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經部 > 歷史演義

讀《三國演義》有感【推薦】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三國演義》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三國演義》有感【推薦】

讀《三國演義》有感1

知人善用,人盡其才

看到這個標題,很多以為是劉備,因為曹操集多疑、殘忍、權謀、機詐於一身,是大家眼中的非正派人物,當時曹操是三國裏魏國的丞相,在他統治期間,魏國在三國中是人才最多、疆土最廣、文學成就最高的。因為曹操會知人善用,人盡其才。

在劉備並不強大的時候,他帶着張飛和關羽去投靠曹操,而曹操看出了劉備的內在才華,他日必將成為自己的對手。手下的謀士都勸他把劉備給殺了,但曹操卻沒有殺他,他説如果殺了他就沒人敢與我一起打天下了,這也使得許多人慕名而來,追隨他。創造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張遼原來是呂布手下最好的將領,他對呂布十分忠誠,當呂布開始衰敗了,他仍然對呂布忠心耿耿,直到戰敗被曹操俘虜,張遼本來以為自己難逃一死。但曹操看到了他忠誠、驍勇、武藝高強,於是放了他,委任重託,讓他成為自己手下的大將,而張遼也不負眾望,張遼曾率800將士衝擊孫權的十萬大軍,打到了孫權的主帥旗下,令孫權聞風喪膽,為曹操安定東吳一方的.戰亂。

在官渡之戰時,曹操率大軍擊敗當時北方最強的敵對勢力袁紹,在收集戰利品時發現一大沓曹軍將領的信,打開一看都是説如果曹操敗了別殺我的意思,當時曹操將領異常恐慌,以為曹操會以軍法處置,可曹操並沒這麼做,卻把信給燒了,他説連我自己都想不到會勝利,何況他們呢!曹軍將領感激不盡,更加忠心跟隨曹操。

這樣的故事很多,曹操打破封建社會下官宦之家才能入仕的專制制度,從而統一了中國北方,並恢復經濟生產,奠定了三國後期堅實的基礎。如果能知人之長處,補人之短處,將有更加廣闊的視野。

讀《三國演義》有感2

在這個充滿書香的世界裏,好書是不能缺少的。更應該多看一些有關歷史的書籍,更深層次的瞭解我們祖國的歷史!!

《三國演義》,是出自著名作家羅貫中的筆下,把一各個人物刻畫的栩栩如生,活靈活現!!!足智多謀、雄才大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桃園結義、三顧茅廬的劉備;單刀赴會、刮骨療毒的關羽;虎背熊腰、粗中有細的張飛等等……他們都是人們印象深刻的大英雄呢!

文明古老的神州大地,哺育着勤勞而又勇敢的龍的傳人,絢麗多姿的中國歷史畫卷,繪繡出無數叱吒風雲的.英雄豪傑。就《三國志》中所載的英雄人物,多如繁星,但其中最璀燦動人的,莫過於家喻户曉,婦孺皆知的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謀略家諸葛亮。“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他的英名,他的品德,早已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界域,千古傳頌,令人肅然起敬。《空城計》,是唯一一個讓我記憶猶新的一個故事,它講的是三國時期,魏國派司馬懿掛帥進攻蜀國街亭,諸葛亮派馬謖駐守失敗。司馬懿率兵乘勝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但沉着冷靜,他隨機應變,大開城門,自己在城樓上彈琴唱曲。司馬懿懷疑設有埋伏,便引兵退去。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戰,趙雲趕回解圍,最終大勝司馬懿。

諸葛亮一生跟隨劉備,無怨無悔,為了匡扶蜀漢政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的英名事蹟被世人流傳了下來……

他,諸葛亮是永遠的大英雄。他的那種愛國精神,一直會留在人們心間,永不會忘記!

