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讀《活著》有感

讀後感2.48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活著》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活著》有感

讀《活著》有感1

一部闃然文壇悲劇小說的發軔之作!

沒有綺麗的辭藻,卻又沒有晦澀;沒有濃墨重彩的描繪,卻又斐然成章;沒有結合詭異的劇情,卻又跌宕有致。

傾情之作,獲得了一個文字兩滴淚的內心振憾。纖悉的筆觸,鑄就了生命的悲歌和人生的另一中人生境界國小,人是為了活著自身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萬事萬物而活著。

榮華富貴,一個被上蒼肆無忌憚玩弄的人。羸弱的身體,卻有一顆鋼鑄的'內心。一雙手親身安葬了自身三代六口人,沒有墓碣。卻寫滿了纏綿悱惻。在殘酷的現實眼前,他沒有逡巡不前。滴滴打車血淚抵擋不住他歧望遠處的眼光,是那一樣的堅苦卓絕,異常的剛毅堅強

世事滄桑。讓眼淚去澆灌期待。

生命的餘晷裡,荏苒的歲月中,以笑的方法哭,在身亡的隨著下活著。

環顧正前方,文字血淚氤氳的人生之途旖旎一片!

讀《活著》有感2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餘華的《活著》是一部充滿血淚的小說。每當我掩卷之餘,都會甚感啟發,深感人生之無常,想到魯迅先生說過,人的悲歡是不相通的。

書中主要人物是一個農民,名字很吉利,叫福貴,雖然名曰福貴,但一生所謂的“福貴”從未光臨到他身上。他的一生可謂是“黃蓮樹上掛苦膽,苦上加苦”,死亡的陰雲時刻籠罩在他家的上空,他活著的`意義,彷彿只是在為了給自己最親近的人送行。福貴年輕時是一個百無一用的地主少爺,賭博輸光祖業後就從此一蹶不起,厄運頻頻。先是父親氣急攻心從糞缸上掉下來摔死,母親病死,接著兒子有慶被醫院抽血過多而死,女兒鳳霞產後大出血致死,妻子家珍病死,女婿二喜做工遇難橫死,外孫苦根吃豆子被撐死。

從地主變成貧民,被國民黨抓壯丁,土改,大躍進,,分田到戶,最後看著一個個親人相繼離他而去,到晚年,年邁孤苦的福貴與一頭通人性的老牛相依為命……

每讀一頁,都讓我止不住淚溼雙眼,生命裡難得的溫情總是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但是,面對這傷心而略有些荒唐的死亡,福貴並沒有對生活絕望,而是堅強地活下來了。

從福貴能這樣活下來的經歷中,彷彿通過他的活著告訴人們,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活著,生命才有意義,不論你是以一種怎樣的姿態活著。有時候,苦難也是生命中的一種必然,不能輕易的放棄生命才是實質。書的最後寫了這樣的一段話:“我知道黃昏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的來臨。”

想到《肖申克的救贖》裡的那句話,人活著只有兩件事,忙著生或者忙著死。這本身就是一次對生命意義的哲學追問。結尾那個與富貴同行的老牛暗示一個另高貴的人難以接受的事實:其實人真的只是一種存在,它和萬物一樣並無意義。

“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我之所以取名為雲淡風輕,只是嚮往句中那樣的頓悟及豁達,人生追求的一種境界,它讓我知道了從容的行走在這世間,是一種成熟與智慧的美。

淡然,悠然的活著,它的力量不是用來吶喊,而是忍受。忍受是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與平庸。所以,無論“福貴”是否降臨於我,我一定要好好的活下去。

讀《活著》有感3

他沒有因為親人的離去而結束自己的生命,因為活著是為了讓死去的人安心。其實福貴並不知道什麼是活著,他只知道人活著就是這樣,經歷一下酸甜苦辣,有錢就賭一賭,沒錢就種種田。活著就是這麼簡單。

人活著為了什麼?人活著不為什麼,只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而世上卻有成千上萬的人始終不明白,他們總以為活著只是為了幸福,只為了愛情,只為了養家,只為了金錢,只為了做官,只為了別人。當他們達不到目的時就跑去結束自己的生命。

有些人覺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對自己前途不懷有任何希望,於是他們也選擇了在這個世界上消失。

亦有些人,在碰到丁點兒大的困難時,選擇了後退,後來他們覺得退縮也不是解決方法時,於是他們也與世界說了聲再見,然後揮手而去了。

小時候,我曾想過自殺。自殺,現在一想,咳!一個驚心動魄的詞語

那是國小時,我的數學糟透了,每天都要被數學老師罰留堂。我寫的作文在語文老師的眼裡永遠都是次等貨。那段日子真令我活得心驚膽戰的,每天都期待著可愛的老師們不要當著全班五十多位同學的面對我一個人實行鞭策,但老師們還是這樣做了。我沒了面子,沒了自信心,沒了立足之地,沒了表現自己的機會,沒了一切。世界沒有了任何色彩。但我還有一條生命,活生生的。我想結束她,結束了她我就可以逃開一切。但當我站在家裡陽臺向下望時,當我一步一步爬上長城時,我突然發覺,我並不想死。若我想死,我早就可以跨出陽臺上的'欄杆一躍而下,在長城上可以將扶緊欄杆的兩手鬆開,往後一躺……那是多麼觸目驚心哪!我不想死了。

後來我找回了自信心,找回了面子,有了立足之地,大家對我有了幾分羨慕,自然有了表現自我的機會。我的心情如同擁有了一切一樣興奮。慶幸當初我沒有做愚蠢事兒啊!

