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宗祠通用聯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對聯,歡迎閱讀!

宗祠通用聯

周瑜祠:

上聯:大帝君臣同骨肉。

下聯:小喬夫婿是英雄。

凜凜生氣;

悠悠蒼天。

——清·張漢題河南省湯陰岳飛廟

神威永震;

浩氣長存。

——沈重題河南省湯陰岳飛廟

山川戎馬異;

涕淚古今同。

——張書範題河南省湯陰岳飛廟

丹心昭日月;

正氣振古今。

——趙士恆題河南省湯陰岳飛廟

氣撼黃龍府;

心傷金字牌。

——朱焰題河南省湯陰岳飛廟

兩河風義重;

三字大冤蒙。

——李國瑜題湖南省湯陰岳飛廟

河山憂半壁;

壯烈耀千秋。

——張旭題河南省湯陰岳飛廟

威掃朱仙鎮;

志吟滿江紅。

——邢衍題河南省湯陰岳飛廟

桑梓留遺愛;

風雲激壯懷。

——餘質題河南省湯陰岳飛廟

冤沉三字獄;

淚灑十年功。

——曹大滄題河南省湯陰岳飛廟

精忠貫日月;

正氣壯河山。

——沈延毅題河南省湯陰岳飛廟

精忠留古柏;

正氣領雄軍。

——李鐸題河南省湯陰岳飛廟

精忠懸日月;

英烈震乾坤。

——婁正綱題河南省湯陰岳飛廟

只為報國雪恥;

不圖拜將封侯。

——熊彬祥題河南省湯陰岳飛廟

人生自古誰無死;

第一功名不愛錢。

——佚名題河南省湯陰岳飛廟

壯志思餐胡虜肉;

威聲難撼岳家軍。

——蕭勞題河南省湯陰岳飛廟

鎮守金華稱大海;

撰書禹貢號東蕉。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初將領胡大海事典。胡大海,寧通甫,虹人。卒封越國公。下聯典指清代經學家、地理學家胡渭(1633-1714),初名渭生,字出明,號東樵,浙江德清人。一生潛研儒家經典。所撰《禹貢錐指》,繪圖四十七篇,為《禹貢》最好的註釋本。

十年煙水持竿釣;

千古鬚眉下筆先。

——清·胡遠撰胡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書畫家胡遠撰題聯。胡遠,字公壽,江蘇華亭人,號瘦鶴。善畫山水,有《寄鶴軒詩》。

文倔苞深宗二漢;

歌辭風致到初唐。

——清·胡震撰胡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書法、篆刻家胡震撰題聯。胡震,字鼻山,富陽人。工篆刻,得漢人風格。分隸亦古拙可愛。

文武世家源流遠;

帝裔宗枝翼葉長。

——佚名撰廣東省南雄縣梅嶺山珠璣巷胡氏宗祠聯

南雄珠璣巷位於梅嶺山下,是廣東僅存的宋代古巷道,被稱為“廣東第一巷”珠璣巷的得名始於唐代張昌七世同居,朝廷知道後為表彰其孝義特賜珠璣絛環。自梅關開通以來,梅關驛道就成為中原和江南通往嶺南的唯一一條大道,也是北上商貿交易和南遷移民的重要交通路線,珠璣巷便成了這條驛道上的一個重要墟鎮。前人楊廷桂在《南還日記》中描寫:“途中行旅如蟻,擠擁甚於觀劇。大量來自中原各地移民及商人進入嶺南珠璣巷,又經此轉至珠江三角洲及廣西以至海外謀生,其後裔遍佈嶺南、港、澳、臺和海外各國。”看來珠璣巷是大部分珠三角居民的發祥地,海外華僑的祖居。據珠璣巷南遷後裔聯誼會蒐集的各地南遷後裔143姓族譜記栽,由珠璣巷播遷粵、港、澳、臺及海內外的後裔數千萬人,都承根認脈,均稱珠璣巷為“七百年前的桑梓鄉”。

玉燕投懷,姓生燕國;

出塵慧眼,相賞風塵。

——佚名撰張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張說之母夢玉燕入懷,乃生張說。後張說被封為燕國公。下聯典指隋·楊素的侍妓張出塵,與李靖、張仲堅結為兄妹,號“風塵三俠”。

正色立朝,聲重千秋金鑑;

懿文華國,名高萬選青錢。

——佚名撰張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大臣、詩人張中九齡,字子壽,韶州曲江人。長安年間進士,任右拾遺,開元年間議設十道採訪使,玄宗殆於政治,他常評論得失,後因李林甫讒言罷相。所作《感遇詩》,抒懷感事,以格調剛健著稱。著有《千秋金鑑錄》、《曲江集》。下聯典指唐代名人張旌,著有《萬選青錢》。

