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精選)《三字經》讀後感15篇

讀後感1.39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字經》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三字經》讀後感15篇

《三字經》讀後感1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三字經》是中華典故,主要是偏重於歷史知識、自然知識、生活常識的.傳授。三字一句,文字淺明,句子短小易懂,每兩句押韻,容易念也容易背,可以鞏固記憶。

我認為《三字經》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說“教”和“學”的重要性;第二部分講封建倫常的一些話;第三部分介紹時目、四時、五行、六穀、六畜;第四部分介紹歷史;第五部分則說了一大串歷史上勤學發奮的人物故事。

我認為《三字經》是一本非常好的書,讀了《三字經》後,我由“玉不琢,不成器”得知人不經磨練不會成功;由“人不學,不如物”得知一個人不學習,沒有知識就連一個物品都比不上;由“古聖賢,尚勤學”得知即使是古代聖人孔子也勤學好問,何況我們呢?由“幼不學,老何為”得知如果青少年不學習,到老就不會有什麼出息。

總之,《三字經》是一本好書,讓我受益匪淺。

《三字經》讀後感2

今天,我捧起《三字經》這本書閱讀,看見裡面寫的是,《三字經》是一部流傳甚廣、家喻戶曉的`啟蒙讀物,它教育我們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禮貌待人,勤奮學習,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專心地讀了這本書。

我特別喜歡讀“孟母擇鄰”的故事。“昔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子幼年因家住在墓地附近,孟母就把家遷到鬧市,孟子便整天模仿商人吆喝著做買賣,孟母又把家遷到學堂旁,孟子終於學到了禮儀。雖然每次讀得都是幾句話,但是,它們的每一句意思都會給我們帶來深刻的道理。

《三字經》讀後感3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人人都讀書,如果方法不對,就會讀不懂,越讀越糊塗。要有方式方法的讀書,才能理解快書中的意思,從中有所收穫。歐陽修發明了“計字日誦”讀書法。每天定量計字,積少成多,學到了大量的知識。

在我的學習中,就有一些好的方法,讓我事半功倍。比如呂老師教我們在寫作文之前,先做思維導圖,捋清思路再寫作文就很容易了。首先要確定寫作的主題,之後要圍繞這個主題分成幾個部分,再對這幾個部分詳細的描寫。對一個部分詳細描寫時,還要做幾級細分,用什麼樣的詞語,用什麼樣的修辭方法,更能把這部分寫的'生動形象。就這樣,從寫作主題分支到詞語,一級一級,構成了一個框架,注入血液,填上面板,一篇生動形象的作文展現在我們眼前。

這種學習方法讓我的思路更加清晰,使我能更快更好的寫出文章,提高了我的習作水平。作者:吳朋霖

《三字經》讀後感4

在今年的讀書節裡,我讀了《三字經》這本書,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一開始我是喜歡這句話的字形結構美,後來我又讀了讀這句話,不理解意思,想更加深入的瞭解,我便找來有關書籍深入瞭解它的意思。原來蔡文姬和謝道韞是我國古代的`十大才女,蔡文姬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學家,精於天文和數理,既博學能文,又善詩賦。謝道韞是東晉女詩人,才學過人,甚是聰慧,且勇敢果斷,品味高雅。

我想她們有這麼高的成就,能成為古代的十大才女,一定是離不開她們的刻苦學習、鑽研。我也要向她們學習,學習這種刻苦、鑽研的精神,在以後的學習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三字經》讀後感5

香九齡,能溫席。

孝於親,收當執。

融四歲,能讓梨。

弟於長,宜先知。

這是《三字經》裡的句子,讀過以後,給我的啟發很大,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讓我懂得了怎樣尊敬長輩,孝順父母。記得有一次,媽媽叫我去整理書桌,我心裡悶悶不樂,生氣地和她頂嘴:“我才九歲,還那麼小,就讓我做家務。”現在想起來,後悔極了!我應該學會關心、體貼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對父母盡孝心,減輕他們的負擔。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使我懂得了尊敬兄長,關心弟妹是最基本的做人道理。“六一”兒童節時,老師發給了我們許多糖果祝賀我們的節日,我卻把糖果全都吃掉了,什麼也沒留給弟弟。我自私了,連自己的父母和弟弟都不能尊敬和照顧更不可能尊敬其他人了。