是啊,人只要活著,就有希望。人只要活著就是一種勝利。沒有比活著更好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難的事!生不可選,死不該選,惟有硬著頭皮活著!

讀《活著》有感4

“最初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來;最終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走。”記得多年前的深夜我合上《活著》那墨黑的封面,滿口盡是苦澀,眼淚汩汩而出。福貴用他的一生告訴我:平淡是福,活著真好。

《活著》是一本讓人沉重的小說。福貴說: “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我還活著。”家道中落的悲哀,失去雙親的痛楚,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打擊,最後的最後,只剩下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孤苦伶仃的日子裡,回首曾經,追憶故人,他需要多大的勇氣?我很想知道一個人要有怎樣的信念和意志,才能支撐他在絕望的路上繼續走下去,站在命運的對立面,不屈不撓地活著,以平淡素淨的姿態過完平凡的一生。

“以笑的方式哭 ,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這便是福貴的一生了。一次次的死亡,早已讓福貴千瘡百孔的.心麻木了吧?在他平靜地敘說這一次次的死亡時,內心又有多麼大的悲痛,我無從可知。他把所有洶湧的情感都潛進了平淡的敘述中,我不敢想象,若換作是我,我該怎樣活下去,怎樣笑著活下去。

經歷的越多,感悟的就越深。我想,福貴一生的悲慘不是他一個人的,而屬於那個不成熟、大病初癒的時代。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中國,有著太多的躁動與不安,人人自危,為生存而擔憂,福貴便是那個時代不幸的代表,而他卻在那個不成熟、不理性的時代裡好好活著,懷揣著思念,忍受著寂寞,經歷著孤獨,他在真正而真實地活,不帶半點掩飾痛苦的虛假,帶著份別人看不懂的釋然。

“我知道黃昏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的來臨。”《活著》就像一支古老的歌,輕輕地敘說著一朵素淨的花開在絕望路上該怎麼生存。

不記得是第幾次翻開又合上《活著》烏黑又厚重的封皮了,抬頭看天,窗外藍天白雲,陽光不噪,微風正好,淚水沾了滿面,不知是為哪般?

讀《活著》有感5

《活看》是我唯一一本一口氣讀完的作品,看了開頭後,就總忍不住想知道後面怎麼樣了,可主人公富貴總是在有些光明的時候,又跌人Z黑暗。從良田百畝到租五百田,從耀武揚威到低聲下氣,從一·大家人到孤身一人,這種種的痛苦按壓而至,用禍不單行此時都顯得有些蒼白,有些無力。就像富貴他爹說的“先養雞,雞大廠變鵝,鵝大了變成羊,羊大了又變成牛。到我手裡,徐家牛變成羊,羊又變成鵝,傳到你這裡,鵝又變成了雞,現在是雞都沒有了。,’ 或許你覺得這是一個悲劇,那我再給你講一段,福貴被俘,解放軍說可以讓他回家,“我就站起來,—‘直走到那位長宮面前,撲通跪下後就哇哇哭起來,我原本想說我要回家,可話到嘴邊又變了,我一遍溫叫著:‘連長,連長,連長‘別的什麼話也說不出來,那位長官把我扶起來,問我要說什麼。我還是叫他連長,還是哭。旁邊一個解放軍對我說:‘他是團長。”。 是不是又有些搞笑,但這絕不是喜劇,因為富貴所有的親人都死了,到晚年的時候只有一隻老黃牛陪伴著他,我想這樣的結局讓誰都不會有一絲喜悅。那這到底是篇怎樣的小說呢,聽我細細道來。