出使窮源,槎泛鬥牛之畔;

勸農致富,民興麥秀之歌。

——佚名撰張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西漢外交家張騫(?-公元前12019年)漢中人。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秦漢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大宛、康居和大夏等中亞國家。途中兩次被匈奴拘留,積十一年。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匈奴內亂,始脫身歸漢。下聯典指東漢漁陽太守張堪,字君遊,宛人。光武中拜郎中。任漁陽太守時,功課農桑,捕擊奸猾,在郡八年,匈奴不敢犯塞。去職之日,乘折轅車布被囊而已,百姓歌之。

千秋鑑、百忍箴,常留古訓;

萬先錢、兩京賦,當讀遺書。

——佚名撰張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張九齡、張公藝。下聯典指張鷟、張衡。張鷟,字文成,自號浮休子,唐代文學家,深州陸澤人。上元年間進士,歷官監察御史、處州司倉、司門員外郎等。作品文字通俗,當時頗風行,有筆記《朝野僉載》、傳奇小說《遊仙窟》等。萬選錢”,即青錢萬選,比喻文辭出眾。據《新唐書·張薦傳》:“員外郎員半千稱張鷟的文辭如青銅錢,萬選萬中,當時人稱“青錢學士”。張衡,字平子,東漢科學家、文學家,河南省南陽人。曾在京城洛陽太學讀書,研究文學和科學。兩任掌管天文的太史令,精通天文歷算,創制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轉動的渾象和測定地震方位的候風地動儀,首次正確解釋月食是由月求進入地影而產生。天文著作有《靈憲》,文學作品有《二京賦》、《歸田賦》、《四愁詩》等。

報國精忠,赫赫英靈光俎豆;

傳家至孝,綿綿世德衍蒸嘗。

——佚名撰浙江省天台縣民主路(中段)張氏宗祠聯

祠祀民族英雄張世傑,南宋范陽(今河北省涿縣)人,是與文天祥、陸秀夫齊名的民族英雄。他在守室危如累卵的情況下堅持抗元。景炎三年(1278年),他在廣東雷州灣一個島上與陸秀夫等立趙 為帝,不久移師崖山,任少傅、樞密副使。翌年,聯結千餘艘大船與元軍殊死決戰。兵敗,帶著十餘艘戰船突圍而出,遇到颶風舟覆,與長子舜德一起壯烈殉國。張世傑妻子葉氏是主戰派丞相葉夢鼎之女,老家在臺州寧海縣。剛戰年的次子舜功(1260-1347)搶著“兄死則宋有臣,吾生則母有子”的忠孝兩全的思想,奉母北上。他們避開元兵的搜查,居無定所,最長的一次是在青田住了兩年。接著來到天台東鄉,受到王蒼溪老人的熱情款待。老人欽佩世傑的為人,請舜功作他的子侄的老師,然後把侄女許配給他,還在城裡烏石溪畔買了賈府一幢公館相贈,後來舜功償還這筆房錢,將父親殉國的經過寫成《訓子遺書》,告誡後代世世勿作異族的官宦。明正統九年(1444),舜功後裔創修家廟。崇禎元年(1628),思宗下旨為張世傑立祠懸像崇祀,並賜“大忠世祀”匾額,大門外掛有這副楹聯。這就是現在民主路中段的古老宗詞“脫落張”。天台縣政府批准為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將成為對青少年和廣大幹部群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場所。這就是天台公館張氏的來歷。

忠厚近魯愚,畢竟傳家在是;

勤儉似艱苦,須知奮進由斯。

——佚名撰張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江西省萬載縣張氏六支宗祠聯。

雄猛讓一人,武善提戈文握管;

精英傳萬世,唐曾顯姓宋留名。

——佚名撰張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採用張飛廟聯。上聯“文握管”指張飛善書法。下聯“唐曾顯姓”,謂唐張巡與張飛同姓。“宋留名”,指岳飛與張飛同名。

溯宋代家聲,雙璧德言、兩銘理學;

薦江陵時食,瓜羹嫩煮、粟米新坎。

——佚名撰張姓宗祠通用聯

採用張氏祠堂聯。

鼻祖肇青陽,公侯將相神仙,代光國史;

大宗開白馬,孝女忠良道學,世篤家風。

——佚名撰張姓宗祠通用聯

採用張氏祠堂聯。

為創業、守成人,都須處處關心吾輩,可稟斯言,方可期榮宗耀祖;

