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傅雷家書讀後感13篇(通用)

讀後感2.21W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傅雷家書讀後感13篇(通用)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

傅雷,是我國著名翻譯家、文學評論家,一生成就斐然。在這本書裡,我深刻地體會到他作為父親對兒子的摯愛與期望,以及他內心深處的愛國之情。

《傅雷家書》在國際上的聲譽也很高,它的獨特在於:這是父親寫給兒子的家書,是寫在紙上的家常話。字裡行間,如山間潺潺清泉,碧空中舒捲的白雲,情感真摯、質樸,令人動容。每一個字都凝聚了父親對孩子的良苦用心和最深沉的愛。在這裡,我們看到的不是一個板著臉的父親而是一位慈父與摯友。父子二人促膝談心,談笑風生,彷彿就像一對無所不談的朋友,感情熱烈而真摯。只有在勾起對兒子的思念時,幾絲無力感才令人想起,這已是一位兩鬢斑白的父親。

另一方面,《傅雷家書》是一本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的教子書。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事無鉅細。父親一直都在處處關心著自己的孩子。在藝術上,傅雷現身說法,給予孩子藝術上的指導和誠懇的建議。告誡孩子獲大獎不驕傲,遇困境不氣餒。做人要謙遜,做事要踏實嚴謹,一步一個腳印。在兒子消沉苦悶之際,父親鼓勵兒子振作起來,學會面對生活的高潮與低潮,樂觀面對人生。他把深刻的人生感悟告訴孩子,在點點滴滴中教育孩子做一個正直的`人,真誠的人,做一個富有愛心的人,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出於一顆拳拳愛國之心,他提醒兒子要以國家大局為重,始終忠於國家,勿忘國家的榮辱。在日常生活中,傅雷對如何進行勞逸結合的問題,給兒子做了正確、有益的指導。告誡孩子切莫為了金錢而身心勞累,希望兒子能保持身心平衡,高瞻遠矚。他還以朋友的姿態現身說法,幫助兒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穩妥處理事業與愛情兩者之間的關係。另外,他告誡兒子在國外不要不拘小節,要做一個禮儀得體的人。父親始終站在兒子的角度看問題,循循善誘,給予正確的引導。諸如此類,拳拳愛子之心,溢於言表。

我認為這本書對於我們有很好的借鑑意義。學藝術的若是細細品味傅雷對於藝術的評論與建議,就能從中獲益;為人父母的可以學習傅雷教導兒女的成功經驗;作為兒女,我們也能從中更深切地體會到父母對我們無私的奉獻和關愛,使我們學會感激父母,從而互相理解,互相體諒。這本書給予天下父母子女以強烈的感染和啟迪。當然,最主要還在於,這本書對人們的道德、思想、藝術、文化修養等啟迪深遠,是使我們提高自身修養的一本珍貴的寶典。《傅雷家書》讓我們懂得:一個人或是一個社會,若只有物質方面的追求,是不完整的。精神世界的完善,更加值得追求與重視。傅雷的精神,不僅是中國,也是世界的寶貴財富。

傅雷的家書,沒有修飾,沒有矯情,像一股清泉,滋潤了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心。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2

書信,這份古老又飽含深情的寄託,從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八日到一九六六年六月三日,讓一對父子遠隔千里互訴心聲。如今看來,每一封信都是傅雷對孩子的殷殷囑託和真情流露。

其實傅雷起先對於孩子是極其嚴格的,在孩子小時候,他無微不至的照料他又近乎嚴苛地要求他,令他一天與鋼琴相伴七八個小時。他將全部身心傾注在孩子身上,精心栽培孩子,同時在被日寇侵佔的上海,又要保護孩子不受傷害,時刻提點孩子,防止孩子誤入歧途。然則後來,他為自己早年對孩子的嚴厲卻時常自責“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他為自己不是一個好父親而懊悔,但實際上傅聰在他的教育下令他驕傲,而這種教育方式也令傅聰倍加感激。

於是,在傅聰出國求學的年間,傅雷自稱“父性才真正覺醒”,一封封書信中,是道不完的深情。信中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字眼——“等了許久,終於等著了你的信。”“早預算新年中必可接到你的信,我們都當作等待什麼禮物一般等著。”或是“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作為一位父親,這樣與孩子坦誠相待,不死守面子,著實不易。同時,他也不是傳統的父愛無言的形象,他對孩子的愛全都蘊藏在了書信中。

他在信中甚至對於傅聰的生活細節無微不至,從待人接物,社交禮儀到理財管理。彈琴細節都在傅雷先生的指導範圍內。傅聰自己也坦然說,對於這樣作文有些嘮叨式的關心,開始“確實有些不耐煩,但思及他是真心關心我,又不得不遵循”。

而這些當中,傅雷先生關於藝術方面見解尤為深刻。對於傅聰,傅雷先生從一開始就是按照藝術家的標準進行培養和看待。談藝術,是傅雷家書中的重要內容,篇幅也最多。同時,他鼓勵孩子在艱苦的音樂學習之外,進行寫作,既是訓練文筆,整理思路,也是為國內青年人指明方向。