文中的故事是作者通過富貴這樣一個沒有多少文化的老人的回憶講述出來的,他經歷了許多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平靜地對待這個世界,沒喊天喊地的抱怨。小說的語言很淺顯,易懂。看起來很平淡,就像一個真實的故事,真實到沒做任何文學的渲染一樣。正如作者在前言裡寫的“作家的使命不是發洩,不是控訴或者揭露,他應該向人們展示高尚。這裡所說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與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而作者所做的也只是敘述,用一種近乎冰冷的筆調娓媚敘說著一個並不正常的故事。 《活著》是高尚的作品,它向我們表達著這樣一個道理:人活著本身除了活著以外,並無任何意義。如果一定要賦予意義的話,那麼唯一可以算作意義的恐怕只有活著本身了。看完這部高尚的作品讓我覺得有些悶。就像空氣中的氧氣不夠,呼吸有些吃力一樣。它似乎在抱怨些什麼,但沒有發洩‘似乎在批判些什麼,但又沒有控訴,似乎在訴說些什麼,但又沒揭露。好像除了敘述一個故事外,作者什麼都沒做,這也許就是當下一些作家所謂的“軍區寫作”吧。其實作者在言語之間已經暗暗向我們表露,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我也很想像作者一樣寫一篇高尚的文章。可這又是一篇必須談感想、談看法的文章,任何東西一讓人改感想、談看法的話,那它就不再單純。世人總喜歡以自己的眼光去判斷黑白,也許又正是這黑白矇蔽了世人。如文中的龍二,他在富貴敗家的時候贏光了富貴所有的財產,他此時的身份就有些模糊,到底是懲罰富貴敗家的執法者?還只是出老幹的賭徒?其實世上本無黑白,談看法的人多了,便有了黑白。 寫到這裡,我把筆頓了頓,回想看書時的憤怒、憂愁、鬱悶,以及無可奈何,一直到情緒千萬,千言萬語。可現在仔細想後才覺得作者的用心良苦,他不發洩、不控訴、不揭露,讓我們讀完後心靜如水,大法回味。就像一道泉水,喝時甘甜可口,喝完後發現什麼味道都沒有,也許恰恰正是這種無法回味,才能讓人銘記於心。

讀《活著》有感6

《活著》是著名作家餘華先生描寫底層百姓的一本書,整本書讀下來沒有什麼跌宕起伏的情節,有的只是平靜。但在這平靜的故事背後,卻呈現了舊中國像主人公福貴這樣的普通人為了活著而活著的悲慘畫面。

老農民遇見了遊客,回憶起了自己的一生。最開始福貴是一個大戶人家的闊少爺,整日嗜賭如命,賭輸完了家產,氣死了父親,屬於典型的紈絝子弟。賭博讓他從闊家少爺一夜變成了一貧如洗的普通人。和大多數人一樣,他淪為上有老母要養,下有子女要教的境地,身份的快速轉變,沒有留給他準備的時間。倒黴不幸的`事情接二連三發生在他身上:出去給母親買藥被抓了壯丁,好不容易從死人堆裡活著回來本以為可以重新開始生活,但活著似乎就是要遭受苦難,女兒和妻子相繼得病,兒子被人害死。女兒鳳霞嫁給了喜根,本以為可以安心的活著了,但是生活永遠是那麼的不幸,女兒難產離世,接著喜根意外離世,自己的外孫也吃炒豆子噎死……到頭來,只有福貴和一頭老黃牛還活著。

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很平淡,主人公福貴在不幸中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但他依舊活著,現在看來,這樣的人生活著又有什麼意義呢?作者告訴了我們答案: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其實福貴的故事不就是舊中國無數底層農民的縮影嗎,祖祖輩輩的小農經濟讓農民已經適應了日落而息的生活規律,活著就是為了活著,沒有理想,沒有眼界,思想只侷限於三餐五穀。這樣的生活已經持續了幾千年,人們也從潛意識裡默認了這樣一種生活狀態,在沒有戰爭沒有外敵入侵的時候,這樣的生活,何嘗不是一種平靜與安詳的狀態!

但戰爭的來臨徹底打破了這種格局,也最先衝擊的是底層的農民,它破壞了幾千年的小農經濟而使得無數的農民破產,流離失所,就像福貴一樣家道中落。1840年以來,當外國人用工業革命的果實撞開了中國的大門,苦難就隨之開始,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辛亥革命、日寇侵略……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戰爭持續了百年,底層的農民苟且偷生,為了活著而活著,生命顯得毫無意義,整個國家看不到一點生機,連年戰爭耗盡了國人的精力,每日的奔波卻看不到希望,這是整個民族的灰暗。普通人看不到未來,只要能活下去能吃上飯這就是活著的目標。整個國家也看不到曙光與前程,中國該何去何從,沒有精神的依託哪來民族的希望?

故事的最後是福貴帶著老牛繼續孤獨的活著,彷彿看破了塵世萬千,在經歷一系列事情後愈加堅強。這不正是我們這個民族脊樑挺立,傲然屹立的縮影嗎?破而後立,幾千年來我們遇到過無數的坎坷。一次次的苦難才會發現活著本身就是生命的意義,活著才有改變的機會,善於改變並且一次次的嘗試,縱然頭破血流,但一定會在黑暗中闖出一條康莊大道。福貴永遠懷著希望,即使一次次的受傷,但活著不就是希望嗎?