讀《三國演義》有感3

寒假雖然是短了一些,但是我在寒假裏看的書可多了,有《水滸傳》、《魯濱遜漂流記》、《草房子》等,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三國演義》了。

《三國演義》是一部中國的古代長篇小説。這本書主要寫了公元三世紀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國家的鬥爭經歷。故事中出現了許許多多的人物,如聰明機智的諸葛亮,有情有義的關羽,脾氣火爆的.張飛,行事謹慎的司馬懿,不自量力的王朗,有勇無謀的馬超,智勇雙全的張遼等,其中,最讓我敬佩的人是諸葛亮。

諸葛亮神機妙算的故事讓我久久不能忘懷。故事的內容是這樣的:相傳,諸葛亮在臨終前對他的後代説,他死後,他們兄弟中有一個人會招來殺生之禍。到那時,他們只要把房子拆了就能找到得救的辦法。説完,諸葛亮就死了。不久,司馬懿成為了皇上。他知道朝中的一位將軍是諸葛亮的兒子,所以就想盡辦法修理他。一天,司馬懿把這將軍定了死罪。他問將軍,他父親死前和他説了什麼。將軍一五一十地全部説了出來,司馬懿派人拆了房子,只見上面寫着;訪問後返三步。皇帝起身後返三步,這時只見一根玉擦掉了下來,把桌椅弄得粉碎。皇帝嚇了一跳,只見信上還寫了;我救了你一命,請你也放我兒子一命。皇帝看完這封信,心裏暗暗地稱讚諸葛亮神機妙算。後來將軍也復官了。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令我不得不佩服。

從《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我明白了:做人就應該像文中的諸葛亮那樣,擁有聰明機智的腦袋和隨機應變的心理。

如果大家有時間的話,就也來讀一讀《三國演義》吧!

讀《三國演義》有感4

最近,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讀完後,我深有感觸。

《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描繪了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老奸巨猾的曹操,深謀遠慮的諸葛亮,忠心耿耿的關雲長……

今天,我就來談一談家喻户曉的諸葛亮。諸葛亮,字孔明,才智過人,深謀遠慮。人麼總是認為諸葛亮的聰明才智是天生的,其實不然,他的才智也是通過平日裏的細心觀察以及一遍又一遍的“煮書”得來的。

我們身邊有許多同學看到別的同學得到優異成績時,總認為他們的才智是與生具有的,並不是道在優異成績的背後,隱藏着多少不為人知的努力。

正如我們班的陳芷欣,她的聰智背後,少不了平時的`積累。有一次科學觀察課,我看見陳芷欣蹲在地上,仔細的觀察着草坪中的花草。一遇到不認識的植物,就馬上問老師。結果,不僅得到了老師的誇獎,自己也增長了見識。回到教室後,她又馬上從課桌裏拿出了一本書,津津有味的看了起來。所以,她每次測試都可以得到好成績。

相反,有的人在課外觀察時,總認為自己是在為老師觀察,隨手寫寫便了事,並沒有真正的記在心中。所以,總得不到理想的成績。

生活中,我們不僅要細心觀察,而且要多看一些有益的書,只有這樣才能成為有知識的人。

讀《三國演義》有感5

三國演義,叱詫風雲,英雄羣起,一段被後人廣為流傳的“佳話”。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那些英雄的豪情壯志,熱血事蹟。

其中,最令我佩服的就數紅臉關公關羽雲長,這個以義氣為首的英雄,對他的佳話也是數不勝數,他的事蹟幾乎人人皆知。就如關羽千里走單騎。

當時,關羽兵敗歸降曹操,面對曹操的苦口感化,尋找劉備的決心卻不減。當他得知劉備的下落後,決然掛印封金,不辭而別。因為沒有曹操的關文,各守將均不放。於是,關羽保護劉備的兩位夫人千里走單騎,勇闖東嶺、洛陽等五個關口,斬了孔秀等六員守將,奪下渡船,過了黃河。