關於傅雷的教育方法,早年的傅雷先生因時局的確很嚴厲,但是中年的他卻真正懂得了如何做一個父親,一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給孩子做正面的榜樣他本人對事業的熱情,對祖國的熱忱,對朋友的關愛,對妻子的體貼,無不在時時刻刻影響著孩子,另一方面,把畢生所得毫不保留地付出給孩子,既能在精神上引領孩子,又能與孩子共鳴,是難得的良師益友,而他廣泛的涉獵,高雅的愛好,也無不在時時刻刻薰陶著孩子。這樣的教育,使我不得不感嘆一句,為父如斯,又何求他!

總的.說來,父親有兩種極端的典型,一個是無限的慈悲,把人從深谷里拉拔起來;一個是極端的嚴厲,逼人激起繼續前衝的力量。雖然這兩種父親的方法不同,但是我相信他們都有強烈的愛,才會表現那麼特別的面目。而傅雷先生無論是早期的嚴厲還是之後無微不至的關懷與慈愛,因蘊含了對孩子深沉的愛,才使傅聰成為名滿天下的鋼琴家。

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望天下兒女不負父母之愛,歲月靜好如斯。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3

曾經讀到過一篇讓我十分感動的文章,名字叫做《母愛如Q》。文章講的是不會寫字的母親,每次簽字都在上面寫個Q,“我”並不明白那是什麼意思,並且覺得十分丟臉,待到長大以後,到了最後“我”才明白母親的用意,“我”其實就像是Q字母裡頭的那條小小的尾巴,是母親永遠放不下的那頭。

其實細細想來,很多時候你也會發現父母的喋喋不休其實是擔心,父母的嚴厲指責其實是關愛,父母的高標準其實是放不下。因為他們認為我們做的不是還不夠好,而是還不夠優秀,不能自我、自覺的學習。其實最最放不下心、最最為我們驕傲、最最心疼我們的正是生我們養我們的父母。其實,不只是母愛如Q,父愛亦是如此,正如《傅雷家書》當中的'那位嚴厲而慈愛的父親一樣,不是嗎?

傅聰還年少時,就隻身到國外留學,面對著語言和學業以及風俗習慣,為人處世等等的壓力,他的父親給了他很多意見和鼓勵,那一封封充滿著期待和愛的家書,漂洋過海,將父母的牽掛和思念送達到孩子的身邊。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八日晚到一九六六年六月三日,在那麼多的歲月裡,這麼多封的家書難道還不能代表他們對孩子的牽掛嗎?期間有一次沒收到信就坐立不安,這難道不是父母最基本的擔憂嗎?

信中,傅雷先生對孩子事無鉅細的的關愛表露無疑,有對孩子的鼓勵、也有對孩子的教育、還有當孩子獲得榮譽時的那種驕傲,當然也有對孩子感情上的疏導。我想,這是每位父親,或者說是每位孩子都知曉的。不可避免的,這些家書當中也有對孩子的高標準要求,當你讀到這些的時候是否腦海裡會回想起父母那嚴肅的臉呢?現在是否能夠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了呢?

信中有一句話讓我看到就淚盈於睫,“我們做父母的人,為了兒女,不怕艱難,不辭勞苦,只要為你們好,能夠有助於你們的,我們總儘量的給。”這句話你有沒有覺得很熟悉?其實我們的父母經常說,“只要是有關學習的,能給的我的儘量給,就算是砸鍋賣鐵都要供你讀書。”,其實你可以在《傅雷家書》裡面找到你父母的影子,同時又能看看作為父母的他們是以何種心情來愛我們的。

或許很多時候我們應該站在父母的立場上想想,嚴厲並不是錯,反倒是對我們的一種鞭策,一種促進。或許你認為你獨立了,長大了,可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又是如此的需要父母的糾正。

成長,是我們是一段我們必經的人生歷程,在這段路途中,我們懵懵懂懂,慢慢摸索著前進,這就需要一座為我們指引方向的燈塔,而父母不就是我們成長道路中的燈塔嗎?如果你還處在和父母的爭吵、糾結當中,那麼請你仔細地,帶著感情和長大的決心去閱讀《傅雷家書》,相信我,它會讓你受益匪淺。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4

父愛是溫柔的印刻在血脈中的守護。——題記

一連幾天,我都沉浸在《傅雷家書》溫暖的文字中,那字裡行間都透露著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愛。不同於母愛的細膩,父愛如山一般,深遠而雄厚。

傅聰從小被傅雷嚴格地管教,傅聰沒有被人捧在手心上的童年,印象中的父親也是嚴格而不近人情的。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國還被傳統的教育方式籠罩著,一些傳統的觀念是根深蒂固的。傅雷夫婦可以說是走在教育路上的前列。他們不僅是愛著孩子的偉大父母,更是一代偉大的知識分子。

