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集錦15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音樂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集錦15篇)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1

下半期《手拉手》的主題活動將進行完畢,在《手拉手》主題教學中,我採用多種教學方法,通過欣賞、觀察、交流、遊戲等,讓幼兒進一步感受到與人友好相處的快樂,突破了本主題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現簡單總結如下:

1、為了讓孩子們更好的投入活動中,我首先用了大家熟悉的《找朋友》《找到朋友碰一碰》音樂,通過音樂遊戲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感受與朋友之間友好相處的快樂。

2、在生活中利用編位置,給幼兒提供自由結合找朋友,我首先問小朋友,我們都是中班的小朋友了,你想和誰坐在一起?為什麼?李政康小朋友說:“我想和範樹璋坐在一起,因為我和他是好朋友。”陳晨小朋友說:“我想和陳子濤坐一起,因為我們是好朋友。”龐浩宇小朋友說:“我也想和李政康、範樹璋坐一起,我們都是好朋友。”聽到他們三人想坐一起,我當時就心裡一緊,他們三個小朋友都很聰明,但是在常規方面卻是比較差的,屬於不容易自我控制的`小朋友,他們喜歡在課餘時間擠在一起,雖然是好朋友但也免不了經常吵架,他們三人坐一起真的有點緊張,於是我問他們:“你們三個人是好朋友啊,真好,那你們說,好朋友坐在一起,應該怎麼樣呢?”這時,他們紛紛舉手說:“好朋友坐在一起,當然不能夠吵架,還要互相幫助呢!”聽到他們的回答,我真的很開心,覺得他們有這樣良好地想法已經不錯了,於是我當即就表揚了他們,鼓勵另外的小朋友向他們學習。接下來我讓孩子們自由選擇好朋友坐一組,然後再用照相機把同一組的小朋友拍照記錄了下來,展示教室麗的電視機還有上傳到Q群相簿裡。

3、經過後半期的觀察,孩子們和好朋友坐在一起都很開心,而且還能相互提醒、相互幫助,下課時,他們在一起開心地聊天、遊戲、常規比以前有所好轉,通過各科一系列的活動,讓每個幼兒認識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同時正確看待朋友的閃光點,知道怎樣才能擁有更多的好朋友。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2

由於特殊原因沒辦法在音樂教室中學習。我帶著"怎樣能使學生在班內上得輕鬆自在呢?"這個問題走進二(1)班。歌詞按照節奏會讀之後,剛一開啟錄音機聽範唱,一個孩子聽到音樂後就脫口而出:"開始唱戲了!"隨後使勁地在"咚咚咚咚嗆"這一句"嗆"的字音上用鉛筆在他的文具盒上敲了一下。這一舉動提醒了我,何不讓全班同學一起來?這樣既可以掌握旋律,又可以增添興趣。於是我提出了:大家認真聽音樂,當你聽到"嗆"字時,就用鉛筆敲一下文具盒。這一來教室沸騰了,又很快靜了下來。第一次沒有按要求做到,所有的襯詞"咚咚咚咚嗆"全敲了起來;第二次在教師強調了要求之後,95%的學生能夠作到。學生的興趣極度濃厚,每個學生都特別投入地聽著音樂,嘴裡唱著歌詞,惟恐再漏敲掉一個"嗆"字。下課鈴聲響了,學生還再要求"再敲一遍"。

我的教研專題是"低年級音樂教學中以動激情的實驗研究",就是讓學生在音樂課上動起來,通過讓學生身體、情感、思維等等多方面的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有興趣參與到教學之中。我在實驗研究期間,儘量運用一些可以讓學生都能參與的形式。如:說,動,表演等等。

《過新年》一課,我的教學思路的設計是通過發現問題的.方法來引入教學→教唱1、3、5樂句→學唱全曲→學生自由表現你聽到的歌曲內容→在盡情的表演中學生不斷的重複歌曲的旋律,讓歌曲在不知不覺中學會。

分析:課後,仔細想想這節課,我覺得非常有收穫。它讓我在認為最適合自己實驗方法之外又發現了新的教學方法,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身邊最普遍、最簡單的事物來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教學方法可以隨著環境的改變而靈活變化,兩種教學方法的得出,使我的實驗方案中的教學方法進一步得到補充和完善。同時也使我知道了:只有適合了學生的心理特點,符合的他們的興趣愛好,他們才樂於接受,音樂課才能讓學生喜歡。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3

《小狗圓舞曲》教學反思

音樂對學生的美育作用是潛移默化的,其中蘊涵著道德哲理和豐富的情感體驗,因而在欣賞教學中,通過讓學生仔細地聆聽樂曲,張開想象的翅膀,在廣泛的時間,空間裡遨遊,用心去感受,體驗音樂的美,從中找出最佳的答案。

1、如在欣賞課《小狗圓舞曲》中,初聽時,讓學生初步感受樂曲的情緒是怎樣的;再聽時,讓學生按節奏的變化區為樂曲分段,並辨別哪兩個部分基本相似。

2、分段聽時,分析比較兩個主題在旋律進行及節奏上的特點,聯想這兩個主題各描寫了小狗怎樣的形態,並隨著音樂模仿小狗的不同神態,動作;接著分小組討論,可用哪些形式來表現樂曲。

3、於是學生們充分發揮想象,有的創編故事,有的創編小品,有的'用繪畫等形式惟妙惟肖地表現樂隊員後出示一條旋律,學生仔細觀察後找出提示中的旋律進行及變奏規律,進行創編樂曲。

4、然後分別視唱改編前後的樂曲,再次體驗旋律,節奏等因索與樂曲情緒的關係。這樣經過在不同層次上的反覆聆聽及親身體驗,合作參與後,使學生在體驗,內化的基礎上得出音樂的旋律進行及節奏變化與音樂所表現的情緒之間的內在聯絡。

