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子部 > 道家老子

道德經之與人為善

盧梭曾説:“善良使人的靈魂變得高尚。”退伍兵的善舉,最終贏得鎮上人對他們的善行,從而促成了他們在商業上的成功。本文是小編精心編輯的道德經之與人為善,希望能幫助到你!

道德經之與人為善

道德經之與人為善篇一

盧梭曾説:“善良使人的靈魂變得高尚。”退伍兵的善舉,最終贏得鎮上人對他們的善行,從而促成了他們在商業上的成功。曾子云:“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沒有鎮上人的善舉,何來如今赫赫有名的永和豆漿?所以我想説:“與人為善者,人以善與之”。

他是孤寡老人,以拾荒為生,最近又不幸患重病卧牀不起。但他並沒有因經濟問題無錢治療,也未因無兒無女而無人照顧。很多人自發組成志願者隊伍為老人捐款,定期到老人牀前照顧。這位老人就是用拾荒錢助人的劉盛蘭。他省吃儉用,把拾荒得來的錢積攢下來,幫助經濟上有困難的人。他幫助過的人聽説了老人的情況後紛紛前來照顧。劉盛蘭老人接受採訪時這樣説:“幫助他人就是幫助你自己,人都有困難的時候,大家幫一下子就過去了。”樸實的話語折射出了人性的偉大,正是老人的與人為善,才有了大難面前的“人以善與之”。“幫助他人就是幫助你自己”,簡單的堅守換來了真誠的回報。

她的善舉,感動了中國,她的善舉,被譽為“最美”,她就是“最美教師”張麗莉。那一刻,她沒有猶豫,那一刻,她沒有遲疑。她的奮力一推,保護了孩子,犧牲了自己。當她的事蹟被市民得知後,市民自發的為麗莉老師的救護車開路。全城的出租車自發的來到高速路兩旁“護送”救護車。在市民和出租車司機的幫助下,麗莉老師得到了及時的治療,保住了生命。張麗莉老師的捨己為人得到了全城人的認可與欽佩,也正有了全城人的善舉,麗莉老師才能保住生命。

誠然,做人要善良是做人的'基本素養,我們不能為了謀取他人對自己的善舉而去與人為善,列夫·托爾斯泰曾説:“如果“善”有原因,它就不再是善。如果“善”有它的結果,那也不能稱為“善”,“善”是超乎因果聯繫的東西。”如若善行變得功利化,變成一種用於交換的工具,那麼善良的意義也不復存在了。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也許我們不能因此成就“永和豆漿”這樣的商業奇蹟,但我們可以從點滴做起,從小事做起,從平凡中彰顯善良的價值。贈人玫瑰,手留餘香,請相信好人終有好報,與人為善者,人以善與之。

道德經之與人為善篇二

把對手當做朋友的人是智者,我們每天都在同別人賽跑,將別人看做對手,以冷眼相對,我們是否察覺到我們正在疏遠別人,在人與人之間築起一道道難以跨越的鴻溝。所以,從現在起填平鴻溝,親近對手吧!

親近他人,與人為善,是一種積極的處事態度。

親近他人是與人為善的基礎,我們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是否因為一件小事而大打出手。科學研究發現,無論多麼温和的人,在開車的時候總會表現出一種不耐煩的情緒,常常會因為一件小事而與他人吵架,這就是所謂的路怒症。究其原因,是人與人之間缺乏眼神的交流,所以我們應該善於同他人交流,保持一種積極的處事態度,與他人為善。

親近他人,與人為善,是一塊成功的墊腳石。

能化敵為友的人是一位智者,而博爾特正是這樣一位智者。眾所周知,博爾特在倫敦奧運會上創造了9秒69的奇蹟,刷新了自己以前的紀錄。但是在參加奧運會之前,他曾在選拔賽上輸給了師弟,但博爾特並沒有記恨他,而是將他比作敲門人,正是這個人喚醒了博爾特,讓他化壓力為動力,又一次創造了奇蹟。倘若博爾特對師弟心存敵視,那他會有那驕人的`成績嗎?所以我們不能因為對手的強大而心生嫉妒,而是應該像博爾特那樣衷心感謝對手,與對手為善,促使自己一步步走向成功。

親近他人,與人為善,需要博大的胸襟。

原諒傷害過你的人,以善良的心對待每一個人。曾經有一位女子被一位男子潑了濃硫酸,當法官做出讓女子在男子的雙眼中各滴20滴濃硫酸的判決後,女子卻放棄了這一機會,原諒了男子。是啊!就這樣冤冤相報何時終了?正是那位女子的博大胸襟,才使人與人之間築起一座橋,跨過鴻溝,到達彼岸。我們也應該學習女子的那種寬宏大量的品質,讓善良之花盡情綻放。

與人為善,多與別人溝通,交流。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