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散文集 > 優美文章

寫景的美文

寫景的美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美文吧?美文是指不帶實用目的專供直覺欣賞的作品,帶有實用目的去寫作,什麼樣的美文才是真正的好美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 寫景的美文 ,歡迎閲讀與收藏。

寫景的美文

寫景的美文 1

秋水不興,殘荷滿池。

在蕭瑟的秋風裏,在綿綿的冷雨中,枯黃的荷葉微微地抖動着,發出單調的沙沙的聲音。

老去的葉片已留不住晶瑩的露珠;零落的消散了清香的幾朵荷花再也吸引不了秋蟲們深情的目光。

與殘荷相伴的,只有池中的幾叢蘆葦、池岸的數株枯柳和那南歸的雁聲。

葉下的流水不再脈脈與温暖,也再沒有了歡快的蛙鳴徹夜縈繞於池間。

紅萍靜靜,寒水無言。

微黃的夕陽將一顆顆苦苦的蓮心撫摸得更加寂寞;一池清冷的'月光又勾起殘荷無數舊夢、幾多懷念。

它們也曾有過“小荷才冒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青葱歲月;有過“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絢麗年華。

那是在柳綠花紅的早春,那是在萬物葱蘢的盛夏,它們撒落滿池能買下整個春天的荷錢;荷葉田田,是朱自清先生筆下舞女的裙,搖曳着高雅,旋轉着浪漫;過人頭的荷花,在輕紗一樣的薄霧裏,羞答答地開放了,紅的、紫的、白的,若朝霞,似星辰,千般柔美,萬種風情,引得蜂也駐足,蝶也痴迷。

荷花的清香,隨着陣陣暖風,融入了牛乳一般的月色中,如動聽的歌謠,絲絲縷縷地飄至那一扇扇開着的窗口,飄進那一個個甜美的夢境。在我們的夢裏,這沁人芬芳的是觀音菩薩的神奇蓮座;是美麗善良、温柔嫻德的荷花仙子。

盛年時期的碧荷,有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傲岸高潔。在它們亭亭玉立的身邊,迴盪過水樣清純的江南採蓮女的吳音軟語;見證過一代才女李清照的舴艋舟;也聆聽到了古今無數文人雅士對它們的讚譽和吟哦。

那時,挺立於藍天碧水間的荷花,宛如高傲的公主、宛如耀眼的明星,享有數不清的粉絲,接受着人們朝聖般的崇拜。

而今,帶給荷花嫵媚明豔的季節,已隨着淡淡的時光遠去了,荷花老了。它一點一點地褪盡綠的芳華、紅的燦爛,將一切的榮耀和美好留在記憶深深的皺紋裏。

人們早已將視線投向了那山滿坡滿谷流金淌銀的菊花,他們又開始搜尋最新最美的詞藻,忙着為菊英們唱出最美最新的頌歌了。

但如果我們肯花點時間,去秋日的荷塘邊仔細看看,我們就會發現,在那殘破的荷葉間,尚有褐色的裝滿蓮子的累累蓮蓬,有雖經風霜依然直立不倒的枝枝荷梗;倘若你肯脱下鞋子,挽起褲腿跳下荷塘去,你一定會在黝黑的塘泥中挖到一節一節肥肥的潔白的蓮藕呢。

細細思量,有時呀,這美麗的人事風景,也不全屬於風華絕代的季節,就如這殘荷,它實在是另有着一種能打動人心的成熟的美麗。

其實,在殘荷的生命裏,早就藴含着來年春天的氣息了。

寫景的美文 2

淡淡的春風,輕柔得跟在身後,青石板的走道上刻着清朝年間字樣的銅錢圖案。湖邊的柳樹淡綠施粧,柳枝隨風翩躚輕舞。乍看那嫩葉,像一隻只明亮的綠眸。幾座仿古的殿宇廟院,錯落有致得立在公園的一隅。飛檐翹角吸引了我的'目光。跨進硃紅色的大門,肅穆的院落裏有些空寂,一隻鳥穿過光影落在綠色橫樑上。一個道士,眼角帶着笑意從我身邊走過,背影定格在十點五十分的春天的上午。

寫景的美文 3

返至租屋,春陽,斜射而至,搭於牀,一撥比一撥紅潤,明亮。躺在牀上,散發而卧,懶着,不起,感受一番,再感受一番,便有春陽浸在心裏,暖得似乎春天已至,萬物已蘇,百花已粉黛胭脂般,繾綣纏綿。

倘望窗外,只看太陽臉而忽略腰身,便氤氲,斑斕,葳蕤,似有春落人間,繁花似錦;若落下視線至地面,便蒼白,頹廢,唯有白雪纏着白雪,結冰凝着結冰;再若心情不佳,這日光便像撂在一邊不再心愛的物物,若有若無。

春至,西域,小草無芽可發,百樹,無葉可卷。

白楊樹灰白鮮嫩的皮筆直的`樹身樹枝依舊筆直,不招展,不搖曳,直抵蒼穹;榆錢,皸裂得像八十歲勞動者的手心,褶皺,一層累過一層,滄桑,頹廢,唯有纏纏繞繞的枝椏,互相支撐,你覆蓋我,我覆蓋你。

