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有關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5篇

讀後感9.01K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教師讀書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5篇

有關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

在新的實紀,中國教育艱難地走在改革的路上,在我的目力所及範圍內,國小語文界,我看好這個人:竇桂梅。

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師德標兵......這一大串耀眼的光環籠罩著竇桂梅。但她沒有為這盛名所累,依然執著行走在語文教學的探索路上。她提出的“尊重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課堂,超越課堂;尊重教師”――“三個超越”的教學思想在小語界引起很大反響。而近幾年傾力探索的“主題教學”則標誌著她對自我的超越。

竇老師來自東北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中等師範學校畢業,家世平常,學歷平常,但不到30歲就被評為了特級教師。而今,她的教學藝術得到專家學者和語文同行的廣泛讚譽。是什麼促使她的成功?

她給予的`回答是:是熱愛讓我取得了這天這點成績,當人的願望是用心的、向上的,它就成了渴望而不是慾望,並漸漸構成一種精神力量,一種精神氣質,這種力量和旗幟,讓生命有了一種韌性。當然,我也相信“每一個幸福的背後,都有一個咬緊牙關的靈魂”。

竇老師的不少公開課,低中高各個年級的,閱讀作文各種型別的課,每一次都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那她教學的底氣,個性是洋溢在課堂上的新意與靈感哪裡?蘇霍姆林斯基曾講過這樣的故事:一位教師的一堂歷史課上得十分精彩,令所有聽課者歎為觀止。下課後大家請教他有什麼良方,那位老師說,我是用我的一生來備這一節課的。這句話正道出了教師備課的境界。古人慨嘆作詩難,有“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之說,用在評價教學設計上,也不算誇張。比如她上《秋天的懷念》一課,僅一個匯入環節,就十易其稿。除了這看得見的備課以外,還應當有更多隱形的備課,比如,讀書、寫作豐富自己的人生經驗等等。當你把教學當作一種“信仰”時,就會發現你的每一段人生經歷都在為教學做準備。課堂上的新意,或者說底氣,決不可能是所謂的靈機一動,背後應當是海納百川、兼收幷蓄。

竇老師不凡之處就在於她的“底氣足”,這主要是她的語言吸收和表達的潛力,尤其是被有些人看得難以把握,其實是時時處處都明視訊記憶體在的個人的“語感”,語感的敏銳和豐富多彩,不在於刻意地“修煉”,而在於日常的領悟和揣摩,它往往是“習得”的而不必須是“學得”的。

語文教師的語言素養是在長期涵泳於生活,尤其是經典性的語言藝術作品之中而“悟得”,僅僅上幾節戲劇學院的“臺詞課”,作用恐怕不大。在這方面過去的中等師範學校是十分講究的,甚至構成一種濃厚的風氣。竇老師的“底氣”由此而來,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她非但沒有上喪失這種“底氣”,而且善於“養氣”,使之充沛於全身,散發與外,這就是她的高明之處了。

最後還是一竇老師的話來與大家分享――“自己嚮往的為師境界,那是對世界、對生活、對自我不虛偽、不做作、不冷眼旁觀......既不妄自菲薄,又不妄自尊大,從而獲得自身根本的完整。

她嚮往的為師境界,不就是大多數中國人認同的一種人生境界嗎?

有關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

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十分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

不僅僅僅老師要讀書,每一個想提高學識的人都要讀書。在這短暫的一個學期裡,我讀到了平時沒看過的書。讀書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這一個學期裡,我感覺收穫頗豐。以下就是我這一學期來讀書的心得體會。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需花。"我們渴望讀書,渴望獲得知識,但是我們卻常常會有這樣的疑惑:我們就應如何讀書?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十分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同時我們也應拋棄古時舊的求知理念,什麼"書中自有黃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為了使讀書到達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於動腦,找到所讀文章的"眼睛",心領神會之外,還寫讀書筆記和讀後感。當然讀書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話所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思考的結果整理出來,寫成筆記和感想,既有助於思考,也能夠幫忙我們記憶思考的結果,便於日後比較、綜合、分析。如果所讀的書是自己的書,我還在書的空白處寫下自己看法、疑問、評論等,或做一些記號。它會加強我們對文章的理解、記憶,作文時如果要參考、模仿渡過的文章,有沒有做過評註的,效果大不一樣。

常聽學生家長說“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裡就誰的話都不聽了。”在研讀中,我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完美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為我指出,這樣不僅僅師生之間的關係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為活躍。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裡,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裡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說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回想每一次學生在向我表達著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情緒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說,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穫,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

更深的體會是教師的成功,來自學生要當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就認識教師是什麼?要教好自己的學生,首先務必認識學生是什麼?答案是顯然的:教師是人,學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實這不只是學生就應學會的`,更就應是我們教師要學會的!從眾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們不難發現,做人貴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會善。我的這種感受是在學習過程中的積累,一向以來,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經驗為借鑑,堅持以“認真負責”處世,以“嚴於律己,寬於待人”為原則,我覺得,作為一位教師,首先務必做到:

一、說到做到,從不失信;

二、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三、尊重學生,一視同仁;

四、講求效率,仔細認真;

五、嚴於律己,寬於待人;

六、精讀細講,教學相長。

話又說回來,常言道: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應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我以為,教師不僅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因此,在學習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學習中最大的樂趣。學習型社會為全體社會成員帶給了充裕的學習資源。學習化社會中的個體學習,猶如一個人走進了自助餐廳,你想吃什麼,完全請便。個體完全能夠針對自身的切實需求,選取和決定學習什麼、怎樣學習、學習的進度等等。

簡言之,同時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我覺得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也並不是如“蜀道之難”。只要我們不斷的加強理論學習,不斷積累經驗,長期地持續一顆好奇心,想一想這天學生又將演出一幕怎樣的好戲?我這天又將看到孩子們的什麼新花樣?我自己又該為他們做些什麼事?處處為孩子們著想,在為學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時,你也必然有進步。

有關教師讀書心得體會3

培根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中的文字使我們脫離了未開化的狀態。書籍使我能夠有機會以文字的形式,聆聽大師的聲音,提升自己的心靈。當我合上書本時,稍思片刻,就會深深地發覺:原來教育可以這樣美的。

利用一學年時間,我學習了《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教育新理念》兩本書的許多篇章,深有感觸。明確了很多道理。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教師,作為一種職業,承擔著傳播人類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類社會發展中起著橋樑和紐帶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教師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這句話常常被人們所引用。那道指什麼呢?我理解,應是指社會、政治的準則和做人的準則。而這些準則要理解他,不是容易的事,多少人就是在追求中,從少年到白頭。

準則其實是物與俱來的,有的隱藏較深或道理較深,有的則容易讓人察覺和接受。不管怎樣,求道是辛苦的,而且因人們的悟性所經歷的辛苦程度也不一樣,但求道的過程又是幸福的,真可謂"早晨知道了道,就是晚上死去也值得了。"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裡,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裡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說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

首先,教育事業是一個崇高的事業。 教師對美好的事物應保持敏銳的態度。教師面對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他們有純真的心靈、誠實的態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願望,如果不能捕捉到那些美,你就辜負了造化的賜予。教師對美好事物保持高度的敏銳,才會發自內心的愛孩子,並因為愛而滿心歡喜。教師要有"赤子之心"。做個很單純、很簡單、很好奇、很幼稚,有時有點傻勁的人。教師應有獨立思想,讓我經常思考教育問題,思考人的問題,思考我為什麼而教,怎樣教,將教育活動與人生思索融為一體。