理讀書、耕稼事,總要時時立志爾曹,能遵此意,便堪稱肖子賢孫。

——佚名撰廣東省豐順縣建橋圍張氏宗祠“榮封第”堂聯

豐順張氏客家人南遷的過程,是一部艱苦奮鬥的歷史。刻苦勤儉,是客家人最為優秀的品質之一。在這方面,廣大山區的客家婦女表現特別突出。她們艱苦卓絕、吃苦耐勞、勤儉持家的精神,歷來為中外人士所讚揚。惡劣的自然環境,需付出數倍於魚米之鄉人民的努力方能裹腹。張氏訓勉艱苦創業,勤儉持家的堂聯隨處可見。

得姓由軒轅,大而一人,銘垂二篇,扶漢三傑,功高四相,敕封五虎,博物六志,貂冠七葉,猶是清河族派;

宗功昭世德,位列八仙,鼎甲九成,平興十策,書字百忍,金鑑千秋,青錢萬選,道陵億尊,依然文獻宗支。

——佚名撰張姓宗祠通用聯(39+39=78字)

此聯為江西省上猶縣張氏宗祠聯。聯語將數字依次嵌入聯內,一氣呵成,自然貼切,概括了張姓自揮公始,包含張良、張飛、張九齡、張道陵(張天師)、張公藝等十位顯祖列祖的豐功偉業,碩德懿行,堪稱妙聯佳對。

唐寅祠:

上聯:身後是非,盲女村翁多亂說。

下聯:眼前熱鬧,解元才子幾文錢。

才子風流,豈在色字;

名賢忠正,不附權奸。

——佚名題唐寅祠

身後是非,盲女村童多亂說;

眼前熱鬧,解元才子幾文錢。

——佚名題唐寅祠

滄浪亭中,吳郡名山佔一席;

桃花塢裡,金閶遺蹟足千秋。

——俞陛雲題唐寅祠

俞陛雲(1868~1950),字階青,號樂靜居士,浙江德清人,生於蘇州。清末聞名中外的經學大師俞樾之孫,現代才著文學家俞平伯之父。光緒二十四年(1898)中進土,授編修。民國元年(1912)任浙江省圖書館館長。192019年被聘為清史館協修,編修清史,由此移居北京。

風月湖山終不改;

鬆榆祠墓又重光。

——佚名題唐寅故居桃花仙館

千朵蓮花三尺水;

一彎明月半亭風。

——佚名題唐寅墓,據說原在桃花庵北,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遷至蘇州西南郊的橫塘王家村。

在昔唐衢常痛哭;

只今宋玉與招魂。

——韓菼題唐寅墓

唐衢:唐代中葉文人,鄭州滎陽郡滎陽(今河南省滎陽市)人,擅詩詞,屢試不第,見有投合自己情感的文章,讀後必放聲大哭。◎ 韓菼(1637~1704),字元少,別號慕廬,死後諡號文懿,鳳陽(今屬安徽)人,後遷於長洲(今蘇州)。康熙十二年(1673)狀元。點修撰,掌修國史。康熙十四年,韓菼出任順天鄉試正考官。康熙二十四年,招為內閣學士。康熙二十六年,託病辭歸鄉里。康熙三十九年,擢為禮部尚書。

花塢菰村雙陋舍;

春風秋月一才人。

——佚名題唐寅園唐寅墓碑亭

人間何物都元敬;

海內知音祝允明。

——佚名題唐寅園夢墨堂

問唐衢痛哭何為,縱使青雲無望,卻贏得才子高名,在將相王侯以上;

繼宋玉招魂之後,此番蒼墓重修,更裝點橫塘美景,替湖山花月增妍。

——佚名題唐寅園六如堂

上聯:若斯里朱仙不死,知當日金牌北如,三字含冤定擊碎你這極惡滔天黑心宰相。

下聯:即此鄰關聖猶生,見此間鐵騎南旋,萬民哭留必保全我那精忠報國赤膽將軍。

——朱仙鎮岳廟

馬氏祠堂對聯欣賞

龍虎出谷;

鸞鳳沖霄。

——上聯典出唐代郟城人馬燧,字洵美,身村魁梧,少年時即有大志“以功濟天下”,發奮苦讀兵書,沉勇多謀,後屢立戰功,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封北平郡王,圖形繪於凌煙閣,韓愈為他寫碑銘,有句:“北平王像巨谷中的龍虎,變化不可測,真是魁傑啊!”下聯典指馬周,唐太宗曾親筆賜書:“鸞鳳沖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白眉繼烈;

