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子部 > 道家老子

道德經讀後感8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道德經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道德經讀後感8篇

道德經讀後感1

正常人很少只活在自己的精神家園中。史上只活在自己的精神家園的`哲人們有許多,如尼采、王小波等。可惜他們有的瘋了,有的很年輕就死了。不管思維走多遠,人最終還是要回到現實中,實事求是地解決身邊實實在在的問題,處理身邊的事情和關係。

實事求是,語出《漢書》“修學好古,實事求是。”本文嘗試以科學的方法,結合自己的經歷,分析自身的不足,以期推動現實工作、健康生活的有效、正常和可持續發展。

道德經讀後感2

人類的認知和自然界存在的真正規律是有差距的,畢竟宇宙已經存在幾百億年,而人類從有文字到今天也才1—2萬年,近幾千年來人類的'文明快速發展,但是和浩瀚的宇宙相比,人類如大海的水滴一樣渺小。而我們今天所謂的科學和認知,是極其有限的,並非真正永恆不變的道理,所以科學家們還在不斷探索。

而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把自己短短几十年的人生經驗當做正確無誤的真理,不可逾越。這隻能說是畫地為牢了。更可怕的是,把別人的話當做真理,無條件追隨。這就演變成社會災難。

不論是宇宙,還是人類社會,都處在不斷地變動當中,沒有永恆不變的真理。

道德經讀後感3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讀了《道德經》,我們先了解認識了它的作者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又名老聃,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春秋末期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東)厲鄉曲仁里人。

我知道了老子曾經擔任過周朝守藏室史官,是當時名聲很大的學者。由於老子對當時的政治狀況不滿他曾經辭去了官職,出函谷關西去,寫出了《道德經》。

書上說,老子思想的最大特點就是把“道”至於至高無上的地位,著名的道家學派的`名字就是這樣子由此而來的。

在今天,我們還能在各地的道觀裡看到老子的塑像,不過在香菸繚繞之中,他已經成為了“太上老君”了。

道德經讀後感4

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人是需要判斷能力的。

大部分的`人一生都致力於在矛盾紛爭中尋找自己想要的生活,卻非都能如願找到(或營造)屬於自己的歸屬。再讀《道德經》,我對人生到底何者為重作了一些思考。其實,這本來應該是文人的事情,只有純粹的文人才樂意用一生去追求終極的思考。

道德經讀後感5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世上無一物,何故惹塵埃?”無論是否擁有智慧,人們都只是活在自己的心境中,區別僅僅是庸人無事自擾和智者舉重若輕。何為智?

我認為:有智者,必定善於體察生活細微,又能洞悉何者為重;必定擁有非凡能力,兼且包容人所不恥;必定歷經世態滄桑,還能保持內心安寧。

道德經讀後感6

《道德經》是一本道家學說的'書籍,是一本交給我們要講文明,要誠實,守信的一本書,還是一本為人民訴說不公平書。

如七十五章民之飢,一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惟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這一章,向我們傾訴了,古時候,那些當官,沒月收的稅太多了,如果你掙了十個銅板,他們都要收你八個銅板,有五袋大米,就收三袋大米,所以才會有農民飢死。

還有一些詩人,看到了這種情況,寫了一些詩如:王冕的《悲苦行》:悲苦行前年鬻大女,去年賣小兒。皆因官稅迫,非以飢所為。李紳的《憫農》憫農春種一粒粟,秋收萬棵子。

道德經讀後感7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讀了《道德經》,我們先了解認識了它的作者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又名老聃,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春秋末期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

我知道了老子曾經擔任過周朝守藏室史官,是當時名聲很大的學者。由於老子對當時的政治狀況不滿他曾經辭去了官職,出函谷關西去,寫出了《道德經》。

書上說,老子思想的最大特點就是把“道”至於至高無上的地位,著名的道家學派的名字就是這樣子由此而來的'。

在今天,我們還能在各地的道觀裡看到老子的塑像,不過在香菸繚繞之中,他已經成為了“太上老君”了。

道德經讀後感8

《道德經》文字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觀看《道德經》的優秀觀後感600字,希望能幫到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