其次,在新的教育理念引導下,應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和手段。 學生作為人,

是需要灌輸精神理想的,那麼教師首先應該做的就是順乎人性。學生需值得去珍愛,在工作過程中要學會寬容學生,與學生和諧相處;另一方面,教師在尊重學生時,也要學會合理合法地懲戒學生,所謂"懲戒",是指通過對不合規範的行為施以否定性的制裁,從而避免其再次發生,以促進合範行為的'產生與鞏固。但懲戒必須注意幾點:一、教師懲戒學生應具有教育性;二、尊重學生人格; 三、懲戒應合理並公正;四、懲戒要符合相關程式。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要學會不培養乖孩子。如果我們將一個個乖孩子樹為學生學習的楷模,而必然的報應就是,在這個多元化、個性化的時代,調皮搗蛋的孩子越來越多,而那些當初的乖孩子,將來他們也許就是"弱勢群體",匯入茫茫的失業大軍。

總之,通過這一個階段的學習,自己的理論水平有了提升,思路更明確了,方法更具體了。當然,理解為道是自覺,不是自主。朝聞道,夕死可矣,死的是"是非"的我,不是主我。即聞道者可以離開是非之人,進入立行真人世界。這又是另一種境界。相信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這一次的理論學習必將使自己獲益匪淺。

有關教師讀書心得體會4

歌德這樣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對話。”

最近,我認真閱讀了安奈特。L。布魯肖的《給教師的101條建議》捧讀此書,給我很多收穫,帶給我教學上許多建議,在原來教學中的許多疑慮一下煙消雲散,裡面收入了101個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個方面,有教師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課堂上意外發生後的隨想,有轉變觀念的.體會,有關愛孩子的收穫……

讀著書中的故事,我不由聯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類似的情況,我會如故事中老師一樣對待如此的學生嗎?當意外發生時,當學生的行為已經超越了底線,我會如何呢?我會和故事中的老師一樣一笑了之,靈活的對付,還是會大發雷霆,以自己的威嚴壓載學生個性的閃現?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經在慢慢轉變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們中間,成為他們最為可親的朋友。

讀過此書,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後一章節: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孩子。

其中講到“優秀的老師,讓差生變好,讓好生更優秀。學生失敗的同時,我們也失敗了。”反省自己,我所教的班裡差生較多,每次上課他們都會思想開小差,跟不上進度,久而久之,他們就成了我的眼中釘,肉中刺,輕者無視他們的存在,重者懲罰他們,現在想來感到很慚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長,都有自己的分工,自己的生存方式,何必強求十指一樣長呢?我們作為教師,不是隻培養參天大樹,而是讓每朵小花都開得燦爛。他愛音樂,就讓他成為一名音樂家;他愛美術,就讓他成為一名小畫家……

那樣,我們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為了一切學生。

有關教師讀書心得體會5

一部論語,兩萬餘字,卻可進入中國思想史上最燦爛的文章之列。它影響歷朝士子書生乃至普通百姓兩千餘年,國人的性格,也受到無聲薰教。封建王朝瓦解了,四書五經不能上講堂了,儒學受到不公正的對待,論語和其他儒家經典一樣,在書架上蒙塵。然而論語的光輝並不會因一時不被理解而消淡,儒學作為中國文化的精髓部分,必然會和經濟一起復興,論語的精彩,必然會被更多的人體會。果然,于丹教授做客百家講壇,講《論語心得》,提醒了國人還有這麼一部經典等待著我們翻閱。

宋代有位大儒程子這樣說論語的都後感:“讀論語,有讀了全然無事者;有讀了後其中得一兩句喜者;有讀了後知好之者;有讀了後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可以說是深得其趣了。我讀完論語,時常心中有幾多惶恐,幾多自責,並且為孔子折服。讀論語,我以為有必要把孔子請下聖人的高臺,而想像自己也是孔門弟子,追隨老師左右,聽其言觀其行,才利於得其樂趣。孔子是可愛而可敬的好先生,我的師兄顏回子路子貢等等也是個個稜角分明。粗看于丹教授講《論語心得》,分成幾個方面來論述。人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部論語,我讀論語,只看得君子二字。不錯,我心中的論語,乃是一本學生的聽課筆記,所記錄的內容,是老師教學生如何做一位君子。

且看開篇學而第一講的是什麼。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所述三條,第一為學道以長才幹,第二為交友以輔仁,第三條乃是修德,此三條者,不過都是為了做一個君子。孔子之敘君子,是從多方面多角度的,一部論語,正是為了告訴弟子們,何為君子,君子有怎樣的責任,君子有怎樣的才能,君子有怎樣的德行,君子怎樣為政,怎樣修身而成為君子……如此種種,都是自君子二字鋪展開來。論語當是一本給想成為君子的人看的書,不同的人可能看出不同的東西,這些東西都和君子是相關的,或者只是算君子的一部分,豹之一斑而已。

孔子的眼中的君子,是怎樣的人呢?讓我們去論語中看。想要直接給君子下一個定義是有難度的,君子內涵很廣。先說君子的責任。孔夫子自己就是位君子,他的志向,最能表明君子的責任。顏回和子路與孔子各談自己的理想。直率的子路說他想要車馬輕裘,與朋友分享,用壞了也不可惜;顏回說得自己要不誇耀自己的長處和功勞;而孔子說的是什麼?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這分明就是施於天下的政治理想啊。君子生於世,“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君子之出仕,並非為自己謀利益,而是實實在在要為了天下人。後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說法,與此類似。真的君子,是胸懷天下的.,後世借救天下名行自私之實的豎子固然不少,真正的君子,還是有的。此一條,可以說是檢驗君子最根本的一條了,舍此餘不足觀。孔子多次感嘆世道日下,自己的理想無法實現,語氣中那份無奈的悲哀,正是君子的悲哀啊。

知道了君子的職責所在,是根本。要為天下人謀利,當有手段。儒家君子的手段,前人之述備焉。儒家治國的方法,以仁為本,推行仁政。然而在論語中,孔子多次被問道為政的辦法,孔子每次回答得都不一樣。孔子講仁,兼講禮,義,孝,忠,德,這些都可以作為為政的手段。子路問衛國之政,孔子說:“必也正名乎”,根本而言講的是禮;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這裡明瞭講的是德;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這裡講的是仁和德;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這裡只講了三個具體的標準。至於其他弟子治理具體地方來問政,孔子給出的答案盡不不同。用孔子自己的話說,為政大概沒有什麼是非做不可的,沒有什麼是一定不能做的。只要合乎道義,都是可以的。因此可以綜合一點說,論語告訴我們,儒家之為政,只須著力於幾個基本原則之下,如仁,義,禮,等等。

知道了君子的職責、君子為政的辦法,要做一個君子,還須提高自己的修養。論語在這方面講了很多,當今國中高中課本讀本介紹論語,也往往從這些角度開始。孔子在論語裡面教授給人的知識是多方面的,有說立志的,“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有說學習態度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有說學習方法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有說堅持的,“吾道一以貫之”。還有許多激勵人學習的句子,“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等等,讀論語總能被這些話語所感動。孔子要弟子所學的,就是要達到能為政的標準。孔子以為要推行仁政的人必須自己懷仁,治國以德的人必須自己立德,因此君子如果要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首先自己要有高的道德修養和才能。方法也是多種多樣,概括起來就是要好學。孔子眼中的君子,重德行,輕言語,反對武力,好學。後世儒家所講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想必從孔子這裡得到不少啟示。修成了君子,便可以出仕來實現治國平天下的政治願望了。