傅雷的確是一名嚴父,卻並不是一位不近人情的父親。他在信裡對兒子說:“你走後,我們心裡的矛盾真是無法形容。便願你努力學習,保重身體,我相信你絕不會辜負國家對你的期望,我們的一片苦心。”其實,每一位父親都和傅雷一樣,希望孩子站在高處,又不希望孩子不要離父母太遠。正如傅聰所說:“園丁以血淚灌溉出來的花果遲早得送人間去讓別人享受,可是在離別關頭怎麼免得了割捨不得的情感呢?”傅雷的一筆一劃下,是父親對兒子的'愛與希冀,是父親用血淚為兒子鋪下的路,是藍天一樣高遠純潔,是大海一樣的高遠深隧。一篇篇書信在眼前掠過,父愛的溫暖緩緩縈繞於心。

為父,亦友。傅雷說他很高興他多了一個朋友,便是他的兒子——傅聰。對於傅聰來說,他的父親不僅是一位父親,更是他的朋友。有一段令我的印象深刻:“讀俄文別太快,太快了記不牢,將來又要重新來過,犯不上。”這是傅雷給傅聰在學習上的建議和悉心的教導,他告訴兒子,有時候慢便是快,欲速則不達,切忌急於求成。我想,在傅聰的人生道路上,有這麼一位亦師亦友,善於教育的父親一定對他的成長有不小的幫助吧。

就是這麼一位教子有方,亦父亦友的父親,成為了傅聰人生中最明亮的指路燈,最無私的守望者。“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在傅聰的眼裡,父親是走在他前面的,是他的燈塔和指路人;在傅雷眼裡,他是在兒子身後黙黙保護,默默守望。終有一天園丁辛勤澆灌的果實會離開他去到人世間,父親會漸漸望著他遠去的背影,他的眸子裡一定有著世間最美的散文詩,不必說出的話語。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一個守望者,就是父親。我漸漸長大,父親慢慢變老,我越成長,你便離衰老越近一步。你對我的不懂事總是甘之如飴。我們這輩的腳步總是很快,快到我們無法回味成長,快到無法回頭去看看被落在身後的你們。你像一棵樹,在我出生的那一刻便深深地紮根下來,為我遮風擋雨,為我開闢綠蔭。我從這棵樹開始我的征程,你就站在那兒用世間最真摯的深情凝望著我,默默保護,默默守望。

陽光肆意,人潮擁擠,你在那兒,我無需回頭便能感受到你,因為我的身體流淌著你的血液,我們的心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傅雷家書》不僅是傅雷給傅聰的書信,是充滿紅色是中國風的文字,更是天底下每一位父親無聲的父愛啊!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5

每個人都有著自己偉大的父親,無論這個父親是知識淵博的或只是一個只會下地耕作的農民,他們一樣的偉大。在讀傅雷家書的時候,字裡行間都洋溢著濃濃的親情,讀著讀著就讓人對這麼一份父子情欽佩。他們雖身隔萬里,但父親卻通過兒子的信,深入地瞭解兒子,寫下感人的信。信中有對兒子學業的指導,更多的是對兒子人生的指引。信中的話充滿著父愛,蘊涵著真理。

現在很多人都學會了隱藏自己,與其在陽光下赤裸裸地奔跑還不如在陰暗的隧道里奔跑,你從不曾理解我,我也從不需要去解釋,還有多少人可以像傅雷家書裡面把自己的情感細細地表達出來?每個人都怕別人把自己看穿、都怕別人知道自己的每點每滴,因為我們很需要自己的私人空間,擁有一個誰也闖不進來的地方。回想著自己從識字開始,到跌跌撞撞地步入大學,知識更是增長不少,即使自己的文筆多好,卻吝嗇得從不給父親寫一封信,小時候經常見面,大了就只靠這電話來溝通,幾乎都不用寫信,就連朋友都只是發發E—mail,很少抓筆寫字。現在即使情感是多麼地氾濫,最多就是在自己的日誌了通通宣洩完了之後就把那篇剛剛寫好的`日誌刪除,在生活裡很多時候都在隱藏著自己的情感,從不敢輕易地讓別人把自己的所有都看透。是現代的世態炎涼比以前嚴重了嗎?還是人的意識發展得太快,社會跟不上步伐?

