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網路對聯技巧理論2

二。淺談意境與技巧的融合辨證關係。

網路對聯技巧理論2

網路bbs上聯壇裡一直以來,存在著意境派與技巧派的分歧。一說意境派玩虛,一說技巧派玩玄。與此同時,意境與技巧的融合,也逐漸成為一種折中的辦法和服務於兩派的手段。餘試著在琢磨意境與技巧相互融合的聯句中,積累一些心得體會,與聯友交流共勉。

(一)意境是主題,技巧是修飾。

意境與技巧的融合,就必須符合“意境是主題,技巧是修飾”這樣一種格調。否則,就又跑到純意境與純技巧的路子上。古聯句中,如“綠水無憂,因風皺面;青山不老,為雪白頭。”或“藕入淤泥,玉管通地理;荷出水面,硃筆點天文。”等等,都是意境與技巧相融合的例子,就不多言。現以第五屆擂臺聯賽出句為例來討論:

出句:把酒邀春,春日人三醉

出句機巧說明: 1)第二小句中“日、人、三”拼合為“春”字 2)兩小句之間“頂真”相接 3)“醉”在意義上與“酒”呼應,全句意在表達“春日之時,人們由於高興, 把酒邀春,三餐皆醉”的喜興之情 。

餘認為“春日人三醉”解釋為“春日的人三餐皆醉”這是一種比較淺白的意境,應該還可以解釋為“春日人三者皆醉”,這是對聯句意境一個更高的提升。賽事中多數對者注意到了這兩層關係,所以對句都做到了照顧意境與技巧相融合。回味過來,“春日人三醉”在語法上兼顧到了兩種解釋,也以“春日人三醉”在技巧上為表達春節的喜悅起到很好的修飾作用。故只有如此才能在聯句的意境與技巧融合作到無懈可擊。曾試對:把酒邀春,春日人三醉 唱歌舞袖,袖衣口十新。

再以第九屆聯賽意境與技巧出句來討論。

出句:田園趣,山水情,潛心修意堪陶醉

說明: 1) 從句意上看,可以這樣理解: 田園之趣,山水之情,能讓人真正地靜下心來,修養自已的性情,陶冶自已的情操,而人在這潛心修意的過程中,更會感覺到山水之美,田園之趣,所謂樂在其中,“欲辨已忘言”,我能不陶醉嗎? 2) 機巧部分: 潛心、修意、陶醉雙關。 陶令之趣在疏淡自然的田園,而醉翁之意在乎山水之間也。 潛、修其名也。陶指陶令,醉指醉翁。

餘認為出句是個好句,很好的典故與嵌名聯。直點陶潛即可,但可惜與歐陽修扯到一起,就有輕重的區別。陶和歐是不同時代的人物,且其起到的文學價值的作用是不能相題並論的,陶可以說是完全在個人的仕途不得意才潛,歐的修是種政治大家的博大胸懷才修的。故出句存在搭配強弱的矛盾。另外以歐陽修的號與名各取一字來嵌名,同樣顯得生硬。聯句在考慮技巧為前提的情況下,忽略了主題的統一性。所以餘覺得此技巧在出句解釋上比較失敗。曾對:

田園趣,山水情,潛心修意堪陶醉 民眾憂,家國患,易室安居自樂天 餘再看,自己出句亦含李清照和白居易。李清照字易安居士。然考慮出句,堅持自己的看法以白居易勉強對之。

綜合兩個比較典型的聯句,不難看出,若忽略了技巧是為意境服務的情況下,就連出句創作者都很難把握出句的主題。所以創作者應儘量避免技巧為先,這樣才可能創作出意境與技巧相融合的好聯句。

(二)技巧在譴詞造句中逐漸走向文字的美感,達到意境與技巧的相互融合

技巧的方法多種,給意境增添趣味,使語句精彩,漂亮,富有生氣,增加感人力度。然在表達同一個主題思想的情況下,技巧只需要稍加變化,在譴詞造句中琢磨些成分,就可以把一個純技巧的句子變為意境與技巧相融合的好句,以下面三組句為例:

1.果老騎驢敲竹槓 一徑清風敲竹槓 院裡打秋風,竊語絲絲敲竹槓

在同為表達“敲竹槓”這樣一個主題,第一句以神話原型引出技巧,第二句以擬人修辭格引出技巧,第三句在擬人格上更進一步生動形象化。聯友可試著自己體會其中的差異所帶來的不同效果。