論語中展現了孔子多種多樣的教育方法,在今天看來,依然是很有意思的。然而這些只是孔子教導學生的手段而已。一部論語,記錄的是孔子和其主要弟子的言行,反映的是孔子的政治理想。或許我看到的並不全面,然而君子一定是每一個讀論語的人無法迴避的,孔子的道,就是君子之道。對於孔子,真覺得顏回說得好,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循循然善誘人;對於孔子,顏回沒說到的一點,後代也時常忽略的一點,而很吸引我的一點是,論語中的孔子,生動而感人。

有關教師讀書心得體會6

作為一名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質量有所提高。

一、教師,珍惜兒童對你的信任。

孩子們對老師非常信任。 “教師面對的是兒童極易受到傷害的,極其脆弱的心靈,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裡裝進另一個頭腦裡,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其實,師生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師應該學會蹲下來看學生,使他們感覺到你對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可貴之處,在教師的眼裡學生沒有好壞之分。在學生做好事時候,我們應該給他們更多的鼓勵;在學生做的不好的時候,我們更要關心和指導他們向正確的方向前進,使他們在認識的道路上更進一步。不要加以指責,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樣。其實他們也很痛苦,作為教師就是要時刻給他們啟發和鼓舞,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使他們有自豪感和尊嚴感。

二、教學相長,取長補短

“如果你發現絕大多數兒童練習本的字跡端正秀麗,錯別字很少,那麼這就是個明顯的徵兆:在這個班級裡學生可以學到許多東西”

想一想,我這幾個月的教學其實真是這樣的,“練習本”就是學生習慣養成的一面鏡子,也反映著一名教師的教學效果。對於教師而言,學生習慣的養成是今後有良好教學效果的`基礎,這一點,要時刻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真正得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使得他們在今後的學習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對同事們的經驗加以研究和觀察,並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進修和自我教育。“學習優秀經驗,並不是把個別的方法和方式機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優秀教師學習應當取得某種信念.”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雖然我是一位語文教師,但對數學教學也從不放棄,我堅信只要自己肯努力,學生就會給我回報,我做了,我也得到了。

以好帶差,以小組牽動班級整體,發揮小老師的作用,以習慣培養為重點,以學科知識為基礎,以拓展思維、能力為目標,不斷提高學生的能力是我教學工作的宗旨,也許正是自己在平日的工作中做細點點滴滴,所以期末考試,學生的書面書寫乾淨整潔,能夠仔細的答題,班級的各項成績好。

低年級的小科課較少,大量的時間都是我們自己支配的,加強學生的學習習慣培養,搞好輔導也成了我們平日的重頭戲,及時調整教學狀況查漏補缺,讓學生不僅在課堂教學中有收穫,在輔導中也能拓展思維。

大量的輔導,必然規律帶來批改量的增多,尤其是低年級,不批改是根本不行的,低年級必須面批面改,自己也能認真批改學生的作業,在漂亮的字上畫個圓圈,在乾淨的本子上畫朵小花或者小五星。班級38名同學,每位同學的本上都留下我認真批改、圈圈點點的痕跡。也正是因為種種原因,學生很願意把自己的作業本整理乾乾淨淨讓我欣賞,讓我評價。在批改輔導中,我特別注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本著上課多叫幾次,批改多圈幾次的原則,把更多的機會送給他們,只要他們肯努力,我願意這樣去做,不厭其煩。

還記得和學生多種多樣的識字方法,清楚流利地表達,還記得學生清脆悅耳、富有情感韻味的朗讀,讀課文各種不同的表演,識字也很有趣,可以加動作或者表演,如:“躲藏”我躲起來。在教學中我注意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朗讀能力、書寫習慣正在學生身上紮根,這又一次讓我深深體會到在教學中,教師注重什麼,學生就會展現什麼,同時也就收穫什麼。

我讀了《施捨的樹》這篇文章後,我被文中的大樹無私奉獻的精神感動了。這棵大樹為小男孩做了許多事:讓小男孩在樹蔭裡休息,讓小男孩在它的樹幹上盪鞦韆,讓小男孩把它的樹枝砍下來做間屋,讓小男孩把它的樹幹鋸下來做船,讓小男孩坐在它的樹墩上休息。讀著讀著我想到了我的媽媽,媽媽很關心我,愛護我,天天燒飯給我吃,忙裡忙外,不讓我受一點傷害和委屈。

有一次,我發高燒了,頭暈乎乎的,媽媽騎著自行車馱著我到醫院裡去。在路上,媽媽一會兒問我:“卉卉,你要不要緊?”一會兒又對我說:“堅持一會兒,我們要到醫院了。”忽然,一輛卡車從我身旁經過,我乍一聽這聲音後一驚,人一下子跌倒在地上,媽媽心急如焚,立即放下自行車,把我抱在車上,一個勁地自責自己。到了醫院,醫生經過一番診斷,說:“沒什麼大礙,只需要掛兩瓶水。”我聽後有些害怕掛水,媽媽對我說:“寶貝,放心吧,沒事,針扎一下像蚊子咬一樣。”我聽後點了點頭,心寬了許多。掛了兩個多小時,我的病情明顯好轉,媽媽心中的一塊石頭才漸漸放下。啊,媽媽,你就像那文中的大樹!為我無私的奉獻!

其實,天下的父母親哪一個不是像大樹這樣愛自己的孩子,他們為我們付出了許許多多,我們要用優異的成績來報答他們,用一顆孝心回報他們,讓他們感覺到我們已經長大了,已經懂事了!願天下的父母都幸福快樂。

有關教師讀書心得體會7

我很慶幸自己是一名教師,因為教師這個職業能夠獲得千萬人的信任,擁有千百人的愛戴,因為教師能夠真正體驗到人生歷程中最寶貴的真情。十三年的教學生涯,讓我逐漸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師的快樂,讓我體味到了當教師的崇高,也讓我領悟到了作為教師的成功的真諦——走近學生,就是完善生命。教師的快樂,來自學生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學相長”、“

誨人不倦”為樂,終於讓他的“仁政”思想得以傳承;孟子以“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為原則,因材施教,終於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為理念,學以致用,鍥而不捨;韓愈以“業精於勤”、“師意不師辭”為宗旨,著《師說》,駁“道統”;還有柏拉圖用“音樂是求心靈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寫了著名的《理想國》;亞里士多德從“理論理性”的學說出發,提出了“文雅”之說;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更是內容豐富,高瞻遠矚;而杜威的學說“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更加前衛;蘇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靈的藝術”。還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鎮西、魏書生等等。這些教育家,他們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與發現,讓他們獲得了最大的成功與快樂,而這正是他們走近學生所獲得的碩果。讀了這些理論著作以後,我的心更加透徹了,因為對這些經驗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學生,讓我更自覺地去研究我的學生,去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尋找與學生交流與溝通的橋樑,從而把學生的純真的心靈開啟,把學生智慧的火花點燃。每當接到學生的喜報時,或者看到學生的進步時,我就有一種收穫碩果的快慰。特別是在課堂中,我常與學生一起做同樣的事,甚至是率先垂範,做學生的榜樣。比如我的傾情的示範朗讀,我的感情豐富的下水文,都贏得了學生熱烈的掌聲,也拉近了我和學生在課堂中的距離。雖然現在的我還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種拼命的工作熱情,沒有蘇霍姆林斯基的那種敏銳的眼光,更沒有孔子的聰慧心智,但我已嚐到了教書育人工作中的甜頭,生活中以獲得了充實與滿足。我想,我會讓這份快樂延續,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教師的崇高,來自學生