傅雷先生在信上不僅談藝術學習,還談生活、戀愛,談做人,談修養,甚至於兒子寫錯字,父親也會“鄭重其事”地指出並耐心分析、糾正。我們又何曾如此跟家裡的長輩提及過這些問題?在學校的生活,父母不知道,也不想讓父母知道,更別說戀愛。不否認,我們曾經都是乖乖孩子,也曾認認真真地聽著媽媽的話,按照著父親的指導去做事去學習,但是越長大越需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有時候總覺得父輩們都是老一代的思想,不能理解我們的想法,說了也白說或著遭到批評,或許也是我們太任性。很多時候我們都是按著自己的意思與心情去做事,儘管每次都會撞得一鼻子灰甚至是遍體鱗傷,但是不論我們是多麼的任性,不論我們曾經是多麼地傷害了父親,他總是一如既往地關心著我們,從不因我們的一時不懂事而丟棄我們,這種感情也叫父愛。無論我們走得多遠,總有那麼一根線,牽著我們,一頭系在家的門前,另一頭系在我們的心上,無論我們在外面生活得多累、多疲倦,總有那麼一個港灣,讓我們的發動機有著驅動的能量,這是家的力量,也是因為家裡的那一根頂樑柱——父親!

家書,顧名思義,是指家人、親人之間往來的書信,每一封家書都是文化遺產。雖然我們沒有家書,沒有像傅雷那樣知識淵博,是著名文藝評論家又是文學翻譯家。我們的父親很普通,但是我們擁有的父愛卻是不能用這些社會上的名銜來衡量,每一個父親都是他們孩子的力量支撐。我們沒有家書,但是我們有的是對父親的惦念,對家的依戀,那是我們精神的最終去處,也是一樣的永恆!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6

“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再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這是傅雷在這本書後面所記道的一句話。字裡行間透著對傅聰的嚴格要求和身體力行,為傅聰做好榜樣。

父親如山,母親如水。雖然紙短情長,但卻奔赴千里,終於見字如見面。在家書中可以看得到傅雷夫婦直抒胸臆,愛子深情;在信件上傅家人探討音樂,文學創作的深度與高度。

這是一本富有生活韻味的指點兒子走向大道的指點之書。信件內容事無鉅細,鋼琴戲曲詩詞歌賦宗教文學論述,為人處世柴米油鹽的父母心。既有絮絮叨叨的父子情,又有侃侃而談的學問交流。

談藝術,談音樂,談文學,極有見地。在動盪年代裡,對藝術對理想狂熱執著,出世的灑脫曠達,父親的信多半探討藝術家的思想,怎樣先為人再為鋼琴家,信念堅定,往往可把眼前艱苦看淡,如何看待苦悶,得到智慧的醒悟。母親在心中就掛念衣食住行,從不吝嗇表達自己的感動與思念。這些信件有超越生命的氣魄與胸襟。

書信連幾年,家書抵萬金。兩輩人的交談,有疑問,有交代,有思念還有許許多多的只存在於家之間的東西。

讀這本書時感到時間有些漫長,幾乎每一頁都會由傅雷或傅聰去鑑賞、比較許多鋼琴家的彈奏特徵以及曲子的性格特點。讀到有些地方還會感到一點點枯燥。

而相反,我在這本書中也看到了傅雷自己的反思,教育上,思想上。首先會考慮自己又沒有做對。也有他自己的遊記寫成信寄給傅聰。

“我最怕在某些方面給你不良的影響。你要是不能讓爸爸的缺點在你身上發展,便是你對爸爸最好的報答,也是對你的下一代盡了很大的責任”這已經到了傅聰要擔當起家庭的責任的時候了。盡最大責任去教導,盡最大努力去引導。也會去知道和自己的.孩子一同分析原因。

在信中,傅雷與兒子傅聰會講起他們共同熱愛的音樂,而我和我父親就沒有什麼共同的話題,因此聊起來經常就常常不歡而各忙各的了在這一點上,我覺得可以有所改進,讓我與我父親的關係變得更加融洽。可以借鑑一下傅雷和傅聰相處的方法,讓我和我父親之間變得不那麼沒有話題可聊,也不會變得我一個人在說了。

慈父筆下信,遊子心中暖;父子之間來往的信件,雖然對我來說有些地方沒有徹底理解,但信裡寄託的情懷是字裡行間都可以感受的到的。

有人這麼認為:“就像頤和園中的大戲臺,舞臺上表演著粉墨人生,場下觀眾連聲叫好,然而戲劇終有散場的時候,戲子們卸去濃妝,觀眾們收拾情感,然後彼此都去過真實的生活。”

也許這本書教給我最多的,大概是如何與自己的父母相處吧。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7

近來,我讀了《傅雷家書》,雖然長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無法體會到那種互通家書時因距離而產生的淡淡的憂愁和絲絲的甜蜜,但我卻能從中感受到父母對子女那沉沉的愛意。

書中有一句話讓我記憶頗深,甚至能完整的背下來:“說到不完整……你提到的perfection(完美),其實perfection(完美)根本不存在的,整個人生,世界,宇宙,都談不上perfection。……我們一輩子的追求,有史以來多少世代人的追求,無非是perfection,但永遠是是追求不到的,因為人的理想、幻想,永無止境,……。”由此我想到一個故事。以前有一面破碎的鏡子,碎成了好多片,其中有一片想去找到剩餘的,以重新組成原有的鏡子的面貌。一路上它由於自己有稜有角,滾得很慢,從而領略到了一路的可餐秀色。當它千心萬苦地找到了所有碎片,“破鏡重圓”時,它成為了一個整圓,滾得很快很快,一路上的風景在剎那間掠過。其實我們都在追求完美,而恰恰是我們現在的不完整,把我們帶到了追求完美的境界,促成了其他一方面相對的完整。而真正當有一天,所謂的完美在身上發生時,我們倒有可能失去很多。