5、最後通過再次合作,讓學生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通過這樣的欣賞教學,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及實踐能力均有提高;思維及反應能力較前敏捷;自修心增強;研討氣氛形成。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4

一、 站在課程實施的角度談本課的三個基礎。

1)紮根音樂本位

本課教學能緊緊圍繞目標,以《大風車》這首兒童音樂作品為學習載體,開展了節奏、歌唱、表演三大環節的教與學的活動。教學中教師能抓住教材的難重點,開展生動有效的,體現音樂性的教學活動。比如在附點節奏部分,能抓住作品中三個不同的附點節奏,開展循序漸進的學習。節奏一:4/4 ×0 ×0 ×0 ×× | ×× ×× ×- |對這條節奏讓學生複習休止符,掌握與鞏固八分休止的停頓。節奏二:4/4 × × × × × × | ×. × × - |教師做了以下一個對比,使

從簡單的XX XX 過渡到了× × ×的節奏性,學生了解了該節奏的變化過程,掌握節奏二。×× ×× ×× ××| ×. × × - | (附點)× × × × × ×| ×. × × - |

節奏三:4/4× × × ×× ×| × × × × × |是對以上節奏教學的測評鞏固,檢驗了學生掌握程度,這樣的教學能緊緊抓住知識點,使學生輕鬆地掌握節奏知識。在第二部分的歌唱教學中,重難點是歌詞記憶和音準。教師將學唱進行分段,用動作帶歌詞,分形式齊唱和領唱,使練習鞏固的過程不是那麼枯燥,每一遍練習都對歌唱提出要求,使學生的聲音不斷調整的最佳狀態。如5.3 2- |這句老師提醒學生把氣頂上去,唱好5這個音。56 53 2- | 12 61 2-|這一句老師用劃旋律線的方式一條高,一條低使學生掌握旋律走向。在歌曲的最後一小節歌唱中有一個小小難點。教師用擊掌的方式輔助了學生掌握音準和節奏,使學生不易混淆。在最後表演拓展環節中,教師結合其身勢、歌詞、舞蹈進一步豐富作品表現,對本課學習內容鞏固與提升,立體呈現學習內容。整堂課都突出了音樂本位,是一堂樂基紮實,內容豐滿的音樂課。

2)滲透學科德育

盧梭的《大教學論》中提到,不具有德育目的的教學不能稱為教育。在課前,教師用一個視訊“幫助盲人爺爺聽春天的聲音”來匯出學習主題“大風車”,並創設出了一個學習情境:學唱好《大風車》一歌,參加大風車欄目組去社群慰問老人的演出。於是這又是一堂充滿德育思想的音樂課。課前的討論和課上的實踐,都使孩子們深深意識到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使學生在收穫知識的同時,也得到高尚道德情懷的薰陶感染,提高了整堂課的立意。

3)再現生本教育

現在最熱的教育關鍵詞是“生本”,那麼生本的音樂課又應該是怎樣的。通常我們認為生本的最大特點是小組合作,也常用是否有小組合作、學生自學作為評價課堂生本的標尺。在《大風車》一課中體現的生本關鍵是“分層發展”。每個孩子的音樂素養迥異,課堂上怎樣發展好每一個孩子,是生本的'核心。課前組織有音樂特長的孩子進行鋼琴、聲樂表演,展示她們的風采。沒有展示的孩子培養她們的聆聽和欣賞習慣,激勵其學習音樂的興趣。課中,有孩子領唱、舞蹈表演,並且注重發揮這些小老師的輻射帶動作用,讓更多的孩子參與到討論、嘗試中。課中我們也看到了一些不成功的表演,那些是相對薄弱的孩子,生本允許失敗,在或成功或失敗中感受與體驗,讓孩子意識到差距。成功或失敗的音樂體驗能給他們多一分鼓勵和機會,讓他們對學習多一點認真和思考。課後,這些孩子還能有新的發展。小組長會帶領其他孩子將學習內容排練好,參加社群表演。教育不能為了教而編個謊言請孩子入甕,上完課拍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個美麗的謊言,那是負教育。將音樂學習的情境延伸到學校生活情境中,參與到社會實踐中,用真實情境來替代教學情境的虛擬,使學習從虛至實,讓孩子品嚐到音樂學習的意義,用音樂的美好帶給自己和他人快樂。

二、站在兒童的角度談教學中的兩大特點

1)情境創設貫徹始終。有效教學因該是根據學生的心理開展教學,滿足於學生的需求而構建不同的學習活動。二年級學生好奇、好動,缺乏持續的注意力,所以教師更需要不動啟動學習任務,使學生保持住良好的注意力和具備學習動機。所以課以一個完整的情境有效地關注並滿足了孩子的情

感需求,也不斷驅使引導著孩子走向更深更難的學習活動中。

2)音樂遊戲直觀有趣。抽象的音樂概念如何變得生動有趣,讓二年級學生所理解。教師需要從兒童思維角度去設計與探索教學的新形式。於是課中孩子們表演節奏譜的遊戲讓每一個聽課老師印象深刻。孩子們通過扮演小音符,高大的孩子是四分音符唱一拍,矮小的孩子是八分音符唱半拍,伸手握拳代表小附點等等。孩子在遊戲中不斷變化著左右位置,節奏意識也不斷增強,節奏越大越準,更關鍵的是小小的遊戲讓孩子無需過多的語言變理解了附點節奏時值的變化。課後有老師共同探討該遊戲科學性的問題。筆者認真,遊戲教學首先是尊重國小生的本性,也僅適合對一些較簡易的知識以遊戲形式具化,如果能相對將一些高深知識也通過一些遊戲活動變得通俗易懂雅俗共賞,這也該是值得提倡的一種教育形式。