西域的冬,日日白雪皚皚,日日陽光燦爛。燦爛,只是肉眼感覺,卻又散漫不堪,不聚集,不嚴肅,不暖。

或許,温度寒了陽光,又或許,陽光暖了温度,再或許,互相取暖擁寒而彼此丟失,雪天沒有雪天的姿態,冬陽沒有冬陽的架子。

與其説春陽予人温暖,倒不如説冬陽予人慰藉。

因,日日陽光,才有積雪長時覆蓋,因,積雪長時覆蓋,才有日日陽光普照,即使暖不了身子,也能融動雪心,淨了紅塵,暖人煙。

寫景的美文 4

推開六月的門窗

大朵的陽光擠進闌軒

慷慨的熱情似火般饋贈

驅散心頭黯然

點亮生命的璀璨

推開六月的門窗

細細的風撥弄着碎花裙襬

快樂的風鈴叮咚作響

淹沒歲月的惆悵

剔透着冰激凌的甜蜜念想

推開六月的門窗

柳拂池水 凌波微漾

婷婷的荷走出泥的牽絆

將心事藏於蓮心

與露珠纏綿着掌心裏的愛戀

推開六月的門窗

蛙鳴青草泊 蟬唱垂楊浦

此起彼伏的`歌聲泄露夏的祕密

一隻蜻蜓飛過

檐下雨簾斜織出透心的清涼

推開六月的門窗

石榴坐在枝頭搖盪

收起五月繽紛的怒放

驕陽下 用流光溢彩

編織膨脹飽滿的夢想

推開六月的門窗

抖落流轉在枝間的霞光

一種清香瀰漫流淌

抬眸間 瓜果滿架葡萄滿牆

稻花搖曳着金燦燦的希望

走進六月的香韻

摘一朵鮮豔的蝴蝶蘭簪於發間

素手盈琴 水湄之間

悠悠我心 風輕雲淡

將六月的明媚嵌入淺淺的眉彎

寫景的美文 5

距南越前首都西貢三百公里的避暑勝地大叻山城,市集旁的春香湖景色秀麗,是當地人眼中的「西湖」,其美可想而知。自然是遊客必至的一處名聞遐邇的觀光重點。但在市郊尚有一個幽美的湖泊,卻知者不多。

大叻這塊人間福地,在漫長的戰爭年代,鮮有被無情戰火蹂一躪;在如詩似畫的寧靜山居里,偶聞城外松林中有一原始淡水湖,有個哀傷的名字叫「歎息湖」,真令人浮想連篇。

離市區六七公里處的鵝芽瀑布左轉入山,一片蒼翠山林幾乎把驕陽阻斷,廁身其內、清風掠拂,精神爽一利。小路崎嶇不平,山坡盡處,雲煙縹緲,四方松柏高矗,參差挺拔、圍繞着如鏡般清晰的湖面。

走下陡峭山坡,湖邊草地佈滿了松子,松針也四散;鳥語啁啾之一聲盈耳,湛藍的天空透過濃密的松柏枝葉斜射照下稀疏的光線,影影綽綽,恍惚如夢。

陪我尋幽探勝的畫家郭欣泉同學,為了寫生,經常獨自帶了畫具四處遊覽;他在大叻大學教授繪畫時,極少在教室內講課,而是帶了學生們置身自然中,傳授他的畫藝。因此、他幾乎踏遍每一處的風景,歎息湖的故事,也是他從越藉女友口中知曉。

越戰期間,兵役令男丁從十八歲到四十五歲都要被徵召入伍,與世無爭的山胞(越南人對山區原住民的稱謂)與華裔和當地人一視同仁,要為抵抗越共南侵而保家衞國,許多山胞和華裔一般不願意被捉去充當「炮灰」,而千方百計設法逃避軍役令。

陳杰木為了避免當軍而從西貢逃到山城,用假身份來到山地,後來結識了田查娘,她身裁婀娜多姿,是能歌善舞的山地姑娘,大方熱情,對同族的追求者不假詞色,那天經過湖邊,遙遙相對的青年正專心看書,側影俊一逸,給她平靜的芳心投下了漣漪。

自始每日有事無事,她都獨個兒行去湖邊散步,終於和心儀的人結識,陳杰木從她的談吐中根本不知身旁佳麗是原住民,一般農村越女因為在田裏工作,膚色也是古銅亮麗,和原住民的皮膚難與區分。

孤男寡女朝夕共處,早已擦出了愛情的火花;為了長相斯守,田查娘把自已是原住民的身分向情郎表白,沒想到陳杰木一點也不介意,眾生平等的思想早已根深柢固;他從小歸依三寶,本來到山城是要尋一所寺廟出家,但那座佛寺的住持因為收到地方官的文書,不敢讓適齡青年剃度,恐防惹上包藏逃役者的罪名。故此他只好留在山地做活,有緣與田查娘相識,頗為意合,有佛法修養的平等觀念,那會在乎她是山胞。

談婚論嫁後,女方父母因為女兒能嫁給華裔青年,自是歡喜,由於男家遠在西貢,也就一切從簡,依原住民的儀式舉行婚禮。那晚在湖邊的營火舞會歡樂中,新郎新娘相擁着,被大堆青年男一女圍繞其中,笑聲歌聲歡呼聲,似乎羣山也感染歡喜,回聲處處。

新婚後的三天,搜捕逃役的軍一警竟然來到了田查孃的茅屋,強把陳杰木拘押上警車,在田查娘淚花哀號中被帶走了。

新娘從此以淚洗面,日夜獨自徘徊在湖邊,痴痴的等待着丈夫;日子一天天的飛逝,一月月的遁走,一年年的滑過,遠征的良人卻音訊全無,一去無蹤影。

那日如晴天霹靂,她突接到一從封軍部寄來的陌生信函,是他的戰友寫的噩訊,説在芽莊省育美村那場與韓軍聯合剿共戰中,陳杰木被越共炮火轟死了。其實已死了半年多了,因為戰亂不息,他無法及時報噩。

那晚田查娘跪在湖旁哭拜亡夫在天之靈,哀號之一聲遠近可聞,翌日家人除了在草坡上見到她的鞋子及一堆焚化的紙錢外,再也找不到她了。村民都説她必定投湖隨夫而去了,自此,寧靜的湖面,夜夜傳來一聲聲哀怨悲傷的歎息,這個無名湖就此被村民叫做「歎息湖」。

聽完畫家講的故事,果然四處傳來一聲聲的.歎息,細細聆聽,彷佛是田查娘這位痴情女子的歎氣,在向世人訴説其不平。

回程時,隨着風的強烈而感到歎息聲的急迫;松柏的針枝被風吹打發出的聲響,竟然也可附會出如此感人的愛情故事。不管真假,對當地的居民,歎息湖早已是一個哀傷悽美的傳説伴隨着的地方,而這個傳説代代都有不同的版本。

想起那位才藝非凡的畫家郭欣泉同學,竟記起那段早歲山居時,一齊到歎息湖的美好回憶。這位能左右手同時作畫的天才藝術家在越戰後,輾轉傳聞他于越戰期中犧牲了,每念及此,我耳際宛若自遙遠的歎息湖傳來聲聲的歎氣,欣泉兄的音容清晰如昨,彷佛是他的幽魂在歎息。