未來的路還很長,未來也充滿了未知,需要我們去探索。我們的活著本身就是最大的意義,努力奮鬥的活著。

讀《活著》有感7

活著,初看標題便陷入深思:活著的意義是什麼?為金錢,為名利,為社會,還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

這一個個問題接踵而來,可待我們翻開這一頁頁的紙張,品讀過這一個個文字,便會知曉人的一生可處處絕望,在絕望中活著,在活著中尋找希望是一件如此困難的事。

主人公福貴,經歷了許多苦難,承受了一次次送別親人之痛,親眼見證每一次希望的產生又轉而破滅的絕望。他是一個生存在絕望中的人,在我所認為的親情至上的觀念中,白髮人送黑髮人是一件多麼可悲的事。

福貴生性好賭,敗光自己所有家產,絕望的人生也從此開始。先是福貴的母親,在去請醫生的途中被抓做壯丁而錯過治療時間,在福貴回來時,她已然離去。

緊接著是福貴的妻子家珍為他生的兒子——有慶。在上學時因與縣長夫人血型相同,輸血過多,最終只給福貴留下一具冰冷的屍體。而女兒鳳霞又在生孩子時大出血,在醫院死去。後來是二喜的離去,福貴眼睜睜的看著他們一個個從自己身邊死去,親手將他們埋在黃土之下。隨著他們的離去,福貴的希望也一起埋於黃土,只剩一頭老黃牛與他餘生相伴。

太陽每天升起就意味著離生命終點又進一步。在眾親離去的世界生存,恐怕是比死去更難受。在一次一次的希望都如流星般隕滅,便知生活之艱苦;在充滿絕望的人間活著,便是不斷尋找希望之徵途,漫漫無期,困難重重。

從餘華的筆下,我們不難體會到福貴這一人物的悲,他用平淡的語言譜寫了福貴不平淡的人生。也許這世間只存在極少數似福貴的人,也絕不會有人願意過這一生。但福貴仍舊不斷寄希望於下一件事或下一個人,在絕望的生命中努力尋找一點光亮,即便前路依舊黑暗。

《活著》是餘華聽了美國民歌《老黑奴》後受到深刻震撼而創作出的作品,福貴的`原型也應是歌中擁有相似命運的老黑奴了。餘生與老黃牛相伴的福貴,即使前方佈滿荊棘,也會手持希望之劍,披荊斬棘,向前方走去,向苦難微笑。有評價說:接踵而至的打擊或許令讀者無從同情,但餘華用至真至誠的筆墨,以獨特的角度將福貴塑造成一個存在的英雄,成就了一部經典作品。

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這是很多人終其一生都無法解答的問題,為活著本身而活著就是作者像我們提供的答案。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講的“生活是屬於每個人的感受,不屬於任何人的看法。”

在充滿絕望的逆境中堅強活著,在堅強的生活中繼續尋找活著的希望,這便是活著。

讀《活著》有感8

一方豐收的棉花田,一棵茂盛的樹,一個慵懶的午後,一個垂暮的老人,一頭疲倦的老牛,和一個苦難的訴說……

合上《活著》的最後一頁,還來不及撫揉我酸澀的眼睛,突然很衝動地想要說些什麼,然而面對這樣一本書,我卻如同面對巨浪滔天的大海,滿心的別樣情懷要訴說,但無法發出足夠大的聲音來與濤聲和應。我把臉貼在粗糙的封皮上,彷彿與福貴粗糙磨難的一生血肉相連,聽他的迷醉,品他的苦淚。惋惜地注視他種下惡因,同情地看著他收穫惡果。

狂躁縱慾的生活,福貴享受著感官的高歌和精神的熱狂,萬貫家財一夜化為烏有,預支了一生所有的幸福和快樂,餘生將是貧窮和苦難,來耕耘他的人生。他那被財富矇住的眼睛,今天由貧窮將其重新開啟;被慾望挫鈍的良心,今天由苦難為其重新打磨。福貴因為財富失去了親人,因為貧窮找回了親人,最終因為苦難失去了所有的親人。以往他隨意丟棄的東西,今天在他將其視為至寶的時候不聲不響地離去。艱難地等來的幸福,卻不久以後以心碎的方式由死亡拉下帷幕,生活就在不停地與福貴周旋,把當初福貴所享受的,全都以苦難再次加倍地奉還。享受讓他的'年輕歲月更加璀璨,因此得來的苦難讓他的暮年愈發苦澀。

書名是《活著》,故事裡的人卻在一個個地死去。主人公叫“福貴”,卻怎麼也說不上“大福大貴”。命運的手不停地把不幸和苦難加在福貴的肩膀上,不停地撥弄他的喜怒哀樂,彷彿在悠悠地彈奏一曲跌宕起伏的樂章。死去的人考驗著活著的人,苦難和福貴成為密不可分的朋友,相互仇恨,相互依賴,一起呼吸,一起滿目瘡痍。福貴依舊堅強地活著,堅毅的活著。

《活著》帶有一種悽紅質樸的美感,如同第一縷光線誕生於最黑暗處,希望總是在最絕望的時候升騰。福貴苦難不幸的一生,總有活下去的理由。每次一個箇舊的理由坍塌,新的理由建立,便昭示著囂囂紅塵,不是活著的藉口,只有“活著”才是活著最冠冕堂皇的理由。當生命中再也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失去的時候,生命就成了惟一的守護,是啊,活著為什麼要詢問理由呢,如餘華所說,“只為活著而活著”。因為這個理由,福貴選擇活著,苦難的大地用泥土為福貴重塑因執迷半生而脆弱的身體,苦難的天空用多情的淚雨為福貴洗去鉛華驕奢。