如此的英雄氣魄,對“義”字如此看重,在關羽的眼神中,義氣就相當於他的`生命,甚至比生命還重要,這種豪情頗有感觸。

像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多,對感情一點也不重視,有的人只為自己。我覺得現在的社會上我們都需要有朋友,要講義氣。“義”一直被人們所重視,古代更有“忠孝義”,可見,講義氣對一個人的生活很重要。試想,如果一個人沒有朋友,沒有親人,只有他自己,那這個人一定很孤僻,那這個人一定沒有人去接近他,關心他。所以,一個人在世上就需要朋友。像現在的一些黑勢力,在他們之中講究的就是一個字“義”,雖説這些人經常做壞事,但是他們身上也有一些好的品格。

所以,讀完《三國演義》,真的讓我懂得了很多東西:

一個人做的事會影響他的一生;

一個人的想法會影響他做的事;

一個人的品質會影響他的想法;

擁有好的品行,就能擁有“天下”。

讀《三國演義》有感6

為什麼關羽僅是一員武將就被後人尊奉為“蓋天古佛”,而曹操在《聊齋志異》中卻是永在地獄受罪的惡鬼?其實曹操並不壞,我要為他洗去冤屈,以示昭雪。

先説曹操為何受冤。那都是因為《三國演義》,他是把一般人看不懂的史書《三國志》化為通俗易懂的歷史小説,但有些內容卻離開了《三國志》。像桃園結義、連環計、孔明祭東風、草船借箭、蔣幹盜書、玉泉顯聖、罵死王郎、空城計等皆非《三國志》上可以找到。另一點需要聲明的就是《三國志》沒有觀點立場,但《三國演義》卻有,且鮮明。它擁護劉家,反對曹氏,説白了就是天下之君,只有姓劉的才能做,其他姓氏之人不得問鼎。有例為證,“曹丕廢帝篡炎劉,漢王正位續大統”。

實際上曹操具有非凡的軍事才能。在掌權數十年間,滅呂布、官渡破袁紹、滅袁氏兄弟、抹書間韓遂、破馬超、定漢中這些事,如果沒有傑出的統帥能力與軍事才能,早已葬身於亂軍之中,最後司馬氏能統一中國也全仗着曹操“為”他們打下的這半壁江山。

曹操不僅是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而且多才多藝,對書法、音樂、圍棋都有很深的造詣。在他戎馬倥傯的一生中,還留下了大量詩文,皆被後人傳頌,如《龜雖壽》、《觀滄海》等。他是當時文壇的領袖,為中國古代文學的繁榮與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這樣的文武雙才,遠非劉備、周瑜、諸葛亮之輩所能比擬。

而同關羽比,儘管他被神化了,但其大意失荊州,非英雄也。

周瑜更是心胸狹窄之小兒,不提也罷。

至於提到諸葛亮。雖上通天文,下曉地理。但後來“六出祁山一場空”,還被司馬懿拖死了,更談不上天下英雄,亦不足與操相提並論。

大膽地説,雖被當時名士許劭評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曹操歷來不被人們看好,背上千古罵名,但也無法抹殺其在歷史上、文學上的地位及其作出的.巨大貢獻。他蓋世奇才是歷史上少有人能與他相媲美的。

末了,還是得説一下羅貫中。他不應該按自己的思想傾向編撰《三國演義》。雖生動,卻扭曲了歷史,使得讀者讀過之後就認為皇叔賢、曹操奸。之後便惡性循環,一傳百,百傳千,正如古語云:“三人言而成虎”,以訛傳訛,就變成了今天人們認定的“事實”,其實只要讀者拋開羅貫中的那些觀點立場,去品味一下《三國演義》,儘管羅貫中一再貶操,然而曹操的才華,功績卻始終難以掩飾而溢然紙上。

我要大聲説一句“好樣的,曹操!”