寫景的美文 6

那時候的春天,總是輕輕地被孩子們打開。

那些青青嫩草,順着牛兒們沙沙的啃草聲,如雨點般響成一片。

偶爾有幾隻黑乎乎的`八哥飛來,落在牛背上,它們時不時地張嘴吆喝幾聲,牧童一般。

當太陽光刺眼的時候,她們的笑容就像含羞草一樣,開了又合,合了又開。

男孩們從一副撲克牌裏抬起頭時,太陽就像是他們因為出錯一張牌爭得面紅耳赤的臉,順着西山滑落下來。

這時候,齊膝深的雜草中,那些野芹菜,車前草、秦椒、紫蘇、野菊,紛紛躺進了一個個小揹簍。

寫景的美文 7

隆冬時節,天寒地凍,上午九點鐘左右,天空開始飄落雪花兒,只見那漫天飛舞、紛紛揚揚、晶瑩的雪花兒,如同輕盈的玉蝴蝶翩翩起舞、飄灑,那一朵朵晶瑩剔透、多姿多情的雪花兒盡情地旋轉着,飛舞着,飄落大地,美麗極啦!就在這風雪漫天飛舞的時候,我卻要走出校門,去石門董東坡找我的舅舅董老師,因為,中學十二中打電話找他有急事。

走出校門,我就直奔環村小河,沿着河走一大段路再向東走,就可到達東坡的機井屋子(就是水井機房),機井屋子裏灌溉用的柴油機、水泵出現了故障,董老師是資深的物理老師,被請去維修。在飄落着美麗雪花中我沿河向東急走,河面已經結冰,我就在結了厚厚冰的河面上滑上一段,看到河面有的地方沒結冰、薄薄的冰面下流着清清的河水,就趕緊上岸向東走。

就這樣一個人沿着小河向東走着,那天空中漫天飛落着雪花兒,似鵝毛,似梨花,朵朵飄落。而北風在牽着雪花的手漫步於大平原上,雪也知道在這樣一個飄雪的日子裏,擁有一份與北風踏雪漫步的温情該是幸福的!於是風兒牽手雪花兒在大平原上愜意地急走。我的腳踩在綿軟的雪地岸邊,呼吸着寒冷、清爽的.空氣,也感覺到了與風與雪牽手的快意。是的,這是真的,有風同行,與雪同行,快樂無比。是啊,置身在風和雪旋轉飛舞的世界裏,才能看清楚她們飛舞的美麗!

我沿河向東走着,欣賞着雪花兒輕搖着舞姿,伸長手臂旋轉着,白色舞裙如花朵一般展開,一朵一朵,一片一片,真美啊……看到空中大朵大朵美麗的雪花在飛舞,落到河邊的樹上, 我過去搖動樹幹,搖得雪花兒如急雨般直下,滿頭滿臉,拂了一身。 雪地裏,野茫茫,我與風雪忘情於這玲瓏而潔白的世界之中。

不知不覺來到了東坡機井屋子,我推開機井屋子的門,走了進去,風和雪也跟着進了門。看到我凍得紅撲撲的臉兒,董老師伸出了温暖的大手,捂住了我的小臉。我説明來意,董老師與我告別機井屋子裏的人,我們一起走進這風雪飛舞的世界裏……

寫景的美文 8

吳哥窟行程之五金邊城景色

第三天,星期六早上,吃完早餐就告別暹粒,離開古真臘,與吳哥王朝古蹟道聲再見!

旅行車轉回程,導遊宣佈,預計午後一時抵達首都金邊才用餐,然後依照章程規定,參觀皇宮、金銀殿,以及金邊最大的賭一場。在途中,則停留在磅湛省的一個昆蟲市場,這市場專門售賣各類昆蟲食品,如蟋蟀、蝙蝠、蚱蜢……

大都用油炸,似乎香脆美味,年輕時我什麼蛇蟲鼠蟻都敢吃,現在年老了,尤其沒有了膽子,就不敢胡亂嘗試,在昆蟲市場作一番瀏覽而已。

午後抵達金邊(Phnom Penh),金邊是柬埔寨的首都,另外有個中譯名稱為百囊奔,現在潮州人多叫金塔,越南人則叫南旺,這個地名的高棉語意為「四面之城」。古時的金邊以木為城,中國有些史冊稱為籬木州,也稱竹裏木。對於越南人來説,金邊名稱最為熟識,因為在南方民眾,喜歡售賣一種高棉口味的日常食品,有點像中國河粉,只是比較靭,名叫金邊粿條。

金邊既然是首都,當然比暹粒熱鬧興旺,許多華越人士在此經營生意,商店的門面裝置同越南都市相似,不同的是摻雜高棉風格。我們旅行一團一到達金邊城內才用午餐,跟着安排前去參觀皇宮。

金邊皇宮,初建於十五世紀,古真臘被暹羅打敗,放棄吳哥佛都,搬遷到金邊作為指揮中心,成為柬埔寨暫時首都,國王就開始興建皇宮了。但正式強而有力展開政治活動,則是十九世紀的事,皇宮經過一番重修擴建,才成為金碧輝煌的.廣闊宮殿;從遠處望去,頂端金色閃耀,四面圍牆色澤黃黃,還有許多座建築物,充滿傳統高棉風格,莊嚴壯觀,皇城前面是河流,襯托得景色優美。

參觀金邊皇宮大殿,不淮遊客進入,只能在外面鑑賞,避免頑皮不守規矩的人,破壞貴重傢俱,擾亂佈置。我們圍繞門外邊行邊瞻望,然後轉往南側的銀殿,這裡允許入內,但要脱鞋褫帽,保持清潔寧靜;殿堂鋪砌的四方磚塊地板,都是白銀鑄造,有五千幾百塊之多,加上大理石支柱,供奉鑲嵌珠寶的玉佛像,顯得高貴莊嚴。

遊罷皇宮部份景點,結束了參觀柬埔寨的名勝古蹟,傍晚則遊覽近年名聞東南亞的七頭蛇納迦(Gana)大睹場。中文招牌是「金界娛樂一城」,樓高八層,新型現代化建築,裝飾卻保持高棉傳統形象,是一座綜合性娛樂場所,除了賭桌老一虎一機等新式設備,其他包括酒店等各廳堂,俱備古典風格,有處安置皇帝坐椅,有處是四面神像,令人覺得還是身在吳哥窟之中。

這晚在去賭一場和回程往酒店用晚餐,街道車水馬龍,非常熱鬧,原來今日是現任國王施亞莫尼壽辰,大事慶祝,我們在賭一場的時候,外面還有燃一燒煙花呢!