他變得粗糙而堅硬,堅忍而沉默。過去因為忍耐而痛苦,今天因為痛苦而忍耐。福貴最終悽然一身,只有一頭與他一樣名字的牛和他一起犁著古板、飽受浩劫的大地,但以一種充滿力量的姿態,叫“活著”。這是一種簡單卻能沉默靜對一切的姿態,一種獨立於絕望和希望的姿態,也是一種高貴驕傲的姿態。

讀《活著》有感9

時間真的很殘忍,一次次無情的帶走福貴身邊的人。福貴的'一生很悲慘,年少不務正業輸掉家產。值得慶幸的是他的妻子家珍一直不離不棄。即使福貴被抓壯丁去充軍,家珍也沒有選擇離開福貴,而是選擇擔起這個家。家珍是這本書中我最心疼的一個人。

餘華這本書寫的太過於真實,生活對我們有剝奪卻沒說什麼時候會給予我們一些東西,活著就是活著,不為任何人,只為自己。

最後的最後,福貴身邊的所有人都離開了他,他只剩下一頭老牛陪著他。福貴一次次的失去親人,一次次的承受痛苦,何其可憐!

這本書然我感到沉重,生命真是一個奇怪的東西,那麼容易就會流逝。我不是書中人,卻彷彿感受到了福貴一次次的絕望和痛苦。我想我以後會更加的熱愛生活,努力的活成最好的樣子。活著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任何人和任何事。

讀《活著》有感10

苦難是生命的常態,煩惱與痛苦總相伴我們一生。當你明白這,就沒有必要再自怨自艾 。

但是你可曾想過——自己的兒子被活活抽死,自己的女兒大出血而絕望的死去,女婿被水泥板活活夾死,父親在上廁所的途中死去,母親因為沒有得到藥治而病死,妻子因為生活的重擔而病死,只留下自己一個人孤獨的生活在人世間……沒錯,這就是《活著》主人公福貴悲慘的一生,餘華先生用他那近乎冷酷的文筆,帶我們走進了那個充滿壓抑的生活環境中。

我追隨著那個蒼老的人的背影,走在了那條充滿了苦難的石頭路上,目睹少爺福貴的荒誕、破產和艱難。

餘華先生寫作的高明之處在於,他從來不會讓生命的苦難一下子來臨,他都是先給讀者以光明希望——讓有慶得到長跑第一名,讓鳳霞嫁了人懷了孩子,讓某些時刻有了溫情脈脈,有了簡陋的歡樂。然而就在我們以為噩夢不再縈繞他們時,餘華絲毫沒有猶疑,他鐵青著臉讓自己的角色們迅速以各種方式死去,毫無徵兆,近乎殘忍。

只留下我們錯愕當場。

“我看著那條彎曲著通向城裡的小路,聽不到我兒子赤腳跑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滿了鹽……”

當首先讀到有慶的死時,我真的發現自己已經無法再讀下去——有慶是一個非常乖巧的孩子,即使非常殘酷的社會現實中,他仍然沒有對困境大喊大叫,而是默默地承受著一切;有慶聰明善良,寧肯自己吃苦也要把羊喂好,然而面對現實,他只能眼巴巴地看著他家的羊死掉,也許有慶只能算是中國無數窮苦人家的.一個典型,一出生的命運似乎已得到了定格。

聽說要獻血,第一個跑到了醫院,但沒想到卻被黑心的醫生活生生的吸死在了那裡!那時的福貴跑到醫院,卻發現早晨還活蹦亂跳的兒子卻變成了一具已經動不了的屍體,早晨還是熱的,晚上卻變成了冷的……

一切就像一個巨大的詛咒。女兒,妻子,女婿,外孫,最後福貴只剩下自己。和一頭也叫做福貴的老牛。

餘華塑造的這一家人,對於生活的苦難和挫折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逆來順受:你給我什麼,我便承擔什麼……他們像是一個巨大的懷抱,默默地承受生活給予他們的所有苦難。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餘華說的這一句話,我到現在都未能夠解開其中的謎語。其實,說實話,當我讀完《活著》這一本書之後 我便不再想要翻開它讀第二遍——《活著》帶給讀者的那種令人窒息的生命的痛,讀了都會讓人潸然淚下。

“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所以在那些悲傷的情節之間,福貴仍然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述說苦難的時候,眼睛裡流出了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傷,還是欣慰。

也許真的是——生活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活著,真是一件幸福的事。只有活著,才有機會斟酌悲喜;只有活著,才有資格評點成敗;只有活著,才有心境品味榮辱;只有活著,才有精力參悟生死……

“所以,可得好好活著,可得好好活著……”