青海重光。

——上聯典出三國時蜀國名士馬良(187-222),字季常,襄陽宜城(I今湖北宜城南)人。兄弟五人並有才名,其中馬良眉中有白毛,且才學最高,俗稱“馬氏五常,白毛最良”。下聯典出東漢槐裡侯馬騰,字壽成,隴西人。矜救民命,三輔甚安愛之,官終衛尉。青海東與北皆界隴西(屬甘肅省)。

白眉繼烈;

絳帳授徒。

——上聯同上(上聯)。下聯典指東漢·馬融授徒時,施絳紗帳,前授生徒,後列女樂。

絳帳設教;

銅柱立功。

——上聯典指東漢·馬融。下聯典指東漢·馬援。

追贈學士;

御封真人。

——上聯典出明代禮部右侍郎馬愉,字性和,臨朐人。宣德進士。為官門無私謁,論事寬厚,卒贈尚書兼學士。贈官兼職自愉始。下聯典出宋代進士馬鈺,字宜甫,扶風人。傳說,大定間他遇重陽子王嘉,授以道術,與妻孫氏同時出家,孫先仙去。鈺後遊萊陽,入仙宮羽化,賜號丹陽順化真人。

四家待詔;

三代推官。

——上聯典出南宋畫家馬遠,字遙父,號欽山,河中人。任畫院待詔,其畫風遒勁嚴整,設色清潤,自成一格。他與李唐、劉松年、夏圭並稱“南宋四家”。有《踏歌》、《華燈侍宴》等傳世。下聯典出清代著名學者馬瀟,字宛斯,鄒平人。順治進士,曾任淮安推官,生平研究先秦歷史著有《繹史》、《左傳事緯》等,時稱“馬三代”。

銅柱世澤;

絳帳家聲。

——上聯典指漢·馬援徵交趾,立銅柱表功。下聯典指東漢·馬融設絳帳以授生徒。

雲臺列像;

銅柱標功。

——上聯典指東漢·馬武,佐光武帝中興,卒後,其圖形繪於雲臺閣。下聯典指東漢·馬援。

宜城五兄弟;

元曲四大家。

——上聯典出三國時蜀國名士馬良。下聯典出元代戲曲家馬致遠,字千里,號東籬,大都人。其文詞豪放有力,頗含諷喻。作戲十六種,現存《漢宮秋》、《岳陽樓》等七種,散,工有《東籬樂府》。他與關漢卿、白樸、鄭光祖被譽為“元曲四大家”。

師皇乘龍去;

伏波裹屍還。

——上聯典出黃帝時代著名獸醫馬師皇,善治馬,又喜醫龍,據說“乘龍仙去”。他被後世尊為獸醫始祖。下聯典出東漢名將馬援(公元前14-公元49)字文淵,茂陵人。他曾助劉秀攻滅隗器,擊破先零羌,為東漢立下大功,建武十七年(41)任伏波將軍。年八十年餘猶徵虞沙場。嘗謂賓客曰:“大丈夫立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又言:“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後果卒于軍。

金樽宜醉酒;

絳帳自生春。

——全聯典指東漢·馬融事。

弓力千鈞東風勁;

長空萬里北斗明。

——佚名撰張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鶴頂格析“張”姓拆字聯,上下聯句首嵌入“弓”、“長”,合而為張。

一林松月多詩興;

千里雲煙入畫圖。

——張子祥撰張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採用清代詞畫家張子祥撰書聯。

將軍更解神讖字;

太史合書大有年。

——張廷濟撰張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採用清代書法家、詩人張廷濟(1768-1848)自題聯。張延濟,字叔未,浙江嘉興人。

詩成擲筆仰天笑;

酒醋拔劍斫地歌。

——張大千撰張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採用現代國畫家張大千自題聯。

獨愛詩篇超物象;

只因山水與精神。

——張耒撰張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採用宋代詩人張耒詩句聯。張耒熙寧進士,有《張右史文集》。

揀茶為款同心友;

築室因藏善本書。

——張廷濟撰張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採用清代書法家、詩人張廷濟自題聯。

文名舊許高清漢;

仙籍新題近赤松。

——佚名撰張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採用舊題張氏切張姓聯語。

九居世澤傳名遠;

百忍家聲播惠長。

——佚名撰張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唐代鄆州壽張(今屬山東東平)人張公藝,九世同堂。麟德(公元664-665年)中,高宗祀泰山,路過鄆州,至其宅,問其義由。公藝請以紙筆,但書百餘“忍”字。(見《舊唐書.孝友傳.張公藝》)。後張姓常以“百忍”為堂名,本此。成語“百忍成金”(形容忍耐可貴),亦本此。

