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勵志 > 勵志故事

國內的名人勵志故事精選

在國內,有很多名人的勵志故事都是很值得我們花點時間去了解的,那麼國內的名人勵志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國內的名人勵志故事精選

國內的名人勵志故事:好的改變,什麼時候都不嫌晚

作者:敬一丹

我不是什麼成功女性,也不是什麼女強人,只不過是乾電視工作的,如果説還取得了一點小小成績的話,不過是比別人多付出了一些汗水而已。回頭看自己走過的路,我覺得每一個腳印裏都盛滿了坎坷和踏實。

從北京廣播學院畢業後,我回到了家鄉黑龍江,在省人民廣播電台工作。因為經歷過上山下鄉的知青生活,我的文化底子薄,於是我報考了母校的研究生,可連續兩次都名落孫山。當時我已經29歲了,不想再這樣折騰了,但就這樣放棄,我又有些不甘。那段時間,我一直悶悶不樂。母親是個知識女性,她對我説:“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裏,真要想改變自己,什麼時候都不晚。”

“什麼時候都不晚”,就是這句話,讓我第三次走上了考場,終於在30歲的那一年成為北廣的研究生。拿到錄取通知書時,我感慨萬千,30歲,我的人生又有了一個新的開始。

入學不久,我就結婚了,丈夫在清華大學讀研究生。雖然有了家,但我們依然住在各自學校的集體宿舍裏,一日三餐在食堂裏吃飯,和單身生活沒有什麼區別。3年的苦日子熬過後,我留校任教了。一個女人在大學裏當老師,工作既體面又輕鬆,收入也不錯,而且有很多時間可以照顧家庭,很多人都羨慕我,但我對自己的生活狀況並不滿意,我覺得自己是學新聞的,應該到一線去做更有挑戰性的工作。

33歲那年,中央電視台經濟部來北廣要人,經過面試、筆試和實踐考核,我幸運地被錄用了。當時來自親友們的阻力很大,他們説我是頭腦發熱,都30多歲的人了,還瞎折騰什麼!

在人生的關鍵時刻我又一次猶豫了,我真的還有能力面臨這次新的人生考驗嗎?那段時間,我不斷地想起母親的話:“人要想改變自己,什麼時候都不晚。”我最後的決定是,不管怎麼樣,不能讓自己的人生留下遺憾,哪怕失敗了,我也無怨無悔。就這樣,我以33歲的年紀走進了中央電視台,成為一名主持人。

中央電視台人才濟濟,競爭很激烈,我知道自己沒有任何優勢,只有多付出心血和汗水,才不會被淘汰,才能站得住腳。我虛心向比我年輕的同事學習,經常在辦公室加班加點到深夜,把每一項簡單的工作當作重大的使命來完成。付出不一定有回報,但不付出絕對沒有回報。經過不懈努力,我不僅在中央電視台有了一席之地,還以自己的名字開闢了“一丹話題”這個專欄,這是全國第一個以主持人的名字命名的節目,觀眾的反映還不錯,這給了我很大的信心。

一轉眼我就到了40歲,看到鏡子裏自己眼角細密的皺紋,我突然有一種深深的危機感和失落感。40歲,對一個女人來説,是道邁不過去的坎,尤其對女主持人來説,更是尷尬的年齡。

我把自己的困惑和煩惱向母親傾訴,她説:“丹啊,你不覺得這十幾年來,你是越來越美麗了嗎?每一個人都不可避免會變老,有的人只是變得老而無用,可是有的人卻會變得有智慧有魅力,這種改變,不是最好的嗎?”那一刻,我迷茫混沌的心豁然開朗,是啊,年輕女主持人的本錢是美麗和青春,而40歲的我,雖然青春和美麗已經不再,但我可以靠自己的智慧、學識、修養和內在的氣質來贏得觀眾的喜愛。年齡對一個人來説,可以是一種負擔,也可以是一種財富。心態平和了,工作的熱情又重新回來了,儘管我已40多歲,但領導依然讓我在欄目組裏挑大樑。