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偶像。具有高尚的的師德,才會得到學生的尊重,教師自己也才能從中體會到自身的崇高所在。

常聽學生家長說“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裡就誰的話都不聽了。”由此看來,我作為教師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美好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特別是在學習了魏書生老師的教育理論後,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規矩”:凡是老師或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就要當場表演一個節目,沒想到這一舉措竟然讓我獲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為我指出,我也自覺“遵規守章”,每次都認真的為學生唱一首歌。這樣的“懲罰”卻博得了學生的歡心,不僅師生之間的關係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為活躍。

也許,這正體現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裡,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裡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近四年中,我因此收到學生來信近60封,這不能不說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每一次學生在向我表達著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說,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穫,是我2來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這就是師德!這就是師魂!

教師的成功,來自學生

要當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就認識教師是什麼?

要教好自己的學生,首先必須認識學生是什麼?

答案是顯然的:教師是人,學生也是人。

如何做人?其實這不只是學生應該學會的`,更應該是我們教師要學會的!從眾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們不難發現,做人貴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會善。我的這種感受是在學習過程中的積累,一直以來,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經驗為借鑑,堅持以“認真負責”處世,以“嚴於律己,寬於待人”為原則,我覺得,作為一位教師,首先必須做到:

一、說到做到,從不失信;

二、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三、尊重學生,一視同仁;

四、講求效率,仔細認真;

五、嚴於律己,寬於待人;

六、精讀細講,教學相長。

今年我又細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民主與教育》,體會特別深刻。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我覺得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也並不是如“蜀道之難”。只要我們不斷的加強理論學習,不斷積累經驗,長期地保持一顆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學生又將演出一幕怎樣的好戲?我今天又將看到孩子們的什麼新花樣?我自己又該為他們做些什麼事?處處為孩子們著想,在為學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時,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同仁共勉: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學生永遠都是我們人生舞臺中最重要的主角!

有關教師讀書心得體會8

拜讀完 張康橋老師的處女作《為什麼做教師》,掩卷深思:這本書究竟給我帶來了什麼?

時代是發展的,教育是變化的,思想是流動的。一成不變的教育和布寺變革的教育是缺乏生命活力的。根據時代的特點不斷調整我們的思想,改變我們的教育教學行為,發展我們的觀點,我們才能真正成為教育變革的主動著。

現在,新型教師不能迴避的一個問題,是市場經濟對教育的制約與衝擊。只要看看本書各章節的標題——“為學生做教師”、“為家長做教師”、“為學校做教師”、“為國家做教師”、“為生命做教師”,我們就能看到一種態度:教師無可避免地要融入市場經濟,但又時刻不忘生命與國家的需要。雖然作者也沒有解決市場經濟背景下教育本身或者說書中“各種需要”之間的悖論所帶來的困惑,但給身處各種困境中的教師指出了一種思考方向。更為重要的是,放眼社會、不忘責任、積極思考才是現代教師應有的人生姿態。因為“任何好思的教育者,都能夠成為一位大眾的教育哲學家。這樣的教育者,也許不能名垂青史,但他一定是他自己教育實踐的真正主人,一定是他自己時代中深刻的教育者”。

結合這一學期的教學情況,第一章“為學生做教師”給我的感觸是最深刻的。本書讓我認識到,教師的本質是為學生髮展服務。教育本來就是謀求幸福之學、引領高尚之學。因此,學校本來就應該是“首善之區”,因此,作為教師,我們必須在為學生髮展服務的過程中教會孩子為別人服務。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對許多細節進行反思,需要轉換我們慣有的思維方式。比如說,當學生沒有完成作業時,我們不能理解為學生偷懶,不用心,而應該理解為教室佈置的作業不合適或者工作沒有到位。實際上也確實有學生是偷懶或者不用心,但是如果我們這樣來理解,把問題歸因於教師,教師就要不斷地瞭解學生、鼓勵學生、喚醒學生、幫助學生,這樣的愛,學生更能真切地感受到,這樣的教育過程才更具有德育性,更有品位。與此同時,教師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教師才能獲得真正的專業幸福。

在課堂上,我們經常會發現,由於學生生氣勃勃、充滿朝氣,一有機會就會興奮得手舞足蹈、大聲嚷嚷,並且相互“傳染”,這時,有的老師縣表揚一些較好的,然後批評甚至訓斥一兩個“鬧”的最凶的,像我就會說“請大家安靜下來”;

或板著臉不說話。然而,過不了多久時間他們就會忘記教師的“教育”,逮到機會又“故態復萌”,教師只好又以類似的.手段恢復秩序。但是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時,我們換一種思考方式,認為這是學生精力十分充沛,並且把學生的這種“生命活力”引導到學習中來而不是要求、批評、威脅等。這就要求我們轉變觀念,不是選擇滿足教師的需要而是選擇滿足學生需要的教學。這時,教師就會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反思,從而進行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對於不同的學生、不同的篇章,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輕鬆和諧課堂氛圍,讓學生覺得上課就好像在做遊戲一樣,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本領。從而,通過這一過程,使教師獲得更好的發展,獲得真正的專業幸福。

學生是活的精靈,他們需要獲得他人的認同,他人的尊重,作為與學生的生活最接近的教師,我們要在與他們接觸的過程中,重視學生的感受、需要,並且要讓學生感受到這一點,這有助於師生之間的和諧相處。這同樣需要教師轉換自己的觀念,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

這本書帶給我的是——轉換思維,努力做一位讓人滿意的教師。

有關教師讀書心得體會9

讀了《一份個性教案》這本書心中有一些體會,深知要當好新時代的教師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學生的成長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對教師的職責概括為:傳道、授業、解惑。這其實只指出了老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中教書的一面,而“為人師表”則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師生關係主導在教師,據有關調查證明,教師的行為和態度是決定師生關係親疏的決定因素,70%以上的受訪問者認為影響師生關係的主導因素在於教師,66%的學生認為自我和班主任的關係還能夠,24%的學生認為和老師關係比較融洽,因為老師和藹可親,或是因為自我學習好老師喜歡。只有少量學生認為和老師關係不太好,原因是因為自我的學習成績不好或不守紀律。過去那種認為師生關係情同父子母女的傳統認知受到了挑戰。而且,師生關係和學生理解教育程度有必須的聯絡。隨著學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們與班主任的關係出現趨於平淡的趨勢,也就是說年級越小、學歷較低的學生與班主任的關係越好。而學歷較高的大學生,他們生活學習獨立性更強,與教師的接觸機會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瞭解的機會,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認為自我與班主任的關係一般。

一、師愛最為公眾期盼

教師就應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主動經常與學生溝通交流,願意與學生成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遇事冷靜,不隨便發怒,不以威壓人,處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見,對自我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樹立較高的威信。