二酉發祥登北榜;

三公接武振淮濱。

——佚名撰張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安徽省阜陽市張氏宗祠聯。上聯典指該族中張鶴鳴、張鶴騰兄弟先後在明代萬曆年間進士及第。下聯典指張鶴鳴官至兵部尚書,二弟張鶴騰官刑部主事、雲貴副使,三弟張鶴齡官至戶部員外郎。

九世居後添吉慶;

百忍堂前古泰和。

——佚名撰張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湖南省臺前縣張氏宗族聯。聯說該族唐代人張公藝九世同居,高宗封泰山返京時,路過他家,問他是如何理家的,他書寫一百多個“忍”字進呈高宗,受到高宗肯定和賞賜。

功成百雉留懷遠;

澤溥三農樂鳳翔。

——張溶川撰張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安徽省定遠縣池河鎮張氏宗祠聯。上聯典出該族中張謹,字慎之,號敬軒,明代天順年間進士,官工部郎中時,因修築懷遠縣城有功升科道。下聯典指該族中張國紀,字崇禮,號立齋,明代正德年間解元,官至鳳翊知府,有善政。

南軒負公輔之望;

西銘為理學之宗。

——佚名撰張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南宋學者張栻,字敬夫,號南軒,漢州綿竹人,遷居衡陽,曾任吏部侍郎兼侍講,官至右文殿修撰。和朱熹、呂祖謙齊名,當時稱“東南三賢”。極力主張抗金,指斥時弊。著作有《論語解》、《孟子說》、《南軒集》。下聯典指北宋哲學家張載,字子厚,鳳翔郿縣橫渠鎮人,世稱橫渠先生,理學創始人之一。曾任著作佐郎、崇文院校書等職,講學關中,其學派被稱為“關學”,其思想對宋明理學影響很大。著作有《正蒙》、《西銘》、《易說》等。

鯤島累遷昭祀典;

清河長出尚高風。

——佚名撰張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臺灣省義溪口張氏宗祠聯。上聯典指本支張氏在臺灣的遷徙。“鯤島”,指臺灣省,因臺灣有七鯤身海口。下聯典指張氏郡望為清河郡。

兵書三卷橋邊授;

忍字百篇家內藏。

——佚名撰張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西漢·張良事。下聯典指唐·張公藝事。

氣味梅花馨此日;

風神楊柳憶當年。

——佚名撰張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南朝齊·張緒事。

淮陽一老勝四皓;

建安五官列七才。

——佚名撰應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漢代隱士應曜,隱於淮陽山中。高帝時,與四皓俱被徵命。曜獨不至。時人語曰:“商山四皓,不如淮陽一老。”下聯典指三國魏文學家應袁,了德璉,汝南人。曹操徵呂為丞相掾屬,後為五官中郎將文學。曹丕稱其才學足以著書,為“建安七子”之一。明人集有《應德璉集》。

世叔五行收齊下;

華仲十子名俱揚。

——佚名撰應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司隸校尉應奉,字世叔,南頓人。少聰明,讀書五行俱下。凡所經履,莫不暗記。累官武陵太守,有威恩。官至司隸校尉。下聯典指東漢河南尹應順,字華仲,南頓人。累官冀州刺史,廉直無私。事後母孝。和帝時為河南尹,明達政事。生十子,鹹以才學名。

儼若思孝孫有慶;

譜如在照德維馨。

——佚名撰應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應氏宗祠宗譜記載應姓祠堂用聯。

序昭穆千秋龜鑑,

別源流萬古鴻圖。

——佚名撰應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應氏宗祠宗譜記載應姓祠堂用聯。

剞劂成一家信史;

流源創合族傳書。

——佚名撰應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應氏宗祠宗譜記載應姓祠堂用聯。

祖德宗功百世不遷;

子孝孫賢萬代如見。

——佚名撰應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應氏宗祠宗譜記載應姓祠堂用聯。

鑄史熔經光耀前烈;

孝親敬長無玷家聲。

——佚名撰應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應氏宗祠宗譜記載應姓祠堂用聯。

譜諜赫赫千載蕃昌;

家乘燦燦萬世輝煌。

——佚名撰應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應氏宗祠宗譜記載應姓祠堂用聯。

昭假列祖春秋匪懈;

估啟後人繼序不忘。

——佚名撰應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應氏宗祠宗譜記載應姓祠堂用聯。

著述辨禮儀風俗物類;