三、站在教學無完美的角度談待改進的兩個細節

1)背唱為什麼就那麼難。從一堂40分鐘課的目標來談,最根本的教學成效應該是大多數的學生能背唱歌曲。作為一堂展示課因該給予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個別孩子不能背唱,儘可能全部達到要求。而本課教學對該難點也作了設計,策略之一是用動作輔助帶動歌詞記憶,策略二是重點記憶第二段,音樂第一段由學生領唱。筆者發現,孩子做動唱的時候歌詞是記住了,可是聲音受到了影響。而請學生不做動作專注聲音時,歌詞卻背不出了。所以動作的目的是記憶歌詞,在動作設計時一定要精簡,甚至只是幾個關鍵詞上設計簡易的動作輔助記憶,這樣孩子專注歌唱時不會被動作所牽絆,動作是歌詞的腳手架,歌唱才是根本,多形式的背唱鞏固練習才是關鍵,不能主次顛倒,影響了教學的最根本的。

2)表演為什麼就放不開。課的最後孩子要面向所有老師,以演員的角色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可這一次感覺並不理想沒有前面幾次面對黑板表演來的好,很多孩子緊張的唱不出了,通俗的話是表演時放不開,不能大膽自信。要改變這一情況,老師的作用不可忽視,為什麼孩子一開始沒有唱好是因為老師在臺前放音樂,樂曲前奏較短,開始歌唱時老師沒有到位指揮。解決這一問題可以用音樂播放定時或是請個小小音響師放音樂即可,老師大可不必忙的上竄下跑的,越關鍵的時候越要不慌不亂,引導好學生的狀態。還有表演的空間也是一個客觀問題。教室空間小,聽課老師就坐在孩子後面,轉過去表演時就是面對著聽課老師,而且是零距離。這樣的距離使孩子產生緊張,不敢唱,忘記唱也是正常。所以如何組織表演時的位置需要老師做調整,使表演的學生和聽課的老師保持在一個合適的距離中。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5

《蝴蝶花》是二年級第一學期的一首歌唱曲目,2/4拍,宮調式。旋律的音調接近語言的韻律,適合兒童演唱,富有童趣與生活化的歌詞朗朗上口,充滿兒童情趣,描繪了兒童的天真與無邪。

本課把複習演唱《小小牽牛花》作為歌曲匯入和發聲練習,讓學生知道以形狀命名的花兒有很多,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從而匯出課題,課題匯入生動自然。

興趣是學習的最大動力,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是提高學習效果的最佳手段,在歌曲《蝴蝶花》的教學中,我認真研究教材,分析歌曲,根據歌曲內容與特點,自己設計製作了課件。先出示蝴蝶花的圖片,讓孩子觀察蝴蝶花逼真的形狀,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學習歌曲奠定基礎。通過聆聽歌曲旋律,讓學生感受情緒特點,想象歌曲表現的情境,熟悉歌詞,然後出示歌曲讓孩子學習。

本課以聆聽作為課堂教學的主線,通過聆聽讓學生感受歌曲的節拍和情緒,使學生能夠按節奏有感情的朗讀歌詞,再進行演唱。

歌曲中出現了休止符和同頭換尾的樂句,是歌曲中的難點。通過課件演示,糾正難點,孩子們一目瞭然,並且在唱的'過程中加以注意,知道了休止符的作用,並準確唱出歌曲。5.3|2.3|6131|20|5.3|2.3|6126|50|

在教學中,我把這句單提出來,讓孩子觀察、試唱,孩子們很快發現了不同,並在老師的幫助下準確唱出。

不同速度會引起情緒的變化,在學會後欣賞歌曲動畫,這一遍要比學生學的速度要快一些,因此,情緒就顯得輕快、活潑,這樣讓孩子進行對比,感受速度變化引起的情緒變化,同時還能鞏固這首歌曲。

對二年級的孩子來說,不太熟悉蝴蝶花,在本課中,我覺得還應該讓孩子們拓寬視野,欣賞美麗的大自然,於是,在結尾部分,我設計了圖片放映,並結合歌曲,讓孩子們一邊聽《蝴蝶花》這首歌一邊欣賞各種各樣的蝴蝶花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6

一個學期已經過去,回顧前一時期的音樂課教學,下方兩個方面體會較深。

一、學習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的。作為音樂教師,首先就應明確音樂教育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構成健康的'音樂審美潛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音樂的各種要素、各種手段作出整體性的反應,要用心引導學生感受、體驗、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還要堅決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鑑賞音樂的美,從而使學生不僅僅做到此刻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因此在音樂課起始課上,我就從下列幾個方應對學生進行教育、強調:1、透過音樂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2、透過音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空氣,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餘可調節情緒,有利於其他課的學習;3、在音樂課堂上培養學生參與和實踐潛力。欣賞我國優秀的民間音樂(如民歌、民間樂器、民間歌舞音樂、戲曲曲藝音樂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化傳統情感。

二、採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本校學生音樂基礎差的特點,在使用音樂新教材的同時,想方設法,找資料,給學生補基礎,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為:

1、教材程度深,在課堂上安排必須時光觀看光碟,對各單元資料作介紹,學生以欣賞為主,到達開拓視野、提高審美潛力的目的。

2、對樂理知識的教學,從基礎抓起,每堂課選幾節樂譜視唱。讓學生學會劃拍、打節奏、哼曲調,逐步提高學生的識譜潛力。雖然大部分同學有困難,但從一個學期教下來,學生的進步還是較快的。

3、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裝置,向學生介紹一些民歌、名曲,作為補充教學資料。指導學生邊聽音樂、邊哼歌譜,反覆練習,學生識譜潛力有明顯提高。由於強調了“響”(聲音響亮)、“準”(唱準音調)、“美”(優美動聽)三個字,學生用心響應,從實踐看,收效較大。

4、課內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潛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當然,如何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用心性,今後還須努力。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7