遊覽金邊城,整個旅行一團一很感興趣,金邊畢竟還留存古色古香風味,帶點神祕玄奧,大多數人傳説金邊有降頭術,能控制人們行動的巫術蠱毒符咒,金邊多珍寶,處處可見那一尊尊的鑲金神像,沒有賊子敢偷竊,就是害怕中了降頭術的緣故。

遊覽金邊城景點,我的七人小組也很開心,當晚回旅館,還登上頂樓天台乘涼,談笑閒聊,我與親家更興起而喝啤酒,俯瞰四周,眺望金邊城景色,作最後的環視,明日我們要返回越南了。

五月十七星期天,歸程的日子,實際已經沒有旅遊節目,旅行車載遊客到金邊街市,讓大家自一由行,自一由購物。金邊街市有其特殊建築,採用蜘蛛網型,中央圓形,八爪向四面八方伸展,行到中心時,稍為不慎,就走錯出路;我在金邊作童工時,曾在裡面一團一團一轉,迷失方向。導遊提醒一團一友,進去的正門掛滿彩旗,出路時必須留意觀察,避免走錯方向,難以找尋,自亂陣腳,耽誤歸期。

在市場內購物完畢,也就是遊覽完金邊城景色,將近中午時分,旅行一團一回到百適河大酒店,享用豐富自作餐,菜餚多樣可口,人人滿意。飯後,一團一友陸續登車,這樣,負責柬埔寨的導遊員已完成任務,宣佈分手,餘下事項由越南青陽旅遊公司領隊恢復擔當,旅行車離開金邊,返回越南國境,下午五時多,到達機場附近的共和大道首段,我的七人小組最先下車,揮手道別,搭乘兩部計程車,各自回家,圓滿結束吳哥窟、金邊的四日行程。

寫景的美文 9

重慶之夜憑欄望,樓山起伏,華燈璀璨,星光連城,霓虹映千里,山巒疊影。嘉陵匯長江,湍急東流去,汽笛聲裏樓也移,白玉憑欄醉伊人。

——題記

重慶有凝聚力,承載着幾千年歷史,是古代軍事政治中心和重要的商業物資集散地。在年輪中流悠久,歷經千年,源遠流長!重慶的夜是很美的,雲霧中的山,迂迴的河谷, 星光連城,霓虹映千里......

湷風明月醉意濃, 重慶的夜好美,美得讓人沉醉!此時,我站在橋邊看江景,感受那波浪疊起的意境,意韻留連往返!岸邊的柳也倦了,是不是睡了,月兒輕挽柳枝那樣温柔。今天我們在風景如畫的重慶漫遊,風光美麗,空氣中彌浸芳芳,大自然宛如畫卷。漫步拾階,亭畔依欄。霧色輕拂,任風景秀色薰醉; 夜晚燈火闌珊,華燈初上,橋畔的風拂過我的秀髮,一陣愜意在心間盪漾迴旋……。

山城華燈初放,一路上璀璨輝映,溢彩如畫,簇簇燈光連星光,燈海連天映,星燈璀璨輝,令人心動神往。行到南山路,停車登高樓,觀景台一覽,人間美景怡。觀景台醉依欄,火樹銀花綻現,宛似天上人間。深深地震撼重慶之美!三面臨江,靜怡靠山 ,山路婉轉,舉目觀觀,燈光重疊,沉醉夢幻和璀璨裏;山峯起伏,秀水漣漪,山巒疊影,江水悠悠。華燈璀璨,星光連城,瑰麗奇特,漢白玉欄杆醉伊人,長江和嘉陵江擁霓虹。正是醉看朦朧美,攜月覽羣山,星光接天燦,月盈映清輝!

漫步於風景怡人的河堤感憾萬幹!風拂柳揮紗,水韻幽雅怡。絲絲風漫拂,悠逸心歡暢。 水天接連碧,瑩瑩溢清輝。山在水中,水山相映,接天連碧,重慶夜景的美,就在於上蒼賦於的大自然的靈秀,婉約有致的節奏美;江水漣漪,水天漫拂靜謐的神祕美感;華美不失清秀。在魅力的中國懷抱裏奏響一曲温婉的旋律,綻現中國一卷華美的畫卷。讓我們在畫廊輕漫,陶醉,怡情,流連忘返……

雲霧繚繞霓虹弦,碧水盪漾輕舟吟。江中逸浪千帆過,輕溢漣漪湧奏歌。層疊、錯落有致的霓虹和天邊星星相連,星星漫步人間,人間的燈火也像花兒一樣開放在星空。正行駛在兩江之上,行駛在燈海星漢之中的船,與燈海相襯,霓虹在閃爍,船在星河流彩間穿梭,水波起伏,盪漾漣漪,如詩如夢。

這是一幅絕美的流水圖,輕奏一曲温婉的樂曲和鳴......清風,明月,霓虹,星光撩人遐思無限,我彷彿清逸於星光與霓虹之間,細細品味這一壯觀美景;讚歎重慶山水聞名,夢幻般的夜景實在是為重慶山水添加無限風韻。

重慶的夜美的`沉靜,美得妖嬈,讓人感覺心怡。山巒起伏,水擁活力,水瀲灩,山巍峨。霓虹璀璨,如彩虹輕浮。美麗的重慶,我深深沉醉於你的美景,美妙的景色,就像聆聽一曲温婉的歌回味綿長…

重慶,離開了你的懷抱,還在流戀你那裏的一草一木,還在流戀你的美景,更讓我深思的還是紅巖烈士們的英勇不屈的事蹟!烈土用鮮血換來今日我們的安逸幸福的生活。一片傷心畫不成,萬里江山競崢嶸。血染江河魂飛逸,青史留名墨逸醇。烈士們請安息吧!我在這裏默默祈禱,烈士們,你們給後人造福,如今國泰民安。請安心在天國!我們展望未來,新世紀的兒女要努力進取,開拓那片屬於我們自己的天地!為此努力不息!

寫景的美文 10

夏天在順化的確苦炎熱,所以午後我們都喜歡到後院去乘河風。

“妳看河水一多清潔,可惜沒有人遊。”每天我對着身旁的梅妹説。

“你可以下去遊啊!”她説。

“妳有興趣嗎?”我問她。

“我最怕河裏的小草,碰到它,往往令人杯弓蛇影。”

“怕什麼,等我把水草清理後,你才遊好了。”

“整條河都是水草,你幾時才能拔完?”

“只拔在我們需要的範圍不是可以了嗎。”

“你可要提防螞蟥呀!”她説:“水草裏多的是,別讓它吸上血才好!”

