一講:談作文的主題。

主題是文章之魂。文章的選材,詳略,無不與中心緊密相關。《最後一課》中因為“愛國”的主題讓人記住了小弗朗士和韓麥爾先生。平常的寫作中,很多孩子就因為文章的主題不明確,把好好的一篇文章寫成了一團散沙。所以我本期的作文指導第一講,就是寫作要抓住主題。

文章主題的作用,文章的主題鮮明、單純、新穎的要求,這些都不用説很多。關鍵是需要通過恰當的例子來説明。這次我選擇了《我與書的故事》作為寫作指導的載體。首先是名家作品,選取了著名作家樑曉聲的《人和書的親情》,這篇文章以“愛書”作為主題,把那個文革時期喜歡書的女孩,對書的喜愛寫得淋漓盡致。孩子們懂得了文章的主題要貫穿全文,一般至少應該在開頭、中間和結尾三部分點題;懂得了文章的詳略,描寫等其實都是圍繞主題來進行的。為什麼要如此細緻地描寫女孩看到那本《青年近衞軍》的神態,為什麼要細膩地描寫小姑娘鑽到椅子下去拿書的動作,其實都是為了一點:突出姑娘愛書這個主題。

接下來是我的寫作《挑戰名家》。我選取了我的一篇習作《關於書的回憶》,這是我兩年前寫的`一篇小文章,回憶了自己書架上的幾本小書的故事,寫出了這幾本難忘小書的來歷,給我帶來的不同的感受和收穫。這是一段一段很珍貴的回憶,我處理詳略和選擇這些書籍,其實也只是為了寫出一個主題:自己是一個愛書的人。

最後是孩子們的寫作訓練《大顯身手》。其實小小的書就可以很好地承載這次寫作的重點——文章的主題。於是本次寫作就定為以“我和書的故事”為內容,題目自擬,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就是主題明確,寫作之前,先把文章的主題在前面。

因為時間關係,我還沒來得及看孩子們的這次作文。但是我想,書是大多數孩子的愛物,誰沒有過幾段與書的故事,這個內容大家都會有話可説。愛書,書伴隨我成長的每一步,不好的書籍讓我消沉……這些關於書的主題也很簡單。從大多數孩子兩三分鐘基本就開始動筆,到下課的十多分鐘裏就能寫出兩三百字,我對這次作文指導還有點信心。

作文指導開始啟動了,今天從最關鍵的文章主題開始起步。作文教學指導一向是語文教學的難點,我想,只要我們的腳步邁得慢一點,穩一點,就沒有什麼不可以戰勝的。

作文教學反思14

通過學習多元互動評價作文教學法,我在我的教學中得以驗證,現在回顧學生的習作教學成果中,我深感這一方式的教學給學生帶來了無限的收穫,學生們在這種多元互動的習作中,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共同提高,真正做到了取長補短。

一、 評價激發了學生們寫作的興趣。

我們都知道一般的傳統作文教學評價模式是“學生寫作,老師審批改正”。只是教師的單方面評價。教師要花很長時間在審批改正上,結果到了最後,學生看了老師的一大堆評語,依舊還是內容空洞,不敢説,不敢想,寫作水平仍舊不見提高。自從我觀看了國小生語文寫作能力評價實驗課題後,大膽的在我的教學活動中實施學生自主性評價等多元評價,這樣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擔當了“小老師”的角色,理所應當就有一種神聖的責任感,沒有一個學生願意永遠落後與別人。

二、 多元評價的同時,應提倡實施個性化評價。

我班學生作文水平是參差不齊的,有基礎水平、智力水平、生活經驗、認識程度、表達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從而產生不同的寫作水平。因此我必須從多方面正視本班學生的寫作差異。

對於寫作較差的學生來説,一句表揚的書面語言,一次面對面的真誠交流,都可以激起學生的寫作熱情。在對學生的作文評價中,尤其是後進生有進步的作文給予肯定,並當眾肯定,對其具有激勵促進作用。

以前的評價,我只注重“主題、選材、語言”等幾個方面籠統評價。可現在我學生的寫作評價中,注意評價的個性化。通過學習目標,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我通過這一階段的作文教學,深感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從實際出發,善於發現每個孩子在寫作中的閃光點,讓他們創造屬於自己的成功,體驗快樂,收穫自信。

三、鼓勵學生摘記優美語句

學生在幫別人改作文時,找出自己覺得比較好語句,記錄下來。同時也把自己認為寫得不夠好的記錄下來,親自到作文的作者那説出你的想法,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糾正能力,又提高了他們的溝通能力。這樣雙方都有一個發揮的平台。如果能夠引發他們的一起探討,那就是最理想的效果了。