聰明瘉杯弓蛇影猜疑。

——佚名撰應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泰山太守應劭,字仲遠,舉孝廉。撰《風俗通》,以辨物類名號。下聯典指漢代名人應彬的事典。

凡今之人,不如我同姓;

聿修厥德,無忝爾所生。

——佚名撰應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應氏宗祠宗譜記載應姓祠堂用聯。

跡基仙居、廈閣淵源遠;

派衍冠陽、龍溪譜諜詳。

——佚名撰應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應氏宗祠宗譜記載應姓祠堂用聯。

列累朝簪纓,依依如昨;

編歷代俊仕,隱隱若現。

——佚名撰應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應氏宗祠宗譜記載應姓祠堂用聯。

喬木發千枝,豈非一本,

長江流萬派,總是同源。

——佚名撰應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應氏宗祠宗譜記載應姓祠堂用聯。

祖宗善厚留遺,由來遠矣;

歲時蒸嘗祭享,可不敬乎。

——佚名撰應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應氏宗祠宗譜記載應姓祠堂用聯。

要好兒孫,須從崇祖敬宗起,

欲光門第,還是讀書積善來。

——佚名撰應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應氏宗祠宗譜記載應姓祠堂用聯。

尊祖敬宗,遵萬古聖賢禮樂;

修譜編志,序一家世代源流。

——佚名撰應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應氏宗祠宗譜記載應姓祠堂用聯。

族勢尊嚴,昭奕代祖功宗德;

孫枝蕃衍,乘千年舊譜新志。

——佚名撰應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應氏宗祠宗譜記載應姓祠堂用聯。

祖德昭昭億萬年,長傳宇內,

譜諜燦燦千百世,猶在人間。

——佚名撰應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應氏宗祠宗譜記載應姓祠堂用聯。

有為協萬事之宜,自昭正氣;

壽世垂百年而遠,共仰芳型。

——佚名撰應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應氏宗祠宗譜記載應姓祠堂用聯。

彭城世德

祿閣流光

“彭城世德” 出自漢高祖劉邦的事典。“祿閣流光” 是出自劉向的故事。

姓啟劉國

望出彭城

全聯典出劉姓的源流和郡望。

彭城世澤

漢室家聲

上聯典出劉姓的望族居彭城。聯“漢室”,典出西漢、東漢兩朝,都是劉家王朝的天下。

術通象緯

藥採天台

上聯典出明初大臣劉基。下聯典出東漢剡溪人劉晨。相傳永平年間他和阮肇同入山採藥,迷路遇兩個仙女,邀他們到家中,吃胡麻飯,睡前行夫婦之禮。半年後回家,子孫已經七代了。

術通乾象,

喜入天台。

——佚名撰劉姓宗祠通用聯。

雕龍名著

殿虎英風

上聯典出南朝梁文學理論家、批評家劉勰。聯典出北宋名人劉安世。

唐朝正字

漢室傳經

上聯典出唐·劉晏,引《三字經》:“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下聯典出漢·劉向受帝命於天祿閣校正《五經》同異,其子劉歆繼承父業,整理六藝群書,成《七略》。

阮嵇作友

豐沛發祥

上聯典出晉.劉伶與阮籍、嵇康為友。下聯典出劉邦建立漢朝。

業承西漢

派衍南塘

此聯為湖南省寧鄉縣南塘鎮劉氏宗祠聯。全聯典出南塘的劉氏,是西漢皇族的後裔。

彭城世澤

松柏家聲

香港松柏塱劉氏宗祠聯。

彭城世澤

鐵漢家聲

此聯為劉氏宗祠“彭城堂”通用堂聯。

彭城世德

祿閣家聲

此聯為劉氏宗祠“彭城堂”通用堂聯。

漢高故里

古宋遺風

此聯為劉氏宗祠“漢裡堂”通用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此聯為唐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詩人劉禹錫《陋室銘》句聯。

兩朝天子

一代宗師

上聯指西漢高祖劉邦和東漢光武帝劉秀,下聯指明代宰相劉墉。

一門五都督

三科兩狀元

江蘇省姜堰市舊城劉氏宗祠聯。全聯典出姜堰劉氏家族,在明清兩個朝代先後出過五名都督和一對兄弟狀元。

天祿家聲遠

彭城世澤長

廣東省南雄縣梅嶺山珠璣巷劉氏宗祠。

海隅文藻振世;