“怕什麼,妳不是不知道我是百邪不侵的嘛!”多年隱伏一在體內好強的熱血,已衝破範籬,開始澎湃了。

“把誼兒交給我。”梅妹伸手把我懷中的`誼兒抱去:“你自己下去遊好了。”

“那麼我換泳裝去!”

跑回屋內更換了泳裝,當天我就開始投身於綠波里。

一連數天,每於黃昏前,我都戲水在香河上,而且還增加了鄰居的小明。

漸漸,我們的陣容增強了,碧珊、小玲,充實了我們的隊伍。

一星期後,文興、碧玉、湄姐都參加我們的游泳小組。

同在那一天,在峴港回來的岑寧君贈給我們一隻雙人用的小竹舟,使原有的歡娛性更充實,更升化!

寫景的美文 11

給我一段老時光,獨坐在青苔滋長的木窗下,泡一壺閒茶,不去管,那南飛的燕兒,何日才可以返家。不去問,那一葉小舟,又會放逐到哪裏的天涯。不去想,那些走過的歲月,到底多少是真,多少是假。如果可以,我只想做一株遺世的梅花,守着寂寞的年華,在老去的渡口,和某個歸人,一起靜看日落煙霞。——白落梅

今冬的雪,又失約了,只是梢頭的瑟,沒有減去。坐落在煙霞深處,回望,季節在無聲無息的變換着容顏,就像我,昨日發現的幾根華髮,在青絲中便葳蕤起來。也是冬的緣故,喜歡坐在陽光下,讓僅有的一束光穿透格子窗,閒散的搖落一些回憶,從春走到冬,便生出層層温暖。

時光是淺的,卻生生的被我坐成了舊。如窗外的風,穿行着,就遠了。學會了簡靜,這是最終的皈依,在蒼茫過後的風中,逝在心底的清涼。似乎,不再喜歡歎息。用一些沉默,代替心底悸一動。是不是太老了,自己已沒有那火一般的情緒,就連,結在冬雪上的情結,都變淡了,是該為自己的這抹清清的冷,淺歎。

一杯茶,總是温温的在掌心捧着,就如捧着一坯光陰,不想撒手。其實,這終究是我的一廂情願,光陰,總會老,就如日漸遠去的日頭,走着,就讓一些不想表白的褶皺爬啊爬的,爬上了眉梢,都不容你拒絕。

還是喜歡這樣亂亂的想,會想春天的故事,想夏天的花朵,還有秋天的落葉,抑或,冬天的雪。

秋天,在楓葉上,寄過的情絲,在冬會不會如期而來?似乎,這些都是不合這個冬的節拍,有些纏繞着心緒,幽幽然的,綻放成一枚冬天的雪,輕易就落在心上。心裏,早就期待了,期待你清靈的笑,飄落時,握着我的心跳,就像冬天看到的花開,砰砰的敲打着心,尋着竊喜,也尋着花的笑。

冬的枝椏,很像我的筆尖,很瘦,握不住微笑深處的喧囂,只能用靜默,掩飾心底的平凡與匱乏。假裝的讓自己歡喜,可夜幕最後跌在白堊上時,我就會在貧瘠的土地上顛沛自己的蒼白。那些土地上,埋藏着我的親人。白天,我不敢想念,怕,有淚水,漫過我的心跳,只有在夜晚,我會讓思念攀成藤,纏着我,從頭纏到腳。

清冷的冬夜,總是很漫長。夢,便將我從東扯到西。一些不清晰的`夢境,隱隱約約的徘徊。似是母親的手,緩緩滑過我的長髮。夢裏的自己很小,就縮在母親懷裏,盼望着那生繭的手,將我的長髮辮成麻花小辮,就垂落在胸前。隨着我跳皮筋的身形,一擺一擺的。還是有淚滑過,我沒有動,任淚在眼裏打轉,而後盈一滿,又緩緩落下。

歲月的風,很涼,該是一瓢沉香,漸漸讓自己,從煙火裏爬起。而後,會讓自己變的滄桑,就算心也曾迷失在浮世裏,還是讓憂傷隱起身形。誰沒有跌跌撞撞的往昔?只是都假裝不疼痛,也便越來越緘默,就算有人這一刻在不遠處指責,我也讓心,平靜的微笑,我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只是,我不再想要不屬於自己的你。只是,你並不明白,我只好報着倔強的心,匍匐在疼痛的回憶裏。

我終究是俗人,還是讓等待和思念,侵佔自己不太盈一滿的心。其實,你不懂,不然,你不會總攀着我的傷口,撕一裂之後還微笑。我只好讓自己在煙火深處躊躇,不停的惆悵。我曾是你的過客,在紅塵深處,打馬走過。我的執念輕輕的讓你的心跳打落,靜靜的微笑吧,你卻好似遠了,我不強求,我説過,我不想要不屬於我的你。

發呆吧,這也是一種習慣,一種習慣一旦形成,好似很能改變,也好,發呆是個好事,也便,不再改了。音樂很響,重複着《菁華浮夢》,重複的歌詞,小詩在唱“白綾紗,青絲髮,你眉目亦如畫,恍惚間,相望早已無話,心如麻......”

雪小禪的《煙花那麼涼》還在散發着墨香。她説:亦慈亦讓的人生,其實荊棘遍地,每個人都盼着,渴望着,這個世界上有人懂得他,看得到他心裏房間有一處黑暗。

抬頭,又碰一觸到了梧桐樹上的鳥巢,就那麼孤零零的在風裏站着。今天的天空,很藍,無雲,只有我的目光,伸向遙遠的地方。風飄搖時,就搖落了我,一懷情愫,是親情,友情,還有太多的不期然。我很安靜,安靜而沉默。筆韻,不在重了,只是瘦瘦的詩行裏,還是深埋着屬於你的一份柔情。

遠方,太遠了。昨日,你來過,我卻未及與你作別,其實,你還是不懂,我的等待有多長......

只好,把目光,皈依成了荒涼,在冬天裏灑落萬千的柔情,呈成落滿枝痾的思念,在悠長的夢裏,將你凝望......