教學反思:

一、 課程資源何其多,但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可以為課堂所用,在選擇材料時可以遵循以下原則:需要性原則、教育性原則、適應性原則、優先性原則。這樣,我們就可以靈活地在生活中選取語文課所需要的材料,而不僅僅停留在語文教科書上。一段音樂,一個故事,甚至一道數學題,一副畫,都是課程資源。

二、 國小階段不一定只遵循寫整篇作文的模式。適當地給學生增加一定的片段練習。在形式上也不一定只拘泥於記敍文,還可以讓學生嘗試寫詩歌,填宋詞。形式多樣化的同時,學生的興趣也日漸濃厚。

三、 現代教育更充滿人性美。重視了學生的能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教育中如果沒有了“人”,就是毀滅的教育。本課中學生精彩而質樸的靈氣是這堂課上一道道亮麗的風景。

四、 因時間關係,本課只能讓學生初步感受排比句的語言魅力。還要靠老師在以後的教學中繼續利用課程資源,增加練習機會,以加深學生對排比句的印象。

作文教學反思15

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一單元,學生們跟隨作者做了一次愉快的旅行,欣賞了富有詩情畫意的江南山水,充滿神奇色彩的天然溶洞,風景如畫的桂林山水,奇特的新疆天山風景。這些風景,在作者的筆下都是那麼的美,而且文中介紹的景物各有特點。作者在寫作時抓住事物的特點,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多種寫作手法,將這些景物形象、生動地描述出來。

走進《語文園地一》第一單元作文———寫校園一處景物。作文的要求是:到校園裏走一走,看一看,選一處景物,仔細觀察一下,再把觀察到的按一定的順序寫下來。注意把內容寫具體,語句寫通順。如果不想寫校園裏的.景物,也可以寫別處的景物。

課前,我和同學做了一道簡單的數學題:計算一下你一天在學校的時間有多長?一個星期?結果告訴我們:一個星期在學校的時間比在家裏的時間長。

當我問起同學們:“喜歡自己的校園嗎?”

他們會不約而同地回答:“喜歡!”

“這麼喜歡,為什麼?”

他們的回答都很棒,都在讚美自己的學校。學校雖然面積不大,但校園環境優美。學生們天天在校園裏學習、生活,對校園環境非常熟悉。讓他們驕傲的是校園的籃球場,田徑運動場,升旗台,爬山虎,中心魚池,“空中菜園”,這幾處顯眼的景物,都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們説起魚池周圍的垂柳、花草,魚池中的小魚、烏龜、噴泉,都是興趣盎然。老師隨即引導學生,運用課文中學到的“把一處景物寫具體”的方法,指導他們按一定的順序,口頭描述自己觀察到的這些景物。説到牆壁上的爬山虎,有的同學能運用課文《爬山虎的腳》中的優美句段進行描述,同學們經過平時的觀察發現,不同季節的爬山虎會有不同的景象;有的同學觀察到了,今年初春的校園和往常年不一樣,下過兩場雪後的校園有一種別樣的美。學校的每一處風景,學生們都覺得美。

先引導同學們説,再讓他們動筆把自己觀察到的一處景物寫下來。

寫完作文,自己修改;讀給家長聽,幫助修改。

學生的作文都寫得很好,大部分同學有如下幾個優點:抓住了一處景物,有一定的順序,語句通順,語言優美,把一處景物寫具體了,符合作文要求。也有個別同學的作文,題目與內容不太相符,順序有點亂,書寫不夠認真。作文講評時,還得幫助同學從這些方面進行修改,學會方法,讓作文越寫越好。

如何給作文取個好題目,我認為可以這樣做:可以根據自己的構思,給作文取個題目,也可以寫完作文後,讀一讀自己的作文,再根據內容取一個合適的題目,題目要求要簡潔、新穎,生動、含蓄。

作文的開頭很重要,方法也很多。常見的有:開門見山開頭,運用詩句、名言、俗語、歌曲開頭,都是很好的開頭方法。文章的開頭要能扣住題眼,也就是在作文的開頭把題目中的字詞巧妙自然的運用進去,這也是很好的開頭方法。

學生作文,老師的指導很重要。作文前,老師要有充分的準備,查找資料,設計教學,方法引導等。

學生寫完作文,要對作文進行講評,讓學生知道自己的作文中有哪些地方寫得好?哪些地方還應該怎樣修改?學生能否寫好一篇作文和老師的指導有很大的關係。希望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