我一直以為距離變長了,感情也會變得有點疏遠,且傅雷教子又是以嚴厲而著稱,遠隔大洋兩端的父子感情必不會太好。但讀了此書之後,想法有了極大的改變。傅聰至海外留學,與父親的聯絡自然只能依靠書信,於是父子之情便在一封封家書中表露無疑。他們通過書信一起討論藝術,研究樂曲的內涵,交流對事物的看法,雖然沒有母子通訊時那種噓寒問暖,但他們之間的默契卻是其他無論什麼都無可代替的。

靜靜的合上書籍,傅雷先生對兒子深沉的愛意讓我感動,但我感觸最深的卻是傅雷對藝術甚深的造詣。傅雷對於藝術尤其是樂曲的領會,頗有一番自己的見解。這便使我不禁想到,大凡在文學上有所建樹的人,在藝術領域也有著較高研究。也許便是因為文學和藝術是相同的吧。不同的優秀的文學作品,讓人讀完了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效果;而風格迥異的各類樂曲,也會帶來相似的結果。秀美的散文,帶來的'是有如欣賞了歡快的詠歎調後的愉悅;沉重的小說,帶來的便是如同悲慟的交響曲給人的震撼;詼諧的雜文,帶來的會是歌劇般幽雅的場景和事後無盡的思考。細讀完這本《傅雷家書》,感覺是像戲曲那樣給人以不俗的氛圍和回味的餘地。

我很羨慕傅聰,那麼多的家書全是一個父親的循循善誘,諄諄教導,讀來很親切,既飽含了對兒子的深情,也有著父親獨有的不可抗拒的威嚴。每當我和父親溝通有障礙時,我就會想,要是我也能與父親通上幾封這樣的家書,那該是多好啊,或許一切問題也會迎刃而解了。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8

讀罷《傅雷家書》,要回頭寫讀後感時,我覺得很不容易。因為全書收錄的這些家書,可謂篇篇精彩,字字珠璣,做筆記或任何總結概括都讓人覺得是在褻瀆這部經典之作。我學識淺薄,沒有什麼深刻地見解,所以,在這裡我只是記錄一些一讀該書後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達的重要思想。

相信所有讀過《傅雷家書》的讀者最深的印象就是傅雷先生的細緻入微,無微不至,嚴謹認真……根據自己少的可憐的經驗,我覺得,之所以能夠如此,很大程度因了書信這種表達、交流或寫作方式。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廣泛、自然舒暢的作品誕生。他不僅談藝術學習,還談生活、戀愛,談做人,談修養,甚至於兒子寫錯字,父親也會“鄭重其事”地指出並耐心分析、糾正。也正是這種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論文,譯作),使得我們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著名文藝評論家、文學翻譯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學問的細緻、嚴謹、認真的態度和作風。

有人說《傅雷家書》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或者經典的“教子篇”,但我並不認為它僅僅是“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或者“教子篇”,對於像我這樣並非藝術學徒(狹義)的讀者,這些家書仍不失其偉大。那麼,我想首先而最具這種意義的應當是這種態度和作風。但絕不僅限於此,傅雷先生由於自己的學識、思想而能將任何大事小事闡發出深刻但絕不艱澀的道理,從而給人以啟發。

我認為這本書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關於做人、修養以及學問的關係實為一體的思想。書中處處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時時給人深刻的開導。其中貫穿始終,在我看來,這就是重視和強調“一般修養”的重要。在其他信中,這種思想都有出現,比如關於去博物館、去森林等建議,便是希望通過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養,而不是一味練琴、搞音樂。對我的啟發則是,讀書只是修養途徑之一,另外還應有其他。即使讀書,也不應僅限某某學科。一般修養的建立和提高即要求文學藝術,科學、哲學、社會學、經濟學,歷史諸領域都需閱讀。因為,人生或生活絕不像大學學科分類那麼規範齊整。各領域都只是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的.一個側面,要理解我們生活的世界以及我們自己,廣泛閱讀是有好處的。其實我早就受了毛澤東的影響而這麼要求自己了。

除此之外,其他比如,關於感情(激情)和理智的關係,應當以理智控制感情;常以星際或宇宙的視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侷限性等等,皆為真知灼見,無不閃耀著理性的靈光!