我特別感謝母親,是她在那些關鍵的時刻解開了我的心結,告訴我人生的方向應該把握在自己的手裏。如果到了50歲、60歲,又有新的夢想在誘惑我,我想我依然會義無反顧地朝着它走去。好的改變,什麼時候都不嫌晚。

國內的名人勵志故事:岳飛

南宋初年有四員猛將:岳飛、張俊、劉光世、韓世忠。這四將各領人馬,抵抗金兵侵略,平定農民起義,立下汗馬功勞。

紹興十一年,宋金議和,戰爭暫時停止,宋高宗想解除四大將的兵權。旨意一下,張俊、劉光世、韓世忠都很聽話,唯獨岳飛堅持要打,不收復中原誓不罷休。他手裏有兵,還都是精兵,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宋高宗不敢逼他,怕逼急了造反,於是解除岳飛的兵權就成了一項艱鉅任務。

這項艱鉅任務落到了秦檜頭上。秦檜的主意是挑撥離間,讓其他大將恨岳飛,把岳飛孤立起來。怎樣挑撥離間呢?秦檜給諸將寫信,通知他們及時趕到杭州,並在西湖上大擺筵席,犒勞這些從前線歸來的功臣。他也給岳飛寫了信,也通知岳飛如期赴宴,但是岳飛年輕氣盛,心高氣傲,一向不把他放在眼裏,所以拖了六七天才趕到。

在這六七天裏,秦檜每天都在西湖上請諸將吃飯,每天都唉聲歎氣地説:“大功臣怎麼還不到啊!”大家問誰是大功臣,秦檜一定這樣回答:“岳飛嶽少保,他的功勞無人能比。”然後還要特意大聲説:“待嶽少保來,益令堂廚豐其燕具!”

後來岳飛終於趕到了,大家也都不理他了。都帶兵打仗,都殺敵立功,憑什麼你嶽少保受到特殊優待?下回打仗乾脆讓你一個人帶兵好了。岳飛不明就裏,見同袍都煩他,雄心壯志頓時消了一半,被宋高宗順順利利解除了兵權。

秦檜的計策並不新鮮,無非是把宋太祖的“杯酒釋兵權”和晏子的“二桃殺三士”給綜合了一下。而且他這條計策裏面還有一個漏洞:假如岳飛不高傲,假如他按時參加酒席,那秦檜就沒辦法挑撥離間了。

國內的名人勵志故事:大師流淚

作者:唐寶民

眾所周知,著名作家林語堂先生,是以“幽默文學”著稱於世的;鮮為人知的是,他居然是一個愛流淚的人。

有一回,林語堂先生為女兒講唐詩,講到崔護的“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時,他動情地哭了,哭得涕淚橫流,將書都打濕了。有時和女兒一起讀《紅樓夢》,他也哭得眼淚汪汪。

還有一回,林語堂先生趕到奧地利拜訪莫扎特墓地。他站在墓前,淚如雨下,他説:“我向不喜歡流淚,到此也流了。他的音樂,是那樣細膩纏綿,是含淚而作的。”

馬星野見過三次林語堂流淚:第一次是到台灣拜謁胡適墓時,他流淚了;第二次是向馬星野講述幼年往事,談到二姐時,他哭了;第三次是1969年去比利時參加“世界筆會”,拜託在巴黎的蘇秀法到比利時安排接待,結果,蘇秀法帶着長子開車前往比利時,途中發生車禍,蘇秀法的長子喪生,林語堂先生得知以後,哭了。

林語堂先生遇到風和日麗的時候流淚,聽見山上鳥聲也流淚。聖誕節的時候,兒子林太乙帶他到百貨公司,到處都是節日氣氛,林語堂卻從櫃枱上抓起一串假的珠鏈,泣不成聲。林太乙覺得,這個世界太美了,父親不捨得走,所以總是流淚。