教師要重視教育法規的學習,具有依法執教意識,以及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辨識力,要尊重學生,不得變相體罰。

教師應重視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視教師職業的特質修養和個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標。如教師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備”、“嚴格負責”,又要“幽默風趣”、“熱情活潑”;對教師素質,要注意培養學生喜歡的“幽默”、“熱情”、“機智”等特質;對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禮貌”,又要有“舉止優雅”、“談吐高雅”等較高素質修養層次的追求。

教師要注意提高自我的思想修養。教師要嚴格要求自我,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有關規定,以身作則,潔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為學生樹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師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職責感。一名稱職的教師要以對歷史、對社會、對家長、對學生高度負責的精神,努力做好教書育人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工作。熱愛學生的老師最受歡迎學生渴望的不僅僅僅是從老師那裡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師的關愛。

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師生關係的潤滑劑:

影響師生關係的重要原因其實是師生之間缺乏正確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實教師都是本著教書育人的態度來要求學生的,他們把學生當做自我的子女來看待,基於恨鐵不成鋼的想法,教師期望每一位學生提高自身的潛力,發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質,到達他們所期望的目標。教師嚴格要求學生是為每一個學生著想,教師本身並不能得到任何的回報。學生就應正確地理解教師的行為,不要產生厭學和反感教師的情緒。絕大部分學生還是很尊重自我的教師的`,但也有少部分學生對教師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師是一種極不禮貌的行為,比如學生見了教師不說話,上課時光吃東西,不服從教師的管教等,這些行為應當堅決的制止。

如果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話,那麼離開了理解和尊重同樣也談不上教育。因為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師的理解和尊重。老師對學生的批評,恰當的,就是一種激勵;不恰當的,就會成為一種傷害,甚至還會導致逆反心理產生。絕大部分學生不喜歡老師批評時挖苦、損傷學生,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師應把握批評的“度”,變“忠言逆耳”為“忠言悅耳”。

參加了多次的教研活動,給我最大的感觸是無論是哪個年級的學生,都期望自我能碰到好的老師。作為學生,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師。作為教師,也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學生。所以,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同學都願意接近的學生,或者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學生都願意接近的教師,你本身就應當是一個有道德的人。

二、教師要經常自省

我認為教師這項工作,體現師德的意識是很強的。為人師,不僅僅要對學生負責,也要對社會負責、對科學負責。如果馬馬虎虎教學,也能夠應付過去,這只是敷衍塞責履行教學工作。如果我們養成了自省精神,就能夠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後,自檢一下自我是否盡職盡責。反省自我能夠激勵自我,這是積極進取的表現。一個人,貴在自知之明,這需要有自省作為手段。不“省”,自我就不明白自我長在哪裡,缺在何處,一個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驕傲自滿,時光一長,就會脫離群眾,就會退步,就會降低自我威信。當然,只有自我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三、教師要正確對待學生的意見

師生之間持續一種人格上的平等。我認為要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與學的關係實際上是一對矛盾,處理得好,會教學相長,構成一種師徒般的師生關係,但處理不好,會產生對立情緒,造成教師不願教,學生不願學的局面。老師應去研究學生的心理,研究人的個性,因為每個學生都有不一樣的個性,然後根據不一樣個性的學生去因材施教,去處理一些問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師要多瞭解學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還是教與學工作中,只要多瞭解學生的要求,我們的辦法才會更多,處理問題會更慎重,師生間只要構成了一種和諧關係,教學工作、思想工作就會比較順利。

四、教師務必樹立平等對待觀:

我覺得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閃光點,只是我們老師沒有把他發掘出來。每一位學生都是祖國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對待,教師應服務於全體,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讓所有學生同乘一輛前行的車;教師應服務於全面,對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品質,學習成績以及身體素質都要悉心關照,服務周到,促使其全面發展。

五、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促進學生的智力,潛能開發

作為教師深感職責重大,對學生嚴格要求固然是必要的,但不能認為師生間就是一種教育與被教育的簡單關係,因為這種不平等的師生關係會阻礙師生間的平等交流,觀點具有“權威性”,久之則會壓抑學生的潛能,不利創新人才的培養。“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是學生對老師的尊敬之言。好的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師生之間持續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既然做“父親”,就要關心愛護學生,對學生負責。

有關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0

人人都想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而幸福快樂只是一種感覺。如何使自己快樂生活、快樂學習呢?《于丹論語心得》一書,用簡單樸素的語言,講述了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

每一個剛踏上社會的年輕人,滿懷理想和憧憬,希望能有所作為,但在現實中往往事與願違。要使自己的理想變為現實,工作並快樂著,必須有良好的工作心態和自信心。孔子說:“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要勇敢挑起工作重擔,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應將心態迴歸於零:把自己放空,抱著學習的心態,把每一次任務都視為一個新的開始,一段新的經驗,一扇通往成功的機會之門。千萬不要抱怨工作的勞動強度、收入的不公,產生多做多錯、不做不錯的消極心理,從而喪失工作的信心,偏離人生的目標方向。

快樂工作,不能僅僅把工作視為謀生的手段,而要當作一項事業來做,當作生命和精神的需要來做。這樣才會給你帶來成功的喜悅。不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還應該盡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好。讓每個人都能夠從內心深處承認並接受:我們在為他人工作的同時,也在為自己工作!在競爭激烈的現實面前,應調整好與同事,取長補短。當然,孔子提倡“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對待工作,也需要把握好分寸。

在快樂工作的同時,更要快樂的學習,學習是為了人心靈的建樹。從書本上、社會中、工作中學習,從國小到老,無非是學習一種把握幸福的能力。要把學好的工作,取得好的成績和收益。人人都要面臨新時代、新發展、新變化、新要求、新環境和新崗位,必須堅持在工作中不斷學習,在學習中高效工作。向領導、同事、老師及身邊的人學習,要認識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做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當你學到的東西越多,工作起來就會得心應手,就會感覺到快樂和幸福!

讓我們一起懷著樂觀和積極的心態去工作、學習,使自己使他人都成為快樂和幸福的人。

有關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1

科學家們認為,成功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品質,而決定一個人能否獲得成功,智商卻並非主要因素,在成功者具有的特殊品質中,良好的習慣與健康的人格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韓愈給老師下的定義,於今已不大適宜,卻指出了為人師長的基本任務,我們不僅僅要傳授知識,還要教學生做人的道理,即要重視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性質的核心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在閱讀中能初步理角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當然,工具性是語文課程的基礎,是根本,失去了工具性,人文性就沒有了依託,但是,人文性更是語文課程的靈魂,失去了人文性,工具性也就失去了好處。一向以來,我們只注意到在語言技藝的層面上發揮孩子們的用心性,把語文學習孤立地理解為識記、理解、分析、綜合運用等,卻往往忽略了語言藝術中的思想意蘊,忽視了語文教學中的人文關懷,而語文教學中的`人文關懷,則具體體現於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

那麼,在我們的語文教學過程中,究竟應培養孩子們哪些健康的人格呢根據美國社會學家亞歷史斯.美克爾斯提出的現代人的基本特徵及曾欣然教授對社會主義新人本質特徵的理解,我認為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關鍵在於培養“四心”,即:愛心、誠心、自信心和職責心。現謹以國中語文教學為例,談談我對語文教學中人格培養的體會。