所謂“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讀後感只能記錄我的一部分收穫,更多的則寫不出來,而是要融入身體。以上便是我讀《傅雷家書》後的一些感想。但讀書筆記、讀後感之類就是手段而已,理解並踐行其中的道理才是最後目的。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9

這個假期在家裡看了《傅雷家書》一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反思,起初的時候只是草草的翻閱,但是到後來又忍不住回頭重新看,看完後我聯想到自己這十多年來與兒子的生活和對他的教育,有許多說不出的感受,我也鼓勵兒子有時間好好讀讀這本書。正如大家對此書的評價一樣,它是一本優秀的思想修養讀物,是當代素質教育的經典範本,更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名篇。在做父母教育孩子方面,傅雷夫婦是完美的,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在以後的生活方面,我相信自己相比以前也會有很大的改善。

這本書其實就是傅雷給兒子的書信,從書信中可以很清楚的感受到深深的父愛。他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既是嚴師又是慈父更是益友。他要求兒子全身心的投入研究學習,克服煩惱;他在兒子事業和感情受挫時,鼓勵和安慰他,以一位慈父的愛去教育兒子;在平時,他和孩子是一種益友關係,他說:“我高興的是我有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長的。”從這裡面,我學到了教育孩子,首先,便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式,讓他們明白自己是一個聽話的孩子,這樣他們容易在心理上接受教育和指導。其次,要適當放手,管教適度。管教若太嚴,與他們性格不對勁,就會適得其反。要給他一定自由,一定的活動時間和空間。再次,要耐心教導。我們可以通過講道理,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一些錯誤,克服自己的毛病,逐步走向成長之路。同時也要鼓勵孩子湧躍參加各種文娛體育和社會交往活動,促進孩子身心健康,提高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現在這個年齡的孩子,正處在青春叛逆階段,有時候作為父母的每天忙於工作,對他們沒有充分的瞭解,不知道他們的想法,也不支援他們的做法,卻又不能順利的說服他們,這個時候,很多家庭往往就是使用暴力,俗話說“不打不成氣候”,可這樣下去就只會助長孩子的叛逆和怨恨,沒有什麼實質性的作用。家庭是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庭的教育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父親是威嚴的代表,他們永遠是正確的,在意見不合時他們能置之不理已是極限,書中提到,有一次傅雷和傅聰爭吵過後,傅雷作為父親卻主動的道歉,放下父親的尊嚴對自己的孩子低頭,甚至於懺悔。我想,這樣的情況出現在每一位孩子面前,他們都或多或少的能讀懂那父母親背後深沉的愛。這樣的教育效果與粗魯的打罵產生的影響完全不同吧。

另外,以後我會經常找適當的時間跟孩子多溝通,互相瞭解,換位思考,多給孩子一些關愛。傅雷是千萬父親中一個傑出的代表,其實全天下得父母,哪個不是和傅雷夫婦一樣,都想為孩子的前途著想,為孩子的幸福奔波,為了孩子費盡心血,親情都是偉大的。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0

滄桑一世,他陪我看盡萬家燈火,數盡萬家燈盞,我執筆卻沉默……

——題記

我客觀面對世界予我的一切不公,唯獨父親,我從來面對的很少。我以為我這一生能接觸他的不多,但自讀了《傅雷家書》後,便開始注意他對我的一切。時光把一切返還,徘徊於時間的長廊,逐一尋找地上不慎落下的塵埃,抬頭,卻發現盡頭之處早已是濃墨重彩。

我的父親似乎與傅雷一點兒都不像,他沒有高文憑,也做不得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在歷史的長河中,更是一個籍籍無名之輩。面對子女,他說的話很少,“我不會去管你"是他最經常說的。我特別奇怪他撒謊的時候,怎麼也不臉紅!

我幼時上過兩次國小,其中的變故,在後來母親的敘述中我才得知,是父親的一番手筆。記得第一次上的國小學生魚龍混雜,老師操著一口不流利的普通話,且教管嚴厲,孩子們聽不懂就打手板。我不知道曾經的那雙小手紅腫了多少次,母親只能心疼地輕撫,一次碰著父親回家,看見一愣,卻也是緘默。

不過一週,我便來到了市裡的國小,現在想想,緘默的背後,父親當時究竟求了多少人情。"書是萬萬不可少的,砸鍋賣鐵也要給你們買書!"這是父親在我很小時說的另一句話。因而,我在國小就讀了好多書,於是便有了不少參加比賽的機會。

可是,比賽從來都是母親陪伴的。我多麼希望有一天父親也能到場同我一起見證我綻放光芒的時刻,但他一次次的推脫都使我難過。直到五年級那次領獎,我驕傲地站在舞臺中央環視四周觀眾謝禮時,突然在角落看到了父親。他帶著帽子,蜷縮著身子在角落,似乎生怕別人看到他,我從來沒見過他這樣。我們很快對視上,那一瞬間,他的眼中射出的是又悲又喜的光。雖然他力避我的視線,張惶得要破窗飛去,但那雙眸子卻又包含了幹言萬語,錚錚鐵漢的萬幹柔情似乎都融於其中,溫柔地,卻又深沉地鍍在我的心上。