2.吳剛揮斧月不滿 玉斧磨成削月瘦 試問新月,為誰消得十分清瘦

同理,第一句以神話原型引出技巧“月不滿”。第二句嵌帶吳剛伐桂的典故“削月瘦”。第三句撇開神話,以擬人修辭格引出“十分清瘦”。從中不難看出,一句比一句更走向文字的美感。從而造成意境審美上的效果也不同。

3.攔路爬山虎 剪徑老山藤

此兩句稍對比下,更容易體會到兩句在造字上的差異而造成的意境效果不同。

綜上所述,創作者可在創作句時,儘量減少白話,加些細膩,貫入自己的體會與感情,做到趣巧結合,色香調和。通過利用“拆字,嵌字,雙關,頂針,迴文,摹狀,繪聲,復辭,成語,比擬......”等等修飾手段,來創作出更好的聯句。

(三)如何創作意境與技巧相互融合的聯句

多數好的意境與技巧相互融合的聯句來源於對生活,對外界的觀察。如古聯句中寫景名句“樹影橫江,魚遊枝頂鴉宿浪;山色倒海,龍吟巖畔虎鳴灘”。亦有名句是因為其獨自的人文地理特色而得。如“鐘鼓樓中,終夜鐘聲撞不斷”,“鐵甕城西,金玉銀山三寶地”,“望江樓,望江流,望江樓上望江流,江樓千古,江流千古”等等。我們對生活的感受也可促成此類聯句的產生。 餘曾在中秋有感家人的團聚共賞明月,試作“三五入桌,八月團圓十五夜”。曾在淺水塘邊散步,想起bbs上某些可笑的情景,試作“塘裡無魚蝦對對”。亦曾以燕去樓空試作“老舍無人燕作家”或以流水試作“溪邊紅雨亂桃枝,落花流水”和“流水傷春李默然”。以秋試作“院裡打秋風,竊語絲絲敲竹槓”和“雲生細浪移船月”等。 也有多數聯句,可從讀書,通過歷史任務,事件,旅遊名勝等等,直接造境而得。值得一提的是,餘不認為造境就是錯誤的手段,而且相信聯壇上九成句子都是造境得來。是以當試作“冰天雪地,寒魚破鏡釣江翁”時,自己並未見過此景。 境由心生,故餘認為不存在何派風格的存在,比較欣賞袁枚的”入我眼中皆好詩“的性靈。創作者只有給自己更大的定位空間,才不至於在創作路子上走進死衚衕。而意境與技巧的融合也是如此。意境句是要的,技巧句也是要的,到最後怎樣把兩者有機的結合也是需要的。取決於作者對事物的看法的差異程度。 作為聯手,鼓勵新人出句是對的,對老聯友要求嚴格些也是對的,對於斑竹如何取捨意境與技巧融合,給聯友一個更大的創作空間,也是需要斟酌。是以餘認為,要做到意境與技巧的融合,和一個論壇的格調,和斑竹的取捨有著很大幹系。有多數好的意境與技巧能夠很好融合的好聯句來源於鼓勵。

四)技巧與偽技巧的差異

偽意境已經不在此篇的重點,若都能做到王國維先生所說的三種境界,偽意境也就不存在。餘說說偽技巧。摘錄一些句子:

他們二人去葉門

閒人困睡木門口

孿生子貌合神離

神父有神經

從句看,一句和二句含拆字,三句引用成語。,四句利用矛盾語氣。然從意看,一句和二句毫無語意,三句引用成語失當。四句莫名其妙。類似的句子數不勝數,又以拆字句為最。所以鼓勵新手不要以為難度就是技巧的高標準。一個好的技巧不需要太複雜的成分。如聯壇中一些名句:

座上高朋雙對月

吳剛揮斧,能得多少月薪

拔河比賽,以退為進

西安事變,張無忌,楊不悔

絕情谷,小龍女閉門思過

赤兔懷孕馬六甲

美女以色列

蛀蟲自古壞良心

六根淨,迦葉拈花笑因果

**有罪,因此後羿射,夸父追,蜀犬吠

老子出言,頭頭是道

武當巧克力

等等,這些句子,簡單,明瞭,這是純技巧的特色。在純技巧中,又以借音歧義,引用典故,成語用的最多。鼓勵聯手在純技巧走向成熟時,可考慮向意境與技巧的融合方面發展。使聯句既有欣賞性,又有玩味性。也鼓勵聯友中在創作中相互交流,如:

齊白石,傅抱石,兩石難成磊

兩石難成磊,需安石

東坡斜矣,需安石

出句一層比一層更具有意味。這是一個很好的相互交流中得到的效果。或”甘羅拜相,大材小用”和“甘羅拜相,小人得志”等等。 需要批判的是對技巧聯眼的爭論。一個好的技巧自然會得到大家的公認,而不是需要靠加精所得。所以聯手在創作時需要以平常心來對待之。

結尾語:意境與技巧的融合是種適合所有聯壇發展的好方法。輕意境而重技巧,或重技巧而輕意境,都將是論壇的硬傷所在。以個形象的比喻來說明兩者的分量。若意境是“網路旗艦”的話,那麼技巧則將是“網路輕騎兵”。而惟有兩者的融合才能構成“網路空中客車波音747或空中巨無霸a320”。古人在意境與技巧的融合創作方面給我們留下了無數的典例,相信聯友們可以做的更好。 並有共識者提出以下思路。

煙波釣叟

意境與技巧不是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在網路論壇的發展中,只所以出現一個階段“雷”聯滿天飛,另一個階段又滿屏卿卿我我,不是追求意境還是技巧的問題,而在於大家對意境、技巧本身的錯誤認識。似乎一提意境,就是風花雪月;一提技巧,就是埋雷造雷。這是十分偏面的理解。

意境是什麼?這是很難一句兩句說清楚的問題,姑且把從前的一個觀點重複一遍:所謂“意境”,也就是詩詞、對聯中所描繪的生活圖境與表達的思想感情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也有人乾脆稱之為“詩與畫”一致所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是虛與實、情與境的完美結合。

技巧也不是單純的造雷與埋雷,技巧大約可概括來兩個方面:  一是謀篇,也就是詩詞、對聯的整體設計。包括題材、內容、佈局、層次等。二是修飾,也就是詩詞、對聯的藝術設計。包括造句、遣詞、選形(哪幾個漢字組合更美觀)、辨音(哪幾個漢字的搭配更動聽)、押韻(當然也有不用韻的)、節拍、旋律等。

一篇好的文章,一首好的詩詞,一副好的對聯,必定是意境與技巧的完美結合。只強調哪一個方面都是不正確的。

榮添

意境的理解不當是風花雪月,機巧的觀點更不應是雷的結合!看諸多網友對聯有以下兩種誤區。1、重意者多有造境,2、重雷者多有造詞。

此當是兩種對對聯本身認識上的錯誤和偏頗!我認為意境是源於認識的的觀點,煉字的同時就是技巧的應用。意境是心中感受的文字描述,機巧是文字表達的一種方式!也可以從人的性格和情景的把握以及周圍環境的變化!還有對時聯的心態隨意調整!意境和機巧本來就不當是一個比較檔的事物。

而是由於多數人刻意的分開來表達自已的聯旨而引發的一種誤區!當認識無思想的聯是形式主義,而無形式的聯是唯心主義!

猶要申明的是  形式≥機巧!錯誤的是那些把機巧完全拎出來當一種文體的認識!

俗人

十分贊成樓上兩位的觀點。

對作品的分析和欣賞可以分意境、形象、內涵等多個方面,這些創作成果經常是應用不同的創作技巧實現的。但是,創作過程不能人為地把意境和技巧(包括其他方面)分開。

在任何藝術領域,技巧都是為表達意境、形象和內容而服務的。技巧說到家是基本功,運用技巧的能力反映了作者掌握基本功的程度---也就是說,運用技巧是創作手法,它體現在在創作的過程當中,是不能和作為創作結果的“意境(等)”相提並論的。

並且,“意境”只反映了作品的一部分,形象、內涵等和“意境“同等重要,甚至在某些作品和某種創作風格中更為重要。

玉屑盤

拙以為意境技巧都為修飾,能天然成趣自是大道.如果硬是要拆字拆名或者諧音迴文等等來湊其趣,這就有違文章一道.更何況,能夠在實質之上再加修飾,那就很是巧妙了啊!!此文對於學習還是大有幫助,能看到不同的聲音自是我學習的好材料.再說技巧之對如今出之不易,對更是不容易.對聯之精深與普及同樣重要.精深工巧得以發展;普及通俗才得發揚.以為如何??