順昌旗幟驚人

上聯典出魏代“建安七子”劉楨,有文名。下聯典出宋·劉琦鎮守安徽順昌,破金兵數十萬。

守本忿耕讀第一;

盡人倫孝友俱先。

——佚名撰劉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劉氏宗祠“沛豐堂”通用堂聯。

功垂淮海冠裳肅;

澤派罏山俎豆馨。

——佚名撰劉姓宗祠通用聯

世號五忠光世第;

家傳七業振家聲。

——佚名撰劉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福建省地區劉氏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福建省劉氏分支在宋代有劉頜、劉純、劉鉿、劉子羽、劉珙5人被諡為“忠”公的歷史,下聯典指劉氏在晉朝時,著名學者劉殷的7個兒子分別攻讀“五經”和《史記》、《漢書》,後來都功成名就的典故。

三章早沛秦川雨;

五夜長明書室燈。

上聯典出西漢開國皇帝劉邦,下聯典出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劉向。

先代蒲鞭昭德澤;

後人藜閣繼書香。

上聯典出東漢華陰人劉寬,字文饒,桓帝時官南陽太守,為人溫和仁義。吏民有過錯時,只用蒲鞭懲罰,表示恥辱而已,始終不讓人受苦刑。下聯典出西漢劉向,相傳他在天祿閣校書時,有個穿黃衣、執青藜杖的老人,吹杖頭火焰,為他講開天闢地的故事。當問老人名字時,老人自稱“太乙之精”。

守本份耕讀第一;

盡人倫孝友俱先。

此聯為劉氏宗祠“沛豐堂”通用堂聯。

功垂淮海冠裳肅;

澤派罏山俎豆馨。

宋·朱熹撰廣東省潮州市東津鄉桃坑村劉允祠聯。

門閭高大容車馬;

山水盤旋嘯鳳凰。

廣東省潮州市東津鄉桃坑村劉允祠聯。

一等人忠臣孝子;

二件事耕田讀書。

臺灣省屏東縣萬巒鄉五溝水劉氏宗祠聯。

萬卷珠璣朝漢室;

一天星斗照彭城。

廣東省南雄縣梅嶺山珠璣巷劉氏宗祠聯。

無慾常教心似水;

有言自覺氣如霜。

——明·劉宗周撰劉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明代天啟初禮部主事劉宗周自題聯。劉宗周,山陰人。

五行金木水火土;

世裔公侯伯子男。

——南宋·朱熹撰廣東省潮州市東津鄉桃坑村劉允祠聯。

六代大夫一二品;

九重恩遇百千秋。

——清·劉鳳誥題江西省萍鄉縣蘆溪鎮劉氏宗祠聯。

五百年衣冠舊第;

十七世弓馬名家。

——佚名撰江蘇省姜堰市舊城劉氏宗祠聯。

兄弟狀元天下少;

公孫宰相世間稀。

匾額:狀元及弟

——佚名撰江蘇省姜堰市橋頭鎮雁子墩孫家莊劉狀元府聯。

門閭高大容車馬;

山水盤旋嘯鳳凰。

——劉允手書廣東省潮州市東津鄉桃坑村劉允祠聯。

一等人忠臣孝子;

二件事耕田讀書。

——佚名撰臺灣省屏東縣萬巒鄉五溝水劉氏宗祠聯。

萬卷珠璣朝漢室;

一天星斗照彭城。

——佚名撰廣東省南雄縣梅嶺山珠璣巷劉氏宗祠聯。

妙侶無雙,押衙全義;

清才第一,嘉偶安貞。

上聯典出唐·劉震獲罪,其女無雙沒入掖庭,古押衙義救無雙,使其與表兄王仙客成夫婦。下聯典出宋.劉愚殿試第一,其妻徐氏未嫁時,母欲以嫁富家子,徐氏泣曰:“不願為富人妻”。

寡鵠申哀,三娘命薄;

飛燕得寵,列女傳成。

上聯典出南朝.劉孝綽妹劉三娘嫁徐悱,悱卒,三娘作文祭之,極其哀婉。下聯典出漢.劉向因趙飛燕姐妹yin亂而著《列女傳》。

妙侶無雙,押衙全義;

清才第一,嘉偶安貞。

——佚名撰劉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唐·劉震獲罪,其女無雙沒入掖庭,古押衙義救無雙,使其與表兄王仙客成夫婦。下聯典指宋·劉愚殿試第一,其妻徐氏未嫁時,母欲以嫁富家子,徐氏泣曰:“不願為富人妻”。

寡鵠申哀,三娘命薄;

飛燕得寵,列女傳成。

——佚名撰劉姓宗祠通用聯。

食德服疇,用資祖澤;