我何必拿父親同傅雷比較呢。你也不必拿自己的父親同傅雷比,他們唯一的相似之處是那一份對子女的痛愛。確實,他生就平凡,但他因為有了你,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早出晚歸,辛苦奔忙,竭盡所能只為給你更好的成長條件。希望你不受家庭的牽連而低人一等,想要你前程似錦一帆風順,希望你去追趕山邊的'風,去咀嚼林中的花,去把雲朵收集起來晒太陽。而他呢?則是默默守在你成長的路上,等你回頭,發現他就在你出發的地方一路走一路標記,只等你返還,與你把酒借月,徹夜長談。

我的父親不是傅雷,但我愛他。或許大多數父親不善言辭,但永遠不要懷疑他對你的愛。"我的父親不是傅雷"也是一種和解,是坦誠的雙臂擁入的一個懷抱。願天下子女都能把標在父母身上的無所不能的標籤撕去,從吶喊"我的父親不是傅雷"到"我的父親是他自己!”的接納。在和解的過程中,我們面對一切而作出的選擇,都會變得堅強而有力量。最後停下步伐,回頭看看我們的父親,真情地說一聲:“爸爸,我愛您!”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1

作為國中必讀篇目,《傅雷家書》中傅雷及其夫人寫給孩子傅聰和傅敏家信中的諄諄教誨深深地印在腦海中,也深深地影響了我個人在一些事情上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傅雷先生的家信讀起來就像應對面同他對話一般,親切又溫和,似乎就如同讀者的父親,正在用語言對我進行諄諄教誨,字裡行間都能夠看出傅雷先生對兒子的愛。

這些家書中飽含了傅雷先生對於兒子的愛和期盼,主要表此刻五個方面。有對兒子的愛子情深,有對兒子的鼓勵,有囑咐,有母親的關心,更有濃濃的愛子心切。“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但是沒一天不想著你,每一天清早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麼,彷彿克里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裡,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我和你媽媽老是想著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這段話看完就讓人潸然淚下,家長對於孩子的愛和期盼,離開的不捨和想念都濃縮在這段溫柔又坦白的話裡面。親切的言語讓人讀後感受頗深,受到父母深切的愛也能感受到父母對於孩子的期望,既為他們高興,又為此悲哀難過。骨肉之情難以割捨,讀完這溫暖的語言和家長的心聲,我想作為孩子的我們都就應體會,理解父母的苦心,讓父母看到他們想看的一幕,認真快樂地成長,報答父母含辛茹苦的養育之恩。

“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學問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當然那是要靠你堅強的信心,剋制一切的煩惱,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非克服不可。對於你的感情問題,我向來不參加任何意見,覺得你各方面都在進步,你是聰明人,自會覺悟的。我既是你媽媽,我們是體戚相關的骨肉,不得不要嘮叨幾句,加以規勸。”在母親心思細膩的言語中,我們不僅僅感受到深深的母愛和引導,更明白如何處理自己的感情與事業的問題,讓兒子明白重點是哪裡,我們就應明白自己就應做的事情的重點,走好我們要走的道路,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也不辜負自己的人。在後面的章節傅雷也說過“人一輩子都在高潮和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從中我個人受到了很多啟發,人生就是浮浮沉沉不斷向前的過程,我們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來應對艱難和平順,這需要我們擁有很高的修養,我們通過讀書寫字,培養興趣,努力實踐獲得修養,努力向想要的生活邁進,成為更好的人。

“這天會下雨,上學別忘記帶傘。”這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紙條,卻是媽媽給予的愛,感覺到父母的愛將自己包圍,一件件小事拉近父母與自己的感情,更懂得互相理解與關愛。這些小紙條有的語句不通,但作為子女都能會心看懂。“不要氣餒,爸爸相信你。”貼在臥室門外的字條看著隨意,卻也能讓我在每次還會去想起都被感動。必須要成為更好的人阿!這些個性的“家書”也正激勵著我成為這樣的人,不負他人,不負自己。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2

在短短的一週時間裡,《傅雷家書》真可謂是給我帶來了極大的感觸。

略略一翻,其格式相比於假期內所推薦的書,諸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三國演義》等都是大相徑庭,全書均父母和傅聰之間的書信展開,從傅聰出國留學之中的點點滴滴再到結婚生子,遊子在外的改變也是顯而易見,且不提傅雷的支援與信任,傅聰的努力,每天練習八小時的學習狀態,再加以他對音樂的天賦,“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和百分之一的天賦”鑄就輝煌。