讀《三國演義》有感7

在學校開展的“書香校園”讀書活動中,我讀了許多書,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三國演義》,我從中獲得了許多知識。

這本書講的是劉備、孫權、曹操三人爭天下的故事,我最喜歡故事中劉備這個人物了。開始時,劉備的勢力很小,而且沒有地盤,但是他尊重人才,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來輔(fǔ)佐(zuǒ)自己。在諸葛亮的鼎力輔佐下,劉備奪得了荊(jīng)州等地,三國鼎(dǐng)力的局面初步形成。讀到這裏,我很替劉備高興,以為劉備就要得天下了。但是爸爸對我説:“孩子,幹什麼事情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我不以為然,認為劉備一定會得天下。但讀到最後,我知道劉備的兒子劉阿斗無才無能,沒有諸葛亮的輔佐,最終也被滅了。

我原以為曹操是個大奸臣,但看完書後,我瞭解了曹操也是很有才幹的,雖然他疑心重,但也能任用賢良。爸爸對我説:“《三國演義》中沒有忠臣也沒有奸臣,只是3個人物爭天下而已。”

在這次讀書活動中,我瞭解了魏、蜀、吳三國近百年的歷史,也知道了對歷史人物的看法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觀點,這樣才能客觀、公正地評價歷史人物。

讀《三國演義》有感8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膾炙人口的.名句,誰沒聽過呢?三國裏的英雄,的確就像後浪推前浪,數也數不盡。不過,真正的大英雄是誰呢?人們時常會道出幾個響噹噹的大名:諸葛亮、趙雲、呂布、馬超,而我卻不以為然,我則喜歡:劉備、關羽、張飛。

遙想桃園結義之時,誓同生同死,多麼豪情!後來温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打得呂布大敗而回。

關雲長過五布呂關斬六將,張翼德大鬧長板橋,無不一立功。

可憐,關雲長因性情傲慢,敗於麥城,被呂蒙斬了首級;可憐;劉玄德因聞雲長被斬,終於病死於白帝;可憐,張翼德因打罵軍士,被軍士所害,多麼慘烈。

從中,使我明白了諸多道理:“做人,不能傲慢,更要有理智。不能像張翼德那樣,一生氣就毆打羣士。也不能像劉玄德那樣,一聽關雲長死了,把自己也弄病了,應該理清事實,重做打算。

《三國演義》能使你明白很多道理,使我們一起看三國吧!漫遊在三國之中!

讀《三國演義》有感9

寒假,面對浩如煙海的書籍,我選擇了《三國演義》,這是我第一次認真地讀《三國》。

《三國演義》是明清四大小説之一,在中國的知名度也是相當高的。它的歷史意義、文學價值是不言而喻的,且前人的評價也是我遠不及的。所以,我想談一點讀此書後的.社會、人生方面的啟示。

剛讀此書時,覺得書中盡是英雄,像曹操、呂布、關羽、張飛,都是好漢中的好漢,丈夫中的丈夫。但隨着一點點地深入,我想起了一句詩:憑君莫活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我一直想:什麼是英雄?在三國的紛爭裏,英雄是戰場上的強者,是屠殺生靈最多的人,是踏過白骨,飲過鮮血的人。所謂英雄倒真不如狗熊了,狗熊殺生是為了生存,英雄殺生則是為了名譽、地位、財富、美色。那些名聲赫赫的將軍,他們是踩着一座座墳墓爬上了榮譽的頂峯。不,那些為英雄流血流淚的人有幾個能得到自己的三尺黃土呢?還是不像青海頭一樣,古來白骨無人收。無可否認,英雄是靠真本事,憑自己的鮮血拼來的。但是,雙拳難敵四手,即使神仙下凡,也難做千軍萬馬,真正在底下打江山的人都是數不清的無名小卒。試想沒有千萬將士在前拼命,諸葛亮談何運籌帷幄,光桿司令一個,隨便一把刀就能幹掉他。但是歷史就是這麼不公,對於英雄,史冊上記載他們的前八代、後八代外加中間九族。對於無名小卒,一句某年某月於某處斬萬人首級便算有了交代。都説歷史是公平的,他會給世人一個公正評價,可歷史向來只管這世上多了幾個英雄,從不過問這世上多了幾個孤兒寡母,多了幾個無子老人。你若不是名臣才子,又不是奸臣鉅貪,想在歷史上佔一席之地,恐怕就只有寄希望於有個名人親戚了,哪怕八杆子也打不着的。