新學期開始了,第一次上音樂課,孩子們表現得很興奮,今年我任教的是五年級的幾個班,他們剛從四年級升上來,並未上過我的課,但他們都認識我,並有學生不時在隊伍裡偷偷地說:張老師,他就是張老師!我知道孩子們是什麼心理,於是我立刻面無表情地說:“現在開始站隊!倒計時!”學生彷彿意識到了,立刻站好隊,有秩序地走向音樂樓,音樂樓門口整好隊,我讓學生腳尖輕輕踮起,靠右上樓梯,有秩序不講話,到了教室門口,再次整隊,然後讓學生有秩序地進教室,直到這時,我都沒有一個笑臉,學生用敬畏的目光看著我,其實我是一個很愛笑的人,但是第一天第一次音樂課,如果學生太隨便,常規抓不好,以後就後患無窮,所以我寧願忍受一段時間,看看效果不錯,於是我開始認真嚴肅地講起了音樂課的一些常規。

我要求學生準備上課時隊伍要快、靜、齊,行走過程上下樓梯不允許追逐打鬧和講話喧譁,到音樂樓門口特別注意安全,先站隊後上樓,因為班級太多,上課之前的坐姿要求為坐半個凳子,抬頭挺胸,坐半個凳子有精神,面帶微笑,我們的公約是不把不好的情緒帶進課堂,包括老師,快樂地上課,上發言先舉手,想好了再舉手,別人在發言時,注意傾聽,這是對別人的尊重,聽音樂時聚精會神,唱歌時身體坐直,雙手捧書,上課語言要規範,不要有口頭禪,提倡用我贊同,我不贊同,我有補充,我覺得,我認為等等。

還有這首歌曲的情緒是悲傷的、熱情的、高興的、深情的等等,鼓勵每一位同學積極參與發言和每次音樂活動,只要上臺的就加分,因為能參與就是一種自信和勇氣,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學會客觀地恰當地評價別人,評價音樂,敢於表達自己的見解,勤于思考,我還給各小組起了名稱,四個小組分別為:月亮、太陽、星星、銀河,以後由各小組表組命名並確定小組名稱,鼓勵相互競賽競爭,既比上課表現,如參與音樂活動,又比遵守常規和紀律,更比各組的高雅風格,輸了不氣餒,勝了不驕傲,不嘲笑別人,規定每節課需帶的學習用品,做到自己的物品專人專用,自己保管,在講常規的過程,我每講一條都闡述一下為何這樣做,另外還通過學生樂於接受的方式進行正反比較加深學生的`印象,到這時,我想一節真正好的預備課,除了應讓學生明確這門課的具體要求,更應該讓學生對這門課對教這門課的老師產生興趣和喜愛之情,才能真正留住學生的心,所以在接下來的時間中,我通過豐富多彩充滿樂趣的音樂活動讓學生參與,激發他們的興趣和學習慾望,培養如參與意識、競爭意識等,還露了一兩手拿手好戲,如唱歌、吹口琴等,讓學生喜歡自己,看到下課了,學生還依依不捨不肯離去,我會心地笑了,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來就是我們共同努力了,孩子們,真的想對你們說:想說“愛”你卻不是很容易的事,讓我們用行動鑄就我們美好的夢吧!

上好每節課,享受每節課!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8

欣賞維瓦爾弟的《春》採用了這樣的教學程式:

一、揭示樂曲的曲式結構:直截了當告訴學生,這首音樂是迴旋曲。它的曲式結構是這樣的:A-B-A-C-A-D-A-E-A。其中A是主題音樂,B、C、D、E分別為不同的插部。

二、瞭解音樂的主題樂句。唱音樂主題:聽老師唱一唱,跟隨老師唱一唱(音樂相對學生的年齡水平有相當難度);聆聽音樂主題,你覺得主題音樂帶給你怎樣的感覺,讓你聯想到春天的什麼?再次聆聽哼唱主題音樂加深對主題音樂的印象,並感受春的生機。找主題音樂,聆聽全曲,如果聽到主題音樂哼唱並舉手錶示。

三、聆聽各個插部。聽後說一說,音樂的特徵,想象可能是表現春天的那一種形象?聆聽驗證,並結合“生活實際——繪畫色彩——音樂特徵”三者的聯絡,為各個插部填上顏色,並說出理由,要求以音樂特點為主。

四、完整的聆聽。分兩個環節,一通過錄像觀看聆聽,瞭解小提琴協奏曲所用的樂器,聆聽中觀察每個形象分別用什麼樂器表現,有什麼特點。二完整聆聽,整體感受欣賞。

反思:

這樣的教學程式,和以往不同主要在於第一個環節。自從音樂新課程實施以來直截了當的告知,幾乎從音樂課堂上消失了。似乎只有學生自己探索的才是唯一正確的,否則就不符合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就會扼殺學生的發展了。可是將近三年毫無疑問的引來了爭議:有時候為什麼放著直道不走,偏偏要拐彎抹角呢?淡化了雙基的音樂教學,路走得長嗎?