傅雷是赫赫有名的鋼琴家,“別人家的孩子”,因而他的父親傅雷也是稱得上“別人家的父親”。他父親對他的影響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說沒有傅雷,就沒有傅聰驚人的成就。出國留學在他人印象中往往是與不好學習的人同流合汙,國外只不過是一個避身之所罷了。但傅雷就不一樣,他的刻苦耐勞在心中展現的淋漓盡致,他的信讀來是滿身的驕傲,他的同行,師長甚至評價他為比本國所有人更懂肖邦的中國人。臺上三分鐘,臺下便是十年的功夫。傅雷父子兩人在信中不斷溝通,完善自我,傅雷多次提到:你要把我當作你的.知心朋友。朋友之間的信任遠比父子的矛盾紛紛要好得多。傅雷寄給傅聰的信中絕非是連連不斷的批評與指責,幾乎每一封信都是先給予由衷的肯定,而後再提出自己的建議和疑惑,這才是真正的朋友關係。相比於傳統式的教育風格,傅雷先生的行為成功的做到了中西結合,言傳身教而非一味的灌輸知識,這便是他教育的高明之處。人們常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但直線前進成功的可能性遠遠高於曲折盤旋的重重障礙,這點也是毋庸置疑的事實。最令我感慨的還是傅雷的言聽計從,他非完全的順從,也不是“左耳進右耳出”的完全不聽,他評不能表現完全的自我,所以傅聰是在自己的主見之中改進、加強,這樣的學習方法配上三更燈火的努力,自然是順水行舟。學習之餘的生活,作為一個天才般的人物,不僅僅只是以藝術為生命,更是把真理、正義、人格等等看作是高於一切,以自己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拳拳愛國情不忘初心,聽從父親“會生活”的建議,將生活變得有條有理。隨便一提,傅雷算是愛情事業兩豐收,他的妻子彌拉,一個外表動人,溫柔體貼的美人生下了兩人的結晶,他們的孩子凌霄。

看完了《傅雷家書》,也許你會質疑自己的父母的教育,但教育的根本萬不可輕言忘卻,自律,自省才是我們學習最美的姿態,無論你現在是否身處彌境,用傅雷的一句話“你一朝醒悟,回頭是岸,糾正起來是極快的,只是別矯枉過正,往另一極端搖擺過去就好了。”

願你,有所啟發,做一個傅雷式的天才。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3

人生一世,總是在追尋。尋山間鳥語,見花落花開;尋琴音樂語,感撩撥心絃;尋卷中乾坤,嘆如夢人生。是的,每個人在世上都在苦苦追尋著,可又有多少人回眸看看背後一直支援你追尋的那個人?傅雷,就是這麼一個在他孩子追尋旅途中給予極大幫助的人。《傅雷家書》是傅雷與兒子之間的書信,是傅雷思想的折射。全書無處不體現濃濃的父愛,但在關愛的同時,傅雷不忘給孩子進行音樂、美術、哲學 ……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的教育。

“把自己的思想寫下來(不管在信中或是用別的方式),比著光在腦中空想是大不同的。寫下來需要正確精密的思想,所以寫在紙上的自我檢討,格外深刻,對自己也印象深刻。”這是傅雷寫給他兒子信中的一句話。傅雷每個月都會給孩子寫信,教導他做人做事,給予他關愛,無不體現他的愛子之心。他的每一封家書都以他嚴謹,細心的態度對待,決不允許其中有一個錯別字,這是他多年來養成的習慣,也是以此來教育遠方的孩子。我們再回首看看這個網路世代,人們彷彿已經和書寫漸行漸遠。雖說網路將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縮短”,傳達千言萬語,一個電話便可完成,但這能給人留下多少印象呢?距離雖短了,但隔膜卻多了。

《傅雷家書》既體現了“嚴父慈母”式的中國傳統教育,但同時也包含了西方先進的教育理念。急功近利一直都影響著中國教育,讓為人父母者急於求成。孩子犯了錯,成績退步了,為人父母者誰不著急呢?有的父母可能開展溫柔式教育,但更多可能就是:來,數落一頓再說,嚴重的直接“家法伺候”。教育不是打罵。“一個又一個的筋斗栽過去,只要爬得起來,一定會逐漸攀上高峰,超脫在小我之上。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這是傅雷在兒子遭遇挫折時所寫的一番。的確,當我們跌倒時,需要的不是冷眼相對,我們需要的是自己勇敢地爬起來,他人的鼓舞只是很少的'力量,最終還是取決於自己。畢竟祖國的花朵盛開也需陽光,露水和時間。還沒到花開之時,還是多一分耐心,多一分等待。

傅雷自孩子1954年獨自開始自己的人生旅途,就一直堅持給孩子寫信,直至1966逝世。可能現代很少會有這種事例發生,但父母對孩子的“嘮叨”卻無處不在。“天氣冷了,穿多件衣服。”“外面下雨,出門帶傘。”可能每逢我們看到這些話或者小紙條時,我們總覺得父母太囉嗦了,總把我們當作三歲小孩。的確,我們在父母心中永遠都是不會長大的孩子,時刻需要保護,關愛。當我們平靜看待這些“嘮叨”話時,就能感覺感覺到父母的愛將自己包圍,一件件小事拉近父母與自己的感情,更懂得互相理解與關愛。

拳拳愛子心,溫暖你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