再説説文壇名家沈從文先生。研究他的專家説:“沈從文本來就是感情纖細、敏鋭的人,流淚是感情表達的一種自然方式;同時,他也是個隱忍的人,會用其他的方式來壓抑、分散或者表達感情。”

沈從文的確是個隱忍的人,但晚年的時候,他變得越來越容易流淚了。“文革”中,沈從文先生的孫女沈紅在學校成績好、守紀律,卻受到厭學頑童的欺負,沈從文聽説了這件事後,立刻掉了眼淚。

1977年,詩人穆旦去世,年僅59歲。沈從文與穆旦交往很深,因此,聽説了穆旦的死訊後,他流淚了——“得消息時,不禁老淚縱橫!”在家中聽到傷感的音樂,他也會流淚。據沈虎雛回憶説:“一次,母親見他(沈從文)獨坐在藤椅上垂淚,忙問是怎麼回事,他指指收音機——正播放一首二胡曲,哀婉纏綿。他説:‘怎麼會……拉得那麼好……’淚水又湧出,他講不下去了。”

1985年6月19日,夏鼐突然去世了,沈從文先生知道後,大哭了一場。同年,雜誌社的幾個記者到沈從文家採訪他,問起“文革”的事,沈從文説:“在‘文革’時,我最大的功勞是掃廁所,特別是女廁所,我打掃得可乾淨了。”一名女記者聽了,便走過去擁着老人肩膀説:“沈老,您真是受委屈了!”沒想到,沈從文聽完這句話後,抱着那個女記者的胳膊,號啕大哭起來,什麼也不説,就是不停地哭。後來,還是夫人張兆和走過來,像哄小孩子一樣,一邊撫摸,一邊安慰,他才安靜下來。

1987年,著名畫家黃永玉先生得到一張碑文拓片,碑是熊希齡的一個部屬立的,落款處刻着:“潭陽鄧其鑑撰文,渭陽沈從文書丹,渭陽沈嶽煥(注:沈嶽煥是沈從文的原名)篆額。”黃苗子看後,稱讚説:“這真不可思議,要説有天才,這就是天才,這才叫書法!”

後來,黃永玉把這張拓片拿給沈從文先生看。“我帶給表叔看,他注視了好一會兒,靜靜地哭了。我妻子説:‘表叔,不要哭。你十九歲就寫得那麼好,多了不得!是不是,你好神氣!永玉六十多歲也寫不出!”

1987年7月,瑞典作家漢森和漢學家倪爾思對沈從文先生進行了訪問,漢森給沈從文帶來了一份複印件,是1949年瑞典雜誌上刊登的沈從文的《蕭蕭》,上面有瑞典一家出版社出版的《邊城》的廣告,漢森説:“我昨天看了英文版的《貴生》,這是寫的……”沈從文接着話説:“對被壓迫的人的同情。”説完這句話,沈從文忽然流淚了……1982年5月,沈從文先生回了一次故鄉——湖南省鳳凰縣,在家鄉聽儺堂戲時,聽着聽着就流淚了,黃永玉在文字中做了這樣的記述:“一天下午,城裏十幾位熟人帶着鑼鼓上院子來唱‘高腔’和‘儺堂’。頭一句記得是‘李三娘’,嗩吶一響,從文表叔交着腿,雙手置膝地靜穆起來。‘……不信……芳……春……厭老人……’聽到這裏,他和另外幾位朋友都哭了。眼睛裏滿是淚水,又滴在手背上。他仍然一動不動。”後來,生病在家,偶然聽到“儺堂”兩個字時,他也會默默地流淚。

文學大師們的眼淚,既有對弱者的同情,也有對逝去歲月的傷懷,還有對故去親友的懷念,讓世人看到了他們的真性情,這樣的眼淚,能結晶成最鹹最鹹的鹽。

標籤:勵志 名人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