從課堂實施的效果來說,我覺得學生就瞭解了迴旋曲的曲式結構,並能夠感受到《春》是迴旋曲這一點,是非常樂意和自豪的。(現在想來如有一張量化的表格來衡量該多好!)這一點從學生認真聆聽的表情、態度和言語上體現的很明顯。本次教學,三個教學班的紀律都非常好。

就首先哼唱了解主題音樂這樣的教學設計,最初的想法是承接曲式結構的介紹,直奔主題,比較省事、省時。瞭解主題音樂共安排了四個環節,唱——聽——再聽——找。逐一加深印象,增強體驗,春天的音樂印象被牢牢刻在學生的腦海裡。學生在初聽主題時都面帶微笑、眼露喜色。丁一涵說:“我覺得彷彿春天的萬物都在復甦的感覺,充滿了生機。”徐陽說:“好像小草欣欣然張來了眼,小動物們在忙碌著,大家都很開心。”蔣紫嫣:“人們的心情是喜悅的,好像在春遊,很熱鬧。”……而尋找“春天”時,三個班的學生幾乎全都能高舉手臂,快樂的哼唱,學生完全沉浸在音樂的意境中。

色彩和音樂的通感有時是建立在一種直覺的表達上的,當要學生回答一個為什麼的時候,則更多的是建立於生活實際的感受中。於是音樂便從生活與色彩間淡出了。有意識的要求學生將聯絡的著眼點放在音樂上,圍繞音樂,從音樂的高低、強弱、快慢、音樂的情緒等音樂要素出發來談談感受,這很有必要。比如學生在表現第二插部的音樂時,顏色感各不相同,那麼不妨再來聆聽一遍音樂,再次感受一下音樂的特徵。學生都說這段音樂很柔和,很優美。交流中劉蕊同學來了個總結:“我覺得音樂很柔和,淡雅的顏色都很適合。”真讓人心花怒放。

這節課花了大約三十五分鐘的時間欣賞《春》,這樣的教學時間安排,如果參照教師用書的建議,我顯然是大大超時了,但是從課堂上學生的情緒反應和注意的集中度來觀察,學生沒有表現出一絲一毫的`煩躁不安或者不願意繼續聆聽的感覺。相反,聽完一遍,學生還會有所擔心的、著急的懇求:“再聽一遍!我們還要再聽一遍!”究其原因,我覺得當學生覺得能夠清晰的瞭解音樂要素,並明白音樂要素所要表達的含義時,也必將對音樂產生興趣,而且這種興趣決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淺層興趣。原因之二,器樂的演奏在音樂諸要素中同樣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學生善於模仿的特點使得他們在觀看錄影時,就等於給了學生與大師交流的機會。在錄影欣賞中,學生可以通過視覺直觀地感受小提琴、大提琴的演奏,各種樂器的配合。尤其當小提琴表現小鳥的鳴叫和大提琴表現春雷聲聲時,更加身臨其境。學生可以清楚明白的感覺到小提琴的顫音從演奏者的指尖流淌出來,而大提琴演奏者有力的振臂則讓人感受了那盡情投入的演奏。錄影的現場表演讓學生大開眼界,學生很樂於接受。真希望教材能多一些這樣的配備。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9

教育,需要我們愛學生,因為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賞識,需要老師走進他們的心靈,理解他、關心他、愛護他。有這樣一件事例讓我深刻地感受到,一個學生只要受到老師的重視,受到老師的關心,他就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一年級孩子跳舞是本學期才開始的,由於時間和能力的關係,和二、三年級的'學生比較起來肯定是要稍微差一些。還有些孩子忍受不了老師的批評而提前退出訓練場。而其中有一位學生長得特別可愛,原本也是個要放棄的孩子,因為她覺得訓練實在太苦,於是老師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她動作,一次又一次地鼓勵她,讓她當小老師,把動作在全班同學面前演示,還讓她跳主角。可以看出,孩子的興趣正一點一點地攀升,現在每次訓練她都很積極地參加,因為我想她可以從舞蹈訓練場上得到更多的關注,得到更多的讚揚。那麼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也應該把這種關注放進去,關注每一位孩子,即使這節課他沒什麼突出的地方,我們也應該發揚他們的閃光點。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10

音樂教師,首先應當明確音樂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悟,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構成健康的音樂審美本事。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和推進新課程改革,我認為,在教學中,要使學生先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感受、體驗和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僅有這樣,學生才會逐漸喜歡音樂,從而才能對音樂有更深一步的瞭解。

一、要積極引導學生,從而使學生不僅僅做到此刻受益,並且做到終身受益。所以在音樂課教學上,我會從下列兩個方應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培養:

1、根據音樂教室現有的樂器,經過音樂欣賞的形式,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各種樂器,並且讓學生參與其中親身實踐,講解各種樂器基本的演奏方法,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僅對樂器有了進一步的接觸,並且還對我國的各種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2、經過豐富多彩的音樂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空氣,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餘可調節情緒,有利於其他課的學習。

二、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針對本校特點,配合新課程改革,在學習音樂教材的同時運用數碼鋼琴進行音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為:

1、在音樂欣賞課上,有些樂曲能夠利用學校現有的樂器,結合大綱要求,給學生示範演奏,改變以往放錄音讓學生單純欣賞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既開拓了視野,有提高審美本事。

2、在音樂理論知識的教學方面,為避免單純學理論的枯燥,利用情境聯想教學,讓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例如音符實值的學習,經過模仿動物叫聲的長短來辨別不一樣的音符,這樣一來,學生會比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不一樣教學裝置,欣賞大型的.交響樂和民族管絃樂作品,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和感受音樂。

4、課堂上,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本事,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下頭就《真善美的小世界》一課,談一下我的想法。

(一)、利用熟悉的歌曲欣賞,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在本堂課的教學中,為了避免音樂課教學中單一傳受知識、枯燥無味的教唱等,教師用“聽音樂式步步深入導引學生進行學習,讓學生的思維隨著”真善美“這根主線進行和發展,在學習過程中又充分採用激勵性學習方法,使教學環環相扣,緊湊而不散亂,整個教學過程顯得較為科學合理,使學生能積極主動的經過觀察發現、感受到生活的美,並覺得學習也是一種樂趣。

(二)、開展器樂、歌詞創編活動,豐富課堂教學,培養創新意識。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11