我同情那些小兵卒們,他們所有的付出都是為別人做鋪墊,他們揹負着一個個破碎的家庭,沒有自我,就像一件件開路的工具,永遠得不到歷史的正視,沒有一位作者會為他們浪費筆墨,哪怕一個字。

面對這英雄與小卒的差異,我在想,我即不想流芳千古,也不想遺臭萬年。正如富人保得了今生的財富,卻管不了後世子孫的揮霍一樣。我只要過好這一輩子就好了。英雄會活生生世世,但那已不屬於他們自己。他們被捧成了神,成了許許多多凡人的飯碗。他們活着的一生是為了功利,死後的萬代是為了供人研究膜拜。我只願做一個小卒,做社會上一個小小的齒輪,善待自己,善待別人,享受親友的愛,這樣的一生已足夠。

載不入史冊又如何?無人問津又如何?我只要過好這一輩子就好了,屬於自己的一輩子。

讀《三國演義》有感10

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在烽火連天的世界裏,卻引發一個又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

那正是在羅貫中筆下的著作――《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內容豐富,成語眾多,雖然看起來比較麻煩,但是能讓我們真正領會作者的藝術才華.這本書的主要內容講張角,張樑,張寶黃巾起義,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之後,三兄弟開始打天下,以及當中發生的事.我讀了這本書真是受益匪淺,看,諸葛亮的出現使三國變得更有意義,真是進入白熱化階段.火燒新野,草船借箭,智取漢中,七擒孟獲,智取三城等都是諸葛亮的"傑作",就連他死了的`時候也機關算盡.

我總想着,若無諸葛亮,劉備根本就不可能建立起蜀國,諸葛亮的才華可謂是深不可測.他考慮周到,而且不講私情.他最喜歡用火攻,想當初,諸葛亮的隆中對,巧借東風,寫出師表,六出祁山,七擒孟獲,智退司馬懿無不體現了諸葛亮的機智才華.正是因為如此,我深深的敬佩這一位先生.

在《三國演義》裏還可以看到,各政治集團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今天勢不兩立,明天卻又杯酒言歡.而且這種鬥爭滲透到生活的許多方面,連家庭,朋友等,都毫無例外地被捲入了鬥爭的漩渦,甚至成為鬥爭的工具.他們為了滿足自己權利,財產的慾望,為了使自己在激烈的爭奪戰中不被消滅,總是玩弄各種手段,演出了一幕幕勾心鬥角.

總之,《三國演義》除了給人以閲讀的愉悦與歷史的啟迪以外,它更是給有志王天下者聽的英雄史詩.正因為如此,《三國演義》在雄渾悲壯的格調中瀰漫與滲透着的是一種深沉的歷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

讀《三國演義》有感11

在寒假裏,我讀了許多的書,有《昆蟲記》、《水滸傳》、《岳飛傳》但在這些書中我最喜歡《三國演義》。

這本書主要描寫了公元184年到230年間的歷史故事,起自黃巾軍起義,終於西晉統一。它集中地描寫了三國時期各封建統治集團之間在軍事上、政治上、外交上的種種鬥爭,鬥爭的方式有公開的、有隱蔽的.。

通過這些鬥爭,作者揭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與腐朽;譴責了統治者的殘暴和醜惡;反映了人民在動亂時代的災難和痛苦,也表現了他們對統治集團的愛憎和嚮往,以及他們反對戰爭分裂、要求和平統一的願望。

