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子部 > 雜家

讀顏氏家訓有感(5篇)

雜家3.08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顏氏家訓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顏氏家訓有感(5篇)

讀顏氏家訓有感1

讀書可以使我們陶冶情操、增長知識。書香四溢、書富五車,讀書可以讓我們的內心變得豐富,精神上擁有巨大而寶貴的財富。寒假期間,我參與了學校組織的校本課程自主學習活動,閱讀了《顏氏家訓》這本書。

《顏氏家訓》這本書是中國南北朝時期記述個人經歷、思想、學識以告誡子孫的著作。尤其注重對孩子的早期教育,並對儒學、文學、佛學、歷史、文字、民俗、社會、倫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文章內容切實,語言流暢,具有一種獨特的樸實風格。

《顏氏家訓》可以幫助我們學習文言文,在語文的課堂上,我們對文言文的中一些字詞的理解一般都是死記硬背,沒有靈活的運用學到的知識,我覺得在誦讀文言文的過程中能增強語感,讓我們在今後對一些文言文當中出現的相對於現代難以理解的詞彙有一些瞭解,並且對以後我們朗誦較難的文言文很有幫助,不會太斷斷續續的。並且多看看文言文底下的註釋,看多了也就記住了,有的字意思有很多種,需要自己去體會並理解,在閱讀《顏氏家訓》中我遇到了一些我學到過的字,但是這個字的`意思是新的意思,讓我瞭解到了更深層次的含義,增強了我的文言文基礎。

此外,這本書也蘊含很多道理。我從中可以得到這樣一些啟示:要成為一個高尚的人,必須經過充分的禮儀訓練,"規行矩步,安辭定色",以養成必備的風度氣質我們現代的家庭教育,父母只希望孩子聰明,成績優異。只要孩子聰明,家長就能滿足。因此大多在培養孩子的智力水平上下功夫,很少有家長會願意花時間改掉孩子的壞習慣,注重習慣的培養。因此也有人說,現在的孩子是越來越"沒家教"了。在平常學習生活中,有的同學的桌子非常亂,抽屜裡面全堆滿了亂七八糟的書,用過的書不用的書都堆在一起,擦完鼻涕的紙也隨意放在抽屜,到了放學的時候才開始整理,結果上課的時候找書找不到,放學還耽誤其他同學放學時間。這樣的習慣是很不好的,所以家長在關心孩子的學習成果的同時也要注重對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這樣才能全身心地進行優良發展。

《顏氏家訓》中其實主要用舉例子的手法來說明道理,在閱讀這些正面反面的例子中讓我更深刻的體會到了書中內容的重要性,不僅僅是一味地灌輸這些道理,而且讓我們從例子中反省、汲取知識。更好地認識自我,改變自我,完善自我。

讀完這本書我受益匪淺,在這段自主學習期間,我收穫了很多。相信在以後,我會通過閱讀更多的課外書籍來大大提升自己的品行修養。

讀顏氏家訓有感2

《顏氏家訓》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內容豐富、體例巨集大的家訓。是一部頗有影響的古典名著,始作於北齊,成書為隋朝,主要是敘述立身的治家之法,以訓子孫,教育子孫後代以儒家傳統思想為立身治家之道。因為這本書堪稱"古今家訓,以此為祖"之譽,故細細品之,並望與友共勉!顏之推之前,雖然三國魏嵇康、西晉杜預,各有《家誡》,東晉陶淵明有《責子》,都屬家訓一類,但其卷帙都很小,影響也不大。《顏氏家訓》一經問世,即產生了重大影響。歷代學者給予高度評價。王三聘稱頌"古今家訓,以此為祖",王鉞評價更高,認為"篇篇藥石,言言龜鑑。凡為人子弟者,可家置一冊,奉為明訓。"

《顏氏家訓》的教育思想,是我國古代家庭教育思想史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最重要之處在於對顏氏後裔產生直接影響和對中國古代士大夫教育產生了深遠影響。拜讀全篇文志後,結合現實生活,頗有些許感受,所以就"治家"、"教子"、"勉學"、"養生"四篇精華之作一一展開與大家分享!