音樂是美的藝術,是情感的藝術,音樂老師也應該是美的化身,愛的使者,音樂課堂教學本身是藝術教學,而藝術教學就更需要講究教學的藝術性,以體現藝術的美、教學的美。

《童心是小鳥》是五年級第四單元學唱的一首富有朝氣的兒童歌曲,由主歌和副歌兩部分組成,主歌部分以排比句的形式描述了大自然中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美;副歌部分抒發了少年兒童對大自然滿懷熱愛和對幸福童年無比珍惜的心情。音樂是聽覺藝術,音樂教學應該在反覆聆聽的基礎上,感受和表現音樂,因此教學中我採用了整體感知教學法,利用各種方式讓學生多遍、完整的感受歌曲。通過自己聲情並茂的範唱和聽錄音範唱讓學生多遍、完整的感受歌曲。在每一遍聆聽前給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目的去聽,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是一首相對較容易學唱的歌曲,在教唱前,我讓學生推薦班裡朗讀能力較強的同學將歌詞有感情地朗誦給大家聽,讓同學感受歌詞的美,同時把演唱時容易出錯的附點四分音符和休止符,給學生做出提醒。通過學唱,大部分學生基本能用有彈性的聲音歌唱。在新歌教學中我還注意了和學生的對話交流,引導學生多說多唱,以鼓勵性的話語、和藹可親的面孔激勵學生,使音樂的課堂教學建立在民主的、平等的、和諧的氛圍之中。學生很輕鬆地就學唱了這首歌曲。接著就是新歌的拓展,三年級的學生還是很好動的,我就利用這個性格特點和同學們一起進行了歌表演,啟發學生即興創編動作,一開始我只叫了幾個學生上臺來表演,最後我就啟發全班學生一起起立進行表演,讓他們積極、有興趣的全體參與到活動中去。最後學生很高興的離開了教室。旋律模唱、朗讀歌詞、視唱歌詞、難點練習、步步深入,學生學得有興趣、有熱情、很紮實,既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又體現了教師的主導性。我也很輕鬆地結束了這節音樂課。

上完這節音樂課以後我心情很愉快,因為我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課堂的氛圍中去,全身心的把教師的愛投入給了孩子們。這節音樂課我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但在教學中,由於學生讀譜視唱能力較差,唱譜的時間控制的不好,耽誤了一些時間,為此對學生演唱時聲音的.美感沒有做太多的要求,因而學生唱出的歌聲使人沒有感覺到美的享受,在今後的日常教學中我會進一步針對本校孩子的實際,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使學生學有收穫。總之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音樂課堂教學是藝術教學,而藝術教學就更需要講究教學的藝術性,以體現藝術的美、教學的美。民主、平等、和諧、快樂的學習氛圍也是相當重要的。我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多思考、多學習,力爭把自己的教學再上一個新臺階。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12

來到仁裡集鎮中心國小已經七個多月了,起初的時候我在想我到底就應怎樣來教我的學生,怎樣到達新的教學目標要求?果然我的擔心不是剩餘的,一開始的教學就沒有我想的那樣簡單,我一向把自我在鼎新的教學經驗運用到教學當中去,但是我卻忽略了一個重點:從來沒上過音樂課的孩子們在音樂理解潛力、音樂表現力、音樂實踐潛力等方面,因此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我對自我的教學設計進行了改善,選取和摸索更適合這些孩子的教學模式,主要又以下幾個方面:

一、糾正學生對音樂的學習態度

在一開始上音樂課的時候我就發覺很不對勁,大家都是覺得音樂課是所謂的“豆芽課”,上不上好都是無所謂的,覺得上音樂課只是唱一首歌那麼簡單,更別說對音樂知識的渴望。更過分的是我在上方上我的音樂課很多同學都把自我的作業拿出來做,根本就不管我在上什麼課,聽的同學呢還動動小嘴,不聽的同學心思完全沒在這堂課上。我擔心了,這個該怎樣辦呢?國小音樂教學目標明確規定要掌握必須的音樂知識和基本技能才行的,要培養音樂興趣,樹立終身學習的願望。孩子們連學習音樂這個的想法都沒有,我要怎樣才能讓他們學好呢?最後我想我就應以興趣來帶動大家學習音樂。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持續密切聯絡、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教師就應在不一樣的教學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徵,以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料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於是我從以下幾點入手;

(1)增加學生對老師上課的興趣,渴望老師來上課,那裡呢不僅僅要求教師的業務水平高、口語表達幽默、帶動性強等外在的素質,還要教師的內心務必是以愛動其心,以禮服其人,以智動其行。愛心和職責是老師必備的東西,所以當老師上課而學生不聽你的時候記住千萬別發火,要愛他關心他,輕輕的一個提示即可了,這時他自我也會覺得不好意,所以注意力自然就到你那裡了。再製作一些適合音樂教學的幻燈片教學,抓住學生好奇心理。其中還有教師上課就應以學生為主體,多進行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開心了自然就學了。

(2)增加學生對音樂本身的興趣。愛因斯坦以前說過“我認為,對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教師,它遠遠超過職責感。”如果孩子本身對音樂感興趣的話不需要教師花太多的時光去提醒她,而是他自我就有想學心理現象。好奇心是很值得利用的心理現象,比如給孩子們一些樂器的學習,音樂認識的簡介等學習。

二、課堂紀律性的管理

作為一個教師就應就應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徵,從而對課堂紀律進行有效的調控。在低年級的音樂課堂上,前幾十分鐘,同學們的配合還是相當不錯,但是很快課堂就出現難以收拾的“熱鬧”。本學期,我主要是從事低年級的教學,根據年齡特點,務必把握好課堂的前15分鐘,提高課堂的效率。為此我對自我的教學安排做了相關的調整,我通常把師生問候,練聲及複習前一首曲目的時光把握在前5分鐘,透過簡短的匯入然後直奔主題,這樣一來學生能很好掌握本節課的重點及難點知識。而匯入的方式也務必引起學生的興趣,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對於圖畫匯入,故事匯入或者聊天的方式匯入都是相當感興趣,因此,把握好學生的心理特徵,課堂的效率已經能夠提高一半。