我的語言,太平靜,也太沉默,也許沉默和平靜,都是我最真實的語言,最真實的情愫。

冬很冷,冬的情愫,在冷裏也生成了冷。

舉起茶盞,抿一口,清香在漫延,我的笑也沉默了。

寫景的美文 12

燕語呢喃,叩開四月的心門,一曲絃音,輕輕奏響起愛的心韻,在芳菲的四月,融入涓涓細流,低吟淺唱。

站在三月的盡頭,望春風送暖,萬樹花開。春光明媚下,花香鳥語時,任春韻舒展成一片秀色,我只用恬淡清純的心語細數季節的美好,愜意流連。

如果説三月的春暖花開寫滿愛意,那麼,四月的煙雨迷茫則充滿浪漫。風情萬種的四月,綠肥紅瘦中依然透露着暖暖的愛意。摘一束杜鵑在手,尋雲的足跡,挽風的飄逸,到江南等一場三月未央的傾城雨,任一抹春色暈染心牆。

芳華四月,春意正濃,雨露盈香。春江流水夜,落花滿地時,天涯的我該用怎樣的筆墨將這四月的春色描繪?煙菲雨散,尋一處安暖,將心事擱淺在四月的角落,靜心觀賞這綠意盎然的春色,默然清歡。

四月的春光,玲瓏温馨,如煙的春色就這樣飄飄灑灑地落滿了四月。站在春江彼岸,遙望山長水遠盡頭,是誰將情種深植於夢寐中?是誰把相思鑲嵌在春色裏?惹得一輪明月泛着晶瑩的夜光不肯離去。

春光明媚了山水,春雨滋潤了愛情。在透着濃濃愛意的四月,將滿腹心思凝聚成念想,把無盡的心語,託付在清晨的鳥語聲中。

光陰裏,你的'模樣已落入我的心底,走進我的詩行。不語的心思,在共賞唐詩宋詞的四月,靈犀相通。

陌上花開,心塵未改。若可,願拋卻塵世牽絆,約你牽手紅塵,在充滿浪漫的季節,同赴一場前世未了的邀約?不言朝夕相處,不説地老天荒,那怕只並肩攜手,看一回日出日落,聽一聲驚天的春雷,亦是今生幸福。

或許,前世無約,今生緣淺,錯過了人間這段美麗。落寞的心緒,隨着四月的風雨飄零,無聲地落在暮春盡處,企盼來年春暖花開時,讀懂歲月裏的心事,便是晴天。

寫景的美文 13

碧龍潭,名為潭,實為河。始於何時,無從考究,大概形成於二、三十億年前的第四世紀冰川時期。系廬山東面最大峽谷“大窪”之水彙集而成,在廬山半山王家坡處彙集成潭,潭水從坡頭跌落,形成美不勝收的王家坡雙瀑後,向東,朝着鄱陽湖,順勢而下,蜿蜿蜒蜒,流過我的家鄉十里八村。碧龍潭,如同家鄉畫屏的匡廬,浩瀚的鄱湖,遍佈的冰川石以及家鄉裊裊的炊煙,讓鄉人和家鄉遊子無比的眷戀……

我最早認識碧龍潭是在童年時代,是母親帶我走近和認識碧龍潭的。那時,我四五歲,母親三十多歲,她既是四五個小孩的母親,又是生產隊的主要勞力。母親有粗粗的黑辮子,紅紅的臉頻,為了家,為了我們,在那個艱難的年代,風風火火,渾身上下好像有一股使不完的勁。像村子的其他孩子一樣,母親走到哪兒把我帶到哪兒。母親下碧龍潭河邊洗衣的時候,我就在河裏玩水,捉河裏的小魚小蝦。累了,喝碧龍潭的水解乏,髒了,掬碧龍潭的水洗臉。那時候,只覺得那水好清好甜,那河裏的小魚小蝦很可愛。碧龍潭連同我兒時的夥伴,是我快快樂樂的童年世界。

隨着歲月的流逝,我更加熱愛和親近碧龍潭。如同兒子只有在讀懂了母親偉大的母愛後,才會更加熱愛和孝順母親一樣。她不因靠著名山,傍著名湖,而沽名釣譽享受重重光環,倒如我的母親一樣默默無聞,千百年來,為了她兩岸的百姓流淌生命之水,只爭朝夕!

有一首歌唱得好:為了大地的豐收,為了母親的微笑。而我對這首歌最深的詮釋是在碧龍潭邊。那是我十五歲那年秋天,江南的八月,風漸寒水漸瘦,七葱八蒜,農村雙收過後,家家户户忙着燒火糞拌種子,火糞多用稻草燒,田野中到處都是火堆。隨着風的`吹動,傍晚時分,原野上時不時飄蕩着稻草燃燒的香氣……

湖邊有句諺語:“漲水魚,退水蝦”。我家有塊責任田緊靠碧龍潭與鄱陽湖的交匯處,由於交匯處冷暖水交融的緣故,在鄱陽湖水退後,這兒都有好多好多的蝦,人們用紗布做成小罾扳蝦。記得有一天,母親在田裏燒火糞,我在田頭的碧龍潭裏扳蝦。那天河裏的蝦特別多,竟扳得捨不得走,母親火糞也燒到很晚,回家時,已是半輪明月懸掛天邊。我滿載着半桶活蹦亂跳的河蝦,在母親的微笑和稻草的飄香中,走在暮歸的路上。晚餐,母親用剛出土的蒜苗做成蝦湯,那湯真是有生以來最好吃的美味,令我久久不能忘懷……

高中畢業後,我參加了鄉信用社的工作。在鄉間工作的尋常歲月,聆聽母親的諄諄教海,享受碧龍潭的滋潤。我沒有因家鄉的貧瘠而抱怨;沒有因生活的枯燥而灰心。反而更加努力,不敢懈怠,在單位一步一個台階,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三十歲那年,因工作需要,我調離了家鄉,調進了城裏。臨別,走在碧龍潭邊,望着每天觸手可及的潭水,竟然戀戀不捨!