《治家篇》;教育感化這件事,是從上向下推行的,是從先向後實行影響的。所以說,父不慈子就不孝,兄不友愛弟就不恭敬,夫不仁義婦就不溫順了。至於父雖慈而子要叛逆,兄雖友愛而弟要傲慢,夫雖仁義而婦要欺辱,那就是天生的凶惡之人,要用懲罰來使他們畏懼,而不是用訓誨誘導就能改變的了。家裡沒有人發怒、不用鞭打,那童僕的過錯就會馬上出現;刑罰用的不確當,那老百姓就手足無措。治家的寬仁和嚴格,就好比治國一樣。

《 教子篇》:現實生活中,那種對孩子不講教育而只有慈愛的家長常常不以為然。要吃什麼,要幹什麼,任意放縱孩子,不加管制,該訓誡時反而誇獎,該訓斥責罵時反而歡笑,到孩子懂事時,就認為這些道理本來就是這樣。到驕傲怠慢已經成為習慣時,才開始去加以制止,那就縱使鞭打的再狠毒也樹立不起你的威嚴,憤怒的再厲害,也只會增加怨恨,直到長大成人,最終成為品德敗壞的人。孔子說的好:從小養成的就像天性,習慣了的也就養成為自然。這話是很有道理的'。熟諺說:教媳婦要在初來時,教兒女要在嬰孩時。這話確實很有道理的。

《勉學篇》:人在幼小的時候,精神是專一的;長大以後,思想就會分散;這就要求我們早早教育,不要失掉機會。記得很小的時候背誦過的一些詩句現在還朗朗上口,但年齡大了之後,特別是現在就差多了。人確實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精力會逐漸減退,但是當把學習當成一種習慣後就不那麼困難了。

總之,早學比晚學好,晚學比不學要好得多,不是嗎?多數人到了30多歲就自以為太晚而不去學習,真的是很遺憾的一件事情。幼年學習像太陽升起的光芒;老年學習,像夜裡走路拿著蠟燭,總比閉著眼睛什麼也看不到要好。

讀顏氏家訓有感3

在這一片當中,作者主要闡述了有關子女教育的問題。顏之推重視兒童的早期教育,認為“當及嬰稚,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強調在對子女的教育過程中要處理好嚴教和慈愛的關係,並舉例說明父母對孩子過分溺愛的壞處;認為對孩子要一視同仁,不可有偏愛;重視子女的品德教育,告訴子孫不能為了求官而諂事權貴。

教子之感受一:智力超群的人,不用教導也成才;智力低下的人,雖受教導也無事於補;智力中等的人,不教導就不會懂得事理。可古時候方仲永的例子告訴我們並非事事如此,智力好的人,如果不加倍學習,也會淪為普通人。

教子感受之二:父母威嚴而又慈愛,子女就會敬畏謹慎,從而產生孝心。如果父母對子女不加教育,只是一味溺愛,總是任其為所欲為,該告誡阻止的反而誇獎鼓勵,該斥責的反而和顏悅色。孩子長大懂事以後,就會認為理應如此。孩子驕橫傲慢的習性已經養成,才想到要去管束制約,就算把他們鞭抽棍打致死,也難以再樹立自己的威信。孔子所謂“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俗諺說:“教導媳婦兒要趁新到,教育兒子要及早。”這話說的很有道理。

教子感受之三:父子之間的關係要嚴肅,不可以過分親暱,骨肉之間的親情之愛,不可以簡單不拘禮節。不拘禮節就不能做到父慈子孝,過分親暱就會產生放肆不敬之心。從有地位的讀書人往上數,父子都不同室居住,這就是使父子之間不過分親暱的方法。至於長輩身體不適時,晚輩為他們按摩抓搔;長輩每天起床後,晚輩為他們整理臥具,這些都是講究禮節的教育。孔子弟子陳亢聽到孔子疏遠自己的兒子,感到高興,這是什麼緣故呢?”回答是:“這是有道理的。因為君子不親自教授他的孩子。《詩經》裡有諷刺君主的言辭,《禮記》中有自避嫌疑的告誡,《尚書》裡有違禮作亂的事,《春秋》中有對混亂行為的職責,《易經》裡有備物致用的卦象,這些都不是父親可以直接向子女講解的,所以君子布親自教自己的孩子。”

家庭教育是個亙古不變的話題。從人類誕生的那天起到21世紀,家庭教育在整個人的發展與社會進步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顏氏家訓》清晰地對家庭教育提出了很多良好的觀點,我們可以借鑑。