在眾多的三國人物中,我最敬佩的人是趙雲。趙雲人稱“常山趙子龍”,趙雲勇冠三軍,是赫赫有名的“五虎上將”之一。在長阪坡單騎救主時,他在曹操的十萬大軍中殺了個七進七出,眾多曹軍名將與他交手,卻奈何不了他。這件事讓我想起了一首描寫趙子龍的詩:“血染徵袍透甲紅,亂世誰敢與爭鋒。單槍救困扶危主,唯有常山趙子龍。”

我佩服趙雲,佩服他在戰場上無懼無畏的膽量,佩服他在做人上高尚的精神,更佩服他的忠義。

我喜歡讀這本書,這本書百看不厭,裏面的每個故事妙趣橫生、惟妙惟肖,你一定會喜歡這本書的。

讀《三國演義》有感12

現代有愛國的英雄,古代的愛國英雄更是不計其數,《三國演義》講述了古代愛國英雄的.事蹟,是體現了人民愛國的好書。

《三國演義》中我最敬佩的人莫過於劉備了。

劉備,是《三國演義》中皇帝的叔叔,只是他家道敗落,只好編織草鞋販賣與母親過日子。在黃巾軍起義時,他看着城牆上的皇榜,長歎一聲,為自己身為王室之後卻不能為國家出力而感歎,而這歎息聲讓他遇上了同樣是好漢子張飛,又在酒館巧遇關羽,三人志同道合,便結為兄弟,一起投軍,報效國家。後來他們在與黃巾軍作戰時非常英勇,為打敗黃巾軍立下了汗馬功勞。於是,劉備被封為縣令,他在任時,善待百姓,受到百姓的喜愛,是個十分清廉的好官,可是一視察人員來到縣中視察,他欺侮百姓,還霸佔一些好東西。張飛看不過,將他打了一頓,他便耿耿於懷,會到市局後盡説劉備壞話,使劉備失去了官職,被迫離開家鄉……經過一番投靠與努力後,劉備終於為了復興漢室,與曹操決裂,成為死對頭,創立了自己的國家

讀《三國演義》有感13

空城計是諸葛亮和司馬懿對決中的重彩戲,諸葛亮通過這一場大戰,被奉為三國最有謀略的人。而司馬懿則成了膽小如鼠,蠢笨如牛的人。

《三國演義》中寫道,馬謖不聽諸葛亮的話,失掉了街亭後,蜀軍兵力大減,只能轉攻為守。諸葛亮率領5000兵去西城搬運糧草,準備在漢中休養生息。可是魏國怎麼會放過他呢,他們“宜將利勇追窮寇”,於是司馬懿便率領15萬大軍進攻蜀軍。

一聽到司馬懿,諸葛亮就慌了,因為在當時,真正能做他對手的只有司馬懿。就連毛主席也説過:此司馬懿敵孔明之智也。諸葛亮對司馬懿不僅僅是擔心,更是恐懼。

和曹魏相比,不管是地域、經濟,還是軍事,蜀國都是遠遠不如的。之前,憑藉諸葛亮的智謀,還可以彌補蜀軍軍事和經濟上的不足,最終“智取三城”,有了一定的基業。但是遇上司馬懿後,諸葛亮的厄運就開始了,他的智謀在司馬懿那裏被一一看破,如透明人,實在是無計可施了。

面對司馬懿的15萬大軍,該怎麼辦呢?諸葛亮絞盡腦汁想:跑吧,2500人在15萬大軍中,踏都被踏死了,怎麼跑?戰吧,這不明擺着是雞蛋碰石頭,飛蛾撲火,自取滅亡嗎?投降吧,先帝奮鬥一生建立的蜀漢政權就這樣白白葬送掉,這怎麼可以?那該怎麼辦呢?裝,諸葛亮最後把主意打在這個字上,使用空城計吧。