三、改變教學設計使學生更好的掌握音樂知識

最初的我一向都是按著自我的教學思維在走,沒有為孩子思考得太多,只明白按著教學參考書上的教學任務,教學推薦來固定我的思維,結果恰恰是時光不夠。由於農村的孩子很少接觸專業的音樂教育導致他們在學習音樂的時候理解力是有限的,基本上學習一首歌曲都要一節課的時光,而教參上的設計資料太多了,(基本都有音樂欣賞)一節課時光不能好好把握,學生學唱歌曲時光太短了還加上有遊戲活動等。因此我把學習歌曲和欣賞分開教學,遊戲適當穿插,並且在上新課之前都是進行了複習的,這樣的改動讓我在學習歌曲上還是取得了進步的。我還在上課時儘量運用電子琴教學,這樣不僅僅能夠對孩子的音準進行更正和掌握,還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用心性。還用了音樂當中的模唱教學法和跟唱法來學習歌曲,在學習歌曲前都是先把歌詞用節奏來教學生的,這樣對歌曲的節奏能夠很好把握。

四、把舞蹈、遊戲帶進課堂,展示學生的自信

才開始上課的時候這些孩子都很膽怯,讓他們自我起來自我介紹都是扭扭捏捏的,還很害怕,很沒有自信。為了調動學生的自信,我把舞蹈、音樂表演等活動運用到教學當中得到了不錯的收益。舞蹈、遊戲在課堂的恰當運用,是能夠把課堂的氣氛變得最活躍。而且舞蹈、音樂表演是你能很好培訓學生的節奏感。對於剛剛接觸接觸音樂的同學,他們會覺得學習節奏是一大難點,如果只是簡簡單單叫他們跟著老師來拍掌,這樣枯燥的學習是很難調動學生的用心性。因此在某些節奏性強的歌曲中,先讓學生跟著我用嘴和手同時打節奏,並強調嘴和手要一致。然後我再作示範,,最後每組學生中挑選幾位出來表演。透過他們的表演和我的引導,下方的學生很清晰看到臺上哪位學生打的是正確,那些是錯誤的。反覆地練習多幾遍,學生便很快把節奏打起來。而且這樣學習節奏,會讓他們感到趣味性增強了,學習起來就變得簡單。而在某些民族歌曲的學習中,我就會簡單介紹該民族的舞蹈手型或腳位,也上按照樂器的方式進行,這樣學生就很容易跟著歌曲跳動起來。

在音樂遊戲方面我經常叫他們進行音樂接龍,音樂情景再現(國小的低斷年級大多都是有情節的,在這種狀況我就把快要學會的歌曲讓學生上臺表演,下方的跟唱),在室外的遊戲大多都是設計的逮到了就要上前表演。

這就是我在那裡的七個月下來的總體反思,其實在課堂上還是有很多的不足,我期望自我在將來越做越好,要想學到東西,我覺得更多的是要像那些老師多學習學習實踐方面知識這樣自我在實踐方面才會越做越好。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13

1.節奏訓練是視唱練習的基礎

音樂語言最重要的兩個要素是旋律與節奏,而節奏可以脫離旋律而單獨具有表現力。節奏訓練先行,能使視唱教學中的難點得到解決,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歌曲中的重點樂句可以先放慢速度練習,一拍時值放慢為二拍來練習,三連音可放慢為三拍來進行練習,待練得準確、穩定、鞏固後,再恢復到原速進行練習。放慢速度練習,能降低難點,有利於學生從易到難逐漸掌握重點樂句。

2.音準是視唱練習的核心

離開了準確的'音高,音樂就會走樣。因此,建立音高概念,訓練唱準音,始終是視唱教學的核心問題。不少剛進國小的新生,當我讓他們區別老黃牛叫與小鳥鳴、大鐘與碰鈴的音高時往往分不清。他們對聲音的高低、長短、大小(音高、音值、音量)混淆不清。

只有聽準了才可能唱準。從小幫助學生建立音高概念和培養他們的聽覺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讓學生聽辨大鐘和小鈴,火車汽笛鳴和汽車喇叭叫等聲音的高低。也在鋼琴上彈奏單音進行對比,如“1”比“5”高還是低?“5”比“3”低還是高?低年級學生從簡單的單音聽辨練起,慢慢地發展到聽簡單的樂句。

在聽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辨別音高的能力,如分辨一些動物的叫聲和平時日常生活中所聽到的聲音。先分辨差別大的,再結合歌曲,分辨歌曲中的不同音高樂句。啟發學生用心去聽,培養他們對音高的想象力、辨別力,從而唱準曲調。

唱是“聽”“辨”的目的,也是音樂教學效果的再現。在聽、辨的基礎上進行視唱練習,這時應對音高、時值、速度力求準確。練習時可讓學生藉助手劃拍、擊拍,使學生能更快、更好地學會視唱曲調。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14

歌曲《在遙遠的森林裡》是一首曲調輕快活潑,音樂形象鮮明的法國兒童歌曲。歌曲以清新,流暢的旋律,生動地描繪大自然中“布穀鳥與貓頭鷹”親切話語的情景,富有童趣。旋律採用重複的手法,曲中的襯詞“咕咕”使歌曲形象更加鮮明。全曲結束在mi音上使人感到親切的歡叫聲在森林裡久久迴盪。

《在遙遠的森林裡》以鮮明的音樂形象和活潑悅耳的旋律深受學生的喜愛。在教學中,我力求創設和諧的教學環境、採用新型的教學方法,以建構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為教學宗旨,引導學生通過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創新,在這堂課中以“學生主體發展”為目標的程序中,達到了顯著的`教學成效。