《顏氏家訓》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本文提到的.第二篇。家庭教育對人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家庭教育是人成長的起點和基點。從生物學角度講,父母給予了孩子生命,因此,家庭是人生命的起點和基點。從教育學的角度上分析,家庭是人接收早期教育的地方也就是人的啟蒙學校。人從誕生語言形成、行為習慣以及性格的形成。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因此 家庭教育具有其他教育不可代替的影響。

讀顏氏家訓有感4

今年寒假,我閱讀了一本書,一本我一開始怎麼也看不懂的書:《顏氏家訓》。

寒假前,老師向我們推薦書目的時候,我根本沒放在心上,隨隨便便就訂了這本《顏氏家訓》。我本以為是一個個精彩的故事,沒想到我一拿到書,開啟一看就傻眼了,完全看不懂。我本來想放棄這本書,後來轉念一想,我男子漢大丈夫,堂堂五尺之軀怎麼能被這小小的一本書所嚇退。

寒假裡,我就拉著媽媽陪我一起讀,讓媽媽一句一句地解釋給我聽。媽媽對我說,《顏氏家訓》里語句叫文言文,我還沒怎麼學過,所以看不懂,這也是正常的。就這樣,在媽媽的一句一句解答下,我認真讀了《顏氏家訓》。

讀書過程中,媽媽為我解答了很多句子,我也明白了裡面許多話的意思。有一句話我特別喜歡,"夫同言而信,信其所親, 同命而行,行其所服。"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媽媽告訴我,這句話是說孩子心目中家長有威信是他們接受家長管教和建議的心理基礎,而一旦家長的權威動搖,家長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就變得不順暢,雙方還會常常鬧得不愉快。我一聽頓時明白了許多,老師不是很多次向我們舉例說。有些家長的孩子在家長面前蠻乖的,一到了爺爺奶奶那裡就撒潑耍賴,爺爺奶奶沒辦法就只能依著他;或者對老師說,您幫我說說我的`孩子怎麼怎麼吧,我說的話他都不聽,就聽老師的。原來這都是爺爺奶奶在家的日常生活中沒有在孩子心中樹立起威信,太寵溺孩子了,自然而然孩子就會覺得他提任何要求都是有可能被接受的,這樣孩子就會養成任性刁蠻不講道理的壞習慣。

想到這裡,我不禁出了一身冷汗。還好,我家裡的長輩不寵溺我,看來這就是大家都說我懂事的原因啊!

讀顏氏家訓有感5

《家訓》是一本對後代具有深遠影響的書。後代《家訓》皆溯源《顏氏家訓》。“古今家訓,以此為祖。”——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顏氏家訓》是顏之推的精心之作,可以說他一生淵博的知識、豐富的閱歷、複雜矛盾的思想性格和縝密的處事態度,大都集中地體現在這部《家訓》之中。有人用“一個父親地叮嚀”這樣一句話來概括其內容和主旨。它是一位老於世故的長者、聰明睿智的學人、機靈權變的政治活動家,在平安的度過亂世的風雲之後,向他的家族子弟講述自己的經歷風險、體驗教訓、思想心得,作為一種思想、道德、文化、政治的訓導。

顏之推(公元531年——約595年),字介,樑朝建業人(又稱金陵,今江蘇南京市)人。顏之推出生於士族家庭,父親顏協,官至諮議參軍。他的家庭有儒學世承的傳統,早年受到儒學的薰陶,奠定了他一生的學術思想基礎。顏之推年逾六十的一生,“三為亡國人”行蹤遍及江南、河北、關中,又得與南北同一後的隋朝,經驗閱歷十分豐富,遠非南北朝時代侷促一隅的高門士族可比。這些又為他撰寫《顏氏家訓》準備了有利的條件。