讀《活著》有感11

凌晨五點,我輕輕合上書。

現在的我坐在床邊,窗外時不時傳來鳥叫聲,清脆,響亮。撲進來的一陣陣微風清新自然,整個世界充滿生機,好象要洗滌我有些失落的心。是的,我用了一個夜晚的時間去細細品位每一個字,每一份感情,和每一縷酸甜。我讀完了餘華的《活著》,關了燈,鑽進了冰冷的被子,腦子裡靜靜回放著跌宕曲折的情節……

主人公福貴出生於一個封建地主家庭,是遠近聞名的闊少爺,從小就受著優越待遇的他,有著頑劣的個性。“你家少爺長大了準能成個二流子。”別人都這麼對福貴的爹說。

他娶了一位賢妻,生了一男一女,可由於他,賒帳,半年來一百多畝田地和祖輩留下來的家產全輸光了,原本富裕的家庭最終瓦解了。福貴帶著妻和子來到了農村,務農為生。可事與願違,一次福貴外出被抓去當了壯丁,去了戰場,一去就是幾年。他娘在這時候死了,女兒鳳霞高燒過後成了啞巴,兒子有才還不認識自己的爹福貴。

福貴承受住了,當他決心好好做人,讓家人過上好日子時,他的兒子有才給校長夫人獻血,醫生謀求私利不顧有才的身體大量抽血,有才也死了。

經歷了漫長時間的治癒,就在福貴快走出陰影時,平日裡能幹的妻子也患病了,離死期不遠了。一件又一件的壞事接踵而來,毫不猶豫地都砸在了福貴的身上……

他承受著巨大的痛苦,但他沒有倒下,他開始平靜地接受這一切,一個人孤單地老去,到了故事的最後,他開始笑對過去。

這是一個關於一個人一生的故事,從頭至尾,我會隨著情節而波動。翻動著一頁一頁紙張,作為一個路人甲,看著福貴長大,成熟,命運的變化,動盪和苦難的一生,甚至在這中途都沒有停下腳步來對他的命運表示關懷與同情。也許你和我一樣會想:女兒啞了,妻,兒,母死去這一切悲慘都是他的`報應!是的,我一開始也這麼想,在他作惡的同時,總是會有報應伴隨而來,可是,聽著福貴在池塘邊的敘述,他講述生活,也像在做交代,不需要別人的看法,可是對於福貴自己,我相信他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故事已經結束了。

良久之後,我躺在床上,睜開眼,天已經亮了,眼角一線淚悄無聲息地滑落,我被一種心酸的情感衝擊著,它在我內心湧動著。我眼中朦朧了,枕頭溼了一大片,我不再只是責備福貴的年少輕狂,我甚至全盤原諒了福貴並且用心體諒著他,畢竟,他熬過來了。

他年輕氣盛時的過錯又算得了什麼呢?人生在世,誰能無過?況且這一切已經在他身上重演了一次,以至他一無所有。“他也不想這樣對吧?如果他知道結局是這樣,他就不會輕舉妄動了對吧?”我這樣對自己說:我相信這都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

作者餘華說:“我知道福貴的一生窄若手掌,可是我不知道是否也寬大若地?”該發生的會毫不猶豫地發生,由不得我們來妥協,福貴這充滿著血淚的一生也教會了我絕望的不存在,人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我們要做的就是以笑的方式來演繹整個人生。

躺在床上的我,情不自禁地笑了,也釋然了。

讀《活著》有感12

原著帶給我的感覺,和電影很不同。作者的筆觸,正如“鄉下的苦茶”,讀上去似乎平淡,在平淡中卻又有令人震撼的力量。

小說的開頭,從“我”——一個鄉村民謠的收集者的視角,看到了那個活著的老人——福貴。就是這樣一個老人,如今只能與一頭老牛相伴。當“我”問起,一頭牛怎麼還有這麼多名字時,老人臉上的笑容,竟讓螢幕前讀著這段文字的我眼眶發澀。

那都是他的家人。那都是曾經陪伴著他,如今卻又都不在他身邊了的家人啊。一人,一牛,在青黃相接、四季更迭的田裡,走過一日又一日。而那些往事,溶在了風裡,和天上的雲彩一樣漫無目的的飄著。在一棵柳樹下,又吹在一起,起了一個旋,變得鮮明瞭起來,看著,卻叫人心疼。

社會的洪流推著人往前走,前路是什麼,完全脫離了自己的掌心。時代變遷著,說快也快,說慢也慢。正如曾經的闊少爺穿不住綢衣服了,曾經熟悉的面孔一張張不見了。家也沒了,這片地早已不是自家的了。有些人風光一時,最終難逃一死;有些人失勢落敗,磕磕絆絆踉踉蹌蹌,苦日子也活了過來。

有勇氣,有堅強的心,只要不想著自己死,就不會死。在戰場的四年,子彈從身側擦過,多少人就在身旁倒下,多少屍體埋在雪裡,一聲聲的哀叫,真是最慘的景象。便是大難不死,輾轉回家鄉,家中老母也不在了,女兒得了大病,成了聾啞人。苦難的浪頭捲過去,才剛把頭探出海面吸進半口氣,新的'浪潮便襲來,重新把人壓進水裡,口鼻充斥著海的苦澀。