一、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愛心教育;

擁有一顆愛心,是做人的基礎。培養學生的愛心,首先是培養他們的孝心,沒有孝心,就沒有愛心。子曰:“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歟”“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余余力,則以學文。”(《論語》)可見,一個孩子如果連生他養他的父母都不孝敬,又怎樣去愛他人呢《三字經》中說:“養不敦,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孩子缺乏孝心,關鍵是並未體驗到更未理解到父母的艱辛,我們沒有喚醒他們沉睡的孝心。

因此,我們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的愛心教育,讓他們從孝敬父母開始,感受愛,學會愛,做到“已所不欲,勿施於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現行的國中語文教材中,能夠滲透愛心教育的篇目是十分多的:《金色花》《紙船寄母親》《背影》等文章,能夠讓孩子們體驗並理解對父母的愛;《阿長與〈山海經〉》《老王》等文章,能夠教孩子們用善良去體察善良,用愛心去換取愛心;《黃河頌》《最後一課》《木蘭詩》等文章,能夠讓孩子們感受到強烈的愛國情懷;《春》《濟南的冬天》《珍珠鳥》《敬畏自然》等文章,能夠激發孩子們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的高尚情操……

二、在語文教學中滲透誠心教育;

誠信,是立身之本,是全部道德的基礎。“言必忠信,非法言不道。”(清·陳瑚)有人統計,一部《論語》,“信”一共出現了三十八次,可見,誠信於做人之要義。

“人之初,性本善。”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因各種因素的影響,他們童年時的誠實守信會受到嚴重的挑戰。有人分析:兒童說謊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成年人的不良影響,或讓孩子說真話而受懲罰,或自己就常常說謊……

因此,在我們的語文教學活動中,首先要以身作則,“言必信,信必果”,讓孩子意識到,謊言才是災禍的導火索。只有讓說真話的孩子受到鼓勵,而讓說假話的孩子受到懲罰,並持之以恆,才會讓孩子逐步養成誠信的好習慣。

餘秋雨先生的《信客》一文中,以誠信為準則的信客,以服務大眾為已任,歷盡辛苦,受人誤解甚至蒙受冤屈,卻依然能夠寬容和體諒別人,不就是一個很好的誠信楷模麼

三、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孩子們的自信心;

自信心對孩子的發展起著決定作用,自信導致成功,自卑導致失敗。當前的孩子,自信心是顯然不夠的。由於長期受到優越環境的影響,他們害怕挫折,自我壓抑,敏感,孤僻,有的甚至因為一次考試成績不理想或老師的一句批評就走上了不歸路!“偉人之所以偉大,只是因為你跪著。站起來吧!”(但丁)我們千萬不可忽略,要喚醒孩子們心中的巨人——自信心。

“故遇笨拙執拗之弟子,必多方以誘之,既得其機之所在,即從此鼓舞之,蔑不歡欣,而惟命是從矣。若曰以夏楚為事,則其弟因苦,其師庸樂乎”(王筠)成功的經驗是建立自信心的基礎,在經常的挫折和失敗的影響下,人就會懷疑自己的潛力而構成自卑心理。我們能夠利用《在山的那一邊》《走一步,再走一步》《紫藤蘿瀑布》等課文教孩子們正確應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我們應多讓孩子們體驗成功,對他們的一些小過錯,切忌動輒發怒,挖苦,諷刺甚至體罰,而對他們的每一點進步,則應多鼓勵,讚美,讓他們在日進月漸中,能有自得之樂,即使愚鈍,也不至於沮喪無為,讓他們意識到“尺有所短”,但“寸有所長”,增強自信心,做到競爭失利不灰心,競爭取勝不滿足,不怕失敗,屢敗屢戰!

四、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孩子們的職責心;

職責心,是社會主義新人的主要標誌之一。沒有職責心的孩子,永遠也長不大。現代社會,人們相互依靠的程度越來越高,分工越來越細,分工越細越需要職責心。

孩子們隨著年齡增長,獨立意識逐漸增強,而另一方面,又往往離不開對老師及家長的依靠性,這就需要培養他們的職責心,構成他們的獨立發展,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意識。

在我們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應有的放矢地培養孩子們負職責的習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經常反省自身的言行,正確應對自己的過失,勇於承擔職責,在家庭和學校中承擔具體職責,自我服務,服務他人,有社會職責感等。我們有的師長要麼認為孩子“還小,還不懂事”,不給孩子鍛鍊機會,縱容其過錯行為,要麼對孩子的過失大聲訓斥,甚至誇大其辭的恐嚇,都不利於培養孩子的職責心。

當然,作為語文教師,要重視語文教學中的人文關懷,要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使之擁有“四心”,首先得學高為師,行高為範,為人師表,為人典範。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我們是否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了呢我們熱愛工作,熱愛學生了嗎我們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有過言而無信嗎我們做錯了事,傷害了學生時真誠地道過歉嗎顯然,如若不能正確的為人,亦便不能很好的為師。

有關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2

朱永新老師說: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用心的前提是什麼?是愛,愛這一職業,愛自己的崗位,愛自己的學生。作為一名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育教學質量有所提高,為此我讀了《如何成為一名優秀教師》這本書,書中一些新的教育資訊、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學方法,對我今後的教學有很多的幫助。

從這本說中,我知道了要想成為一名優秀教師,我要做到以下幾點:

1、我認為一個優秀的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人格,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鼓勵學生。

書中說教師的巨大力量在於做出榜樣,教師應該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激勵學生,在教師的高尚人格的影響下,學生為其崇高的品德所折服,為其卓越的才能所傾倒,為其廣博的知識所陶醉,心甘情願地接受老師的教育。這就是教師的人格力量。那麼何謂教師的人格?那就是四個方面形成的文化品格。

先說德。任何國家,任何時代,任何學校,都要求教師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這是支撐教育大廈的棟樑,是教師的靈魂。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加強師德修養,提高自身素質,在與學生的交往中,以德服人。只有良好的師德修養,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才能完成教育新一代的神聖使命,才能不辱教師這一神聖而崇高的職業,才能實現自己真正的人生價值,最終也能得到學生的.尊重。那麼,教師的德包括哪些具體內容呢?

首先,要無限熱愛教育工作,甘願把自己的聰明才智毫無保留地貢獻給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一切為了孩子,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具有神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只有熱愛本職工作的教師,才會有任勞任怨、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老師只有熱愛、尊重學生,才會關心學生的成長。

其次,要對教育事業有深刻的理解。教育起著傳播人類文明的重要作用,沒有教育,人類就無法前進。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項長期工程,不可能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因此,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勢必會使教育誤入歧途。教育工作是培養未來的建設者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須立足現實,著眼於未來。

第三,要作風正派,待人以誠為貴,交往數信為最。寬以待人,嚴以律己。具備了以上三點素質,教師道德品質之燈便高懸於講臺之上,浩然之氣便充塞天地之間,就會產生無窮力量。

再說才。有德尚需有才。作為一名教師,要有一口好的普通話、一手好板書、一副好口才、一筆好文章、一套好方法。知識的海洋浩瀚無邊,點點滴滴都要通過教師之口緩緩流進學生的心田。每一個教師都要力爭做到出口成章,下筆成文。說和寫是教師的絕活、硬功。教師還要善於組織管理學生。一個不會管理的教師,就無教學效率可言,就更談不上高效了。