我們作為一名國小生,是祖國的未來,從小就要學會做人的道理,尊敬長輩,孝順父母,關心體貼身邊的每一個人。

《三字經》讀後感6

《三字經〉把許多故事和知識編成三個字的形式,教給我們許多道理,有關於學習的。還有關於做做人的',做事的。這些故事講了好多的道理,對我們很有幫助。比如“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這段話是說黃香九歲時就懂鎝孝順父坶,在冬天嚴寒時把被窩睡熱後再請父母睡;在夏日炎炎時,為父母扇涼驅蚊。

孔融四歲時,他等哥哥們都挑走了大個梨,自己只拿了一個最小的梨。我覺得應該向黃香學習,多為父母做家務活,好好學習,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小孩子還應該尊敬姐姐哥哥,要友愛慊讓。

這本書有很多故事,讓我讀了十分受啟發,對我幫助很大。

《三字經》讀後感7

這個寒假,我讀了《三字經》,是文言文的,比較難懂,媽媽也和我一起,我們每天都學習了幾句,要弄懂意思還真不容易。

《三字經》內容很豐富,有告訴我們要孝敬長輩,友愛兄弟的',有告訴我們天文地理知識的,有告訴我們歷史的,還有告訴我們古人學習的故事的,讀了以後覺得非常有意義,不但教了我們做人的道理,還教了我們很多知識。

《三字經》雖然每句話只有三個字,很簡潔,但是表達的意思又多又清楚。古人寫文章還蠻厲害的。

《三字經》讀後感8

我願做一隻小鳥在書的天空飛翔,我願做一條可愛的小魚在書的海洋裡遨遊,我願做一隻小小的書從在書的世界讀全世界的書。這個月我讀了國學啟蒙的`精典《三字經》。

這本書的外皮是黃色的有一個男生和一個女生,那個男生在讀一本書小女生在旁邊看著小男生讀書在書中有三字經,又有一點故事。

在這本書中有我最喜歡的一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句話是《和氏璧》這個故事裡講的:“何氏在上山撿到一塊玉石,他獻給了當時的國王楚力王,歷王沒發現這是一塊玉,砍斷了他一條左腳。他又獻給了武王,武王也沒發現這是一塊玉,砍下了他右腳。後來文王發現這是一塊好玉,人們為了紀念他發現這個玉,玉就叫《和氏璧》。《和氏璧》雖然名貴,可不被打磨只是一塊石頭。這個故事主要講玉石不被打磨就不能成為一塊精品好玉。

我讀了這本書不僅會背三字經,還學會做人的一些道理,大家快來讀一讀這本書吧!

《三字經》讀後感9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如果不去接受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受到變遷,而學習的根本辦法,就是專一”。這是錢文忠教授對這句話的理解,我對這句話,情有獨鍾,因為人性格的養成是要受到後天教育的`影響,對於18歲以下未成年人,他們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上網、打遊戲、逃學、說髒話,這些現象在中學生中已經是很普遍了,而教育就是挖掘他們本性的善良,讓他們有一個健康向上的人生態度,這才是社會發展的要求。

《三字經》讀後感10

小時候,爸爸媽媽為我買了一冊《三字經》。那時候,我喜歡看漫畫書,這樣的書我一拿到手就頭疼。在爸爸媽媽面前,我迫不得已的開啟書。還挺有趣的:三字一句,兩字一韻,使人讀起來朗朗上口。

愛看《三字經》,只不過覺得很有趣,但爸爸一次次抱著我念《三字經》,老闆著個臉,表情很冷酷。其實,爸爸的真目的並不是一味的讓我讀。果不出所料,當我念的《三字經》出口成章時,爸爸便開始給我講解每一句的含義“人之初,性本善”:人的'生命剛開始時,天性原來是善良的,性感脾氣也很接近。在這些經中原來也有有趣的人物和各種生動的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涵。當我真對《三字經》產生濃厚興趣時,爸爸又用實驗和實踐讓我知道它的含義,一步一步地深入瞭解。

好書不厭百回讀。我開始背《三字經》了,一邊背一邊想它的含義,這樣既牢記了《三字經》的詞句,又能知道在生活中對我成長的意義。《三字經》已經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腦海裡,永遠不忘。