《顏氏家訓》共二十篇,薄薄的一本書飽含了一位經歷了風雨滄桑的家族老人對家族兒女的叮嚀與期望。除了第一篇《序致》說明全書宗旨,末篇《終制》叮囑後事,《歸心》講述崇佛失當外,剩下的十七篇分別講述了他的家庭教育觀(包括《教子》《兄弟》《後娶》《治家》四篇,主要強調的是教育子弟、尊老愛幼、和睦家庭的重要性。)、品德智慧教育觀(包括《風操》《慕賢》《勉學》《文章》四篇,講述瞭如何培養造就子弟成才。)、思想方法教育觀(主要包括《名實》《涉務》《省事》《止足》篇,講述的是培養子弟觀察、認識、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養生教育觀(包括《誡兵》《養生》篇,強調子弟們不要依靠賣弄勇力與戰爭來取得顯達,應首先保全生命,攝養身心,以期保健延年。)、知識教育觀(主要包括了《書證》《音辭》《雜藝》三篇,主要介紹古籍文字考據知識、音韻知識和文人涉及的各項雜藝知識。)。

《顏氏家訓》中最突出的也是其他的家庭教育觀,這也與作者當時所處的社會背景分不開的,第一是因為當時社會的官學衰落,家庭教育成為士族教育的基礎。其次是顏之推作為一名當時的封建家長,對家庭有支配權,可以在家庭貫徹他的教育主張。最後也是重要的一條原因就是從家族利益出發,要使顏氏家族在政治變動終不致衰敗,需要依靠家庭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顏之推主張對兒童的早教,同時他還最早提出了胎教的主張。在《家訓》中作者指出兒童教育方面顏之推認為要越早越好,如果能實施胎教就更好。“聖王有胎教之法:懷子三月出居別宮,目不斜視,耳不妄聽,音樂滋味,以禮節之”。就是說,古代的君王家庭都講究胎教:孕婦懷子三個月,就要遷居別室,耳目要清淨,不看邪惡的事物,不聽不正當的聲音,而是用優美的音樂陶冶性情,以禮儀支配自己的言行,這對胎兒的成長髮育有很大的益處。

而一般的老百姓家庭即使不能向古代聖王家庭那樣實行胎教進行超前教育,也應當盡一切可能及早施教。“當及嬰稚,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使為則為,使止則止”就是指:一般人家應該在孩子能感知喜怒哀樂,能與人交流溝通感情時就要開始教育告知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進行最初步的行為規範。這樣堅持數年以後,兒童就會越來越懂事。等到“比及數歲,可省笞罰”。

顏之推之所以主張兒童的早教是因為作者認為“人生幼小,精神專利,長成以後,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孩子小時候,思想單純,精神專一,感受敏銳,容易教育。長大後,思想複雜,感受遲鈍,就難於教育了。)其次作者還認為孩子在幼兒期時的可塑性很強。“人在年少,神情未定”他認為早期教育和訓練養成的習慣,就象與生俱來的'那樣穩固,向自動化了一樣,不需任何努力。但是不對兒童進行早教的話就會“驕慢已習,方複製止,捶撻至死而無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於成長,終為敗德。”即若不抓緊早期教育,等到兒童已經養成惡習,再去糾正,就是打死他也沒用,還會加深孩子的逆反心理,一輩子都難以改正,最終成為無德無用之人。

在兒童的早期教育的內容方面,顏之推主張語言教育、孝悌為中心的人倫道德教育子弟立志和樹立較高尚的生活理想的生活教育。

語言教育。顏之推認為教育子女學習正確的語言,是做父母的責任。語言是社會交往的工具,而且這個語言學習上要重視通用語言。“吾家兒女,雖在孩稚,便漸督正之,一言訛替,以為己罪。云為品物,未考書記,不敢輒名。”就是說,一事一物,不經查考,不敢隨便稱呼,擔心有了差錯給子女留下不好的影響。

孝悌為中心的人倫道德教育。對於兒童的道德教育方面顏之推不住重長篇的說教,而是注意長輩的示範作用。這種作用他稱之為“風化”。“夫風化者,自上而行下者也,自先而行後者也。”這是一種自然的仿效,絲毫不需要強制的教育。

子弟立志,樹立較高尚的生活理想。作為士族社會的一個大家庭顏之推很是注重士族子弟的教育,他認為士族教育子弟,應當使他們立志實行堯舜的政治理想,繼承時代的家業,不應使他們依附權貴、屈節求官做為生活目標。在講到這一點時他引用了一個齊朝的故事“吾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亦要事也。”在他的眼中這樣教育子弟,是志趣低下,實在可鄙,顏之推對此極為憤慨,並且嚴戒子孫切勿效之。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顏之推在《家訓》中指出父母要如何做才能給子女起到好的示範作用。