第三說學。衡量教師合格與否,學問很要緊。一個具有豐富的學識水平、嚴謹篤學、專業精深的教師才能贏得學生及家長的尊敬,也才能激勵學生刻苦攀登科學高峰。很難設想一個不學無術、胸無點墨的教師能夠勝任培養下一代的工作。大量的事實證明,現代的學生不喜歡那種古板、單一的教師,而是喜歡那些學識淵博,而且興趣廣泛多才多藝的教師。教師學識淵博,才會被學生信服。上課講得清楚,學生明白,對學生而言,無疑是一種收穫,而教師良好的、淵博的學識功底,則會使教師處處顯示出智慧與靈氣,讓學生陶醉,獲得享受,感受到心靈的衝擊,這才能使課堂產生迷人的魅力,所以說教師應是好學之人。

最後說識。作為教師,對事物的認識應比一般人深刻、正確。教師的工作離不開思考,思考之後要有主見。教師的任務是培養未來的建設者,培養未來的接班人,因此必須具有遠見卓識,教孩子六年要為孩子想六十年,為國家民族想六百年。教師要把教育教學工作置於巨集大的歷史、文化背景和時代背景之下。教師是做人的工作的,面對不同特點的青少年,教師要知人,尤其對那些在別人眼中是差生的學生,教師應充分調動他們上進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挖掘其潛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動輒訓斥學生,諷刺挖苦學生,對學生前途妄下斷語是目光短淺的表現;善於從學生身上找閃光點,才是智慧的表現。

有關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3

本學期我認真學習了《20___版國小語文新課標》,作為一線的國小語文教師,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學目標更明確了。就語文學科而言,新課程標準給我指明來了前進的方向,照亮了我前進的道路。通過這次的學習,我對語文教學有了以下幾點新認識:

(一)、識字寫字教學的改變

首先我們教師要三個方面去解決,一是錯別字情況嚴重,二是書寫質量普遍偏低,三是有些地區國小低年級學生寫字負擔過重。在低段要讓學生認寫分開,多認少寫。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也是第一學段的重點,漢字書寫的教學應引起我們教師的重視。按照規範要求認真寫好漢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練字的過程也是學生性情、態度、審美、養成的過程。

通過新課標學習,我對語文識字寫字教學有了更新的認識:在識字寫字教學中,強調要把它作為第一學段的重要內容,並且要貫穿於整個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在新課標裡,我們降低了學生識字寫字的量,強調要多認少寫,讓學生寫出高質量的字。那麼怎樣才能讓學生寫出高質量的字呢?不同年段的學生識字寫措施也不一樣,具體這樣落實:

(1)低年級的'學生寫字應該在課堂上完成,教師應該在課堂上示範、指導、複習、鞏固學生練習寫字;

(2)中年級的識字教學是由扶到放,教學生不會寫的,難寫的字,加強詞語教學,掌握口頭書面表達的詞彙;

(3)高年級的識字教學主要是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自主學,理解詞句含義。在新課標裡,還新推出了《識字寫字教學基本表》,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常用字表》,讓學生熟練掌握這些常用字。除此之外,新課標還新提出一條新的教學要求,就是語文教師每天必須安排十分鐘讓孩子練習寫字,要求:低年級的學生要藉助田字格練習寫字;中年級的學生用中方格本寫字,高年級的學生用條格本寫字,並且要注重速度。同時,還要注意寫字跟課文的內容要同步,這樣效果會更好。

(二)閱讀教學方面的改變

低年級閱讀教學主要內容是識字、寫字、讀文、理解少量重點詞語和句子,積累語言,要用更多的時間識字寫字。中高年級的閱讀教學一定要在學習語言文字運用上下功夫,實現“理解閱讀”向“表達閱讀”華麗轉身。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不應代替學生分析閱讀,應該讓學生自己多讀。在理解課文上教師要提倡多角度有創意閱讀,利用閱讀期待,反思。除此以外,還要認真抓好讀書這根本環節,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和養成好的閱讀習慣。

在閱讀教學中,新課標強調:低年級學生閱讀教學重點是積累和理解少量詞語和句子,要用更多的時間識字寫字;中高年級的閱讀教學一定要在學習語言文字運用上下真功夫,實現“理解閱讀”向“表達閱讀”,華麗轉身。在不同文體的教學時要有不同的模式,我們教師要謀篇佈局。如:

(1)童話故事類文章,在教學策略上,我們可以通過朗讀技巧、學習概述、講述、轉述等學習方法來要讓學生悟得一種教訓,並學習文中所運用的譬喻法;

(2)狀物類的文章,在教學策略上,我們要把抽象景物,轉化為形象的景物,把枯燥的景物變得有趣。引導學生了解景物,並懂得描寫景物的方法;

(3)詩歌類的文章,在教學策略上,我們要以情入詩,抓傳神的詩眼,讓學生理解詩歌,提高審美情趣;

(4)寫人類的文章,在教學策略上,我們要熟悉故事情節,瞭解結構,學習具體描寫方法,感受人物形象,輔助兒童自我意識的發達;

(5)敘事類文章,通過對事件的學習,以事感人,因事明理,從文章的學習中,透出人性;

(6)議論類文章,在教學策略上,要抓精華,抓支柱,讓學生在議論文中,獲得理趣。

(三)作文方面的改變

一、二年級佈置作文不合適,經修訂後一、二年級的定位是“寫話”,三年級是“習作”,國中才是“作文”。在教學建議上引導學生要寫真話,不套話,不抄襲,不寫假話。應該注重培養學生善於觀察與思考、表達和創新的能力,善於將讀與說,說與寫相結合,進一步突出培養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師也可以合理的利用資訊科技與網路的優勢豐富寫作形式,讓學生能展示交流與相互評價的機會,互相促進。

作文教學要指導學生進行自批和相互批改。作文批改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而能力是在歷練中形成,非教師“代庖”所能及。教會學生批改作文,既解放了教師把過多的精力消耗在作文批改上,將節省的時間用於研究教材和教法,進一步提高教學的效率。又可鍛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即讓學生在批改作文的過程中既可欣賞到不同學生的作文,又可提高自己的鑑賞能力。魏書生曾說:“學生批改作文的積極性高,大部分學生對同學寫的批語的關注程度遠遠超過關注教師的批語的程度。”為此,必須教給學生批改作文的方法:一是最基本的部分,包括格式是否正確、卷面是否整潔、錯別字幾個、有幾處病句、標點符號有幾處明顯錯誤。二是實質性部分,包括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鮮明集中、看文章的選材、看文章結構、看錶達方式、看語言是否簡練流暢深刻。這樣的批語就像批判地鑑賞一副“藝術品”,讓學生更多地發現別人作文的閃光點。不僅能讓學生準確地記住了寫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且是對這些要求理解得越來越深刻。同時,容易吸收別人的長處。別人的缺點短處自己也會引以為戒。

以上幾點是我學習的一點心得體會,但光有理論是不夠的,只有理論配合實踐才能提高效率。所以,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我要堅定新課程的理念,堅持實施新課標,確立“以人為本”的思想,認真上好每一節課,使得不同的學生在語文上有著不同的發展,為他們能成為我們國家未來的有用人才打好堅實的基礎。