這節課我注重情景的創設,首先讓學生在《在遙遠的森林裡》的樂曲聲中模仿小動物進教室,既把學生帶入到歌曲背景中,又讓學生熟悉了歌曲旋律。之後的練聲曲和節奏練習也都以森林為主線展開。教學中我利用圖片、多媒體課件等設定情景,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引發起充分的想象力。在歌曲教學部分,我邊範唱邊用課件向同學們展示了森林的美麗風光,同學們個個聽得入迷、看得聚精會神,為之後的演唱歌曲打下了基礎。

在優化和諧的師生關係過程中,教師要善於發揮“情感效應”的作用,這是開啟學生智力和美好心靈的鑰匙,是激發學生追求真理的動力,更是建立和諧師生關係的關鍵。在學唱歌詞部分,我改變了讀歌詞的方法,採用了師生問答法,把歌詞的內容變成問題,讓學生回答,這樣既使學生很好地理解歌詞,又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牢記歌詞。

國小生年齡雖小,想象力卻很豐富。我認為這個階段用音樂來啟發學生,用音樂開啟學生想象的閘門,在音樂教學中,學生只有在理解音樂的基礎上才能產生創造的能力。在創設自己心目中的森林這一教學環節中,在學生理解歌曲的意境後,我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把教室變成森林,把自己想成森林的一部分,共同表演歌曲,只見有的學生表演花、草、樹;有的學生扮演的貓頭鷹和布穀鳥讓我看了都忍俊不禁,在音樂的襯托下,學生用豐富的肢體語言很好地表現了他腦中遙遠的森林,師生間共享著創造所帶來的美妙。

同樣創編歌詞部分,我讓學生分成小組,各小組成員在組長的帶領下互相配合,一起創作,在我適當的指點下和鼓勵下,學生的創作慾望也被激發出來,一首首趣味盎然的歌詞應運而生,學生在展示自己作品的時候,聽到來自夥伴的掌聲時,都充滿自豪的神情。每個孩子都需要讚美、肯定和鼓勵,這樣他們對音樂的熱情以及創造力會不斷高漲。。

總之,課上還有許多不足和缺點,如:教學思路還應更為清晰;重點要突出;抓手要明確等,我會在今後的教學中加強研究與摸索的。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15

為了豐富學生們的音樂課內容,我一直都會找一些課外的歌曲給他們聽,然後學唱,但是我發現:孩子們對演唱這些優美的課外歌曲懷著極大的熱情,有時侯甚至還超過學唱課本歌曲的熱情。我相信這也是很多音樂老師們心中的感受和疑問:孩子們到底喜歡什麼歌呢?這個問題,實在不是我一個人能夠回答的,所以,希望和其他老師們分享這個問題,集思廣益,找到一些孩子們喜愛的歌曲。首先,先聊聊我自己的一些感受吧。

這個學期,學校提出“每月一歌”的計劃,我就想起了春節晚會那首生動有趣的《吉祥三寶》。所以,一開學沒多久,我找時間給孩子們聽了這首歌。低年級的孩子們特別高興,有的模仿爸爸,有的模仿媽媽和寶貝,那些奶聲奶氣的聲音讓我覺得十分好笑。原來以為高年級的孩子不一定喜歡,但是在高年級播放後,他們也特別喜歡唱。對比課本上的歌曲,我覺得《吉祥三寶》之所以受到孩子們的歡迎,可能是以下的原因:

1、歌曲內容和演唱形式貼近生活,特別有趣。

歌曲採用一問一答的形式,用比喻和擬人表現了家庭的溫情和孩子們的天真可愛。比如:

女兒:爸爸,

爸爸:哎!

女兒:太陽出來月亮回家了嗎?

爸爸:對拉。

女兒:星星出來太陽去哪裡啦?

爸爸:在天上!

2、歌曲旋律、節奏簡單,活潑生動,

作為大眾喜愛的歌曲,藉助媒體在社會上得到普遍的流行,所以孩子們有很多的機會可以聽到這首歌。

所以,我的感受之一是:

選取的歌曲要貼近孩子們的生活,媒體的流行力量不可忽視。

但是,我覺得問題又來了,孩子們深受媒體影響的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一樣多。比如,高低年級的孩子都向我提過,希望可以學唱當時最流行的《兩隻蝴蝶》、《大長今主題歌》,高年級的孩子更是些五花八門的歌曲,什麼《披著狼皮的羊》、《童話》、《筆記》、《七里香》〈化蝶飛〉........總之什麼最流行,他們就想學什麼,曾經讓我很頭疼。

所以,我的感受之二是:

對國小生,他們的`思維是朦朧、半知半解的。選取的課外歌曲內容一定要健康,學唱課外歌曲目的一樣是讓孩子們快樂、健康成長,而不是過早的理解成人世界。

還是要回到最初的問題,那麼能讓孩子們喜歡,又健康的歌曲有哪些呢?

我自己小時候,最喜歡看動畫片,還特別喜歡唱片裡的歌曲。記得以前讀國小,喜歡唱〈黑貓警長〉、〈葫蘆娃〉、〈花仙子〉,〈叮噹貓〉,所以我找了這些歌曲給低年級的孩子們聽,希望引起他們的注意。但是,效果不好!除了〈黑貓警長〉男孩子比較喜歡,其他反應平平。後來放的〈挪吒〉、〈四驅兄弟〉,他們興致就很高,幾乎全班齊唱。後來一想,就明白了,現在的孩子看的動畫片和我那個時候怎麼會一樣呢?連以前我們熟悉的“小叮噹”,現在的名字都叫“多拉A夢”了。

所以,我的感受之三是:

要從孩子們的角度去看、去想,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有時間和孩子們聊聊,看看他們對歌曲的喜好。

和其他老師聊的時候,她們也提示我,現在給孩子們專門寫的歌曲太少了,所以很多好聽的歌曲總是以前的。真希望聽聽其他老師們曾經介紹哪些歌曲獲得孩子們的“歡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