象賢邁種,克振家聲。

福建省漳浦縣霞美鎮劉阪村劉氏宗祠“思敬堂”堂聯。

好善樂施,應賁旌重典;

急公奉上,允稱幗遺微

此聯為劉氏宗祠“沛豐堂”通用堂聯。

一等官人,榮祕丞聲外;

五行尊敬,高興士文章。

上聯典出樑代祕書丞劉孝綽,七歲能為文,稱為神童。他的辭藻,為世所宗。每作一篇,好事者鹹諷誦傳寫。有文集數十萬言。下聯典出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劉禹錫事典。

敷政南陽,太守蒲鞭示辱;

校書天祿,老人藜杖炊光。

上聯典出東漢逮鄉侯劉寬,下聯典出劉向。

縱觀古代,執政將近七百載;

累計先君,為王已逾六十人。

全聯典出劉氏在中國歷史上,稱帝者先後有66人,執政共歷650多年。

祿閣校書,藜焰照十行之簡;

玄都種樹,桃花賦千植之詩。

上聯典出西漢沛人劉向事典。下聯典出唐朝著名詩人劉禹錫。

要好兒孫,須從尊祖敬德起;

欲光門弟,還是讀書積善來。

浙江省泰順縣泗溪鎮劉氏宗祠聯。

堂勢尊嚴,昭奕代祖功宗德;

孫枝蕃衍,承萬年春祀秋嘗。

浙江省泰順縣泗溪鎮劉氏宗祠聯。

孔氏絃歌,魯國新聲聞壁內;

漢家簫鼓,祖庭餘韻在人間。

劉姓宗祠通用聯。

三館六曹十七科,競稱前輩;

一官萬里兩千石,遂老斯人。

江西省蘆溪縣蘆溪鎮劉氏宗祠聯。

藜閣啟書香,人文奕禩源流遠;

劉姓宗祠通用聯

敦本本自蹤,須向祖宗綿舊德;

步云云有路,好從詩禮問前程。

此聯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武鳴縣葛陽鎮劉氏宗祠聯。

家從別駕肇金釵,簪笏先後三十世;

派出涵江開碧海,頻繁俎豆八千秋。

福建省漳浦縣霞美鎮劉阪村劉氏宗祠“思敬堂”堂聯。

派衍南溪,聚族安居,由宗以來七百歲;

裡兮康樂,保世滋大,榮封所被九重恩。

江西省萍鄉縣源南鄉源溪村劉氏宗祠聯。

源衍南陂,瑞謁金芝,燕翼貽謀積八世;

溪環北閣,祥凝甫草,鴻基永奠慶千秋。

江西省萍鄉縣源南鄉源溪村劉氏金甫公祠聯。

流環章貢,秀峙崆峒,幸山川別開生面;

世衍俊宗,家詒顧及,大門第賴有傳人。

江西省贛州市虔城藕塘裡劉家祠堂。

尚書恩澤,學士詞章,奕世猶留佳話在;

星岫雲環,沙河水繞,此間宜有夏聲來。

廣東省廣州市廣州劉氏家廟聯

系出臨明,朔天祿石渠,代有人文光祖德;

族隆桃水,看朱霞白鶴,於今偉望纘家聲。

劉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劉氏宗祠“沛豐堂”通用堂聯。

讀書務得大,要禮義廉恥,無虧可稱士品;

立身有何奇,行孝弟忠信,為事方是人家。

劉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劉氏宗祠“沛豐堂”通用堂聯。

策馬從南越歸來,構數椽妥先靈,敢說聲威留穗石;

整旅入神京捍衛,把兩字貽同姓,合存忠孝耀彭城。

——劉永福撰廣東省廣州市廣州大道北大坦地二號劉氏家廟聯。

念先人須善嗣先人弓裘,必教澤如清溪,吏才如零溪,方無慚出處;

入此廟在求通此廟肸蠁,惟束頑以宗法,合敬以祭法,庶不忝烝嘗。

——佚名撰劉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劉氏宗祠聯。蓋縣人劉畤兄弟曾講學清溪,又劉霖溪長城宦皖南有循良之績,清溪霖溪皆祖此祠也。

冬去松枝仍獨秀;

春來梅蕊已齊開。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宋·胡安國事典。

古色新香畫別緻;

月光清氣春宜人。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鶴頂格嵌胡姓“胡”字的祈字聯。

古來大千多奇彩;

月到十五分外明。

——佚名撰胡姓宗祠通用聯

同上。

標籤:宗祠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