二。淺談意境與技巧的融合辨證關係。

網路bbs上聯壇裡一直以來,存在著意境派與技巧派的分歧。一說意境派玩虛,一說技巧派玩玄。與此同時,意境與技巧的融合,也逐漸成為一種折中的辦法和服務於兩派的手段。餘試著在琢磨意境與技巧相互融合的聯句中,積累一些心得體會,與聯友交流共勉。

(一)意境是主題,技巧是修飾。

意境與技巧的融合,就必須符合“意境是主題,技巧是修飾”這樣一種格調。否則,就又跑到純意境與純技巧的路子上。古聯句中,如“綠水無憂,因風皺面;青山不老,為雪白頭。”或“藕入淤泥,玉管通地理;荷出水面,硃筆點天文。”等等,都是意境與技巧相融合的例子,就不多言。現以第五屆擂臺聯賽出句為例來討論:

出句:把酒邀春,春日人三醉

出句機巧說明: 1)第二小句中“日、人、三”拼合為“春”字 2)兩小句之間“頂真”相接 3)“醉”在意義上與“酒”呼應,全句意在表達“春日之時,人們由於高興, 把酒邀春,三餐皆醉”的喜興之情 。

餘認為“春日人三醉”解釋為“春日的人三餐皆醉”這是一種比較淺白的意境,應該還可以解釋為“春日人三者皆醉”,這是對聯句意境一個更高的提升。賽事中多數對者注意到了這兩層關係,所以對句都做到了照顧意境與技巧相融合。回味過來,“春日人三醉”在語法上兼顧到了兩種解釋,也以“春日人三醉”在技巧上為表達春節的喜悅起到很好的修飾作用。故只有如此才能在聯句的意境與技巧融合作到無懈可擊。曾試對:把酒邀春,春日人三醉 唱歌舞袖,袖衣口十新。

再以第九屆聯賽意境與技巧出句來討論。

出句:田園趣,山水情,潛心修意堪陶醉

說明: 1) 從句意上看,可以這樣理解: 田園之趣,山水之情,能讓人真正地靜下心來,修養自已的性情,陶冶自已的情操,而人在這潛心修意的過程中,更會感覺到山水之美,田園之趣,所謂樂在其中,“欲辨已忘言”,我能不陶醉嗎? 2) 機巧部分: 潛心、修意、陶醉雙關。 陶令之趣在疏淡自然的田園,而醉翁之意在乎山水之間也。 潛、修其名也。陶指陶令,醉指醉翁。

餘認為出句是個好句,很好的典故與嵌名聯。直點陶潛即可,但可惜與歐陽修扯到一起,就有輕重的區別。陶和歐是不同時代的人物,且其起到的文學價值的作用是不能相題並論的,陶可以說是完全在個人的仕途不得意才潛,歐的修是種政治大家的博大胸懷才修的。故出句存在搭配強弱的矛盾。另外以歐陽修的號與名各取一字來嵌名,同樣顯得生硬。聯句在考慮技巧為前提的情況下,忽略了主題的統一性。所以餘覺得此技巧在出句解釋上比較失敗。曾對:

田園趣,山水情,潛心修意堪陶醉 民眾憂,家國患,易室安居自樂天 餘再看,自己出句亦含李清照和白居易。李清照字易安居士。然考慮出句,堅持自己的看法以白居易勉強對之。

綜合兩個比較典型的聯句,不難看出,若忽略了技巧是為意境服務的情況下,就連出句創作者都很難把握出句的主題。所以創作者應儘量避免技巧為先,這樣才可能創作出意境與技巧相融合的好聯句。

(二)技巧在譴詞造句中逐漸走向文字的美感,達到意境與技巧的相互融合

技巧的方法多種,給意境增添趣味,使語句精彩,漂亮,富有生氣,增加感人力度。然在表達同一個主題思想的情況下,技巧只需要稍加變化,在譴詞造句中琢磨些成分,就可以把一個純技巧的句子變為意境與技巧相融合的好句,以下面三組句為例:

1.果老騎驢敲竹槓 一徑清風敲竹槓 院裡打秋風,竊語絲絲敲竹槓

在同為表達“敲竹槓”這樣一個主題,第一句以神話原型引出技巧,第二句以擬人修辭格引出技巧,第三句在擬人格上更進一步生動形象化。聯友可試著自己體會其中的差異所帶來的不同效果。

2.吳剛揮斧月不滿 玉斧磨成削月瘦 試問新月,為誰消得十分清瘦

同理,第一句以神話原型引出技巧“月不滿”。第二句嵌帶吳剛伐桂的典故“削月瘦”。第三句撇開神話,以擬人修辭格引出“十分清瘦”。從中不難看出,一句比一句更走向文字的美感。從而造成意境審美上的效果也不同。

標籤:對聯 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