於是他讓士兵大開城門,讓百餘士兵打扮成百姓的模樣,灑掃街道。自己卻端坐在城樓上焚香彈琴,旁邊只有兩個小童站着。

這是諸葛亮的一次“豪賭”,也是一次攻心術,因為司馬懿非常瞭解諸葛亮,他行軍謹小慎微,不敢鋌而走險,今天城門洞開,必定有埋伏。於是就趕快退兵了。

讀到這裏,空城計的勝敗原因似乎很明顯了。可是再一深究,好像另有隱情。

我們都知道,司馬懿是一個智謀高深而又多經戰事的人,即使一般的將領,也會使人去探虛實,他難道就沒有想到這一點嗎?諸葛亮再有定性,難道他的琴聲中就沒有弦外之音嗎?諸葛亮身旁只有兩個小童,司馬懿為什麼不射死諸葛亮呢?即使有伏兵,也是快不過箭的呀,何況是“攻其不備”,殺了諸葛亮,不就一了百了嗎?可是司馬懿並沒有這樣做,而是領着15萬大軍撤退15裏,還一再強調:吾若不走,必中諸葛亮之計矣。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們來回顧一下司馬懿進曹營以來的事,曹操初次見到司馬懿是就看出他有“鷹視狼顧”之性,他不重用司馬懿,也不敢重用司馬懿,他看得出司馬懿有扶邦安家之才,卻甘願做一教書匠。他一再叮囑曹丕: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正因為這樣,司馬懿在魏國做事一直是謹小慎微,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曹丕即位後,雖然對他重用,但是也處處對他設防,所以他不敢有大動作,不敢鋒芒太露,只能捲縮着做人。曹叡即位後,更是對司馬懿多加猜忌,不重用他。

諸葛亮早知司馬懿的`能力,為了替北伐掃除障礙,他利用魏王對司馬懿的猜忌,煽風點火,使反間計,把司馬懿趕回宛城養老去了。

然後他一次又一次地攻打曹魏,勢如破竹,眼看就要抵達魏國都城,曹魏集團無人能夠抵擋,曹叡才不得不起用司馬懿,封他為“平西將軍”。由此可見,司馬懿的“平西將軍”是專門為對付諸葛亮而封的。

司馬懿心裏很清楚,如果滅了諸葛亮,他的使命也就結束了,在曹魏集團中,便無他的一席之地,所以他一定要諸葛亮活着,這樣他才有可用之處,即使在宛城困住,被猜忌打壓,還能苟活在世上,養老歸終。如果諸葛亮死了,他就會像一隻狗一樣被拋棄,自古就有“天下已定,你固當烹”的説法。何況他是曹魏集團共同的猜忌者、排斥者。不想被烹,就要留下諸葛亮這隻兔子,養寇自重啊!

因此,司馬懿在與諸葛亮的較量中,就像走獨木橋,必須要捏拉準確,否則,要麼因為失敗慘重而被魏王廢棄,要麼因為全勝而被魏王“狗烹”。

於是,在西城,司馬懿不是不想進城,也不是不敢進城,而是不能進城,那是一座空城,一進去就只有“被烹”這個結果。諸葛亮也是深知司馬懿的心裏。所以,這兩位三國時期最優秀的謀略家,暗通心裏,一個在城樓上撫琴,一個聽懂了弦外之音,完美地表演了這場空城計。

諸葛亮和司馬懿真是棋逢對手,他們的較量既驚險,又精彩。人生難得一知己,有了彼此,他們足矣。

讀《三國演義》有感14

“我能料其生,卻不能料其死,真乃神人也”。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中羽扇綸巾的諸葛亮讓我徹底沉迷其中。《三國演義》通過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將東漢末年羣雄逐鹿的歷史長卷展現在我們面前,令人歎服!