第一:父母要威嚴而有慈。父母在教育子女時態度既要威嚴又要慈愛,二者不可偏廢,要做到嚴慈結合。“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也就是指父母對子女態度嚴明且慈愛,子女才會言行謹慎,聽從父母的教悔。並且嚴和愛都要適度。“父子之嚴,不可以狎;骨肉之愛,不可以簡。”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應當嚴肅,不可過分親近而失於態度不莊重;父母應該慈愛自己的親骨肉,不可對子女無理,要求過苛過嚴。如果掌握不好分寸則“簡則慈孝不接,狎則怠慢生焉。”對子女無理,濫用父權,子女不會孝敬;而過分寵愛,子女則不會聽話。

第二:父母對子女不要嬌慣溺愛。顏之推主張對子女要嚴格要求,不能嬌慣溺愛。因為人世間許多父母對子女只知道“愛”,而不知道“教”,任其為所欲為。甚至有的是該批評的,反而給予獎勵;有的本該斥責的卻表示欣賞。這樣顛倒是非,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誤以非為是以訛為善,把錯誤的當成合理合法的,很難糾正過來。這裡顏之推列舉了正反兩個例子,王增辯長大成人之後“為三千人將,年逾四十”其母看他在執行公務中出錯“少不如意,猶捶撻之”因此王增辯“能成其勳業”,很有作為。反面的例子“有一學士,聰敏有才,為父所寵,失於教義:一言之是,偏(遍)於行路終年譽之,一行之非,掩藏文飾,冀其自改。”(這位學士的父親對兒子寵愛至極,要是兒子說對了一句話,便走到哪裡,終年誇到哪裡,要是兒子做錯了事,則極力文過飾非,替兒子隱瞞,指望他偷偷地改過來。)由於父親的嬌寵放任,兒子養成了驕橫無理的毛病,長大做官後,出口傷人,結果慘遭別人陷害。

第三父母以身作則建立良好家風。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兄長以身作則非常重要。“夫風化者,自上而行於下者也,自先而施於後者也。是以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父慈,子才知孝敬,兄長講友愛,弟弟才知恭敬,否則,上樑不正,下樑必歪。

第四對於多子女家庭父母要一視同仁不要偏愛。在多子女家庭裡父母對子女要一視同仁。“賢俊者自可賞愛,頑魯者亦當矜憐。有偏寵者,雖欲以厚之,更所以禍之。”(對於有才有德行才智的子女,父母自然應當讚賞愛戴,對於德行才智不太好的子女,父母同樣應當加以同情憐惜,有的家長偏愛某個子女,其用心是為了孩子好,但結果是害了他。)被父母偏愛者往往會形成驕橫放任的毛病,因為偏愛已超過了有益的限度,是一種不清醒的愛,是溺愛。並且,父母偏愛子女還會人為的造成子女之間的矛盾和隔閡。

第五作為父母要重視環境教育。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家庭內部成員和家庭以外的成員對孩子的影響都很大。“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與款狎,薰漬陶染,言笑舉動,無心於學,潛移默化,自然似之。”(人在幼小的時候,思想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強,周圍環境對其漸漬,濡染、薰陶,影響作用很大、但久而久之,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就會自然似之。)“是以與山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和德行好的人一起相處,就象入芝蘭花房一樣,自己也會形成良好的德行;同德行不好的一起相處,就想生活在邁鹹魚的鋪子,自己的德行也會變壞。)正因此,顏之推要求家長要教育子女“必慎交遊焉”“結交勝己者”“無友不如己者”。

《家訓》至今仍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對現在的兒童的家庭教育仍具有重要的現實的意義。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孩子的第一個學習和模仿的榜樣,是孩子一生當中至關重要的角色。而現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過於對自己的子女溺愛,至入學年齡時也只是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很少重視孩子的心靈成長和道德方面的示範和教育。對現在父母只重視孩子的學校的分數教育而忽略孩子的家庭道德教育的現象《家訓》就是很好的警示例子。父母大多都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現代的小皇帝,小公主,過於溺愛對孩子的“一言之是,偏(遍)於行路終年譽之,一行之非,掩藏文飾,冀其自改。”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經不起挫折和不會與別人相處,如果稍有不是之言則怒形於色,這樣澆灌出來的只是溫室之花,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是不好立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