如今,離開家很多年了,卻常常咀嚼着家鄉的往事,饕饕山珍的時候,卻不忘“捉馬嶺的茶葉,碧龍潭的水泡”。他鄉也有山,他鄉也有水,但在遊子的心中,家鄉的山最美,家鄉的水最清,永遠不能忘懷的是那走在田埂上母親的身影,那養育了世世代代鄉民的碧龍潭河水……

寫景的美文 14

明月高懸,幽藍的月光瀰漫一室,營造出一種優雅的情調,燃一燭橘黃的燈光,搖曳出幾分温馨與浪漫。守着窗兒獨自享受月光的撫一摸,內心深處便釀出幾許的滿足與幸福。

憑窗遙望,林立的高樓隱入深邃靜謐的夜空,幾個窗子透出隱約的燈光,似與月光竊竊私語。街上是一片迷茫的昏黃,兩側樓房的燈飾閃爍着多彩的圖像,展示出城市夜的繁華與妖嬈。川流不息的車流悄無聲息地流淌着,像鋼爐裏流一出的鐵水,劃出炫目的流光,偶爾有一兩聲鳴笛,也都透着深深的睡意。行人愈見稀少,一對少男少女牽着手順着人行道走來,皎潔的月光與昏黃的燈光交錯印在他們的身上,顯得生動而活潑。女孩仰着臉對着高大的男友説笑着,蹦跳着,一會兒跳到隔離樁上搖搖晃晃地走幾步,一會又在明亮的廣告牌前邁上幾步貓步,男孩則在一旁開懷大笑,一種青春的活力在充滿明淨月光的夜空中盪漾開來。

小河在月光下歡快地流淌着,發出清脆的吟唱,粼粼的波光在月光下像灑了一地的碎銀,又像千萬條白鰷在跳躍。一對戀人在河畔相擁而坐,月光籠在高樹上,朦朧出一種神祕美,草叢中的.蟲兒不時送出深深淺淺的鳴叫,女孩不由緊一靠男孩的身畔,共仰一輪明月,享受着這無邊的月光。

一名醉酒的漢子踉踉蹌蹌的在月光下獨行,顯然是被這清涼如水的月光陶醉了,跌坐在路邊的野花叢中,摘下一朵對着月光仔細端詳,又放在鼻子下聞一聞,然後插在胸前的口袋上。歇息了一會兒,掙扎着站起身來,搖晃着舉步前行。也許被這野花的芳一香薰醉了,晃了晃,趕緊斜靠在一顆大樹上,巢中的宿鴉被驚醒,“哇”的一聲四散而飛,隱入渺渺的夜空。遠處村莊傳來幾聲犬吠,一個窗子亮起昏黃的燈光,窗裏的女人想必已經看見了月下醉歸的身影。

一羣浣紗女嘻嘻哈哈地踏着月光從河邊歸來,裊娜的身影被月光印在河畔的沙地上,像一幅絕美的黑白照片,驚碎了一地的月光。串串銀鈴般的笑聲穿透月光驚擾了一位月下撫琴人,舉起的手竟停在空中,久久不曾放下。這月下傳來的笑聲或許比他的琴聲還動聽,痴痴地,他側耳傾聽。月色*如銀,月光無痕,無論是踏月歸來的浣女還是撫琴長嘯的歌者,都陶醉在這如詩如畫的月光中了。

有位詩人,把酒對月,享受着如水的月光,品嚐着甘醇的美酒,神遊八荒,暢想天上人間,不知美酒喝多了,還是心境使然,由月的-陰-晴圓缺硬生生的扯到人的悲歡離合,雖然創作出了優美的詩篇,卻為皎潔的月光平添了幾分傷感。

境由心生,與明月何干呢?“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也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也好,還是如我這樣輾轉反側,搜腸刮肚寫下一些無關痛癢的文字,説道享受月光,都比不上“帶月荷鋤歸”來得境界高。

身披一襲銀色*的月光,拖着疲憊的身軀,帶着滿足的心情,在野花叢中踏月回到温暖的家中,這才叫享受月光呢。

寫景的美文 15

朋友們早就説好了,一定要陪他去龍泉的大窯走一走。曉敏是非常有想法並且非常嚴謹的寫作者,為了寫好這個散文,他是必須要上古窯址去求證一些史實去捕捉一些現場感覺的。

20xx年7月12日,一行人不顧夏日酷暑,終於踏上了這一段尋訪之路。

龍泉與龍泉青瓷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龍泉人,但對於龍泉的文化,尤其是璀璨無比的寶劍文化和青瓷文化,知道的並不多,甚至可以説是一知半解。也許太熟悉了,也許太近距離了,熟視無睹之中總催生着一分麻木感。雖然近些年身處異地,也老想着要為家鄉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方説寫一寫龍泉,寫一寫關於龍泉的一切,卻終因自己的“麻木”而力不從心。

龍泉是一座袖珍型的美麗山城,因劍得名,憑瓷生輝,由山添秀。悠久的歷史和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為這個城市創造了豐厚的文化和清秀的山水。龍泉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置縣,素有“青瓷之都”與“寶劍之邦”之謂。龍泉寶劍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而龍泉青瓷始於晉代。境內的鳳陽山看上去更像是一位哺育的母親。

魯曉敏説,在中國幾乎找不出一個地方能像龍泉一樣,同時擁有着兩件舉世無雙的“國寶”。從歷史看,敢把自己叫做“龍”的,確實也夠氣勢不凡。我想,曉敏是深深被“龍泉”所折服了,要不然他又為何要從“青瓷”開始,去參透那浩瀚如煙的“龍泉文化”?作為龍泉人也罷,作為朋友也罷,我是熱切地期待着能早一天讀上曉敏的這一系列美文。我是説,他在做的,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是一件造福於“龍泉”的事,非同尋常。

龍泉青瓷,名冠世界的“雪拉同”。某種層面上,龍泉青瓷就代表着中國。同樣的一個“China”,同樣令世界為之驚歎,同樣令無數人為之傾情和仰慕。了不起的“China”啊。

其實,龍泉青瓷的淵源不只是起於晉代,我們通常認定“晉代”,無非在於現有的史料記載。據出土文物考證,龍泉在東漢時期就開始燒製青瓷了,時曰“甌窯”。到了宋代,越窯衰弱,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龍泉窯就取代了越窯的霸主地位。龍泉青瓷以瓷質細膩、釉色*温潤如玉、造型端莊典雅而著稱於世,“它分為哥窯、弟窯二系:哥窯紫口鐵足,釉面開片,器形端莊,觀之靜穆幽深,撫之渾厚華滋,屬宋代官、哥、汝、定、鈞五大名窯之一;弟窯則以素胎朱底、縹釉綺麗見長,傳世的梅子青、粉青釉色*厚如凝脂,青比美玉,為歷代藏家所鍾愛”。

大窯與青瓷古窯址

此次龍泉之行的重頭戲當在大窯以及它的青瓷古窯址。一撥人馬一分為三,自市區驅車不到一小時,就抵達目的地。

大窯,地處龍泉市南面,琉華山下,原來叫琉田,因了“窯”之故才為“大窯”。進入村口,便見一石碑立於道旁,上刻“中國青瓷古窯址”幾個大字。一灣清溪自村頭蜿蜒而下,然後穿過村子揚長而去。村落中民居大部是清一色*的泥牆灰瓦房,幾許古意,幾許沉實。