有關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4

書是知識的海洋,讀書對每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它甚至可以影響人的一生。讀書能改變一個人的品德,提升一個人的思想,鑄造一個人的靈魂。通過讀書,讓我們學會了本領,掌握了技能,得以在這個世界上有了生存的資本,通過讀書,讓我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書是我們的良師益友。讀書是一種享受;讀書是一種情懷。堅持讀書是教師最起碼的職業底線。

尤其是處在這樣一個學習社會化的時代,只有讀書,才能不斷完善自己,提升人生品位,促進專業發展,超出“匠”的侷限。讀書,能夠促進教師的精神生長。人,最可怕的是靈魂空虛和精神萎縮。由於生存的壓力和物質利益的誘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其結果是靈魂日益萎縮和空虛,只剩下了一個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軀體。

對於一個人來說,沒有比這更可悲的事情了。避免陷入這種“更可悲”狀況的最可行的辦法唯有讀書。書籍會使教師不再自甘平庸、俗不可耐。讀書,才能消除“職業倦怠”生命衰微,、使教師具有充實的靈魂和不斷生長的精神。書籍中,那些大師充滿生命激情和智慧的言語,超脫的情懷,會使我們變得特別開闊、靈動、開放、樂觀、曠達。一個對書籍敬而遠之的人,不管他怎樣刻意包裝,總是難以瀟灑起來的,惟有經過書卷的浸潤,才有可能超越自我、發展自我。當我們獨處的時候,享受讀書的樂趣;當我們交往的時候享受讀書帶來的文雅和氣度;當我們創造教學生活和生命的時候享受讀書而獲得的魅力。這時候,就會產生一種奇異的感覺:書中那金子般的思想和奇妙的靈智是支援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諦之一。”

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教育家的成長曆史,就是他的讀書的歷史。

教師作為傳承文化的使者,必須伴隨著讀書而發展而超越自我。讀書,能夠使教師不斷增長職業智慧。讀書是課改的需要。新課程的實施,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尖銳而有力的挑戰。新課程不再像傳統課程那樣統一機械、墨守成規,很少變通,而是具有許多不確定性:多元智力和多元價值取向,決定了教學目標和結果的不確定性;個別化教學決定了教學物件的不確定性;綜合性的加大決定了教學內容的`不確定;師生共同探討新知決定了教學過程的不確定性;教師作為課程具有的自主性決定了教學方法的不確定性;……教學的多樣性、變動性決定了教師必須是個嫻熟而高超的教育教學設計者、決策者、支配者、智者、專業知識的發展者和創造者。

不讀書,就不知道當今教育觀念變化之大,教育形勢發展之快,也不知道自己的教學觀念落後到什麼地步,自己過去的教學是多麼可悲、可笑。只要一讀,就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心裡就會敞亮多了。要讀教育改革的理論,讀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總結,讀哲學,讀文學,讀歷史,讀科學……在與大師、優秀教師的對話中反思自己的理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將讀與思,讀與教,讀與研等結合起來。

書讀多了,認識提高了,實踐也就有了方向,有了信心,有了力量,就能使自己的教學閃耀著睿智的光彩,充滿著創造的神奇。教育需要知識淵博的教師,教育要培養出智慧的人材,而只有知識淵博的教師才能培養出智慧的學生讓書的精髓融入我們的生活、融入我們的生命,讓我們的生命之花開得更加絢麗多彩、富有活力,那就讓我們多讀書吧。

有關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5

我很慶幸自己是一名教師,因為教師這個職業能夠獲得千萬人的信任,擁有千百人的愛戴,因為教師能夠真正體驗到人生歷程中最寶貴的真情。十三年的教學生涯,讓我逐漸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師的快樂,讓我體味到了當教師的崇高,也讓我領悟到了作為教師的成功的真諦——走近學生,就是完善生命。

一、教師的快樂,來自學生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學相長”、“誨人不倦”為樂,終於讓他的“仁政”思想得以傳承;孟子以“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為原則,因材施教,終於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為理念,學以致用,鍥而不捨;韓愈以“業精於勤”、“師意不師辭”為宗旨,著《師說》,駁“道統”;還有柏拉圖用“音樂是求心靈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寫了著名的《理想國》;亞里士多德從“理論理性”的學說出發,提出了“文雅”之說;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更是內容豐富,高瞻遠矚;而杜威的學說“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更加前衛;蘇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靈的藝術”。還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鎮西、魏書生等等。

這些教育家,他們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與發現,讓他們獲得了最大的成功與快樂,而這正是他們走近學生所獲得的碩果。讀了這些理論著作以後,我的心更加透徹了,因為對這些經驗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學生,讓我更自覺地去研究我的學生,去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尋找與學生交流與溝通的橋樑,從而把學生的純真的心靈開啟,把學生智慧的火花點燃。每當接到學生的喜報時,或者看到學生的進步時,我就有一種收穫碩果的快慰。

特別是在課堂中,我常與學生一起做同樣的事,甚至是率先垂範,做學生的榜樣。比如我的傾情的示範朗讀,我的感情豐富的下水文,都贏得了學生熱烈的掌聲,也拉近了我和學生在課堂中的距離。雖然現在的我還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種拼命的工作熱情,沒有蘇霍姆林斯基的那種敏銳的眼光,更沒有孔子的聰慧心智,但我已嚐到了教書育人工作中的甜頭,生活中以獲得了充實與滿足。我想,我會讓這份快樂延續,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二、教師的崇高,來自學生

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偶像。具有高尚的的師德,才會得到學生的尊重,教師自己也才能從中體會到自身的崇高所在。

常聽學生家長說“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裡就誰的話都不聽了。”由此看來,我作為教師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美好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特別是在學習了魏書生老師的教育理論後,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規矩”:凡是老師或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就要當場表演一個節目,沒想到這一舉措竟然讓我獲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為我指出,我也自覺“遵規守章”,每次都認真的為學生唱一首歌。這樣的`“懲罰”卻博得了學生的歡心,不僅師生之間的關係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為活躍。

也許,這正體現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裡,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裡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近四年中,我因此收到學生來信近60封,這不能不說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每一次學生在向我表達著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說,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穫,是我2來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這就是師德!這就是師魂!

三、教師的成功,來自學生

要當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就認識教師是什麼?

要教好自己的學生,首先必須認識學生是什麼?歡迎您訪問,歡迎您訪問,答案是顯然的:教師是人,學生也是人。

如何做人?其實這不只是學生應該學會的,更應該是我們教師要學會的!從眾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們不難發現,做人貴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會善。我的這種感受是在學習過程中的積累,一直以來,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經驗為借鑑,堅持以“認真負責”處世,以“嚴於律己,寬於待人”為原則,我覺得,作為一位教師,首先必須做到:

1、說到做到,從不失信;

2、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3、尊重學生,一視同仁;

4、講求效率,仔細認真;

5、嚴於律己,寬於待人;

6、精讀細講,教學相長。

今年我又細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民主與教育》,體會特別深刻。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我覺得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也並不是如“蜀道之難”。只要我們不斷的加強理論學習,不斷積累經驗,長期地保持一顆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學生又將演出一幕怎樣的好戲?我今天又將看到孩子們的什麼新花樣?我自己又該為他們做些什麼事?處處為孩子們著想,在為學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時,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我希望與我的同仁共勉: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學生永遠都是我們人生舞臺中最重要的主角!