亂世奸雄的曹操、忠勇雙全的關羽、仁義的劉備、嫉惡如仇的張飛、心胸狹窄的周瑜、老奸巨猾的司馬懿……在魏蜀吳這眾多英雄之中,我之所以最喜歡諸葛亮,不僅因為他是司馬懿口中的“神人”,更因為他忠誠勤懇。他終生不負劉備三顧茅廬的厚望,從不背信棄義,從不放棄自己北伐中原的理想,從不偷奸耍滑,真正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自創兵法,還會發明創造,木牛流馬、八卦陣法,每一樣都讓我躍躍欲試。他貢獻了三國曆史中近一半的計謀,空城計、反間計、連環計、將計就計……讓你目不暇接,讓你為他喝彩叫好。難怪周瑜被氣死前説:“既生瑜,何生亮!”草船借箭充分地體現了周瑜的嫉賢妒能、用心險惡,一步步設下陷害諸葛亮的'圈套。而足智多謀、膽略過人的諸葛亮胸有成竹、從容應對。他早已料到三天之後必有大霧,也看準了魯肅的忠厚老實、信守承諾,不僅找來了船和草把,還在三天內成功地收到了十萬支箭。這樣一個足智多謀、忠誠仁義之士死後也不修大墳,不埋陪葬品,如此高潔的品格讓人動容。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演義》通過錯綜複雜的歷史讓我懂得了什麼是善良,什麼是邪惡,什麼是友誼,什麼是親情,讓我知道了做人要忠厚守信,要善於聽取好的意見,忠言逆耳。我要像關羽一樣重情重義,不背叛自己的朋友;我要像諸葛亮一樣謀略過人又愛惜平民百姓,而不能像周瑜一樣心胸狹窄,活活氣死自己;我還要像曹操一樣具有博學的知識和文韜武略,實現自己的理想。大家都不缺聰明才智,但更需要高尚的品格。我在學習中有點兒成績,但我也不能驕傲自滿,仍舊需要虛心向學,超越自我,幫助同學,共同進步。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以史為鑑,我要向毛主席學習,反覆品讀《三國演義》,讓好的名著伴隨我成長!

讀《三國演義》有感15

一直喜歡看書。但有些書如同擦肩而過的路人,看過了也就這樣過了。而有些書卻如同莫逆之交,有一陣子沒接觸,便有一種淡淡的思念縈繞在心頭,總是希望再次親近一回。比如《三國演義》,便是這樣一本讓我讀了還想讀的好書。

《三國演義》握在手裏,沉甸甸的,這是一種歷史的厚重。走進三國的世界,便走進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這裏有刀光劍影,有血雨腥風,而最為吸引我的,莫過於一場場智慧的較量。

火燒赤壁,這是大家都熟悉的故事,在被熊熊大火映紅的赤壁灘上,最為耀眼奪目的光亮便是智慧之火。

想當初,八十萬曹軍乘勝而來勢如破竹,孫權手下多少猛將謀臣嚇得如縮減烏龜只敢言和。此時,諸葛亮駕一葉扁舟來到江東,只見他輕揮羽扇,談笑間,草船借箭、巧借東風之類的妙計便紛至沓來,讓人嘖嘖稱奇。

而周瑜同樣智慧過人。他讓蔣幹盜書,最終盜走了水軍大都督蔡瑁的項上人頭。他與老黃蓋聯手設下苦肉計,終於騙過了老謀深算的曹操,一把大火就此燒起,八十萬大軍鬼哭狼嚎,徒歎奈何。

《三國演義》的.神奇,不但在於大的戰爭場面以智謀獲勝,就是一些小的爭鬥也同樣閃爍着智慧的光焰。

想當初董卓當道,多少忠臣良將只能暗地裏垂淚歎息。司徒王允雖是一介書生,但他硬生生地誅殺了這位西涼猛將?其所憑藉的,當然是“智謀”二字。借貂嬋巧施美人計,這個故事也最終成了千古佳話。

翻開“三國”的畫卷,類似這樣的智慧故事可謂俯仰皆是,不勝枚舉。而這些故事背後,莫不藴涵着各種深刻的哲理,值得我們好好回味品鑑。這樣的好書,我怎能不讀之再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