《三字經》讀後感11

《三字經》是關於歷史、天文、地理、倫理、教育和道德多方面知識、道理的一本三字一句、琅琅上口的教育類的'優品好書。

《三字經》中每句經典背後,都有一個講給孩子的故事,或凝練、或哀傷、或生動、或有趣的經典千字書。

《三字經》中有一些教育人們要好好學習的話語。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說的是玉不經過雕琢就不能成為精美的玉器,人如果不學習也不會懂得禮儀。做子女的應該從小知道親近老師和朋友,從他們那裡學習禮儀知識。它教育人們應該小時候就知道親近老師和朋友,從他們那裡學習禮儀知識。

看完了《三字經》,我開始了對知識海洋的攻打。

《三字經》讀後感12

今天,我讀完了《三字經》這本書,書中有很多吸引我的故事。如:岳母刺字重報國,岳飛的母親從小就在岳飛的背上刺下精忠報國四個字,告訴岳飛什麼事都要把國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師文拜師,師文想拜師襄為師,可師襄待人嚴厲,從不輕易收徒弟。於是,師文就說:請老師收下我這個學生吧,我絕不半途而廢。師襄終於被他的`誠意打動了,收下了這個徒弟。

在這些故事中,我最愛看的就是鐵杵磨針這個故事了。書中說詩聖李白,小時候很貪玩,不怎麼喜歡讀書,很愛玩。有一天,他看見一個老太婆在石頭邊磨什麼東西,便走過去問:老婆婆,您磨鐵棒幹什麼啊?老婆婆說:我要把它磨成繡花針。李白說:它這麼粗,怎麼會成為繡花針呢?老婆婆說:只要我下定決心,天天磨,還怕磨不成針嗎?李白得到了啟示,刻苦學習,終於成為了一名偉大的詩人。

《三字經》讀後感13

三字經這本書內容豐富,讓我學到很多的知識,這本書裡有原文欣賞、精彩解說、故事連結。我們先解識一下吧,如第一句說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意思就是說:每個人生下來,本性都是善良的。小時候,這種天性人人都相近,差別不多。但是長大後,每個人受環境和教育的'不同影響,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之分。於是原來都是善良的本性,因此而相差得越來越遠,形成了有善有惡的分別。就如孟母三遷的道理是一樣的。孟子家第一次在墓地附近,孟子就學下葬祭祀人的樣子,孟母看見了就把家搬到了市場旁,可孟子又學小商販的叫賣聲,孟母只好又把家搬到學校旁,孟子這才開始認真學習了。

每一本書都是一位孜孜不倦的老師讓我更加聰明起來。

《三字經》讀後感14

在我升入三年級的時候,就已經讀過許多三字經,其中最難忘的是“孟母三遷”的那一段。

內容是這樣的: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她告訴我們的是,戰國時,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孟子能有個好的學習環境。第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來教子。

在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關於這樣的事情。比如,每天下午媽媽陪我練字,爸爸幫我檢查作業。為了我能有個好的學習氛圍,他們每天都不看電視,陪我學習,也從不像有些父母那樣,不顧影響孩子學習,去嘩啦嘩啦玩麻將……

媽媽說:“我也要學習孟子的母親,好好教你知識。”而我,也要向孟子學習,勤奮努力,不斷進步,長大做一個有用的人才。

《三字經》讀後感15

在生活中,每一個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無可否認,《三字經》的確是一個人人生道路上的良師益友。不論是在道德品質、文化修養上都會受益匪淺。雖然,在這本書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這些不足之處,不正是要我們這些具有開放性思想的中國人去改變、探索嗎? 每看一篇,我都會陶醉在經文的韻律和生動的故事中。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

時光流逝,有些東西會被遺忘,但有些東西卻被傳承下來,《三字經》在歷史的長河中,被保留了下來。她是中國古代文明中的精華,也為中國古代文明也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三字經》這壇是窖藏千年的'美酒,愈久彌香,在新時代的今天,教化人心,必將永遠地散發出醉人的芳香。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一本好書就是一個良師益友”,讓我們靜下心來,捧起書,在淡淡的的墨香中與哲人會面,與良友交談,增識長慧,開悟人生。朋友,讓我們一起來愛書,讀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