唯一的兒子,在獻血時被活活吸死;鳳霞死在了產床上;生活的痛苦令家珍也活不下去,一睡不起;女婿二喜因為工地事故死去。親人接二連三的離去,最終外孫苦根也死了,只剩下福貴一個人。

活著本身很艱難,延續生命就得艱難的活著,但正因為異常艱難,活著才具有意義。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福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剝奪走的東西,便是活著的意志。在苦難一波又一波浪潮洗禮後,還能爬出水面,與一頭老牛,在晚風中唱著遼遠的歌。

“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戰勝了生活的磨難,呼吸到現在的福貴,從這一層面上來說,已經成為了一名現實的英雄。

讀《活著》有感13

用樸素的語言譜寫出了人間最至情的情感,這就是餘華。我對他的認識就從《活著》開始,這本事帶給我的震撼不亞於““扎克伯格是機器人這一謬論,我強烈推薦讀友們讀《活著》這本書,它能讓你讀完有一種頓悟的感覺。

作者用第一人稱從福貴的角度去講述他的一生,沒有一絲外部情感的滲透,給人的代入感,真實感毫無罅隙可言。故事是從內戰開始的,講述的是質樸的農民在哪個紛亂的年代所經歷的點點滴滴,反映了中國在崛起之時所遭遇的磨難,一步一步探索的足跡,借用福貴來體現中國探索之路謂之艱難,成功得來之不易。

故事的開端從福貴的紈絝說起,福貴本是地主家兒子,家庭和諧美滿,所以從小就跋扈無邊,賭嫖兩沾,認為自己一定能靠賭光宗耀祖,殊不知,自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家產被自己輸得一窮二白,從青磚白瓦房住進了茅草屋,幹起了佃戶的勞作。俗話說,禍不單行,在哪個兵荒馬亂的年代,飢餓,貧窮,疾病樣樣都會找到你,一家六口人,父母,妻子,兒子和女兒都一個個相繼離他而去,只有他像老天所棄般孤苦存世,無依無靠,他所經歷的'一生中,有歡樂,有苦痛,有哭,有笑,有罪惡,有善良,他就像一本書,一本讓人如飢似渴又靜若寒蟬的書。

我不知道世人對“活著“有怎樣的定義與理解,我的愚見是隨心而活,我不讚嘆“伐天戰地之人”的英勇,也不蔑視“一事無成之人"的無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理想目標,捫心自問,自己想要成為怎樣的人,要朝怎樣的方向而活,不要在乎流言蜚語,往自己所追求的活而活,這就足夠了。

讀《活著》有感14

花了三天的時間終於讀完了《活著》,以前耳邊一直有人對我說這本小說的很好。可是,一來我深知自己可能就不喜歡在年少的時候讀所謂的經典,總感覺自己閱歷不足無法理解,就好比《紅樓夢》嘗試著讀了好幾次,都是讀了幾章之後就放在一邊了。二來高科技時代的到來,更讓人們無法沉下心來去感受爺爺輩時代的故事。所以《活著》這本書對我來說也就是個如雷貫耳,僅此而已。得益與加入了公司組織的智悅學習社,點燃我閱讀的渴望,這一次當我翻開透著油墨香的《活著》的時候,我想這次怎麼滴也能靜下心來把它讀完吧。

之前有人評價《活著》這本書是一部不見生死讀不懂得書。其實小說講的也很簡單,一個叫福貴的男人年少輕狂,本是一富家子弟卻因賭博敗光家財,沒落之後被國民黨抓了壯丁上了戰場,好不容易撿了條命回到家中,卻發現女兒因為一場高燒後變得不會說話了,妻子也在大躍進的時期得了軟骨病。為了省錢讓自己的兒子讀書,福貴不得不忍心把自己即將成年的啞巴女兒送給別人家。後來,他的獨子因被抽乾血而死,好不容易嫁出去的啞巴女兒,也因為產後大出血而死。沒過多久,他的妻子也隨女兒而去。只剩下福貴和他的偏頭女婿一起養孩子,可是女婿又在工作中被水泥板砸扁。福貴一個人千辛萬苦好不容易把孫子拉扯到懂事聽話,卻因為飢餓,他的孫子一次吃了好多豆子,撐死了。最後只剩下福貴一人。

這短短几個字就概括了故事主人公苦楚的一生。作者餘華在序言的時候就說他要寫一個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和對世界的歡樂態度。福貴不算君子,也不算小人,他年輕的時候是個垃圾,年老的時候也通過自己的努力保護家人,雖然結局悲傷,但是他卻從來沒有放棄對生的渴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正如他看到贏走他全部家當的'“龍二”被斃的時候感嘆,還好輸光家當,不然今天頂著“地主”的帽子吃槍子兒的也許就是自己了。