我也是第一次來到這個久負盛名的`青瓷村。據介紹,南宋時,其瓷業生產的規模與質量,都獨領風騷,成為“中國的瓷都”。今天,我們能有機會站在這樣一塊偉大而神祕的土地之上,是幸運的,是有福的,自然思泉如湧,心潮澎湃。

龍泉市的文聯主席江晨先生早已為我們聯繫上了村裏的文管員周澤益。周同時是村中的赤腳醫生,約莫四十左右年紀,甚是健談,説起青瓷和大窯來頭頭是道,哪怕是鄉路野草間隨手撿起的一個小小的瓷片,都能道它個所以然,連大名鼎鼎的魯曉敏也不得不佩服“他太有才了”。日報的阿春更是心為所動,表示回去後要整出一個版面,就寫周澤益,題目就用“一個農民與青瓷”。

窯址中心區距離村子不遠,一行人決定緣“青瓷古道”步行上山。至於古人為什麼要選擇大窯作為青瓷產地,周澤益説,一是礦土,二是水質,三是碼頭和燃料。而曉敏則認為此説有點牽強,理由是類似於大窯如此這般的村莊在甌江流域比比皆是,其窯址偏偏在大窯而不在別處,定然還有其他的原因。他有個大膽的想法看似荒唐卻不無道理。他説大窯的選址可能與盜賊有關,某某人偷了官府的瓷器,躲進這深山,結果發現這裏環境不錯,就長期蹲點於此,開始研究和燒製瓷器,久而久之,越做越大。總之,要想破譯這個謎底,似乎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行至半山,突降大雨。是真正的傾盤大雨。儘管大家淋得似極了落湯雞,但炎炎中的一抹清涼,還是讓我們的心情“好上加好”。我玩笑説,這雨很意味呀,它是給曉敏的尋訪帶來了滋潤和更多的靈感。雨稍小,一撥人馬便迫不及待進入到主窯區,邊行邊看邊感歎。又是瓷片,又是“龍窯口”,又是大大小小滿目的坑道。這窯址四周,青山綠水,清幽靜謐,決非一般之地。或許,用“靈性*”一詞來詮釋當初選址之據,倒顯得更為貼切。

我是徵得了文管的同意,悄悄撿了兩小塊瓷片帶回家。阿春説,空氣裏飄浮着青瓷味。曉敏説,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塊青瓷。而我在青瓷面前,竟然啞口無言。

出山的路上,至一山埡口,周澤益突然要我們駐足眺望。他告訴我們,大家面向的地方叫嶴底,所立之處叫嶴口。不久前,曾有日本人就滿懷了虔誠,在這嶴口一跪三拜。他説,世界青瓷的中心在中國,中國青瓷的中心在龍泉,龍泉青瓷的中心就在大窯嶴底這一帶。

魯曉敏對我説,這大窯青瓷古窯址,應該有個更詩意的名字,或者是“青瓷走廊”,或者是“瓷谷”。我説“瓷谷”太好太美妙了,意藴,而且充滿想象。

陳萬里與“陳萬里舊居”

説到龍泉青瓷,不得不要説到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學界泰斗、前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陳萬里先生。

陳萬里(1892——196一9),名鵬,號萬里,江蘇吳縣人。1917年畢業於北京國立醫學專門學校,後在北京大學、廈門大學任教、行醫。抗戰期間曾任浙江省衞生處處長。建國後,在衞生部任職。1950年進入故宮,獻身於陶瓷考古事業。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陳萬里先生為研究龍泉窯和越窯青瓷,曾經“八上龍泉,七下紹興”,蒐集瓷片標本,調查古窯址,自1928年起,先後發表了《調查龍泉青瓷報告》、《瓷器與浙江》、《中國青瓷史略》和《中國曆代燒製瓷器的成就與特點》等著述,尤其《中國青瓷史略》一書將以往雜亂無章的中國青瓷發展史整理得條理清晰,許多論點獨到精闢,具有相當學術價值,一直受到中外古陶瓷研究領域專家學者們的推崇。這些專著在中國古陶瓷甚至世界古陶瓷研究領域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堪稱中國古陶瓷研究由傳統“書齋考古”走向利用實地調查所獲得的實物資料進行科學研究的一個里程碑。

在大窯,我們走訪了“陳萬里舊居”。舊居坐落在大窯村下窯中心處,面臨大窯溪,背倚琉華山。我們步入舊居時,竟然與老朋友、本土作家葉放先生邂逅。葉是大窯人氏,他告訴大家,這“陳萬里舊居”就是他的家。當年陳老來大窯搞調查搞研究,就住在他的家裏。他父親與陳是一對好朋友。室內,陳列着大量的圖片和物件,見證着陳萬里先生的足跡。舊居前,是一尊先生的塑像。

大窯人沒有忘記陳萬里。中國青瓷也不會忘記陳萬里。

尋根問源,拜訪大師

次日上午,在江晨、洪聲保的陪同下,我們去市區的“夏侯文龍泉窯研究所”拜訪了著名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夏侯文老先生。先生在龍泉僅有的四位國家級大師中,被譽為學院派代表。

毫無疑問,對於散文作家魯曉敏,這就是一次不同尋常的“尋根問源”。

夏侯文先生傳承和發揚了傳統的青瓷藝術,憑藉自己紮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不斷進行着更富於創新性*的藝術創造。四十多年來,精品疊出,設計創作的作品多達5000餘件。其代表作《紅色*的誘一惑》、《仿古蓮花碗》、《龍紋貫耳瓶》、《哥窯龍紋盤》等等作品,或被國家收藏,或在國際和國內的各類陶瓷評比中獲獎,成為了龍泉青瓷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先生的作品,造型雅緻端莊,釉色*滋潤青翠,裝飾新穎明快,製作工藝精巧獨特,妙趣橫生,意味無窮。

夏侯文先生造詣很深,對龍泉青瓷的發展史不乏獨到見解。作為新中國龍泉青瓷發展的見證者,他講述着龍泉,他講述着青瓷。如此細緻的講述,對於一心要寫好“龍泉”的魯曉敏,定是收穫不淺。我也深信,曉敏的“尋根問源”,終究會為他的文章錦上添花,洋溢着別樣的力度和厚度。

我們走出夏侯文老先生的青瓷世界,放眼望去,這龍泉大地也彷彿籠罩上了一層淡淡的青瓷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