對比一下我父親跟我講他曾經上山下鄉時的故事,我能感受到父親在他風華正茂的年紀遠走他鄉,在最想讀書上進的時候每天安排他做的也就是鋤地,撿牛糞,不知道這種日子有何意義,也不知道何時是個頭的無奈。同時我也能感受到他回味三年自然災害期間由於不經意喝到一隻掉進粥鍋裡的螞蚱,感覺跟開了洋葷一樣的喜悅,我想我的父親如果看過這本書,理解會比我深的多吧。

而我更多的是從書中感受了責任,為人父、為人夫、為人妻的責任。抬頭看著圍著自己蹦蹦跳跳,轉來轉去的女兒,再想想小說主人公福貴雖然不捨,但也不得不親自攙著女兒的手往別人家送。真的,我們眼前的所謂平淡生活,如果放到當年是多麼的彌足珍貴啊。

普通人的一生就是這樣,喜喜悲悲,坎坎坷坷,曲折前行。我們不要總是埋怨命運的不公,也許當我們跨過這個坎,或許還會感激它的存在。也不要過多的尋找生命的意義,其實活在世上就是最大的意義。正如餘華所說--人就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讀《活著》有感15

活著,只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沒有任何其他的定義。

——題記

我問自己,你怎麼敢寫下這樣的題記,彷彿真的能夠弄懂眼前這本十五公分高的書是怎麼回事似的?你怎麼敢在無數研究得法的作家,學者背後探出頭來,好像在他們豐碩而精深的研究成果面前還想再評頭論足似的?真的,你怎麼敢?

我回答說:哦!我敢,是因為激情。心靈撞擊心靈,語言呼喚語言;我敢,是因為謙卑。我懂得怎樣看待自己想法中與學者們相通的那部分,倍加珍愛。現在,我依然要說:活著,只是為了活著。

曾經,我也千百回地問過自己,為什麼活著?一個匆匆來,匆匆去的人活著的時候卻忙忙碌碌,又有什麼意義?其答案終是一張茫然而近乎麻木的臉。於是,我便越來越迷茫,試著漸漸放縱自己:

喜歡讓自己沉迷在想象的王國;不停地為自己上課神遊找理由;為了一件沒有意義的小事和朋友大發雷霆;受了一點小小的.委屈就脆弱到哭泣……越來越迷失自我,越來越荒唐,甚至有時會忘了自己還活著。

直到,遇見福貴,和作者一樣,也是在悶熱得快讓人窒息的夏天。

剛遇見他時,他正赤裸著黝黑的背脊,嗓音響亮地開導著那頭垂暮的牛:“做牛耕田,做狗看家,做和尚化緣,做雞報曉,做女人織布,哪有牛不耕田?這可是自古就有的道理,走呀,走呀。”老人黝黑的臉在陽光了笑得十分生動,臉上的皺紋歡樂地遊動著,裡面鑲滿了泥土,就如佈滿田間的小道。

如此平凡的一位老人,竟有那麼戲劇化的人生,漫長而有磨人,從家財萬貫的闊少爺成為佃農,又從佃農變成悲劇人生的經歷者,他的人生,真的是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

第一遍讀《活著》,只是深深地被故事情節所吸引,為主人公福貴的一生感到同情,為有慶的死而淚流不止。

第二遍讀,我依然哭了,而且哭得比第一次還厲害。只是,我知道了年輕時的福貴是個敗家子,輸光了家裡所有的財產;鳳霞因為經濟困難差點兒送給別人;有慶因為抽血過多而死……

第三遍讀,我以為我依然會哭,但是,我沒有,一滴淚也沒流。因為我讀懂了:《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他們之間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活著》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千鈞一髮,讓一根頭髮去承受三萬斤的重量,它沒有斷;《活著》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有人說,這部書是希望的過程,死亡的結果。說得真好,我喜歡悲劇,因為悲劇能激勵人的鬥志,讓自己對往後的日子更加充滿期待。但是,太多的悲劇又會不會讓人承受不起?福貴的一生,就是徹頭徹尾的悲劇。但是,他依然活著。

活著的背後是悲劇,活著的意義是希望。是啊!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原來,那個炎炎的夏日,本應充滿笑聲——孩子在水中嬉戲的歡笑,婦女傍晚在湖邊搗衣聊家常的笑聲……可是,8月15日,卻是全國哀悼日。那麼多天來,我們嘻嘻哈哈,不時責罵一句天氣太炎熱,卻不知,甘肅周曲下著大雨,即將面臨著泥石流的襲擊。直至8月14日,遇難人數不斷上升。房屋毀了,多人死亡了,苦苦經營的一切都沒了。倖存者也傷痕累累,還遭受著妻離子散的悲痛。或許,在那一剎那,他們害怕了,他們失去信心了,他們的腦海中短暫地浮現出“死”,因為他們完全有理由這樣做,並且,死了一了百了,無牽無掛的,不需要再遭受什麼挫折。但是,他們沒有,他們依然活著,依然堅強地活著,依然豎起信心重建家園……我想,他們一定會成功,因為他們知道,活著,只是為了活著,而不是為了家人,為了那一所別墅,為了錢財……

是啊!活著,只是為了活著,我們應該要好好地活著。因為:

只要活著,一切就都還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